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文试题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经典作文试题

语文高考作文试题的思考

200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的作文题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看到我省今年的这个作文题不免想到,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话题材料,作文是命题作文。此二者的结合有人给它取为“半命题”作文或“半话题”作文。对此不免有些疑问,两个“半”字,应“半”在何处?两者相加又是成为怎样的一个整体?到底应是什么样的作文呢?不管这些,还是先审视一下材料和最后的命题及要求再说吧!

对我省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审视与思考:话题材料:l、“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语出鲁迅小说《故乡》,此语充满了辩证哲学的原理,在“人与路”上强调了努力去实践的重要性。

路由人走出,事靠人做成。只要人们去大胆地努力,勇敢地实践,一切没有的路,都可创造出来,实践出来。“路”好像是人的行为的一个规则,都按这个规则去做,则这个规则就像被承认和固定下来。

同时此材料也肯定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体现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决定作用。人是路的决定因素,有人才有路,路是人之行为的派生物。“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无论干什么,只要你去想去干就有成果。反之,不去想不去干,就会一事无成。在当今商品社会里,有的人生意看着不好干,可人家越干越大,越干越火红。有的人看着生意怪好,却越干越不行,最后停业。还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数共产党人的前仆后继,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话题材料2、“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语出反话题材料1。意即:世上本来有无数条路,其结果,人们都只往一条路上走,致使此路走不动了,不通了,那么此路也就没有了。一个生意路,刚一露面很好,赚钱。结果大家都去挤这个路,那么这个生意也就做不成了,没有路了。由此我又想到1‰、1/500比率的×××考试,也正说明了此路已基本上没有了。

话题材料3、“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材料,预示也可生发想象,另辟蹊径,发掘话题,阐释话题,自定立意,撰章成文。

最后给一命题:“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根据给的材料是话题材料,根据所给命题是命题作文,那么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形式就是话题+命题。

在要求上: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在“自定立意”与“文体不限”上,今年的作文仍显示出话题作文的质地要求。

仔细审视“人与路”的命题,仍是一个二维概念关系作文的命题。即“关系作文”仍需写一篇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的哲理文章。是的,要阐述好“人”与“路”的关系,及内在本质联系,不写哲理论辩之文,怎能把握好命题,写出扣题合意的文章来呢?

由此,我省今年语文高考作文仍是话题二维概念关系作文,但命题是重点把握的对象,其文体的要求是:能写成一篇哲理思辩的议论文,或哲理散文,或哲理小说。

细想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像是一个思变而未变,但又趋向要变的动态趋势。

话题作文,发展到今天,在一度推崇之后有些降温,是否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嫌,或“物过盛而当煞”之时了。说明人们在高考作文题上期待要来一个将话题作文取而代之的新形式或新概念的变化。但这个变化还未能显现出来,目前仍在期待变中找定位。今年江苏作文题的模式,好像只是“泄露春风有柳条”般的,通报了一下人们期待变的消息。至于将以什么样更合理的作文方式来作为高考作文的考查,目前仍未能展示出来。

98年诞生话题作文,发展到2003年话题二维概念关系作文,至2004年、2005年这种形式站稳脚跟,但到2006年的百花齐放,命题、给材料、话题等等形式的作文都有出现。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高考作文的出题,仍缺乏一个成功的理论,或成功的一般性模式。科举时的八股文,虽是“臭婆娘的裹脚”,但是他却有一套标准程式化、理论化的定格与定式,在定格与定式中仍有某种巧妙的技巧。然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客观上反映出来的只是出题者与作文者在心理主观臆想上的较量。在左右比较,反复对照之后,好像是出题者躲之,做文章者猜之,而不是某个程式理论,发展的必然。当前的高考作文题,多少有点像赌博的压注,存在着心理猜测与反猜测的二者张力,这二者张力正说明了它的随意性强,方向目的性差。种种情况说明,高考作文在目前仍处在迷茫与困惑之中。

霍学金,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沛县。

作者:霍学金

第2篇: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全景透视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教师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自主命制。这10道高考作文题精彩亮相,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围观、讨论和热议。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总体看来,10道作文题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性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人们对此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一、彰显价值塑品质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精准落实高考的育人功能,重视在作文中塑造考生的意志品质,践行“文以载道”的原则。第一,潜移默化渗透爱国理念,强化民族自豪感。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认清中国的发展大势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并让世界了解中国。这道试题一箭双雕,让考生在写作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让老外在倾听介绍中“懂得中国”“爱上中国”。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摄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激发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作文命题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选取的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六个中华名句,囊括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第三,试题积极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期待。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强调“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对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引领考生思考人生要义与追求,暗示考生既要博学多闻,又要通情知理,还要修身养性。这样的作文命题包含处事之道,让考生在作文中“三省吾身”,自我认知与反思,提升精神境界。

二、聚焦文化重传承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要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2017高考作文命题正是以此为基点,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全国Ⅱ卷作文试题“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试题引导考生思考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将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落实到行动上。北京卷作文“说纽带”明确提到“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都需要纽带。试题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引导考生深入认知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等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忠实的践行者。天津卷作文题则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让考生以长辈的人生经历为镜鉴,通过观照,思考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体现,思考怎样完成文化接力,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三、立意高大切口小

在2017年高考10道作文题中,几乎有半数题目涉及的话题都很大,或呈现中国外交合作、文化发展、环境交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国家巨变;或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考生的感触与思考;或回顾40年的高考路,发表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叙述自己高考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或展现共和国百年华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话题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境等方方面面,真可谓“高大上”。一般说来,这样的命题难以逃脱空洞无物的流弊,让考生难以下笔。然而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化大为小,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但让考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而且文中有“我”,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如全国Ⅰ卷,试题中罗列了“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关键词,从小处着手,化抽象为具象,通过身边耳闻目睹的事实,揭示祖国的发展变化,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全国Ⅱ卷,根据自古至今六句诗文名言,要求考生谈谈对中国文化的感触与思考。“中国文化”何其深邃博大,岂是八九百字短文所能说得清道得明的?但有了这六句名言,就提供了大话题的小切口,就有了精准立意的依据和方向,不至于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全国Ⅲ卷“40周年话高考”,40年高考路,其历时之长久,范围之宽泛,内容之繁杂,涉及的内容太多。考生该写什么,从何写起,真有老虎吃天之感。然而命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一下子就缩小了话题范围,考生只需从“我”对高考的看法或“我”的高考经历说起,做到“定点突破”就可以了。北京卷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乍一看,这一命题够“宽大”的了,一部鸿篇巨著怕也难以尽述,但有了命题要求“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表现主题,一下子就把一个宏大的主题变得具体可感,把难以把控的内容限定在几张小小的照片之中,大大降低了难度,也让考生有话可说。

四、贴近生活接地气

高考作文命题应坚持以考生为本,力求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兴趣。贴近考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关注考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容易产生思想情感共鸣与交流,是高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继续保持这一命题方向,引导考生“我手写我心”,极力避免因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宿构、套作与无病呻吟,比较真实地考查考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水平。全国Ⅰ卷将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关键词引入作文试题中,考生仿佛置身其中,故事犹如发生在昨天或今天。试题来自于生活,作文就成了生活的再现,要想这样的文章不真实、不动情只怕也很难了。如全国Ⅲ卷,试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一要求中的核心词有两个,一是“我”,二是“高考”,这对于正身处高考考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考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视角,现身说法,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论对高考的看法,或叙写自己的高考经历与感受。将真实的生活与感受信手拈来,稍加润色,就可能成就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考场佳作。江苏卷作文题由“生活中离不开车”切入,并从车的“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帮助考生展开丰富联想,积极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当今时代,“车”已走进千家万户,高考说“车”,应该是最接地气的了。有关“车”的故事、“车”的感受、“车”的哲理自可以信手拈来。浙江卷“人要读三本大书”,无论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是“心灵之书”,对于高考学子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对“书”的思考与品评自然会全面又独到,何愁寫不出有理有据、触动心灵的妙语华章!山东卷作文题取材于真实的新闻,材料涉及的夜读、24小时模式、书店中的流浪者与拾荒者可能就曾出现在考生自己身边,或亲眼所见,或媒体上时有耳闻,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尽情发挥的话题。

五、形式多样趋稳定

稍加研究我们不难发现,2017年高考10道作文试题,其命题形式有三种:

一是近几年骤然升温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一种指令性作文形式,它往往在写作要求中明确任务驱动,既要求考生遵循“镣铐”的游戏规则,同时又鼓励考生舞出自己的精彩瞬间。2017年高考全国1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和天津卷四道作文试题都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占40%。全国1卷作文题显然是一道“镣铐”突出同时又极具“跳舞”空间的作文题。换言之,这道作文题的“任务驱动”极为明显,同时又给予考生很大的思维自由。“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限定了切入点,考生须通过两三个关键词形成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要做到选词明确,立意精准。“外国青年”一词,明确了写作对象,只能写给外国的青年人。根据题意,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身处外国不懂中国,二是年轻的同龄人。“读懂”这是写作目的——不是一般了解,而是“深入了解”,是从感性层面的认识跨越到理性层面的认知。“有机”是写作内容,就是富有逻辑性或合理性,所谓“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就是要找到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联或合理联系。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连,还可以是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与全国1卷相同,全国Ⅱ卷要求以试题中的“两三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需做到合乎逻辑,不枝不蔓。“合理引用”的指令,意在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引用名句,或简单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融入全文,对写作语言的创新性、综合性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Ⅲ卷作文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任务驱动有两个:一是立足于“我”,突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主体,既可写实,亦可虚构,为考生的思想表达、经历叙述与情感抒发提供了更大空间;二是限定“副标题”,意为自拟主标题,使用试题给定的副标题,这是一个刚性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副标题既不能遗漏,也不能更改。天津卷的任务驱动有“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等,写作时必须做到文中有“我”,深入阐述“重读长辈这部书”对“我”的启迪与诱导,而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是流行一时、考生比较熟悉的新材料作文。2017高考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山东卷四套试题沿用了人们熟知的新材料作文,占40%。这些题目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没有过多的限制,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合情合理地发挥,留给考生更大的自由空间。

三是由来已久的命题作文。2017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是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两道题目都采用了传统的“材料+命题”的形式。第一题以“说纽带”为题,第二题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不仅如此,两道试题还都同时限定了文体,要求只能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7年高考10道作文试题就有三种命题形式,新旧形式相互交替,限制性条件或有或无,或多或少,可谓灵活多变,异彩纷呈。这样的命题,能够全面考查考生写作不同形式题目的审题能力与写作水平,多元化展示考生驾驭语言文字的风采。但同时要看到,这三种命题形式都是多年来高考常见的形式,这些形式始终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性,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对未来的高考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2017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贴近学生实际,新老题型兼顾,主体形式稳定,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对高考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对2017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及审题立意作简要解析:

1.全国卷Ⅰ

试题要义:选择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试题评价:2017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题目本身“接地气”,真正能让考生做到“我笔写我心”。比如一个胸怀国际视野的学生,可能对“一带一路”非常熟悉;如果是一个走读生,那么可能对“共享单车”非常熟悉;如果是一个“吃货”,他可能对中华美食非常熟悉。这样的题目拉近了与考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考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文的实用性,有效地契合了作文的主要功能。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反映时代主题,巧妙彰显价值观念。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审题立意: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命题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十二个“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可以介绍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可以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可以说说多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文明和谐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介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谈谈合作共赢开放的中国……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具体来讲,可有以下不同的组合与立意指向:

一带一路+高铁: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及美好前景。

一带一路+长城+京剧+美食:向外国青年介绍哪些中国名片是中外交流的成果。

中华美食+食品安全:向外國青年介绍中华美食的派系、制作工艺,推荐《舌尖上的中国》,消除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环境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广场舞+京剧: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文化雅俗共存,中国人娱乐活动的多样化。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介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项目,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成为城市年轻一族的最爱。

2.全国卷Ⅱ对

试题要义:对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

试题评价: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这些来自不同时代的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纵深空间,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试题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是很人性化的命题。

审题立意:命题属于多则材料作文,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组合,确定立意。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的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胸怀天下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或以①③⑤⑥为基础,论述只有自信自强、敢想敢做,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伟业,等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创新,也是考生在写作中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

3.全国卷Ⅲ

试题要义:40周年话高考

试题评价:2017年全国Ⅲ卷作文试题采用同一主题的“二选一”命题形式,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题写一篇作文。命题形式新颖,表现之一是采用给副题拟正题的形式,表现之二是二选一的题目,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我看高考”的命题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指向了感性体验,这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考生可以选择能体现思维特点的题目,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一命题直击“高考”,无疑是要启发考生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

审题立意:写作本题,考生要聚焦审视表达的主体——“我”,唤醒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锁定”立意提供支架。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必须聚焦于“我”对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选拔等;也可以质疑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相关故事、生活过往、内心期许与独特体验。如果把个人及高考放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上,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写出时代的冲击和震撼,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思考,一定能成为亮点。

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上预留了空间,考生要慎重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特长选好副标题,确定立意,发挥最佳水平。

4.北京卷

试题要义: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试题评价:2017年北京卷作文命题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认知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试题在考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试题采用两道大题供考生选择作答的方式,为考生充分发挥写作優势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是一道颇具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的命题。从写作能力来讲,一题要求写议论文,一题要求写记叙文;一题考查思辨力,一题考查想象力,紧密结合考生十余年写作练习的实际,便于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也有利于今后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

审题立意:第①题是个比喻型话题,以“说纽带”为题,意在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谈人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材料+标题”型作文题,几乎没有审题难度。由于前述材料提供了较多讨论的角度,基本保证了考生有话可说,只要选准角度,抓住纽带指向的“联系”这一关键点,找准一个主题切入自己的论述,就能很好完成写作任务。

仔细分析,有具体的看得见的纽带,比如在家庭中,小孩是连接父母的纽带;交通运输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汉字是连接中国人的纽带;互联网是连接全球人的纽带……有听得见的纽带,如普通话是连接中国人的纽带;英语是连接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纽带……有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纽带,如情感纽带、沟通纽带、互信纽带、精神纽带、文化纽带、信仰纽带……考生要注意将立意点落脚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层面,不要就事论事,认识肤浅,而要追求思维的新度、立意的高度和论述的深度。

第②题要求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既有利于考生展望共和国辉煌前景,增强“四个自信”,也有利于发挥想象力。题目中引进了第二人称代词,这就要求考生作文时用“呼告”的手法,将共和国拟人化,如向祖国汇报,或如当面晤谈,便于抒发敬仰、热爱之情。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类型。考生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搜索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迅速整理出叙事逻辑,确定文章各部分的安排。作为高考记叙文,叙事不能过于简单粗糙,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设计,比如情节的起伏、时间的穿越、空间的变换等。主题最终要落脚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辉煌成就的热爱与自豪上,体现出对共和国真挚的情感。写作时要注意小切口,大开掘。考生可以就拍摄的一幅或几幅照片展开叙述和描写,以小见大,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5.天津卷

试题要义:重读长辈这部书

试题评价: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体现。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饱含人文情怀。

审题立意:本题立意角度丰富,有较强的思辨性。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或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6.上海卷

试题要义:怎样面对“预测”

试题评价:今年上海卷作文题目延续了一贯的思辨性,引导考生发展理性思维品质。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有较强的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要求考生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降低审题难度,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试题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审题立意:这个话题比较平实,没有什么审题障碍。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从具体写作上,学生既可以赞同“可以预测”,比如通过研判时代风云和变化,做时代的“弄潮儿”,乐于接受预测,可以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是一种对生活审慎的态度;也可以反向思考,从“命运不可预测”的角度切入,万物瞬息万变,预测存在着巨大的变数,“预测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对预测不必太过当真。生活中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因为生活多变,有时生活的魅力,恰恰在于未知,在于变幻莫测带来的惊喜和挑战,与其求神问卜,不如着眼当下,享受不可知的乐趣;还可以辩证地看待“预测”,过于依赖预测,可能会丧失面对突变的应对能力,束手束脚,错失机遇;一味地不以为然,则可能缺乏对未来的洞察与展望,事到临头穷于应对。

7.江苏卷

试题要义:生活中离不开车

试题评价: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考生实际,积极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抒写真挚情怀。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到私家车到高铁到共享单车,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审题立意: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離不开车”,这是生活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统领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8.浙江卷

试题要义:人要读三本大书

试题评价: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考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考生生活,可以激发考生写作的欲望,充分展开论述,难度不大。

審题立意:解读本题,考生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和“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按照“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的思路展开。

这道题的立意角度较多:其一,中学生重要的是读好“有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也就是教科书。书中所讲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不掌握,就不能说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也就难以立足。其二,重要的是读好“无字之书”。所谓“无字之书”,也就是纷纭复杂的社会。这本书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用心灵去听,而且需要时间,才能读懂。在“读”的过程中,甚至会走弯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去认真用心读。总有一天,会读懂,让自己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三,“心灵之书”不可忽视。所谓“心灵之书”,也就是思想、内心。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处不在与人打交道,这样,只有读懂心灵之书,才能在和人相处时能够有所选择,才能做到和谐相处,做到共同发展、成长提高。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9.山东卷

试题要义:对某书店24小时经营模式的评判

试题评价:试题材料的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表意浅显,立意多元。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友善包容、人文关怀等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等意义。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其三,综合立意,可以确定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等。

作者:韩延明

第3篇:高考作文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2017~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在题材的选择、体裁的要求等方面都能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高考作文都在各个层面考核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高考语文 作文 特点分析 教学思考

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程的一个终极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板块,是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着高考语文试题分值最高的就是作文题。这篇论文就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通过研究2017~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把握作文的命题规律,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来思考,探究可行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希望对语文作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教学经验。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綜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

二.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特点统计与分析

(一)分值稳定、占比高

纵观2017~2020年全国卷和各省市的试卷,我们可以得知,2017~2020年全国卷和各省市的试卷作文分值都是特别稳定,江苏卷、上海卷每年都是70分,其他各套试卷每年都是60分。高考是标准化的选拔性考试,分值的稳定也便于考生们把握,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保证了高考的科学性与公平性,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对人才的选拔作用。

从比重来看,江苏卷、上海卷总分为160分,其他试卷总分均为150分,其比重分别为40%和43.75%。可见,高考语文中的作文分值比重较高,几乎占据着语文总分数的半壁江山。高考语文作文分数高,比重大,主要是高考语文作文能够全方面考核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为每一篇作文都需要调动学生们的语言的积累,每一篇作文都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其实形成一篇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语言建构的过程。正因为作文能够较好地考核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需要老师和学生更加重视作文。

(二)作文题材对社会热点关注度较高

由统计我们发现,2017~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的题材来源主要有三类:社会热点、文学素养及励志、哲语名言及哲理。纵观2017~2020年38套试卷,语文作文考题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略高,其中涉及社会热点的有14套试卷,占比为36.84%。涉及文学素养及励志与哲语名言及哲理的都是12套试卷,占比为31.58%。

但从横向来看,每年的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对社会热点、文学素养及励志、哲语名言及哲理三类题材的关注情况略有不同。作文题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比较稳定,四年的起伏就在10个点之内,2017年的试卷,对材料来源于社会热点的是30%,2018年的是44.44%,但是2019年又降到了33.33%,而2020年却又回升到40%。高考作文一如继往地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正是对语文新课程综合性的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其中一层面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向生活的开放,而作文题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关注。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时刻了解国家大事,把握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向与趋势,这样才能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显然,关注社会热点,一直是高考语文作文考查的重点,出题者意在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时代的走向,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引领学生树立一种大格局,把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起来,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彰显“立德树人”的功能。作文题对哲语名言及哲理的关注度就明显有下降的趋势,由2017的50%,降到2018年和2019年的33.33%,而到了2020年只有10%。高考出题者在作文的题材中涉及到哲语名言及哲理,这样有助于借助于高考有效地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也能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的水平,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但是这类作文也容易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单纯的思辨,容易写空话、套话与大话,很可能导致作文变成代圣人言的现象。作文题对文学素养及励志的关注有明显的加强的趋势,2017年只有20%,到2018年增长到22.22%,2019年继续上升为33.33%,可是到2020年比重达到了50%,已占据了半壁江山。

(三)作文的题型以材料作文为主

由统计可以看出,从2017~2020年全国和各省市高考语文卷作文题型主要有三类: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其中材料作文占主流,半命题作文最少。纵观2017~2020年38套试卷,其中全命题作文5篇,占比为13.16%,分别是2017~2020年的北京卷和2020年的山东卷,很明显,用全命题作文的试卷中有北京与山东两个地方,而北京市,近四年每年都是用全命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特别青睐,所以,北京考生对此类题型应该特别重视。半命题作文只有2篇,占总数的5.26%,分别是2017年的全国卷3和2020年的海南卷,材料作文31篇,占比为81.58%。

全命题作文是命题者在出题时给人们限定了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按照所给的这个题目进行写作,对于老师来说,统一题目,改卷时就比较轻松。但是在立意、文体固定的这种情况下,很难进行自我个性化的表达,考生们往往会为了凑字数去写作,不能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感悟去写作,考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显然,全命题作文在考核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方面要比半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弱些。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2]意思是说命题作文的这种考核方式不是最合理的,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式。所以,历来高考试卷,全命题出现得最少。

半命题相对于全命题来说,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局限性没有那么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在原命题的基础上自行把题目补充完整。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通过作文彰显自己的个性,比如对事物的看法,语言的表达等。

材料作文是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参考题目所给出的文字材料或者是图片,考生通过材料提示,明确命题的主旨。材料作文是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参考题目所给出的文字材料或者是图片,考生通过材料提示,确定写作思路,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历进行分析,形成一篇个性鲜明的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比较灵活,按照不同的写作题材,材料作文又可以分为叙事、议论、写人、续写等,不同的文体可以让考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构思,能够较好的考查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因为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都包含了深厚的韵味,首先是自拟题目,学生在拟题目的过程不仅是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要拟出一个新颖且切题的标题,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其次是自选文体,学生的选择面就比较宽广,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来进行写作。对于立意上面,角度比较广泛,不局限于一个角度。学生可以谈论事物,也可谈论人,也可以谈论国家。从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入手,以宏观的视角阐述“共融”与“融合”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微观角度,结合自身成长,描写自己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精彩人生。可见,材料作文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经历去发挥想象,自由的把握写作方向,表达个性化的见解,材料作文更能在短时间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辩证思维等综合能力。

(四)体裁多样化

从调查中可以得知,2017~2020年38套试卷,其中对文体没做任何规定与限制的试卷就有16套,占总数的42.10%,其中“文体自定,诗歌除外”的有11套,占总数的28.94%,其中规定了具体文体的有11套,占总数的28.94%。题目要求没有规定写哪一类文体,说明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思想的解放,能让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素材来写,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但是在不限文体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学生在考场上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某一种体裁的作文,就容易出现四不像作文,出现文体模糊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定文体中,应用文指向最多,11套试卷规定了具体文体,其中有8套是规定写应用文,1套是议论文,1套是记叙文,1套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而且北京卷每年都是规定文体。高考作文对应用文的关注,初始于2018年的北京卷,随即2019年的全国1卷、全国2卷、海南卷,接着就是2020年的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海南卷。可见,近些年来,很多省市都开始重视应用文文体的考核,而且对应用文文体的考查在加强。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落实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让高中课程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也为了让学生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在工作当中应用文文体的运用较多,所以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加大了应用文的考查力度。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应用文文体的使用和考查在近几年会更加广泛。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考作文教学思考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作文教学是所有教学工作者的最难点”。[3]写作教学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对2017~2020年38套试卷特点的分析,得到以下教学思考。

(一)留心生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由前面对试题题材来源的统计,作文题材对社会热点关注度较高,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如果没有生活这一载体,就很难有文学创作的源头和灵感。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生活背景不同,由于很多时候都呆在学校,跟社会的接触就比较少,所以对生活的感悟就相对较少,当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不能很好地找到命题的切入点,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凑字数。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所以,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生活,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去思考、去写作,多积累写作素材,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获得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能力,为写作做铺垫。同时老师还要适当的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往往大多数学生都是能用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又有一些学生既不能说也不能写,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老师可以在教学时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改变以往的全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可以组织一些口头训练的语文活动,按学生的学号轮流,让学生围绕自己了解到的一个时事热点,或者自己喜欢的某本书、某句名言来进行口头表达,围绕自己的主题用精炼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在学校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类似的实践,会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激活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从以上对题材的分析,近几年的作文试题的题型多数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更能多方面的考查学生是思维能力,考生在写作文时要具备一种辩证的思维能力,因为要写出一篇高水平的作文,能够在高考场上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考生应该能够读出材料深层次的意蕴,也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思考,还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去认识和把握事物。新课标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辨的本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写作需要思辨,这样文章才能彰显理性,富含哲理。”[4]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比如引导學生把政治学科中的一些辩证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互相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文课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开展辩论赛或者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谈论结束之后,老师进行多角度的点拨和评价,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都不太相同,文化水平和思想高度也不一致,往往很多学生的作文立意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别新颖的见解。因此,老师应该允许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积极向上的多元解读,在借鉴别人想法的前提之下,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还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深入的思考、勇敢提出质疑,才能提高思辨能力。

(三)创造情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发現美、创造美的过程,要想写出一篇有水平的作文,还得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提高写作能力,还得提高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也反应对美的欣赏和创造,审美能力最终也落实到写作过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压力比较大,经常呆在学校,跟社会的接触比较少,所以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学会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比如,老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手段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写作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谈感受,让学生把客观的一些事物和主观的情感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外,在作文评价时,老师也应该创造相应的情境,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如立意是否深刻、构思是否精妙、结构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之后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小到字词句的修改,大到对全文写作思路和写作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等方面的修改。最后老师再来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找出评价到位和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适时的评价和指导。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过程中,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吸取他人的优点,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一个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过程,要想写出一篇有深度、有思想的作文,就需要丰厚的文学功底来做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6.

[3]张志公.张志公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9.

[4]王连仓.建国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走向及对高中作文教学和备考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04):76-79.

本文系2020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考语文试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10668002)的阶段性成果;2019年贵州省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2019153)的阶段性成果;2019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思政”(项目编号2019SZ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曹秀菊 周志红

第4篇:经典诵读试题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C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大学》 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 A )。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D )。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 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 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C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

7.“豆蔻”是指女子( )岁,“弱冠”是指男子( A )岁。

A、十三岁、二十岁 B、十三岁、十六岁 C、十五岁、十二岁 D、十六岁、十三岁

8.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幺黑色一般表示( A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奸诈阴险 D、卑鄙无耻

9.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C )。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B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 C )。

A、新婚大喜 B、乔迁新居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C、10米 D、30米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D )。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

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B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2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 A、男角 B、女角 C、儿童 D、男女均可 22.“文武二圣”指的是( B )。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 23.“小李杜”指( C )。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24.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 D )。 A、130 B、120 C、140 D、160 2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C )。 A、戊 B、戍 C、戌 D、术

2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 A )。 A、4月5-6号 B、5月5-6号 C、5月7-8号 D、4月7-8号

2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哪方面的典型表现( B )。 A、虚短实长 B、虚实相生 C、心物对应 D、虚实相抑 28.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B )。 A、注重线的作用 B、注重光的作用 C、注重色的作用 D、重视材料的运用

29.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C )。 A、诗经 B、元曲 C、乐府诗集 D、唐诗三百首

30.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C )。 A、谦虚 B、捧起 C、生动 D、弯腰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D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32.中国民间的“冬九九”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C )。 A、立冬 B、冬至 C、大寒 D、小寒

33.“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 C )。 A、京剧 B、豫剧 C、川剧 D、粤剧 34.我国古迹龙门石窟位于哪个城市( A )。 A、河南洛阳 B、河南开封 C、甘肃天水 D、陕西咸阳

35.古汉语中,关于“阴”、“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B、山南为阴,水北为阳 C、山南为阳,水北为阴 D、山南为阴,水北为阴

36.“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B )。 A、河南 B、安徽 C、四川 D、河北 37.按我国传统风俗,在农历哪一天喝“腊八粥”( B )。 A、二月初八 B、十二月初八 C、正月初八 D、三月初八

3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B )。 A、令爱 B、令正 C、令尊 D、令弟 39.古时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B )。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C、息弟、息妹 D、堂弟、弟妹 40.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 A、庐山 B、华山 C、泰山 D、峨眉山

41.毛笔中“狼毫”的原料取自( C )。 A、狼 B、狈 C、黄鼠狼 D、山羊 42.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B )。 A、仁、义、礼、智、信 B、宫、商、角、徵、羽 C、天、地、君、亲、师 D、麻、黍、稷、麦、菽

43.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 B )。 A、三月 B、六月 C、八月 D、九月 44.“蜀犬吠日”的意思是( B )。

A、见异思迁 B、少见多怪 C、狗仗人势 D、云开雾散 45.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 B )。 A、教育界 B、医学界 C、文艺界 D、桃园 46.古人对“六十岁”年龄的人的称呼是( D )。 A、而立 B、不惑 C、知天命 D、花甲

47.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A )。 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端午

4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是( C )。 A、陈子昂 B、盂浩然 C、杜甫 D、杜牧

4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B )。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50 “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 )。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51 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这里的“锦城”、“锦官城”指的都是哪一个城市( B )。 A、西安 B、成都 C、重庆 D、南京

52 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C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53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作品,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 )。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D、陌上桑

54 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B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5 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56 “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D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57 民间故事《梁祝》的精神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相一致( C )。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

58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C )。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59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 )。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D、宝钗

60 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61 中国古代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B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62 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B )。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3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 D )。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64 “泾渭分明”指的是( B )。

A、泾水混,渭水清 B、泾水清,渭水浊 C、泾水宽,渭水窄 D、泾水宽,渭水窄

第5篇:播音主持经典试题

第一个自我介绍

第二个是播音主持经典试题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通常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本类简要介绍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同考试的分类及特征与功能;概要、系统地介绍播音主持专业考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帮助考生解决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和应试技巧。

经典试题

01 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的要求是什么?

02 什么是停连?播音主持中如何运用停连技巧?

03 什么是重音?播音主持中如何运用重音技巧?

04 什么是语气?播音主持中如何运用语气技巧?

05 什么是节奏?播音主持中如何运用节奏技巧?

06 朗读下面的作品。

07 如何进行播音主持考试中自备文学作品的朗读?

08 试以“对高中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为题,进行即兴评述。

09 播音主持中怎样去把握稿件的内在语?

10 播音主持中怎样产生对稿件的对象感?

11 如何回答播音主持考试中的主考提问?

12 如何进行播音主持考试中的自我介绍?

13 播音主持考试中如何根据指定稿件改编主持人形式小栏目

第三个是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站得像她一样高,从来没有一颗心可以像她的一样骄傲,从来没有一位帝王会像她一样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自由后人评定„„ 那无字碑上真的是一片空白吗?不,我分明看到了碑上镌刻出了一名女子的睿智与豁达。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枝独

秀,以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整片江山。将无数须眉驰骋沙场得来的大地轻易地俘虏了过来,轻松地续上了一笔。这一笔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深知自己正遭受万人唾骂,“狐媚偏能惑主”,男人的骂声中还夹杂着女人的骂。她也深知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将功成万骨枯”。于是,她又做出一件震撼人心的事——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不着一字,孰是孰非皆凭后人断定。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这种大智慧有几个男儿能及?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在那片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乘载她的悲哀。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她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那挂在草尖尚未风干的泪珠,是她午夜梦回时落下的。 不能书写功德,不能书写悲哀,那就什么也不写。是悲是喜,都由她留下的那一点空白说。 也许,不说就是说得最多,空白就是描绘最多的图景在上面。“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千古罪人还是流芳百世的名主。她留下的那一点白是给后人,也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余地。她活得太累,勾心半角的深宫内院,阿谀奉承的下层,尔虞我诈的政治大漩涡„„太多太多的东西都由她一个承担,“高处不胜寒”啊! 融融月,淡淡风,一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散去的一天。再华美的词藻写出的功德也有磨灭殆尽的一天。她那一点留白,不仅是歌功颂德,也是为自己做过的错事的反省吧!那是历经千秋万载也消不尽的„„

奥尔艺考 16:47:0

5卖药 (小品剧本)日期:2011-02-23 10:29 点击:218 来源:未知卖药 (小品剧本) (演员: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幕启:赵本山、高秀敏上。赵身着怪异肥大的白色T恤衫,胸前印有醒目的大字抗击非典背后多吃绿豆。推着一辆装着煤气罐、小锅以及碗筷的手推车,车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祖传良药绿豆汤,包治百病。高

卖药 (小品剧本)

(演员: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幕启:赵本山、高秀敏上。赵身着怪异肥大的白色T恤衫,胸前印有醒目的大字“抗击非典”背后“多吃绿豆”。推着一辆装着煤气罐、小锅以及碗筷的手推车,车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祖传良药绿豆汤,包治百病。”高极不情愿地跟在赵的后面,嘴里嘟嘟囔囔的。

赵:改革舂风吹满地,老根年年做生意,前年卖拐,去年卖车。今年开个诊所原想发一笔,结果生意还是不咋儿地。现在开始改行了——

高:(对观众)是这么回事:头俩年卖拐卖车得了点儿甜头。后来吧就开了个心理诊所,结果来了“非典”,医院药店全火,单落下咱这心理诊所。这几天心里憋屈的慌,他就琢磨今年还该卖点啥,也不知听谁说非典病人是人人都上火、个个都高温。绿豆汤能消暑败火,他就倒腾出了点儿陈年绿豆熬汤,说是喝了它有典的有惊无险,没典的身强体健。就那绿豆汤,喝了不拉肚子就烧高香了,还身强体健,这不是忽悠瞎扯吗?

赵:(洋洋得意)你个老娘们知道个啥,广告词不夸点就咱这东西还能卖出去吗?

高:你就蒙人吧。现在的人一个一个猴精似的。你以为都像买车买拐的那个二百伍,那么好唬呀!饿了吧,趁现在还没生意,歇会儿,吃俩儿鸡蛋。

赵:年轻的时候我是爱如潮水,情感四射。年老的时候才想到要回归自己。经过寻觅,一个孤独寂寞的单身老娘们儿终于入围了,一个内心痛苦,充满失落的风流老头又精神焕发,出来骗人啦。

高:拉倒吧,还啥风流老头、单身贵族呢?一个大老爷们说出话也不嫌磕碜,不就是一个光棍和一个寡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吗?

赵:看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说话要和咱出来“忽悠”一样,得讲究艺术,什么寡妇光棍一起来呀,多难听。应该说是一朵即将枯萎的狗尾巴花在肥沃牛粪堆的精心滋润下又重放光芒了。(说完,赵把从高手中接过的鸡蛋整个都放到嘴里,乐滋滋地吃了起来。)

高:我奉劝那些年轻夫妇们一句:少来夫妻老来伴,闲着没事别更换,更何况寡妇光棍单身汉,还都忙着找老伴呢!对不,老根?

(只见赵一直处于运动状态的嘴部猛地一下僵在那里一动不动了,瞪着两个大眼睛站在原地,犹如被定住一般)

高:(急忙的样子)咋了,老根,你到底咋了?(赵缓缓抬起右手,目光呆泻地指着向前方。)(高顺着赵的手指一看,只见范伟晃着一个大脑袋,穿着一套西服,带着眼镜,一边走,一边正在用手机和别人说话)

高:(急得团团转)我的妈呀,这可该咋整呀,那个二佰伍来找茬了,老根、老根,你倒是说话,咱该咋办呀?

赵:(从嗓子眼里憋出几个字)绿豆汤这回可有销路了。(说完,两个眼睛一转,双眼一闭,晃晃悠悠的倒在地上了)

高:(急的都快哭出来了,大喊)老根呀,咋的了,这是?你倒是说话呀!老根,你可别吓唬我呀!(一副抹泪急切伤心的样子)

(范伟见状,关上手机匆忙跑上前)

范:(问高)大姐,这是咋的了?

高:他正吃着鸡蛋,也不知咋整的,见你过来就晕倒了,大兄弟呀,你救救他吧!(范走前一看赵,乐得哈哈大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想到你“大忽悠”也有今天啊!你不是会忽悠吗,倒是把自己忽悠起来呀。来,大哥,我求您起来再给我忽悠两句吧!(范边说,边欲往起拉赵)

高:我说大兄弟呀,以前是我们家老头子的错,都怪我们财迷心窍,看您这副打扮也是个干部摸样,您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记小人过,救救他吧,大姐给你下跪还不行吗?(说着,

高欲给范跪下,范见状,一把扶住即要跪下的高)

范:大姐,你可别这样,我这人别的还凑合,就是心太软,再说连你都说我是个干部,那我好歹也是个文化人儿,能见死不救吗?

高:(高见状,双手紧握范的右手,上下来回摆动,非常高兴)

大兄弟,真太谢谢你了,不过„„(高从满脸欢喜的样子变得愁眉苦脸,又接着说到)那现在该咋办?(范走到赵身前,伸出两手指放在赵的鼻孔处停了3——5秒,故作深沉的样子)

第6篇:经典诵读试题详解

祁川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

一、背诵题目:

高年级组

1、《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

2、《长歌行》(第4页)

3、《陋室铭》(第16页)

4、《增范晔》(第18页)

5、《少年中国说》(第26页)

6、《饮酒》(第53页)

7、《礼记》一则(第97页)

8、《观沧海》(第121页) 中年级组

1、《凉州词》(第3页)

2、《清明》(第5页)

3、《竹枝词》(第8页)

4、《乌衣巷》(第9页)

5、《蝶恋花》(第15页)

6、《天净沙。秋思》(第22页)

7、《元日》(第37页)

8、《别董大》(第38页) 低年级组

1、《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

2、《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

3、《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

4、《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

5、《相思》(第55页)

6、《送别》(第54页)

二、朗诵题目

高年级组 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

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

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

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 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

冀妙《长歌行》(第4页)

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

陈迎莉《马说》(第95页)

中年级组

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

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

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

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

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江岸水灯》(第59页)

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

桑旭《一枝花。咏喜雨》(第25页)

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

低年级组

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

祁洁《三字经》(第1页)

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

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

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

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

三、智力测试题

高年级组: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

2、 《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海外北经》)

3、 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

4、 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北山经》)

6、 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

7、 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8、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

9、 《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

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

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

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

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

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

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 中年级组

1、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

2、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

3、 《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

4、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

5、 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

6、 《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

7、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

8、 《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

9、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

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

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

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

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

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

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

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 低年级组

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

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

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

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

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

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

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

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

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

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

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

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

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

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

祁川中心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建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经典美文的陶冶,激发阅读经典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6年4月21日 地点:学校前院

五、比赛安排:

1、比赛分三组进行:低年级组(

1、2年级)、中年级组(

3、4年级)、高年级组(

5、6年级)。

2、比赛时按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

六、活动安排:

1、各班语文老师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老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诵读篇目于周二上报给王淑琴老师。

七、参加比赛人员:

高年级组:

六年级:李莹

王蕊妮

齐家乐

冀喜红 五年级:桑静

陈迎莉

冀引香

冀妙 中年级组:

四年级:马潇涵

凡宝燕

朱亚兄

何举 三年级:桑旭

马婷婷

马龙辉

朱颖慧 低年级组:

二年级:祁东升

何文强

祁洁 一年级:朱亚辉

靳旭冰

樊宝丽

八、比赛项目:

第一项:背诵(学生背诵自己所抽到的题目) 第二项: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自己所选的题目) 第三项:智力测试(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

九、背诵题目:

高年级组

《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 《长歌行》(第4页) 《陋室铭》(第16页) 《增范晔》(第18页) 《少年中国说》(第26页) 《饮酒》(第53页) 《礼记》一则(第97页) 《观沧海》(第121页) 中年级组

《凉州词》(第3页) 《清明》(第5页) 《竹枝词》(第8页) 《乌衣巷》(第9页) 《蝶恋花》(第15页) 《天净沙。秋思》(第22页) 《元日》(第37页) 《别董大》(第38页) 低年级组

《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 《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 《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 《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 《相思》(第55页) 《送别》(第54页) 《山居秋暝》(第80页)

十、朗诵题目

高年级组

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

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

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

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 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

冀妙《长歌行》(第4页)

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

陈迎莉《马说》(第95页)

中年级组

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

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

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

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

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江岸水灯》(第59页)

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

桑旭《一枝花。咏喜雨》(第25页)

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

低年级组

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

祁洁《三字经》(第1页)

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

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

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

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

十一、智力测试题

高年级组: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

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海外北经》)

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

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北山经》)

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

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

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

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

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

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

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

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

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 中年级组

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

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

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

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

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

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

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

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

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

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

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

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

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

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

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

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 低年级组

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

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

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

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

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

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

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

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

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

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

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

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

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

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 十

二、比赛奖项设置:中高低每个年级组奖前三名。

附:

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

一、评委

评委:领导班子及各班语文老师 总分员:闫菲菲

靳亚龙

张亚辉 算时间:王玮

二、评比细则:

1、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1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20) (3)诵读时间:3分钟。(10)

(4)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10)

2、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0分制,70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

3、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组评出

一、

二、三等奖。

第7篇: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经典试题

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穷则反本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 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 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 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患无穷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 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既来之,则安之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4.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5.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即入见沛公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见笑大方 冀君实或见恕也 ..36. 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百思不得其解 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 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孙叔敖举于海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C.杀人如不能举 主人不问,客不能举 ..D.戍卒叫,函谷举 兔起凫举 ..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抢呼欲绝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0.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千载谁堪伯仲间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君 D.老者不堪其老而休也 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 C.克己奉公 D.与克期俱至

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中绘殿阁,类兰若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 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 44. 与“弥天大谎”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

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莫夜月明 B.其事体莫须有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祭勿忘告乃翁 B.骑乃得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D.内狼于囊 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失期,法当斩 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奇货可居 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乃置酒请之 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人穷则反本 53. “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 C.公然抱茅入竹去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4.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 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55. “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 A.相如因持璧却立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7. 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 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58. 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善刀而藏之 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D.少不更事 60. 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有涉江者 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 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61. 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B.刑人如恐不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 D.喜不自胜 62. 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逢何必曾相识 B.鄙夫寡识

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63. 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又在六国下矣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适得其反 C.适为虞人逐 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5. 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66. 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孰能无惑 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67. 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8. 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9. 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说尽心中无限事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 D.范增说项羽曰 70. 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臣请就汤镬 71. 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乃私见张良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己之私 72. 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素善留侯张良

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士皆垂泪涕泣 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75. 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76.与“大楚兴,陈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77. 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微服私访 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 78. 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丞相亮其悉朕意 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D.赵王悉召群臣议 79. 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B.伯乐学相马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0. 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81. 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言必信,行必果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82. 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行将就木

C.赵王畏秦,欲勿行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83. 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恐修名之不立 D.邹忌修八尺有余 84. 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B.先生何许人也

C.时人莫之许也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85. 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 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 86.与“要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D.不遗余力 88. 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C.贻笑大方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9. 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以其小,易之

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0.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91. 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 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畜,掩口葫芦而笑 92.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93. 与“学以致用”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94. 与“质疑问难”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质明,避哨竹林中 B.形者神之质

C.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95. 与“资治通鉴”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C.故治国无法则乱 D.不效则治臣之罪 96. 与“付诸东流”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投诸渤海之尾 D.潘崇曰:“能事诸乎?” 97. 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大夫之族 B.族庖月更刀,折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 98. 与“卒然边境有急”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初,鲁肃闻刘表卒 C.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D.五万兵难卒合 99. 与“走马观花”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窃计欲亡赵走燕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100.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因击沛公于坐 C.坐盗 D.坐以待毙

第8篇: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一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3、李贺《梦天》诗云: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

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

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 、 、 、 、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

2、“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说出三个(匡衡

苏秦

杨时

车胤

张衡

范仲淹„„)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C)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4、现存《论语》多少篇(20)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三

1、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一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弟子规》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2、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3、背诵两句与“月”有关的经典诗句。

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1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四

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5句)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学而进习之

(4)温故而知新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3、《弟子归》有四句话告诉我们: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依据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这四句话是(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4、唐代王之涣诗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这里说的楼是( 鹳雀楼)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五

1、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C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弟子归》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的句子是哪四句?(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3、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君子成人之美”的后一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六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 50元 B 100元 C 200元 D400元

3、《弟子归》中“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的含义是什么(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纵然差距很大,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的。)

4、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B )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顺其自然

2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七

1、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 A )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弟子归》中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原句是(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3、《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这句话后面的句子是(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下面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八

1、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 A )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D《论语》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3、“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4、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除了裴旻的剑舞 和李白的诗歌这两绝外,还有(张旭的草书)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九

1、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B )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看到一篇好书法 D看一场好戏

2、读书过程中,要注意书籍的存放。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用《弟子归》中的话说,就是(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3、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的诗歌是 ( C )

A《陌上桑》 B《长歌行》 C《孔雀东南飞》 D《子夜歌》

4、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 )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3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

1、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 B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3、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 C )

A 《史记》 B《论语》 C《庄子》 D《老子》

4、“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弟子规》这句话是说( C )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一

1、“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 C )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蔡琰

2、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的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晚春)

4、《弟子归》中“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四句的意思是什么(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二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2、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 B )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关羽

3、《千字文》的开头四句是(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4、诗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是(李煜)

4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三

1、“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 ( A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

2、我们正在使用的《国学经典读本》的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篇?(修身

立志

知错

宽恕)

3、说出下边词句的出名:小楼一夜听春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4、《弟子归》中“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四

1、子贡在孔子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B )

A 黄山 B 泰山 C华山 D衡山

3、古人有“立三不朽”之志,你知道“三不朽”指的是什么吗?(立德

立功

立言)

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五

1、民间的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哪一个人物? ( C ) A、孔子 B、司马迁 C、屈原 D、汉武帝

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 B )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是谁写的?名称叫什么?(颜之推《颜氏家训》)

4、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下面的美誉分别指谁?说出三个即可A“诗圣”,B“诗仙”,C“诗家天子”,D“诗鬼”,E“诗豪”(A杜甫B李白C王昌齡D李贺E刘禹锡)

5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六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 ( A )

A、管仲 B、孟子 C、陶行知 D、孔子

2、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 D )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3、《弟子归》中“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后面的四句是(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4、下面这句话是上联,请对出下联: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七

1、《论语》中“质胜文则野”的下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 B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 C ) A乌 B巫 C肖 D萧

4、《格言联璧》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下一句是(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八

1、下面句子都来自于《弟子归》请任选一句,说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 (1)、冬则温,夏则凊。(黄香九岁温席的故事) (2)、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曾子杀猪的故事) (3)、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晏婴使楚的故事)

(4)、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与秦国交战,失败。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被射死。) (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B)

A李延年 B李龟年

C崔九

D李白

3、“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是( A )

A孔子讲学的地方B老子讲学的地方 C庄子讲学的地方D墨子讲学的地方

4、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十九

6

1、请说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下一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根据诗句判断人物是谁?(出自四大名著)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过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贾宝玉)

3、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淡,清淡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淡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A)

A《老子》《庄子》《周易》

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

D《太玄》《庄子》《老子》

4、背诵《三字经》中讲“十义”的句子(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大学》

2、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B)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尚书·君陈》中的“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一定要忍耐才能成功,能包容别人,道德修养才能提高)

4、《弟子归》中哪四句话告诉我们: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一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琵琶记》

2、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 ( B )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3、《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的下一句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4、、《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哪几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二

7

1、《红楼梦》中的“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指的(B )。

A、 薛宝钗 B、探春 C、王熙凤 D、袭人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与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大约相隔了( C ):

A:400年 B:500年 C:600年 D:800年

3、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A、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B、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

4、听材料,说说材料中小明的行为违背了《弟子归》中哪些教诲?(说一个方面即可)

已经是周日上午九点了,小明还是没有起床,妈妈叫了他很多次,他都没有反应,直到妈妈愤怒地走到他的床边,硬把他从床上拖了下来。他满脸的不情愿,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餐桌边,看看桌上的饭菜,立刻撅起了嘴,冲妈妈吼道:“怎么又是这些菜?!我一点也不喜欢吃!”说完,摔门而去,留下了愣在那里的妈妈。

小明刚刚走出家门,手机就响了,一看是好朋友打来的,他才忽然想起来他们已经约好今天上午去图书馆看书的,他一肚子火气哪还有心情看书啊,于是,他接起电话,用很可怜的声音跟朋友说妈妈今天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不让他出门了。他挂了电话之后,盘算着怎么度过这个周末。肚子在这时突然“咕咕”叫了起来,正巧前面就是生意红火的包子铺,他咽了口唾沫,直奔过去,眼看着前面一个老奶奶要走到窗口排队的位置,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在了前面,心中一阵暗喜,“还是我跑的快啊!”

(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3)父母教 须敬听;

(4)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5)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三

1、《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相类似的语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这样的语句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2、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3、《三字经》所讲的最后一部经是什么?(春秋)

4、“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什么(教之道,贵以专)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四

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

8

勇)

2、说出下面所列举的唐宋诗词之最,至少三个 (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 (6)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最倒霉的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的一项是:(B)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D.鹤鸣楚山中,露白秋江晓。

4、背诵《弟子归》中有关个人仪表要求的句子(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五

1、听对联,回答: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幅对联上联包含了《三国演义》中的三位人物是谁?(诸葛亮、张飞、关羽)

(2)这幅对联下联包含了宋代的三位著名诗人:(王安石、苏轼、陆游)

2、判断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苏轼的《念奴娇》。 (错)

(2)人们常引用李白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赞美老师。 (错) (3)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对)

3、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B )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顺其自然

4、小丽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每天都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在家里她能把自己的衣服文具收拾得整整齐齐,并且不挑食;在学校与同学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同学们都喜欢跟她在一起,因为大家觉得跟小丽在一起,自己也会进步。

通过以上情景,体现了《弟子规》的那些要求呢? (1)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 置冠服 有定位 (3) 对饮食 勿拣择

(4)凡是人 皆须爱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十六

1、背诵《弟子归》中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子(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9

2、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谈到读书治学的三境界分别是(用宋词中的名著作答)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 (2)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朝柳咏的《蝶恋花》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

3、你能解释我校校训“厚德、尚勤、志远、业长”的含义吗?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

尚勤:尚,意为推崇、高尚; “勤”,指勤劳、勤奋,出自《劝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崇尚勤劳,要用高尚的心灵,勤劳的双手从教。

志远:出自诸葛亮《戒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志远”也意味着“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俗语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只有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才能有所作为。

业长:指学生要有专业特长,意味着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个性特点的学子。

“厚德、尚勤、志远、业长”的校训,独立成章,各有侧重,同时相互依存,浑然一体,涵盖了品格修养、教育思想、还中精神和时代精神,符合还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对师生都有指导意义,能起到塑造学校品牌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奋进的作用。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 A ) A 李商隐

B 骆宾王

C李白

D杨炯

10

第9篇:影视戏剧表演类经典试题

影视戏剧表演类考试内容

影视戏剧表演专业考试通常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又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

初试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自选作品朗读、集体小品及回答考官提问等。

自我介绍是展示考生自我风采的重要手段。考生的气质、反应、谈吐、文化底蕴等一切外在内在的素质都将通过这一考试环节展现给考官,而这一环节又是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展现自我优势的机会。 自选作品朗读主要考查考生的声音条件、吐字发声和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应从自身条件出发,谨慎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稿件,特别要注意的是,稿件选择后一定要背诵脱稿。

集体小品旨在考查考生的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应变能力和是否具有基本的舞台生活能力。此项考试通常采用命题小品的形式。回答考官提问是对考生的口头表达、心理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考宫的问题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针对考生前面的表现随机提出来的。

复试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通过二试的考生进入三试。复试主要分为台词考试、声乐考试、形体考试、艺术特长展示、单人小品、集体小品、语言动作合理练习等。

台词考试由主考官为考生指定阅读材料,通过考生的诵读来考查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应该在主考官给予的准备时间中认真阅读材料,杜绝错字和别字等低级错误,很好地展现自己的声音条件和文学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主考官还会让学生进行模仿。

声乐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对考生的音色和音准的了解,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做演员的声音条件。考试由考生演唱自选的曲目,清唱、伴奏均可。有时主考官会给考生一些简单乐谱让其现场演唱,或是打一段节奏让考生进行模仿来考查考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形体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肢体表现力、身体柔韧程度和协调性。考试形式是考生表演自己准备好的形体段落,各种舞蹈、武术、戏剧身段等等。

艺术特长展示是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表现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给主考官留下印象的重要环节。

单人小品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环境与人物的创造力、想像力和信念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这一考试环节题目较为分散,考生应该针对考题的要求,明确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同时找到准确的任务与目的,组织合理的行动。

集体小品与初试有所不同,通常由两到三人完成。该考试环节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建立真实的人物关系,在相互行动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过程一定要具体,在什么样的地方,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考生在表演中按照生活逻辑完

成考试题目。

语言动作合理练习考试的主要形式是主考官为考生(通常为两人)出两句话的题或指定两个动作,由考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完成一个小品。

报考影视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潜质和艺术特长。考生不一定形象出众,但应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具有自己的优势。

考生在考试之前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并准备好声乐、台词、形体考试所需的相关用品。此外,考生应有一个良好的应试心态,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经典试题

01影视戏剧演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外在素质?

02影视戏剧演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内在素质?

03舞台行动与生活行动有什么联系?

04什么是影视戏剧表演语言的基本功?

05影视语言与话剧语言有什么不同?怎样运用影视话剧语 06怎样进行影视戏剧表演考试中的自我介绍?

07怎样进行影视戏剧表演考试中的自选作品朗读?

08如何在影视戏剧表演考试中展示特长?

09如何应对影视戏剧表演考试的命题故事考试?

10如何应对影视戏剧表演考试的命题小品考试?

11电影表演流派主要有哪些?

12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什么不同? 13什么是表演艺术的诸元素?

14如何应对影视戏剧表演考试的形体考试? 15如何应对影视戏剧表演考试的台词考试?

上一篇:部门及人员工作职责表下一篇:护理国外进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