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策略——以鄂州市梁子镇为例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自十九大和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的三农工作总抓手,其目标是实现乡村文化与精神的复兴,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近年来全国假日旅游人数不断增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郊区游、乡村游、生态游成为游客首选,主要以自驾游为主,旅游消费越来越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实现乡村旅游振兴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在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与意识形态的同时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探析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二、研究区概况——鄂州市·梁子镇

梁子镇现辖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分别是梁子居委会、长岭居委会、沙湾村、刘斌村和毛塘村,国土面积109平方公里(含水面),人口1.07万人。梁子镇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丰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境内梁子湖水质良好,是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梁子镇以梁子岛为核心景区,渔岛风情浓郁,水乡特色鲜明,有“梦里水乡”、“水上蓬莱”之称。著名的景观有:三国周瑜演兵点将台、关羽拴马桩、青石板街、唐五代时期瓦窑澥陶窑遗址、抗日鄂南指挥部张家楼房等。梁子镇处于武汉1+8城市圈中,有众多高速和铁路从境内穿过,梁子湖自身通过90里长港与长江航运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三、相关概念

(一)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包括三个方面的"全域":空间上不同于单一景区建设的"整个区域";产业上不同于单一发展旅游的"整个产业链";人员参与上不同于旅游接待人员的"多方参与"。

(二)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一词重在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在防止生态脆弱地区受侵犯和景区宾馆酒店泛滥的前提下,着重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即不随意改造自然环境,以较小的幅度达到旅游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为目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适度的开发不超过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积极发展。

(三)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身临其境地认知、感受旅游目的地的人文特色的新兴旅游形式,主要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习俗、找寻名人遗址或参与当地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为主导。享受当地文化带来的熏陶已然成为新时代旅客的迫切需求。

四、梁子镇乡村旅游现存问题

(一)生态脆弱性强,需科学合理规划

规划区含梁子湖水体,生态环境脆弱,因此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一方面,梁子湖作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梁子岛作为生态旅游地,不宜大建;另一方面,岛内居民较多,已占据大量土地,规划区可建设用地较少。

(二)旅游产品单一,需多样化开发

规划区内旅游产品以水产品加工、销售为主,梁子湖全面禁捕后,规划区内水产品转为稀缺,未来需要深度挖掘本区内文化资源,多样化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三)各功能区交错,经营管理混乱

一方面,梁子岛内本地居民较多,居民区与景区景点交错,居民大多以开饭店、农家乐、水产售卖获利,招客揽客现象明显,没有机构设有制度进行约束,不利于游客体验。另一方面,梁子镇镇政府代管旅游工作,权限和资金有限,责任重大,工作困难。

(四)基础配套设施档次偏低,接待能力不足

梁子镇现有酒店档次偏低,只具备餐饮和住宿的基本功能,无法满足中高端精品消费者的需求。游客中心、旅游码头也不够完善,景区整体接待能力欠缺。规划区水资源的保护、资源的挖掘、旅游产品的丰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宣传营销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明确景区经营主体,重建4A级景区,是景区面临的巨大挑战。

五、梁子镇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明确梁子镇定位,树立村庄振兴品牌

根据《鄂州市梁子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梁子湖区是鄂州市“一主三辅”重点城镇之一,是鄂州市城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农副产业深加工和现代休闲服务业,成为文化旅游业发达,居住和生态环境良好的特色城镇。

梁子镇功能定位是努力打造城乡一体,人、自然、城市和谐的特色风貌城、生态旅游城、高端服务休闲城、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产业主要以梁子湖为依托,重点发展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发展体育健身、水上运动、会议培训、田园体验等休闲产业。

(二)构建产业体系,各类产业联动发展

1、农业提升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培育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形成“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可以结合节庆活动开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游览等方面的活动,打破传统的四季花令主题旅游,延伸农业产业链,并赋予节日文化的意义,增加乡村旅游每年的出行次数和人流量,使农产品更加多元化,实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更深层次的融合。

2、旅游提升:

规划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结合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农事体验、亲子教育、田园观光。构建集各类活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模式,形成并逐步完善基于旅游者需求的产业链。

3、文化彰显:

梁子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通过与生态融合打造研学旅游、康体养生、影视文化的休闲慢生活,彰显地域文化魅力。规划区内尚存的古石雕,梁子岛古楼、古刹、古阁等古迹遗物,具有较高的建筑学、文化学、欣赏价值;梁子文化、渔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各具特色。后期需要更注重对梁子文化、渔文化的深入挖掘,注重特色化与创新化。

4、生态保障:

规划区地处梁子湖内,四面环水,空气清新,可以立足生态优势,开发渔村休闲、鱼食养人、湿地观光的休闲度假胜地。充分凸显梁子湖、梁子岛的生态优势,以建设生态文化绿洲与休闲水乡渔岛为目标,开发独特的运动式旅游。只有保护与开发并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分区分步实施,示范村风景线引领

规划将梁子镇定位为以绿色农业、水产品养殖为主,集康体养生、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渔岛、旅游名镇,力求在鄂州市“三城一化”和梁子湖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过程中,让梁子镇“岛更绿、湖更清、蟹更肥、景更美”。规划秉持绿脉、水脉和文脉三脉相“乘”,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设计理念,将梁子镇分为“五区”(如表5-1),形成“一湖多地”的空间格局。

梁子居委会位于梁子岛上,紧紧围绕“生态新村,真情梁子岛”主题,充分利用梁子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以新村、湿地、湖泊、梁子传说等资源为基础,突出荷叶、莲花、雨伞、石狮、真情忘我的精神,务实的遴选项目,科学的组织布局,艺术化的呈现。在“旅游六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文化游学”项,在游览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文化,形成“食、住、行、游、娱、购、学”梁子岛生态旅游七要素,让游客可以在游学中将历史文化加以活化并得以传承。

毛塘村位于梁子湖旅游区半岛上,自然植被丰富,三面临湖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环岛风景优美,基础较好,适宜发展花卉苗木业,利用现有园林基础条件,对植被分区整治,形成覆盖四季的主题花卉景观园林;建设以环岛为主的水岸景观带,打造梁子镇毛塘村半岛休闲、梦里水乡的品牌;建设婚纱摄影基地,打造青少年科普基地,完善高端运动休闲链接,将其融入梁子镇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为基点,发展城郊花卉苗木培育、运动休闲亲子教育、研学旅游、假日游,可补充武汉周边对于综合型休闲度假项目的不足,完善武汉城郊旅游产品体系。毛塘村休闲农业主要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场。

六、结论

规划尝试了从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入手,合理分区布局,通过产业统筹的方法,突出梁子湖文化、生态本底的特色,探索了基于全域旅游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实现了景区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大程度满足新时代游客的旅游需求。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突破了单一景区景点的建设模式,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特色、民俗文化等特点,统筹规划好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摘要:乡村旅游近几年来迅速兴起,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多产化、农村景区化、农民多业化和资源产品化。而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策划是其中之一。本文以鄂州市梁子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案例,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一些适合村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振兴,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成栋,李长奇,王小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性村镇规划初探——以安徽省霍山县某镇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16-20.

[2] 王会芳,毛彬.基于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思考——以武汉新洲区凤凰镇石屋旅游度假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6):94-96.

[3] 刘兰芳,邓运员,彭蝶飞.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商业研究,2007(09):202-206.

上一篇:设备管理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下一篇:且行且思——新课改下班级小组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