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利创新个性品质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及推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思维科学等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内涵、意义作了阐述,并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微薄之力。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朝气蓬勃、热情奔放、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青少年的个性特征为准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允许学生有独立的想法和见解: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实行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研究性学习,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创新。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理论工作者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同时,也需要得到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与配合。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品质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中文摘要

一、 创新教育的内涵

二、 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历史学科的特殊优势

(三) 学生自身的特点

三、 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 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 创设教学情境,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 实行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四) 进行多种训练,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 提倡研究性学习,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课

四、 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障碍

(一)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二) 教师素质的影响

(三)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四) 脱离“双基”的影响

Abstract

注释

参考文献

上一篇:洛克家庭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批评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