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发展乡村旅游对策分析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乡村旅游的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是以乡间自然风光、农耕生活、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卖点, 吸引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的旅游活动。数据统计, 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 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每年的十一和春节旅游黄金周, 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 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

1. 进入21世纪, 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1) 科技助推智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科技融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 以农业观光、展现农村新风貌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业, 已成为我国智慧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如海南的兴隆热带植物园, 将科技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 体现了科技助推乡村智慧旅游的创新模式, 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 传统民间艺术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农村各地都有自己宝贵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 这也是打造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重要模式, 比如“关中印象——袁家村”里看到的陕西关中地区的皮影、泥塑、刺绣、秦腔、土布、书画、葫芦装饰品等, 还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饮食一条街, 代表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承, 具有乡村旅游的独特性。

(3) 特色庄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特色庄园的自身建筑景观、农产品采摘、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为吸引, 深度挖掘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功能, 在自身产业规模效益下, 对当地其他产业的经济也产生协同效益。如张裕葡萄酒庄园把食、宿、游、购、娱、美拍在乡村旅游中都充分发挥。

(4) 古村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古村古镇, 淳朴民风、古色古香的建筑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来受到国民的热爱。2015年在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既宣传了特有的江南水乡, 又展现了中国特色淳朴乡村风貌, 同时让来自海外的宾客, “说古谈今、畅想未来”。当然, 在古村古镇旅游发展中要注意化解旅游开发与保护间的矛盾, 游客超过景区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2.“互联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

当前, 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速, 但仍存在产品单一, 宣传不到位, 管理落后, 基础环境和服务配套设施等受限问题, 通过互联网时代, 可以突破传统式发展, 并通过O2O创新型营销模式发展, 塑造乡村旅游新形态, 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及推广力度, 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方式, 提升规模经济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达到大幅度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目的。

二、“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 早期乡村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早期的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代表, 即吃农家饭、睡农家土炕、回归自然。产品单调、雷同, 价格不高, 已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2. 乡村旅游资源松散, 未成规模化经济

早期的乡村旅游由于受地域和观念限制, 资源管理松散, 各自为政、缺乏规范服务和品牌意识等问题, 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 有限的接待能力使其失去竞争优势, 没有核心竞争力, 导致淡旺季收入反差大, 容易陷入价格仗的恶性循环中。

3. 乡村旅游宣传不到位

乡村旅游的从业者以当地农户家庭为主, 教育水平薄弱, 严重缺乏专业业务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缺乏营销意识, 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应用不多, 大多靠熟客的口碑宣传, 客源明显不足。

三、乡村旅游中O2O模式的创新型融合

互联网时代, 乡村旅游与互联网也在不断高度融合。所谓O2O模式即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 做好网站建设和推广以及微信、微博、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

打造游客服务平台:网站除了提供乡村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智能导航、旅游价格、自然风光、人文特色、村庄民俗、住宿餐饮的信息之外, 还能建议旅游者选择游览线路、规划游玩时间和食宿安排, 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打造营销平台:对接景区、OTA旅游平台、农家乐、餐饮服务、特色农产品零售店, 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 不断开发和创新乡村产品。通过与游客的在线互动, 完成营销、预订、支付等业务。

打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游客网上评价或投诉, 加大对乡村旅游景点服务的监督, 提升整体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全面服务于游客和乡村农户、乡村旅游企业及旅游利益相关者。

四、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乡村旅游的对策

1. 加大乡村旅游营销推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的“互联网+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借助潜在顾客在网上搜索、浏览、预订时, 网络实景展示具有浓郁乡土情怀的旅游项目, 加深游客体验, 为用户设计出能激发其购买意向的乡村旅游产品。

2. 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完善景点交通、IT网络、医疗卫生、餐饮住宿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硬件保障。结合各乡村特色, 建立全国联网的乡村旅游地图、电子导游检索信息软件、乡村旅游路线指南等, 为智慧化乡村旅游提供最快捷的专业服务。

3.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乡村旅游的发展, 应逐步提升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定时组织旅游从业者学习相关电子商务、金融、法规、营销和商品学知识。

4.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如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出台的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意见, 2015年8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提出了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 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等一系列举措。

摘要:近年来, 随着自驾游和休闲旅游的持续增长, 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全国经济增长、拉动消费内需的主要力量, 曾经的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本文就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O2O模式

参考文献

[1] 齐子鹏, 胡柳.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我国农村减贫——基于亲贫困增长的视角.商业经济研究, 2014.

[2] 宋雪茜, 黄萍.成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特区经济, 2007 (03)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究下一篇:基于环境艺术的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