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操作技能训练和达标考核的教学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 是学习临床各学科极重要的基础课, 尽管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医学科学新的成就, 新的诊断方法不断涌现, 但诊断学基础仍然是教学的重头课, 也是医学生和卫生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近年来的执业医师技能考核证实了这点。重视《诊断学基础》的实践技能操作,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诊断学技能操作带教中, 现就十几年《诊断学基础》实验带教及达标考核采取的相应措施做一探讨。

1 实践方法

制定技能训练,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教学中, 按照预定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技能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训练要求, 经过示范—练习—掌握三个连续阶段, 每次技能训练前通过幻灯或视屏形式在示教室作简短的廛解和示范, 明确操作重点难点,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相互练习, 并作好检查记录, 同时安排带教教师和授课教师实施一对一辅导, 在指导教学过程中,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在训练中的错误动作, 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及时归纳总结经验。了解学生本项操作的熟练程度, 使每一次技能训练都达到操作程序和标准的目的, 让学生在演示中初步掌握操作技能的基本功, 为今后的临床实习, 乃至职业医生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2 考核措施

将操作考核的项目及评分标准事先告诉学生, 给一定时间练习, 考试时每位学生在几组试题中抽题, 然后进行当场操作考核, 不达标的同学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核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考试结束后,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总结, 这样为生学生操作技能的动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 考核内容

按照诊断学教学大纲, 考核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考察和实践操作考察两大部分。通过随机抽取试题后, 在进行操作考核同时, 考官根据操作项目针对性提出问题, 其中主要涉及操作临床意义、鉴别方式、注意事项等。

4 建议

4.1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今后的职业考试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改进考核, 评分方法, 把技术操作提到了重要位置上,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手把手教会学生各种操作体检方法, 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学生单纯依赖老师讲的被动局面, 让学生自己动脑和分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加强了师生互动使教学环节更加有趣、生动

通过学生的各项操作训练, 学生在实验室以一名医生的身份进行技术操作, 面对实际临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进行反应和处理, 增强了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体验到了医生角色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高了学生对诊断学实验的兴趣和自信心, 使实验课变得活泼、生动。

4.3 增强了感性认识

诊断学基础实验、技能操作训练是通往临床的桥梁, 是医学生掌握诊疗技术的必经之路, 学生操作技术的提高, 加快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衔接, 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4.4 总结经验和收集反馈建议

实验室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如增加多媒体设备。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空洞、封闭、置学生于被动状态, 学生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而多媒体课件集动画、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 将抽象, 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富于知识性、趣味性, 使教学更加直观、深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诊断学作为临床医学基础课程, 充分体现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特点, 是联系各临床医学课程的桥梁学科。为适应近年来的执业医生技能考核,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技能操作和达标考核都尤为重要。

关键词:诊断学基础理论,技能操作,达标考核

参考文献

[1] 巫相宏.加强床边教学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2) :104-105.

[2] 信中, 刘宁, 杨金奎.浅谈如何提高临床诊断学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3) :615-617.

[3] 杨陵华, 杜先智, 张翼.诊断学教学体会与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7) :49-50.

[4] 王俊杰, 段志军, 杜建玲.浅谈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临思维的培养[J].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 (6) :132-134.

上一篇: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教学风格多样化随想下一篇: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