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文学社活动计划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项新的任务开始之前,有必要去理清工作思路,将工作目标予以细分,让我们提前去做好工作计划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草园文学社活动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百草园文学社活动计划

百草园文学社活动计划

百草园文学社2014上半年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文学社将继续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为指导思想;同时加强社团成员的自主化管理,争取扎实做好文学社的基础工作,让其成为我校诵读、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平台,成为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提高的一个舞台。

二、活动重点

1、制订文学社计划及“优秀社员”评价制度;为新入社同学建立档案资料,有效地组织开展活动。

2、结合学校的主题性教育活动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欣赏名篇”“诗词诵读”“ 读书会” “工业园游”“文学采风”等活动。

3、加强文学社的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地向红领巾广播站及校外投稿。

4、出好《百草园》校报。

三、活动目标:

1、充分挖掘社员的诵读、写作潜能,开展多样性的文学及社会活动,读写结合,生活与习作结合,拓展他们的第二课堂,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营造校园文学气氛。

2、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真正感受快乐学习,快乐作文,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3、加强文学社的对外宣传工作,鼓励社员及时为“学校网站”提供高质量的稿件,扩大百草园文学社知名度。

4、加大投稿力度,定期向校刊《百草园》投稿。

5、组织好本校学生参加各级作文大赛。

四、活动时间:

每周五中午写字课为社团活动时间

五、参加人员:全体社员

六、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好计划,完成招新工作。

2、召开全体文学社社员会议,学习本学期文学社活动计划。 三月份:

1、“三八”实践活动—— “我为妈妈洗脚”活动,并写体验性文章。

2、学雷锋社会实践——“我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写成采风日记。

3、“书墨飘香”主题读书会。

4、文学欣赏活动。

四月份:

1、环保宣传语征集。

2、参观记。

3、“书墨飘香”主题读书会。

4、作品交流。

五月份:

1、“文明我先行,快乐我成长”文明小日记征集。

2、“书墨飘香”主题读书会。

3、“六一”庆祝活动,并写体验性的文章。

4、文学欣赏活动。

六月份:

1、作品交流。

2、评出“文学社优秀社员”。

3、写好社团活动总结。

裴岗中心小学百草园文学社2014年2月

第2篇:百草园文学社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继续努力营造校园“大语文”氛围,以学校“中华经典诵读”的阅读活动为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灵活多样化的形式,以阅读写作为辐射点,以带动全校开展“创书香校园,做文明学生”一系列读写活动,深化阅读活动的开展,为打造学校特色文化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一)规范文学社日常工作,健全文学社组织;

(二)出好班级每期黑板报,结集刊发优秀习作汇编;

(三)组织好第十五届普通话推广周活动;

(四)做好社员推荐登记工作,形成完善的文学社社员体系;

(五)及时收缴获奖作文和荣誉材料,搞好档案建设。

三、工作安排:(具体时间:周三下午第四节课;地点:语文组等) 九月份:

1、收缴暑假的征文。

2、指导班级阅读管理的工作分工及要求,建立班级图书角。

3、阅读管理的工作分工及要求,召开班级读书会会长会议。 十月份:

1、继续开展经典阅读、午间阅读活动。

2、评比班级阅读积极分子(阅读之星)。

3、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分年级,具体方案另定) 十一月份:

1、继续开展经典阅读、午间阅读活动

2、开展好文学社活动。(采风活动)

3、评比班级阅读积极分子(阅读之星) 十二月份:

1、继续开展经典阅读、午间阅读活动

2、举行一次阅读展示活动。(在校园艺术节上出一个节目)

3、评比班级阅读积极分子(阅读之星) 一月份:

1、评比优秀社员、优秀小记者。

2、整理相关材料,完成本学期百草园文学社工作总结。

四、预算:

指导教师费用等:500元左右。

包河中学百草园文学社

2012年9月

第3篇:百草园文学社团经验介绍

课题实验交流材料

《百草园》——创新的天地

——创办社团及小报的经验交流

吴 娟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百草园》——创新的天地

——创办社团及小报的经验交流

吴 娟

“百草园”文学社系我校大型社团之一,它主要面向全体师生,同时也面向家长社会,面向各级各类兄弟学校,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并起到桥梁与纽带的沟通作用。其核心刊物为《百草园》。

“百草园”文学社前身为“三味”文学社,创立于1998年12月,成员由2000届文科班学生构成,社长宋爽,指导教师刘旭东,并创办了社刊《三味》语文手抄报。

经过初步尝试,学校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了“百草园”文学社,顾问为我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刘玉书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永强,社长为王妍(学生),副社长李维国(学生),语文教师刘旭东担任社团文学刊物《百草园》主编。之后不久,其成员进一步扩大,面向全校师生。“百草园”文学社成为我校第一个大型社团,《百草园》也成为我校第一份正式编辑打印师生稿件的小型刊物。

2004年9月第二届《百草园》社团委员会及编辑部建立:顾问马长君(校长)、程永康(副校长)、张永强(教研室主任),社长孙牡丹(学生),副社长周丽(学生),主编刘旭东(语文教师),编委若干。

选拔条件:

1、 思想要求上进

2、 热心公共事务

3、 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强

4、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5、 书法方面较好 选拔方式:

1、 学生自荐

2、 教师推荐

“百草园”文学社从建立之初就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厚爱。

《百草园》小报是一份以文学练笔为主的综合性小报,它的读与写的对象主要是一中的广大师生。举凡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可以尝试,以我校师生文学稿件为主,兼收新闻、通讯、时评、教师论文、学生社会调查以及各形各类娱乐稿件和图片等,只要符合选稿标准——短小、精美,深刻、新颖,就可以在这芬芳的园地留下痕迹。

开创这个天地,就是为了我校学生能够有自己的一个创造的空间,培养写作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发表作品”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因为满足成功的欲望是激发写作兴趣最得力的措施。

稿件一般是学生自己投稿,或者是语文老师从学生作文及周记中择优推荐,有时也专刊发表学校征文比赛的优秀作品。 每期首先向各个语文老师征集稿件,然后语文老师从自己所教学生的作品中选择较优者,送交主编,或者由各班学生记者收集作品,上交编辑部,由学生进行审稿,主编根据每期主题和版面情况,进行再次选择,然后进行打印、编辑、排版,并进行简单点评,指出闪光之处,让学生明白所以然,最后进行校对检查,送至印刷室。

这份小报平均每月出版两或三期,每期约2000——3000字,由学生通讯员向全校分发。至今共出版近70余期。

每次小报出版完毕,编委们常常讨论得失,商量下期所出内容及改进行之处,希望小报越出越精,越出越丰富,越出质量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通过组稿,锻炼了自己交际的能力;通过审稿,锻炼了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通过版面设计,锻炼了自己创新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锻炼了自己反思的能力;通过创作,锻炼了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通过《百草园》文学小报的系列活动,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收获颇多。

同时,语文组以《百草园》文学小报为依托,举办了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征文比赛,征联比赛等等,极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百草园》编辑部学生成员虽然几经变动,但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宗旨,让生命在百草园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放飞。

几年来,学生近千篇文章发表在文学小报上,反响良好。现在它已成为我校必不可少的一份精神食粮,成为西部瀚海中的一颗新星,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为学生写作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信“百草园”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作文创新培养的几个途径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中学生作文要求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入手,以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新意,富有个性。

首先应该从阅读入手。

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还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叶圣陶也认为:“积累丰富而为文始饶。”不必多说,由此便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读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决定着他们的作文水平。视野开阔,也才会有所创造。

因此学生应该博览群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不断从前人的精神遗产中获得创作的营养,激发创作的冲动。

其次从生活入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亦可用于作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乃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中除了阳光雨露,还有风霜雷电。而人性也像杂货店,既有真善美的东西,也有假恶丑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融入自己的作文之中,或悲或喜,或苦或乐,这才成其为真正的人。

叶圣陶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应该把作文视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只有如此,才会像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三从心灵入手。

作文如欲创新,最关键的是要人文合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表达。作文,其实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淌,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要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冰心也说:“‘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特别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自己想说的话,“童言”应无忌!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就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因此“真与诚”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说真话”才使人信服,“写真事”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感动别人。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因此,教师不要注重传授什么方法技巧之类,也不要用某种模式标准之类约束学生,而应解放自己的思想,积极探索尝试,努力开拓心灵的空间,自身能够大胆探索,对现有模式不迷信,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并且给学生的思想松绑,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意,细心呵护其创造的灵性,可以“小桥流水”,可以“大江东去”,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自由表达,不拘一格,只要是心灵的释放即可。

而要实现学生作文的创新,主要的实践方式就应该是写作随笔。 学生写作随笔可以把自己摆在写作主人的位置上,不必靠老师“逼迫”,就能够发挥出内在的能动性,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全身心沉浸到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

笔者在实践中,以“我手写我心”为宗旨,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同时让学生自行设计随笔“封面”,写卷首语,给自己起笔名,设计各种栏目,运用各种文体方式,把自己的随笔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杂志”。

而随笔写作的检查反馈,教师则周周批阅,评语充满激励,富有人情味,让学生感到一种人格的平等。学生之间也进行评阅,相互借鉴,分享成功的喜悦。

当然教师本人也应成为示范的榜样,只有如此,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佳作才能“春色满园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

培养作文创新兴趣的几点做法

刘旭东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兴趣是学生创新写作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只有激发写作的浓厚兴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化

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写作,即古人所谓写“放胆文”,学生可以自由地倾吐胸中的积蓄,“我手写我心”,目的就是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敢说真话,敢抒真情,提倡“思想无禁区,作文无模式”,给学生一种自由感、畅快感,让他们能够愉快作文。

心灵的自由度决定了写作的张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最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具体实施当中,笔者让学生从高一阶段就开始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并尝试让学生写自命题作文。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写作热情极高。

二、 趣味化

学生写作并不单纯以组装成文为活动的全部, 同时也希望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获得一种乐趣。如果训练方式等新颖而独特,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写作热情,促使他们能细心观察生活,并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因此,笔者努力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设计各种写作活动,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宣泄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者进行联想、想象等等,以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作文的冲动。同时,笔者创立了“百草园”文学社团,创办了一份文学小报,来激发学生创新写作的浓厚兴趣。

三、多样化

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多样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我尝试把写作与阅读、说话、语文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比如写读书随笔,口头评议,语外活动练笔等,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全息互动。

其次作文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作随笔,创办手抄报,故事接龙,征文比赛,一句话写作,竞选广告等等。

第三采取文体形式多样化,不单单限于某一种文体,而是各种样式都能让学生进行尝试,比如散文,诗歌,戏剧,小小说,诗词,对联,应用文等。

第四是批改方式多样化,诸如老师面批,学生互批,学生上台讲评,师生共评等。

最后是“发表”途径多样化。学生作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不同层次和时机予以发表,这对学生兴趣的的激发,效果颇佳。

四、 示范化 教师写得好,才能指导学生写得好。教师亲身参与其中,可以在心理上接近学生,指导因而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只有接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启发效果才能更佳。叶圣陶就认为:“这无非是希望教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也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实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就有一回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示之以范,要教学生写出新意来,写出点“味儿”来,只有教师“现身说法”才有效果。同时,教师热爱写作,无疑也会给学生以情感的推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既然教师写作“下水文”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主要自备一个本子,进行自由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情感,有时也与学生进行同台竞技,“以文会友”,交流心得。

五、赏识化

根据心理学原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认可和重视,而赏识则是培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它给学生的是一种愉悦,学生在这种愉悦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尤其是批阅过程中,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采用富有人性化的批语,启发性与赏识性相结合,以鼓励为主,尝试颁发奖状,如“创意奖”、“进步奖”等,公开表扬,“发表”作品,上台讲评等。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就能创造奇迹。

实践表明,教师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会朝着教者所期盼的方向努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视。

六、成果化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每门功课的愿望,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乐写的动力来源于成功,来源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满足。

叶圣陶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因此,要让学生以写作为乐,就必须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即激励其强烈的发表作品的欲望。

在实践中,笔者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的作文能在不同层次给以不同形式的发表,或打印传阅,或墙报张贴,或班级朗读等,接受同学品评。平时笔者把学生修改成功的作品发表在校内文学小报上,在学期末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筛选编辑,命名作序,装桢设计等,力争实现学生的作品成果化。尤其是要鼓励学生进行投稿,努力让自己的作品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这对学生创新写作兴趣的激发是非常大的。

总之,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有了兴趣,有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作文的创新也才成为一种可能。

满足需要与作文教学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内容提要: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要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关键词:需要,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心理学化,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认识到写作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富有个性的脑力劳动,因此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到写作主体――学生的研究上,放到学生的写作心理研究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理论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就在于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即作文能力的提高就在于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从写作目的来看,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的需要。 一是社会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也称为“交流”、“传播”、“沟通”,现代科学的语文观念就认为,写作的文章是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文化交际物,它传递信息,沟通人类社会的联系。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也深刻地指出:“写作就是向读者提出吁求,要他把我通过语言所做的启示化为客观存在。” 因此学生作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工作和生活,所谓“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叶圣陶语),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为文之道――应用。这同时也是在获得一份“话语”的权力,作为独立的社会分子发言的机会。

二是自我表达;

学生写作除了具有社会功能之外,也有发抒自我的渴求。如果说前者是“为人”,后者则是“为己”,即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尽情地让情感宣泄,表现自己的个性。

萨特认为“说一个人写作只为自己,那不符合实际。只为自己写作是十分糟糕的”,但我们同时也得承认写作并不完全是为了与他人交际,应该允许自己就是自己的读者,而且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个人需要有个独立自由的天地,能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让自己的思想、情感随意流淌,显出真实与本色。

从写作全程来看,学生的快乐需求至关重要,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 写作过程需要有趣

学生写作并不是单纯以组装成文为活动的全部,同时也希望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获得一种乐趣。如果训练方式等新颖而独特,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性,就可以激发极大的写作热情,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作文情境,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者要处理生活中某种迫在眉睫的问题,或者是宣泄自己的某种积蓄,宣示自己的某种情感等等,是有所为而发,有所为而写,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作文的冲动。

二、 写作结果需要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每门功课的愿望,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乐写的动力来源于成功,来源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则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满足。

马斯洛曾经描述过成功这种“高峰体验”:“它可以朝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体验成功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在不同层次上不同时间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而要满足学生的诸多心理需要,就要注意写作活动的情境性、趣味性、实用性、开放性、自由性等,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因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语),让学生以写作为乐,就要激励其强烈发表的欲望。

因此,学生写出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远远不是作文的终结,而把它修改达到一定层次给以各种形式的发表,或打印,或张帖,或朗读,接受同学的品评,得到鼓励或批评,再琢磨修改或重新构思,这才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

我的教学理念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体现交往性,体现本色性。

一、体现人文性

所谓体现人文性,即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追求学生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在思想精神上,人格个性上独立的人。从生命的高度看,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个生命,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所进行的是生命的交流与沟通。现代教育倡导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倡导教育的民主化与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教师应努力遵循这个最高价值。

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养成,实际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从三个维度考查教育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不是“教书匠”,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未来的设计者,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所在,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而发展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扶着学生走”变为“引着学生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情感化的问题。传统教学以学科为本位,缺陷之一就是非情感化,结果就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结果造成了人的异化,教师要努力对这种状况予以改变。

二、体现交往性

现代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与对话。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交往,即在相互沟通中,通过“对话”,学习知识,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可以说,教育交往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所提倡的“对话法”,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真正的交往。

通过对话与理解,师生建立起平等、自由、宽容的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主体关系。简而言之,对话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基础上的,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

对于教学,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诸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等。其中文本则是对话的核心对象,尤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成为教学的重心所在。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沟通,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味、审美的格调等,或认同,或共鸣,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实现心灵的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就是“学长”,是在教学生学,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助手、促进者和鼓励者,向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努力体现“教法是为了学法”的教育观,实现交往的教育目标。

教师要努力在这种交往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三、体现本色性

所谓本色,是指教学应该体现学科特色,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实践的原则。

首先是体现学科特色: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有把握了它,才不至于偏离现象。

比如语文学科的特质,即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标志,则必须站在言语形式的角度进行考虑,因为语文学习,其实主要就是围绕言语形式来展开的。只有语文课,才是以言语形式为切入口的,让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引导学生“因文解道,因道悟文”,这样才符合母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回归语文课的特色。 因此,只有把握学科特色,才不至于使教学失却本色。 其次是注重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否则就是一种异化和背离。

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要立足课堂,同时还看到其他各科、校园、家庭、社会,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教学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入了充实的活力。

因此,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是教学本色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强调实践原则:

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多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教学的本色化追求。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意即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知识的学习对于语文来讲永远是辅助的,学生的实践才是语文课堂的主流。

语文教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总之,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上述这三个方面,即人文性,交往性和本色性。

第4篇:百草园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

3、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

4、把握作品主题。 过程和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三、讲析课文

1、学习①—②段

2、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

3、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四、课时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五、作业布置: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六、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和方法: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上)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五、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的爸爸》

六、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爸爸 关爱 眷念 英子

3、丑小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3、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由质疑、讨论释疑、审美鉴赏、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难点:

1、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 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插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明确: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 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 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

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6、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九、板书设计:

丑小鸭

安徒生

(执着 追求)

4、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诗歌?

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引入: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1、简介作者: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熟悉诗歌内容。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四、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最好联系实际,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四、朗读诗篇、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五、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1、二者的概念是什么?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七、布置作业: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八、板书设计

5、伤仲永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

3、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 (学生讲述) 明确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多媒体课件展示)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翻译课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四)初步感知课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三、质疑探究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五、板书设计: (五年)天资聪慧

(十二三矣)才能渐退(七年后)泯然众人

受于人者不至

第5篇:百草园仿写

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1、陈心如——

不必说古老的木房,干枯的石井,茂密的枇杷树,橙黄的橘子园;也不必说蜻蜓在蓝天下飞翔,美丽的蝴蝶站在桂花上,雪白的绵羊埋头吃草。单是木屋边上的那片小林子,就有着无限风光。鸟儿在树上鸣叫,蚂蚁们在地上忙碌。翻开一块泥土,有时能看见蚯蚓在紧张地蠕动。听人说,如果把它切成两截,它还能再生,成为两条新的小蚯蚓呢!竹叶与松针交错着。竹叶有着扁长的外形,松针真如绣花针般细长。叶与叶之间,往往有几只小蜘蛛忙碌地结网。早晨,那沾了露珠的小网在初升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格外耀眼。我于是常常拿着竹竿去挑我所能够到的网,不断的破坏。可是一不小心,总会滑倒,摔个“四脚朝天”。如果运气好,还能在小林子里遇见几十年一遇的毛竹花,淡黄色的,比迎春花还要好看的远。

2、毕超群—— 不必说高耸的摩天轮,危险的海盗船,刺激的高处蹦极,速度极快的漂流;也不必说从高处传来的尖叫,一次次突破极限的呐喊;单是那轨道窄小,外无防护又路程漫长的悬挂式过山车就令我心生畏惧。走过路过,常会听到女游客生无可恋的尖叫,男游客慷慨豪迈的壮言。坐在位子上,扣安全带的声音都会变得急促。慢慢地移动着,就会突然听见“啊”的一声,人和轨道刹那间缠络,声音在天地间回荡。停下后,总会有人说起刚才的恐怖,伴随着一阵嘈杂的感叹和陆续沉重的脚步。那种刺激,远比其他项目要强烈得多。

3、何宇航——

到了爷爷家,不必说高峻的青山,金色的稻田,橙黄的橘子;也不必说青蛙在水渠里游动,鸟儿在枝头鸣叫,美丽的蜻蜓在空中翩翩飞舞;单是那清澈明亮的小溪,就给我带来了无限趣味。柔美的水草在这里尽情摇摆,敏捷的鱼儿在这里尽情玩耍。用力翻开水里的大石头,常有一两只螃蟹在这里慢慢爬行,猛地伸手去捞,就可以轻易地抓到;有时还能遇见泥鳅,滑溜溜地,可不容易捉了,只能眼馋了;最少见的是牛蛙,要碰运气了。听说,捉蛙的能手一整晚也只能抓几只而已,而且这种牛蛙的腿很有力气,可以把小蛇弄死,真想看看啊!

4、陈嘉怡——

不必说盛开的山茶,光滑的鹅卵石路,高大的杨树,嫩绿的垂柳;也不必说喜鹊在天空中长鸣,幼小的四脚蛇伏在墙壁的缝里,翠绿的蚂蚱忽地从草丛里直窜出来;单是周围半人高的野草丛里,就有无限乐趣。蛐蛐儿在这里低声吟唱,蚂蚁们在这里搬运食物。翻开一小丛草,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西瓜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后背,它便会忽然缩成一个球形。葡萄藤和喇叭花藤相互缠绕着,喇叭花有娇艳的花,葡萄藤有深绿的叶。有人说,喇叭花的蜜很甜,我于是常常把它揪下来,也因此扯坏了花藤。如果,不怕虫,还可以摘到紫叶李。那味道真是甜到心里也不腻烦呢!

5、朱紫贝——

不必说碧绿的稻田,蜿蜒的小径,茂盛的橘树,淡雅的野花;也不必说杜鹃鸟在枝头长鸣,轻盈的蝴蝶在百花间流连,可爱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回窠;单是竹叶林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春风造访,那翠绿的竹叶 “沙沙”作响。几场春雨过后,笋芽儿纷纷从土里冒出,老辈们总说新发的嫩竹笋味儿好,我便常常拔它起来 ,也分不清老嫩,于是,笋是收获了一大堆,但那竹林的地也基本上被我翻了个遍。要是不怕麻烦,还可以扛上锄头挖埋在地下的笋,那挖出来的笋味儿总比那长出来的要好的远。

6、张世康——

不必说高耸的云杉,艳丽的山茶,洁白的云朵,醒目的山丘;也不必说枝头演奏的鸟儿,草丛里躲着的蝈蝈,活泼的青蛙,这时也一蹦一跳入水了!单是稀疏的灌木丛这一带,就有无限生机。蜻蜓展翅水上漂,鱼儿自在快活游!翻开卵石来,有时会遇到大螃蟹;还有蜗牛,倘用手指触碰它的壳,他就会嗖地缩进壳里,许久都不出来。野花们相互缠绕着,透露着淡淡的芳香。有人说,野花的花瓣有养生的作用。我曾一再拿花瓣泡脚,却总感觉不太舒服。如果不怕刺,还能摘到芬芳的玫瑰,插在瓶子里,美化了房间,又清新了空气。你说这地好不好?

7、张子恒——

不必说飘香的桂树,高大的石台,碧绿的君子兰;也不必说麻雀在枝头欢鸣,长翅的蜻蜓轻盈地划过水面,成群的蚂蚁从东边缓缓地将食物拖到西边;单是那陡峭的岩壁一带,便有无限乐趣。岩壁上是一大片绿得发亮的青苔,岩隙间常渗出水,使青苔更绿更亮了。不知名的虫子常在青苔里爬来爬去,更有几只色彩亮丽的蝴蝶在上面盘旋飞舞。岩下一层落叶薄薄地铺着,叶中杂着几颗小石子,更添一份雅致的美丽。雨后,经常能看见又粗又长的蚯蚓,他们在石棱间慢慢地穿梭蠕动,是那样可爱。如果胆子够大,爬到岩壁的上面去,还能看到下面的一大片植物,那时的心情一定会更加舒畅!

8、张雨欣——

不必说碧绿的青苔,光滑的鹅卵石,细长的水草;也不必说河里的鱼儿在吐着泡泡,小虾挺着长矛寻找猎物,成双成对的蜻蜓忽然从空中翻落到水面;单是河边的泥地里,就有无限趣味。跳跳鱼在这里跳舞,螃蟹在这里玩耍,翻开半浸在水里的岩石,有时会遇见小螃蟹,还有螺蛳,吸在石头的底部,用手去抠,还可能会紧紧地黏在石头上抠不下来。有人说,这河石下面有大蚌壳,大蚌壳里有大珍珠!小时候的我还真信了,一有空就去翻石头,有时一大片的石头都被我翻过了,却从来没有找到藏着珍珠的大蚌壳。

9、陈蓓蕾——

一进肯德基店,不必说香甜的冰激凌,可口的橙汁,沁人的雪碧,美味的鸡块;也不必说鸡腿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芝麻均匀地点缀在汉堡上,橄榄叶紧紧地包裹在香嫩的肉块外面;单是那刚出炉的鸡翅就足够诱人的了。鸡骨松脆,肉色粉嫩,外皮略带焦黄,还泛着油光,香气扑鼻。不用看,肚里的小馋虫就已经勾出来了,垂涎三尺啊!

10、陈泓旻——

不必说落叶铺满的小路,潺潺流淌的小溪,光滑的鹅卵石,缤纷的鲜花;也不必说蝴蝶在花丛间扑楞着翅膀,黝黑的蝌蚪弓着身子在溪水中扑腾,轻捷的青蛙忽然从水中窜到地上来了。单是围在溪边的长长的栅栏,就有着无限风韵。蜻蜓在这里舞蹈,鸣蝉在这里幽唱。翻开围在栅栏旁的小石头,蚂蚁排着队走过,还有放屁虫,轻轻巧巧地从你脚边跳过。落叶拂过花枝,上面有宝石般的果实。栅栏脚上的青苔长有细小的根。据说它们可以监测空气的质量,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却一直苦于不知检测的方法。如果不怕落水,还可以捞到水葫芦,水葫芦有肥大的气囊,可以浮在水上,春夏期间,水面开出一片蓝紫色的花,真是漂亮的很。

11、施桦—— 不必说鲜明的人物特点,幽默诙谐的对话;也不必说优美的背景音乐,精彩的故事情节;单是那迷人的画风就让我为这部动漫折服。那如星辰一般闪亮的眼睛,如珍珠般白净的面容;那漫天飞舞的樱花,莹绿的飞虫„„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12、马可莹——

不必说金黄的稻子,肥沃的土壤,橙黄的橘子;也不必说公鸡时不时威武地啼叫,娇小的麻雀在田野间欢快地飞翔;单是田野中的小路,就有无限趣味。悄悄拨开路旁的草丛,你会发现,螳螂在这里游戏,青蛙在这里鼓噪,倘若你想去抓他们,那可就比较费劲喽。有时不但抓不到,还弄得自己一身的泥。如果不怕脏,还可以玩泥巴,把泥巴放在腿上,冰凉冰凉的,可舒服了;当然,还可以堆城堡,堆成一个稍微像样的泥堡,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13、陶英姿——

乡村的小学风景很美。不必说宽阔的操场,热闹的教室,高大的水杉,黄澄澄的柚子;也不必说知了在树叶上低吟,勤劳的小蜜蜂停在菜花上授粉,金黑的乌鸦忽然从树枝里直窜向天际去了,只留下一阵“呱呱呱”的余音;单是周围的草坪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螳螂在这里捉迷藏,蚂蚁们在这里嬉戏。翻开石头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臭屁虫,倘若抬起脚一脚踩下去,便会“噗”地一声,从肛门处喷出一阵同黄鼠狼一般的臭屁。罗汉松和水杉紧挨着,罗汉松粗又壮,水杉高又直。有人说,罗汉松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年只长几厘米。我于是跑到罗汉松边,摸摸这里又摸摸那里。如果不怕麻烦,还可以摘到灌木丛里的绿色和红色的果子,用来捕鸟最有用。

14、叶昊天——

学校的生活是有滋有味的。不必说宽敞的操场,挺拔的旗杆,漆黑的柏油路,高大的教学楼;也不必说小巧的松鼠在树林间跳窜,秀挺的竹子在风中摇摆,笔直的水杉直伸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小球场就有无限趣味。拿好球,经常会遇见志同道合的人。如果技术够好,你还可以报名参加校队,为学校争光。球场上红队黑队竞技激烈。红队有独特的投篮方法,黑队有特殊的战略战术。有人说,黑队的战术战无不胜,我于是常常一放学就跑过来看,也曾因此忘记了学习,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15、徐予轩——

不必说无边的田野,古老的水井,高大的樟树,黄澄澄的琵琶;也不必说知了在树叶间欢唱,花枝招展的蝴蝶在菜花里飞舞,敏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矮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声唱曲儿,蟋蟀们在这里愉快弹琴。翻开墙角的石块,有时会遇见蚯蚓;还有鼠妇,倘若用手指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便会突然缩成一个小球。猪笼草和葡萄缠绕在竹架上。猪笼草有神奇的“秘密”。有人说猪笼草像一个蜜罐,引虫子进来,昆虫就会在浆水里活活淹死。我于是常常去观察,确实如此:经不起诱惑的昆虫,飞进猪笼草里,就再也飞不出来了。如果不怕麻烦,还可以将猪笼草收藏起来,当摆设品。这样的摆设品,可远比那些无颜六色的只会招来飞虫的花好多了!

第6篇:“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2013年7月

“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一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校大力开展“百草园”生物社团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社团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共同进步、办事效率高的集体,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塑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努力使社团朝着“规范化、生活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爱好生物学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实践锻炼机会,为会员做好了学习锻炼的机会,为全校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总结如下:

1、组建“百草园”生物社团,制定“百草园”生物社团章程,做好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交流会的活动,每周一次。集思广益,积极培养、塑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发挥团队精神。

2、帮助了学生学到形象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学习生物学兴趣。可弥补学校正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和能实现程序化和个性化教学等优点。

3、动手操作,观察、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追求的是学生好问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是在新知和旧知比较中生疑。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4、“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标新立异,是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往往与新奇、稀奇古怪有关,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维不受限制,想象力丰富,思维定势较少,稀奇的想法层出不穷,这恰恰是发明创造的很好资源,创造力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最高体现。在进行培养这种能力的心理构造时,应着重抓住新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的实验中,在按课本操作之后。有学生议论说:试管可不可以放在人体腋窝处,还有的同学说可不可以把试管放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还有的同学说可不可以先滴碘液,然后根据蓝色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判断,对这些组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们就得出这样的结论:①试管夹在腋窝处也得到同样的结果;②放入不同的温度,得出的结论是温度是本实验的关键;③先加入碘液的根据蓝色的变化,得出温度过低或是过高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只有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5、“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让学生拥有自信,激发了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成。自信心是成功的动力,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毅力去探索,并且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感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是这样鼓励他们的:“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再试一试,你可以,你能做好。诱导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在生物科学探究性学习小论文研究项目上,我们先后有郭琪、李小晶等同学在平度市和青岛市获奖。许邦昊、李小晶等同学在青岛市组织的生物创新大赛中获奖。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