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 (GDM) 是妊娠中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血糖水平的异常。孕期血糖控制不良, 将对母婴产生长远影响, 甚至还会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 患病率更是增长迅猛。许多护理研究显示适宜的护理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血糖水平, 但是关于家庭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中的研究较少。因此, 该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住院及出院后采取定人负责微信及电话随访形式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取得良好效果。其应用价值明显, 值得孕妇遵守和医护人员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建卡并定期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00例, 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 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孕妇年龄区间在22~45岁, 平均年龄 (33.5±3.8) 岁, 孕周为34~42周, 平均 (38.0±1.3) 周, 52例初孕妇, 48例经孕妇。对照组孕妇年龄区间在21~43岁, 平均年龄 (32.0±3.7) 岁, 孕周为32~41周, 平均 (36.5±1.5) 周, 53例初孕妇, 47例经孕妇。入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 均为孕26周行OGTT试验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均经过知情同意书的签订, 主动参与研究, 并在医院伦理会批准下该研究得以开展。上述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及治疗方法, 正常规范行产前检查, 每个月定期检查静脉血浆空腹及餐后2 h血糖, 每3个月抽血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记录在家期间饮食及血糖波动情况, 并给予适当的饮食、运动及胰岛素的调整指导, 未进行微信及电话的跟踪随访。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增加家庭护理干预措施, 即在住院期间就对孕妇及其家属有计划地进行宣教和家庭护理干预的培训, 建立微信群, 登记有效联系电话。出院后指定专人护士通过微信及电话, 每周进行随访持续跟踪, 做好饮食及血糖记录, 并进行相关指导。

1.2.1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

由主管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等, 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对妊娠期糖尿病危害的认识,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避免因恐惧等应激反应情绪, 提高其重视程度及依从性。

1.2.2 严格饮食管理

(1) 告知合理平衡的膳食结构能满足孕妇及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素, 消除不必要的担心, 取得理解与配合。 (2) 由专科护士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孕周等情况制定饮食计划;遵循50%为碳水化合物、25%~30%为脂肪、20%~25%为蛋白质, 少量多餐, 粗细搭配,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烹饪方式采用蒸、煮, 避免煎、炸、烧烤;适当考虑个人喜好, 安排具体食谱见表1。 (3) 根据产检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孕妇体重, 随孕周及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4) 出院后利用微信平台, 将食物热卡交换份表以及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等相关知识, 以图文并茂形式发布于微信群, 提供她们急需的知识, 增加亲和力, 提高依从性。 (5) 要求做到家里自备食物磅称, 孕妇的食物份量均严格过磅, 精确到克;严格按6~7次/d分餐, 对于因工作等原因, 未能严格执行食谱餐次及时间安排的孕妇, 则强调家属的配合, 可采取送餐或带餐的方式遵从。

1.2.3 运动管理指导让孕妇及家属认识到运动具有降

低血糖、维持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调解情绪等好处。除医生要求需要卧床休息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运动强度及种类应因人而异, 适合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家务等, 坚持运动1 h/d, 上午30 min, 下午30 min, 并注意防止滑倒等意外。

1.2.4 血糖监测管理

(1) 出院后告知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要求每个家庭自备血糖仪, 主管护士教会孕妇及家属规范监测血糖的方法及正确记录血糖值, 并指导如何避免误差 (监测前要洗净手擦干, 消毒要待干后才扎血, 第一滴血要弃去;血糖仪要定期校对;试纸要妥善保存等。) 。 (2) 指导严格遵医嘱监测空腹、三餐前、三餐后1 h、三餐后2 h及睡前血糖, 连续监测3 d, 记录血糖值及每日饮食的种类、份量及烹饪方法, 血糖相对平稳以后根据医嘱调整血糖监测次数。 (3) 一日多次的指尖血糖监测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 指导经常更换监测部位, 选择比较细短的一次性采血针头, 尽量在指尖的侧面取血减轻疼痛, 耐心指导,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 做到每周专人微信及电话随访, 收集患者的血糖及饮食资料, 根据血糖及饮食情况及时对每个患者进行食谱及胰岛素用量的调整。强调饮食习惯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 加强饮食调整可使血糖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

1.2.5 给药护理

对通过严格饮食调控两周后, 血糖仍不达标者遵医嘱启用胰岛素治疗[1], 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分泌的降糖激素, 对母体及胎儿影响最小, 也是目前孕妇唯一安全能用的降糖药。其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只要注意饮食及血糖情况一般不会出现, 再则一日6~7餐次进食, 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产后血糖如果恢复正常, 就不需要再注射胰岛素了, 也就只是短期使用。加强心理安抚, 消除其对用药疼痛带来的恐惧, 以及药物对胎儿影响的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1.2.6 给于产科一般护理

(1) 产前护理:指导患者自测胎动, 护士要对胎心音进行严密监测, 必要时建立胎心监护, 监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2) 产时护理:鼓励产妇进食, 严密监测患者分娩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 若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 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3) 产后护理:及时对血糖情况进行复查, 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注意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阴道是否存在出血情况, 定期清洗会阴部, 保持干燥、清洁, 避免出现感染。产后需注意保持合理饮食, 并适当进行锻炼[2]。并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在出生后即对其微量血糖进行测量, 常规服用10%葡萄糖水, 若出生时血糖不足2.2 mmol/L, 则需要及时采取喂奶或补液措施, 并对其血糖进行连续2 d的监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的静脉血浆血糖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利用[n (%) ]表示计数资料, 以χ2检验所获取的结果, 计量资料应用 (±s) 进行表示, 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后各时段的血糖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血糖指标,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 (GDM) 的危害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密切相关[3]。血糖的管控离不开健康宣教, 饮食、运动管理、药物降糖和自我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管理措施。高龄妊娠作为GDM的主要高危因素,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明显增多, 而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运动疗法和药物降糖相对受限, 饮食治疗则非常关键, 但介于担心胎儿营养不够和胰岛素的副作用, 相当一部分孕妇依从性差, 不能做到严格的饮食管控, 导致孕期血糖控制不良。而血糖控制达标情况, 直接影响着妊娠结局, 其不良结局可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4]。

3.1 家庭护理干预充分发挥了专科护士的职能

该报告在全面分析影响依从性和有效执行的综合不利因素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院内糖尿病专科小组各成员的职能和优势, 利用微信平台和电话持续跟踪随访:传播疾病相关知识, 提高危害意识;为其制定具体食谱, 提供方便可行的操作流程;并传授血糖监测技能, 实施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指导;跟踪并记录血糖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随访人员的耐心、责任心和科学、全面的专科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得到孕妇和家属的高度信任和全力配合, 依从性大大提高, 使管理方案能顺利有效执行, 并贯穿整个孕期。

3.2 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配合饮食管控的依从性

从观察结果看到, 干预组通过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提高了依从性并监督其持续有效执行血糖管理方案, 尤其是严格饮食管理的遵从。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使得血糖的管理达标而使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下降, 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3.3 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结果影响着两代人的健康, 今后仍须尽量发挥专科护士及广大健康促进小组功能, 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 加强健康宣教, 指导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有效管理血糖。孕期的家庭护理干预的路上, 任重而道远!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两组孕妇均为孕26周行OGTT试验确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 增加家庭护理干预, 平均干预13.1周。两组日常的指尖血糖监测值作为指导饮食及胰岛素调整的参考, 每个月定期检查的静脉血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作为两组的评价指标。观察两组妊娠不良结局事件: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的血糖都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 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对母婴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血糖,妊娠不良结局

参考文献

[1] 贾显静.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2) :293-295.

[2] 王颖, 顾平, 朱珠.运动和饮食控制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和妊娠结局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21) :3575-3577.

[3] 廖二元, 莫朝晖.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 毛益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 (2) :112-114.

上一篇:某三层建筑楼的桩基础溶洞处理下一篇:试论现代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