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观后感

2023-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是谁观后感

我是谁读后感

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有感

看了刘云山同志关于“三谁”的文章、教育片《开天辟地》和《焦裕禄》后,我感触良多,让我想起了父亲,作为为建立新中国贡献了一生的老父亲,想起他在我上学时的叮咛:“新中国的诞生是许多我知道的、不知道的人民群众付出了生命换来的,你要好好读书,建设国家,回报人民”;想起他在我走入工作岗位的嘱咐:“你是一名老师,你要对得起这个称号,真正教育出能够成为国家;想起他在我走上领导岗位的教导:“如今你也走上领导岗位了,别忘了是谁成就了你,别忘了你是谁”如今他在99岁高龄还要求我写字要横平竖直,做人要堂堂正正。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昨天,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真切的感受到对我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我是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忘公仆之心。有人把我们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成舟和水,有人比喻成鱼和水,这些比喻都很好,风平浪静舟好行,恶浪滔天船也覆,没有水的鱼只能是灭亡。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有长期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传统,也正是这造就了我们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但在现今纷繁芜杂的社会里,有些党员,有些领 导干部迷失了自己,忘了“我是谁”他们不再接地气,不再听呼声,不在意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取而代之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站在顶端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却忘了脚下没有了群众基础的他们,已经站在了万丈深渊之上,粉身碎骨在所难免。

为了谁——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只有真正领悟了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群众。因为没去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事,出现了怕面对群众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群众的事做了,做好了,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怕”字换成“敢”字,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我们如果更多地把“相信自己”換成“相信群众”也许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依靠谁——得民心者得天下。1921年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从50多名党员到446.6万党员,用“小米加步枪”和人民的“独轮车”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800万国民党军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人民群众。古语有云: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昨天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打下了江山,今天我们还是得依靠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才能守好我们的江山,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力量源泉,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里有一段话,这条路不修是车陷在里面,能抬出来,这人心 要是陷在里面……,是啊,没有了群众,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有的干部现在是隔离了群众,等到群众隔离了我们,我们的党还有明天吗?

总之,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儿子,是一名基层领导,为了谁,我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百姓,是为了我的全体员工,依靠谁,我的成绩取得,依靠上级组织,依靠我的员工兄弟,三谁的学习刚刚开始,学习还在继续,我想在局党委领导下,在全体人员的支持下,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明确目标,找准定位,一定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岗位,更好的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出新力,立新功。

第2篇:《别问我是谁》读后感

对希望的信仰是不灭的光火,在华沙的街头或许善良就是偷面包的贼,我多希望你们就是一颗颗乳草,那样快乐将会伴随你们永远…….

——题记

他被叫做小犹太、小吉普赛、斯多普?西夫(Stop!Thief!)、米萨、杰克……他没有父母、没有过去,对自己一无所知。

他住在二战时期的华沙街头,衣衫褴褛,眼眸清亮。他以为人们的奔跑是在比赛,纳粹的行军神奇又威武;炸弹是他眼中的泡菜罐,机关枪像螳螂。他在恐怖中怡然游戏,在眼泪中寻找欢笑。

他帮弱小者找寻食物,安慰哭泣的儿童。他相信并想念面包、橘子、母亲、天使,在饥寒中安然入梦。

他遇见了犹太小女孩甄妮娜,与她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嬉戏,吵闹,幻想。尽管生活越来越艰难,街上越来越肃穆,他依然相信总有一天幸福会重回,所有人都能开怀地笑。

当火车把身边那些善良而卑微的人们一个个带走,当有人劝他一直跑不回头,当甄妮娜最终消失在暗黑的人潮中,当他漂泊过漫长的旅途,经掠无数人间冷暖,他才终于明白,原来火车驶向的,并不是甜蜜的糖果山,而最安全的事,就是做个无名的人而已

杰里·史宾尼利的《别问我是谁》,一本畅销全世界的关于二战期间华沙街头犹太人隔离区的场景。作者以乐笔写哀情,感人至深的通过一个小贼描绘出纳碎军队对犹太人做出的罪行与杀戮…….读完之后有一种深深的哀伤与失落感,

第3篇:《别问我是谁》读后感

《别问我是谁》(Milkweed)是钮伯瑞大奖得主杰里史宾尼利2003年写的一本历史小说,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别问我是谁》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纳粹占领下的华沙。主人公是一个无名孤儿,他以良善之心应对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以天真之眼旁观史上著名的犹太人大屠杀。杰里史宾尼利以乐笔写哀,将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至美一面的颂扬融合在一起,因而特别能打动读者。《别问我是谁》一出版,便迅速获得金风筝奖,青少年图书大奖,并且进入课堂,还被售出多国版权。《别问我是谁》至今已有72个不同语言的版本,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所喜爱。《别问我是谁》已然成为二战成长小说经典。《别问我是谁》中的这个男孩,住在二战时期的华沙街头,衣衫褴褛,眼眸清亮。他以为人们的奔跑是在比赛,纳粹的行军神奇又威武;炸弹是他眼中的泡菜罐,机关枪像螳

《别问我是谁》中的整个男孩,帮弱小者找寻食物,安慰哭泣的儿童。他相信并想念面包、橘子、母亲、天使,在饥寒中安然入梦。他遇见了犹太小女孩甄妮娜,与她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嬉戏,吵闹,幻想。尽管生活越来越艰难,街上越来越肃穆,他依然相信总有一天幸福会重回,所有人都能开怀地笑。

在《别问我是谁》中,当火车把小主人公身边那些善良而卑微的人们一个个带走,当有人劝他一直跑不回头,当甄妮娜最终消失在暗黑的人潮中,当他漂泊过漫长的旅途,经掠无数人间冷暖,他才终于明白,原来火车驶向的,并不是甜蜜的糖果山,而最安全的事,就是做个无名的人……

目录:

第一部偷面包的贼

我抢了两块面包,一块给乌里,另一块拿去那个叫甄妮娜的女孩家里。雪下了一晚,给花园盖上了一层白色毯子,枯黄的植物残梗刺破了白毯。我扫干净最顶层台阶上的雪,放下面包,敲了敲门就跑了。

第二天我过来看,发现面包不在了。

第二部隔离区和天堂

隔离区里的所有东西都是阴沉沉的,人是阴沉沉的,声音是阴沉沉的,连气息都是阴沉沉的。而这里的每样东西对我来说都是彩色的:电车发出的叮当声是红色的,留声机中传来的音乐是蓝色的,人们的笑声是银白色的,而远处旋转木马发出的轻柔的声音更是五彩缤纷……

第三部再也回不去了

我梦见没有躯体的长统靴士兵在地上踏步走着,梦见燃烧着的母牛,梦见石头天使低头看着我说:“我什么都不是。”我会爬上火车——其他很多人都会这么做——我?到车厢、煤车和坦克上。爬过上千次火车,但没有一辆车带我去见甄妮娜,也没有带我去糖果山。

读后感:《别问我是谁》清新而有活力,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笔调毫无退避地直述了在德国兵统治下凄惨的非人生活。街头孩子们相互笑的场景尤其引人注目——稚气未脱,充满哲理,给人以轻柔的触动。总是在灾难来临时,我们才感叹要珍惜所拥有的平静日子。而苦难让人难以预料,那就是冥冥之中的所谓命运吧-----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米萨就处在他不能选择的境遇之下,出场时他是偷包被人发现,正在狂奔的小偷。他无父无母,没有家,没有过去,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他矮小瘦弱,流浪街头,以偷窃为生。他对自己一无所知,对这个世界也所知甚少。因此,每拥有一件东西,每悟到一个词语的含义,他就欣喜若狂,那些东西也成为他的珍宝,他生命里再也抹不去的印记。乌里善意地收留了他,给他取了个名字米萨毕苏斯基,还给他编了个吉卜赛人背景的过去。于是,后来每当有人问他是不是孤儿时,他会骄傲

说出乌里为他编织的家庭:“我有七个兄弟五个姐妹,有爸爸妈妈,有109岁的曾曾祖母,还有一匹叫格里塔的马,我很希望能够找到它。”好像那真的就是他的过去。

他与甄妮娜一家结识后,每次偷面包时,都会给甄妮娜拿去一块。进隔离区后,每次透过隔离墙两块砖的间隙去偷取食物,总会把食物送给甄妮娜一家和孤儿院的孩子们。甄妮娜不开心时,他费尽心思找来她爱吃的鸡蛋。对每一点点善意,他都回报以更多的良善。在物质匮乏,要抢着吃烤老鼠肉和桶中留下的残油,在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难题的境遇下,却让人处处看到人性的闪光,一个小男孩纯真的内心。

“而黑暗不能驱散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消融仇恨,只有爱才能如此。”一个人没法选择所生活的时代,却能选择生活的态度。此刻绚烂的活着,为所在乎的人努力着,就会成为生命的一种永恒。

“我”没有父母,没有过去,对自己一无所知。“我”衣不裹体,饥不饱腹,靠偷窃为生,我每天与死亡擦肩而过,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逃跑。我认为这就是人生,欣然接受。我曾经企图想要弄清楚自己是谁,结果发现,在我生活的世界里,人的名字,长相,年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份。如果我出身低等民族,比如犹太族,那么肮脏,*种,犹太人就是我,所以别问我是谁?“我”代表了千千万万二战时期华沙街头的犹太人。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二战时期纳粹占领下的波兰华沙的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他那略带幽默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气氛缓解了很多,却透露出一种更深的绝望和无奈。在那样的令人窒息的环境下,人们从未放弃过希望,然而天使没有出现,最终是死亡拯救了他们。一列列火车载着成千上万的隔离区的以为会被重新安置的犹太人驶向死亡。死亡终结了无止尽的痛苦。

酝酿这场大灾难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这实在是对自称进入现代文明的人类的一种讽刺。人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因为人类有思想。那个年代,那场灾难,已成为历史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除非人类彻底觉悟,否则历史重演也不奇怪。我们这个时代,表面的和平下,危险无处不在。

第4篇:“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读后感

市一中宋春荣

我校党总支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以来,学习了许多关于群众路线的文章,让我反思最多的是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文章,让我深入反思自己的工作,感悟颇多。

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端正角色认知。回答“为了谁”的问题就是端正目标认识,搞清楚我们干事业、做工作、创政绩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 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给党员干部角色定位并使我们党像兄弟一样爱护群众。

群众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之基。人民群众对党有着深厚感情。为什么我们党能够执政到现在,就在于我们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基。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重要秘诀就在于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共产党员原本是人民的普通一员,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受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人;为了谁?这个问题问到了根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党员干部无论分工怎样,职务有何不同,其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

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

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减少官僚主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公仆意识。只有我们 少点私心、多点爱心、公心、小心、细心和关心,尽量让周围的人开心,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身为教育工作者、党员、团委书记,认真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是转变思想,摆正位置,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共建和谐社会铸就我们新的教育事业的必要基础。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那么,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为了学生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我们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必然是“为了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基础较差的学生与具有较强动手能力、思维敏捷的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由于某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因此在人格上特别需要尊重,更应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是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应尽量设置一些那些“差生”基本能答对、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的问题。经常用关怀的语气说声“请坐下”“相信你一定能行”“继续努力”等激励性的语言,而绝不能挖苦讽刺。作为教师应当明白,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提问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而为人师

表的教师更应懂得尊重学生。二是理解激励学生。教学其实是学习做人、学会生活,促进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门艺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多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做。比如,学生喜欢快乐的学习,要独立自主。学生管理中就要将一些班级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设置、学生具体操作运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指点他们走出挫折,请他们提出建议,并鼓励学生分析建议的合理性、不足之处、可以做哪些调整使之更合理等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三是用宽容之心接纳学生。教育是为了发展。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从未成到成,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势必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一些成长中的问题,在所难免。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愉快的接纳学生,并且帮助他们长善救失。用宽容的心接纳学生,宽容就是欣赏,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美丽。有宽容才有师生的和谐。

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是人民教师,就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更应该汲取群众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集思广益,深入到学生和家长中,从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

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学生、家长、学校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学校以至社会服务;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要静下心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时刻知道学生在哪里、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知道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知道学生家庭情况。让我们用爱心、耐心、真心教育和感化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视学生为亲人。让我们的心中装满学生来助每位学生成才。

学校团委工作也要树立“为了团员、依靠团员、服务团员、凝聚团员”的群众观点,营造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干创事业的氛围,青年诉求无小事,一切要从年诉求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团员来自青年、融入青年的态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团员密切联系青年,凝聚青年,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正能量,来推动共青团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5篇: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读后感

有幸参加本周六在焦作图书馆举行的第十届书香班级的颁奖活动,暨贾彤老师的讲座《跟着绘本学写作》。能够参加这样浸润书香的活动,聆听这些来自窗外的声音,洗涤在琐屑生活中的浮躁,再次擦亮了自己的生命。有幸聆听贾彤老师的讲座,对我收益匪浅,不仅对于绘本的教学,还有我们家的亲子共读。活动之前,教研室金主任热情的通知我参加,并关切的问我孩子的情况。当知道我们家宝宝十个多月时,他很高兴的问我有没有给孩子读书?想不想知道怎么给孩子更有效的讲故事?就这样在主任的热情邀请和循循善诱下我欣然应允前往参加。

其实,我一直是有很多疑惑,例如怎样和孩子有效的讲故事,这些故事到底传达怎样的信息,我要该怎样的引导孩子。绘本对于我们来说仍旧是一个新东西,如何正确理解它的价值,如何正确的使用以及如何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困惑着我的问题。贾彤老师虽然讲的是《通过绘本学写作》,但是通过他的讲述为我们打开了绘本的世界,了解到绘本的奥妙。那些在纸上的图画在讲述中渐渐活了起来,情节的生动我也渐渐的理解了。其中,《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个绘本我已经给孩子讲了很多遍,妻子也是一有时间就给孩子讲。可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绘本到底是什么意思?

故事的前面为什么要问一大些的问题?自己是什么?自己该住在哪里?自己该吃些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只多傻的兔子啊!为什么作者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在这上面呢?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吗?在故事的最后达利B说“我还以为我是一只兔子呢!”看来他知道自己是一只兔子,这样就说明那些不是疑问,而是对生命一系列的追问。是对自己内在价值的一种自觉的探究。

为什么达利B在遭遇杰西d的时候会有这样惊人的表现?妻子打趣地说是无知者无畏!我却不这样认为,达利B既然知道自己是一只兔子,就一定知道黄鼠狼是兔子的天敌。可是为什么达利B为什么不像其他兔子一样逃跑呢?也许我们忽视了故事前面讲到达利B长了一个不知道干什么的大脚。可能这是达利B唯一的优点吧!可是就是这个优点在关键的时刻改变了达利B和兔子们的命运。

刚开始我还觉得就是这样几页纸的图画书就卖三十多块钱,太贵了。现在当我读懂的时候,我是越读越喜欢,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用这样的故事讲出来,实在是难能可贵,对于孩子的成长绝对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兔子”。可是不是每一个都能有幸成为“达利B”。做为家长,请不要忽视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追问,更不要为孩子贴上有型标签限制他的成长。孩子,请相信你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你不仅是你自己!

第6篇:《为了谁_依靠谁_我是谁》读后感

读《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心得

近日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7月6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通过认真的学习,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感悟深厚。这篇文章,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政治宝库,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思想之源。它为我党今后工作传真经,使我们切实贯彻到实践中去。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新任务,开始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带领人民进行了“一化三改造”,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1978年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那就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生产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中共又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如提出树立人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正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为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美好乡村,美好城市、美好社会而奋斗。十七大报告也非常明确的提出,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安康;就是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理想信念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我们党能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如果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依靠谁”这个问题,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蒋家王朝,重要秘诀就就在于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群众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之基。人民群众对党有着深厚感情。为什么我们党能够执政到现在,就在于我们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党90年的发展历程无数次证明:没有群众就没有党。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强的后盾,始终是我们奋进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克难制胜的法宝。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关系、舟与水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末与根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这些都强调的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告诫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是群众的亲人、仆人和知心人。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

己、提升自己。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要经常深入村组、山区与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急在何处,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没有资格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思想,决不能搞特殊化,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真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掌握群众所思、所困、所恶、所盼,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动力和方案,和群众一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为了谁?这个问题问到了根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党员干部无论分工怎样,职务有何不同,其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依靠谁?这是党90年以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一切依靠群众,在中华民族的发

展历程中,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英雄。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就是群众工作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其实就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党的“法宝”。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减少官僚主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公仆意识。只有我们 少点私心、多点爱心、公心、小心、细心和关心,尽量让周围的人开心,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下一篇:八年级人教上作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