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大讨论演讲稿

2022-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言者在演讲过程中,演讲稿是其展示自我思想的重要方式,好的演讲稿内容,能够让发言者充分表达出自我观点,所以,写出一份观点准确的演讲稿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跨越发展大讨论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跨越发展大讨论演讲稿

对东方跨越发展中两大疑点的辨析

摘要: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和谐型跨越发展思想是从其早、中年冲突型跨越思想发展而来的,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同约的本质界限,将两者等同缺乏足够的资格依据、文本依据、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推进是马克思晚年和谐跨越思想具体化、现实化的经典范本,是马克思和谐跨越精神的彻底贯穿,因此,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晚年跨越精神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关键词:跨越;和谐;对抗;创新;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收稿日期:2008-06-16

基金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马克思东方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20060101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聚芹(1970~),女,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赵家祥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4期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一文(以下简称“赵文”),在关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到底产生于何时问题上,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就已经孕育或包含了有些国家和民族、甚至是相当多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在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实践与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有无内在关联问题上,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不是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关于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的证实,而且与他们当时的设想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笔者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和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由于这两大问题关系到马克思思想发展轨迹的澄清,关系到当今人们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关系到学界对东方社会研究的方向定位,关系到中国当下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因此笔者著此文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求教于方家。

一、对马克思跨越思想的澄清

同是谈论东方社会的“跨越”发展问题,但是,早、中年的马克思明显为东方社会筹划了一条从“半野蛮半文明”状态直接提升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准”,即直接走向资本主义的跨越路向,在此姑且称之为东方跨越“第一套图式”;而由于国际政治环境和东方社会自身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晚年提出让刚刚陷入资本主义的东方社会与西方一起共谋革命,从而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一筹划不仅接续了马克思早、中年的跨越思想,甚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要在东方实现“人的高度的革命”,即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在此姑且称之为东方跨越“第二套图式”。只有澄清这两套图式中的“跨越”的差异,才能理解马克思对东方发展道路的认识在何种意义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又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理论的自我超越。

这两种图式中的“跨越”除了趋向的目的地不同之外,还存在着两大本质差别:其一,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内含根本不同。在“第一套图式”中,东方社会只不过是对已经存在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模仿性的再建构,这种趋同性发展道路只有向未来敞开的唯一向度,而东方自身历史传统只能成为侥幸残存的碎片附着于历史必然性之中。这种跨越发展虽然体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却是以丧失东方传统为代价,因此,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内涵是单薄的、贫乏的。而“第二套图式”蕴涵着东方社会可以把自身的历史优势、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时代发展的精华有机融合到发展中去,在保持东方历史的前提下探索如何融入世界的特殊性发展道路,因此,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内涵是充实的、丰富的。其二,由跨越而实现的社会转型根本不同。由于“第一套图式”大多是在外在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强制作用之下进行,因此,它不能主动地协调理想目标与现实、时代理论与本土理论、民族当下必然性和世界历史必然性之间的对立而走上了冲突之路。而“第二套图式”是在西方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制度公正大背景下开展,东方社会就有了通过借助国际正义力量协调上述矛盾、走和谐转型之路的可能。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第二套图式”已经超越了“第一套图式”的冲突性框架阈限,也标志着跨越发展从模仿时代进入到创新时代,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同约的界限。

并且,包含着和谐意蕴的东方社会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完善只能产生于马克思的晚年,而绝不可能出现在马克思早、中年时代,否则,我们将在以下问题上陷入无法自我圆融的理论困境:

(一)马克思早年、中年时代,对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有什么样的资格限定?

马克思作为执著的社会主义者的身份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也绝对不是无条件的反资本主义者,相反,他对资本主义的评价永远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马克思坚持,“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因此,马克思承认资产阶级的必然腐朽与灭亡是以承认其“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为前提的,这一思想在什么样的国家能够拥有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资格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要说《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9世纪40年代,就算到了60年代,资产阶级的影响虽已波及世界各个角落,但它毕竟只是处于初始阶段,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仍然亟须资产阶级来提升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西方世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也没有足够的力量阻止资产阶级在世界上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蔓延。因此,内部条件是否齐备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否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前提,这是马克思将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资格明确限定给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或者“至少是各文明国家”,即英、法、德、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因。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创造出极多的物质财富,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而东方则被马克思明确限定在“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社会财富远没有达到涌溢的程度,不是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中的一员,甚至被排除在文明国家之外,根本不具备发动共产主义革命的条件。因此,资产阶级在东方就不是被消灭的对象,相反,倒是东方新生的最直接、最现实武器。这样就不难理解,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马克思一直都承认资产阶级对东方的革命作用,甚至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东方也给予极为客观的评判,因为它要“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这样看来,早、中年的马克思确实存在着两个“思路”,即资产阶级“腐朽性”、“必亡性”的思路与资产阶级“革命性”、“历史合理性”的思路,但它是针对不同国家

的不同情况而言的:资产阶级“腐朽性”和“必亡性”的思路直接针对陷入全面危机的几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需要“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革命进入社会主义;而东方依然是需要“革命性”的资产阶级的思路,它在为东方进入社会主义积淀根基。这两条思路是异地同时展开,双方可以相互影响、促进,但不具备交叉、汇合的现实条件。

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在早年、中年就有了东方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何以解释马克思在这一段时间内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历史积极性的肯定态度?何以解释马克思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所必备的资格要求?

(二)是否只要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得出东方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结论?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思想之所以赋予东方革命以社会主义“共谋者”的资格,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前提条件的:它不单单是马克思要在西方革命情势已经减弱的情况下极力促成社会主义革命,还在于东方遭受殖民统治和阶级压迫双重苦难,民穷财尽,苦难深重,革命情势高涨,更重要的是东方已经具备了进入社会主义的初步条件。例如,它已经从自然经济社会进入半商品经济社会,产生了较庞大的无产阶级队伍,有了试图用唯物史观改造东方的革命群体,这使东方社会具备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平等对话的初步资格;而恰在此时,查苏利奇给马克思写信,请教俄国农村公社是否必然灭亡的问题。这四个条件的特殊辏集才使马克思去思考原先忽略的东方社会的历史优势,全面思考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这是马克思提出东方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观点的特定条件。但是,在马克思的早、中年时代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是因为:首先,缺乏东、西方共谋的社会环境。在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末,西方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它仅凭借自身完全可以发动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不依赖东方革命的激点。其次,以往跨越范例尚没有提供出“共谋性”跨越发展的语境。历史上的跨越例子基本上是通过先进文明国家对弱小民族的征服和侵略实现的,在敌对性的发展语境中,弱小民族根本不可能获得与先进民族平等对话资格。因此,跨越发展范例所提供的信息,与其说是落后民族如何保存自身历史、寻求多样化发展道路,毋宁说更多地揭示了在世界交往大潮中,弱势的落后文明被强势的先进文明同化的真相,旨在说明人类在从不同的起点、通过不同的方式趋达共同的终点这一事实。再次,在这一时期,俄国弥漫的是主张在村社基础上不通过资本主义直接建立“村社社会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潮,马克思对这种观点恰恰持反对态度,并明确表示,“对于这种共产主义的黄金国,我从来不抱乐观的看法”。由此可见,得出马克思此时已经有了东方社会直接向社会主义跨越的思想是没有充分的情境根据的。

(三)认为马克思早、中年即有东方可以向社会主义跨越的论点缺乏文本依据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社会“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跨越思想,侧重点放在东方如何避免重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苦难的问题,这种跨越思路的重要特征就是对东方自身仍然具有历史意义的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及时的拯救和重铸,因此,它不是只向未来敞开的单向度的传统跨越范式,还有另一向度,即向东方社会自身敞开,接纳东方自身特有的历史优势。因此,要得出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结论,首先应该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或历史优势作比较充分的研究,哪怕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也好。

但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53年在《选举。——财政困难。一一萨特伦德公爵夫人和奴隶制》一文。在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这是他在正式文本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东方”社会概念,但没有展开。马克思论及经常卷入欧洲战争中的土耳其时(如土埃战争),也将之列入“东方问题”之列。因此,在这一时期,“东方”社会只是泛指那些处于前资本主义的极端落后、封闭、愚昧的亚洲国家,还没有把中国、俄国等东方国度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独特之一种。马克思从研究东方社会初始到其生命的中期,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但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却是断断续续的,或穿插于西方社会研究之中,或在书信中私下交流观点。从马克思遗留下来的著作看,我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他浩繁卷帙的西方社会研究成果相比,东方社会在马克思研究中所占的分量以及所受关注程度,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马克思是在70年代之后通过研究古代社会,并结合俄国时局变化才开始高度关注东方问题的。即使到了1881年,严谨的马克思追溯说明将资本主义起源“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时候,依然没有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或东方型独特发展道路的任何明确表述。甚至马克思还坦言,对于“各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的历史,还有待于撰述。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有一些粗糙的描绘”。或者对东方农村公社“至少应该了解这一连串的变化。然而,关于这些变化,我们还什么都不了解”。但是,马克思通过研究古代社会和剖析俄国农村公社,已经对东方社会历史优势有所洞察,并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只是没来得及充分展开,所以,他对东方社会能够直接向社会主义跨越结论的语气显得不十分肯定。语气的不果断并不影响这一结论所揭示出的东方社会向社会主义跨越可能性存在的事实,并不能否定在马克思视野中的和谐跨越范式需要彰显并利用东方社会自身优势的事实。这一切都是在马克思晚年发生的。

试问,我们何以能在马克思压根儿就没有关注东方历史优势的早、中年时期推断出他有了发挥东方优势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和谐跨越论断?

(四)认为马克思早、中年就有了东方向共产主义跨越发展的思想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支持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着眼于宏大历史叙述,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大经济社会形态,从理论上直接破解了西、东方跨越发展之谜:西方曾经的跨越实例,都是从原始社会进到封建社会,或从奴隶社会进到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跨越起点和跨越阶段不同,但都是在同一经济社会形态内部或前后相接的两个经济社会形态之间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前进,却从未有过从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跨越的实例或相关论述。在整个西方尚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下,东方要从“半野蛮半文明”的社会直接挺进到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超过历史上一切先例的演变”不仅在西方没有发生,也直接违背了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中的商品经济阶段不可跨越的根本原则。因此,认为马克思早、中年时代的东方社会跨越发展就是直接向社会主义挺进,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支持。

所以,在东方社会跨越发展问题上,实际情况并不像赵家祥教授所言的那样,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只是将早年跨越思想中的“抽象化的原则具体化”那样简单,而是真正澄清了何谓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一种思想质变;东方社会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也不能从西方跨越事例中推导出来,也根本不是将西方跨越思想在东方的简单推广,因为,从这种案例中推演开来的东方跨越只能是从原始社会向资本主义跨越,是从自然经济的某一个阶段向普遍的商品经济社会的跨越。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甚至中期著作中不可能包含着“有些”国家和民族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更不会出现当时“相当多的国家和民族”具有这种跨越可能的情况。

承认马克思晚年与早、中年跨越思想存在差异,并不表明我们认可国际上一些学者所言的是“晚年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中年马克思”,或认为这是马克思思想“自相矛盾”的表现,而是马克思发展、完善乃至实现理论新突破的表现,恰恰表现出了马克思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探索东方发展途径,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曾经进行的理论研究,包含着他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创新理论的科学精神。

二、对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跨越问题的廓清

赵文认为,要断定十月革命胜利给俄国带来的是否是跨越发展,“在于正确说明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样的。如果是前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俄国十月革命就是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如果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了,当然就不再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了”。但是,笔者认为:

(一)“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并不是俄国跨越发展的障碍

历史上的跨越实例确实是以一个民族或国家跳过社会发展的一个或几个阶段为特征,但是,这些都属于传统跨越的“第一套图式”,这种表述只揭示了跨越发展的经验层面的含义。透过跨越发展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跨越都具有以下更深的哲学意蕴:(1)某一社会之所以是跨越发展,主要在于它没有把自我生成的下一个阶段当作目的地,而是把异域的超前于自身的一个或几个阶段的社会发展状态当作目标。因此,把超前性目标变为当下现实目标成为跨越发展的特征之一。(2)某一社会之所以是跨越发展,主要由于它从民族发展的当下必然性一端跳到了世界历史必然性的一端,从性质上来说已成为世界历史中新时代民族中的一员。因此,与世界同步成为跨越发展的结果之一。(3)一般而言,跨越发展都不是将本土的而是将域外的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时代精神的精华为指导思想成为跨越发展的显著特征。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而言,“跨越”是一个哲学称谓,其实质是落后民族如何与世界历史总趋势合拍、如何将时代精神植根于落后民族的过程。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实现跨越发展,是要以这一社会是否实现了上述三种根本转变为总标准。

赵家祥教授之所以拒绝承认俄国发展的跨越性,症结之一就在于他把俄国的社会主义看成是资本主义自然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不否认这一论断的西方适用性,因为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它确实不是跨越发展。但对于只具有初步资本主义的俄国却不适用。因为东方渐进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应当是资本主义的较高级阶段,而后再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就不是当时俄国自发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更何况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社会主义已在西方被推至不可预计的将来,谁也不能预言到底何时西方资本主义才能抵达它的终结时限。而十月革命不但没有让俄国消极等待,继续滑入资本主义,反而把西方社会试图实现的理想当作现实目标,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把诞生于异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它是资本时代困境的成功解答,成为整个人类发展的领航者。以跨越发展的三大哲学标准综合衡量,十月革命所完成的社会变革与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赵家祥教授之所以拒绝承认俄国是跨越发展,症结之二在于,他认为俄国进入社会主义,无非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几个阶段,但从整体上依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这种思想仍旧局限在跨越“第一套图式”的圈子中,而没有看到与“第一套图式”相比较,十月革命实现了跨越范式的根本转变:(1)它实现了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跨越范式的根本转变。传统跨越更多的是对先进社会这一蓝本的模仿,而东方跨越则更多的是在创新性的语境中探索多样化发展道路,是更自主、自觉地、全面地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2)它实现了从滞后型向超前型跨越范式的根本转变。传统跨越只能达到同时代的水平,而不可能领先于时代。东方社会实践中的跨越则以超越当时时代困境为主旨,甚至担当了本应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开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从根本性质上领先于世界最发达的西方,具有历史超前性。(3)它实现了从断裂型向接续型跨越的根本转变。传统跨越是在现代和传统、目标和现实的断裂中运转,而东方社会实践中的跨越没有割断与自身传统、与资本主义关系,并且时刻与传统、与资本主义世界进行着全方位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沟通,是对断裂性、对抗性传统跨越框架的反拨。(4)它实现了从冲突型向和谐型跨越范式的根本转变。这一点前文已经叙述。(5)它实现了从确定型向不确定型跨越的根本转变。虽然传统跨越选择的是冲突和对抗之路,但由于它有世界历史必然性的强力保护,即便社会转型中会出现挫折和反复,但转型却是确定的。而东方现实中的跨越虽然采取了和谐的方式,但主要是靠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受到任何强力的庇护,相反,经常遭受自身自发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当时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的干扰,甚至,还有来自主体能动性发挥失常的影响,中断、甚至倒退就成为这种跨越时刻面临的危险。因此,对于十月革命带给俄国的是否是跨越发展,不能用传统跨越,即“第一套图式”来衡量,而只能从更深层次的哲学本质来判断。“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根本构不成俄国跨越发展的障碍。

这里必然遭遇到一个问题,既然认为以十月革命所首创的东方社会主义实践是跨越发展,又不同于马克思的“第一套图式”,那么它与“第二二套图式”有什么关联?毕竟马克思所预言的东方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发展的特殊环境已经不再。这就不能不涉及下一个问题:

(二)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实践与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跨越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十月革命所实现的“独闯型”跨越发展(姑且称之为跨越发展“第一套图式”)与马克思“协助型”跨越的“第二套图式”之问,虽然跨越的方法、手段、表现方式不同,但在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上,两者本质却是相同的:双方都以实现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滞后型向超前型、从冲突型向和谐型、从断裂型向接续型跨越的根本转变为特征。最有核心价值的

就是双方在东方跨越问题上都坚持“和谐”这一根本原则。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找到充足的证据。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及他的晚年反思,无不围绕如何有效协调东方社会“跨越后”所面临的二元性困境展开:他通过积极培植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并允许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找到了解决主导生产力与社会整体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之间矛盾的出路;以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启用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找到了解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矛盾的出路;通过培植国家资本主义找到l『解决资本市场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矛盾的出路,极大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以俄为师”也走上了和谐跨越的道路。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坚守与东方创新发展之间的矛盾指明了方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解决社会主义经典表述与中国特色之路的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南;提出社会主义“三步走”战略,为解决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与我国现实根基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路径选择。我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无不围绕和谐解决“跨越后”的二元性困境而展开。

所有这些东方社会主义实践都贯穿着共同的原则:从发展的过程而言,它们不是通过消灭东方社会理想与现实、时代理论与民族传统、世界性和民族性诸矛盾中的一方来加剧发展的冲突,而是尽量控制、协调,并利用矛盾双方各自优势,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统一;从发展内容而言,它们都是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因素全部参与到发展中来,消除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实现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跨越的态度上,它们不为自己先行设定一个取舍的政治边界,以此裁定对何种社会实行大拒绝,对何种社会实行全盘接受,而是向所有社会制度开放,向着自己和他国的历史、现实、未来敞开,从而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过渡性与超前性、坚守性与开放性、兼容性与批判性并存,并以当代性原则为主旋律的大协奏;都将马克思的和谐跨越精神贯彻到发展中,为东方社会和谐转型伟大实践的开辟、坚持、完善做了积极的探索。因此,我们可以说,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启动到“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围绕如何在变化了的环境下,重新寻找东方和谐跨越发展的基点,一步步使马克思晚年的和谐跨越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薄走向丰富,从而把和谐跨越真正扶上东方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王座。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推进是马克思晚年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即和谐跨越思想具体化、现实化的经典范本,是马克思的和谐跨越精神的彻底贯穿。

三、简短的结论

对马克思跨越思想两大疑点的辨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争论,也不是在做“考古学”式的研究,这一辨析对当今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如何看待东方现实有着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首要原则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马克思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捍卫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是,“捍卫”并非只凭主观愿望,它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只有在解蔽、澄清、发展、创新的情况下,这种捍卫才是成功的,因此,实事求是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原则。我们必须把马克思理论中的主要范畴、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心路历程放置在具体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而不能以意志任意裁剪历史。

(二)社会理论研究中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西方社会理论确实夹带着浓浓的意识形态偏见,但如果对之进行批判、借鉴可以发现,这些理论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看东方社会主义,其中也包含着对社会认识的科学的见解,西方学者特殊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我们理解社会的视野,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这要求我们在对待国外社会理论时,不能动辄把意识形态当成唯一标准,而应当在心理更成熟、思想更解放中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这要求我们必须对国外社会理论做理性的分辨,将意识形态和理论研究进行科学剥离,以便对其错误的立场、态度进行坚决的、毫不留情的批判,而对其理论中有价值的部分大胆研究和借鉴,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因为意识形态批判而妨碍了正常的理论研究。

(三)洞晓“跨越”实情可以让我们明察当下潜在的危险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跨越实践虽然朝气蓬勃,博得世界喝彩,但实际上,无论从范围还是实力而言,资本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经济生活的主流,当代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存在的确定不移的必然性。要想彻底杜绝资本主义在东方的泛滥,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如果把东方社会主义当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当然后果,这不仅是理论的误读,更潜伏着以下危险:第一,容易使我们遗忘东方社会主义存在前提的不充分,陷入超阶段发展狂想之中;第二,容易使我们遗忘东方社会当下的不完善,陷入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绝对优势的迷误之中;第三,容易使我们遗忘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潜在的中断危险,漠视资本主义在东方复辟的可能。因此,澄清我国跨越发展实情,有助于我们头脑清醒地认识东方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劣势。

(四)必须全面探索和谐跨越途径

自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动伊始,东方就已经行进在和谐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意味着这种跨越任务的全面完成。我们现在依然存在着进一步解决社会主义经典表述与我国现实发展之间距离的任务;存在着进一步解决马克思主义经典元叙事与我国的民族叙事之问距离的任务;存在着进一步解决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我国现实国情之间距离的任务;存在着进一步解决既有前提与最终目标之间距离的任务;存在着进一步解决区域、城乡、脑体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任务。这说明,从思考问题的切入点、理论的建构、实践的推展等各方面全面启动和谐跨越工程才是我们当下的唯一出路。进一步澄清当下我国和谐跨越实情,激发人们对和谐跨越新途径的积极探索,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跨越工程的全面铺展,这是此文的真正意图之所在。

[责任编辑 韩顺友]

作者:王聚芹

第2篇: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河南省结合本省实际,在全省开展了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全省人民为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崛起做出了不懈努力。就商丘而言,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如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来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崛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共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同志。

记者:请问王书记,您是如何理解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与广大干部群众达成了哪些共识?

王保存:我的理解是: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时机非常重要、主题非常鲜明、影响非常深远。

时机非常重要。从时机上看,商丘市同全国、全省一样,伴随着30年来思想不断解放的脚步,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踏上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谐兴市的新征程。但以全局的眼光来审视,推动商丘发展新跨越、新崛起仍任重而道远。商丘既是内陆地区、内陆城市,又是农业地区、农业城市,长期处在农业经济和农耕文明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我们来讲尤为重要。在这个改革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省委积极推进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于我们客观看待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我们在发展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对推动商丘市的改革开放、构建和谐商丘、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题非常鲜明。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客观方面的不符合的状况,不断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把实现科学发展作为这次解放思想的主题,既体现了对改革开放以来两次大的思想解放活动的继承,又给新的发展阶段解放思想赋予新的内涵;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推动力。

影响非常深远。从影响上看,解放思想是开放性、变革性、创新性活动。只要我们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加快跨越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抓手,在理论武装、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干部素质、创新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下功夫,就能确保解放思想取得扎实成效;就能抓住重点带动全局。通过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必将会使我市改革发展活力充沛、动力强劲、助力充足。这为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镇经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商丘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对我们化解严峻形势带来的困难,牢牢掌握主动权十分有利。

对商丘而言,资源、自然条件等发展要素是常数,是客观的、很难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人的主观因素、精神状态,是思想这个变数。在常数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在变数上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商丘是商业、商文化的发祥地,商丘王亥又是中华民族经商第一人,可谓“三商之源”。今年以来,商丘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关于商丘要围绕“商”字作文章、谋发展、求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并与此后省委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达成了如下共识:在观念体制上,提出在破除“十重十轻”观念的同时,推动观念、机制、制度“三项创新”,做到“五破五立”,使跨越发展有了新保障。在重点难点上,坚持从薄弱环节抓起,积极推进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项突破”,找准了在黄淮四市率先发展的关键点。在工作推进上,我们突出抓好五件实事,即积极做好千名优秀干部离岗招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创业、核减审批收费项目、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落实服务承诺等五项工作,将解放思想落到了实处。这“三大”实践活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记者:请问王书记,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中,商丘市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保存:商丘县域包括六县一市,县域人口677.11万人,县域土地面积9007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的82.1%和84.1%。“郡县治,天下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既是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又是统筹发展的“重头戏”。为此,我们创新机制体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此项工作,我市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层次大幅提升。2007年,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1%,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的70.7%,县域粮食产量占全市的80.56%;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7%;农村公路总里程8851.4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8元。与此同时,我市的社会事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党的建设等都迈出了较大步伐。

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是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进程,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把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支撑,坚持培育骨干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并举、培育新兴产业和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并举,走出了一条工业发展规模化、经济结构合理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的传统农区的工业化路子。目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54.4:20.6:25.0调整为2007年的30.6:41.2:28.2,实现了向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2007年县域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06年平均增长32.6%,工业经济在县域GDP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商丘也由工业小市逐步转变为工业大市,正在向工业强市跨越。

二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近几年,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强力推进科技农业、市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国内外有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粮食生产从2004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丰收,常年产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形成了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花卉、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高了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的比重。永城枣干、柘城三樱椒、宁陵金顶谢花酥梨等享誉全国,永城市、柘城县分别被授予“中国面粉城”、“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抓好“五类十大基地”建设,即十大万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十大千棚以上温棚园区、十大万头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十大年产值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农村道路、农村沼气、乡村卫生院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等十大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目前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67万亩。科迪集团、福润集团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110亿元。面对“以千家万户小生产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困局,我们把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集体,共同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全市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00多个、年产值达150多亿元。此外,全市已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突破口。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通过抓改革,放活发展一批;强龙头,分类发展一批;搭平台,引进发展一批;兴市场,带动发展一批;靠科技,提升发展一批,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培育民营经济主体,初步形成了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2007年底,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50%以上。

四是把第三产业和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商丘市地处河南省东部黄淮平原腹地,豫、鲁、苏、皖省结合部,产品可辐射到四省,在商业上又是河南省距港口最近的一个城市,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会,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捷。同时还要发展水运和航空,航空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商丘市资源、市场优势突出,再加上近几年加大了硬软环境的改善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商丘还是中华民族火的发源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因此,充分利用商丘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势在必行。目前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大型批发市场有14个;2008年1月~9月,全市接待游客与去年同比增长36.8%,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3.3%;商丘演艺集团改制和王公庄画虎产业得到中宣部刘云山部长的充分肯定,民权王公庄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劳务有序输出。在商丘的600多万农业人口中,劳动力就有380万人。近年来,全市年平均外出务工人员达20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0多亿元。目前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36.8%,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记者:商丘市产业集群具有哪些特色?为培育这些特色产业群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来如何继续突出优势、发展特色?

王保存:近年来,我们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思路,催生了一批像永城面粉加工、夏邑会亭打火机生产加工、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梁园区铝加工、柘城金刚石微粉生产、睢县皮毛皮革加工、宁陵县白酒生产、民权县葡萄酒生产等20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产业基础,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离乡不离土、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些特色产业体现出了产业内生性、主导产业关联性等特点。从产业内生性来看,立足本地资源,成本优势明显,叠加效应显著,这已成为民营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和提高产业根植性的重要基础。从产业关联性来看,如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现已形成拥有钢卷尺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275家,是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基地。虞城利民镇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以科迪食品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循环加工企业群,集科、工、农、牧、商于一体,成为中原地区比较大的食品加工基地。该产业集群带动了周边几个乡镇600多万亩种植产业和1000多奶牛饲养户的发家致富,带动了几百家印刷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相互促动、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大产业集群链条,构成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圈。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到科迪视察,对其“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在发展产业集群上,我们主要是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做文章。对于龙头企业,我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为其营造宽松环境,推动其加快发展。截至2008年10月份,全市50家大中型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其中13家企业的增长速度在50%以上。二是围绕特色做文章。目前商丘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20多个“块状”、“集群”型经济。我们围绕这些特色板块,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上规模,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上档次,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群;上水平,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经济,使其成为经济中的“亮点”。三是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做文章。我们充分利用商丘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从“催、扶、增”三方面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催”,就是催生一批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扶”,就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使其发展壮大;“增”,就是增加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四是围绕园区与基地做文章,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目前,商丘在工业集聚区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全市共建设工业集聚区12个,已入驻企业245家。今后,我们将发挥区域优势,继续把特色产业群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专业化协作,逐步完善上下游企业的配套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其做大做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集聚发展、成长迅速的产业集聚区。

作者:陈维行 张炳煜

第3篇: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演讲

岗位奉献我先行,强化责任做标兵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演讲

邹城市看庄中学田宝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岗位奉献我先行,强化责任做标兵》。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代表,一名共产党员,从事教学工作十六年来,我和学校、学生们一起成长,亲身经历了普九教育、新课程改革等阶段,一直以来,我对自己最大的欣慰就是:服从领导,听从安排,能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担负的教学任务。2007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深深地融入进去,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连续两年我被评为看庄镇优秀教师,在去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年里,又光荣的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这既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赞同,也同样是对我的另一个鞭策和激励。在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由于所教专业等问题,我曾经有过顾虑,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了领导的信任,耽误了学生发展。记得黄校长当时这样鼓励我:怕干差,说明是想干好,干工作既要有开创意识,也要有承担的勇气。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自信。一段时间后,在一次谈话中,校长又问我对自己工作的感悟,我表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真正的一路走过来,才深切地体会到这里面的艰辛和喜悦。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的,只有真正为学生付出的人才能体会到,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和量来衡量,

学生占据你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的思想和灵魂。而且要教育好学生,你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还包括他的整个家庭,他的成长环境,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生活、精神、心理。

咱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寄宿,无论冬夏,班主任要早晨五点多到学校,看护着学生早读;晚上要等学生睡了,才可以回家。时间成了朝五晚九,早晨离家的时候,孩子没有睡醒,晚上回来,孩子又睡着了,有时连着好几天孩子见不到爸爸,披星戴月、迎风冒雨就成了平常事。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那我们就有了更大的责任去爱护和教导他们。尤其是七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很多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在外面独立生活过。有不会叠被子的、有想家的、学习科目增多,压力大的,一个人哭,好几个人跟着掉眼泪。这时候做班主任的真是既当爹、又当妈,连续好几天要不断的安慰、鼓励他们,教给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的方法,怎样有目标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学习,鼓励他们认识新朋友,树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2011年,学校又安排我担任年级的管理工作,校长又一次告诉我:站在不同的角度,要有不同的认识,从单纯的教学,到管理班级,再到带领一个年级,这不仅是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从点到面,再到整体甚至全局的认识。记得有一次,七年级新生入学不久,有一个学生不适应学校里的独立自理的生活,晚自习的时候偷跑出校门,可能怕自己父母批评,他也没有回家,我和教导处的黄主任一起,连夜找到学生家里,找遍了学校周围的几个村庄、角落,庄稼地里、铁路沟桥,身体的疲惫不说,再加上内心焦急,担心学生的安全,让我们心力憔悴。直到

天亮,家长打电话说学生回家了,我们没顾自己一身泥水,衣衫褴褛,也没有对自己这种认真的付出多么自豪,而是赶紧反思,及时总结,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及时的帮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适应、学会成长。随即在全年级召开了一次年级班会,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告诉学生,幸福成长的真正内涵,告诉学生成长必须要学会承担,更要能克服困难,经受住挫折和考验。这件事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单凭一腔热情和认认真真还是不够的,工作中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甚至要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放思想,拓展创新,及时开创性的开展工作,这才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新春伊始,市委书记张胜明同志在全市“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是决定发展快慢、攸关事业成败的重大举措,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今天,镇党委和学校再一次发出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苦干实干,创先争优”的号召,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新形势下、新阶段对我们教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立说立行提效能。

我们时刻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要促进发展,要敢于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做到立说立行,严谨务实。

开展学习活动以来,学校全体教师立即行动起来,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集体备课,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做到每

堂课都精心设计,每堂课都反思总结,采取分层次教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创先争优讲奉献。

要想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先锋,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崇高的师德修养,更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身边的许多老师,没有因为身体或年龄的原因而放弃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没有因为家庭生活的拖累而耽误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甘于落后呢?虽然我已有十几年的教书历程,也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处在这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仍须做到: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再次,强化责任重落实。

教育发展,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让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里承载着振兴看庄教育的使命,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忘我的工作。坚决破除夸夸其谈、推诿扯皮、坐而论道、怨天尤人的陋习,扛起振兴看庄教育的责任大旗。

“岗位奉献我先行,强化责任做标兵。”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中,听从责任的召唤,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做到积极奉献、尽职尽责,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邹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

动结合起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加快发展,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让我们携起手来,给思想插上解放的翅膀,让我们看庄的教育教学工作跨越腾飞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4篇: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演讲稿

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不求上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

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学科的技术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上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教师心中扎根,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越来越多,结合他们的爱好,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那么他们对我们这些教师也会更加拥护了。这也正是新课标、新理念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效果。

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

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第5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讨论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讨论 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障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XX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要求是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承认差异,讲求协调,讲求速度的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将XX未来发展方向同国家战略相结合,为探索中的XX社会经济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更将科学发展观同XX省省情相结合,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

近年来,国土XX分局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双赢为目标,以开展“双保工程”为主线,以市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保障与服务,积极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统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XX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同时,XX分局也清醒地认识到,2012年国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一步扩大内需存在较大制约,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加大。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较高,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土地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耕地保护任务艰巨。2010年XX区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 1

府签定了《XX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2010-2015年),《责任书》明确了我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即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0.9833万公顷;至2015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0.836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0.3852万公顷。由于XX市区规划调整和XX区建设的快速推进,XX区耕地后备资源进一步稀缺和匮乏。XX区在建设步伐加快又无耕地后备资源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耕地保护压力,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任务艰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困难重重。

(三)土地执法形势严峻。随着XX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伴随而来的一大批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急需用地,但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土地审批周期长、财政资金紧缺等原因,项目用地未正式通过批复即边报边用、未供即用,甚至未报即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受“城中村”改造 、“退二进三”政策影响和各种利益的驱使,违法用地出现一定规模的反弹,土地执法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国土XX分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保红线,保发展”的国家土地政策,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与“四群”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向社会各界广开言路,征求群众意见,倾听民意,根据XX区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土管理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坚决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十二五”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切实履行土地管理责任,管好用好土地。确保按照规划,实现XX区耕地总 2

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坚持“有保有压、先补后占、先保后征”的工作方针报批新增建设用地。

(二)规范管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到实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了XX区的耕地总量为6775.86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是3852.23公顷。为实现保护目标,XX分局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占补平衡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一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普及和宣传,进一步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二是保护基础档案图件和工作措施,建立基本农田监管体系和基本农田巡查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三是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挖掘潜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多渠道增加补偿耕地指标储备,确保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三)完善规划,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按照“加强坝区优质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向山地发展”的要求,以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开展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完善XX区 “基本农田下山,建设用地上山”方案,以用地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通过规划,合理调整用地布局和结构,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腾挪出新的用地空间,做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确保XX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达到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双赢。

(四)打破常规,力争用地保障有新突破。由于部分省、市 3

以上重点项目大量用地选址在XX区,导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下达XX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用地。为有效缓解建设用地压力,针对XX用地供求矛盾突出、用地保障困难的实际,XX分局将加大沟通和协调力度,打破常规,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用地保障:一是做好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确保省、市、区重点项目及民生关注建设项目用地报批顺利推进;二是注重内涵挖潜、盘活存量用地;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内涵挖潜、节约集约”的要求,重点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尽的土地,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缓解XX区“十二五”期间的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三是按照市、区政府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相关要求,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职能,继续做好XX区各新增省、市重点项目、接转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征收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落地建设。

(五)维护权益,进一步规范征地相关工作。针对当前征地难问题,本着促进XX区征地工作,切实有效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征地相关工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征地拆迁资金的监管和引导,杜绝因征地补偿资金分配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发生。

(六)加强执法监管,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面对XX区建设用地需求逐年增大的实际情况,2012年,XX分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的执法工作机制,以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重点,前 4

移土地执法监察重心,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行为。

(七)强化批后监管,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一是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和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推进XX区批而未征、批而未用、批而未供用地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强化用地批后监管,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XX区土地市场秩序。

(八)提升矿政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是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管理规定,健全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矿政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继续加大XX流域及其他重点区域面山矿山关停后的监管工作,防止死灰复燃。严格按照我区“五采区”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严格督促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同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结合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整合各类资金,扎实做好禁采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科学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二是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早预防、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九)夯实基础,实现科学管地目标。一是深入开展乡级规划编制和XX区矿产资源规划,编写县区规划文本、编制规划图件 5

等后续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土地、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并按照XX市人民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及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相关要求,按程序组织实施公开、公示报批规划成果工作。二是全面完成XX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和建库工作,利用二调成果实现以图管地,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依据,为XX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利用二调成果,按照市、区政府确定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发展区域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完成XX一期工程用地10.95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供应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三是进一步健全土地登记制度,根据《土地登记办法》进一步完善原有土地登记制度,加强对中介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行为。配合市局建立、设立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公告登记制度;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推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

(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规范考核,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办事程序的“三个规范”制度建设,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分局内部管理、规范全局干部职工言行。二是扎实开展国土资源系统“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全力以赴保增长、严格规范保红线。三是把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与实施法治政府八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紧密地、有机地 6

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行政能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国土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树立国土资源部门良好形象。

XX市国土资源XX分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6篇:“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

2012年3月7日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济宁市、兖州市、xx镇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部署,我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省、济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对这次市委提出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觉得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重在落实,赢在执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做到政治理论深入学,本职业务精通学,修养知识时常学。向群众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向先进地区学习,努力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和解决问题的能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认识再认识,也才有可能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解放再解放。通过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获取创新的灵感;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创新

解放思想是推动探索和创新的最强大动力,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解决问题就要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敢于放开手脚,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三、服务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外事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企业发展我有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正在逐步归位,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正在成为政府的主要功能。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作为容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服务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平台,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只有持之以恒的强化服务意识,才能全心全意全方位、高质高效高标准地为本镇居民提供和蔼周到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求真

(1)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尊重客观规律,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只有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决不能好高骛远、拔苗助长,也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

(2)要立足工作实际。求发展规律之真,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把我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推向前进。

(3)要讲究方式方法。一是要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使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二是要着力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取得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三是要通过研究分析,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和特点,高效率地推进和完成工作。

总之,解放思想是跨越发展的先导,转变作风是跨越发展的保障。没有思想解放为引领,转变作风、跨越发展就会缺乏动力;没有好的作风作跟进,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只要我们勤学习、善创新、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1平方公里=100万平方米 1公顷 =1万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公顷 1平方米 =0.0015亩 1公顷 =15亩 1平方公里=1500亩

第7篇: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

学习心得

按照办公室“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部署,我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省有关会议精神和济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马书记在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等一系列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这次大讨论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破除旧观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作为一名刚加入反邪教战线的新人更要从思想上有所改变、意识上有所提高,切实做到破除陈旧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开展。一是破除自我满足观念。从基层到市直,这是一种跨越,也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不是一个最后结果,必须树立一种进取精神、奉献精神,把基层工作学

到的传统和技巧带到现在的工作中来,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二是破除懒散观念。有了任务,不怕早起晚睡,不怕加班加点,不讲条件,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破除迟钝意识。在工作中,不能等待观望,不能领导安排到那里就做到那里,要真正把工作入到心里,发挥主动性和年青人的活力,把工作想到前头。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执行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体会到必须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增强责任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坚持问责效、抓落实的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一要提高责任意识和进取心。接到上级的指示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要立足于早,加快工作节奏,争取在第一时间完成,彻底杜绝那种遇事迟缓、办事拖拉的不良习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承担,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同时要把调查研究放在前头,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才能使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三要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要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才能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才能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深入我市反邪教工作开展,为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第8篇:深化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答案

深化“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学习问卷

一、填空题

1. 指导思想

2. 廉洁政治

3. 兴国之要

4.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5. 生态文明

6.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打铁还需自身硬

7. 落实年 突破年

8. 打造鲁西南科学发展高地 资源型城市转型

9. 跨越发展 争先进位

10. 观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11. 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12. 解放思想集中开展大讨论精气神

13. 深化扩展

14. 行政审批制度医疗卫生体制

15. 万名代表评机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16. 工业 1351

17. 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

18. 群众是否满意 是否受益

19. 勤俭节约务实实干

20. 改革开放

21. 解放思想

二、单选

1.A2.C3.A4.B5.C6.C7.D8.B9.C10.A

三、多项选择

1.ABC2.ABC3.ABC4.ABC5.ABCD6.ABCD7.ACD

10.ABCD

四、判断题

1.错2.对3.对4.错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 8.ABCD 9.BCD

上一篇:新颖广告词成语式下一篇:驻村帮扶工作总结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