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21实验报告

2022-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物实验21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大物实验21实验报告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实验专项研究优秀实验报告节选(一)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排名不分先后)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等省市区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所有幼儿园子课题单位参与者)

参加研究人员

李宁、金俊清、高巍奇、梁亮、程五一、周励群、卢璧锋、周秀君、孟素琴、郑莹、陈仰娟、洪雪娟、林枫、胡笳、张素娟、严凤英、杨鸿、

杨冬梅、夏红艳、吴鸿伟、周夏森、吴卓佳、陈智峰、杨磊、李建志、于媛媛等

参加研究单位

苏州大学纵横研究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秘书处资源库技术组

执笔人:林小苹,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会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上一学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幼儿不仅在识字量、阅读能力的进步方面超过对比班的幼儿,而且在学习兴趣与专注力方面也优于对比班的幼儿。现阶段我们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将各个学习内容游戏化。如在口诀学习中,将纵横码自编笔形动作配合木头人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记住与笔形相关的动作。在笔形的学习中,我们灵活运用笔形口诀配上各种游戏,如找朋友、抽签、看谁找得多等加以巩固。此外,针对幼儿喜欢上机操作的特点,我们对上一学年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了改进,在Flash课件及各种小游戏的多个环节中增加了各种音效提示,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纵横信息数字化的学习过程,不该仅是一种现代信息工具的掌握过程,更应该是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纵横码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学会纵横码输入法,更应该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达到这个目的,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学期的每次纵横码课,我们都会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很多的探索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自在又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在平时的练习中,让幼儿自己尝试输入,并引导他们在输入时发现不同的方法,同时也注意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让他们互相看看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输入,或者让幼儿自由结对,相互约定,看谁的方法最快、最有效。

(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博文学校幼儿园 严凤英)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活动中自然渗透兴趣识字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幼儿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幼儿去感受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过程能直观地显示汉字,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能百分百地直接接触汉字,有这样良好的识字氛围,再加上要求幼儿回家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课题组决定通过以幼儿园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为主、亲子活动为辅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多途径渗透有趣识字

(1)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每个阶段挖掘可供幼儿识字的所有机会和资源。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到输入法的运用等阶段,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时,可以结合学习,认识“计算机、鼠标、键盘”等词组。在学习笔形时,可以让幼儿在“字宝宝”中找出“笔形娃娃”,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字。通过以环境为途径来学习汉字,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形成记忆。

(2)纵横码教学活动过程中巧妙出现汉字渗透识字教育。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向幼儿进行识字教育。我们将要幼儿做出指令的字、词组的编码写在纸上,当要求幼儿安静时,出示写有“34502”编码的纸,引导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字、词的编码,幼儿利用纵横码猜出是“安静”时,他们会很自觉地安静下来。再启发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两个字。还有如“排队”、“朗读儿歌”、“接龙游戏”等,让幼儿认读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汉字,习惯看字和听成人读字,逐步形成爱认、爱问的习惯,让幼儿在头脑中建立与相应汉字之间的“指令”联系,轻松认读汉字。

2.家园配合,共同交流,促进幼儿识字水平的提高

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家园间的共同教育,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长懂得:父母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读书,是实现孩子自我识字和读书的重要环节,同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语言及识字的现有水平,把握教育的尺度。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出了两个相应的要求:注意方法,培养兴趣,与教师形成教育的相同步伐,不以单一的识字量为目标,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方法上,教师为家长提供一些有趣的操作课件或教授一些方法,让家长根据课件,多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文字,每天和幼儿共同阅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和氛围,让幼儿随时随地广泛接触汉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认识汉字。我们坚信: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创造更好的机会锻炼孩子识字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幼儿园郑莹、陈仰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通过纵横活动,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眼、手、脑并用

幼儿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这就要求幼儿要眼、手灵活,手、脑并用。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打出需要的字和词组。因此,纵横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幼儿在活动中既学会了思考,也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游戏“淘宝大比拼”活动中,教师特意把单字、词组设计成游戏。把“字宝宝”藏在分类箱里,让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如“老虎找什么”、“老虎在哪里”等,幼儿寻找相对应的箱子,点击打开找出教师要找的图片,再点击图片,在出现的四组结构相似的词组中,找出正确的“字宝宝”。幼儿在第一次玩的时候速度很慢,很多幼儿还不能很熟练地记住“字宝宝”的结构。第二次活动的时候,幼儿的思维明显快了,而且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2.纵横输入法的应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在课件中加入了文本输入框、撤消文本数据等功能,使教学更方便、快捷。例如,在“减袋总动员”活动中,让幼儿设计并输入绿色环保的口号,幼儿能快速地将想出来的口号输入到课件界面中,进行讨论、对比。“快乐的小气球”活动中,主要让幼儿学习红、黄、蓝等表示色彩的字,我们在课件界面中输入了儿歌《美丽的气球》,并将彩色字的地方设置了撤销文本数据和可再输入的功能,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儿歌,幼儿随着课件中各种颜色气球的出现,主动填上相应的字。可见,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的手段,幼儿能主动、快速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并激起求知欲望。

3.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事物发展积极探索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有趣的教育游戏能激活幼儿的思维,把幼儿带到未知领域。幼儿在人机互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能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并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兴趣,诱发内趋力,获得知识信息,促进认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件《纵横王国》,从刚开始的数物对应到后来复杂的建造火箭、火箭发射、动画艺术笔、动物涂色等游戏,不仅让幼儿认识了0到9的数字,也给了幼儿很多的想象空间。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在课件《认识手和手的发散字》、《谁来保护我的宝宝》、《好饿的毛毛虫》、《祖国,你好!》中,有游戏“手的好朋友”、“保护宝宝”、“帮动物找朋友”、“中国地图拼图”等。在“保护宝宝”里,幼儿将各种动物宝宝运送到不同的“国家”,幼儿通过与屏幕互动,展开故事并巩固各种保护动物的方式;“帮动物找朋友”中,幼儿帮助台湾的动物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中国地图拼图”让幼儿给各省找到恰当的位置。活动中,幼儿全身心投入,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4.让幼儿在锻炼意志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纵横学习活动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地进行。活动中,困难随时会出现,失败常常会伴随,如有些字、词组的取码不太明确,幼儿难以掌握,有时候很长时间都打不出来,而这时正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大好契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耐心、细致地启发幼儿怎样取码,使他们在一遍遍的反复练习中养成一丝不苟、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

幼儿初步学会输入,亲自上网尝试搜索喜爱的卡通图片、尝试使用QQ聊天工具等,这些都是非实验班幼儿力所不能及的。他们不仅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能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课题研究,幼儿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在学习中,他们积累了很多的词汇,能自己上网搜索资料,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索、体验和交流来获取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幼儿的潜能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广东省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洪雪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接受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游戏对幼儿学习所产生的神奇魔力。因此,我们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纵横码的快乐,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 指法游戏

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是学习打字的基础。由于幼儿都是初学打字,手指反应慢,掌握正确的指法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采用指法练习与认识键盘、掌握笔形同步进行的方式,设计有趣的指法游戏,帮助幼儿由慢到快地逐渐熟悉指法。如游戏“快快跑”,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了两种玩法。玩法A:教师念出4个数字组成的数据组,幼儿用心倾听,并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看谁又快又准。玩法B: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在键盘上敲打出相应的数字键,看谁又快又准。这样一来,幼儿既熟悉了键盘,又掌握了笔形。

2. 编码游戏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背诵纵横码口诀“一横二竖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撇与左钩都是零”时,很多汉字不认识,于是我们把这些数字结合笔形编成纵横操,结合手势,让幼儿整个身体都跟着动起来。在幼儿做纵横操的过程中,结合音乐,让幼儿边听、边练、边记,效果很好。但因为幼儿年龄较小,逆向思维较差,他们结合音乐在短时间内能整体背熟纵横码口诀,可如果分开提问,幼儿就需要从头来回忆。根据这些实际特点,在学习笔形代码口诀时,我们设计了很多小游戏让幼儿巩固笔形代码和笔形口诀。“找朋友”的游戏是把笔形和代码配对;“坐火车”游戏中,幼儿模仿坐火车时找座位,把笔形和代码配对。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提高幼儿学习纵横码的兴趣,使其学会如何操作小键盘,熟悉笔形代码口诀。

3. 词组游戏

词组的击键码数比单字的码数多,但在一般的文章中词组含量比较高,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输入速度,练习词组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识字量有限,对词组的认识也不多,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基本上掌握了常用词组的输入方法,能把不认识的词组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为了扩大幼儿的词组输入量,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制作了很多适合幼儿的教学课件,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快乐学习“纵横码”。比如,课件《旅行去》,以“去北京”为主线,点击按钮出现从上海到北京的地图,让幼儿观察从上海到北京要经过哪些车站,结合识字教育,找出自己认识的汉字,并发现这些地名都是二字词组,教师随之讲解二字词组取前三码的规则,即33规则。点击下方的火车头出现“上海”的站牌及一个输入框,请幼儿示范如何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二字词组,如果输入正确,课件中伴有“你真聪明”的语音提示,否则就是“好象不对哦”,每输入正确一个地名,小火车就会前进一站,直到北京。练习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让幼儿通过声音提示知道自己输入的是否正确,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 儿歌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其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组织幼儿把学习字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纵横码”教学和儿歌教学结合起来,创设轻松的情境,让幼儿愉快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纵横码”的兴趣。儿歌有的是二字词组、三字词组,还有的是四字或多字词组,幼儿在练习输入时,既要熟练掌握词组的输入规则,又要学会如何拆分句子,挑战是相当大的。拆句对幼儿来说确实有点抽象,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不断创新,尽量做到具体化、形象化,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有效开启幼儿各种认知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纵横码的“欢乐纵横”儿歌学习软件,让幼儿学会拆分句子,边学纵横码边学儿歌,增加词汇量。如儿歌《大苹果》:“大苹果,红艳艳。甜味里面有点酸。”开始先让幼儿学着自己拆分儿歌。儿歌的前两句可以用三字词组的222规则输入,后一句则较难,可以分为“甜味 里面 有点 酸”,或是用多字词组的规则,把后一句分成“甜味 里面有点酸”。然后幼儿就能用所学的输入规则进行儿歌输入,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纵横码的能力。

(上海市奉贤区江海幼儿园张旭华、徐群、张立)

第2篇:三级大物实验报告-卢瑟福散射实验

实验题目:卢瑟福散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卢瑟福核式模型,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卢瑟福散射理论;并学习应用散射实验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实验原理: α粒子散射理论

(1)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

设原子核的质量为M,具有正电荷+Ze,并处于点O,而质量为m,能量为E,电荷为2e的α粒子以速度入射,

当α粒子进入原子核库仑场时,一部分动能将改变为库仑势能。设α粒子最初的的动能和角动量分别为E和L,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2Ze2m

222(1) Err40r2

1mrmbL(2) 2

由(1)式和(2)式可以证明α粒子的路线是双曲线,偏转角θ与瞄准距离b有如下关系:

ctg

2402Eb(3) 2Ze2

2b2Ze2设a,则ctg(4) 2a40E

设靶是一个很薄的箔,厚度为t,面积为s,则图3.3-1中的ds2,一个α粒子被一个靶原子散射到方向、d范围内的几率,也就是α粒子打在环ds上的概率,即

ds2bdbss

2a2cos

8ssin3d(5)

2若用立体角d表示,

由于

d2sin

4sin2d

2cosd2

则 ds有sa2d16ssin4d(6)

为求得实际的散射的α粒子数,以便与实验进行比较,还必须考虑靶上的原子数和入射的α粒子数。

由于薄箔有许多原子核,每一个原子核对应一个这样的环,若各个原子核互不遮挡,设单位体积内原子数为N0,则体积st内原子数为N0st,α粒子打在这些环上的散射角均为,因此一个α粒子打在薄箔上,散射到方向且在d内的概率为dsN0ts。 s

若单位时间有n个α粒子垂直入射到薄箔上,则单位时间内方向且在d立体角内测得的α粒子为:

12Ze2ddsdnnN0ts(7) 4E4nN0tssin402

经常使用的是微分散射截面公式,微分散射截面 22

d()dn1 dnN0td

其物理意义为,单位面积内垂直入射一个粒子(n=1)时,被这个面积内一个靶原子(N0t1)散射到角附近单位立体角内的概率。

因此,

1d()dndnN0td4022Ze21(8) 4Esin

422

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公式。

代入各常数值,以E代表入射粒子的能量,得到公式: d12Z1.296dEsin42(9)

其中,d的单位为mb/sr,E的单位为Mev。

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方法

为验证卢瑟福散射公式成立,即验证原子核式结构成立,实验中所用的核心 仪器为探测器。

设探测器的灵敏度面对靶所张的立体角为,由卢瑟福散射公式可知在某段时间间隔内所观察到的α粒子总数N应是:

1N402Ze2m2

0ntT(10) sin4/22

式中N为该时间T内射到靶上的α粒子总数。由于式中N、、等都是可测的,所以(10)式可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由该式可见,在方面上内所观

12察到的α粒子数N与散射靶的核电荷Z、α粒子动能m0及散射角等因素都

2有关。

实验内容:

1.熟悉各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调节样品台,使放射源对准探测器.盖上真空室盖,抽出真空室中的空气.3.调节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调节线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输出波形最大不失真.

4.调节步进机,在-5°到+5°范围内每隔1°记下2秒内α粒子的计数,找到其中最大的计数,将该角度设置为0°.

5.在30°到50°区间内每隔5°分别对α粒子计数,计数时间分别为200秒,400秒,600秒,1000秒,2000秒.

6.作N1的拟和曲线. sin4(2)

实验数据(原始数据纸质提交):

做曲线拟合:

N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

P0.8

40.82

0.80

0.78

0.76

0.74

0.72

0.70

0.68

°

误差分析:本实验中有以下几点可能产生误差:

(1)选取初始位置时,很难做到取到严格的0度位置,这是因为在找初始

位置时是每隔1度取一个点,找N值最大点,1度对于精确的理论实验来说,仍无法保证找到的就是严格意义上的0度点。

(2)本实验采取的是统计规律的方法,而统计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大量重

复试验,本实验中记录的5组数据偏少,并且在实验中测量的时间偏短(测量的最短时间为200秒,最长的时间只是2000秒),在这样一段时间内测量到的数据,不一定是辐射源在这个角度上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粒子数,会与实际辐射数有一定的区别,这会使实验数据不准确。

(3)放射性物质本身的不稳定性,使其在相同时间内辐射出的粒子数不都

相同,这就使原本测量时间就不很足够的实验变得更加不准确。

(4)实验仪器的精度以及实验者的经验、实验中的操作都可能带来实验误

差。

思考题: 根据卢瑟福公式N

试分析原因。

答: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有多方面的因素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1. 真空室并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还残存少量的空气分子,这些空气分

子有一定的概率与α粒子碰撞使α粒子发生偏转.

2. 卢瑟福公式是在金箔靶足够薄,仅有一层靶原子的理想实验条件下

的理论公式.而实际上金箔靶有一定的厚度, 少量α粒子可能发生多次散射.

3. 实验结果的好坏还与探测器的性能有关.

4. α粒子的计数服从统计规律,在有限次实验的情况下偶然误差无法

消除.

1应为常数,本实验的结果有偏差吗?4sin(2)

第3篇:大学物理实验 报告实验21 教案

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指导老师:林一仙

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 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的方法;

2)学习用光杠杆放大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2 仪器

杨氏模量仪、光杠杆、尺读望远镜、卷尺、卡尺、千分尺、砝码。

3 实验原理

3.1杨氏模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使用下都要发生形变,最简单的形变就是物体受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发生的伸长(或缩短)形变。本实验研究的是棒状物体弹性形变中的伸长形变。

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一端固定, 一端在延长度方向上受力为F,并伸长△L,如图 21-1,比值:

L是物体的相对伸长,叫应变。 LF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叫应力。

S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FL YSL则有

YFL

(1) SL

(1)式中的比例系数Y称为杨氏弹性模量(简称杨氏模量)。

实验证明:杨氏模量Y与外力F、物体长度L以及截面积的大小均无关,而只取决定于物体的材料本身的性质。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根据(1)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杨氏模量便可求得。(1)式中的F、S、L三个量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L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进行间接测量(具体方法如右图所示)。 3.2光杠杆的放大原理

1 如右图所示,当钢丝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光杠杆镜面的竖直度必然要发生改变。那么改变后的镜面和改变前的镜面必然成有一个角度差,用θ来表示这个角度差。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出:

tgL (2) h这时望远镜中看到的刻度为1,而且102,所以就有:

NN0tg21(3)

D采用近似法原理不难得出:

NN1N02DL

h

(4)

这就是光杠杆的放大原理了。

2 将(4)式代入(1)式,并且S=πd,即可得下式

Y这就是本实验所依据的公式。

8LDF

d2hN4 教学内容

1) 2) 3) 调节仪器底部三脚螺丝,使G平台水平。

将光杠杆的两前足置于平台的槽内,后足置于C上,调整镜面与平台垂直。

调整望远镜使其与光杠杆镜面在同一高度,并调节望远镜大致水平。再调整标尺与望远镜的支架(左右移动)于合适位置使标尺与望远镜以光杠杆镜面中心为对称,并使镜面与标尺距离D约为1.5米左右。 在望远镜外面附近找到光杠杆镜面中标尺的象(如找不到,应上下移动标尺的位置或微调光杠杆镜面的垂直度)。再把望远镜转动到眼睛所在处,调节在望远镜的物镜调焦旋钮,便可看到光杠杆镜面和镜框(不一定很清晰)。稍稍调节望远镜的高度和角度,使望远镜中能看到整个镜面。

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调节调焦旋钮,看清标尺的反射象,而且无视差。若有视差,应继续细心调节目镜,直到无视差为止。检查视差的办法是使眼睛上下移动,看叉丝与标尺的象是否相对移动;若有相对移动,说明有视差,就应再调目镜直到叉丝与标尺象无相对运动(即无视差)为止。记下水平叉丝(或叉丝交点)所对准的标尺的初读数N0,N02 4)

5)

6) 7) 8) 一般应调在标尺0刻线附近,若差得很远,应上下移动标尺或检查光杠杆反射镜面是否竖直。

每次将1.000kg砝码轻轻地加于砝码钩上,并分别记下读数N

1、N

2、…、Ni,共做6次。

每次减少1.000kg砝码,并依次记下记读数Ni1,Ni2,…、N0。 当以上步骤完成之后,把砝码加到1.000kg,测出金属丝上、中、下的直径d’,再把砝码加到6.000kg测出金属丝上、中、下的直径d’’,并求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d值。

用卡尺测出光杠杆后足尖与前两足尖的距离h,用尺读望远镜的测距功能测出D(长短叉丝的刻度差乘100倍)。如下图所示: 9)

10) 用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确定测量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

5 实验教学组织及教学要求

讲解原理,测量要求,测量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行操作;

检查数据,并要求整理。

6 实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变化量的方法; 难点:微小测量量的装置调整。

7 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光杠杆及镜尺系统一经调好,中途不得再任意变动,否则所测数据无效。

2)加、减砝码要细心,须用手轻轻托住砝码托盘,不得碰动仪器;而且需待钢丝伸缩稳定后方可读数。夹钢丝的圆体有时会与平台接触过紧,导致无法被拉动,读数不会变化,此时需要转动圆体,使它处于能自由伸缩的位置。

3)在测量钢丝伸长量过程中,不可中途停顿而改测其他物理量(如d、L、D等),否则若中途受到另外干扰,则钢丝的伸长(或缩短)值将发生变化,导致误差增大。

8 实验参考数据

3 次F(*9.8N) Ni(加,cm) 序

1 2 3 4 5 6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0 1.38 2.90 4.30 5.72 7.12

Ni(减,

cm)

-0.05 1.65 2.95 4.45 5.90 ——

N

-0.02 1.52 2.92 4.38 5.81 7.12

d(1kg) d(6kg) L(cm) D(cm) H(cm)

0.442 0.465 0.438 —— —— ——

0.440 0.460 0.455 —— —— ——

98.00 —— ——

150 —— ——

7.842 —— ——

距离D统一用望远镜来测量;测d之前要先检查仪器的零点误差。

9实验结果检查方法

N是等量变化的;

卡尺最后一位是偶数 ;

如果没有修正千分尺的误差有可能造成数据错误; 测D的方法决定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10课堂实验预习检查题目

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涉及的物理量和主要的计算公式,实验内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记录数据表格(三线格)。

11思考题

1) 本实验为什么用不同仪器来测定各个长度量?

2) 光杠杆法能否用来测量一块薄金属片的厚度?如何测量?

3) 调节光杠杆镜尺系统时,若遇到下列现象时你将如何处理(即如何调节)? (1) 用望远镜找标尺的像时,看到了光杠杆的镜面,而看不到标尺的像。 (2) 某一同学已调好的光杠杆系统(他确实已调好了),但你去看时感到标尺的像很模糊。

第4篇:实验报告(电路实验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

课程:__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完成者: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 实验结果分析:

六、 思考题的回答:

第5篇:

上一篇:网络兼职的社会意义下一篇:批评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