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阅读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发展的趋势在于,加强了语言運用能力的考核,限制了纯知识的识记能力的考查。

第一篇:阅读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及阅读成绩的相关分析

摘 要:阅读焦虑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绪,学生的这种焦虑对英语学习与兴趣培养均有影响。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阅读焦虑、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初中英语阅读焦虑的根源所在,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对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焦虑;阅读策略;阅读成绩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情感,是影响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法克服学习困难,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带有恐惧感的焦虑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阅读焦虑。为了促进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很多学者在阅读策略的使用、训练和阅读焦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但对于阅读焦虑、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讨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在学习情绪较为稳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

本文利用阅读测试卷与阅读焦虑量表,将Horwitz等人研究的FLCAS焦虑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改良,由150名学生进行填写。共设置20道选择题,调查对象依照自身实际条件进行选择,选择分为五个等级和分值,阅读焦虑程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分值越高说明调查对象的焦虑程度越高。

3.收集数据

在阅读焦虑问卷填完后,将其全部收集回来,利用电脑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计算出150名调查对象的阅读焦虑标准差与平均数,按分数多少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并计算出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结果与讨论

将阅读焦虑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焦虑平均值为57.4549,标准差为6.7802。本次调查中,低焦虑组50人,高焦虑组58人,中焦虑组为42人。

1.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之间的关系

本文根据高低焦虑组的不同,对阅读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T、P值进行检验,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高低焦慮组阅读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表

社会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总策略

低焦虑组 4.8836 4.7109 4.3863 4.6603

高焦虑组 1.4882 4.2453 2.0342 2.5892

P值 0.006 0.130 0.008 0.007

T值 1.765 1.462 4.673 4.652

結果表明,高焦虑组的学生对于总体策略的运用低于低焦虑组,其注意力大多放在阅读细节上,却忽略了阅读前的计划与调整及读后评估,使阅读效率大大降低。在社会策略方面,也就是指注意力的控制上,低焦虑组的学生明显高于高焦虑组学生,高焦虑组学生存在着与他人交流困难,学习情绪消极等问题。在认知策略上,低焦虑组与高焦虑组的认知策略的频率都很高。阅读焦虑与总体阅读策略之间成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阅读焦虑的程度越低,其总体阅读策略的运用越多;反之,阅读焦虑越高,其阅读策略的运用越少。

2.阅读焦虑和阅读策略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初中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成负相关,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成负相关,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成正相关,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脚架。也就是说,阅读焦虑越高,学生的阅读成绩越低,反之,阅读焦虑越低,其英语的阅读成绩越高。

三、降低学生焦虑的方法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阅读焦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这种焦虑情绪加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降低焦虑情绪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等,都是有效的措施。只有将焦虑情绪降到最低,克服阅读焦虑,减轻英语的学习压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成绩。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培养其学习兴趣,只有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动力,才能提高阅读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表现出阅读焦虑行为的学生加以重视,对其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合理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教育。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在学习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自信心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其行为不受约束,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给予其积极、正面的评价,对其进行鼓励,使其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将焦虑感进行消除。

3.改变教学方法,端正教学理念

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有一种古板的感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融洽,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际中,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运用阅读焦虑、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何爱红.高职生英语阅读焦虑影响阅读成绩的调查与原因分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7(4).

[2]杨芳.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案例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邵漂娟

第二篇:想阅读爱阅读会阅读

我县初中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的引领下,积极践行“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收获颇丰,教学效益大幅度攀升。“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营造了“想阅读、爱阅读、会阅读”的书香氛围,提高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有效促进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学生间共享“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感悟与成果,共享“语文主题学习”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有效提升了全县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顺利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县特成立了中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副局长担任组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普教股股长担任副组长,县教育局普教股视导员、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和英语教研员为成员。全县各中学成立相应组织,具体工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

坚决推行“语文主题学习”的根本原因

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之前,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传统的语文课堂普通存在着讲授内容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慢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违背了学科特点。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用理科教学的思维来教学语文,用过多的练习题和测试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一做法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

二是割裂了文本的整体性。很多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段篇章的条分缕析,照本宣科,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很少。

三是阅读效果不理想。课上或者照本宣科讲析灌输,或者信马由缰漫无目的,没有开展课外阅读的长期计划,时间难以保证。

四是阅读与写作脱节。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有限,源于阅读量太少,缺少相关生活积淀,且没有形成写作训练体系,随意性太大,读和写不能结合。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主编、北大教授温儒敏先生在《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一文中提到: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不要读每一本书时都那么抠字眼儿,不一定全都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能够无师自通,老师再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

李希贵校长在谈到语文的教学改革时说:语文学到一定程度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是学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基于此,我县2016年果断全面启动实施初中“语文主题學习”实验。

开展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活动后,首先,各校定期组织“语文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校本研究的优势,挖掘优秀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其次,定期召开“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议,以实验学校为基点,进行现场会议交流,鼓励实验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成长。同时,我们定期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活动,组织成员不断交流改革经验,充分利用华樾教育研究院提供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资源,组织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县每年还举行一次“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和实验经验交流会,对实验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定期进行优秀实验教师和实验学校评选,派送优秀实验教师到全国其他省市实验区进行交流与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还大胆变革评价方式,通过深入课堂,与师生座谈,查看教学改革有关材料等形式检查实验开展情况,对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考核、评优、晋级等方面对其进行政策倾斜。

不拘一格推行课内阅读

在“语文主题学习”模式的指导下,课上我们采取“1+X”的教学形式,一个单元中精讲一篇课文,拓展阅读多篇教材文章或“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对于课本的学习,力争实现高效融合,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每课落实一两个重点进行突破。“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意在引导学生从薄薄的课本中走出来,直面经典,厚积薄发。以课本经典篇目为“主篇”,组合相关联的“组篇”,二者互融共生,相得益彰,从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既高度关注文本的“同”,又重视文本的“异”。阅读内容高度整合,阅读视野多维延展,课堂阅读效率和教学效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切实遵循“一课一得”甚至“多课一得”,不求甚解,贵在提高课堂效率,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内自主、自由、大量地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尤为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课内阅读从“语言品味揣摩、情感意蕴探究、表现手法鉴赏、主题写作指导、专题活动展示”等方面设计课型,满足不同组篇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资源的挖掘,高度关注文本内容的内在关系,把它们贯通起来加以思考,悟得文本的真谛和奥妙,进而通过阅读设疑、小组互助、合作探究以及交流展示等方式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举办各种展示活动,促进深度阅读

各参与实验的初中遵照《依安县“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展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相关内容,对华樾教育研究院提供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深度再阅读,举办学生展示活动,依照《方案》中规定的朗读展示、演讲展示、作文展示评分标准,积极组织指导中学生进行阅读,以帮助学生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并在基层学校进行初级展示活动,确保全员参与,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提升。

两年来,我们每年四月中旬都会开展阅读展示活动,初中三个年级分别遴选2名学生参加分组展示,选手展示前3分钟进行第二次抽签,确定朗读内容,并到指定教室短暂熟悉朗读材料。展示计分取5位评委的平均分,展示结束后公布评比结果。5月下旬举办演讲展示活动,各初中学校遴选1名学生参加。组委会提前拟定主题,各校展示选手依据组委会拟定的主题,结合《方案》附件中规定的阅读内容,提前撰写演讲稿件。演讲要求脱稿,展示时间为4-5分钟。11月上旬开展作文比赛活动,全县初中三个年级分别遴选2名学生参加。展示内容摘自《方案》附件所规定篇目中的语段。写作时间为1小时,学生展示结束后,2名评委共同评定,依据个人信息和成绩公布评比结果。

各基层学校适时进行调控和管理,每一次活动开始前认真筹划,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确保每一时段的“语文主题学习”阅读展示活动高质量地开展。各校同时做好活动过程材料的积累工作,及时将本校“语文主题学习”展示活动的实施计划、展示流程、获奖名单、效果体现以及活动照片、视频等材料进行归纳存档。我县还将“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活动列入对各校的评估考核体系中,定期汇总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对优秀学校、优秀指导教师予以表彰。

“语文主题学习”初见成效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活动体现课堂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学习”把读、写、听、说、思等语文活动贯穿于课堂之中,遵循了学科规律,尊重了学生需求,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最重要的是做到了阅读与写作两翼齐飞。“海量同读、乐写共进”,通过师生、生生的大量阅读交流,再加上读写结合训练,我县语文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在“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共享“语文主题学习”感悟与成果,共享“语文主题学习”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有效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之后,我县师生和学校发生了一系列喜人的变化,这让我们信心倍增。今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不仅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语文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15311646483

电 话: 010—59766299转802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 A座1110室

邮政编码:100082

邮 箱: ztxx@joyschool.cn

网 址:http://www.ywztxx.com/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182408609

作者:张宝安

第三篇:注重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发展的趋势在于,加强了语言運用能力的考核,限制了纯知识的识记能力的考查。阅读能力的考查逐年增加,阅读理解的题型也日趋成熟,选文由课内走向课外,选择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育性和主观性的文章,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不排除部分教师是老词新调,换汤不换药,华而不实,以讲代练、喧宾夺主,以练代阅读、本末倒置。面对此现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下是本人的一点教学尝试和心得,与同仁共商榷。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首先,在教学设计上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让学生对课文能有整体感悟和理解;其次,要突出诵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让学生多参与诵读,成为课堂的主演者;最后,教学设计要讲求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二、构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阅读是一种被牵引的创造。虽然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仍离不了教师的引导。设计好阅读课堂的提问是衡量一位教者教学水平的重要尺标。首先,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巧妙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其学习的极大热情;其次,教师要高瞻远瞩,从整体把握文本,从整节课、整篇文章来谋划,设计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把握课文内容;最后,教师提问要注意化难为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总之,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学生发展思维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生仅仅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读书笔记法等。这样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四、创设优越的阅读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创设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一方面要扩增书源,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存在班级,组织学生管理借阅;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在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

作者:王丽君

第四篇:扩大阅读量 提高阅读效果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阅读,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丰富而有益的课外阅读,陶冶身心,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量 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广大中小学生“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中,阅读能力无疑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没有较大的阅读量和较好的阅读效果,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阅读教学的新探索也是语文教改的重要方面。在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效果方面,我们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

钱梦龙老师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是语文教改中的一个重要的具有指导性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这种思想下的一个提法,我们语文课堂,首先要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的阅读,可安排快速阅读,领略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也可以安排齐读,也可以一个读,大家听。甚至留出时间,去背诵经彩篇目、精彩段落,每个人都出声的读,在反复的阅读中,学生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主张,多次体验作者丰富、细腻的感情。

二、精读文章,也只精研一两点,不求面面俱到

精读中,学生反复读文后,教师才能较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快速阅读,几分钟找到主旨。思路、语言选取精彩之处为重点,其他不多占时间。

之所以说精研而不是精讲,是想办法让学生去研究,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学生。教师可设一个核心问题,难度大的再由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

三、精读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中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没有疑惑,也就没有对新知识的探求,也就没有进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一方面使他读书更加认真,更积极地动脑;另一方面,自己找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兴趣高,收获大。学生发现问题,是随文随时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句话的理解、一种修辞,大到一种表现手法、一类文章的特点、作者复杂的世界观、文章的时代意义,甚至对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态度的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语文学习发现一些高质量的的问题。

四、选修篇目进课堂,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新课标语文课本,有5本必修,三本选修 ,在保留经典篇目的基础上加大了诗歌散文、小说、人物传记三个专题的系统教材,为扩大学生阅读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课本进课堂,不一定篇篇精读,我们的做法是:当学生对诗歌兴趣浓厚时,就带入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殿堂中尽情徜徉;当学生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悲情大义所感染后,就带他们到中国小说的艺林中品味人生百态……

五、引导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更多的知识窗口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有一段名言:“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它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确实是如此,学生能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他们的语文理解、运用能力就非常强,语文功在课外,我们身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课外书。

六、开展语文活动,创造语文学习氛围

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可提高兴趣,浓厚语文学习氛围,如课本上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时,可以设计不同活动、诗歌单元,我们曾搞过以班为单位的现代诗朗诵比赛、古典师背诵比赛,如苏轼发烧友比赛。比赛中,大家一起背诵课本上的苏轼诗词,然后哪个同学能背就站起来背,背不熟别人接着,以背的多且熟者为“苏轼发烧友”。还可以排演小型情景剧、诗词名句大串烧、“我是小小演讲家”等形式各异、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

七、运用幻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可用新手段调动学生进入情景。如选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精彩时文,诗文,用大屏幕呈现,教师提出要求,全班齐读、默读、背诵等,学生可很快集中注意力。

2.使用多媒体,可加大课堂容量。海子的作品,很多同学都喜欢。课本上只有一首,其余的可以网上查找。朦胧派诗人,课本上只选用了舒婷的作品,教师可找到北岛、顾城的诗作介绍给学生。同时调出李商隐的几首《无题》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李商隐是否可称为朦胧派的鼻祖。

3.使用多媒体,一些内容可以形象地、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每年“感动中国”颁奖结束后,我们都会为学生印发材料并播放视频,让学生将情感的体验与文字的洗礼融为一体,以获得深刻的感悟。

语文教学中,用于阅读的时间、精力是很大的,充分利用时间,获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培养起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北省高碑店一中)

编辑/赵军

作者:梁彩云

第五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中学生正处于生命价值观形成时期,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生命价值作正确引导。语言文字具备特有的感染力,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所以语文老师最适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语文在初中各学科中最具人文性,这也是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具有熏陶的作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生命教育的内容,精选到教材中的课文也都有对生命的感悟。如《再塑生命》、《热爱生命》、《微笑着面多生活》等,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生命的感叹和热爱。

语文学习,并非只是学习课本,生活中处处生意盎然的情景都可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课外与语文有关的优秀读物中也有很多与生命价值有关的文章,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如渗透着真善美的《情感读本》,教会我们面对生活的《心灵鸡汤》都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人文教育。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课文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及时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杜绝生命安全的隐患。例如,极力渲染亲情友情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二、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渗透生命教育,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深刻挖掘教材。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与生命相关的积极因素,老师可以引领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思考、拓展探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一次生命历程的深刻教育。

1情感体验,唤醒生命意识

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作者本身就因受到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才奋发而起,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给学生以震撼。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成《离骚》,我们在学习他们的作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饱受的挫折和打击,学习他们流芳百世的作品。当学生在读他们的作品时就会有众多感触,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文的时候他们就会去认识作者,触动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激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送东阳马升序》一课时,作者宋濂在劝勉马生时,用的是自己的现身说法。学习这一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内涵,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积极的精神,把这种正能量注入学生的血液中,唤醒学生珍惜生命积极奋进的意识。

2个性解读,领悟生命意义

选入教材的课文是我们分析最透彻、解读最深刻的文章。课文含义很丰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心理世界和不同经历对文意进行发掘。

我们在阅读九年级下册第七课《热爱生命》时,可以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那种求生的欲望。学生读完以后,不必先去分条分理地讲解课文,要给学生留出“震撼”反思的时间,厘清为什么主人公要这样坚持,乃至与死神作斗争,并获得最终胜利。这一切皆源于对生命的不放弃。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荒岛坚持生活28年,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重回“人类世界”。这些作品中透出来的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重。

对于这些课本上的文章,阅读时只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即可,不必大讲特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震撼,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多种对话,思考生命价值

学生因为知识储备的不同,阅读能力的高低,对文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文章透出来的生命主题,而有的学生却只能理解表层含义。所以,在阅读文章时,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温暖到学生的心灵。学生如果能够和文章的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心灵共鸣,那么就可以把文章的内涵理解到位。当然,这个对话还包括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老师要适时点拨,稍作指点就可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此外,同龄人总有相同的看法和相似的观点,老师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中学生已逐渐成熟,不尊重生命是因为意识不到我们今天生活的幸福。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就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仔细读来,就会感觉幸福像巧克力一样甜甜地萦绕于我们的身心。只要我们尊重生命,幸福就如自来水般源源不断,我们哪里还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的生命呢?学生只要能够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就会更加呵护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4拓展阅读,建构生命信仰

教材中的课文毕竟是文学作品中的冰山一角,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更多的歌颂生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七课《热爱生命》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和脆弱,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选段,当船撞上冰山从中间折断的时候,人们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真是应了“沧海一粟”之说。在生命遇险的时候,金钱、权利都没有任何价值。当主人公杰克把生的希望让给露丝时,让我们明白生命不仅仅是活着,我们要树立更健康更伟大的生命信仰。

在课外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蕴涵着许多的生命营养,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等,老师要循序渐进地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深化生命教育还需要读写辅助

俗话说:“读写不分家。”虽然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必需的过程,但是学生往往是读的时候泪眼婆娑,感动至深,放下书本几天就会将之忘到九霄云外。所以,生命教育不能仅仅是阅读感悟,还要有写在书面上的心得体会,这样更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对作品中生命教育的理解。

笔者在上课时,就会让学生拿出“心得体会本”,学课文的时候,也会给出学生反思的时间,把体会记录下来,哪怕是对几个句子的理解,也要写下来。拓展阅读的时候更要让学生多感悟、多体会,感受作品中透出来的积极因子,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读写结合,更能够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而形成能力,提高个人素质,生命教育就会水到渠成。

生命教育,并非只有“说教”才有效果,更多靠的是学生的感悟。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来感染、熏陶,唤醒生命的意识,领悟生命的意义,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建构生命的信仰,塑造健康的生命观。语文老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每时每刻都要把生命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塑造积极向上的生命观,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书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作者:李兰

上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下一篇:英语音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