人生与幸福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生与幸福

透视与优化:幸福教育促进人生幸福的人文思考

【摘 要】幸福,是人类生活、生存、生命状态最终极的追求目标。幸福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式,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幸福教育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我们唯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幸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出发,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筑创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完满我们的幸福人生。

【关键词】幸福教育    人生幸福     生活

孟子在谈论人生幸福时曾言道:“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从他的第三个“乐”来看,幸福与教育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幸福与教育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幸福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目的,为体验和实现圆满的幸福人生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

一、 幸福教育的认知

人的幸福与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源于教育,其差异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受教育的质量有关。由此,教育是一项为了学生幸福的事业,学生的幸福是教育的核心目的,幸福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关涉学生人生幸福的关键。

(一)幸福与教育的关系

自由和幸福是人类生活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倡导的幸福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教育。什么是幸福?孟子只有一个,他眼中的幸福也只有那一种。基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我理解的幸福是铸成理想的达成,落实到教育体统里面可以阐述为:通过教育的手段实现理想的达成即是教育幸福,而把实践教育幸福的过程称之为幸福教育。这里面提到的理想所发出的对象不是狭义上理解的主要是指教育的发生的两个核心主体——教师和学生,而是包含更广泛而深刻的领域内涵,它既可以指向显性的教育组织系统,更代表那些隐性的非教育领域里对教育的追求的力量。而实践的过程却实实在在地贯穿在以人为主体的范围里。由此可见,幸福与教育一起作用在人身上,会影响人一生的关系情节。

(二)人生幸福需要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人无论从事怎样的事业,追求怎样的人生,最终的目的都是获得自己人生的幸福。而这一幸福的达成需要教育去帮我们实现,不管是微观的教育活动还是宏观的教育事业,都需要在这个内涵上促进人的幸福。

1.追求人生幸福需要教育

幸福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幸福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确立作为人的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幸福教育是以“幸福”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将追求“幸福人生”的理念灌输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对人生幸福的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珍惜人生,从而热爱人类自身生命,体验生命之美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教育。

2.人生幸福的践行需要教育

“践行幸福教育,须充分理解、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幸福地教’,成就学生‘幸福地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进而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因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他一定会更多地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当我们的社会上有更多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安全、更和谐、更有前途和更有活力。幸福教育是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实现理想的达成的教育。

幸福教育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不要让孩子过着孤立与隔绝的生活,不要以各种理由伤害孩子的自尊,因为这些都会在无形中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巨大阻碍。 “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教育,使学校和家庭变得更有吸引力;通过幸福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这样,教育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品质实现个人的幸福,影响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幸福。实践幸福教育,须站在“人”的立场,关注“人”的成长,成就“人”的发展, 实现“人”的价值,最终实现“做幸福的人”,拥有“幸福人生”这一宗旨。

二、 幸福教育: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

在教育的世界里,越来越多地对学生和老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强调学生要有“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有“爱的能力”。似乎,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也提升了对教育践行者的素质能力要求。

(一)幸福教育的含义解读

既然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理想的教育就是幸福的教育。由于教育既属生活的过程和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又是帮助人通往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所以,幸福教育便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倘若把教育的活动过程视为可能理想心愿的生活的展开,那么 “幸福教育” 又可称为 “幸福的教育” ( 与“不幸的教育” 相对) ,它意味着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体验幸福,能够在其生命因教育而得以不断完善和优秀化的过程中,享受教育带给他的安慰和满足; 第二,倘若把教育视为帮助个体更好地寻求理想生活可能的途径,那么 “幸福教育” 即可理解为 “为了幸福的教育”,它意味着通过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帮助个体提升创造、感受幸福的能力, 引导个体过有价值的生活,并成为完整而丰富的人。由此看来,幸福教育不仅是以幸福为动力的真正的生活过程,也是通往教育生活以外的另一些可能生活的途径。教育可以使人幸福,也应该给人以幸福。

(二)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

“幸福教育的目标无疑是要培养具有幸福能力的学生,幸福之所以是一种能力就是因为幸福包含理性和德性的成分。”幸福能力由老师移植到学生身上就构成了幸福教育。康德曾经认为人们不可以追求幸福,而应该追求使他的幸福成为值得的,这里获得值得的幸福实际上就是指获得幸福的能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幸福的哪些能力?首先,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就是指人超越自我有限生命,克服自己局限性,追求无限可能的思维能力。这种认知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来认识、把握和改造客体,从而为自己赢得自由,实现心愿。其次,培养学生幸福的情感能力。人的生存是一种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存活,积极的生命情感能催人奋发向上、朝气蓬勃,这是人幸福的基础。因此,幸福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幸福情感。幸福情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师生之间幸福体验的沟通和对话,幸福情感的体验能够在教育过程当中创造一个自由、健康、活泼的教育情境,从而使受教育者得以在这种情境之中受到滋润。再次,铸就学生的幸福意志。“意志是植根于人的生命之中的,所谓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不为外在物质享受所诱惑,这就是学生自由意志的充分体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能感觉是幸福的。

三、 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层面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然而,环顾我们当今的教育,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这使得学习过程中毫无乐趣,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学生学习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获取生活意义,而是为了考试,学生在日益繁重的压力下变得越发迷茫和无助,这样的教育丧失了其精神实质,抛弃了它自身的生活意义。幸福教育真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从教育中汲取幸福的元素,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是充满着乐趣的,并引领他们寻找生活的意义。

(二)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层面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因而“我们对生命需要有一种敬畏感。而教育则是人类自身馈赠给生命的最珍贵的礼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的存在是为了不断完善个体生命,引领个体的完美与幸福”。然而,当今的教育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掌握,缺少对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关注,缺乏对于个体心灵的关注,这种不当的教育价值追求,使教育忘却了引领人之幸福的使命,导致人们学到了知识而不懂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我们倡导的幸福教育就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感恩生活、享受人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幸福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让我们以各自正确的执着践行着“幸福教育”的理念。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的教育使得教育可以真正“名实相符”;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教育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进而树立起幸福神圣的观念,在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渡的尊严;我们期待着通过幸福教育,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学生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让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让幸福从此洋溢心房。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试论幸福教育的起点、核心、目标[J].教育评论,2001(5).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袁振国.教育家是一个时代教育文化的象征[J].江苏教育,2007(17):10-13.

[4][美]施特劳斯.古今自由主义[M].马志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5]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刘晓娟 肖福军

第2篇:论“幸福人生教育”理念下的幸福课堂

编号:G40(2014)23-01-01

作者:贾建斌

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教学模式,总结自己的经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2011年,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在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太原市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四三”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四个环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测评巩固;三点精要:学生整体状态激奋、能体验达标性训练、达标效果明显和明确。

2009年,太原市实验小学史凤山校长提出了“幸福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她带领她的团队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培养、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在“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理念支持下,以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为依托,以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属性为现实基础,实现教师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一团队成员的我,结合以上认识,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我以为幸福课堂应有如下特征:

1.教师在观念上摆脱“应试模式”的束缚和“高强度低效率”的困扰,确立以师生共同体验幸福为手段,以学生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2.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要科学、知识获得重体验、目标达成要实效、多元评价重发展。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对幸福课堂有如下认识:

教育过程本身就涵盖了两方面的矛盾体,即“教”与“学”,“师”与“生。幸福人生教育正是从这两组矛盾体出发,找出解决矛盾的策略与方法,使师生感到幸福。

从“教”中体会幸福人生教育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不像以往那样是课堂的绝对中心,但是无可否认,他依旧是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正确的教育结果。要想达到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幸福感。而教师要在教学中体悟幸福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有职业幸福感。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使人的价值最大化,并带来愉悦感。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获取是基于对教育工作价值的充分肯定与正确评价来实现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将知识一点一滴的传授给学生,是灌输式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个机器,机械的做着重复的灌输工作。这种周而复始毫无改变的工作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并厌倦自己的职业,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是没有荣誉感和愉悦感可言的。在这种氛围中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只会觉得自己在无尽的付出,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事实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在这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中,教师获得了生命的意义。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才能有创造工作的动力,才能把教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才能感受幸福。

教学活动有了教学主体之后,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教学内容也是我们贯穿幸福人生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幸福人生教育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从中挖掘人文精神,从课本出发而又高于课本。具体而言,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都要扮演文明与文化的传播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开发,把每一个课堂都变成学生获取养分的快乐殿堂。如此而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个十分享受的过程,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运动,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并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精神素养,体验了真善美,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奠定了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就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说,当我们在讲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的时候,有一课时是“认识人民币”,那么这就是一个传播文化的最好契机,教师可以在其中穿插进有关勤俭节约、正确的价值观、爱护人民币等等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对金钱的理性认识。

从“学”中获得幸福人生教育

上文说到,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学生作为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对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这个过程来获得。那么又如何在“学”中获得呢?“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的过程需要教师来赋予,当教师起到了恰当的引导作用的时候,“学”自然就会变得轻松与快乐。所以,换言之,“学”的过程是“教”的过程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的精彩有趣会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不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很重要,一堂平庸的课和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带来的效果差异不言而喻。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以可以被激发起来,当学生十分渴求知识的时候,所有的任务都较容易完成,更重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快乐。教师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语言上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活泼有趣,太过专业的术语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相反,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用语可以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再者,教学环节可以多样化,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小组评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竞争意识;融入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们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上述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日后融入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得到幸福人生的有力保障。

传统的课堂以师问生答为主要形式,而现今这种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拓展。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进行问答,那就是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这就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并且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成为主导,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教学成果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促成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

从“师生关系”中体会幸福人生教育

教师与学生是一组矛盾体,而这组矛盾体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的时候,“教”就会变为强制性的“教”,“学”也就成为了被迫性的“学”,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教师与学生均得不到应有的幸福感。而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这一矛盾的关系,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打个简单的比方,当我们用上海方言给一个山西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山西人可能根本就听不懂上海人所讲的话。这就是说,即使上海人讲的再精彩,那也只是自己对自己的陈述,因为他不明白山西人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及思维模式,所以说的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不了解,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传授于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更加艰难,在这样一种不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只会感到压力,而没有了幸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手段一般有两种,即“鼓励”和“批评”,那哪些学生是需要用鼓励机制而哪些是需要用批评手段的,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经常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与互动,做出客观的判断,培养学生乐观对待生命的态度。否则,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当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沟通之后,就该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恰当”就是要坚决反对老师至上,反对学生对老师的一味盲目的顺从。从社会的人的角度而言,老师与学生平等的享有社会赋予的各项权利,包括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享受人身自由的权利等等。而当这些权利在师生之间得不到公平的展现的时候,势必造成一方心理上和情绪上的不满意,幸福感更无从说起。作为幸福人生教育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并且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可以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心交流,了解学生所需所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做出正确判断。恰当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一些行为。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或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也是为人师表的一个表现,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为顺利更为深入的开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建立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的权威性是开展幸福人生教育的又一个障碍,这一点上承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权威性通俗地讲就是指教师的权力不可挑战。这种认识下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会因为这种权力的不可侵犯而一味的顺从教师的意思。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事实上是在授课过程中,这种权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它会逐渐磨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心理,古语“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教学工作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支持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以促成学生今后幸福人生。

一节幸福的课堂应体现在学生幸福、教师幸福,而学生与教师的幸福就可以从我们上述的“教”与“学”,“师”与“生”两组矛盾出发,形成策略。幸福人生教育的结果,从学生角度来说,是学习兴趣浓厚,听讲认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所有学生能够不断得到老师的赏识与鼓励。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体现在态度亲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三维目标设置合理,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充满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有幸福的情感体验。享受成果体现在知识目标达成,学生有新知识的获取,分层进步;学习能力有提高,养成为终生奠基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一系列的环节每一步都紧扣幸福人生教育的宗旨,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最终促成学生的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 030000)

第3篇:为幸福人生奠基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宁阳四中”)创建于1985年,学校以“良心”为校魂,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校训。尽管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口碑也很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如何大面积提高升学率,如何培养优生,学校特色化不够明显等。经过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学校明确从语文课程改革开始,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变革,从而使整个学校就呈现出新的气象。

2014年9月,在山东省课程中心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现状,宁阳四中进行了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重构语文课程,形成“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专题推进,大小学时并行”的高中语文课程;创新语文教学,构建“读·写·展·评”四段式阅读教学模式;变革语文评价,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语文教学呈现出全员参与化、课程特色化、课堂生活化、活动日常化的新样态。

一、破解四大难题

语文不仅是作为信息符号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承载着理、境、情、趣等,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底蕴,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而是一世;不止在课内,还在课外。宁阳四中通过破解四大难题,使语文学科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1.破解底蕴缺失难题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当前学生的现状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轻视传统文化、缺失民族情怀等。宁阳四中开展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让语文教学从重视学科分数走向重视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底蕴。

2.破解急功近利难题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最突出的弊端是不按规律办事、太急于求成,高一、高二干了高三的活,高三回来再干高一、高二的活。该抓基础的时候没有抓好基础,该拓宽视野的时候也没有拓展开视野,该训练提升能力的时候又因为基础不好、视野太窄,学生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对教材的使用不科学:一种做法是放弃教材,只讲高考题,美其名曰“高考前置化”“语文理科化”;另一种做法是照本宣科,不加选择,视教材为全部,不重视课外阅读。宁阳四中的语文教学改革,破解了急功近利的问题,让语文教学从违背教学规律走向科学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把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

3.破解学习主体难题

旧的教学观念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串讲、串问的“满堂灌”,导致费时低效。宁阳四中的语文阅读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学生评、让学生设计、让学生拍摄视频,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时,教师及时进行

帮助。

4.破解质量提升难题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难教,讲了半天,成绩没有起色;很多学生感慨,语文学和不学一个样,分数没多大变化。原因是教师只讲语文知识和答题技巧。宁阳四中的语文阅读改革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多识广,厚积薄发,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二、重构语文课程

宁阳四中建设适合学生的语文课程,重构课程建设,创新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效果。

1.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现行语文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专题推进,大小学时并行”的课程格局。

横向分类是指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学校重构了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三类课程。其中,语文学科课程包括赏析现当代小说,品鉴人物形象;品读名家散文,享受文化盛宴;走近唐诗宋词,领略诗词魅力;品读人物传记,感受伟人魅力;走进鲁迅作品,领略文人风骨。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演讲美丽人生,点评净化心灵;评今之大事,扬浩然正气;品读文学剧本,演创经典剧本。传统文化课程包括读名著,品三国;读《论语》,诵《诗经》;诵读《红楼梦》,体会百味人生;逝去的乡村,永恒的

精神。

纵向分层是指逐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高一广泛阅读,激发兴趣;高二深入阅读,形成成果;高三迁移运用,提升能力。专题推进是指制定十二个阅读专题,打通课内教材与课外阅读文本,打通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打通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大小学时并行是指在课程学时的安排上,语文课时安排上,有课前5分钟的演讲,有课间20分钟的“我是校园演说家”,有2小时的连堂课内阅读,大小学时并行,推进语文阅读教学。

2.构建四段式阅读模式

第一,学校创新语文教学,构建“读·写·展·評”四段式阅读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内语文阅读效果,宁阳四中构建了“读·写·展·评”四段式课内阅读模式。读即通过默读、诵读、品读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了解、体会作品的内容,为写做铺垫;写即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角度进行鉴赏、评价;展即在小组内、全班内、年级组织的讲坛上进行展示交流,进行思维碰撞;评即结合各自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层次。

第二,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确保时间、地点、内容、笔记、辅导和评价“六到位”。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和实践。宁阳四中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做到阅读时间、地点、内容、笔记、辅导和评价六到位。一是时间到位。即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演讲活动;每周拿出四节课用于语文读写;每两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一次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二是地点到位。即教室、阅览室、家中均为阅读场所。三是内容到位。即根据十二个阅读专题推荐相应的阅读内容。四是笔记到位。即要求学生建立专用读书笔记,学校定期检查。五是指导到位。即安排语文教师专人指导。六是评价到位。即开展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激励学生多读书。

三、强化课程管理

1.创新课程评价

为了发挥评价对师生的激励作用,宁阳四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宁阳四中语文课程重构与教学创新教师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在组织活动、开展讲座、发表论文、学生获奖、教学成绩等方面,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纳入量化考核体系。二是制定《宁阳四中课本剧大赛评比办法》《宁阳四中微视频大赛评比办法》《宁阳四中“我是校园演说家”评比办法》,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三是改革考试方式,将所读内容纳入考试范围,通过考试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读完《人生》后,设计了如下段考题目:某电视台想把《人生》拍成电视剧,请你为该剧创作一首主题曲。(10分)要求:主题曲要和小说的主题一致,歌中的场景要和黄土高原一致;文字优美,朗朗上口。

2.完善运行保障

为推进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强化课程领导力,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和语文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该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学校把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纳入日常工作并作为重点项目,在政策、物质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该项改革顺利开展。创设三项研训机制:与大学、上级教研机构建立的专业引领机制,与省内、市内名校建立的交流机制,为教师创设的专业发展机制。

四、开展特色活动

任何改革都需要活动的推动,好的活动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参与到改革中来。宁阳四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设计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课前5分钟的演讲活动。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演讲话题形成序列,从高一、高二到高三,难度逐渐加大。学生现场抽签,全员参与。

每学期两次的“校园演说家”活动。班级推荐,年级选拔,选拔出来的学生根据统一命制的题目,自己设计海报,自己选定地点,在校园内进行演讲。

每学期举办一场教师论坛。教师从更高的层面上,解读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增长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素养。

每学期举办一场学生论坛。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内容,喜欢的话题,自己撰写稿件,设计课件,在全校学生面前举办

讲座。

每学期举办一次游学活动。组织学生到本地文化遗迹或曲阜、泰安等文化圣地进行游学活动,亲临先贤故里,感受先贤情怀,继承先贤精神。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朗读者活動。学生在校园内搭建舞台,设计流程,朗诵自己的原创诗歌作品。

历经三年多的不断探索,宁阳四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语文学科的变革对其他学科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英语、生物、数学等学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也在尝试一些变化,宁阳四中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宁阳四中会越走越远。

(作者系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作者:苏维东

第4篇:修养与人生幸福

【摘要】主要写了修养及幸福的定义,修养涉及广泛,修养表现在生活的小事张巢 中,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定义。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如何去提高我们的修养。提高修养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修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及对生活的看法,对我们取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我们的人生幸福紧密相关,并决定我们将拥有怎样的人生幸福。 【正文】

修养是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谓修养是指人们在在思想、精神、学术、技术等文化领域所付出的自觉努力和已达到的实际水平。换句话说,修养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的活动及其结果。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的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因此,幸福的价值意义,不仅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意图,重要的是某种意图得以实践之后的感受。1 人生幸福对每个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定义。

就我而言,我认为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一种幸福。

然而,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很多条件,有自身的,也有外界的。而我认为自身条件最重要的。如自我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修养包括广泛,很抽象,但很重要。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他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个人的修养外在表现在个人的气质上,因此要增强个人魅力,就要学着去提高个人修养。 说话的言语和说话方式是自我修养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说话要得体,语气要合适,如果与别人有冲突,不要立即反驳,对于争论,不在于要说服对方,而在于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因此应该等对方说完,然后再跟他讲道理,这样既不会使矛盾激化,问题也容易解决,也体现了我们的个人修养。对待别人应该热情、亲切,自然、真诚。应该掌握热情的尺度,切忌虚假过分的热情,否则会使人陷入一种十分别扭而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诚恳不口是心非,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需由内心发出;帮助别人,需诚心诚意,不带有目的。态度优雅大方,自然的气质会给人一种舒适,亲切,随和的感觉。

个人仪表也是修养好坏的体现,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一改穿着得体,不要只为追求标新立异而穿着怪异,那反而更让我们出丑,适当的注重我们的仪表也可以为我们的修养加分。

我们做事应该有担当,诚实守信。李开复说过“真正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地追随某种社会风潮。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1 《道德与幸福》

须首先做一个诚信为先的好人,并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在不断学习和不断与人交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2”认清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负责任体现出我们修养中的思想品质的高低。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涵的多样化,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不论是什么原因迟到都是失礼的。不能赴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无故失约、失信,会使你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黯然失色。对别人的要求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给以答复,切不可开空头支票。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对朋友应做到互尊互助,多给一些帮助。朋友相处要坚持原则,发现朋友的错误应该晓以大义、辨明是非,不搞帮派和哥们儿义气。

读书是最基本的。多读书,多思考,修养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年两年甚至更长。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他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不论什么时候,读书总是有好处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修养自然就提升了。

良好的心态是高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胜不骄,败不馁。失败是常有的,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并认真找出失败的原因。对于胜利者不要有嫉妒心理,因该献上真诚的赞许,拥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并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拥有自信,相信自己下一次一定会成功。自信其实就是一种习惯,只要你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这种习惯,你的成功就近在咫尺了。事无巨细,只要能做成功,使你从中尝到一点成功的滋味,你便会去渴求更大、更辉煌的成功。3这也是一种幸福。

修养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一般情况下,拥有较高修养的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遇事沉着冷静,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失败不气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他容易成功,也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我价值,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种幸福。所以对幸福人生有推动作用。

高修养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大学生作为一个快踏出社会的群体,理应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实现自身对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伟大事业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

就大的层面来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大学生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第二,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快地发展。第三,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3 《与未来同行》《让你变得更自信》

高修养的人拥有积极的态度,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不会轻言放弃,但他会用正当的方法去实现它,赢得的是别人的掌声,而不是别人鄙视的眼神。

修养与人生幸福不是毫无联系的,实际上他们是紧密相连的。较高的修养是拥有人生幸福的内在动力,修养反映出人的素质和品位,决定他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将拥有怎样的幸福。

修养就像一束温煦和暖的阳光,使人心胸开怀,热情洋溢,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人生积极乐观。这样的人自然地就拥有了幸福。

所以,让我们尽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有气质有品位的人,并实现自己真正的幸福人生。

【参考书目】

1、《道德与幸福》

2、《与未来同行》

3、《道德与人的幸福》

4、《让你变得更自信》

第5篇:幸福人生与成功无关

作为全世界最会主持的“同志”,蔡康永是一个特别的主持人,因为他有资格作为被采访的明星上任何一个自己主持的节目。作为主持人明星,他可以上在内地人气最旺的《康熙来了》 ;作为《GQ》杂志的前主编,现在又是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最会主持的“同志”,无论以什么标准来看都可以算是成功人士,完全具备被专门访问此类人物的《真情指数》访问的条件;他的许多观点都更像一个叛逆的“七年级生”(80年-90年出生),所以完全可以到讨论新人类行事作风和代沟等问题的《两代电力公司》去做来宾,与传统价值格格不入的他,比较适合坐在代表激进一方的“下议院”。

采访蔡康永的时候

总会有这样的感受,他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言论和观点,然后又有一个非常合理而贴切的解释,用他的话来说,作为一个“同志”,他从小就循着自己发明出来的生存之道在生存,做“同志”的一大好处就是,非常容易抗拒一些常规的想法——因为“同志”是一个被逼时刻存疑的群体。就从看电视开始,“男主角要和女主角在一起”这样的设定令他们非常不理解,他们的疑问是:为什么男主角失恋喝得烂醉的时候,不去选择跟一直陪在他身边喝酒的男配角交往?

这个时候,他很多身份都可以被忘记了,他曾经是家境富裕的船王之子,他曾经在洛杉矶电影学院流浪,他在自己写的书《那些男孩教我的事》里提到过张国荣 ……

现在,他只是一个公开的“同志”主持人,是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最懂得主持的“同志”。

人生应该是无聊与意义共存

让蔡康永在内地人气急升的《康熙来了》在今年4月中旬刚刚获得“2004中国电视榜”的最佳娱乐节目奖。他本人通过网络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在他认为,那个节目甚至没有在内地播出,是没有资格获奖的,所以也没有出席颁奖典礼。

《康熙来了》中的嘉宾有两岸三地的众多明星,而蔡康永有时也会觉得其中一些人比较肤浅。而如果真的有这个感觉,便会尽量表达出来,而不会在一边偷笑。有的时候他会在心里面诧异,暗说:“哎呀这个人竟然做得出这种事情,还有脸在那边这样讲。”可是通常如果有这种反应的话,就会尽量把这个想法表达出来,就算拐弯抹角也要表达出来,然后让对方解释一下。而不是放在心里面。

他认为在这方面小S 更勇敢,常常就直接讲出来了,这种时候他通常就会吓一大跳,赶紧替她接一下说哦这个也可以这样嘛。漂亮女生讲那些东西的话,来宾通常就不会太介意。因此小S就经常奉命去拥抱男明星或者摸男明星的胸部,甚至帮男明星剪胸毛。小S也为此落得一个“咸湿、恶搞、教坏小孩”的评价,蔡康永却对此不以为然:“既然台湾的男主持人都可以在节目上对女明星吃豆腐、开黄腔,反过来小S为什么就不可以这样对待男明星?”

蔡康永本来就不是主流价值体系里的“有为青年”,重点是,他也从来不想做。刚从洛杉矶回来时,他也想过拍电影。但后来发现:“拍电影真的麻烦死了。你可以像侯孝贤一样和大环境对抗,可是非常不符合我们这种懒惰、散漫的个性,所以就算啦。"

面对周遭的声音,蔡康永的反应则是:“我的个性里无聊、叛逆、正经的部分都有。过去出现的是我正经的部分,所以大家认为我是一个正经人,那我可不可以把无聊的部分呈现出来?我觉得可以。"他认为,人生应该是无聊与意义共存的,人生应该是这个样子,节目也可以是这样子。

主流标准全部是自以为是

每一次别人问蔡康永比较喜欢他主持的哪一个节目的时候,他都会说是《两代电力公司》。因为那个节目比较符合他所相信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台湾学者在报上批评过《两代电力公司》,他认为这个节目的前期比较有理想,是为了建立大人和孩子直接的纽带和桥梁而诞生的,所以主题大多比较生活化,比如很多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发短信之类。而后期则都在谈论援助交际、堕胎、同性恋之类的耸动话题,哗众取宠。对于这个观点,蔡康永表示非常难以理解。他认为前期后期的话题都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一直主张人生有各种选择:“那么多堕过胎的,那么多同性恋,那么多做过援助交际的孩子上过《两代电力公司》,可他们并不见得都是负面的。他们会有些难过,但那可能更多来自成人价值之外的原因:比如遇上一个连堕胎的钱都不肯付的糟糕情人,或者为自己做手术的医生很糟糕之类的——而不是像电视里面所讲的那些什么女生多么堕落,家长应该加强管教这些自以为是的标准。”蔡康永觉得,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的,观众的人生如果没有那么烂,谁还需要每天看一个小时的《康熙来了》才会笑出来?

很多人以为最令蔡康永不安的节目会是《两代电力公司》或者《康熙来了》,他表示那是因为那些人因为看《真情指数》的原因,都误以为他是一个有教养的、正派的、希望大家都奋发向上的人。

《真情指数》的整个基调是,让蔡康永采访了太多优秀而成功的明星,譬如成龙 啊 王家卫 之类。这是他非常害怕去传递的一种讯息,他不喜欢传递成功的讯息,因为他压根不觉得人应该无穷无尽地去追求成功这件事。他觉得成功很可能是陷阱。当他在那个节目中访问很多来宾时,心中都会非常不安,他在想,只要有人收看了这一集,就会受到鼓舞,以为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有理想、要创业、要赚钱。可是在蔡康永看来,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子。他甚至尝试做一个专门访问失败者的节目,但因为没人看而胎死腹中。他也相信的确没有人愿意花一小时坐在电视机前听一个人从小家里就很穷一直穷到80岁的故事。这太让人沮丧了。

《真情指数》之所以令蔡康永感到不安,就是因为它一直在鼓吹成功。而这件事情全世界都在过度鼓吹。所有人都只关心比尔·盖茨一年赚多少钱,周杰伦 的新唱片卖多少张,所有人都被物化为一种价值的时候,生命本身的乐趣就没有了。他说:“没有人介绍什么叫作幸福人生的排行榜或是值得的人生排行榜,只有富豪排行榜、成功人士排行榜和美女排行榜。意思大概是只有这些人是值得活的,其他人都是垃圾。电视很容易就传递了过于主流的事情,让观众很容易就被催眠——《真情指数》也成为了鼓吹成功的共犯,这令我非常恐怖,必须靠其他一些可以让自己撒野的节目来平衡,走出那些过于奋发向上的,我不认同的世界。”

第6篇: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刘余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到新郑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这个主题。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上说:“揖深圆,拜恭敬”,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当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讲究平等民主,朋友你们参加这个论坛看到每一个来宾都恭恭敬敬行了90度的鞠躬礼,大家一开始可能不习惯,那么这个是什么原因呢?中国有句话叫:“积非常事”,就是把事情积累多了反而是正常的,而人之间的彬彬有礼反而不正常了,其实中国古人每一句经典的话都不是随意写上去的,古人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鞠躬礼呢?

就是因为人生来都有一种傲慢之心,那么这种傲慢之心怎么体现出来呢?我看即使是贫贱如乞丐的人,他看到有一辆豪华的车子从身边走过,他都会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乞丐都有这样的傲慢之心,我们想想自己,我们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是百万富翁,还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是知名教授了,这样一路走来这样的鲜花和掌声不绝于耳,那么他的傲慢之心也在不断滋长。

中国古人正是通过这个鞠躬礼,让你把头——你最高贵的地方低下去,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孔子在论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这几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华,但是傲慢无礼,其他的地你们愿意选择什么?(快乐!)

对,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二战时期,有一个犹太人的心理学家叫法兰克,他的故事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法兰克由于是犹太人的心理学家,在二战的时候就受到了纳粹德国的严重破坏,他的遭遇非常的悲惨。因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全都死于纳粹的魔爪,唯一剩下的一个亲人就只有他的妹妹,而他自己每天被关进纳粹的死亡营接受严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他得到一种启发,就是“人在任何环境中都有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选择一种态度,从外部环境看他完全受制于人,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没有自由,但是他心里怎么想是纳粹人无法干预的,于是他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脱了纳粹的禁锢,而他这种意志也协助了狱友寻找生命的价值。

其实法兰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反应,并不像动物那样怎样刺激就怎样反应,而是刺激和意识反应的关系。在意识这个中间环节,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意识、良知的作用,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做出良好的、积极的反应。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

第7篇: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了,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财富、有很好的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一个人心态的健康其实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当然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也是互相促进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痛苦与烦恼呢?各位朋友,你们愿意选择什么?

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这种抱怨的情绪能不能改变交通拥堵的事实呢?不能改变。而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这样想,反正交通堵塞了,我也忙了一天,我不如趁着这个交通堵塞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于是他给乘客开起了玩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这样就缓解了心情的焦虑。同样面对交通拥堵的事实,因为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你越是往这个方向想,这样的事情就越会接踵而来。在西方学家那把这个称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经常想到:“我是一个受伤害的人。”结果你会经常受到别人的伤害,经常觉得“自己很倒霉”,那种倒霉的事也会接二连三来到你的面前,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就是在第一件祸事出现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消沉,他就有很多的思想出现了,觉得“我这个人真倒霉,怎么净碰上这些倒霉事呢?”结果,这些消极的情绪聚集在一起,就出现了更多倒霉的事,这个就叫做“祸不单行”。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比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手中。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中。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都快要把我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由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一个成熟的人握着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那么诸位朋友,我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放在别人手上了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讲一讲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第一:“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中国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二:“每次挫折都会过去,挫折不会永存。”

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很抽象,但是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上得到观察。比如,有日就有夜,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道理观察人世的变化又何尝不可呢?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当我们以欢悦的心情去生活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生活也会对你笑。

一般导致现代人个性上的弱点,我们用一个字概括出来,这个字就是“贪”。我们现代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是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如果我们过分的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想到《大学》有这样一句教诲:“货悖而入,亦悖而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财货以不好的方式赚来,也一定以不好的方式败坏掉。

中国人把不好的方式给我们总结为五个方面,比如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的,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充公,赚到你手也不能长期的保留。就等于给你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眼瘾,又把他收回去了。第二是水灾,第三是火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官员贪了很多钱,不好把它他存到银行,想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别墅,找一个废纸箱把这些钱放到纸箱里。他觉得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别墅发水了,把钱冲了出来,最后人们一查这个钱来历不明,所以他违法乱纪的事就被曝光了。所以古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事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周围。第四点就是盗贼,中国有句话说“盗亦有道”,即使你做盗贼,如果不讲“道义”的话不可能成为大盗。盗贼有什么“盗义”呢?就是专门偷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他看你贪污了很多钱又没有把这些钱用在支持贫困的人身上,看着别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不闻不问。这个盗贼都看不过去,他就想法设法去偷盗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后一个是防不胜防,是什么呢?就是不肖子孙,不成器的败家子。他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败掉。中国人看的很清楚,即使老百姓没有读过圣贤经典的人,他也知道这些不义之财是凶财,给你带来的不是吉祥幸福,而是灾祸,所以你送给他,他都不敢要。(夫妇谋划上演抢劫公款案)

有的人活的比较明白了,他说:“我这个位置已经很高了,我这个财富怎么用也用不完了,再说我贪那么多的钱,我有好几栋别墅,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够同时出现在两栋别墅吗?我有再多的钱,我也不过是一日三餐,晚上再加上一顿夜宵,那还不是很健康。”所以他明白了,没有必要为这些身外之物求险。他不贪财他去贪什么呢?有的人就去贪色了,而中国人说“色子头上一把刀”,还有一句话“天道或淫则为灾”。有一位朋友,本来领导要提拔他做副局长,确定的时间是一个月,结果在这一个月之内,他因为淫被发现了,结果在提拔的时候就没有他了,所以“色字头上一把刀”。

我们再看电视局如果没有一个第三者插足、没有床上戏、没有小蜜,这个电视剧好像就演不下去了。这个电影、电视剧都会引起人们的欲望,接下来就是去模仿。

“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读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然后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个好的地位,可以让父母安心、可以服务社会了。但是我们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持不住自己,结果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那就是在顷刻之间。

中国人有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本没有很多让人忧虑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自己设想出来的,永远不会发生,还有一些事情是源于过去做出的决定,那是没法改变的。

一个女大学生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她这样写到:“我刚到学校之后没有多久,就在同宿舍的同学那里偷了3000块钱,我用这些钱租了一辆摩托车。可是恶有恶报,我刚开车之后出门不久居然撞上了一棵大树,左腿被撞断了,被送进了医院。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一个男同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我也同意了这个男同学的请求,和他住在了一起。结果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这个医生又告诉我,说我怀孕了,而这时候这位男朋友又离开了我。我现在无依无靠,非常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生下这个孩子。”

她的母亲看到这里非常的忧虑,因为她们家还是淳朴的小山村,未婚先育的很少发生。如果女儿回来了,没有结婚带着孩子回来,被乡亲知道会笑话她的。这个母亲接着往下看的时候,结果突然看到这个女孩子笔锋一转这样写道“其实我上面所描写的种种悲惨的情形都不曾发生,那我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呢?我写这些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告诉你我上学期有两科考试不及格。” 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当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生命中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了。所以下一步当你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感到困扰、压力的时候,请想一个更大的参照系,这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还有一个故事是想投河的少妇人的遭遇,她刚刚结婚两年多,丈夫就跟别人走了,而那个活泼可爱不到周岁的小孩子也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自己活得孤孤单单,一时想不开,就跳河自杀了,正好被河中央的一个艄公给救了起来。这位艄公就问她:“看你年纪轻轻,家境也不错,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走上绝路呢?”这位妇人说:“老人家你不知道,我的遭遇是多少的凄惨!”就把自己的遭遇给老艄公说了一下。老艄公听了之后,沉静片刻问:“两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少妇说:“两年之前我还没有结婚、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我过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啊!”这位老艄公说:“那不过是命运之船又把你送到两年之前去了,你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又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了,请上岸去吧!”这位妇人一想:“老艄公说的也有道理,两年之前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不是活的很幸福吗?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我依然活的会开心。”所以她走上了岸,再也没有想到自杀。因为她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我们想一想,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什么原因呢?因为人的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怎么靠外在的东西满足呢?所以,人会觉得只要我们有钱了、日子过好了,我就能幸福了。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我们的幸福指数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原因在哪儿呢?在于我们的追求和这个道不相符。

随缘而不贪缘。中国人特别讲究“缘”这个字,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能够汇聚一堂,也是因为有深深的缘分。随缘就是告诉我们随着条件的成熟,把这件事给它促成,而不是要等着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我非想怎么、怎么去做。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都有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所以中国有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看农民每一天都在辛勤耕耘,春天的时候播下种子,辛勤耕耘,虽然他不问收获,到秋天的时候有没有收获呢?应该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是会有收获的。所以我们处处与人为善,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平时就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广结善缘,那么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自然也会帮助我们。所以你不要问前程,只要行好事,前程一定会很广大。如果我们的事业还是处在春生的过程,那就不要指望它立即就有收获,你付出,到秋天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收获。 学会知足常乐。很多人认为知足常乐是一个消极的人生观,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你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乐不起来。比如说,我们在赚到一万块钱的时候,我们看到十万块钱的人过的比我们好、享受比我们好,我们又不去知足,然后又拼命的去赚,如果你有那个命的话,你去付出还有结果;如果你没有那个命的话,虽然你很努力,你也赚不到那些钱。有的人赚到10万块钱了,他看到有100万块钱的人,还是过得比我好,他又去拼命赚,结果赚到100万还有1000万,赚到1000万还有上亿的人,总是向上比,总是不知足。所以,理解了“知足”这两个字,所有的烦恼一下子都不见了。

中国人有句话叫“人生皆知足,烦恼一时除。”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但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就像现在有的人是开着宝马奔驰,有的人是开桑塔纳,结果开桑塔纳的人一看开宝马奔驰的人就想了“我不如开宝马奔驰的条件好”,结果一回头看史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骑自行车来的,连桑塔纳都没有,于是就有一种满足感,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当然我今天不是骑自行车来的,因为我连自行车都没有。

最后我们讲一讲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过日子”。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幸福,那我们就可以提出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气恼。刚才我们说幸福是充满喜悦的生活,一旦你气恼了,喜悦就不存在了,所以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去除气恼。

我们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你看这个“怒”字,上面是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做“怒”,就是我们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说:“气伤肝,怒伤心,脾伤肾,苦伤胆。”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肝上就会出现问题。中国还有一句话“怒发冲冠”,所以经常爱生气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看到地方很燥热的植物就很不爱长,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血气经常往上涌,头顶会经常发热,他的结果就是头发不太爱长。当时中国还有一句话“聪明绝顶”这个聪明的人头发为什么不爱长呢?我观察了一下,聪明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于是他就容易上火,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怒发冲冠,把自己的头发都弄的不太爱长了。既然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就应该想到改变爱生气的习惯,要转怒为恕,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把怒这个字变一下就变成了恕,恕上面是如下面是心,告诉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你就能够转怒为恕了。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发怒把问题处理好的,为什么我不变得聪明一点,换一种方式呢?”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现在的家庭有四种类型:

1、天堂家庭;

2、合乐家庭;

3、苦恼家庭;

4、地狱家庭。 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你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跟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样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有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了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天然气,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水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看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人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爱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大小便失禁,可能很多事会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且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帮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身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顾,供我们读书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我们中国人常用大树来比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树的果实是孩子,树干是父母,树根是他的祖父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的硕果累累、健康,我们应该把水和养分放在哪里?放在根上去关心我们的祖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而现在大部分家长是把所有的关爱放在果实上,结果这个果实吸收不了,反而就腐烂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儿女教育出现的症结所在,就是“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就是我们放弃了对老年人的照顾,而把所有的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已经是败象已露了。

第8篇: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

《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期末论文

院:动物科学学院专

业:学

号:姓

名:

动物科学 201230360117

万持

通过《心理医师》看压力

摘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各方面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压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章对压力的来源,以及减少压力的方法展开了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改变人们对于压力的认识,并且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去缓解压力,让人们可以更好的生活。

关键字:压力的来源、对待压力的态度、缓解方法。 正文:

一、压力的来源:

现代人工作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会感觉身心疲惫甚至更严重的身心疾患。那么,对于现代社会的不同人群来说,到底是什么对他们造成压力呢?

㈠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㈡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㈢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㈣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上网人群的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㈤莘莘学子,考试重负:

此类人群主要是考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一举成名的梦想,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强迫症等。

㈥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通过以上的一些压力的来源,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谁给了我们压力?”是社会吗?是他人吗?还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我认为给予我们压力的就是我们自己,有时压力的产生可能来自我们自己心里暗示,有时也许是来自于一份责任,迫使我们不得不有压力。既然压力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对待压力了。

二、正确认识压力:

人,哭着喊着跑到这个世界上来,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要生存,就必然遇到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所以,只要你选择活着,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升学、就业、晋职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我们只有勇于正视压力,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I don’t think life is absurb. I think we all here for a huge purpose. I think we shrink from the inmensity of the purpose we are here for”.(①) 就如在《心理医师》这部影片中,就算作为一名心理医师,本身也有很大的压力。人人都有心病,包括Kevin Spacey所扮演的心理医师Dr. Carter本人(还是病的最重的一个);解铃还需系铃人,每个人都不是被医好的,而是在一连串的事件和经历过后,完成自我救赎和心灵解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就是Robin Williams所扮演的电影明星Jack,坚称自己是性瘾者,并希望得到Dr. Carter的“官方认证”,但其实不是,他只是为了给自己想要出轨的欲望找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借口。

三次被评选为“央视十大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罗京也感叹压力常在。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压力,它就会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应该一味的感叹压力有多大,这样只会使我们产生更大的压力。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和下肢力量,运动员常在教练的指导下做一种压杠铃的负重练习。通过压杠铃的练习,运动员的力量尤其是腰部和下肢力量会迅速增强,奔跑和跳跃的能力会突飞猛进。当然,杠铃的重量一定要适当,轻了效果甚微,重了运动员受不了会闪了腰,而且杠铃重量的增加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由此我想到,这杠铃,就像我们人生在世所必须背负的压力,适当地背负一些压力,既能锻炼个人的能力,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压力过度,突破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就会使人身心俱损,甚至彻底崩溃。当你感到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及时给自己减压。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

三、缓解压力的方法: ㈠ 消除压力源:

缓解压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压力源,然后尽可能地消除它。如果你的压力是由于工作任务重造成的,不妨合理安排一下时间,重要的工作先做,次要的放一放,待时间充裕再完成。

㈡ 做深呼吸:

当你心力交瘁时,最快的一种恢复平稳的方法是深呼吸,然后想想到底是什么让你感觉焦虑。深呼吸也能在你体内注入更多的氧气,从而让你的精力更加旺盛。建议每天冥想10分钟。冥想是解除任何形式和程度压力的最好方法。它能降低心跳频率和血压,减缓呼吸,平复脑电波,更快恢复身心平稳,防止在压力下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㈢合理宣泄:

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自己或许无法排解。此时,不妨将心中的压力和不快说出来,或者通过运动、唱歌、大喊、哭泣等方式宣泄出来,不良情绪一扫而空,压力自然得到了缓解。

㈣饮食解压:

日常饮食多吃一些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饮食,也可以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建议把一些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水果、粗粮、蚕豆、坚果和植物种子加入你每天的饮食清单中。特别是坚果和植物种子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是很好的抗压力食物。此外,还需要每日增补那些有效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胆碱、维生素C、钙、镁、锌、辅酶Q等。

㈤慢运动缓释压:

保持旺盛体力是应对压力十分有效的方式。运动之后,身体达到最佳平衡,从而变得放松、强壮、柔软、姿态良好,有足够的持久力。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最好的减压运动是慢运动,比如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都会更有帮助。无论在家、工作,甚至逛街购物,我们多数时候都在室内。自然光照得不够,会让我们的身体失去节奏,承担压力的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当你感觉到有压力时,多到户外走动,即使天气不怎么好,也要坚持。或许大家都有自己爱好的运动,例如篮球,足球,实在没有爱好的同学,跑步也行。可以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将自己的不满,反抗都发泄到运动中去,这样是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但是运动宣泄法,务必要注意适当,不要变相成为虐待,对身体产生伤害,要顾及到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在对待压力的同时,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认知不但决定我们感受事物的方式,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作用,认知可以激励我们去做那些与目标一致的事情;另一方面,认知也可以产生自我挫败的行为。也就是说,认知既可以产生有益的行为,也可以产生有害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改变认知和行为,因为它也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因此我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或者转移注意力,去改变自己的认知,而不应该死钻牛角或抓住一点不放,因为这些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注释:①出自电影《心理医师》。 参考文献: 《缓解生活压力》 曲小月 主编 2010年01月

《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澳)埃德尔曼著

第9篇:弟子规与人生幸福 教案

诸位同学,将来你的人生一路走过,积累了经验、教训和智慧,你希望传给谁?当然希望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希望他们不要再重蹈覆辙了。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国文化承传了

四、五千年,不知道有多少圣哲,希望加惠于后代的子子孙孙。

中国文化从哪里开始学起?中国文化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其实文化就是教人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就含摄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比方说《论语》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礼貌,要懂得与人交往的分寸,才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假如无礼的话,跟人相处,就常常会有摩擦、冲突。就很难与人群有很好的互动关系,礼节礼貌很重要。

我们来看这个“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从文字就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如此。两个人,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意思就是说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论语》里面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以中国话说“吃亏是福”。当这个吃亏是一颗仁慈之心,去帮助别人,那将带给自己非常大的福分。

教育失去太久了,现代人失教太严重了,很多人就说了,现在教育这么普及,怎么会没有教育?什么叫教育?“育”,中国的经典言简意赅,一句话就把育的重点点出来。《说文解字》里面,许慎对“育”这个字下了这个注解,“养子使作善也”叫“育”,不是把一个儿子二十几岁,养得高高壮壮的叫“育”,那跟禽兽有什么差别?对啊,老虎也把它的儿子带大了。所以“育”是要当一个善人、当一个好人,这不只对自己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任,假如孩子没教好他将是社会的负担。所以这个核心,就在这个“善”字,所以“读书志在圣贤”。

那现在我们的教育,孩子读书志在什么?志在赚钱,跟教育背道而驰。所以现在的教育,有一位长者说什么都有,什么都教,就是缺一个东西叫“德”,叫“缺德教育”,就缺这个“德”。所以学校的教育,我们以他的教的内容来讲,只能说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所,不能叫教育。

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假如在二三十年前,您走在乡间小道,看到一个农夫在那里耕田,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们走过去,亲切问候他,然后问他,请问你觉得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虽然一个字不认识,他可以跟你聊半个小时,不用打草稿,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孝顺,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勤奋,这样生活才有保障。做人要言出必行,我这个稻子要卖给谁,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家种出来,这个不能够食言,所以这些做人的分寸,纵使一个人不认识字他也讲得出来。

但是二三十年以后,教育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今天刚好大学毕业,大学生走出来,你去问他同样的问题,请问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会怎么回答?他会说你为什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问我哪一场电影最好看?哪一首歌现在是排行榜第一名?脑子里面的认知,几十年当中天差地变。所以到底现在人是不是真的有受教育,有待商榷。

学习还要有顺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学习的第一件事,是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

诸位同学,你有没有为人生立志?有没有志向?这很重要。一个人的人生假如没有一个志向,就好像一条船驶在大海当中,不知道要去哪里?十年过去了,还抓不到方向。突然,十年以后了解到,啊,方向在那里,结果这十年刚好走反方向,那人生就累了。

诸位同学,你希望你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格局?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举手。诸位同学,你每天在想什么?人生有很多事要赶快想,人生有很多事不用想,很多事是杞人忧天,所以理智重要。有理智,思考才有价值,没有理智,很多事情都是意气用事,会给人生多添麻烦。 年轻人找工作,去应征一个连锁的教育机构,当董事长秘书。结果很多人去应征,应征到他的时候,董事长看完资料对他说,这个真的是你写的吗?不相信,还就这一些写的东西跟他询问,他对答如流。所以应征了

一、两个小时,后面的人都没应征了。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薪水要多少,你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去应征的时候,老板说你要多少薪水自己开。我们的能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能不能?能不能攸关到现在我们教

而一个人人生的价值从哪里看出来?当我们去世以后,很多人站起来鼓掌,死得好、死得好,那这一生有没有价值啊?没价值。假如你去世以后,很多的人缅怀,很多的人感谢,很多的人流眼泪、伤心,代表你这一生对于很多人的生命,有所助益,有所帮助,这一生很有价值。

中国的伦常大道,五伦关系,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人生有股力量不会要求你回馈,父母、兄弟、姐妹

我们再来看,当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懂得报恩,这样的人生态度形成,他出社会去遇到提携他的长者,他就会对人家尊敬,他会对公司效忠,所以中国话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那是真理。所以现在很多企业要提拔一个人才,好几个人都有资格,他们会怎么去做最后的决定?先去看看这些人孝不孝顺父母,一看,很多人都筛选掉了。再来,照不照顾妻子、儿女,没有道义的人是不可能效忠公司的。

既然夫妇重要,那当然要慎于一开始,开始就要选好,择偶要很谨慎。所以我们的《诗经》一开头才说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我问学生,他们直接回答身材姣好的女性,完全曲解了。所以现在男人都找不到好老婆,因为他错了。“窈窕”是指贤德的女性。

我们学贵自知,一个人要学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状况,我们才知道从哪里开始转变、开始调整。

读着《弟子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诸位朋友,它只是一个动作而已,但是不要小看这句话,影响的面很大。那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家长叫孩子,小明啊,回答是什么?干吗?我在看电视啦,你没看到我在玩玩具啊,别吵。现在有没有,小明啊,突然有一个小孩走过来,“妈妈,有什么事吗?”有看到这种小孩的举手?很少有了。虽然只是一个对父母言语的态度,但是它却是一个人对人是否恭敬的根本所在。当一个人恭敬心不见了,他的傲慢就占了上风,他的内心整天都会浮躁,不顺畅。

所以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讲话的态度,却影响甚深,当一个人对父母都不恭敬,对你很恭敬,你相信吗?相不相信?学问重在内化,内化就可以从他的心观察到他的行为。所以对父母不敬,对你会敬,一定是别有用心,所以你口袋里的钱要拿好,不然会减少。

《弟子规》是一个人理智的基础,所有做人处事的纲领都含在里面。那学就会有智慧吗?学很多就会有智慧吗?不见得。你看博士读了书那么多,为什么都离婚了?离婚率特别高,他会不会做人?那不见得,所以学习多不代表就有智慧,现在忧郁症的人很多,你有没有看过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得忧郁症?很多是看书看一大堆,看到最后脑子都乱了,想东想西的,反而会得忧郁症。

所以学习一定要学对东西,因为在这个时代,你必然要很会判断,知识积累的速度每过几年就增加一倍,所以你看出版品这么多,你看哪一本?要看真理,要看超越时空的经典,你才能证明他讲的话正确。

所以人跟禽兽什么差别?差别在有道德伦理。所以孟夫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做人,人之“四端”,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就好像人的两只手、两只脚,当“仁、义、礼、智”没有了,人就不健全了。当今下一代,现在脑子里都只有欲望、只有自己,因为他没有这些道德教育。

我们已经感受到全世界性的问题,都在青少年教育,而下一代只要坏了,全世界都遭殃。有没有解决的方法?七零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可以解决,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仁爱、仁慈。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在慈悲。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其实不只东方圣哲这么教导人,西方的圣哲耶稣基督也教导人,“神爱世人”,要懂得博爱。所有圣哲示现教诲人,核心都在“仁慈博爱”。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人”指的不是只有中国人,而是什么?一切的人类,这一些德行与他的本性都相应。

问一个问题,当你拿到最好吃的食物,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刚好前排第一位坐了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他没什么思考,他马上说马上吃下去。隔两排有一位四十岁的女士,她说给孩子吃。坐在后排有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他说给父母吃,这一个回答很妙啊。

自杀率越来越高,日本一年超过四万人自杀,各地都是,现在自杀年龄开始往下降,还有小学就自杀了。离婚率越来越多,夫妇之间没有道义。再来,我们看到父杀子、子杀父。当整个社会现象一直往这里走的时候,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原因到底在哪?在人都自私自利。

所以孔夫子在《礼记·礼运大同篇》就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是只有亲爱自己的亲人,也不是只有爱护自己的孩子,而懂得爱护他人的亲人跟孩子,所以希望社会是“老有所终”,老人家都能得到安养。

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父母坐在公车上能有人让他座,希不希望?你希不希望父母走在街上,刚好要进门,而这个门,玻璃门特别重,希不希望有人帮他打开来?“己所欲,施于人”,我们看到所有人的长者、老者,我们也主动帮助他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所有年轻人、所有成年人都能够奉献一己的力量来成就社会。

我们看到小的时候,某一户人家要娶媳妇了,所有的邻居怎么样?一起来帮忙,那种气氛好不好?很好,某一个人的孩子要去当兵了,所有邻里乡党的长者都出来送,有的还在那边掉眼泪,哇,深深感受到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不一样了,你们家公寓对面住什么人,姓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刚好我有一位长者,他下楼来看到走廊都没扫,因为其中一个是老师,他给他敲门,他说这位老师,你这里也扫一扫,这样看起来比较干净。结果这个老师马上回他,你为什么不叫对面扫?为什么叫我扫?第一个念头还是把责任推出去?

上一篇:改革开放40周年的感想下一篇:小学生科创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