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有趣的测量

有趣的虎文化

在中国深厚文化中,有不少与“虎”有关的文化,在虎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虎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

虎歇后语在中国无数歇后语中,有的与虎有关,如“照猫画虎———差不离”、“老虎头上拍苍蝇———没那么容易”、“老虎的头发———没人理”、“墙上画老虎———样子凶”、“虎口拔牙———好大的胆子”、“纸糊的老虎———吓不住人”等。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虎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少成语与虎相关,如“燕颔虎颈”、“虎口逃生”、“两虎相斗”、“如虎添翼”、“狼吞虎咽”、“虎落平川”、“虎背熊腰”、“狐假虎威”、“放虎归山”、“骑虎难下”、“虎视眈眈”、“谈虎色变”等。这些成语通俗易懂,情趣盎然。

虎谚语民间流传着不少与虎有关的谚语,如“人凭志气虎凭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人怕心齐,虎怕成群”、“一虎可敌千羊”、“前门进虎,后门进狼”、“人不辞路,虎不辞山”、“进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身”、“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等。这些谚语虽语言朴实,却寓意较深,读来颇有韵味。

虎诗在浩瀚的诗海中,有一些咏虎的诗句,如唐代岑参的“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南宋范成大的“无谓秦无人,虎鼠用否耳”、宋代黄庭坚的“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宋代陈师道的“相逢今已晚,同府尚经年。众口不成虎,诸公更荐贤”、清代赵翼的“危崖石裂藤络罅,老树皮皴虎磨痒”等。虎年来临,低吟高哦几首咏虎诗,别有韵味。

虎谜在谜苑中,有的谜面中含有“虎”字,如谜面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打《水浒》人物名二(谜底:童威、童猛);谜面为“虎子”,打《水浒》绰号一(谜底:母大虫);谜面为“形状像老虎,口中念弥陀,白天呼呼睡,晚上忙捉贼”,打动物名(谜底:猫);谜面为“缚虎容易纵虎难”,打四字口语(谜底:抓住要害);谜面为“狼吞虎咽”,打食品名(谜底:快餐面)。而有的谜底与“虎”字有关,如谜面为“猜灯谜”,打《水浒》绰号(谜底:打虎将);谜面为“此谜棘手”,打花名(谜底:虎刺);谜面为“身穿皮袄黄又黄,深山老林把身藏,呼啸一声惊天地,百兽之中堪称王”,打野生动物名(谜底:虎)。虎年之时,猜猜虎谜,也颇为有趣。

虎联在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对联,别有一番情趣。如:“虎去雄风镇五岳;兔生瑞气秀三春。”联语清雅,颇具情趣;又如:“水月观鱼跃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联语上下相对,自然流畅,可谓珠联璧合;再如:“华夏虎年虎添翼;神州龙诞龙腾空。”联语构思巧妙,对仗工稳,字里句间洋溢着盛世的勃勃生机,读来令人振奋。

虎画古今有不少画家喜欢画虎,如大画家张大千为使所画的“虎”形神兼备,曾自己养虎,细心观摩,被传为佳话。国画大师张善子,人称“虎痴”。他所画的《十二金钗》图,以虎拟人,将12位花容月貌的女裙钗画成神韵各异的斑斓猛虎。把猛兽和美女这全然对立的东西统一在绘画里,显露了独到的艺术见解。现代著名画家刘奎龄一生画过不少虎,所画的《虎威图》、《虎啸》等,早已成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虎戏在戏苑中,有的戏与“虎”字有关,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由古代小说《水浒传》改编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武松打虎》,素为人们津津乐道。文学巨匠郭沫若曾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虎游戏如畲族的“虎抓羊”游戏,常在田间休息时举行,参加者至少10人,以手拉成圆圈,推一人在圈中为“羊”,一人在圈外为“虎”。“羊”可在圈的内外自由跑动。“虎”抓“羊”时,拉成圆圈的人可尽力阻挠,直至“羊”被“虎”抓住。

虎俗虎在民间带有除邪祛瘟的吉利含义,古时门上常贴有画虎的门画;在一些地方,小孩子的脚上都穿着一双漂亮的虎头鞋,以此来保佑孩子的平安;在湖南湘西土家族中,把农历惊蛰叫作“向虎”日。这一天,人们用石灰在木楼堂屋里画上弓箭,对着门外射去,称为射“过堂白虎”;楚雄地区的彝族妇女头饰有大量的虎崇拜内容,或绣饰虎形,或绣饰黑白、黄白、红墨相间的虎纹,女孩普遍戴虎头帽;在徐州沛县,亲友们为新婚夫妻“送箱”,送上双头布老虎和虎头枕,寄寓新人和睦幸福,添丁添口,旺门旺族。

作者:缪士毅

第2篇:有趣的美术课堂导入

摘要: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导入则是一节课堂的开端,是教师把注意力停留在课间或上节课的学生,带入到即将要上的课堂上的关键一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从而在课程开始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虽然课堂导入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对整节课的基础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看我如何变画》这一案例出发,分析优质课有趣的课堂导入,探讨中学美术课堂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关键词:课堂导入;师生互动;美术教学

许多美术课堂上老师不太注重课堂的导入这一环节,通常只是简单几句话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或者直接说明这节课的任务要求。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们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会导致整个课堂没有活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成为了单方面枯燥地讲授知识,这样子的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没有办法達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背景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和激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以至于在中学的时候,只有小部分学生还对学习美术存在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利用中学美术课堂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课程导入就如预告片一般,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及时尽快地集中精神,以最好的状态进入新的教学课堂中,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看我如何变化》这一中学美术课堂是在2019年广西优秀教学案例中展示的美术公共课,这一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手绘能力,让学生们通过对一开始所看见的图像剪影,在经过旋转、镜像、变形或加上线条等手段后形成新的图形。这节课结合了多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描述

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美术老师打开了PPT多媒体展示了一张照片的局部,并且向学生提问“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这时图片中只是能看出来一小部分的蓝色,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同学们纷纷地回答了自己的答案。随后老师把照片展示的部分不断扩展,同学们因为还没有猜出正确答案,好奇心越来越大。在画面展示了五分之一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回答出来了“是大象”。随后老师问了这一位同学是怎么猜出来的,同学说“因为照片里的蓝色感觉像是海里的动物,但是看见了它的脚像是大象的脚,就肯定了自己的答案。”这时候,教师夸奖并且拿出来用瓶子做的大象笔筒送给了那一位同学,并且问了那一位同学大象笔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同学捧在手里观察了,说是塑料瓶子和纸做的。在这里引出了PPT的下一页就是这一节课的主题《看我如何变画》,并且随后展示了齐白石的作品局部,让同学去猜画的是什么,这一节课便正式开始了。

三、案例分析

在这一课堂导入中很好的针对想象力和“变”这两要素展开,这与接下来的课堂内容中学生通过想象把脑海中的画面猜出来、展示出来是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这里体现了课堂导入的针对,针对教学内容引出要学的课题。如果偏离了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就会失去它原本的作用,反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教师通过让学生游戏猜测的课堂导入方法只用了三到四分钟,体现了课程导入的简明性,并且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在课堂上,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优秀的课堂导入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能够高效精确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不耽误后面的教学时间,利用情绪和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般的课程导入中,照片导入、游戏导入、PPT导入都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这一位老师的游戏设计方式却很新颖,在平常的教学中很少见达到了眼前一亮的效果。这体现了课程导入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新鲜感,不再是使用老一套的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准备和设计。

游戏导入是最有趣味性的一种导课方法,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游戏中,在快乐中学习。《看我如何变画》这一课程导入就是让学生参与在竞猜的游戏中,并且通过游戏的方法引出来了接下来的齐白石国画作品、学生根据图形创作和对环保材料的再次利用,把整个课程的内容都做了串联。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奠定下有趣的课堂基调,并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足够地动力去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在《看我如何变画》这一节课的最后,通过观察多媒体上的物体变化,从玉石变化成蜗牛,引出了生活中,把普通的物体通过我们的想象变化成装饰生活和环境的工艺品,也引出了“观察生活,成为生活的美化大师”的课后思考。这一个环节与课程导入相呼应,把整个课程都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体现了优质课程的课程导入是需要具有针对性、简明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能够把整节课联合起来,使整个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

美术课堂导入相对于文化课的课堂导入更偏向于实践化和生活化,并且具有开放性,所以美术课堂的导入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看我如何变画》这一课堂上使用的导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课堂导入,包括有:复习导课、设疑导课、范作导课、视频导课、故事导课和创设情境导课,每种方法的选择和利用都需要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特点,而不是单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

四、总结

课堂导入是课堂开始的重要一环,在课程导入中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材内容,没有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导入;导入的方法过于单一,无论什么类型、内容的课程都只使用一种方法进行导入,使学生麻木失去兴趣;习惯把自己作为中心,以自己的角度和想法进行课堂导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入生硬,无法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语言不够精炼,语调缺乏抑扬顿挫,只是语调平平地叙述一件事情,没有办法吸引学生。这些问题说明了课堂导入需要灵活掌握多种导入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课堂导入,要与教学内容相衔接;还需要准确把握导入的时间和语言的表达。

在《看我如何变画》这一课程中,教师运用了多种导入方式,并且展示了导入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自然有效地展开课程的教学。这位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如何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课程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学习和借鉴别的优秀老师的导入方法,合理地运用课程导入;熟悉各种美术课程的导入方法的同时,研究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内容。美术课程作为一种兴趣和欣赏课程,不需要特别严谨地知识结构,是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教学中学习美和感受美并且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的课程,所以教师们更应该注重美术课程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美术课堂导入中,需要我们多挖掘、多发现,实践出有效、有趣的美术课堂导入。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吴丹.浅思美术课堂的“第一印象”——《各式各样的椅子》导入的案例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02.

[2]舒文鑫.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 342-343.

[3]陈钊.美术课堂的多元新课导入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24-25.

[4]邹涛,程杰.初中美术课堂导入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以2018年全国优质课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06):100-101.

作者简介

林青(1995-),女,汉族,广东信宜,研究生在读,南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

作者:林青

第3篇:有趣的心理词条

【电脑脸】

“电脑脸”是一个暂时的表情障碍,指长期面对电脑,与人交流少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电脑脸。就像我们太久不说话,声带不听使唤一样,只与电脑为伍与人社交不足,最后面部表情当然是无用则退。所以网虫们在使用电脑期间,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注意自我心理调整。

【心理健康标准】

衡量你的十项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一种消费营销心理。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或供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以维持商品较高售价或利润率的目的。例如Iphone4在中国的脱销,有钱都买不到机,就是一种“饥饿营销”。这就好比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饿了什么都好吃。无论iPhone4的具体功能和价值如何,消费者都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疯狂购买的人群中去,满足自己获得最新潮苹果产品的满足感。

【磨牙症】

“磨牙症”磨牙症大多是一种心理病源。磨牙代表一种心理状况,特别是在生气、焦虑、愤恨、悲观和受虐待时,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常常在睡梦中磨牙的人潜意识中所表现的心理状况,是一种受挫和焦虑。口腔是人体首先兴奋的源点,是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悲观等情绪的功能。成人磨牙症者注意休息和调整心态,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不大,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

【赖班族】

“赖班族”最基本的特征是:下班后没有回家的欲望,只想赖在办公室消磨时间。即使已经完成当天的工作,也不愿意离开。赖班原因有很多,或是因为省水省电省网费,或是为了错开下班高峰期。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中人情淡漠,很容易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赖班族对人际交往产生顾虑,变得依赖办公室的群体环境,害怕回家独处。不过越是逃避下班,就会越孤独。如果长期以赖班减压,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建构,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晚睡强迫症】

“晚睡强迫症”指把熬夜当做习惯成自然的事,非要等到身体劳累得不行才恋恋不舍地进入梦乡的状况,其实是一种强迫症的体现。强迫性晚睡者并非被生理逼迫而是一种心理需要。因为白天工作压力大,总觉得工作占去自己生活很大一部分时间,所以晚上属于自己的时间总“舍不得入睡”。久而久之这对身心都是一种伤害。建议下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班后可安排一些健康的运动来释放压力,让身体和心理同时渴望睡眠,逐渐养成早睡的习惯。

【深睡眠】

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反复进行,直到清醒。深睡眠,是人睡得最香最熟的阶段。研究表明,在深睡眠期,人的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各种生命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达到高峰,这对稳定情绪、平衡心态、恢复精力极为重要。

【心理薪酬】

员工的“心理薪酬”是指员工个人对企业及其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属于非经济性的报酬的范围。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得到的非经济性的奖励就属于员工的心理薪酬,这种奖励又可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又可以细分为: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等;而社会性奖励由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成就感等因素构成。无视员工“心理薪酬”的企业,把员工看成是“金钱的奴隶”,实际上是在贿赂其员工,将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逐渐抹杀殆尽,企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好色心】

好色心是一种源自生理本能被异性美貌的吸引,这种本能与道德无关。男人和女人是一样的,都是源自生理本能。男女好色,虽同是源自本能,但是被本能驱使后的心理行动倾向却不同。简单来说,男人见到美貌和性感女子,会产生一种欲望和占有的姿态。他们可能会采取追求行动。女人则不同,见到美貌和性感的男子,仅仅觉得帅或者性感,停留在一种欣赏美色和耽于美色的姿态。心理是一种被动状态。

【相亲三阶段】

相亲的心理变化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的相亲经历会让你发现,很多现实情况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你会在沮丧中做一些调整。第二阶段你可能倍受相亲失败的打击,这时候可能出现焦虑心理,凡是条件大致相当的你都愿意去见。第三阶段是心理进入平静状态,泰然对待相亲。

【人生匆忙症】

“人生匆忙症”的特征是:总是想要赶紧把每件事情做完、做好,尽力压缩时间以期望达成目标。遇上交通堵塞时会变得勃然大怒;遇上写字楼电梯爆满挤不上去,心情顿时变得很糟糕;在等待结账时会感到不耐烦……“匆忙症”的患者多为上班族及白领,成天忙忙碌碌却劳无所获,越忙越烦乱,越忙越迷茫。这种症状的心理原因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觉得凡事只有靠自己,这会让他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紧迫感,潜意识里强迫自己变得“忙碌”起来。

【围观心理】

“围观心理”就是“看客”心理,指抱着心理优势去看其他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围观去看的,往往是一些不正常,或出离社会常规的人和事。在看与被看之间,貌似快乐了,其实矮化了;貌似理性了,其实麻木了。所以围观虽然娱乐,但还是需要适可而止。

【弱势精英】

“弱势精英”指在高生活成本、低稳定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生活的部分白领阶层居民,他们虽然衣食无忧,但普遍有一种无力感和自我迷失感,自我感觉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无法掌控。区别于传统观的“弱势群体”,这是一种相对的心理“弱势”。

【求职灰色心理】

“求职灰色心理”具体表现为,对求职有畏难情绪;消极等待别人帮助;认为还是要靠关系才能成功,不承认实力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不知道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等等。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才使他们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黑巧克力减压】

“黑巧克力减压”指吃黑巧克力可以增加人的好心情,并且减少压力感。因为怕长胖,很多人心情不好时不敢吃零食。但近来科学家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发现吃块黑巧克力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减少压力激素。

【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指的是故意掩饰自己来婉转表达愤怒的方式,包括对目标对象实施的一系列行为,使得对方觉察不到己方的愤怒。被动攻击者很善于在打击完别人之后,看着对方暴跳如雷的样子,自己还能保持镇定,或者伪装成惊奇的样子。实际上他正乐呵呵地看着你情绪失控,反过来还说你“反应过激”。

【厌班症】

“厌班症”指每个职场新人刚刚上班都会有一段“孤独期”,一般一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就能过去。但也有一些新人,由于事先对新岗位估计不足,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从而产生不想上班,想换个工作的“厌班症”。

【心理传记学】

“心理传记学”指为个人创作其心理成长史,记录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故事。这门学派的始作俑者正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本人。1910年弗洛伊德在“性生活方面的活动和特点”和“童年早期”的特殊经历两方面,对天才的达·芬奇展开研究,出版了著名的、同时争议极大的《达·芬奇及其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一书。虽然这项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带有明显的缺陷,但却给“心理传记学”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开“心理传记学”之先河。

【秒杀症】

“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秒钟。能以最快的速度“秒杀”成功实属小概率事件。若“秒杀”参与者过分执著于最终结果,就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秒杀症”这种心理状况类似于购买彩票时的心理状况,对获得大奖抱有巨大的希望,当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问题。

【年关恐慌症】

“年关恐慌症”指年关将至,上班族的心理负担却越来越重。有的不满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有的感慨自己付出与得到的落差,有的抱怨没完没了的加班,有的则恐惧两节将至的大笔开支……一个人的心理储备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定时期内在他的心里储存了太多的压力,他就会难以承受,这时,如果不能合理地发泄出来,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压力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储备极限,他们会表现出烦躁和焦虑。所以,对年底加班族来说,要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屁股情结】

“屁股情结”指人们喜欢观察屁股,尤其是男性。人都喜欢屁股,有强烈的臀部情结。这源于人类集体无意识里的动物性,本能地喜欢。“越动物”越快感。

【笔迹心理学】

“笔迹心理学”指通过对笔迹线条的分析,来发现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的规律是:横画上仰是进取、向上;横画平稳是稳重、保守;横画下斜是消极。

【简单圣诞节】

“简单圣诞节”是一种简单生活的圣诞倡导,让人们更回归心理意义上的节日。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物质的消费。很多牧师认为,当前已成疯狂购物和过度消费同义词的圣诞节,从来不是上帝的本意。圣诞节元素应该是简单淳朴的:信仰、爱心、家庭和希望。

【红苹果现象】

“红苹果现象”指场女性外表光鲜靓丽,心理健康却隐患重重,病痛不断,称之“红苹果现象”。由于竞争压力过大,特别是大多数白领女性多忙于工作,身体不舒服就扛着,这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幻丑症】

“幻丑症”指虽然自身容貌没有明显缺陷,却想象性地夸大自己的缺陷,由此带来心理苦痛。这些人解决心理审美压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去整形。其中18~25岁以及35~55岁整形的人最多,其中演艺从业者属于高整形率群体。

【绿色办公】

“绿色办公”是一种职场心理环境。写字楼里上班常为人羡慕,但空间狭窄、心理压抑、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常为置身其中的白领人士所诟病。所以有人提出了“绿色办公”的口号,绿色包括“舒适通透的办公空间,方便同事自由交流”,“空气清新,低噪音,更多的绿色植物”,“弹性的工作时间,短期在家工作”、“有适当的员工投诉渠道,并严格保密”、“公司提供有选择性的营养均衡的午餐”、“公司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等。其中“领导关怀下属,给予必要的认可和鼓励”是“绿色办公”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慰剂信念效应】

“安慰剂信念效应”效应是指因治疗的象征性意义而不是特定的药理学疗效而引起的患者病情的改善或变化。比如,患者在接受医院穿白大褂的专业医生诊治和一系列相应医学检查的情况下,即使实际上按医嘱服用的所谓“药物”仅是淀粉或糖制成的药片,其病情也很有可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好转。

【微博强迫症】

“微博强迫症”要给“围脖控”们提个醒,织“围脖”一定要适度。过度沉迷容易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缺失。微博本来是增强人际交往的工具,但是过度沉迷会导致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所以使用微博要注意,如果是工作需要,工作完成后应尽量少上微博;仅是娱乐需要的,在娱乐消遣达到身心满足后应停止关注。不必天天都要发微博,也适时给自己的微博放个假。

【音乐唤醒】

“音乐唤醒”是指早上在音乐的声音中醒过来,比起闹铃大作,音乐声对人脑神经系统的刺激较小,不会让神经受伤。一个轻松的起床仪式很有必要,比如选张喜欢的CD,用上音乐定时,美妙的音乐会在耳畔轻轻柔柔地唤醒你,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作者:心灵安全岛

第4篇: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大庆市乘新小学 张志艳

活动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46—47页。 活动目的: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1、长方体小鱼缸、桶、刻度尺、量杯。

2、水、软尺。

3、石头、熟鸡蛋、土豆、黄瓜 、豆子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看《乌鸦喝水》课件。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对于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乌鸦是想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你站在数学的角度谈一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这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2、小组合作:用乌鸦喝水的道理测量水果的体积。

合作要求:

(1)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并测量小组同学手中至少3个水果的体积。(记录员做好记录)

(2)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汇报员汇报) 最先完成的小组有奖励!大家加油哦!

师:以小组为单位:(1)选择你们小组要测量的物体;

(2)然后制定测量方案;

(3)根据测量的需要到前边领取实验工具。

3、各小组学生汇报。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4、优秀小组奖品:一个柚子

大家思考:如何测量这个柚子的体积?(优秀小组操作实验过程)

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案,来设计测量这个柚子的体积。

2、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

(1)物体要完全浸没。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3)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中:轻声交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3、看课件: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的两种方法。

4、

4、引导学生总结出可利用水位上升或下降的方法测量物体的的体积。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师演示:行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小结。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第5篇:有趣的测量教案

<<有趣的测量>>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54—5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石块、量杯、水槽、黄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大家注意看。(课件演示:《乌鸦喝水》)

问: 你看到了什么?水为什么会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观察石块的形状

问: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不规则物体) 谁能估一估,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想知道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有什么好办法,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石块是不规则的物体,这对于规则物体来说,就是一种质的改变。 】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小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2、汇报: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就是石块的体积,或者用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水的体积。

方案二:在容器中装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说,制定测量方案,让学生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出现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忙,或者师生一起解决。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方法,讨论方法的可行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和方法策略意识有所增强,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动手测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测量,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测量前先估一估,测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并填好记录单。

4、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1)、方法一:

你们小组怎样测量的?(板书:V物体=V水上升) (2)、方法二:V物体=V水溢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计算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

5、问: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三、综合应用,拓展提高

1、测量一个黄豆的体积

2、试一试1 【设计意图:从测量石块的体积到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再到计算土豆的体积,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商量,去想办法。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这样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总结全课,提出思考

1、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有趣的测量)

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万花筒,领略阿基米德的风采。(出示:数学万花筒)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提出思考: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测出乒乓球的体积吗?

【感悟与思考】

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确定每个人做什么,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增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

2、操作探索中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不断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把不规则的物体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或沙子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与策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评价反馈中促和谐发展

教学应当视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乏人文关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就像一只打碎的花瓶,因为它失去了真、善、美,学生就不能尽情享受真、善、美。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既显自身特色,又取他山之石,提高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当然本节课还存有遗憾:在学生汇报各种测量方法时,能再加强操作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看来一堂好课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精彩源于细微。

第6篇: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主要的知识点是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时,我出示一块不规则形状石块、一块橡皮泥,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学生很快说出求橡皮泥的体积的方法(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至于石块,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么知道它的体积呢?在学生对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测量束手无策时,我又创设了让学生回顾“乌鸦喝水”这个情境,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讨论设计测量方案。在交流讨论结果时,有的学生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并选择教材上呈现的两种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白这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练习时,我力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7篇: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1)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东峪小学:李国琴

有趣的测量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整体把握,活用教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我们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和孩子的生活接近,取材孩子们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所谓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只出现不规则石块体积的测量,存在着局限性,为此,我故意又创设了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如土豆、地瓜、萝卜,一些会变形的物体体积的测量,如橡皮泥、沙子。最后,课堂延伸中又添加一些会浮在水面上物体体积的测量。使学生面临不同的挑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向更高的目标继续探索,以追求更大的成功。

2、注重过程,自主建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在数学的活动课上,引导学生“多想几层意思”,学习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解答,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要求学生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不知道物体的形状、尺寸大小,要求体积,该怎么办?” (2)、“如果有一个盛水的长方体水槽,能不能用它来求物体的体积?” (3)、“物体的体积与水槽中的什么有关?”

(4)、“如果量出长方体水槽的长是50厘米,宽是40厘米,物体放入水槽后,水面上升了6厘米,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

至此已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的问题:有一个长方体的水槽,长50厘米,宽40厘米。水槽中装了水,把一块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水中,水槽里的水面上升了6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列式解答,就不怎么困难了。

由此看来,按照学以至用的原则,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还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种是会变形的物体,直接通过变形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算出它的体积。另一种是不易变形的物体,如石头、土豆、地瓜等,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这些物体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实际,得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案。我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最后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3、及时评价,促进和谐。

“教育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应当视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乏人文关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就像一只打碎的花瓶,因为它失去了真、善、美,学生就不能尽情享受真、善、美。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肯定其每一点成绩,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数学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孩子的成长印染亮丽的人生。

当然本节课还存有遗憾:在学生汇报各种测量方法时,能再加强操作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看来一堂好课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精彩源于细微。

第8篇:《有趣的测量》教学案例

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

旬阳县金寨镇中心幼儿园 朱忠艳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

二、基本部分:

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4. 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学《有趣的测量》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在活动中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9篇:《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陈元凤 2014-4-15

教学内容:有趣的测量 教材第

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石块、魔方、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在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

2、出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出示橡皮泥、鸡蛋、小石头等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些形状规则的物体我们把他们叫做“规则物体” 。(板书)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样的物体?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还是1000cm2)你是怎样想的?(转化)

对,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事实上,我们都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例如:…

6、 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石块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不能用公式求出它的体积,怎么办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如何求出石块的体积,小组合作,制定出一种可行的测量方案。 (小组开展讨论)

2、分组汇报(请同学们对各小组的汇报(试验步骤)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的建议。)

教师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

1、找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放有一定的水,观察并记录此时水的高度。

2、放入石块,再次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可以怎样算?

a、计算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b、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后总体之差。

质疑:为什么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呢?(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面会升高)

在刚才的试验中,我们借助长方体容器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到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直接读出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质疑: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会溢出来)

在刚才的试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溢出法”。

通过这几次的试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三、巩固拓展

试一试的第一题:

1、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是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的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测量的方法。(因为1粒黄豆的体积很小,可以取100粒黄豆来测量)

3、计算铁球的体积。

四、小结

1、水是液体,当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排开一部分水的体积,而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恰好就是放入物体(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的体积。我们只要计算出这部分水的体积,就可以间接地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了。一般我们称这种方法为“间接法”。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万花筒,领略阿基米德的风采。

2、在我国的古代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曹冲称象”、“捞铁牛”的故事同学们早已熟知。你能否利用知识来测量一下老师的体积呢?

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如果我们面对的不规则物是个能吸水的物体或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又该怎样去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课后我们还可以展开讨论,把你的设想告诉老师。

五、同学们这节课上完了,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作业:测量一个红薯和一粒花生米的体积。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陈 元 凤

2014-4-15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以往旧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在习题中出现过,新教材却将它纳入例题范围,这是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其中,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在教学时,我出示一块正方体魔方说说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学生很快说出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至于石块,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么知道它的体积呢?我先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它到底有多大,然后让学生讨论设计测量方案。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有的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有的说出其它可行的方案……我对学生设计的方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选择教材上呈现的两种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白这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已最大的亮点是以下两点:

一、保证数学思考的时间,提高数学思考的有效性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因此学生在思考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等待,一定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及交流思考成果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考的实际效果。虽然在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冷场的感觉,但短暂的冷场后,也许就会换来学生惊人的发现。在教学本节课时,测量方案的设计是不能在三两分钟内就完成了的,在学生得出“石块的体积=水槽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后,我就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石块的体积=水槽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学生一时表述不清,但他们思考后就意识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石块,水增加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还有一些学生,先是疑惑,停顿几秒后,就都豁然开朗了。思考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给予耗费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从“授人以鱼” 到“授人以渔”。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方法后,我又问:你还有其它测量石块的体积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将石块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把石块放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没过石块后,再把石块取出,下降的水的体积也可以是石块的体积。——多独到的思考!在此,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自已在课堂上的语言应更精炼,这样课堂上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又如在学生分小组用两种方案测量石块的体积后,教师再用这两种方案来分别测量同一块石块的体积,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从而验证两种方法都可以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只要操作方法得当,测出的石块的体积就比较准确了,这样的话,就更能很好完成本节课的目标了。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陈元凤

2014-4-15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石块、魔方、课件等。

四、学情分析: 五(3)班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一般,好学上进,学生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法分析:

我先创设情境,开启他们的智慧。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以下四个环节结束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开启智慧。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在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

2、出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出示橡皮泥、鸡蛋、小石头等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些形状规则的物体我们把他们叫做“规则物体” 。(板书)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样的物体?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还是1000cm2)你是怎样想的?(转化)

对,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事实上,我们都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例如:…

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石块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不能用公式求出它的体积,怎么办呢? 产生智慧的火花。

二、交流探究,分享智慧。首先,是让学生去猜猜石块的体积?开发学生的思维,但,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求出石块的体积呢?小组合作,制定出一种可行的测量方案。 其次,分组汇报 (请同学们对各小组的汇报(试验步骤)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的建议。),其他组员有没有补充。

3、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方案一: A、找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放有一定的水,请学生观察并记录此时水的高度。

B、放入石块,再次请学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可以怎样算?

a、计算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b、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后总体之差。 质疑:为什么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呢?(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面会升高)。 教师板书:上升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到入长方体的容器中算出体积。质疑: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会溢出来) 教师板书: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1)将石块放入没水的容器中。(2)往容器中加水,淹没整块石头。(3)将石块取出。教师板书:下降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四:(1)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时又溢出。

教师板书:上升的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4,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并计算石子的体积。

三、巩固拓展,展示智慧

a、试一试. b、说说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c、课后阅读 如“阿基米德”、“曹冲称象”、“捞铁牛”等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提升智慧. 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本节课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西班牙留学申请攻略下一篇:银行大堂经理工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