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酒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传统酒

包装设计课程的应用——酒包装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

【摘 要】包装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运用包装设计将传统元素进行传承,已成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别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像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进而分析酒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中国 传统元素 酒包装 设计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背景下,孕育了深厚而悠久的中国传统元素,也保存了许多精美的传统图案,它们见证着历史,讲述着历史,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早在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祖先们就开始用原始而质朴的纹样来装饰生产工具,以此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现在使用这些图案设计包装的时候,再也不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装饰,而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和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性的规律和原则。

一 中国传统元素与酒包装设计的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包装设计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设计师要从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它,汲取其内在的精髓,并结合现代的创意设计理念,设计出既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包装作品。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包装佳作,是值得设计师认真思考与探索的一门艺术。酒包装设计既然是一门设计艺术,它就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只有具有了个性化的独特艺术语言,其艺术作品才能保持永久的魅力。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就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使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传统民族文化,取其精华,为现代酒包装设计所运用。

现代酒包装设计的定位是直接为民众生活服务,是生活商品与生产相互关系之间的一种沟通形式,融洽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这需要把握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与审美倾向,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的包装艺术设计。纵观优秀设计师的包装设计,将科学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等各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设计综合体,既宣传了酒类产品,又传递出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可见,现代包装设计已超越了单纯对造型、色彩、文字等形式美的研究。当消费需求从重视物质向追求精神满足的方向变化时,现代酒包装设计以民族为本位的设计理念就日渐受到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包装设计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元素对于深入表现内容的重要性,民间传统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所以有着众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每个民族由于受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形成具有民族特性的思维方式及审美观念,而中国的酒就是属于一种具民族特性的产品,如果能够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审美观念运用到酒包装设计中,对于具有民族特性的产品推广将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针对现代酒包装设计来说,把更多的商品信息凝练成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使其透过包装直接传递出商品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美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在酒包装设计中,如何巧妙地融入与该产品相匹配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二 中国传统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渗入

1.具有吉祥喜庆意义的民间汉字图形在酒包装中的运用

汉字图形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创作中,人们把自然物象和汉字字体结构同自己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巧妙地结合起来,无形地注入了人们的情感因素,使其成为了人们寄托情感和美好愿望的载体。如在民间广泛运用的福、禄、寿字图形,常运用谐音、喻意象征等手法表达民俗的审美理想。其样式多样,仅字型变化就有二百余种,由龙凤、松鹤、仙人、宝器、花鸟组合的福字更是别出心裁,寓意深刻。其中尤以福字为创作主题的居多,如“五福临门”、“五福捧寿”、“十福来朝”、“天官赐福”、“万福流云”等。

此外,其他具吉祥喜庆意义的民间汉字图形还有很多,若详细罗列则举不胜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借形寄情,以情表意,意必吉祥。它们都带有浓郁的情感内涵和民族审美因素,显露出一种非常和谐的人情味和朴实的亲切感,这正是它们能打动人的关键所在。艺术大师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也可以说美就是感情,美随情萌生,情借美而发挥。因而把民间汉字图形运用到现代酒包装设计中,则更能发挥它以情动人的作用,使酒包装更具人情味,更容易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与购买欲望。

2.剪纸艺术图形在酒包装中的运用

剪纸艺术也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民间艺术,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在许多地方人们喜欢在吉庆时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剪纸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剪纸具有深刻的文化含义,传统多样的题材,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寓意吉祥,深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剪纸的形式、色彩主要以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及日常生活为主。在酒包装设计中剪纸也是一组很好的中国元素素材。

3.水墨艺术——国画与书法在酒包装中的运用

水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语言,中国水墨画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民族身份的认同使得水墨语言被更多的艺术家当做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无论是具有传统技法功底的专业水墨画家,还是从事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都看到了作为一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表征的水墨艺术在当今世界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把水墨元素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高。中国水墨艺术元素以创新的手法出现在酒包装设计领域,能够增加作品的意蕴,加强民族化的风格特点。古色古香、纯正地道的水墨艺术,作为中国酒包装特有的视觉传达元素,增加了酒包装的美感和文化品位,使之成为中国现代酒包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它伴随着中国文字的发展而发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形美而意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历史悠久。而民间汉字图形更是中国汉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通过添加、组合、变形、取舍等多种装饰手法进行组合构成的文字图形艺术,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是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酒包装素材。在酒包装设计中,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是值得设计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对加强和丰富酒包装设计的人文内涵和表现形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酒包装设计之传统图式色彩的借鉴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观念,也保存了大量精美的传统色彩图案。国人传统的图式一般色彩饱和度都比较高,比较艳丽,在图式的色彩对比与调和以及与图案的组合中形成了视觉上多维度的空间效果,给人带来美的视觉盛宴,现代酒的包装设计同样借鉴了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观念。只有了解了人们的色彩习性,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展现出该地域的特色并得到认可。

许多中国名酒采用红色的包装发行,一是有利于人们更加熟悉产品本身的固有色彩,二是中国人素来对红色有着浓厚的情感。在喜庆场合都大张旗鼓的应用红色,在包装上采用红色和图案的结合,使酒产品包装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仍然具有民族性,并展现形式美感,集强烈视觉效果和鲜明特色于一身。

5.酒包装设计之地域特征的运用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历史特征和文化特征对该地区人们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必须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形成。因此,就形成了处在不同地域的人有相对独立的语言、习惯、审美观及性格特点。这样,针对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酒包装设计,在传统装饰纹样的选择上肯定也会带有各地特有的文化烙印。这就是所谓的酒包装设计的本土化。本土化源自不同环境的文化背景,本土化包装,就是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独特的包装设计。我国地域广阔,市场的区域化特征比较突出,因此,本土化还要注意营销的地域化,注重人文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地域研究。要做好本土化酒包装的设计,就必须从酒包装设计的文字、色彩、图案等各方面进行整合,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语言。

6.酒包装容器中陶瓷艺术的运用

陶瓷是由瓷土与水混合在一起形成“泥”的状态,而“泥”有极强的可塑性。它可以通过各种成型和装饰手法加工塑造成各种形状、色泽、肌理等效果,形成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陶瓷艺术历史悠久,为国粹之一。陶瓷从造型到装饰再经火的烧制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手法并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陶瓷艺术设计的独特语言魅力。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中国古老精湛的制瓷技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不仅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样和纹饰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而且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包装上,使“返璞归真”的情结得以显现。各种陶瓷泥塑等多种质材的包装,给人以浓浓的怀旧感受。

三 中国传统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审美意境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包含了中国各个时期和朝代的兴衰历史,在传统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现代酒包装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具有审美意境的包装,也即意境包装。酒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艺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实现和传达它特有的审美意境。酒包装设计的审美意境是通过色彩、文字和图形等视觉元素的编排与组合,结合各种酒包装材料设计元素和印刷工艺实现的。意境包装由视觉、触觉上表现出包装的艺术品位格调,传达酒的品牌文化气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酒包装的技法、材料和审美形式,都经过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必然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包装方式流传在人们中间。我国特有的酒文化和中国元素在酒包装设计方面的结合,使国人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底蕴。本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也利于把具有中国特色的酒产品推广到国外,从而扩大中国酒在海外的销售市场,提高中国酒产品在外国人心目中的产品形象。

参考文献

[1]陈秋漪、袁平、黄俊淞.本土化酒包装设计中图案元素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1(4):95~97

[2]叶黎君.试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渗入[J].包装世界,2011(2):90~91

[3]陈红.乌江流域民间传统图式美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1(3):104~105

[4]杨薏.民间汉字图形在礼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5):24~26

[5]阙涛.浅析中国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窗花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7):350

[6]杜秋磊、朱志伟.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的原则[J].包装工程,2011(6):12~14

[7]曾毓铣.生命意味之于笔墨、色彩、图式[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0~83

[8]刘宏芹、乔兰.包装设计的审美[J].包装工程,2011(4):26~28

〔责任编辑:王以富〕

作者:朱佳叶 朱越雄 吉袁媛 曹广力

第2篇:中国酒步入网购时代

尼尔森中国酒类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酒类在互联网用户中具有较高的渗透,其中啤酒的渗透率最高(71%),紧随其后的是葡萄酒与白酒(均高于55%),洋酒(28%)。从消费者购买渠道来看,除葡萄酒(25%)外,消费者在餐饮渠道消费为40%,而在非餐饮渠道购买的比例约为60%。而在这些实现60%酒类饮品销量的非餐饮渠道中,以大卖场、超市和烟酒专柜为代表的传统线下渠道最受消费者青睐。一系列新兴的酒类网购渠道大量出现,满足了越来越多具有网络使用习惯的酒类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趋势在葡萄酒和洋酒的销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根据尼尔森中国酒类消费趋势报告,在未来,酒类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酒类产品的意愿显著高于传统线下渠道,大约77%的受访者愿意在未来的2至3年间增加通过网络渠道酒类产品的数量和频次,与之相对的是,56%的受访者也同时选择增加通过传统渠道的酒类产品的购买频次和数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超过90%的洋酒消费者愿意增加线上渠道的红酒购买,与之相比,77%白酒与葡萄酒消费者和57%的啤酒消费者愿意分别增加酒类网购。

优惠幅度大(58%),送货上门服务便利(56%),以及网上品牌、产品更为丰富(52%),成为中国酒类消费者网购酒类产品的主要动机。

尼尔森中国酒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35%)、专业酒类电子商务网站(23%),和产品、品牌生产、销售商官网(22%)是消费者最喜爱的线上购买渠道。根据尼尔森的调查,在未来两到三年里,葡萄酒和白酒买家的酒类网购渠道将逐渐从线上零售商网站转移到产品、品牌生产、销售商官方网站。

对洋酒买家来说,专业酒类电子商务网站将超越综合性电商网站,成为最受欢迎的线上购买渠道。对于啤酒购买者来说,虽然线上零售网站在当下最受欢迎,但专业酒类电子商务网站在不久的将来必定领先于其他渠道。

尼尔森的调查还显示,相比于在中国各级城市都具有相似渗透力的白酒和啤酒,红酒和洋酒在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中更受青睐。除了白酒,其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随着网民的年龄增长而增长,对其他三种酒类而言,其最重要的消费者均来自30至39岁年龄段的人群。对于白酒和啤酒来说,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为消费的主力军;而洋酒在男性和女性消费者中的渗透率基本持平(29%VS28%);红酒则在女性消费者当中更受欢迎,在男性和女性消费者中的渗透率分别为55%及62%。

尼尔森中国总监徐琳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酒类消费者正将其酒类购买行为转移到网络渠道,对酒商而言,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品牌知名度至关重要,同时,在广告内容中加入更多带有教育意义的包括酒鉴赏、健康饮酒等相关信息,彰显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酒文化,必定会与消费者实现更多地共鸣!”

作者:杨沐春

第3篇:中国酒业五大酒种形势分析

编者按:中国酒业协会今年4月底在北京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这是中国酒业在2012年经历许多挫折、行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冷静思考、理性总结与鼓劲发展的会议。针对当前产能过剩、增速偏快、投资过热、产品安全关注度高等现状,为保持酿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会议明确了以“诚信竖业、服务于民”为主线的行业新定位。

本刊编辑部邀请专家、学者对中国酒业各酒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行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行了剖析,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4篇:中国酒驾案例

1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和两位朋友在昆仑饭店喝酒。席间,他喝下一瓶威士忌,又和两位朋友一起喝了一瓶白葡萄酒。酒后的高晓松驾驶白色英菲尼迪越野车回家,在东直门外大街十字坡路口(春秀路路口)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3倍多。

2.陈家驾英菲尼迪酒后驾驶造成两死,背判无期:2010年5月9日5时36分许,陈家饮酒后超速驾驶英菲尼迪牌轿车,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路口时,违反交通信号管制,从后面直接撞上前方等候放行的一辆菲亚特牌小型轿车,继而又撞向正常行驶的639路公交车左前侧。此后,陈家弃车逃逸。事故造成菲亚特车主陈某及其6岁女儿死亡,陈某的妻子重伤,另有一位69岁老人因此事故受伤。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害人家属与被告人陈家方面达成赔偿协议,赔偿金额为366万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陈家无视国家法律和公共安全,酒后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并违反交通信号管制,先后冲撞等候信号灯的小轿车和正常行驶的公交车,造成2死2伤的严重后果,并且弃车逃逸。陈家的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终 ,法院一审判处陈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引自:http://news.yc.js.cn/show.aspx?id=1335716 .

2009年6月30日20点左右,南京市江宁区金盛路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张明宝驾驶肇事车别克君悦苏ATH900,在天地新城天柱门门口,撞入人群,在短短数十秒内,9个人在这段路上被轿车连续撞击,其中3人当场死亡,2人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4人不同程度受伤。包括一名孕妇,在被撞飞时肚中婴儿掉落,亦当场死亡,车主撞车后逃逸,目前停在明月港湾幼儿园门口,四个气囊全出来了,前挡风玻璃破碎,引擎盖完全变形。引自:http:///s/2009-08-27/090518522700.shtml

5. 佛山醉驾案主角黎景全两次被判死刑后改判无期

2006年9月满身酒气的黎景全漫无目标,他把这辆车牌为粤A1[综述 图片 论坛]J374的面包车开上了当时的碎石土路,由南往北行。骑车带着儿子从外面回村的李洁霞猛地感觉到车后一阵撞击,之后车轮直接从她的胸部碾压过去,儿子从后椅座上摔了出去,腿部严重骨折。

撞倒李洁霞后,车继续往前开。正在南面治安亭值班的杜石军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事故就发生在离南面治安亭只有50米的地方,碾压李洁霞后,车就像疯了一样往前继续开,又径直撞到了前面的铁闸。

杜石军看见黎景全不辨方向地继续往前开,径直撞上了铁闸后,车猛地调了头,又朝杜石军站的岗亭撞了过来,岗亭的护栏都被撞断了,停在旁边的摩托车也被撞倒。调过头来的面包车,向来时的路开了过去。有村民大呼:快拿石头抵住他的后车轮。车开了十来米,撞上了路边花地的竹篱笆,不知什么原因被卡住了,终于停了下来,但村民仍能听到使劲踩油门的轰鸣声。

很多村民围拢过来,拍着紧锁的车门,黎景全索性将原本开着的车窗全部关了起来,不理会外界的大声叫喊。他继续使劲踩油门,借助持续的动力,车从竹篱笆里窜了出来。同时车也改变了方向,竟又朝着已被撞倒的李洁霞直冲过去,正抱起李洁霞准备送往医院抢救的李锦超见势连忙闪到一边,车从李洁霞身上再次碾压过去。接着,又把前来劝阻的梁锡全挂摔了十几米,从他身上碾压过去,直到冲进路边的鱼塘被陷住,车才彻底停下来。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李洁霞和梁锡全,都死于车祸当天。引自:http://auto.ifeng.com/usecar/traffic/20091223/176871.shtml

6. 男子酒后驾车连撞20人被判无期

2008年7月14日20时30分,在柳河县振兴大街世纪广场旁,一辆深绿色越野吉普车在近10分钟、不到1000米的距离内,疯狂地连续撞倒20人,撞坏7辆汽车、3辆两轮摩托车、3辆三轮车,最后撞到路边灯杆上熄火才停车。

驾车者李森林被追赶来的民警带到了柳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警方当晚为其做了酒精测试,酒精含量达78%,属于临界醉酒状态,而且是无证驾驶。

事故发生后,柳河县医院在半小时内就召集了全院100多名医护人员抢救伤者,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才将收治的伤者安顿好。伤者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是一名18岁的高中生。

轰动一时的柳河青年李森林酒后无证驾驶三菱吉普车连撞20人、连撞13辆车一案,于近日在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李森林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16名受害人各项损失总计200余万元。引自:http://news.qq.com/a/20091219/000166.htm

7.7.2009年10月31日下午3时许,被告人刘涛酒后无证驾驶车牌号为苏EEA997福田牌轻型自卸车,在利辛县刘集至五里的公路上自东向西行驶。被害人张灵驾驶黑色雅马哈两轮摩托车带着带着其女儿张丽和张勤在该公路上自西向东行驶。两车行至利辛县刘集乡大管村刘庄附近时发生相撞,张丽、张勤当时被甩在路边,张灵和摩托车被卡在自卸车的底部。被告人刘涛在明知驾驶车辆发生车祸且摩托车卡在车下的情况下,仍然驾车继续行驶,并在行驶70余米后将被害人张灵甩在路边。刘涛驾车继续前行,过了五里路口朝江集方向继续行驶后弃车逃逸。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张灵因重度颅脑损伤、胸部闭合性损伤死亡。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刘涛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酒后无证驾驶车辆在路上行驶,在明知他人被撞倒且被撞摩托车扔挂于车下的情况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顾他人死活继续驾车将被害人拖拉70余米致张灵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故,作出上述判决。引自:http://ah.anhuinews.com/qmt/system/2010/08/20/003338070.shtml

8. 8.浙江三门原人大代表酒驾撞死四人被判无期

2010年4月5日20时许,被告人杨曙忠在三门县方都大酒店宴请他人并大量饮酒后,驾驶一辆黑色宝马车连续冲撞,共造成4人死亡、4人轻伤、4人轻微伤及多部车辆损失合计16万余元的严重后果。经检验,杨曙忠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3.3mg/ml。

另查明,本案案发后至庭审前,被告人杨曙忠家属已与所有死者家属和受伤被害人、车辆受损车主就经济损失赔偿问题达成了协议,并实际支付了赔偿款,绝大部分死者家属和受伤被害人出具谅解书表示了对被告人杨曙忠的谅解。

8日被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引自:http://bbs.xmfish.com/read-htm-tid-4492608.html

9.安徽界首:一男子酒后驾车肇事竟掉头再撞伤者被判处无期徒刑

新华网合肥9月17日电(记者程士华)记者17日从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界首市一男青年酒后驾车肇事撞伤路人李某后,在被群众追撵拦截时,竟然掉转车头返回事故现场,再次撞向受伤的李某。法院近日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被告人王晶无期徒刑。

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王晶系界首市人,2008年10月21日凌晨,王晶和朋友聚餐喝酒后,驾驶车辆行驶至界首市富强路口时,把路边行走的一名女青年李某撞伤。被告人没有及时下车报警施救,而是驾车逃跑,过路群众见状拦乘出租车追撵并报警。

王晶发现事情败露,又掉转车头返回肇事现场,再次撞向坐在路边的伤者李某,致使受害人被卡在车底拖拉约390米,受害人上身和左手一直在地上刮擦。当事故车辆行至一歌厅附近时,王晶停下倒车,受害人从车底掉下,王晶又驾车撞向受害人并把受害人推挤至路边,随后倒车逃逸,被公安人员拦截抓获。经鉴定,受害人左上肢截肢构成五级伤残,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构成十级伤残。

第5篇:大泉源酒 中国人婚宴上的感恩酒

婚宴在中国也称喜酒,参加婚宴被称作“吃喜酒”,可见婚宴和酒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在中国婚宴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新人向父母亲朋敬酒,表达感恩之意。不妨值此人生大事之际,向父母亲朋献上一杯含有满满情意的感恩酒——大泉源酒,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长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扶持之恩,饮酒思恩,也要饮酒思源。

大泉源酒,“饮酒思源 大泉源——品历史 知感恩”,是中国人的感恩酒。大泉源酒凝聚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起源于1616年女真部落烧锅,清光绪10年扩建成酒坊,清兴京府赐酒坊为“宝泉涌”字号。与多位历史名人有不解之缘,努尔哈赤定其为御用烧锅;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四位皇帝东巡祭祖皆征调大泉源酒御用;张作霖、杨靖宇称赞大泉源酒为关东酒王„„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洗礼,大泉源是名副其实承载了百年岁月的历史名酒。

今天,大泉源与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剑南春等名酒,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泉源酒为保存自身的历史文化,始终坚持古井矿泉、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酒海贮藏的传统酿造工艺,是国内唯一用文物酒海贮藏的原生态纯粮酒,是懂得感恩历史、感恩先人的感恩酒。用这样一杯凝聚历史传承、凝聚感恩之意的酒作婚宴上的感恩酒最合适不过,回味往昔岁月,感念父母亲朋之恩,带着这样的感恩之心与另一半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开启一段幸福美满的人生旅程,常怀感恩之心,自然生活顺遂。就如大泉源酒一样,即使有着“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荣誉,也常怀感恩之心,将酿造最好的白酒为己任,从不敢忘十几代人薪火传承之艰,坚守古法酿制,牢记历史,知晓感恩。

第6篇:中国酒经 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文献综述

中国酒文化与诗词

【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文学艺术;诗词

引言

生活的真谛在于人类对物质与精神的不断索求,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劳动追求皆为酒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源于生活又飘有酒香的精彩酒文化层出不穷。

1. 中国诗酒文化的历史

1.1中国诗酒文化的起源

酒与诗结缘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在大约集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反映前后约500年诗歌创作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是咏酒或借酒抒情的。“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表现了思妇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想象丈夫为了不想家,也正在用酒宽慰自己。“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醻逸逸”,描绘了古代举行射礼时,主客相互不断敬酒的景况。“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反映了主人以酒殷勤待客的热情。“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则又绘画出劳动闲暇时歌舞饮酒的生动场面。整部《诗经》有不少像这样结合酒来描写劳动、爱情和生活的、哙炙人口的篇章,不胜枚举,说明酒与诗结缘的历史是多么悠久。 1.2中国诗酒文化的发展

经历了汉代诗歌低谷后,魏晋酒诗再次崛起。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和名诗人辈出。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他虽然下过禁酒令,但他自己就很能喝酒,诗歌中涉及到酒的也不少。“对酒对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他的《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达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举杯尽欢的急切心情。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在两晋南北朝诗人中,东晋诗人陶渊明成就最为突出。他写有大量的酒诗赞颂隐居生活。如“亲戚共一处,子

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他早年作过祭酒、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役”而辞官归隐,终生不仕。他生活一直很贫困,但即便断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济他的钱,也拿去买酒喝,就连他的诗作也“篇篇有酒”。 1.3中国诗酒文化的高潮 1.3.1诗人与酒

诗人多爱饮酒,这也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杜甫在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描绘唐代被称为“诗仙”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于是,李白便又多了一个“酒仙”的美号。“酒仙”的美号对于李白可说是与他“诗仙”的美号一样名副其实!他自己也说他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把诗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的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都与酒兴的酣畅联系了起来。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洋溢着热爱祖国人民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曾写下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蕴含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表现了他的喜怒哀乐与祖国的盛衰兴亡是紧密呼应的。当社会**初步平定时,消息一传来,他就“白日放歌须纵酒”,狂喜得热泪盈眶了。饮酒就是他那热爱祖国人民崇高精神的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得多是美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喝酒注重劳逸结合,认为可以用一天的醉酒解除九天的疲劳。诗是美的,酒是美的,诗酒交融产生的酒诗则更美。 1.3.2词人与酒

酒多能帮助人们抒发情感。苏轼酒量不大却极喜饮酒,常通过饮酒,来抒发他胸中的浩然之气,“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求那“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豪放生活,其言其情,不仅令千古名篇“赤壁二赋”增色添趣,相映成章,亦成为文坛乃至酒坛不衰的佳话,更是古往今来的无数饮者感叹唏嘘不止。 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和惨痛经历的影响,自幼即富有忧国忧民思想,写下了不少爱国诗歌。其中酒也是他抒发情怀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幻想“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他时刻不忘对敌作战,并憧憬胜利,吟出了“更呼斗酒作长歌,要谴天山健儿唱”的名句。他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而这些也常寄寓在他对酒的描写之中。“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这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都没有离开饮酒。文人们还亲自酿酒,以此表现高雅的情操。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膏酿酒,曾作《中山松醪赋》,记叙了他酿制松醪的经过,“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煎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同时,他又以诗人的富有情感的笔触,赞美了他所酿制的松醪是“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诗酒结合如此之巧妙,情趣盎然,一直传为佳话。

2.中国诗酒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酒与诗歌的结合,从历史上就反映出我国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状况。侑永和的《土番竹枝词》咏道:“谁道番姬巧解囊,自将生米嚼成浆。竹筒为瓮床头挂,客至开筒劝客尝。”词作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生动地记叙了台湾高山族妇女嚼酒的情景,较全面地反映了嚼酒在物质、技艺和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特质,同时还告诉我们,这一酒文化现象早在17世纪就有了。至今,我国少数民族仍有大量酒歌流传。酒歌,其实就是酒与诗歌的结合。少数民族见于文字的诗歌不及汉族,而其口头的诗歌则远胜于汉族。“秋后重阳酿窖酒,热天饭菜配酸汤。客来邻舍皆陪伴,还带酒肉敬客尝。”这是描写从江壮族饮食的一首流传于民间的口头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饮食文化的面貌特征。诗中说的重阳窖酒在本地区是颇有名的,人们称之为壮家老窖酒。诗酒结合,还产生大量酒令。在我国酒文化中,酒令最富特色,是酒与诗词歌赋相结合的精神文化产品。它出现于诗歌繁荣的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酒令中有一种专门的诗令,或要求根据诗的一定格律和韵脚,或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首诗或一句诗,以行酒令。有时还“刻烛限诗成”,若过时限,或诗作不符合韵脚格律要求,都要罚酒。

3. 中国诗酒文化与现代的联系

当代,中国人民革命的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亲人,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他于1957年5月11日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词以游仙的题材,写出了词人当接到老友李淑一女士的信和她在1933年怀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萨蛮》词时,思绪如云涌的真实。词人此时不一定饮酒,但却以酒为题材,写出了伟大的情感主题、不朽的篇章。词人运用神话人物吴刚和嫦娥向革命烈士捧献桂花美酒并歌舞迎接的幻想情节,充分表达了词人缅怀革命烈士、自己的妻子杨开慧的深情。桂花酒是词人幻想出来的上天仙酒,而与神话中月宫里的桂树相联系,好像真是月宫中的吴刚亲手酿制,使仙人们迎接人间英雄的真挚感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景勤. 文化营销——酒文化面面观[J]. 出版参考 , 2006,(32) 2.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酒文化 万晓艳 甘肃科技纵横 2009/03 3.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巩玉丽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4.周国平 尼采美学文选 [M] 三联书店,1996 5.露斯〃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 [M] 华夏出版社,1987 6.清孙希旦 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89 7.鲁迅.鲁迅全集卷三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10-511. 8.徐连达.唐朝文化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2. 9.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孙立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 10.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一《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宁稼雨[M].天津:南

开大学出版社,2003,6. 11.阮籍与嵇康,徐公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5. 12.阮籍评传,韩传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 13.汉晋之际道家思想研究,马良怀[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3. 14. 葛景春.诗酒风流- 试论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27( 2):59. 15.张宗福. 论杜甫诗歌的酒文化内涵[ J]. 杜甫研究学刊,2007( 4) :50. 16.王玉成, 邢慧斌. 唐代诗酒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初探[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8487. 17.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 D]. 上海:复旦大学, 2003. 18.萧家成. 升华的魅力- 中华民族酒文化[ M] .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

第7篇: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

内容简介

首先,追根求源。

(一)酒的发明:古猿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二)酒的种类: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中国古代的酒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其次,酒具综述。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

(一)酒器种类:按质料分类:陶、铜、漆、瓷、玉、金银、象牙、犀角、玻璃、竹木等;按用途分类:酿酒、储酒、盛酒、温酒、冰酒、斟酒、饮酒、挹酒等。

(二)酒器的演变:按时代介绍代表器物,酒器演变综述。

第三,醉乡艺林。主要是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主要从这六个方面:酒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了大概的阐述。

第四,香醴饮经。

(一)温酒健脾胃:商代铜斝、汉代温酒杯炉、宋代温酒注子;

(二)冰酒驱暑热: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酒缶等。

第五,酒令漫话。酒令有:猜枚、骰子令、酒牌令、筹令等。

第六,清酌礼俗。除酒令以外,民间还有好多习俗、活动跟喝酒有关:婚礼合卺、礼射、投壶、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第七,酒楼清旗。既然有酒了,喝酒又有章法了,那么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杜教授讲了古代的酒坊、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最后,酒乡奇人。杜教授讲了古代饮界人物和饮酒的原则。

全文

各位朋友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就《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这么一个话题,来聊一聊,我感到非常高兴。

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涉及到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没有酒那就谈不到酒具,也就谈不到酒文化的问题。所以,跟朋友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追根求源。我们来研究一下,或者说讨论一下,中国古代酒的发明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这么三个小的问题,一个是关于酒的发明,一个是酒的种类。还有呢,经过我们考古的发现,对于酒的发明这么一种实证性的东西。那么现在关于酒的发明,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现在有这么几种说法,一个说呢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第二种说法呢,是仪狄造酒。仪狄这个人物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从现在看,说是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我给大家说一些考古学上的证据,大概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一方面,是关于酒具,你既然是有了酒,就应该有酒具,拿什么喝?那就是有酒具了,用什么盛也是酒具。第一个就是说酒的实物,现在我们发现酒的实物,有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认它确实是酒,我们看到的这就是。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里头,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里头问,就是占卜的时候问说,我们用酒去祭祀祖先,可不可以啊?问神灵,回答说:可以祭祀。就拿来大量的酒去祭祀,这是一条确实的证据。就是说商代确实有酒。

我们现在看的这件器物,实际是比甲骨文还要早数百年的一件陶器,考古学上叫“二里头文化”,历史学界叫它做“夏代的文化”。这是一件盛酒的器具,大家肯定已经看得出来,这件器具,跟刚才商代金文里头的“酒”字特别像。从现在看,中国古代的酒可能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那么,现在第二个小问题,就是关于酒的种类,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种?我们用俗语说,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最先发明的应该是米酒,就是用粮食做的酒。这些酒从商周时期以来吧,主要就是米酒,它的性状比较平和一些,不像白酒那么特别刚烈,大家喝起来可能是比较顺口一些。这也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所决定的。

我们在考古发现里头就见过汉代的蒸馏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是上海博物馆从废铜堆里头捡出来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经过上海博物馆的试验,用它来做蒸馏酒,出酒率相当高。也就是说,在汉代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制造白酒的这么一些技术设备。如果说对这一个大家还有什么怀疑的话,请看金代的一个蒸馏锅。这是出土在河北青龙县一件金代的蒸馏器,它下头是一个釜,上头是一个甑;下面加水,上面搁了米以后,发酵过的米,它就可以蒸出白酒来。

那么,咱们古代的人喝酒都是用什么喝?用什么盛酒?用什么温酒?这个简单地过一过,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幅画是唐代的壁画,这位侍女手里端的是一个盘子,盘子里头是一个金杯,那么是一个酒具;这件是夏代的酒器,夏代的酒器、青铜器,这个时候是最早的,我们现在知道最早;这是一件象尊,商代的象尊,它的背部挖了一个孔,酒从这里灌进去,然后通过它的头,通过它的鼻子,从鼻孔里头可以倒出来;这是殷墟妇好墓出的一件象牙杯,非常精美,这个上头镶嵌的都是绿松石,这件文物是国家的国宝,现在已经规定不准出馆展览了;这是跟刚才那象牙杯是一对,只是花纹不一样;这一件是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金器,现在是我们目前所知道最早的一件金的酒器,它旁边有个小勺,小勺是个漏勺,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捞酒沫的。

这是秦代一件玉杯。秦王朝我们一想起来,就是兵马俑,那是气势恢宏不得了,那么它这个酒杯子造得也是非常大气,花纹也精美;这是出在广州的一件玉器,西汉的一件玉觥,做得像一个牛角的样子,上头刻了一个花纹。觥在古代的时候,有一定的说法,它主要是酒桌上罚酒用的。为什么说罚酒用这个呢?因为它没有腿,没法放平,你装了酒以后,只能端了,你不喝完了是放不下,这就是它最妙的用处;这是马王堆出的一件漆酒器,叫漆画锺,非常精美,这个花纹是铜错的。这个是喝酒用的,上头写有字,叫“君幸酒”,“幸”是指的王后一级的请您用酒,请您喝酒;这件是北京故宫收藏的东汉的一件酒杯,这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一个玛瑙杯,那么它实际也是一件觥,跟我们刚才看见的西汉那件实际是一样的。它做得就更为精致,特别巧妙地利用了原来的花纹,把这一头牛做得特别逼真,特别优美,然后又给牛的嘴上镶了一个龙头,是金制的;这件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金铛,金铛是温酒的,温酒用的。李白曾经说:“舒州勺,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勺和铛就是配套的。

这是湖南长沙窑出土的一件唐代的酒注子,上头有一首诗特别优美,有八个“春”字:“春水春池满,春石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这个是元代的渎山大玉海,长将近二米,这是元代的时候,做的一个大酒瓮,就拿这个盛酒;这是一件明代的内府梅瓶,那就是大内用的,皇帝用的,特别精美。

这是明定陵里头出土的皇帝御用品,金托玉爵,上头的爵杯是玉雕的,下头那个座子是金制的。盘子中央呢,是凸起一座山,山的下面刻的是江水海水花纹。周围镶的都是红、蓝宝石,用了二三十颗红、蓝宝石,相当珍贵;这是定陵出的一件玉杯,非常精美,和阗玉做成的,镶的是红、蓝宝石和珍珠;这是明代的一件瓷杯子。到了明、清时期,瓷制酒杯非常盛行,各种花样的都有。这一件呢,是一件青花瓷;这件是明代的犀角荷叶杯,古代喝酒曾经有个叫笔筒杯,就是把荷叶采下来以后,把芯刺破了,从荷叶的茎里头吸着喝,叫“荷叶杯”。这个是用犀角雕的;最后一件,这是乾隆年间做的叫“金瓯永固金杯”,干什么用的呢?元旦皇帝举行开笔仪式的时候必定要用。

那么,现在看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

现在,跟大家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酒的一些用途,就是它有什么功用?我们做了酒,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个题目叫“醉乡艺林”,我主要是要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我准备从这六个方面:一个是酒与文学,第二是酒与绘画,第三是酒与书法,第四是酒与雕塑,第五是酒与音乐,第六是酒和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一些大概的阐述。

我们现在面前看到的这一幅画是清代的一个年画,上头是李白,上头又题了一首诗,说:“三月桃花放,绿柳真清凉。李白斗酒量,冲开锦绣肠。”这个很顺口,琅琅上口的。

大家非常熟知的是李白。李白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唐代的杜甫在《饮中八仙》当中曾经夸过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又写下很多特别有名的关于酒的诗,给我们后人是一个非常大地精神的财富,比如说,他在《将进酒》里头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说要喝,咱就喝它三百杯,少了别喝,喝少了不带劲。

这是关于李白,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创作、他与酒之间关系的一个很简单的缩影。接下来是跟李白同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诗人是杜甫。

杜甫曾经自己写过这么一句话,说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就是我这人呀,特别刚直不阿,爱喝两口,没别的爱好,爱喝两口,喝完了我就爱作诗。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据郭沫若统计,李白留存下来的诗文大概有1500首,其中直接写到酒的大概是占到了16%;杜甫留下来的文和诗有1400篇,其中有20%里头就有“酒”字。可见这两位对于酒的这种热爱,和酒对他们的事业的这种帮助。

唐代还有一位跟酒结下不解之缘,对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就是白居易。他在《醉饮先生传》里头对自己的一个描述,也曾经说过,说:“醉饮先生者,忘其姓名,乡里、官爵,忽忽不知为谁也。”不知道他是谁了,为什么呢?说:“性嗜酒,耽琴,吟诗。” 就是三种爱好:爱喝酒,爱作诗,还有就是爱弹琴。因此,凡是酒徒、琴侣、诗客,都与之游。其中有一首诗,他这么说的:“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 酩酊步行归。”

关于文学方面,我们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是苏东坡。他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苏东坡跟上面这几位比起来,有一个自己的特点,就是说,第一是特别好喝酒。第二条,不但喜欢喝,他还喜欢造酒,只要有机会就在家做酒,鼓捣着做酒,做完了以后就请朋友们来喝,因为什么呢?他自己说过,我看着别人喝酒啊,看他们喝得那么酣适,那么舒服,比我自己喝还好。所以他就喜欢做酒,做了酒就送朋友喝,邀请别人上他家里喝。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苏东坡的一件书法作品,叫《中山松醪赋》。他做了一个用松节,松树枝子做香料酿造的酒,做完了以后,他觉得香美无比,所以就写了这么一篇赋,来作为一个纪念吧。

接下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说古代的酒跟中国古代的绘画有什么关系?其实,跟文学一样,酒也是古代画家的一种创作的灵感。我们看到的这一幅,是南宋的画家梁楷的一个,叫《泼墨仙人图》。他的画的特点,就是说豪放,特别豪放,大笔一蘸,上去随意涂抹,涂抹完了以后,再细细勾画几笔,然后眉毛、鼻子就出来了。这一幅就是他的代表作,描述了一个喝醉酒以后的这么一位老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袒胸露腹,步履蹒跚,两眼半睁半闭,迷迷糊糊,憨态可掬 ,画得是非常到位。

那么,清代有一位,“扬州八怪”之一叫郑板桥,大家非常熟悉。郑板桥喜欢喝酒,而且,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是独有特色。我们看到的这一幅《竹石图》,就是他在杏花楼,一个人独斟独饮,醉了以后,兴之所至,信手画了这么一幅图,赠给酒楼的主人。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

另外一幅,这是唐代草圣张旭的一幅作品。我们都知道,草书有几种书体,现在说草圣呢,它的创始人大概就是唐代张旭。据史书记载,张旭这人很有特色,第一就是嗜酒,特别好喝酒,喝完了以后,是狂走。什么狂走?那就是乱跑一通。喝醉了酒就到处跑,跑完了以后,那就开始写,下笔如神,闪电雷鸣一般,我们看这幅作品确实有惊电雷鸣的效果,看似没有什么章法,但是力透纸背,非常有力。

唐代还有一位草书的名家是怀素,这是一位出家人,和尚。要是按照辈分算起来,是张旭的学生的学生。他的书法跟张旭的比起来,他又多了一份出家人的娟秀,不像张旭那么狂得没边,比较清秀,让人看起来清静感比较强。他的特点也是好喝,喝完以后,就开始写字。他年轻的时候,刚练书法的时候,家里头很穷,没有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拿芭蕉叶子写,写坏了的毛笔成大堆,他就把它集中起来,埋了一个墓,所以叫“笔冢”,就是毛笔的墓葬。可见他下的工夫的长短。

那么,酒与中国古代的雕塑呢,它也有好多关系。首先,就说古代的酒具,本身好多都是雕塑艺术品。我们看这件商代的青铜器,据说出自湖南。它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一件青铜雕塑:一个老虎抱着一个人。对它的内涵,当然好多人是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只是说它作为雕塑艺术来讲,是非常精美;这是商代的一件青铜猪,它上面是有一个盖,可以装酒的,这件猪做得也是惟妙惟肖,非常好看;这是一件清代的瓷雕,描绘的是李白醉酒以后憨态可掬,非常酣适的样子,倚在那儿。

那么,也就是说呢,酒或者酒的这种素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可以发挥的余地。

再接下来,酒对音乐也有它的重要的作用。我们看这一个是唐代的一面铜镜上的图案,两位先生席地而坐,一人弹琴,一人喝酒。那么,现在看,就说古人每每喝酒的时候,喝酒与吟诗,与歌唱,还有,比方说,弹琴都是分不开的,它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唐代的一幅名画,叫做《宫乐图》,一群贵族妇女,围在一张大的案子旁边,一边吹拉弹唱,一边喝酒。中间放的那一大盆就是酒;这一件是唐代的一件银器,就说是一个酒杯子吧。它的上头雕塑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伎乐,也是在演奏各种乐器;大家看见的这张图像,是汉代的一个画像,要说明的什么问题呢?就是酒和杂技和乐舞的关系。你看有人在喝酒,然后一边观赏的都是杂技,其他几个人在演杂技;这件非常漂亮的器物呢,是唐代的一件银器,那么我们叫它“舞马银壶”。它最特殊的地方呢,上头有一匹马,马的嘴里头叼着一个酒杯子。

那么,既然是有了酒了,就要有一个喝法,怎么喝酒?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张,是商代温酒的一个铜器,叫“铜斝”,它三条腿的下边可以放上炭火,里头盛的酒就可以温热了。关于温酒的器具,在古代有很多。我们看到这件是汉代的,专门用来温酒的,下头是一个炉子,上面是一个杯子,炉子里头放上木炭,那么杯子里头的酒,就可以温热了,那你端着喝的时候就比较舒服。这一件是宋代的温酒注子,它是用开水倒在碗里,然后把壶里的酒就给烫热了。这一件是出土在湖北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非常有名,考古界大概没人不知道。它的特殊性呢,它是一个两层的器具,中间有一个胆,就比方说现在咱们的暖水瓶,外壳,外壳里头还有一个胆。这个胆的作用呢,实际就是说,你在两个夹层里头放上热水,那么它就可以加热;你要放上冰,那么它就可以冰镇,它是一个两用的东西。这是一件出土在江西的一件商代的青铜器,它的腹部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就是有两个透孔,这两个透孔也是为了壶接触面更大一些,这样,你把壶放在热水里的时候,或者说放在冰水里的时候,可以起到加热或者冰镇酒的作用。

接下来,说一下酒令。酒令千变万化,而且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还有不同的人物,他们都会想出各种花招来。一个是猜枚,一个是骰子令,一个是酒牌令,还有一种是筹令。

我现在这个图像上呢,是汉代或者说是新莽时期的一幅壁画,上头呢,就是在猜拳饮酒;这件是汉代的一件骰子,这个骰子什么样?实际上就像现在麻将桌上的骰子差不多,有的是四个面,六个面,八个面,十六个面。这一件是十六个面;另一种酒令是酒牌,酒牌是用纸张做的,或者是用木板、竹板做的,在上头写上酒令。酒令的意思,也是有种种不同,反正就是规定,什么情况下谁来喝多少酒;另外一种是筹令,筹令实际用俗语来说,就是一些签,一些酒签,用一个竹子也好,木板也好,金属也好,刻成长条状的,上头写上酒令,规定好了,什么场合下谁喝多少,这是一种酒令的办法。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唐代的一组酒令,是银制的,它的上头用的是什么词呢?都是孔子《论语》里头的。大家看到的这幅图画是《怡红夜宴图》,表现的是《红楼梦》里头的一个喝酒的场面。这十二钗凑在一块,咱们玩一玩吧,喝一点吧,就喝上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头,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场面和故事,说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这个签筒,大家看到的图画中央的那个,那就是一个竹筒,里头装的都是酒签。

除了这种喝酒的酒令以外,就说规定了我们喝酒的时候怎么喝啊,有个什么规矩,实际民间还有好多习俗,还有好多活动,都跟喝酒有关。其中比较有名的,甚至流传时间比较长的,有这么几项:一个是婚礼合卺 ,一个是礼射,还有是投壶,再来就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所谓“婚礼合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喝交杯酒,夫妻双方要互相敬一杯酒。按照古人的记载,是把一个葫芦,中间剖开,那后头还要连在一块,互相拿着给对方喝,叫做“合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件彩陶,两件小壶连在一块。我们不敢说它肯定就是合卺杯,但是就说是合卺杯的原形。这个是出在中山王刘胜的墓葬里头,刘胜特别好喝酒,他的墓葬里头出的大酒缸可以盛数担酒。这件是明代的合卺杯,而且是出自名家之手,它又有一个名称叫“英雄杯”。其实汉代的时候,就有这种英雄杯。

还有一种礼数,是礼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射箭比赛来决定谁喝酒。这个活动虽然是跟政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也是酒场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我们现在在出土文物当中发现过两件,有这个礼射图像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图像,在这个图像的左上角正在进行射箭比赛,谁射输了谁就罚酒。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投壶,它放一个很小的细口的瓶子,然后拿了许多像比筷子长的那种细棍往里扔。这个是需要技巧的。这一件是明代定陵里头出土的箭壶,纯金的,金光灿烂。这是皇帝御用品,这也说明了投壶流行时间之长。据文献记载,投壶之风是始自春秋。

最后一个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所谓“上巳修禊”,就是三月三踏青,现在通俗一点说,就是三月三踏青的时候,到郊外去找一个小河流旁边,洗一洗,去去这一年的晦气。然后大家喝一杯庆祝庆祝,春天又到来了,马上要春暖花开的。那么,这个活动就叫“修禊”。

其中,我们看到的这篇,是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么一幅书法作品。兰亭集就是修禊的时候,一群名士大家集到一块,到郊外去玩一玩吧,喝一杯。然后就在那儿饮酒作诗,作完以后集成一个集子,王羲之给它写了一个序,就是这么一篇,文辞非常优美。

这一幅是清代的一幅绘画,叫做《上巳修禊图》。图上是一群士子,坐在一个溪流旁边。上游有人往水里头放杯子,杯子里头有酒,然后杯子就顺流而下,飘飘悠悠,飘到谁的面前停住,那你就喝一杯;喝一杯不完事,你要作诗一首。

那么,你既然有酒了,咱们喝起酒又有章法了,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我们就涉及到做酒和卖酒。下一个题目就说关于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东汉画像石的一个造酒作坊里头的一个图像,一口大锅,里头煮了好多米,发酵完了以后就可以往外榨酒。还有人正往外运酒,非常形象。

我们一说到酒肆,都知道一个特别著名的典故,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这俩人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去了,结果呢,不顾家庭一再反对,俩人就私奔了,就跑掉了。跑掉以后无法生活怎么办呢?就卖了车马,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酒店。然后,卓文君当垆,就是说,她在前面卖酒;司马相如涤器,专门刷盘子刷碗,小俩口就过上日子了。正是因为受了他们爱情故事的影响,东汉一直到魏、晋时期,许多名流都纷纷效仿,家里头不管有多富,也开个酒店,干嘛呢?玩,要追求这种趣味。

这幅图大家很熟悉,是宋代《清明上河图》,那么它表现的是一个特别大的酒店。宋代的酒店分为三种:一种叫正店。正店可以有造酒的权利,就是说你自己造自己卖,主要以批发为主;还有一种脚店,脚店你不能造酒,你可以上正店批发去,然后回来零售;还有一种,就是说更小的酒店了。那么,我们现在比较形象地看呢,金代壁画里头,不但酒店前头有一个酒旗,而且还有广告。广告词上写的什么呢?说:“野花钻地出,寸酒透瓶香。”你一看就想进去,怎么也得喝一杯。这个很形象。

我们现在看呢,这一幅是宋代的,叫《花坞醉归途》,它的意境就跟唐诗里头说的,清明诗里头描述的非常相像。大家都知道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就中国古代酒具和酒文化,我想主要讲这么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多多批评!

提问:杜教授您好,您刚才说我国古代酒具花样繁多,那么您如何理解这些酒具在不同时代它具体的含义呢?能谈一下吗?谢谢!

答: 中国古代酒具,如果说要从发展史的角度,我看应该划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是以陶器为主,各种各样的陶器,它来作为酒具;第二个时期就是夏、商、西周。在这个时期,是以青铜器为主要的酒具,同时陶器依然存在,它还在用;到第三个时期,就是东周和秦、汉时期,那么这个时候最美的酒具是漆器,流光溢彩,做得非常漂亮。但是,这个时候新萌芽的呢,瓷器已经出现了。那么,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瓷器是在逐步地发展,逐步地壮大,在酒器圈里头逐渐壮大。隋、唐的时候,金银器又一枝独放,光彩照人;最后一个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金银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占到了主流地位。还有一些自始至终没有成气候的,比如说玻璃器、木器、竹器,这些一直就没有占到一个主流地位。

我们从现在看酒器的历史的发展脉络,它实际是跟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在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同步的吧。你的科学技术发展了,你的经济发展了,你的社会时尚变化了,酒具也在变化。所以说,酒具它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窗口,你看到酒具变了,那社会也变了;至于怎么变,那还要具体分析。

第8篇:进口酒关税下调 中国酒类进出口总额稳步扩大

时间:2010-09-09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说,加入WTO以来,受进口酒关税下调、国外酒商日益重视中国市场的影响,中国酒类行业进出口总额稳步扩大。

记者从商务部8日在遵义召开的酒类流通随附单电子化试点工作会上获悉,2004年至2009年,中国酒类商品总进口额由2.46亿美元增加到10.47亿美元,增长3.3倍;出口额由1.97亿美元增加到3.7亿美元,增长87.8%;贸易逆差由0.49亿美元增加到6.77亿美元,增长12.8倍。

今年上半年,中国白酒、啤酒、葡萄酒出口额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进口额3.65亿美元,同比增长80.2%。

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总产量达5189万千升,同比增长6.27%,其中啤酒产量4236万千升,同比增长7.1%,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今年上半年,中国白酒、啤酒、葡萄酒总产量为2580.1万千升,同比增长8.4%,销售总产值2015亿元,同比增长25.7%,酒类行业总体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

第9篇:中国传统艺术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艺术——糖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亦糖亦画,可吃可观。民族俗称“倒糖人儿”、“倒灯影儿”和“倒糖饼儿”。这就是四川的特色,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它还是明朝的民间艺人演化出来的。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买糖画。我看见卖糖画的老爷爷身边围着密密麻麻的人,我挤进去一看,“哇”架子上摆着摆着各种各样的糖画。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像展翅高飞的老鹰,还有的像一只呱呱直叫的小鸭子。

我也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只见卖糖画的老伯伯先拿出一个有指针的转盘,上面画了很多小动物的图案。老伯伯让我拨动指针,看看拨到哪个图案。我一拨就拨到了一只金凤凰,好开心啊! 老伯伯就开始做金凤凰了,只见他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蘸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直金凤凰就在爷爷的“笔”中跃然“纸”上。老爷爷又在上面放了一根长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后,才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糖画从“纸”上铲下来,递到我手中。那只金凤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拿着它,走了半天都舍不得吃掉。这糖画真神奇啊!

在路上时,妈妈和我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心里想:“最好学糖画的人能多起来,能让这个传统艺术世世代代传下去。”

中国传统艺术——糖画

中国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有剪纸,陶瓷、中国结、泥人面塑,还有糖画等等。在这些传统艺术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记得以前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就有卖糖画的艺人,卖糖画的人身边总是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人们不约而同地都被这种奇妙的艺术所吸引。我也让爷爷给我买过糖画。卖糖画的老爷爷先拿出一个轮盘,轮盘上有一根指针,指针的四周绘制了一些动物的图案,老爷爷让我自己拨动指针,指针转到哪个图案,老爷爷就为我制作哪种图案。我转到了一个蝴蝶图案。只见制作糖画的老爷爷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只翩翩起舞的糖蝴蝶就在老爷爷的“笔”下跃然纸上。这时,老爷爷在图案的中轴上,放上一根细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老爷爷小心翼翼地用一把铲子,将糖画轻轻地铲起来,递到我的手中。老爷爷制作出来的糖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将金黄透明的蝴蝶糖画拿在手中,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走出人群,半天也舍不得吃掉这美丽的艺术品。

但是到了现在,街上已经很少见到卖糖画的艺人了。爸爸妈妈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真希望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人渐渐多起来,将这颗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璀璨明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画糖画

那天中午,我听到楼下传来断断续续的“咔嚓咔嚓”声,就好奇地探头住外一望,哟,原来是一个画糖画的老伯伯!我顾不得午睡,一口气跑出了家门,到了老伯伯的面前,说:“伯伯,我要一个!”老伯伯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说:“好,好,小伙子,你等一等啊。” 说着,老人拿起了一个搪瓷碗,把里面的糖稀倒进了一个闪着金光的大铜锅里,开始熬糖稀。只见他挽起袖子,手拿木匙,在铜锅里不停地搅拌着。糖稀的颜色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浑浊不清的黑,到稻谷般的淡黄,再到与那铜锅融为一体的金黄。时值盛夏,天上似火的骄阳正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老人的脸上不住地淌着豆大的汗珠,汗珠很快蒸腾成水气,与锅底飘出的热烟混一起,向天空升起……

糖稀总算熬好了。老人拿起一根竹杆,用他那满是皱纹的手熟练地挑起一扦糖稀,放在砧板上。果然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人用盛糖稀的小勺不停在砧板上勾画着,不一会儿工夫,他用小铲子从砧板上一铲,一只漂亮的“凤凰”诞生了!这只“凤凰”一双大大的翅膀显得神气十足,仿佛要振翅高飞;眼睛更是神采飞扬,老伯伯这手“画凤点睛”真是出神入化。老人把“凤凰”递给我的一瞬间,我虽然馋得直流口水,可怎么也舍不得把这只好看的“凤凰”咬掉一块儿。

画糖画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虽然用料简单,但制作工艺可需要硬功夫呢。此刻,那“咔嚓咔嚓”声又回响在我的耳边,那慈祥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篇二:糖画

糖画,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以糖为材料,以勺子为画笔,以糖稀为墨,只一会儿工夫,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就在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一个木制的方形小框,上面放一块经过磨制的大理石板,右边有一块圆形木盘,木盘上画着各种样品图案,还有一支可以旋转的竹箭。这就是制作糖画的全部工具。

我每次到公园里游玩的时候都会看到不少糖画摊,而每个摊前一定会被嘴馋的孩子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转着圆盘上的竹箭,都希望能转到自己的生肖。制作糖画的老人也被孩子们的淘气劲儿逗得乐呵呵的。“哦,是我的生肖羊!”一个男孩子欢呼着,老人用勺子舀起半勺糖稀从羊头画起。老人的手起起落落,娴熟地在大理石板上挥动。完成了!老人左手拿起竹签,右手在羊的身上滴了三滴糖,将竹签粘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把“羊”拿起来,递给了那个男孩。

我也被如此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拽着妈妈来到摊边,用食指将那个圆盘上的竹箭头一拨,圆盘转了起来。圆盘转动速度渐渐变慢,停——“哦!是龙!”我一把搂住妈妈,老人对我说:“小姑娘,运气真不错!”老人将烧化的糖舀起一勺,先画出了龙身体的动态。老人神色泰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向下流动的糖稀,“那是两只角,哦,龙头、爪子……”一旁的小孩子赞叹不已。老人的手上下起伏,挥洒自如,在龙的身上留下了龙鳞。老人一气呵成,“龙”竟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禁吸引了站在一旁的家长们的目光,也获得了阵阵赞叹声。我一把接过我的糖画,抿了抿,真甜!妈妈说:“糖画那可是年代悠久的一门艺术,最早源于明代,清代就变得更为流行,还有一首诗记录了当时的糖画呢。‘熔就糖霜丞相呼,宝筵排列势非弧’……”

吃着甜滋滋的糖画,看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真心喜欢上了这个传统手工艺——糖画! 篇三:糖画

我的家乡是一个伴山伴水的小村庄,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村庄里很不起眼!我的家乡上空没有城市村庄所拥有的缕缕乌烟;村庄周围奔跑着的溪水没有城市村庄所围绕的溪水那么乌黑;但更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乡还有糖画这个“艺术品”。糖画就是用糖做出来的“艺术品”。与其说这是“艺术品”还不如说这是孩子们的爱宠,零食。 我在学校旁很容易瞧见买糖画的艺人,每次放学,卖糖画的摊位上总被同学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我看见同学们惬意地舔着各式各样的糖画走开时,我心里痒着呢!可这有什么办法,我现在身无分文呀!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同学走开……

终于有一天老天特别照顾了我一下,让我有了十几元,有钱的我最想干的事就是去买我梦寐以求的糖画,一放学同学们一拥而出。当我来到买糖画的摊位前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终于轮到我了。买糖画的艺人笑眯眯地问:“小朋友你准备雕个什么呀?”我一时做不了决定,他便拿出样品来,我朝扎满样品的塑料泡沫上一瞟,不禁喊出声来:“妈呀,这么多呀!”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瞪着两只大眼睛的猪,还有能上天入地的大龙,还有引吭高歌的大公鸡……在我抉择中,排在后面的同学,有的跺着脚,有的喊起来:“喂快点选!”我受不了同学们的“打击”闭上眼随便一指:“靠,不歪不斜指着那条金色大龙。”只见叔叔在锅里到入一点油,再放入一块糖,开小火慢慢熬。等糖能拉出丝来的时候,把火关小。拿出一把勺子,舀一勺糖,把小勺微微倾斜,向冰凉的大理石上浇去,叔叔的胳膊柔中带刚,事儿快速时而缓慢,这两种气势交织在一起使大龙的轮廓很快就勾勒好了,叔叔再从包里取出一片银光闪闪的铁片在充实的大龙身体上刻着什么,胳膊肘一上一下,仔细品味并不乏舞蹈的美,不一会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便做好了,大龙炯炯有神,似乎在说:“瞧,俺多帅!”我接过大龙忍爱割痛地轻轻咬了一口,顿时甜味充满心,大龙似乎驾着我在天空飞翔,带着我飞向成功。

瞧这就是中国之精髓——糖画,他也见证了中华的手工艺术品是多么美观和发达。 篇四:糖画

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山东的煎饼……都是闻名四海的美味。但我最喜爱甜甜的糖“画”。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南京夫子庙。嗬!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只见不远处围了许多人,啧啧称赞声此起彼伏,我们怀着好奇之心来到近前,透过缝隙,我发现,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只见他把一小快糖放入锅中,用温火熬着;然后,用一把刷子轻轻地刷一块平整的大理石板,没多久,老爷爷就把火关了,随手拿出一把勺子,从锅里舀出已经熬成的糖水,微微倾斜,信手在石板上画来画去,时高时低,时快时慢,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便出现了,引得众人一片掌声。此刻,老爷爷却不慌不忙,又用一个薄薄的的尖尖铁片,在“龙”身上雕过来,雕过去,随后,顺手按上一根竹签,接着,就用一把小铲刀轻轻一划,就拿起了“龙”。啊!那“龙”在阳光中闪闪发亮,在风里不停作响,那“龙”昂着头,吐着舌头,瞪着眼睛,翘着尾巴,横卧在“云”上,真是威风极了。

看到这,我连忙挤了进去,“老爷爷,我也要一个。”“好,小朋友,别急,这就给你做。”

当我很快地拿到“龙”时,我仔细地端详了许久,真不忍心吃了它。我一直把它带回了家,整天地看,真让我垂涎三尺,实在是忍不住了,我就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啊!顿时满口香甜,酥脆,好吃极了!

我真爱吃糖“画”,更爱那糖“画”技艺! 篇五:糖画

公园里举行了一个活动,在那里,有许多大师为我们表演他们各自的绝活,如:有徒手剪纸的剪纸大师,有能折出各种各样东西的折纸大师,也有能捏出人物动物的面塑大师……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绝活是糖画。如果你问我是不是用糖作的画,我会说是的;如果你又问我是不是可以吃,我会说是可以吃的。整个制作糖画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大师拿出了一块大约840平方厘米的大理石,接着又拿出一个锅,把它放在电磁炉上,将糖放入锅里,待糖融化后,用调羹将融化的糖舀起,倾斜调羹,使糖慢慢滴下,形成细水柱状,然后,随着大师手臂的挥舞,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就出现了,最后,大师一手用一根细又长的小木棒粘在画上,一手用小铲子轻轻一铲,一副糖画就全部粘在了小木棒上了,这是,你就可以吃了。

看了之后,我惊讶于大师的高超技艺,也羡慕他们有如此精湛的技术。我想,要是我有这种本领就好了。我以后也要学各种本领,成为一个有广泛兴趣爱好的人。 篇六:糖画

我国有形式多样的各类传统文化,我特别钟爱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糖画。 记得在我上幼儿园时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商场买东西,我在商场门口玩着等他们。这时,我发现商场门口有一位叔叔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块石板上用糖在画着什么,怀着好奇心的我就跑了过去。只见这位叔叔的手上功夫可好了,用在锅里熬化的糖浆和勺子在石板上做画,一会儿功夫就画出一条飞舞的金龙,几分钟后又画出了一只飞翔的凤凰,可漂亮了!瞧,这位叔叔的手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轻,一会儿重,滴、点、戳、压,这些技法在叔叔的手中是如此的熟练,装着糖浆的勺子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图案不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时,妈妈采购完东西来到我身边,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糖画。”妈妈说:“可以。”于是,妈妈就和我来到画糖画的叔叔面前,叔叔笑眯眯的问我:“小朋友,喜欢什么图案啊?自己在转盘上转一下,看你能转到你喜欢的图案吗?”我开始转动转盘上的指针,心中想着我要的图案,转盘转动起来了,这时我的心也随着转盘转动起来,紧张的几十秒过去了,指针停在了我想要的图案上——龙图案。我高兴的跳起来了,口中不停的为自己加油——“我好厉害”!这时叔叔也鼓励我再转一次,算是对我得到龙这个图案的奖励,指针动起来了,当指针越来越慢,慢慢靠近龙的时候,我心中一阵惊喜,正当我在欣喜万分的时候,指针却停在了龙图案旁边的凤凰上。“小朋友,你真厉害!很少有人转到这两个图案的。”叔叔用娴熟的技法很快为我制作好了这两个图案的糖画。呵!太棒了,我居然得到两个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龙和凤凰!

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艺术形式不拘一格。吃着甜滋滋的糖画,看着龙和凤凰的造型,更使我喜欢这个传统文化——糖画! 篇七:糖画

学校不远处的小巷,曾是让我因美食而陶醉其中的地方。

走在铺着大块大块石板路的小巷里,一阵微风拂面,树叶沙沙作响,我侧耳聆听,突然传来声声悠长的吆喝:“买麦芽糖画嘞……”紧接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鼻而来,是一位老爷爷正在卖着糖画。煤油炉里的火正旺,上面架着一只小油锅,里面发出“滋滋啪啪”的声响,阵阵白烟往上冒。走近一瞧,油锅里正煎煮着橘棕色的麦芽糖糖浆,浓稠的浆汁加上诱人的香味,吊起我的胃口。从锅里散发出来的悠悠香气弥漫整个小巷,窜入我的鼻子里。

顿时,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拨动桌上的生肖转盘,要了一个“公鸡”糖画。老人立即娴熟地制作起来,他用小扁勺朝油锅里一舀,再麻利地往白石板上一挥洒,冒着热气的糖浆便紧贴于白石板,再舀一勺,抖动勺子“刷刷”几下,公鸡的身子以及俏丽的尾巴跃然显现,最后再用勺子的背面印出一只眼睛后,公鸡便栩栩如生地出现了,如同真的一样。油汪汪的糖画在光的映照下泛起红润的光泽,嫩滑的感觉吸引着我。

糖画不仅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更让人敬佩万分。麦芽糖热乎乎的,散发着腾腾的热气,我吹吹,咬下一小口,抿在嘴里。麦芽糖在我的口里慢慢融化,与我的味蕾逐渐交融,润滑清甜的口感如丝绸般幼滑。缠缠绵绵的甜蜜滋养着我的心田。再嚼一嚼,一根根丝线般的麦芽糖挂在牙齿上,韧劲十足,满嘴溢香,味道堪称一绝!

在学习的闲暇之余,如果能尝上这样一个麦芽糖美食,不是最美的享受吗?我深深迷恋着那小巷里吸引我的麦芽糖,至今仍回味无穷。 篇八:做糖画

糖画人人都见过,甜美味道难忘哟。今日亲自推勺锅,做出美味一摞摞。以往练就好身手,奇妙手艺好又多。锅碗瓢盆刀叉炉,全是手下好家伙。糖画模样奇又怪,鸟虫龙凤大芒果。吃过一口好甜蜜,生意做得红又火。

吃过糖画,今日就自己做一做,一解甜点问题,二解闲余无事。我是主厨,二姐妹当助手,大舅是后援,开始!

我冲进厨房,面对橱柜里五花八门的作料,我不知所措,算了,找糖要紧!我把第一层放满瓶瓶罐罐的橱柜搅了个大闹天宫,就是没有找到白糖的影子,我又准备“打搅”第二层时,姐姐愤怒的“河东狮吼大法”忽然爆发:“你笨呀!白糖在案板旁边,瞎了不成”!小小失误,sory,我又冲进冰箱取红糖,然后依说明书所说,在“大理石板(木桌)”上涂满“清油(菜油)”,将红糖与白糖放成一起加热。“用几分钟,什么火?”外行的妹妹在使用微波炉时犯了难,“5分钟大火”,“后备支援”大舅立刻下出“圣令”,指挥“作战”。“勺!勺!”夺勺战开始了,我们姐弟妹三人比赛似的洗勺子,一副“苦脸榴莲”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老天爷硬是不给面子,硬是把太阳变成了火焰炉,屋里好比火焰山,加过水的糖液一会儿就干了,再加水、加热,又干了,我们不得不在厨房与饮厅之间穿梭,干净的大理石地板上留下了见证我们辛劳的泥泞脚印……

三根筷子,三个人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一个碗,装满着粘绸的糖液的碗,一人一个勺子……“砰!”“我先来!”“不,我!”……“内战”开打了,三人争吵。“一个一个来”,长辈发言,抗拒从严,谁敢不服,就去买盐,顿时三人立马换了样,按顺序端端正正地站好:姐姐画了一个坨,我画了一张“扑克牌”,妹妹画了“甜甜卷”,现在,等糖液干了,就可天道酬勤,大饱口福。

上座,上座,忍着腹中饥饿,忘着电视上课。

终于,一丝带着些焦苦的咖啡甜沁在心田中,苏醒,舒畅……

上一篇:教学汉语拼音方法下一篇:团的基本知识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