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去基层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选调生去基层

关于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对大学生到村任职政策、就业问题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就业 新农村建设

据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2004年至今我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70%左右,按照教育部对“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预测,在此阶段将有近810万的大学生不能实现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区域集中在各省省会和东南沿海城市,在就业岗位上对外企、国企、政府公务员等性质的岗位期望值颇高。就业区域与就业领域的狭窄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响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个论断科学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十分令人鼓舞。同时,新农村建设给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条广阔的路子。

一、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但从当前情况看,农村由于受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还相对缓慢。‘硬”项目的建设,而对于用于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教授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等人才资源开发的‘软”项目则重视不够。建设新农村光靠农民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众多领域专门人才的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高级专门人才。如果每个自然村每年吸引2名高级专门人才,则全国农村每年需要上百万的高级专门人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战略任务。南此可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圈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树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积极努力地探索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法途径,这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政策有利、机制灵活、渠道畅通,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全能找到利益的均衡点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实现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二、大学生扎根农村的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才、引智战略的策划与实施者的各级领导和部门,要从根本上转变和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做到对于“知识”和“人才”的真正尊重。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可为新农村建设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执政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带领农民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上来。

第一,大学生村官可带去新的思想观念。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思想解放、头脑灵活,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可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开拓农民视野,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第二,大学生村官可提高村务工作水平,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当代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民主法制意识较强,思想观念先进,文化知识丰富,可运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处理农村事务,以崭新的视角,科学合理地制定村里的各项建设规划,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村务管理的实践中,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第三,大学生村官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及二、三产业,关键是人才。大学生村官学有所长,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可结合当地特色,引进或创办各类致富项目,带动本村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第四,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工作,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从他们中选调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因此,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是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据有关统计,2001年~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人。相应地,当年未就业人数分别为34万、37万、52万、69万、79万人,2006年超过100万人。另据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就业率是73%左右。近几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重。而目前我国共有72.3万个行政村,按照2010年突破65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预计,加之岗位的合理流动,大学生村官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李占廷:关于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扩大就业途径的思考 2009(03)

[2]李庆波:对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思考 2008(09)

[3]翟书斌.刘军铭: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的内发核心力 2007(06)

[4]林金贵:谈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和谐关系 2009(06)

作者:王亦晨 苏 静

第2篇:北京大学选调生,法律硕士去基层

【祖国基层我的家】

常饮未名水,不忘家乡月

又是一年毕业时。当我们哼唱着熟悉的“燕园情”依依送别的时候,“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家国情怀再一次感染着、激发着每一位即将走出校门、奔赴各地的毕业生。他们中有的人即将回到养育他们的故土,用母校给予他们知识和精神的双重馈赠反哺家乡;有的人即将奔赴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层一线,在这些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无论走向哪里,他们都将带着北大人代代相传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对推动基层地区发展的热切愿望,以基层为家、为家乡添彩。

从即日起,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北大新闻网联合推出“祖国基层我的家”2012年就业榜样系列报道。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些毕业生的事迹,感染和鼓舞更多的北大学子,抓住伟大时代所赐予的宝贵机遇,走向祖国基层富有无限希望的广袤天地,志存高远、躬身实践,锻炼成才、报效国家。

人物简介:向来富,男,四川省泸州市人,北京大学2012法学院法律硕士毕业生,曾担任法学院法律硕士联合会主席,现签约中共四川省泸县委员会组织部,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既有四川人的细腻顽强,又有北方生活熏陶下的爽快利落,侃侃而谈中,胸襟抱负可见一斑。这就是向来富,一个常饮未名水,不忘家乡月的北大人。

求学京城,情系故土

七年前,向来富离开家乡小城泸州市,背负行囊和亲朋好友的嘱托,来到京城求学。泸州市地处四川省东南部的丘陵地带,奔腾的长江从境内流过。虽然向来富的家乡以出产泸州老窖、郎酒等中国名酒而闻名遐迩,但因地形、交通、区位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仍较为滞后。从小爬坡上坎的生活经历既铸就了向来富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让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刚踏上北上的列车,他就暗下决心:等到毕业之后,一定回到家乡,用所学之长为家乡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和养育之恩。

然而,初到京城,向来富就被恢宏的现代大都市气象深深震撼:广厦高楼、车水马龙自不必说,人们的言谈举止、精神状态也远非家乡的人们所能相比。生于五湖四海的人们,怀揣各自的梦想聚集到北京;已经扎根于此的人们,仍在毫不松懈地继续“战斗”。虽然生存压力巨大、生活节奏紧张,但人们仍像被强磁场吸引的小铁钉一样迷恋北京,尤其是那些从小地方来此追逐梦想的年轻人。扎根北京还是回到家乡?来自小城市的向来富也不可例外地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动摇。

因此,在校期间,向来富为可能的“扎根北京”努力做着准备。专心学习之余,他通过社会实践来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学生工作和实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他担任过团支部书记、法律硕士联合会主席等职务,并具体负责了北大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会的筹建;他争取到了法院、律所、咨询公司、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的实习机会;他曾奔赴河北省曲周县农村开展社会调研,也参加了到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的社会实践。日渐丰富的阅历,使向来富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坐标和未来的职业定位。

2010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北大。青年学子们放下手中的书本,围在路旁,争相与这位从西部、基层干起的总理交流。快到中午的时候,总理来到了图书馆,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上百位学子座谈,向来富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总理谈到了他的青年时代,谈到了他的理想与情怀。他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仰望星空”的诗,同学们都已耳熟能详,因为在北大,最不缺的就是胸怀大志、仰望星空的青年人。但那一次,总理却把“仰望星空”轻轻带过,转而更多地谈起了“脚踏实地”。他鼓励同学们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去,去了解国情、民情,肩负起北大青年学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这一次与总理的座谈,让向来富重新坚定了曾经一度动摇的“回去建设家乡”的信念。他坚信,仍欠发达的家乡比繁华的京城更需要他,那里有不一样的风景,有广阔的天地,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回到家乡,服务基层

在重新明确了人生坐标和未来职业定位之后,向来富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家乡的发展状况,也开始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回去建设家乡。本科时,向来富所学的专业是很贴近农业生产的土壤与农药化学;研究生阶段,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所学专业改向了法律与公共政策。为了让自己的所学所长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决定回家乡去做一名公务员。但他并不想一开始就留在县城,他希望到基层去,到一个最贴近人民群众和生产实践的地方去。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每年一次的“四川省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给向来富提供了回到家乡基层的绝佳机会。在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之后,他毅然选择了籍贯所在的泸县,作为职业的起步点。泸县隶属于泸州市,目前的县域格局是经1996年区划调整后形成的。总体上看,泸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典型的“西部”和“基层”的特征。虽然是一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尤其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向来富同时具备与农业生产和政策制定两个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一开始就受到了泸县相关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 如今,一提到泸县,向来富就能把地域特点、产业水平、人民收入等情况娓娓道来。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感染了周围许多即将奔赴祖国大江南北的毕业生同学。当“回到家乡,服务基层”的理想正一步步转化为现实时,向来富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和向往。他说,从当地政府对他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望里,他感受到了家乡和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他也希望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带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回到家乡、回到基层,因为那里才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关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向来富在毕业前的这段日子里思考了许多。他对基层工作的艰苦性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甚至希望能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因为“选择了去基层,就顾不上舒服,能够干事业、能够和老百姓接触的地方就可以”。回到泸县后,他打算完全扎根下来,抓住一切机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他认为,要想用所学所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前提是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结合当地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向来富觉得,许多基层工作人员不会、不敢、不想和老百姓打交道,拘泥于文件书报,封闭于楼堂馆所,导致理想和现实脱节,干部与群众脱离,许多好的政策措施不能得到贯彻,甚至将好事办成了坏事。“和老百姓打交道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遵循,但这正是基层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向来富这样说道。他熟悉当地的风土民情,可以用最亲切的家乡话和农民交流,沟通没有障碍,具有做基层工作的先天优势。他相信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能够在基层的岗位上真正做一些实事,为群众谋一些实惠,这样才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不辜负北京大学的悉心培养。

坚持理想,正道直行

向来富说,社会是复杂的,可能有的人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忘记了自己寒窗苦读的初衷,为个人奔前程、谋利益,而淡忘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向来富始终告诫自己:要为社会,特别是为基层的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今后,他还将继续把这份理想坚持下去,无论何时何地都葆有那份“内心的坚守”,“绝不会因为出发了太久,而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这也是他要告诫师弟师妹们的话,无论何时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长大之后如果变成了自己小时候最痛恨的人,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关于职业选择,向来富建议同学们以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为出发点,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一份真正热爱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走得更远。同时,他鼓励大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回家乡去,那里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如果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而选择一份并不热爱的工作,还不如到一个能够实现抱负、可以多做实事的地方去。对于那些已经或即将选择去基层的同学,他表示一定要端正心态,不要把去基层看成一种牺牲,也不要将去基层作为跳板,这些想法都不利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一种损失。向来富微笑着说,北大自由民主的校风、求实创新的精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只要大家坚持理想、明确目标、端正心态、踏实工作,就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地来。

毕业在即,勇于实践、坚持理想的向来富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回乡之路,迈向新的征程。衷心地祝愿他才华得以施展,抱负能够实现。期待越来越多的北大毕业生情系城镇乡野,放眼广阔河山,为祖国、为人民、为基层做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http://scc.pku.edu.cn/xwgg/xwrd/30425.htm

第3篇:选调生,大部分刚开始都要去基层工作

选调生,大部分刚开始都要去基层工作,基层的苦,不经历是无法有深刻体会的,基层百姓的需求和很多事情,不亲身实践和调查时无法知道的。在基层,确实待遇少,环境艰苦,还有孤独、寂寞等,都时时考验着我们这些投身入基层事业中去的祖国未来的中坚。

很多同志在基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不是觉得自己高学历,看不起“土里土气”的基层干部,把自己孤立于群众之外;要不对艰苦的环境比较畏惧,或者当同事被提拔重用时,常常沉溺于失意和困顿而不能自拔等。这些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选调生身上,但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选调生如何才能走好自己成长的路?我认为首先要有下面几种准备:

1、保持一颗平淡之心,踏实做事。尤其是从心底保持平和。基层乡镇领导和干部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经验比我们丰富。环境艰苦,我们就认为是磨练意志;有些孤独,我们就认为是清清静静,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就不觉得孤独;工资很低,我们想想还有比我们付出多,但工资更低的人,如果以奉献的心态来对待,你就觉得其实蛮不错。别太重视以前的身份,这里没有空想,一切从现在开始。你不在是老师眼里的高材生,不再是朋友眼里的知心人,你是一个全新的你,什么都需要从0开始。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学习基层工作方法和经验,为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保持一颗进取之心,练好内功。 无论你以前是什么背景,什么学历,到了基层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伟大的党都如此谦虚,如此注重加强党的学习,何况我们渺小的个人?因此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不但要注意向书本学,学习中央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国学精粹,学习经典;要向领导同事学习,因为他们熟悉基层情况,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向群众学,因为群众创造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发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有无穷的智慧;要向实践学,不注重实践和调查研究,就无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就无法真正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其次还要要善于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学习方法,既不能一味强调速度,也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质量。

3、保持自爱之心,拒绝诱惑

要经得住考验,顶得住冲击,守得住清贫,淡泊名利,超脱物欲,如薄书记所告诫的,“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尤其要从小事做起,自觉抵制诱惑,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副主席所说的,慎独,自己约束自己,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慎友,择其善而友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这样我们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

选调生是担当重任的一代青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就要求选调生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积累自我的紧迫感。走好选调之路,从现在开始!

第4篇:选调生一般去哪里工作_选调生工作地点

考上选调生之后一般会去哪里工作呢?今天乔布简历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选调生一般去哪里工作,选调生工作地点。

关键词:选调生一般去哪里工作,选调生工作地点

选调生因为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领导干部,会放到基层中锻炼,他们的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并委托接收单位考评。选调生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社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按照选调生的相关政策规定,政府会根据本人的报考志愿和实际工作需要,安排选调生的工作单位。总的来说,在分配上,博士研究生安排到市直部门挂职锻炼;硕士研究生到县市区工作。

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全部安排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作,一般会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职务。

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的选调生,一般安排到县(市、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或其基层派出机构工作。

共青团系统的选调生,关系落到县(市、区)、乡镇团委,先到农村或城市社区挂职锻炼1-2年。

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并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博士研究生可安排到市直综合部门,先到基层对口部门挂职锻炼1年。

考上选调生后,不一定会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而且有些地方为了回避,也不会把你分配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者县市区。

选调生一般去哪里工作_选调生工作地点

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9df8250cf29bfc552524d4

第5篇:选调生基层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7月,我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选调生走入基层,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角色的转变给予了我新的挑战。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从学生走入社会的节点,我一直努力做到完美的转变,通过在北长山乡政府这四个月的工作生活,我对如何去做好基层工作有这样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准确定位。

作为一名刚来基层工作不久的选调生,在刚来到基层工作时,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心里波动很大,大学的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还回荡在脑海中,眼前的环境却并非如梦想中的那么美。从校园的亲朋好友,到现在的形单影只,变化之大难免让人感到无法适应。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基层就要有留守基层的决心,就得马上适应这个环境。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爱之。因此我认为做好一名基层的公务员你首先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安稳自己的心,让自己尽可能快的适应基层的环境。 并下决心扎根基层,心怀梦想,扬帆起航,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机关工作原则性强,程序严谨、规范。新录用人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环境首先要先“观”,观察日常办公的程序,了解机关工作性质。同时,还要多“想”。多

动脑、多思考,将对工作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更要做到“勤”。服从领导和同事安排,从整理档案这些小事做起,在处理琐事、小事中加深对岗位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融入环境、进入角色打下坚实基础。在刚到北长山乡政府工作的前半个月时间里,我主要在办公室从事文书工作,做一些如收发文件。接听电话的工作,但正是这些工作让我对整个乡政府的工作流程、各个部门的职责、各个部门的人员分工有了具体的了解。这都为我以后的工作做好的铺垫。

二、 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一)立足理论实际,加强自身学习

作为新录用的公务员无论文凭有多高、眼界有多宽,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应该沉下心来,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才能真正从具体工作岗位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我们需要扩大学习范围,多读书,读好书,多了解国家国际大事,深入了解各项政策,深刻分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国家发展战略,做一个知识全面的公务员。

(二)谦虚勤奋,向领导和同事学习

工作的初期,容易出现失误和错误,细节考虑不周到也时有出现,由于缺乏经验,走弯路是难免的。经验

教训是我的一笔财富,出现错误,我都会直接面对,听从领导的批评,听从同事的意见,立即改正,让自己在教训中不断自我总结,走好选调生之路,保持平常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从而得到自我提升和实现自我超越。

(三)扎根基层,向群众学习

做基层工作就要和群众打好交道,这就需要我们融入进群众的生活中,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日常生活、工作情况,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真诚服务群众。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处理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将基层的工作做好。在北长山政府,我主要做乡村土地规划、林业、渔业生产、动植物防疫、渔监等方面工作,这里面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帮助。

三、 脚踏实地,细致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

(一)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实践中磨练是选调生健康成长的最佳途径。一要敢于实践。要立足岗位,从远处着想,从眼前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事情。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磨练自我的勇气。二要善于实践。实践不是蛮干,要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多向同事学习,学习前辈们好的经验和做法,缩短摸索研究时间。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

结事物内部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半年基层工作中,我脚踏实地,安于本分,严于律已,严肃认真,谦虚谨慎,完成好每一项领导安排的工作。

(二)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精于勤”是指工作态度要勤勉实干。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做到位,这就需要一种实干精神,就是一种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成果的能力。一到乡政府我就被安排在经济发展办公室从事渔养、安全生产、土地规划、森林防火等一系列工作,接到工作安排后,我首先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了乡镇这几方面工作的现状和要求,摸清了一些基层经济发展工作的特点,然后又翻阅了这几年留下的工作资料,尝试着一步步去进入工作角色,工作不忙时,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开始下村去了解渔民渔养的状况,主动与渔民交流,学习渔养知识,逐步的与乡的渔民打成一片。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形成于思”是指工作要富有激情,善于开动脑筋。北长山乡镇的人民主要靠渔养为生,渔民最害怕的是大风的天气,因此做好坏天气的预报,对于保障渔民切身利益至关重要,为了将气象局发来的天气状况及时的传达给渔民,我想了很多办法,建立了渔民信息工作QQ群,去移动营

业厅申请移动蓝海商务业务,将乡里的每个渔民都加入飞信。从而能够将天气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送给当地渔民。切实保障渔民的人身安全。“毁于随”是指工作要细致。我们要有从小处着手的精神,从身边事做起,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做好。乡镇的工作很琐碎,任务也很繁重,有时候真是累得疲惫不堪了,脑袋都有些转不过来的感觉,这时候工作就更要细致,千万不能出差错。有一次,我在连续加班比较疲倦的情况下,对会议记录没有核对,加之时间匆忙,形成的会议纪要出了差错,印发以后才发现问题,引起的后果是我始料未及的,领导批评的语气虽然平和但我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很严重。通过这件事,我吸取了教训,工作更加谨慎了。

(三)修养是立身之根本。一是谦虚为本,少说多做。选调生到了基层往往受到领导的重视,这时候,我们需要多注意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同事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想,失落感多少是有的。这时候,我们必须要主动淡化身份。虽然我们的学历相对较高,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们还不如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老同志,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就要为自己定好位,正确对待自己,看待他人,谦虚做人。二是淡泊名利得失,营造和谐氛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摆正心态,不

在个人名利上患得患失,才能放开手,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选调生,不要被一些不好的风气传染,反而要把良好的风气带到基层,自觉维护团结。

我认为当代的选调生要以三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高、富、帅。高在于我们的人品.我认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服务老百姓,我们只有牢牢树立为老百姓服务、为祖国奉献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换为习惯,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富,富在于我们的心灵,心灵的丰富在于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我们才有能力做好我们的基层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帅,帅在于我们的行为,行为的帅气来源于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即使再小的事情也不敷衍了事。积极的深入基层,了解百姓所需所求,主动的融入工作一线。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着高尚的人品,富有的心灵,就一定能够做出帅气的工作,真正成为我们选调生队伍的”高富帅”。

回顾这半年以来,我在基层中不断锻炼成长,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不断提高,但自身仍然存在较多不足的地方,如年纪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加以解决的。相

信在组织的培养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关怀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工作一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选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怕辛苦,努力学习,认真做事,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HXG 2012年12月10日

第6篇:基层选调生个人工作总结

提供一篇个人工作总结,为您提供帮助!

作为20XX届省委组织部的一名选调生,我来到镇上工作已经几个月了。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坚定信念、努力实践;扎根基层、苦练本领;虚心学习、踏实工作,通过多岗位、多类别、多层次的锻炼,增强了服务本领,丰富了求实经验,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认识,现总结如下文:

一、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

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要有坚实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立场信念,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保持清醒、向上的头脑,求真务实的为人民服务。一年来,我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力求做到自醒、自警、自励,更好的为基层农民服务。

(一)立足自身,加强理论学习

一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我系统的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读了“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认真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把握实质、提高认识上苦下功夫,做到了认真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及时向镇党委汇报思想,使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通过不断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保证了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全服从组织的领导和指挥。

(二)坚定信念,恪守为民之志

基层锻炼是成长的必修课,只有坚定信念,扎根基层,苦练本领,才能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基层党组织知识,深入了解镇情村情,努力实践镇党委发展乡村的理念。通过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对“两个率先”和市、区、镇有关政策的学习,对“机关效能革命”活动的参与,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开拓基层的信念。我深深的感到:只有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保持党性的坚不可摧,才能培养出过人的体能、坚毅的品格、坚定的信念,才能恪守为民之志,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与时俱进,提高党性修养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当前进行的保先教育活动,是我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学习园地。活动开展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的要求,认真听课记录,不断审视和评析自己,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和民情日记来向组织汇报学习效果。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上立党为公、为民所系,更体现在行动上执政为民、为民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只有在实践中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塌实苦干,党性修养才会巩固才会加强。我深知: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仍将是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一项主要内容,我会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扎根基层锻炼,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所思、所需、所为,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少有失误。一年来,我认真珍惜锻炼的机会,力求在工作中增强本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磨炼中增长才干。

按照组织安排,我主要从事多种经营工作。在一年的实践锻炼中,我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在实践中求思求变求发展,力争务实稳重高效的工作。

尽心尽力,推广芦笋种植产业化。芦笋被誉为“百蔬之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0XX年8月,在苏州创元集团的大力扶持下,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22个村推广芦笋的种植,形成万亩芦笋产业基地,进而致富农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多元化、集约化。

如同最初推广水稻和蚕桑一样,面对这一新兴的产业,广大农民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种植热不高,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为此,在镇党委副书记李树玲的领导下,我加入了芦笋一线工作组,直接负责卢集、启宇、竹城、清高、农场、周马、条河七个村的芦笋推进工作。从芦笋的浸种育苗、苗田管理、大田移栽、防病治病、采收管理的一整套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哪里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赶去“救火”. 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让我不敢丝毫懈怠。每天我都要骑车往返60多里路,扑到田头查看笋情,和笋农一起挥洒汗水,和村干部一起共商笋计,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奔走于村民之间耐心发动他们种植芦笋,不是在酷日下丈量芦笋大田面积,不是在口干舌燥的向笋农讲解芦笋技术,而是在雨中和笋农一起紧急疏通沟渠,对芦笋进行全面防病治虫的打药工作。

在芦笋的生长中,茎枯病是最大的敌人,其传播感染的速度快,破坏力大,山东芦笋大面积的死亡正是由于茎枯病引起的。近来的连绵阴雨,我镇的芦笋出现了茎枯病,若不及时防治,后果不堪设想。周马村二组有三十六亩老芦笋感染茎枯病,程度非常严重,我和芦笋技术专家刘老师赶到现场便一头扎在田里,冒雨检查笋株,分析病因。我们发现二组笋田地势低洼,接临水田,原来的内外沟系早已消失,大雨导致田地排水不畅,芦笋受涝染病。于是,我们会同村干部立即挖沟排水,迅速制定农药配方,雨稍停我们就马上对芦笋涂药抹茎,终于保住了这块笋田。之后,我们组织专业的打药队,在三天的时间里完成全镇2513亩老笋田的打药任务,茎枯病得到了很好的防治。

在大家的努力下,芦笋的健康生长得到了有效保障,但芦笋产业最终的目的是要致富农民,要有好的价格保证广大笋农受益。自20XX年3月以来,我多次随从镇长柏利到上海、苏州、南京、山东、武汉等地跑市场搞调研,和众多芦笋经销商洽谈业务,签定收售合同。在上海曹安市场调研时,我们得知该市场每天消化芦笋70多吨,但由于近来山东芦笋大面积的削减,货源紧缺。于是我们迅速行动,广发宣传资料,走访该市场内众多的经销商,最终与上海三义兴发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签定了芦笋包销合同,确保了我镇芦笋在市场行情好时随行就市,不好时有保护价收购,一举解决了广大笋农的后顾之忧。现在,广大笋农天天都见到效益,建设村村民施永贵,家种芦笋1.2亩,每天采收鲜笋30多斤,一天就收入近70元;竹城村的支部书记卢永权,带头种植芦笋3亩,每天收入200多元;桃园的支部书记孙乃生兴奋的说:“现在芦笋见收益了,老百姓种植的热情也高了,工作开展也容易多了。”

在保证销路的同时,我们着眼于芦笋品质的提升,对芦笋进行权威认证。按照领导的指示,我负责芦笋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圆源”牌芦笋商标注册的申报工作。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业务知识,参加了市农机局组织的绿色食品认证培训班,按照标准要求准备了详细齐全的申报资料,积极配合市、区农林局、工商局等部门进行申报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报任务,为今后我镇芦笋树品牌创效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7篇:基层选调生工作体会交流发言

选调在基层的三年里,我有三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基层是一片成长的大舞台。

我刚到镇上时,对基层工作十分陌生,于是我主动看新闻、读报纸、学理论、翻文件、看县志,学习的过程让我逐渐熟悉业务、融入工作。工作以来,我一直在重要岗位锻炼,列席镇党委会议,负责或参与镇上党建、宣传、脱贫攻坚等多项重点工作,这样多重的磨炼,让我在较短时间内尽快成长。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之下,三年里我共在各大报刊媒体上发表稿件300多篇,有多篇文章受到市县表彰。

二、选调生是一个“特别”的大家庭。

各级组织部门非常关心关注选调生的成长,针对性地举办教育培训班为我们“充电”“蓄能”,生活上给予的支持也很好地解决了后顾之忧;选调集体特别团结,定期组织团建,通过座谈、联谊等形式交流基层经验、提升工作实效,积累了深厚的朋友情和团队情。

三、奋斗过程是一场人生的大历练。

一要坚守选调初心。把姿态放低、把态度摆正、把工作做实。不骄不躁,踏实走好选调路。

二要规划选调生涯。要做好个人的长中短期规划,及时做好总结和“回头看”,不让青春在迷茫中混沌。

三要实现选调价值。要找准自身发光发热点,在工作中既有统筹又有专攻,既要固本又能创新,既不出错又能出彩,高标准、严要求、出成绩,实现自我价值,成就青春梦想!

上一篇:沁园春你雪下一篇:新产品开发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