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课后练习

2022-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多想去看看课后练习

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后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第2篇: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过程

播放升旗仪式的视频,小朋友起立,跟唱国歌。

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里的人们在举行什么活动么?

不错,那是升旗仪式。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刚才在看视频,唱国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或者说说视频里面的人们,都在怎样的观看这个仪式?

升旗仪式是非常庄严、严肃的一件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随着音乐停止,国旗也升到了旗杆的顶端,在微风中飞扬。那你们知道,哪里的升旗仪式最壮观?最能吸引大家去观看吗?

北京!

天安门广场!

对了,(板书北京,认读)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天安门广场每天都要举行非常庄严的升旗仪式,在那里,国旗会和太阳同时升起。每天,都会有好多人去那里观看,一起祝福祖国会越来越好。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下面我们在来看几张照片。这是国旗班的叔叔们护卫着国旗走到旗杆下面。你们看他们的步子,整齐不整齐?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好不好看?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有一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非常想去北京看升旗,他是听他的妈妈说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所以不停的和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通过这首诗歌来认识一下这个小男孩,诗歌的题目就是 我多想去看看

下面的时间,老师交给你们,认真的读这首诗歌,一会来告诉大家,读完之后,你认识了哪些字。

七八分钟之后

认识了××字,拼音,组词,教师板书生字。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字,拼音,组词。 再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摘苹果的游戏

四个人一个小组,仔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 小男孩住在哪里?他的家离北京远吗?

2 他为什么想去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

3 他的愿望容易实现吗?(远,没有钱,没有电脑。)

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课件出示大山,北京,告诉他们要走出大山,坐车就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再坐车到北京就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理解遥远,课件展示)

他那么想去北京看升旗,可是又那么难实现,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歌呢?谁来试着读一下?

指名读

我们来听听这位阿姨是怎么读的。

指导朗读。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大家放松一下好不好?

我们来一起看一些北京其他的美景.

咱们这节课一直在说国旗国旗,那你们知道哪些歌唱国旗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唱一下。 齐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下课。

第3篇: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语文网

作者:匿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会写“足、走”两个生字。

3、感知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并背诵读课文。

【学习难点】

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课前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句子(爬山)

1、导语:

师:小朋友们,今天丁老师带大家去玩好吗?(好)大家可不要怕困难哦,因为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阻碍,怕不怕?(不怕)那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现一个小孩在走山路,边走路边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排,学生需读对上头的词语才能通过)告诉、广场、升旗、北京城、天安门、小路、弯弯、多想。

2、开火车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扫除了障碍,让我们把这些障碍再读一读,好吗?(生读)

3、读句子:

师:真好!丁老师这里还有更难的,你们敢不敢挑战?(敢)出发!(分小组读句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走了这么远的路,大家累吗?(累)可你们知道吗?文中的小朋友可不怕累呢!只要能走出大山,走再远的路他都不怕。走出大山,小男孩最想去哪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 1句话,知道妈妈先告诉我什么?(妈妈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后来,妈妈又告诉我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

二、三句话。请大家把第二句话读一读,边读的时候边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生自由读

3、生交流

⑴ 理解“遥远”。

解释“遥远”的含义(很远很远的意思)──造句──读句子。

⑵ 理解“壮观”

观看升旗仪式。──说说从图上或录像上哪里可以看出“壮观”?──读句子。

⑶ 展示资料,练习说话。

⑷ 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北京城。

过渡:小朋友们,北京城美吗?(美)北京不单单是美,更重要的是她是祖国妈妈的首都,谁都想去看看。那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想)是呀,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看看小朋友和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4、学习最后一句话。

⑴ 学生读。

⑵ 比较句子

⑶ 看图

⑷ 自由朗读

⑸ 学生展示朗读

⑹ 全班朗读

5、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⑴ 分句背诵。

⑵ 全班背诵。

四、指导写字

导语:小朋友刚才与文中的小朋友一去看了看我们美丽的北京城,《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大家也已经会背了,真好!这课还有两个生字要认记书写,我们共同来学习,好吗?

1、出示本课的两个生字(走、足)让学生对比一下,找找它们的异同点。(他们都是平舌音,字的下半部分相同,上半部分土一样,“走”的上半部分是“土”,“足”的上半部分是“口”。

2、火眼金睛(说说这两字应怎么写才漂亮)

3、老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展示──评价

五、唱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反思】

1、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上课是快乐和神奇的色彩。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在他们心田种下爱语文的种子,我用自己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多种的手段,千方百计地“哄骗”、“鼓动”学生学习,如排除障碍;开火车朗读词语;看录像找“壮观”,唱歌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2、在热热闹闹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生字”教学作为重点,充分体现年级教学的特点。学生杂杂实实地读拼音、读词语、读句子。

3、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如何拿书、如何发言,如何写字都进行严格的规范。就拿语文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一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还有表达的自信。只要他们有说的意愿,我都让他们说,并注意在其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锤炼、雕啄、训练。

4、学生要发展,应起始于教师教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血有肉的课堂主人。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开发进取。因此,在课文的朗读感悟中,我倡导个性化阅读。我让学生自由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并想一想,说一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对小诗的词句的自我感悟,只要思维合理我都给予肯定。此时,课堂上众说纷纭,书声朗朗。学生想说就说,想读就读,没有整齐化一,没有“一个标准”的束缚,自由人读自由文。我口说我心,我口读我情,无拘无束,轻松活泼。学生对小诗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可发展的态势。

第4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正文: 11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课件出示】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

一、二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课件出示】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第三句: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 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说话训练:我多想( )。作业设计:

1、想一想,连一连。告 走 北 升 城 广路 京 旗 门 场 诉

2、比一比,组词。听( )走( )北( )开( )诉( )足( )比( )升( )3、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板书设计:11我多想去看看天安门(图) 升旗仪式(图)爱北京 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

第5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诉”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北”等6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2.对,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刚才看了这么多图片,又听老师说了这么多,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

二、明确目标

1.认识“想、告、诉”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北”等6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自主探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点拨指导

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配图,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小男孩的家在哪里?小朋友想去哪里看看?那里可以看到什么?

2.理解“弯弯的”“遥远”。

(1)读读词组:“弯弯的小路”和“遥远的北京城”。

(2)想一想:山里的孩子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走多少路才能到“遥远的北京城”?(理解“遥远”) (3)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也离我们很遥远。 3.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出示妈妈的话)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4.理解“我多想去看看”。

(1)这句话连续说了两遍,抒发了小男孩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要坚定,读出小男孩的迫切心情,重读“多”,表达强烈愿望。

(2)“我多想去看看”为什么要说两遍呢?(说明小男孩非常想去)

5.想一想,“我”为什么想去看看。

小男孩想去北京的原因是想去看看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在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文化古城,像北京、西安、南京等等,还有许多奇山秀水、异域风情。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另一个小男孩想去哪里看看。 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新疆风貌图、天山图、雪莲图等。说一说图片上的景物都是哪里的。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全班齐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新疆的句子。

(1)教师提问:这段话是谁与谁的对话?“我”想去哪儿?为什么想去?

(2)新疆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同学们都想去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也想去看一看。那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想去看看?(课件出示文段最后一句话)

3.开火车读文段最后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迫切想去看看祖国边疆的愿望,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知识运用

1、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并学习填写叠词。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弯弯的)小路 ( )公路 ( )苹果( )雪花

六、回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个小朋友分别想去祖国的北京、天山看一看的愿望,知道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2.同学们,你们想去祖国的哪里看一看呢?和爸爸妈妈计划一次旅行,去感受祖国的美吧! 3.照样子,写一写。

我多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我多想

板书设计

2、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 天安门 升旗仪式 新疆 天山 雪莲

第6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11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淮阳县实验小学一年级组

雷莉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欣赏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

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4、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 能用上这课的课题来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想”。

5、板书课题。

小朋友说得真棒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好吗?齐读。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识记,同时学习“心”字底。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件事情要用心去想。)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拼音读准拼音。

2、指名读、评读。小组交流。

3、这个孩子是那里的孩子,他想去看什么? (山里的孩子想去看升旗仪式)

4、他为什么这么渴望看升国旗仪式,去天安门呢?

遥远、没去过。(抓词体会)

5、看图当你看到国旗升起来时,你会想些什么?

我爱祖国,我爱北京。

6、学生自由读。结合生活讲一讲。

三、学习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

同桌检查。指名读。

2、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3、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

4、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教学“方”字旁。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谜游戏。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保盖头下一个女。(安) 、、、、、、

5、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同学挑战读。

四、学习

一、二两句话

过渡:看,调皮的小猪把生字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1)“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2)以“弯弯的( )”拓展说话。 (3)理解“遥远”。

多远算是“遥远”?举例来说。

(课件)出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 (4)扩展:一座( ) (5)他“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2、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 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播放课件)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

3、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5、指导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五、学习第三句话

过渡:这位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他从来也没有去过北京城,北京城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又是如此地壮观,怪不得这位山里的孩子这么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升旗仪式呀,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读好第3句话)

1、这里为什么说了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说明这位小朋友非常想去。)

2、那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请你读一读

(1)自由读(2)指名读,集体评议(3)齐读

3、小结:这位小朋友读得真精彩,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他想去看看的迫切之情。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4、指导读:我想山里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班的男孩子们从心底里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班的女孩子甜甜地向着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六、指导背诵课文

七、课外拓展

通过读诗,我知道了什么?

1、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吗?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八、布置作业:

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九、板书设计:

11 我多想去看看

山村

遥远 天安门广场

看升旗

十、课后体会:

首先,我以精美的课件(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以新鲜感,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看到如此优美的北京风景图,都惊叹不已。一些去过北京的同学都纷纷举起小手争着抢着要介绍北京的各个风景区,在这个氛围中引入课题,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来。

在学习的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

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比如:在学习生字环节,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自由读、抽读、猜谜读、挑战读等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像那些不爱发言的、成绩又不太好的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很多字都不认识。我却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去读、去认、去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能把课文重点知识讲完,也就忽略了这些差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让他们迎头赶上。

上一篇:员工食堂规章制度下一篇:大学生村干部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