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下雪了教案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绘本故事下雪了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绘本故事下雪了教案

下雪了教案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形式:集体 适合年龄:3~4岁

下雪了(童话欣赏)

一、设计思路

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见到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雪景。喜爱洁白的小雪花是幼儿的天性。由于小班幼儿对小雪花的知识了解的不多,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抓住这自然景观,培养幼儿探索精神,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下雪了》,通过观察、听童话,让幼儿充分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还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二、活动目标

1、能专心地倾听并积极参与活动,激发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体验、表达,理解作品的内容。

3、感受感受通话中重复修辞手法,学说有关重复的词语、句式。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童话,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雪的联想,体会小朋友们喜悦的心情。

2、难点:领悟童话中的联想

四、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鸡妈妈。

2、教学动态课件PPT。

3、雪花图片若干。

4、最好在下雪天展开此活动。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亲爱的宝贝们,你们看外面世界变成什么颜色了? 原来外面下雪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下雪吧。

(二)活动过程

1、通过体验、表达,引导幼儿感知学的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学的特点,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表达对雪的认识:雪像什么?

展示雪的图片,让幼儿从个角度观察雪的额特点。 从颜色、结构特点、触觉等方面了解。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感知雪中的故事。

师:雪中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讲故事《下雪了》。

师:故事中都出现了谁?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重复的词语、句式。

师:我们在听一遍故事,听小动物们都说了什么? 播放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没讲到重复的词语、句式时,尝试用接说的方式让幼儿学说故事内容。如教师说道“小猫推开窗说:”,幼儿接着说:“下糖了!下糖了!”„„

4、尝试再体验,表达鸡妈妈对“雪”的感受。

教师讲到“鸡妈妈说:下什么呢?让我尝一尝吧„„”时,用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鸡妈妈啄食的动作。

集体完整地观看课件,倾听故事。

(三)、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到雪地里再看看雪,感受鸡妈妈评论雪的那一段语言。

(四)、活动延伸

结合科学活动,将白色的糖、盐、面粉、奶粉、雪带到活动室,让幼儿先猜测,再尝尝看,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

(五)、活动反思

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感受雪后美景。并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让幼儿感受雪的特征,是

教学重点。再引导幼儿捕捉雪景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说出雪中的情感感受。激发幼儿阅读童话的兴趣。

活动延伸让幼儿亲自体验探索雪的特点,让幼儿更深刻的了解雪的特点。

活动最后可以让幼儿情景创编。

六、相关领域

科学:《下雪了》----让幼儿体验探索的的乐趣。 美术:绘画下雪场景,制作下雪了的场景。

七、教学材料

下雪了

下雪了。

小猫推开窗说:“下糖了!下糖了!” 小狗推开门说:“下盐了!下盐了!”

小鸭摇摇摆摆走出门说:“下面粉了!下面粉了!” 小鸡拼命地摇摇头说:“不对不对!是下奶粉了!下奶粉了!” 鸡妈妈说:“下什么呢?让我尝一尝吧。”她用嘴从雪地里啄出一口雪,尝了尝说:“不甜,不是糖。”她又用嘴从雪地里啄出第二口雪,尝了尝说:“不咸,不是盐。”她又用嘴从雪地里啄出第三口雪,尝了尝说:“会化,不是面粉。”她再用嘴从雪地里啄出第四口雪,尝了尝说:“没有奶香,不是奶

粉。”

小朋友们,雪到底是什么呢?

第2篇:生成活动教案:下雪了

活动名称:下雪了

高建琴、2010-1-19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滑滑梯上结冰了,下雪了,小雪花白白的,飘飘洒洒飘下来就不见了。有的孩子说像棉花,今年下了一点小雪,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但是在上海,很少有机会去亲近雪、感受雪。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体验玩雪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情境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下雪了)

小结: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颜色、大小、形状)

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3、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_@我是分割线@_@

二、老师示范、制作雪花

1、什么飘下来了?

2、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小雪花。

3、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

4、你知道老师的雪花是怎么做的吗?

5、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要求要撕的小。

三、共同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把撕好的雪花拿出来,我们一起下雪了。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我们打雪仗去咯。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被雪的世界所吸引,给孩子看ppt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雪的世界。通过以往的一点生活经验回顾孩子们了解了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白的、凉凉的、掉在手里就没有了,变成水了等等。孩子活动的兴趣点是下雪游戏,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撕雪,撕好后便下起雪来了,都兴奋的跟着雪跑。但也有个别孩子把纸撕的太大了,也因为很多孩子太兴奋了,有个别幼儿在下雪的时候,在抢着下雪,也有小朋友在叫,老师他抢我的雪花。我们班的孩子还是以自己为中心,我想在以后做游戏时我要把这些放进要求里。

第3篇:幼儿美术教案:下雪了

托班艺术教案:下雪了

一、活动目标:掌握撕纸,撒纸,捡纸的技能,体验与纸宝宝一起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一份:白纸条、小盒子、音乐、手偶小青蛙。

2、幼儿学具:小盒子(每人一份),白纸条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手偶小青蛙,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 (课前律动)小小手,放膝盖,小小脚,并并拢,小腰板,挺挺直,小嘴巴,不说话,嘘······

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出示手偶)?(幼儿回答)小青蛙,快和小朋友们打个招呼,(以小青蛙口吻)“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青蛙。”小朋友们,我们也给小青蛙打个招呼吧,你好,小青蛙!那我们一起和小青蛙做游戏吧!(突然,手偶小青蛙乱动)小青蛙,怎么了,难道你不想和我们一起玩吗?(手偶做摇头状)那是为什么呢?你说什么?(开始做窃窃私语状)哦,是这样啊!小朋友们,刚才小青蛙跟老师说,它好久没看到下雪了,它想玩雪花,可是没有雪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怎样撕雪花。

(1)老师想了个好办法,自己做雪花,我啊,(出示纸条)请纸宝宝帮忙,那么怎样才能让纸宝宝变成漂亮的雪花呢?(幼儿回答)小朋友们,看好喽!(教师边念儿歌边撕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片片雪花白又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3、幼儿操作,撕纸做雪花,然后进行降雪活动。

(1)老师一个人做的雪花太少了,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老师做雪花,好不好?

(2)现在啊,老师把纸宝宝送给每个小朋友,也为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待会就用纸宝宝做雪花,记住要撕很多很多的雪花,这样啊,小青蛙才高兴。

(3)好了,我们一起做雪花吧!两只小手要抓住纸宝宝,要不然它会摔下去的,然后用分别用两个手指头捏住纸宝宝,再慢慢往下用力,咦,撕开来啦!小朋友,快快撕哦!老师来看看谁撕得又快又好看!

(4)老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4、老师与幼儿听音乐在雪地里滚雪球。

(老师把撕好的纸往空中抛)咦!老师这儿怎么下起雪来了,小朋友你们哪儿有没有下起雪来啊!(再抛一次)又下雪啦!(全体幼儿把撕好的纸往空中抛),下雪喽!雪地上都变白了,小青蛙看到这么多的雪,心里真高兴,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滚雪球。(放音乐,带小朋友围成一个圈,走起来)滚雪球,滚滚滚,雪球变大了,雪球变小了,雪球变高了,雪球变矮了,我们啊,继续滚雪球,滚雪球,滚滚滚,雪球变大了,雪球变小了,雪球变高了,雪球变矮了,哈哈哈,雪球滚好啦!我们休息一会吧!

5、老师与幼儿一起捡雪花。

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好多的雪花啊,都不好走路了,过会啊,要是有其他小朋友也来玩,就没办法进来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一个勤快的小朋友,把雪花都捡到小盒子里,这样啊,其他小朋友也能一起进来玩啦!小朋友,快快快,我们一起捡雪花!

哇!小朋友们,真棒,是个勤快的小朋友!老师啊,要给大家发奖品了! 课程结束。

第4篇:中班绘本教案: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在猜猜、说说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忆能力。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小动物图片、房子底板

3.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认识动物,引出话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动物朋友来和我们做游戏。为了表示欢迎等会儿见到他们要拍拍手哦。看,他们来了。

——数一数一共来了几位朋友?

——你们看到了谁?它长什么样?

小结:今天可真是开心,牛,河马,兔子,大象,猫还有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宝宝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二、观察操作,大胆表述

1.猜猜是谁(从不同的表现及特征熟悉不同动物)

——现在动物朋友要和我们来玩“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它们可是要发生一些小变化的哦,看看你们谁的小眼睛最厉害!

预设问题:

——谁变得不一样了?他怎么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生气了?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谁转过身背对我们了?你怎么知道是它?

小结:不同的动物它的特征及表现是不一样的呢!

2.谁藏起来了(关注身体颜色了解不同动物)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呢?

把小眼睛遮起来准备游戏了。我们来到了一片绿色的地方,可能是哪儿呢?

——是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回是谁藏起来了?为什么到了橘黄色的地方牛和袋鼠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结:因为牛和袋鼠的身体是橘黄色的,所以到了橘黄色的背景前面它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兔和大象急了,“我们也要躲起来,我们也要躲起来”欸,它们可以躲在什么地方呢?

小结:不同颜色的背景能让不同颜色的动物藏起来哦!

3.谁回家了(从局部特征判断不同的动物)

(1)猜测

——玩累了,动物朋友要回家休息了,这儿有6间房,看看谁最先回家了?你怎么知道是它?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

——又有动物回家了,这回是哪两个?分别是谁和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操作

——看,动物朋友们现在都回家了,你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住在哪个房间吗?

——这里有一些楼房和小动物的图片,你去按照顺序摆一摆,一会我们来说一说,看看谁最会观察,记得最牢?(幼儿操作)

(3)验证

——把你的房子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呢?

——开灯喽,你摆对了吗?

小结:从眼睛的不同我们也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动物。

活动延伸:

——动物朋友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和它们玩游戏可真开心啊!

——这些动物朋友就来自于这本书,名字叫《谁藏起来了》,里面有更多的小动物能和你们做游戏哦,想和他们玩儿的朋友一会可以去看一看哦!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第5篇:中班绘本数学《谁藏起来了》教案

绘本《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局部特征及简单的推理进行大胆猜测,发展观察思考能力。

2、在游戏中快乐观察、快乐记忆。 活动准备:PPT、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题:动物的家 ,说说住着哪些动物朋友?(观察动物外形)

二:动物玩捉迷藏(仔细记忆和发现动物的变化)

1、今天动物们玩起了捉迷藏。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是怎么玩的?(调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

2、谁藏起来了?(根据底板颜色和动物身体的颜色来判断)

3、这次是谁转过身去了?(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

4、谁家的灯关掉了?(根据眼睛特征来判断)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棒,很快的就找出了躲藏的小动物(我们小朋友都很厉害,都找到了藏起来的小动物,我们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找到它们的,眼睛观察,对了,我们的眼睛真的很棒呢,接下来我们还要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能干,更会观察哦)

三、记忆小游戏:

师:大家玩了捉迷藏的游戏真开心,现在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玩游戏了,它们也玩的很开心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两个小动物玩游戏,谁不见了(教师边说边演示)

2、五个小动物玩游戏,谁不见了?(教师边说边演示)

3、大家一起玩游戏,谁不见了?(教师边说边演示)

小结:今天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真开心,我们的眼睛很能干,会观察小动物的特点,我们总是能把它们找出来。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也要用眼睛仔细的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东西了。

第6篇:大班绘本故事教案:愚公移山

活动时间:2018年6月 活动名称:语言·绘本 活动内容:愚公移山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坚持到底的精神。 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大胆地质疑,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重点: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质疑,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愚公移山》绘本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交流爬山体验,导入课题。

师:你们爬过山吗?爬很高的山会有什么感觉?

二、基本部分

1.初步了解绘本的内容,激发幼儿看书、提问的欲望。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等一会儿提问环节我们一起来解决。

幼儿分组阅读图书。

2.讨论: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谁可以帮助解答?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参与讨论。 3.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理解故事。 4.集体讨论,用现代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如果我们现在再遇到大山挡住了路,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

三、结束部分

尝试新编故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新编故事的活动。

上一篇:33江西民俗体育文化下一篇: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