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街区及老建筑的保护——以温州乐清北白象街区为例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国外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及研究

1.1 国外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发展历程

文物保护的对象自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至历史地段, 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上兴起的新潮流。保护街区老建筑, 国际上最初明确提出的为1964年5月31日颁发的《威尼斯宪章》。

法国早在1962年就发表了保护历史街区的《马尔罗法令》, 为欧洲保护立法里最先以及最有影响的一个, 也是切实把文物建筑遗产以及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法令。该法律自法国具有“保护区”, 同时对欧洲的另外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丹麦、比利时、荷兰等国于1962年、1963年、1965年在自己《城市规划法》中进行了保护。1976年11月2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颁布《内罗毕建议》, 就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1.2 国外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经验

英国的保护区理念从1967年的《城市文明法》首次进入法令, 这个法令指出地方政府提到的行政辖区内的保护区, 也就是“其特点以及外观值得保护以及予以重视的、具有特殊建筑以及历史意义的区域”。发展到至今, 英国共具有保护区7500多处。英国关于保护区内的建筑的新建以及改建十分谨慎。新建筑需要想象力丰富的高标准设计, 尽管不用对古建筑复制以及模仿, 可是细部设计上需要考虑尺度、体量、高度、材质、立面风格、门窗比例以及它的周围古建筑的协调。处于执行上述政策的同时需要关注公众的意见以及支持, 很多地方还具有保护区咨询委员会, 这是通过当地居民和商业、市政以及公共社团的代表构成, 共同探讨本地区的改造提案。

法国位于文化遗产以及历史建筑保护方面为比较先进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历史保护区拥有老城区、街区、城市中心、城区中心等多种城市形态。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探讨有:构建空间和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状况, 建筑以及周围城市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等。在保护区颁布之后, 需要发表公布、公众调查以及投票表决三项重要工作, 因此法国对历史保护区的保护以及利用工作是十分的重视。

2. 我国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及研究

1986年, 我国国务院颁发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 通过当时诸多城市不断掀起旧城改建新的热潮的实际正式给予保护历史街区的提议, 提到“关于文物古迹偏集中, 以及能较完整的体现出具体历史时期传统岁月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 需要进行保护。能够按照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成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建设, 大部分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以及建设新的开发区为主, 城市的旧区仍然不是开发的焦点。90年代后期, 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国家针对80年代后期的城市开发规模快速、开发区偏多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政策调控, 让城市新区开发的步伐显著放慢, 由此, 开发商们着手将焦点放到了城市的旧城开发改造中。

我国历史城市许多是以旧城为焦点逐渐发展形成的, 城市的旧区向来是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 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诱人的开发魅力。部分地方因对历史街区保护认识不到位, 有的只顾眼前利益, 放弃长远利益, 导致很多历史街区老建筑在房地产开发的冲击下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 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热潮中, 较历史上的所有时期都显得突出、严峻以及关键。

3. 我国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以温州乐清北白象街区为例

3.1 保护的观念与原则

3.1.1 历史老建筑保护观念

树立正确的观念关于一个地区落实设计以及改造的前提以及基础, 就像前文中里指出的, “保护”需当做一种观念贯穿执行。持续的更新观念是十分关键的。关于城市所以地区的改造均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每个时期均产生不一样的问题, 关于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的方式也会伴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 如要在改造里处理全部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 对温州乐清北白象街区的改造并非要看一时, 急功近利, 需要分步骤, 有计划的循序渐进。

在定位上无需将温州乐清北白象街区只是作为普通的商贸区以及简单的商业街做出改造, 因北白象街区自身的历史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 决定了其功能定位并非单一, 而有多样、综合性。北白象街区作为乐清的老城中心, 为近代建筑、历史风貌的重要承载区域, 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另外具有许多居住建筑, 已形成固定而有特性的社区文化。因此, 北白象街区需切实作为历史街区对待, 需严格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的理念和规定进行。

3.1.2 历史老建筑保护原则

(1) 多样性原则

城市为人类的聚居物, 诸多人聚集在城市里, 而部分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品位、财富均有着差别, 所以, 不论是经济角度抑或从社会角度, 城市均应尽可能保护功能的多样性来贴合不同人的生活需求。温州乐清北白象街区原本就是复杂多样的街区, 建筑风格多样, 功能多样, 人口结构多样, 产业结构也很多种多样, 所以, 北白象街区才会在历史上拥有的吸引力以及旺盛的人气, 多样性是它保持活力的关键因素, 假若能将多样性的特性继续保存, 并让它适应目前生活的需求, 那么北白象街区可以再次焕发出新的魅力。

(2) 混合性功能原则

一个街区需具有多种功能的建筑, 像商业、办公、公建、居住以及休闲娱乐等需要混合布置, 不需要把不同功能建筑分别布于不一样的街区, 避免具有街区功能的单一化以及简单化。该功能的混合能够很大程度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以及缩短出行时间, 节约人们的精力, 方便人们能到范围以内处理可能多的任务。北白象现有的街区以及建筑密度对城市多样性、功能混合性发展十分有利, 该处混合性功能体现在一个街区里实现功能混合。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北白象街区的更新并非一两个历史建筑的问题, 其具有包括的范围广阔, 功能十分复杂, 包括商业、居住、办公、文化等等, 具有多种问题。如若改造活动的完成, 并非这一地区的问题就完成了, 所有改造活动只可以处理当时最关键的城市问题为目的, 无法做到兼顾全局, 另外, 对将来或许产生的问题的预见也是不尽然的。新的问题会伴随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的观念的变化而不断产生, 城市更新所具有的城市发展, 它是不断的、持续的过程。另外, 北白象要构建起建筑——社区——经济和谐共生的关系, 让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经济活动可以协调、持续的发展, 还要再发展中进行促进。

3.2 历史街区老建筑发展思路

3.2.1 发展目标

(1)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优化环境

北白象街区位于乐清老城区, 历经长期的历史洗礼, 因高强度的使用、自然老化等因素, 让北白象街区的环境承受很大的损坏, 尤其是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想要让北白象街区的社会经济复兴以及发展深刻有力的支撑, 应先做出基础设施的改善。比如各种管线的安置, 步行道的铺装、公共汽车站、街头广告牌和霓虹灯的统一设计处理, 行道树以及绿化面积的增加等。以上城市景观的基础元素, 所以城市商业街的繁荣均需要以上元素。所以, 想让北白象街区有优良的购物环境、活跃的商业氛围以及优美的城市环境, 应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然后才能继续考虑软环境的改善。

(2) 提高整个北白象街区的品位

品位的含义十分广泛, 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如北白象街区说来, 它的品位是通过商业环境的品位, 城市景观以及住区的品位和来北白象购物的人群来展示的。整体提升北白象整体品位的目的, 应吸引拥有高消费能力以及高素质的人将北白象当做他们的消费以及休闲场所。

(3) 复兴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不断变化, 成长动力的缺失以及特色的减弱, 为北白象街区具有的关键问题。北白象街区的改造需要经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当做社会经济的复兴奠定基础问题, 同时利用合理的产业控制、新型业态的进入、旅游设施的构建、规模适度的房地产开发等方法, 增进开展社会复兴, 协调北白象街区与乐清的社会经济发展融合, 让北白象街区变为乐清的一个拥有活力以及魅力的街区。

(4) 力求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

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公正的矛盾, 是旧城保护以及改造带来的关键问题。北白象街区的居民的动迁、人口结构、景观的改造、业态的改进均对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公正带来影响。因此, 需要保证居者有其屋, 改良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需要保留居民先前的生活方式以及社区结构, 谨防房地产开发商们为寻求经济效益而损害先前的社会公正以及居民结构。

3.2.2 发展策略

(1) 促进产业发展

商业发展方面:北白象街区的商业特色以及定位为体现传统特色、富有文化品位、休闲功能紧密结合的商业中心。关于大型零售商业需进行控制, 需积极探索以及目前建筑形式相融合的商业模式, 经建筑形式的改造以及运用进行约束和引导将来商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形态。处于商业招牌、出入口设计、室内外空间设计等方面需要区别其他商业中心的特征, 弥补高档专业店、特色餐饮的缺失, 鼓励酒吧、咖啡馆和特色旅馆的带动。

文化产业方面:北白象街区中有乐清近现代历史的影子, 拥有许多的历史建筑以及文化设施,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 需发掘建筑、宗教、历史事件等文化产业, 挖掘其应有的价值。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 有文化商品的销售、文化氛围的带动等。

服务业发展方面:历史中北白象就为服务业发达的区域, 拥有发展服务业的历史以及潜力, 而服务业有关发展对商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协同。需开拓北白象原有的服务业优势, 并积极寻求与传统建筑形态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式。

(2) 促进社会发展

在人口疏散方面:关于街区居住人口需要进行一定调整, 严格管理流动人口的数量以及质量。北白象街区的地摊就与其不匹配, 需要进行规范。运用恰当的安置补贴管理手段, 让北白象先前的部分居民移到别处安置, 另外, 吸引新的居民到那里居住, 转换北白象街区人口素质偏低的现况。

在社区更新方面:北白象街区的应要是物质环境的更新。对建筑的保护以及改造需使用保留立面、修缮内部环境、部分构建等方式提升建筑质量。社区的更新有更新居民结构, 改善社区居民老龄化、社会地位弱势化的状况, 运用建设新的设施对年轻人的需求进行满足, 给予年轻人需要的场所, 使得年轻人生活以及工作的社区环境有吸引力, 让年轻人进入北白象街区, 为社区生活带来新的活力以及动力。

社会公平的保障:因北白象街区的先前居民老龄化以及弱势化很严重, 让改造中的关键方面要维护效益以及公平之间的平衡关系。政府的组织以及引导需要关于维持社会公平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比如实行最低居住保障标准, 保障每户搬迁的居住条件有所提升。关于购房有困难的住户需要实行补贴以及政策优惠等模式进行保障社会公平。

3.2.3 发展构想

(1) 住宅供给结构平衡, 实现居住多元化

在住宅供给上, 排除市场主导因素之外, 需充分展示引导市场的作用。保障住房供给结构的平衡, 也就是高档酒店式公寓、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等比例要协调。要重视对居住环境的构建, 另外, 目前居住水平的提升不只是体现于居住面积增加, 还应表现于居住环境上的提高。人们关于社区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 人们应有更多的社区归属感以及安全感。因北白象街区居住区位差异偏大, 所以针对不一样地段要有不同的建设引导政策以及优惠政策。有关居住建筑集中地区, 需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调整空间密度, 让它和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匹配。

(2) 积极推行街区住宅的发展

有关“街区住宅”的观念, 在北白象的住区更新里需要积极进行推广, 并需要在住宅的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群体设计里体现。街区住宅的功能混合特点, 有关北白象街区类住宅区的复兴来说十分有效, 不但能够避免城市旧区的衰落, 也能够避免不合理的交通组织给旧区带来的交通拥挤状况, 还能够避免了诸多的交通流造成的城市污染以及消耗大量能源的问题。该居住方式是对城市环保发展十分有利。功能混合展示于居住建筑的内部竖向以及横向划分出空间当做办公、商店以及作坊进行使用。工作、居住、文化以及社会设施进行组合, 为城市老城区特色, 亦是我们需要大力保持以及维护的品质之一。

(3) 合理的居住密度, 良好的绿化和公共空间的设置

根据北白象街区格局看来, 对中高层住宅开发是不适应的, 所以新的住宅建设需要通过建筑密度较高的3-4层为主。对目前的里院式住宅的问题, 无法由于其状况破旧而都拆掉, 而要对当中质量较好、保留价值偏高地做出重新设计改造, 让它作为设施良好的居住场所, 它的庭院能够作为社区的公共空间进行使用。同时努力增强其内庭院的整治以及绿化, 妥善处理当今北白象街区绿化率低的状况。在建筑密度高的现况来看, 开敞的公共空间特别可贵, 可以改善所有社区的空间品质, 增进社区居民的交流以及交往, 这样才可以形成有价值的社区文化。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 诸多历史城市旧城区带动了大规模改造的热潮, 因观念的陈旧和保护措施不到位, 当中有许多单体建筑史料价值低的历史性居住建筑陷入被拆除的困境。本论文是为了研究市区老街区老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发扬问题, 希望在保护和发展共赢点的上具有突破, 为街区老建筑的新生以及延续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进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记忆的连续性处于思想以及实践上给予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温州乐清地区老建筑保护更新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探讨在房地产开发大潮冲击下的一些历史城市旧城区历史性建筑保护以及让他在城市更新过程里具有再生的有效道路。

关键词:街区,老建筑,保护

参考文献

[1] (英)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等著.《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布伦特-C·布罗林.《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 翁致翔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 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4] 乔迅翔.《何谓原状——对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原则的探讨》, 建筑师, 2004.12

[5] 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6:80—81

[6] 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80

上一篇: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基于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下的高职信息技术类人才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