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分析题

2022-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经济学原理分析题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题的分析与教学启示

摘要:在解读实验探究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的特点。结合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的2道试题,阐述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视角和解题方法。指出提升教师素养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推动力,并对落实探究性教学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题;核心素养;命题解题;教学启示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已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提出凝炼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探究活动按其任务类型可大致分为四类:①物质的制备或合成;②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③物質性质的探究;④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1]。纵观历年高考真题,前三种类型的实验探究题较常见,而2016年北京卷理综(化学)第26题、第28题(以下简称2题)则坚守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的阵地。笔者对2题的命题视角做一些分析,以期为命题和教学提供借鉴。

2 对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的理解

实验探究题源于真实的化学,重视学科能力及科学素养的考查,具有信息的新颖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和知识的综合性等特点。学生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模式去解决问题,这类试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2]。

鲁科版选修4“致同学们”中指出,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性问题在于探索纷繁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获取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从“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及“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三个方面介绍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由此,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应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思想方法相结合,注重思维深度,追求学科本质,彰显科学性、抽象性、方法性、理解性、未知性及发展性等等。

3 对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题的命题分析

3.1 新颖课题引领探究

高考试题一般以某个课题作为探究载体,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内容、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来,在考查学生面对新情境时灵活运用知识、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做足文章[4]。2题在题干上均给出明确的研究课题指向,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第26题基于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研究“用零价铁(Fe)除去水体中的硝酸盐(NO3-)”;第28题研究“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2 探究要素组织试题

实验探究涵盖了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和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要素,虽命题不拘泥于程序化的探究过程,但科学的用词足以体现探究性特点。如第26题使用了“研究”“反应原理”“结果”“原因”“假设”“实验”“结论”“同位素示踪法”“解释”“数据对比”等;第28题使用了“实验对象”“探究”“检验”“解释”“实验现象”“实验实证”“推测”“证实”“假设”“对比”“实验方案”“根据”等。

3.3 关键信息支撑探究

这两道题提供多种多样信息,有文字、表格、数据、信息反应、实验现象、图像等,信息和考查目标关联度高,许多信息直观明了,避免阅读量过大,有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合理摒弃干扰信息,独立接受、吸收、整合有效信息,顺利解决新问题。

[试题片段赏析1]第26题(1)(2)

3.4 方法手段增添活力

科学问题的类型不同,其解决方法与策略也有所不同[5],正由于学科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支撑,化学反应原理探究题具有独特的魅力,针对科学假设设计实验时,合理控制实验的变量,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关注现代化的实验手段,注重定量化分析论证。

[试题片段赏析3]第26题(3)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借助实验数据定量分析步骤一、二。若假设i成立:沉淀中亚硫酸根被Al(OH)3所吸附,固体经过洗涤后,步骤一、二中稀NaOH溶液均用于溶解0.4mmol Al(OH)3,V1=V2。若假设ii成立:沉淀中亚硫酸根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步骤一NaOH溶液溶解碱式盐[设为0.4mmol Al(OH)3-2x(SO3)x],最终产生0.4mmol NaAlO2及0.4x mmol Na2SO3,依据Na+守恒,消耗(0.4+0.8x)mmol NaOH;而步骤二消耗0.4mmol NaOH,V1>V2。

3.5 问题驱动实现飞跃

思维源于问题,以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研究活动,凸显“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融合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第26题体现实验-微观推理-理性认识,探究问题的关联度较高,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由茫然到顿悟。第28题体现实验-宏观现象-感性认知,多角度研究反应本质,问题由浅入深,探究结论由多元到聚焦,考生在分析、推理、比较、综合中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试题片段赏析5]第26题(4)

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4 教学启示

限于条件,学业水平和高考的测试,目前只能通过纸笔测验进行,因此,研究命题如何测试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7]。2016年北京卷的2道化学反应原理探究试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凸显“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主旨。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江苏省高考题第20题突然大改风格,亦带有明显的原理性探究特点,在此不再赘述。

4.1 教师素养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推动力

探究性教学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速成,教师应提升自身修养,争做课堂转型的探索者。虚心向校内、外名师学习,在反思性教学研究中提升专业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和持久的热情,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主动展开实验研究或文献研究;挖掘内部动力,主动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师生对话交流,掌握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4.2 在课堂转型中将探究教学落实于行动

原理探究的科学性强,原创难度大。一方面,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善于挖掘课本素材,展开探究性实验教学;另一方面,研究和整合经典,积极揣摩高考原创题的学科价值,将试题加工后应用于课堂研究。课堂教学不允许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按全部流程逐一进行探究,更多的是就其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片基(环节)进行深入探究[8]。以实验事实情境作为背景,主张学生质疑、课堂留有悬念、变更研究主体、观念引领教学、鼓励交流评价,以提升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宋兆爽,白建娥.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初探[J].化学教育,2013,(4):61.

[2]张俊华,邹映波.怎么做,让学生不再恐惧实验探究题[J].化学教与学,2012,(11):73.

[3]王明召,高盘良,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李化年.基于化学核心观念构建的课堂实践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202.

[5]张伟刚.科学素养与培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7.

[6]吴星,吕琳,张天若.中学化学疑难解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54~155.

[7]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209.

[8]孙天山.浅谈“探究教学”的异化與回归[J].化学教学,2015,(10):27.

作者:田益民

第2篇:辨析题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中的教学作用

摘要:教师在课改后的“概论”课堂教学中使用辨析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贯通,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辨析题思维能力

2009年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51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课程设置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课改后的“概论”课内容增加而课时却在减少,要在规定课时内讲完涵盖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既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条缕分析,也要着眼于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学生思想上的疑团,把准确性、规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辨析题是一种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观点或材料进行辨别和分析的习题类型,主要测试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或知识的应用能力,通常是提出某个命题,要求应试者首先作出明确判断,再根据有关科学原理陈述判断的理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辨析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由于课改后的“概论”课内容全面而丰富,而课时却严重不足。针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容易使学生混淆的概念,从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问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帮助学生及时地再现和巩固知识,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知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辩证唯物论中,关于意识的本质部分,由于该部分内容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看似课堂上听懂了的理论,要达到深层理解却不容易。有这样一道辨析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总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考察同学们对意识与物质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这是学好辩证唯物论的基础。虽然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世界,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是完整的、准确的,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如主体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被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程度、实践和认识手段发展的水平等。因此,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可能总是与客观存在相吻合、相一致。这道辨析题就是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反映”这个概念,“反映”过程中,要受到主体、客体的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因此人脑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就会有差异。

(二)沟通前后知识连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概论”教材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现在压缩为两章内容,主要线索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两个“必然”,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现实基础。但相关内容要讲解透彻,涉及到相当多的知识点,基本的概念必须掌握清楚、准确。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笔者通过辨析题将前后内容串联在一起,讲新内容又连带着复习前面知识,前后对比找不同、找联系,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新知识。

比如,在资本的有机构成中,关于资本的周转速度涉及到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许多学生总是将它们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混淆。于是,在课堂辩论环节,笔者给出这个论题“不变资本是固定资本,可变资本是流动资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将资本分成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根据资本在周转方式中的不同,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

从思维角度讲,辨析题是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生,分析问题时,就会无从下笔,不能直击问题要害。

比如,在唯物史观部分讲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时,笔者列出辨析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因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目的是考察同学们对“决定性力量”的理解。如何理解“决定性力量”,首先引导同学们找到分析这个论题的理论支撑点,用辩证法中矛盾分析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认识对象。“决定性力量”的创造者会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不同的创造者因为自身的因素也会影响或制约对社会的创造性作用。因此,这个命题的辩论点就找到了,即人民群众虽然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如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等的限制和制约。同时,人民群众自身状况,如阶级属性、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组织程度等都会限制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创造作用。

二、针对学生的辨析题作业,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对事物本质思维的力度越大、越深、越精、越活,那么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同学们在做辨析题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如不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语言的表达缺乏条理性,论述没有章法等等,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出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辨析题是辨与析的统一,做题时既要“辨”得准确,又要“析”得有理。做好辨析题的关键是针对观点进行的分析,就是要在充分理解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阐述,如果概念理解不透彻,阐述出来的原因就可能“文不对题”,看似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却不能直击问题的要害,达不到对问题的辨析。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课堂将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要反复阐述,同时要深入浅出地讲解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使教学内容得到延伸与展开,来更好地体现出理论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理论的魅力。在论述问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二)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出现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现象

有些学生在分析论题的时候,往往掌握不了方法,只会将概念、原理罗列出来,将教材中的原话换个地方,对教材内容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将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不会针对论题的要求进行分析、总结。说明学生面对不同角度的问题,不能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角度来观察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环节,将枯燥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开发学生的智慧,逐渐地使学生具备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问题缺乏条理性,语言表达“含混不清”

有些学生的辩析过程凌乱,语言表达没有条理性。这种现象说明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无法从表面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无法达到对事物的深层理解,同时对仅有的一些认识在语言表达上不严谨、不规范,逻辑层次不清晰。或者是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前后没有逻辑联系,或者是兜圈子对一个问题反复论述,却看不到对问题的深层论述,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看问题。同时有意识地规范教学用语,讲授知识时把概念、理论表述地清晰、准确,从点滴做起,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

总之, 辨析题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明显,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可以使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J].学术交流,2008.

[2] 李民昌.公选辨析题得分策略决策[J].2008.

[3] 姜在华.浅谈政治辨析题的解答[J].教学月刊,04.

[4] 魏博辉,刘小新.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09.

(董焱: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董 焱

第3篇:经济学原理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复习题:

1、给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下定义。

答: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

2、列出并解释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些因素。

答:需求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通常,需求价格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①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②相似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似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③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④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因为在长期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消费嗜好和消费结构。

3、如果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如果弹性等于0,需求是完全有弹性还是完全无弹性?

答:弹性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弹性等于0,需求完全无弹性。

4、根据供求图说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和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答:如图,供求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P是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Q是均衡数量。P*Q,即红色部分是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价格 S P E D O Q 数量

5、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如何改变总收益呢?解释原因。

答: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使总收益减少。因为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的如此之多,以至于大到抵消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即需求量下降的比例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

6、如果一种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我们把这种物品称为什么? 答: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的物品,我们称为低档物品。

7、如何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解释这个公式衡量什么?

答: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他是衡量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

答: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因为不管油画价格怎样变动,画商们不可能再生产出这种油画,只能提供一个固定数量。

9、短期供给弹性大,还是长期供给弹性大?为什么?

答:长期供给弹性大。因为在短期中,企业不能轻易改变他们的生产规律来增加或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因此,在短期中供给量对价格常常不敏感。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产品调整,开发新品,并且企业可以选择进入或退出市场。因此,在长期中供给量可以对价格作出相当大的反应。

10、在20世纪70年代,OPEC使石油价格急剧上升。是什么因素阻止了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保持这种高价格呢?

答:短期供给和需求弹性小,而长期供给和需求弹性大。在20世纪70年代,OPEC通过减少石油供给量在短期内使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到80年代,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消费者会将耗油量大的旧汽车换成节油的新式汽车以节省油费,其他一些耗油多的工业产品也有时间逐步改进生产技术以减少用油。同时,其他石油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自己产量。这样,在长期内,石油的供给和需求较富有弹性,同样的供给减少只引起价格小幅上升,是OPEC无法维持高价。

11、查询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及其命名的依据。

答:我国每个省级行政区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均不相同,但都是以0.X元/吨公里,基本是10吨以下以0.2X元/吨公里收费,10-40吨之间线性递减,至40吨以上车辆以0.X元/吨公里收费。

国家高速公路及联络线名称由路线起讫点的地名中间加连接符“-”组成,全称“XX-XX高速公路”。路线简称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组合表示。如“沈阳 -海口高速公路”,简称“沈海高速”。也可经采用起讫点城市或所在省(区、市)的简称表示。如“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简称“京哈高速”。 地区环线名称以地区名称命名,全称为“XX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XX环线高速”。如“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杭州湾环线高速”。 城市环线名称以城市名称命名,全称为“XX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为“XX绕城高速”。如“沈阳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沈阳绕城高速”。 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路线简称不可重复。如出现重复时,采用以行政区划分名称的第二或第三位汉字替换等方式加以区别。

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由字母标识符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国家高速公路是国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字母标识符采用汉语拼音“G”表示。省级高速公路路线字母标识符采用汉语拼音“S”表示。 首都放射线编号为1位数,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9。

纵向路线编号为2位奇数,由东向西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1~89。 横向路线编号为2位偶数,由北向南升序编排,编号为10~90。 并行路线的编号采用主线编号后加英文字母“E”、“W”、“S”、“N”组合表示;“E”、“W”、“S”、“N”分别表示并行路线在主线的东、南、西、北方位。

地区环线的编号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排列,编号区间为91~99。 联络线的编号为4位数,由主线编号+数字“1”+联络线顺序号组成。联络线的顺序号按照主线的前进方向由起向终点顺序排列。 城市绕城环线的编号为4位数,由主线编号+数字“0”+城市绕城环线顺序号组成。主线编号为该环线所连接的纵线和横线中编号为最小者,如该主线所带城市绕城环线编号空间已全部使用,则选用主线编号次小者,依此类推。如该环线仅有放射线连接,则在1位数主线编号前以“0”补位。同一条国家高速公路穿越多个省(区、市),所连接的城市绕城环线的顺序在各个省(区、市)单独排列。在不同省(区、市)允许出现相同的城市绕城环线编号。

12、上海有无最低工资法,最低每月工资多少?

答:上海有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9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8元。(均不包括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问题与应用:

1、在下列每一对物品中,你认为哪一种物品更富弹性,为什么? A.指定教科书或神秘小说

答:神秘小说更富有弹性。因为指定教科书是必需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也不会变动多少。而神秘小说非必需品,价格上升,人们就会选择少买几本或借用的方式。

B.贝多芬音乐唱片或一般古典音乐唱片

答:一般古典音乐唱片更富有弹性。如果一般古典音乐唱片价格上升,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其他相近的一般古典音乐唱片来替代他,而贝多芬音乐唱片的相近替代品就不容易找了。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容易。 C.未来6个月的暖气用油或未来5年的暖气用油。

答:未来5年的暖气用油更富有弹性。因为无论对需求还是对供给来说,时间越长,就越富有弹性。 D.生啤酒或水

答:生啤酒更富弹性。因为水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因素的影响力不大,而生啤酒只是一种饮料,价格上升,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就会下降。

2、假设公务乘客和度假乘客对从纽约到波士顿之间民航机票的需求如下:

价格(元)

150 200 250 300

需求量(公务乘客) 需求量(度假乘客)

2100 2000 1900 1800

1000 800 600 400 A.当票价从200元上升到250元时,(i)公务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ii)度假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用中点法计算。) 答:(i)中点:价格=225,数量=1950 公务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

19002000/19500.23

250200/225(ii)中点:价格=225,数量=700 度假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

(600800)/7001.29

(250200)/225B.为什么度假乘客与公务乘客的弹性不同? 答:对公务人员来说,时间成本较高,飞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为了节省时间,即使机票价格上升,他们的最佳选择还可能是坐飞机,所以他们的机票需求价格弹性小。度假乘客不同,他们是为了外出游玩,时间成本较低。如果机票价格上升,为了节省度假成本,他们可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因此,他们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3、假设你的激光唱片需求表如下: 价格(元)

8 10 12 14 16 需求量(收入=10000元) 需求量(收入=12000元)

40 32 24 16 8

50 45 30 20 12 A.假设你的收入为1万元和1.2万元,当激光唱片价格从8元上升到10元时,用中点法计算你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收入为1万元时,中点:价格=9 数量=36 需求价格弹性=(3240)/361

(108)/9收入为1.2万元时,中点:价格=9 数量=47.5 需求价格弹性=(4550)/47.50.47

(108)/9B.计算在价格为12元和16元的情况下,当你的收入从1万元增加到1.2万元时你的需求收入弹性。

答:价格为12元时,中点:收入=1.1 数量=27 需求收入弹性=(3024)/271.22

(1.21)/1.1价格为16元时,中点:收入=1.1 数量=10 需求收入弹性=(128)/102.2

(1.21)/1.

14、艾米丽已决定总是把她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买衣服。 A.她对衣服的需求收入弹性是多少? 答:艾米丽对衣服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 B.她对衣服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答:她对衣服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

C.如果艾米丽的嗜好变了,她决定只把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买衣服,她的需求曲线会如何改变?她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现在是多少?

答:如果艾米丽决定只把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买衣服,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她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价格弹性为1。

5、《纽约时报》1996年2月17日报道,在地铁票价上升之后乘客减少:“1995年12月,即价格从25美分上升到1.5美元的第一个月以后,乘客将近减少400万人次,比上一年的12月减少了4.3%。” A.用这些数据估算地铁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地铁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

4.3%0.0086

(1.50.25)/0.25B.根据你的估算,当票价上升时,地铁当局的收益会有什么变化? 答:收益会上升。

C.为什么你估算的弹性可能是不可靠的? 答:乘客乘地铁的季节性因素可能会导致弹性是不可靠的。因为统计的月份正好是新年前一个月,一般来说,新年前后人们外出探亲,度假的人数增多,交通运输会比平时繁忙,各种交通工具的载客量一般都会增大。因此,票价的提高可能对人们乘地铁的需求影响不大。但客流高峰过后,人们可能会为了节省车费而选择其他交通工具。这样,票价上升会使乘地铁的人次大大减少,从而地铁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会与原先估算有所不同。

6、两个司机——汤姆和杰瑞——每个人开车到加油站。在看价格之前,每个人都发出了一个指令。汤姆说:“我加10加仑汽油。”杰瑞说:“我想加10美元汽油。”每个司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答:汤姆的价格弹性为0,因为无论油价多少,他都加10加仑汽油。需求量对不同油价无变化。杰瑞的价格弹性为1.因为杰瑞固定要10美元汽油,油价上涨1%,他所买汽油量就下降1%。

7、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在经济衰退期间,在餐馆吃饭支出比在家吃的食物支出减少得多。弹性概念如何有助于解释这种现象? 答: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在餐馆吃饭是一种比较奢侈的行为,它的需求富有弹性。所以,当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减少,这种需求量会大大减少。而在家吃饭基本是一种必需行为,它的需求缺乏弹性,人们收入即使减少,最经济的办法还是在家吃饭。因此,在经济衰退期间,在餐馆吃饭支出比在家吃的食物支出减少得多。

8、考虑针对吸烟的公共政策。

A.研究表明,香烟的需求价格弹性是0.4。如果现在每盒香烟为2元,政府想减少20%的吸烟量,价格应提高多少? 答:设价格=X元,

20%0.4X=3 政府应该将香烟提高1元

(X2)/2B.如果政府一直在提高香烟价格,这项政策对从现在起一年内吸烟量的影响大,还是对从现在起5年内吸烟量影响大?

答:这项政策对从现在起5年内吸烟量影响大。因为短期内人们习惯不易改变;而长期内,因吸烟支出过大,一些吸烟者会改变吸烟习惯,少吸或不吸。

C.研究还发现,青少年的价格弹性大于成年人。为什么这可能是正确的?

答:因为青少年的收入一般低于成年人,他们对香烟价格的变化更敏感,他们的需求更富有弹性。

9、你预期是所有冰激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还是香草冰激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你预期是所有冰激凌市场供给价格弹性大,还是香草冰激凌市场供给价格弹性大?确切地解释你的答案。

答:我预期香草冰激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出的市场界限。范围小的市场需求弹性往往较大,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而香草冰激凌市场范围小于所有冰激凌市场范围。我预期香草冰激凌市场供给价格弹性大;因为因为冰激凌供给商可以根据不同种类冰激凌的价格升降,比较容易调整产品结构,如多生产香草冰激凌或少生产。但冰激凌供给商转产却比较困难,一个冰激凌企业由于价格因素完全从该行业退出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甚至数年。

10、药物性毒品需求缺乏弹性,而电脑需求富有弹性。假设技术进步使这两种物品都增加了一倍(这就是说,在每种价格水平时,供给量是以前的两倍)。

A.每个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技术进步是这两种物品都增加了一倍,他们的供给曲线都会向右下方移动,需求曲线不变,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B.哪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大?

答:电脑的需求富有弹性,而药物毒品需求缺乏弹性。因此,药物毒品的产品价格变动大。 C.哪一种产品数量变动大? 答:电脑的产品数量变动大。

D.消费者对每种产品的总支出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消费者对药物性毒品的总支出会减少,对电脑的总支出会增加。

11、海滨疗养胜地供给缺乏弹性,汽车供给富有弹性。假设人口对这两种产品的需求都增加了一倍(这就是说,在每种价格水平时,需求量是以前的两倍)。

A.每个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这两个市场的需求都增加了,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供给曲线不变,这两个市场的均衡价格都上升,均衡数量都上升。 B.哪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大?

答:由于海滨疗养胜地供给缺乏弹性,汽车供给富有弹性,需求增加使海滨疗养胜地的价格变动大。 C.哪一种产品价格数量大? 答:汽车的供给数量变动大。

D.消费者对每种产品的总支出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总支出都增加。

12、几年前,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的洪水冲毁了几千英亩的小麦田。 A.那些庄稼被洪水冲毁的农民状况变坏了,但是那些庄稼没有被洪水冲毁的农民会从洪水中受益,为什么?

答:因为小麦是缺乏需求弹性的物品。洪水冲毁了大量的小麦田,当年小麦的总供应量减少,价格上升,而人们的需求量变动很小。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总收益增加,所以那些庄稼没有被洪水冲毁的农民会从洪水中受益。

B.为了确定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会由于洪水受害还是受益,你还需要有关小麦市场的哪些信息?

答:尚需知道被冲毁的麦田产量占正常年份小麦总产量的比重。如果比重较小,就无法影响整个小麦市场,农民的群体利益就不会有什么改变。如果站的比重较大,使整个小麦市场价格上升,那么农民群体就会由于洪水而受益,因为小麦是缺乏需求弹性的物品。如果,站的比重过大,使整个小麦市场价格上升的幅度小于小麦供给量减少的幅度,那么农民群体就会由于洪水而受害。

13.请解释下列情况为什么是正确的:全世界的干旱使得从出售粮食中得到收入的农民的总收益增加,但只是堪萨斯有干旱,就会减少堪萨斯农民得到的总收益。

答:因为粮食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全世界的干旱使世界的粮食减产,粮价上升的幅度大于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出售粮食的农民总收益增加。但对堪萨斯农民来说,世界粮食市场是既定的,他们的供应量减少,世界市场粮价不变,他们的总收益会下降。

14、由于好天气使农田更高产,所以那些天气条件好的地区的农田就比天气条件差的地区的农田贵。但是,随时间推移,农业技术进步使所有农田都能更高产,所以,土地价格(根据总体通货膨胀进行了调整)下降了。用弹性概念解释在空间上生产率与农田价格是正相关的,但在某一时间内是负相关的。

答:从空间上,粮价是既定的,某个农民出售的粮食愈多他的收入越多。于是,一块农田的的价格取决于在它上面所能达到的生产率,能达到的生产率越高,该农田的价格越高。但在一定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使所有农田都更高产,都有更高的生产率。此时,粮食产量大幅上升,粮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需求曲线无变化,是市场上粮价下跌。由于粮食是缺乏弹性的物品,粮价下跌会使农民总收益下降,影响农田的需求。农田是供给完全无弹性的物品,他的价格完全取决于需求。对农田需求下降,使农田价格下降。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率提高,农田价格反而下降。

第4篇:经济学原理测试题(选择及计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为生产产品B,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

)。 (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200元

答案:A B. 1200元

C. 1000元

D. 800元

根据教材定义,似乎应该选择答案B,但我们并不知道生产产品A时所花费的成本,生产一套桌椅和生产一套组合柜都要用到电锯,但显然二者的其他投入如时间、人工、材料等是不同的,因而只能以A产品的利润作为B产品的机会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思考:

①按教材的定义,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收益(视不同应用的成本相同);②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利润(不考虑投入差异);③综合运算(考虑投入的差异):A的机会成本=B的收益+(A的成本-B的成本)——。

第一种算法一般只在两种应用的投入品完全相同时适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显得更合理一些。(例如,一台机器用来生产A,总投入为100,利润为150;用于生产B,总投入为200,利润为200。采用第二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150;采用第三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350,如果扣除生产B的投入200,剩余部分与第二种算法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种算法的机会成本250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但令我感到纠结的是不知道你们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如果考研,特别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生,对方选择的经济学教材是否高鸿业的就有影响了,所以最好我们同学对这几种算法都有了解,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算法解决问题。 2. 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

)达到最小值。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平均可变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3.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4. 经济学中所指的经济利润是指(

A. 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正常利润 C.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超额利润

5. 短期中,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则有(

)。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不变成本上升

C.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

)。(上海交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 D. 以上结果都正确 C. 等于AVC+AFC 7. 外在不经济引起LAC曲线(

)。

A. 向上移动

B. 向左移动

C. 沿LAC曲线下移

D. 不发生变化 8.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

)。(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收支相抵点 B. 停止营业点 C. 厂商均衡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9. LAC曲线同LMC曲线之间关系正确的有(

)。 A. LMC﹤LAC时,LAC上升

B. LMC﹤LAC时,LAC下降

1 C. LAC随LMC上升而上升

D. LAC随LMC下降而下降

10.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

)。 A. 保持不变

B. 不断下降

C. 先下降后上升 D. 先上升后下降

11. 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考虑为(

)。 A. 固定成本

C. 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

B. 可变成本

D. 上述任意一种

1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 A. 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关 B. 规模报酬有关 C.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A. 规模报酬有关

D. 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B.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13. 短期平均成本 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

C.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14. 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 A. 第11单位产品的TVC是21美元 B. 第10单位的边际成本大于21美元 C. 第11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1美元

D. 第21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2美元 15.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 A. 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 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 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

D. 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16.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MC曲线是(

)。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17. 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当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 10元

B. 5元 C. 15元

D. 7.5元 18. 已知产量为5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2.50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B.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C.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D.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19. 当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TVC曲线(

)。 A. 以一递减的速率上升

B. 以一递增的速率下降 C. 以一递增的速率上升

D. 以一递减的速率下降 20. 当产出增加时LAC曲线下降,这是由于(

)。 A. 规模的不经济性

B. 规模的经济性

C. 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D. 上述都正确

21.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大,那么这两种商品是(

) A. 替代品

B. 互补品

C. 独立品

D.都不是

22. 如果某商品价格从10元降至8元,需求数量从1000件增加到1200件,需求价格弹性为(

) A. 1.33

B. -0.82 C. 0.75

23. 在下列情形中,何种情况是吉芬商品(

D.-0.67 A.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为正

B.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为负

C.需求收入弹性为正,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D.需求收入弹性为负,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24. 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350-0.5Q2,在价格为100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 0.5

B -0.5

C 2

D -2 本题无正确答案,实际计算应为-0.2。

25. 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A 无弹性

B 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富有弹性 26. 如果商品X和商品Y相互替代,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7.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 A 增加

B 减少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28. 下列哪一种弹性是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

) A 需求的价格弹性

B 需求的收入弹性 C 需求的交叉弹性

D 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 29. 对劣质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Em)是(

) A Em <1

B Em =0 C Em <0

D Em >0 30. 当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边际效用为(

A 正值

B 零

C 负值

D 无法确定

31. 某一消费者有MUx/Px>MUy/Py,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

) A 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 B 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 C 仅当X的价格下降时才增加X的购买量

D 当他的货币收入增加时才增加X购买量

32. 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用于各种不同商品组合上的总支出(

) A 费用相同

B 满足程度相同 C 商品价格相同 D 以上都不对 33. 某消费者位于预算约束线以下,则该消费者(

) A 没有花完他的全部收入

B 花完了他的全部收入 C 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D 没有无差异曲线,因此无法判断 34. 当吉芬物品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A 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 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 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 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35. 恩格尔曲线从(

)导出 A 价格-消费曲线 C 需求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 D 无差异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 36. 需求曲线从(

)导出 A 价格-消费曲线

C 需求曲线

D 无差异曲线

37. 商品X和Y的价格及预算都按同一比例变化,预算线(

)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3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移动

答案:

ABDDC DABBB CBCAA

DBACB ABD□D CBACB BBABB AD (第24小题无正确答案)

二、计算题

1. 某消费者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Q1/2,求当市场价格P=60和P=4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

解:由P100Q得Q(100P)2,则有

EddQPP2P 2(100P)(1)dPQ100P(100P)24 3当P60时,Ed...3;当P40时,Ed...答:略。

2. 2003年10月某城市自来水价格经过听证会后,由每吨1.2元提高到了1.8元,到12月份,该城市的自来水用量为860万吨,与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4%,求自来水需求的价格弹性。

解:由题意,P11.2,P21.8,Q2860,则

Q18601000

10.14Ed答:略。 QP1P286010001.81.21400.38 PQ1Q21.81.286010003723. 已知某厂商的长期生产函数Q=L1/2K1/2,PL=4,PK=9,试求:⑴该厂商的总成本函数;⑵该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⑶该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 解:成本方程为 CPLLPKK4L9K

既定产量下使成本最小,则有

MPLPL MPKPKdQKdQL ,MPKdL2LdK2K由所给函数方程,求得:MPL进一步有 K443,KL,代入长期生产函数,则 LQ,代入成本方程得 L9923TCdTCTC8L8Q12QAC12MC12

2QdQ,,答:略

4. 若张先生对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如下:U(X)=20X-X2和U(Y)=40Y-4Y2,

4 且Px=2元,Py=4元。问:现在张先生有货币24元想全部花完,则他购买X和Y各多少? 解:由已知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可得MUX202X;MUY408Y

由于消费者均衡时满足以下两个方程:

MUXMUY,PXXPYY24

PXPY202X408Y,即X2Y。 24代入预算方程,有22Y4Y24 则:X6,Y3 所以有:答:略

5. 假定某厂商生产函数如下:Q=5000-50P。其中,Q为产量,P为价格。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为:AC=6000/Q + 20。问:⑴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产量是多少?最大化的利润是多少? ⑵如果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税10元,新的价格与产量是多少?新的利润是多少?

解:(1)由Q=5000-50P得P=100-0.02Q,则

TR=P×Q=(100-0.02Q)×Q=100Q-0.02Q2,MR=100-0.04Q 由AC=6000/Q + 20得TC=6000+20Q,MC=20Q

利润最大化时MC=MR,100-0.04Q=20,Q=2000,P=60 TRTC...74000

(2)如果单位产品征10元税,则TC=6000+20Q+10Q

(中间步骤与第(1)小题相同,略)

TRTC...55250,Q=1750,P=65

答:略。

6. 一厂商用资本(K)和劳动(L)生产X产品,在短期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是:X=-L3 + 24L2 + 240L,X是每周产量,L是雇佣劳动量(人),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资每小时为12美元。计算:⑴该厂商在生产的第Ⅰ、Ⅱ和Ⅲ阶段上L的数值;⑵厂商如在短期中生产,其产品最低价格为多少?⑶如该厂商每周纯利润要达到1096美元,需雇佣16个工人,试求该厂商固定成本是多少?

解:(1)第Ⅰ阶段从产量为零到平均产量最大,此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第Ⅱ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到总产量最大(或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到边际产量为零),第Ⅲ阶段从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零)开始,故……①L<12时生产处于第Ⅰ阶段;②12<L<20,生产处于第Ⅱ阶段;③L>20,生产处于第Ⅲ阶段。

(2)由本题提供的条件,厂商的停业点位于AVC的最小值,即APL最大值处,可计算得L=12时,APL值最大,此时工资成本为w1240125760,产量为X=4608,故最低价格应为Pmin5760/46081.25(美元)

(3)厂商均衡条件为MCMR,即wPXMPL。当L=16时,易求得

w480,MPL240,PX2

此时,TR=P×Q=2×5888=11776,VC=480×16=7680,故

FC=11776-1096-7680=3000

5 答:略。

7. 假设某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MC=3Q-12Q+10,当Q=5时,总成本TC=55,求解:⑴TC、TVC、AC、AVC;⑵当企业的边际产量最大时,企业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32解:(1)对MC积分得TC=Q-6Q+10Q+K(常数,不变成本),据已知条件可得K=30,则TVC=TC-FC=Q3-6Q2+10Q,AC=TC/Q=Q2-6Q+10+30/Q,AVC=Q2-6Q+10。

(2)企业边际产量最大时,其边际成本最小,对MC求导并使之等于0得6Q-12=0,即Q=2,此时MC取得最小值,得AC=TC/Q=Q-6Q+10+30/Q=17。 答:略。

2

2 6

第5篇: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复习思考题(含计算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

作者:叶德磊

第1章

1.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大小:

(1) 苹果与食盐; (2) 录音机与磁带; (3) 小麦与时装; (4) 理发与旅游。 答:

(1)苹果的需求弹性较大,食盐的供给弹性较大; (2)录音机的需求弹性较小,磁带的供给弹性较大; (3)小麦的需求弹性较小,时装的供给弹性较大; (4)理发的需求弹性较小,旅游的供给弹性较大。

2.分析供给曲线的斜率与供给弹性大小之间的关系。

答: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其供给曲线较平坦,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小。

3. 借助于图形分析下列市场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情况,并作简要的说明: (1) 需求增加,供给不变; (2) 需求减少,供给减少; (3)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答:

(1)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

(2)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3)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4. 有人说大学学习费用的上涨并未使入学学生减少,需求规律在这里不起作用。你如何看?

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即使大学的学习费用上涨,入学学生却不见减少。这不能说明需求规律不起作用。

第5题:

Q=M·P-ndQ=-n·MP-n-1 dP

1

Ed=

PdQP、=-nMP-n-1· ndPMPQMPn=-n·=-n nMP第6题:

先求QX在PX=8时的点弹性:

dQx=-0.5 dPxEd=-88dQxPx·=-0.5×=-0.5×

400.5836QxdPx =11= 9912Qy在Py=8时的点弹性便为:×2=

99又知Y的需求曲线必通过(QX=36,PX=8)点,便有:36=a-b·8存在。 又:dQYPdQ82·Y=Y·=

369dPQYdPyYdQY=1 dPY即:也即:36=a-8a=44 ∴Qy=44-Py

第2章

1. 富有的人对于丢失100元现金表现得无所谓,贫穷的人对于丢失50元现金却表现得焦虑不安,请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此加以说明。

答: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00元现金对于富人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他不在乎。但50元现金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很高,所以他很在乎。

2. 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理论说明丰富多样的暑期生活对于愉快的暑假的重要性。

答:如果暑期活动很单调、贫乏,那么少数活动带来的边际效用会急剧递减。例如,对某一活动,如果天天玩,最后会觉得很乏味的。学生在整个暑期的总效

2

用不会高。根据消费者均衡理论,应该从事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并使每一种活动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时,学生的暑期生活才最愉快。

3. 对于一部轿车来说,第二只轮胎与第一只轮胎相比较,„„第四只轮胎与第三只轮胎相比较,边际效用并未减少,这是否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矛盾?为什么?

答: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矛盾。因为在这里,四只轮胎是作为一个整体(一只商品)。

4.设商品A的需求函数为:QA=200-10PA+8PB-7PC-9M。其中,PA、PB、PC分别表示商品A、B、C的价格,M表示消费者收入。那么A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A与B及A与C是属于替代商品还是互补商品关系?

又设商品F的需求函数为:QF=150+19PF-5M。则商品F是属于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再设商品J的需求函数为:QJ=90-0.02PJ+0.07M。则商品J是属于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答:A是低档商品。因为QA与M成反向变化。

A与B属于替代商品关系,因为QA与PB成正向变化。 A与C属于互补商品关系,因为QA与PC成反向变化。

F属于吉芬商品,因为QF与M成反向变化,与PF成正向变化。 J属于必需品。因为M的变化只会导致QJ的很小的正向变化。

5.评论下述对话。

答:对话双方的观点基本正确。

第6题:

(1)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10,

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50,

50 从而预算线斜率: b==5

10则:Y=50-5X (2)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20,

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50

50 则:Y=50-X 20

3

=50-2.5X (3)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20,

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100,

100 则:Y=100-X 20 =100-5X 第7题:

MUXPX405X==5 30YMUYPY40-5X=3(30-Y)„„„„„① 另可得预算线方程:Y=40-5X„„②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

X=3 Y=25

第3章

1. 结合实际案例,用相关理论说明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或大型公司建设中的成绩或不足。

答:具体案例分析略。一般来讲,成绩表现在:企业集团或大型公司的建设符合了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的满足。不足表现在:有些企业集团的建设既没有体现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也没有体现对范围经济的追求,而且还常常是政府的意志,不是企业的自主、自愿行为。

2. 一般而言,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规模经济?哪些属于范围经济?哪些既没有规模经济也没有范围经济?

(1) 铁路部门将A城开往B城的客车车厢由过去的8节增至12节。 (2) 铁路部门决定客运列车顺便承担部分货运业务。 (3) 铁路部门将单层客运车厢改为双层车厢。 (4) 将非就餐时间的餐车车厢用作茶座。 (5) 冰箱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保健饮品。

答:

(1)规模经济 (2)范围经济 (3)规模经济 (4)范围经济 (5)没有规模经济也没有范围经济

3. 某人在2月1日以每股5.20元买进A股票1万股,7月1日以每股8.10

4

元卖出。而2月1日B股票的价格为3.80元,7月1日的价格为7.90元,请用相关成本理论分析该人的盈亏得失状况。

答:从账面上看,该人是赢利了。但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该人是亏损了。因为如果投资于B股票,利润率更高。

第4题:

(1)SFC=190 (2)SAVC=53 (3)SMC=53 (4)SAFC=190÷1000=0.19 (5)STC=270+45Q

第5题:由于教材中(第1次印刷本)原题有误,且学生这时还未学到求极值问题,所以现改为:

已知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L(劳动),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5L2+80L,求:

(1)劳动人数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厂商雇用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

解:(1)APL=-0.1L2+5L+80

=-0.1×102+5×10+80 =120 MPL= -0.3L2+10L+80

=-0.3×102+10×10+80 =150 (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织生产才是合理的,即满足

d(APLdLd(APLdL<0和MPL>0。

=-0.2L+5=0 ∴L=25 即:L>25,AP开始递减。 令MPL=-0.3L2+10L+80=0 (0.3L+2)(-L+40)=0

5

∴L1=-

2(不合题意,舍去) 0.3L2=40 ∴厂商雇佣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为25≤L≤40。

第4章

1.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应该放弃中小企业的发展”。请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判断这一观点的正确与否。

答: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小企业组成的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很高的市场效率。有些行业,只适合由中小企业来经营。再说,拥有规模经济的大企业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

2.为什么说利润极大化的一般原则是MR=MC?

答:如果MR>MC,意味着厂商继续扩大产量可使利润总额增加。反之,如果MR

4. 为什么有时发生亏损的厂商会选择继续生产而不是关闭?

答:因为假如厂商停止生产经营,但仍需支出固定成本。在短期内,有时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生产,这时产品的全部销售收入除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外,还可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5.为什么说垄断竞争市场适合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需要?

答:垄断竞争市场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厂商依靠创造产品差别、提升产品品质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从而生产出多种多样、式样丰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和选择。 6.略。

7. 生产同一产品的少数几家大厂商为了制止价格的连续下滑而联合限制产量,你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经济利弊和社会利弊? 答:利:可以稳定厂商的收益,稳定厂商员工的就业。

弊:有卡特尔形式的垄断之嫌,会保护落后的行业和厂商。

第8题:

LAC=0.1Q2-10Q+300„„① LMC=0.3Q2-20Q+300„„②

6

由LAC=LMC,有:

0.1Q2-10Q+300=0.3Q2-20Q+300 则:Q=50 代入式①:LAC=50 厂商长期均衡时,P=LAC=50 π=PQ-LTC=50×50-(0.1×503-10×502-300×50) =0 第9题:

(1)据Q=360-20P,得:

1 P=18-Q 201于是:MR=18-2×Q

201=18-Q

10又:MC=0.1Q+6 MR=MC时,利润极大。

1∴18-Q=0.1Q+6 10Q=60 代入P=18-1Q 20得:P=15 又:AC=

TC=0.05Q+6=0.05×60+6 Q=9 π=PQ-AC·Q =15×60-9×60 =360 (2)如实行平均成本定价,则:

1P=AC18-Q=0.05Q+6 20从而:Q=120, P=12, π=0 如实行边际成本定价,则:

1P=MC18-Q=0.1Q+6 20从而:Q=80,P=14

7

由于80(Q)<120(Q),所以据题意,应为平均成本定价。

第5章

1.分别运用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分析一些现实社会经济现象。 提示:参考教材上的相关分析。

2.分别给出一个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的案例分析,并说明这两种均衡的区别。 答:略。

3.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博弈?请举例说明和分析。

答:存在。如在考试前,他们之间关于猜考试题与不让猜中考试题的博弈;上课时,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与学生偷看手机短信的博弈;等等。

4.试分析围魏救赵、笨鸟先飞、狗急跳墙、虚张声势等成语或俗语中所包含的博弈过程或博弈中的策略。

答:围魏救赵、虚张声势等体现了以虚假信息故意掩盖真实信息的企图和策略。笨鸟先飞体现了首先行动的优势。狗急跳墙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的博弈策略则是基本相通的。

第5题:

(1)两个纳什均衡:(100,800)和(900,600)

(2)(50,50)

(3)(900,600)

第6章

1. 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答: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是密切相联、相互依存的,如果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整个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是完备的。要素市场还关系到社会收入的分配问题,如果它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社会收入的分配也不可能是公正和有效率的。

2.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对于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和激励机制构塑有何启迪意义?

答:不能指望单纯地依靠提高工资来刺激劳动供给,还要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方面的劳动激励。

8

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评判企业家或经营管理者的收入的合理性?

答:考虑的方面主要有:经营的企业的业绩、社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企业家的总体收入水平等。

4.略。 5. 略。

6.判断下述命题的正确与否:(1)MRP=MFC原则与MR=MC原则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相通的。(2)MRP值与MR值、MFC值与MC值是分别相等的。(3)MRP可视作要素市场上单位要素变动所带来的MR,MFC则可视作要素市场上单位要素变动所带来的MC。

答:(1)正确 (2)不正确 (3)正确

第7题: MPL=48+8L-L2

MRP=(48+8L-L2)×2 =96+16L-2L2

∵MFC=78 由MRP=MFC,有: 96+16L-2L2=78 2L2-16L-18=0 (L-9)(2L+2)=0 L1=9 L2=-1(不合题意,舍去)

8.某市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为了保证中、小学生午餐的质量和卫生,指定几家信誉较好的餐饮公司有偿提供全市中、小学的午餐,规定学校不得接受其它公司的餐饮服务。对此做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运用经济学理论就此展开一场小型辩驳赛。

准备的基本思路(供参考):

正方:信誉较好的餐饮公司提供的午餐的质量较高,卫生状况令人放心。信誉本来就是公司的一种显示信号。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做法就如同奥委会为奥运会指定知名运动服装或优质饮料等一样,难道世界认可的奥委会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吗?

反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压制了市场的自由竞争,难道各个学

9

校不知道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餐饮公司中选择较好的吗?教育主管部门一定比学校聪明、公正吗?这种做法还会导致许多餐饮公司向教育主管部门寻租,寻租带来的结果会是可信的吗?而且,“信誉较好”的餐饮公司即使在初期提供的午餐质量可靠,但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能保证今后的质量一直可靠吗?

第7章

1、下面三个事例分别属于何种行为: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还是犯罪行为?并说明原因。

(1)某人为自己的房屋保了火灾险后就不注意防火,最终导致房屋失火。 (2)保险公司被迫提高保险费率后,某人仍积极为自己的房屋投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房屋处于火灾易发地区。而不少其他地区的家庭则选择了不投保。

(3)某人为自己的房屋保了火灾险后就纵火把房屋给烧掉了。 答:(1)道德风险 (2)逆向选择 (3)犯罪行为

2、假如高档商品在地摊上出售,会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答:卖不出去。因为地摊出售方式显示的信号是,这些商品是低档商品。解决之策是,将高档商品放到高档商场去销售。

3、说明依靠道德教育解决道德风险的局限性。

答:道德风险主要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道德教育对信息不对称几乎没有任何缓解作用。

4、分析委托-代理关系框架中,代理人的行为属于理性还是非理性? 答:代理人的行为是既定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

5、列举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委托-代理现象。 答:略。

6、委托-代理问题能否被彻底解决和永久性解决?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作为委托-代理问题原因的信息不对称不可能被彻底解决和永久性解决。

7.“既然污染属于外部不经济,应采取措施将污染降至零。” 请判别这种主张的正确与否。

答:不正确。因为一定程度的污染是带来正效用的某些产品生产的必然伴生物。

8.略。

9. 试分析免费搭车的社会利弊。

10

答:利:免费搭车可以在成本支付一定的条件下让更多的人获益。

弊:可能导致许多人不付费,甚至不努力工作,坐享其成。导致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困难。

10. 你认为科斯定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无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答:有。我国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清晰,所以产权改革尤其重要。

第8章

第10题:

(1)由Y=C+I+G 可得:

Y=a+b(1-t)Y+I+G ∴Y=aIG

1b(1t)100300160

10.9(10.2)==2000亿 KI=11=

1b(1t)10.9(10.2)=3.57 KG =KI =3.57 KT =-b0.9=-

1b(1t)10.9(10.2)=-3.21 (2) Y=aIG*100300300=

1b(1t)10.9(10.2)=2500亿

第9章

第5题:

因为M中还包括交易需求,所以存在M>U。

11

h不一定小于hP,当价格指数下降时,P可能小于1(P为1时,说明价格水平未变;P>1时,说明价格水平上升;P<1时,表示价格水平下降),这时h>hP。如h=2000,P=0.8时便是如此。

uM>的可能性存在。因为虽然M>u,但h>hP或h。若如此,-为正,则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段的虚拟延伸线在纵轴920hhp上的截距为正。

第6题:

假定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存在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2-0.5r,名义货币供给M=299.92,价格水平(即价格指数)P=2(基期价格指数为1),货币需求函数L=0.5Y+100-r。

(1)求IS曲线和LM曲线的代数式。

(2)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解:

(1)Y=C+I =10+0.7Y+20.02-0.5r =30.02+0.7Y-0.5r 得: r=60.04-0.6Y(IS曲线) 令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0.5Y+100-r=299.92/2 r=-49.96+0.5Y(LM曲线)

(2)

r=60.04-0.6Y r=-49.96+0.5Y

得:Y=100, r=0.04=4%

第10章

第7题:

12

由AD=AS,得:

800-50P=600 P=4 并有:Y=600 设新的总需求函数为:AD=X-50P 于是:X-50×6=600 X=900 ∴AD=900-50P

第11章

第12章

第7题:

M0.321= =3 B0.320.070.05M′=100亿×3=300亿

第13章

第6题:

C=a+bYD

=a+b(Y-T+TR) =a+b(Y-To-tY+TR) =a+b(1-t)Y+b(TR-To) =28+0.8×(1-0.2)Y+0.8×(25-25) =28+0.64Y 将此代入 Y=C+I+G+(X-M),得:

Y=28+0.64Y+20+26+(20-2-0.1Y) ∴Y=200亿

此时, M=Mo+mY

=2+0.1×200 =22 则: NX=X-M=20-22 =-2 即有贸易逆差2亿美元。

第6篇:现代管理原理案例分析题答案

2011年现代管理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案例5:鲶鱼效应

问题:1.这个案例中包含了怎样的管理原理?

2.请用你所学过的管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参考答案:

1.鲶鱼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部竞争、危险、入侵等因素对于提高整个群体的活力,促进每一个体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具有正的效应。此案例中包含的管理原理是,适度的竞争和冲突能增强组织和员工的活力。

2.在管理学中,当组织处于一潭死水时,这个组织的绩效肯定不会高,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冲突。事实证明,在组织中,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冲突;员工也一样,需要有正当的竞争机制。只有外有压力,内存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有活力。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员工们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人们必然会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本田公司就是这样,把忧患意识注入竞争机制之中,使组织保持恒久的活力,这是日本本田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本田先生营造了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竞争环境,激发起每一个人的进取心、荣誉感,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本田公司充满了活力。本田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运用了“鲶鱼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公司上下形成了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局面,达到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理想效果。

案例6:厨房失火

问题:1.什么是预先控制?其对于有效的管理具有怎样的意义?

2.此案例主要说明了哪项管理职能?

参考答案:

1.预先控制也称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和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

通常情况下,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再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由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有效措施的出台等活动都需要时间,控制在信息反馈和采取纠偏措施之间往往存在时滞,管理者可能会因此丧失纠正偏差的时机。所以,管理者更需要在问题发生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偏差和损失的发生。前馈控制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

2.此案例主要说明了管理的控制职能。

第7篇: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姓名:刘旭

班级:信管094

学号:2009040344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

摘要: 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 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 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 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 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 和房屋价格高涨, 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 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 资源基础是土地, 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 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 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 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 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场易产生价格泡沫的诱发条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房地产 泡沫事件,其中典型的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发生的 地产泡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海南、北海相继发生的房地产 泡沫。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较为典型的形 态。

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特征

住房需求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物质基础,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人们的基本 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其价格弹性较小。

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住房面积增加

的同时,也对住房的质量、结构、装修、安全以及居住环境和 配套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不断追求高品质住房 的需求必定会诱导出相应的住房供给。由于住房品质提高, 即使在供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第三,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普遍实施,潜在的购房 意愿转化为现实的住房购买力往往只需要较少的当前收入。 也就是说,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水 平,在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支持下,大约有七成购房款使用 的是人们未来的收入,有三成购房款使用的是家庭过去积累 的收入或资产。因此,与收入波动相比,住房需求的波动更 大。

第四,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住 房是资产,购买住房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可 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因此,住房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 特别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资产缩水,实物资产增值,人 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转化为房产, 因此住房购买需求增 加,而住房供给在短期内难以相应地增加,结果必定导致住 房价格上升。

住房供给的一般特征包括:一是住房供给受资源条件约 束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而一个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 积是有限的;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供给受到信 贷政策、资金总量、融资渠道和成本等多方面的约束;住房建 设需要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建材资源的充沛或短缺 对住房的供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资源条件是住房供给的硬 约束条件。

二是住房供给成本和级差地租关系密切。从长期来看, 住房供给成本决定住房价格,但决定住房供给成本的主要因 素并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成本,尤其是级差地租,级差地 租是城市住房供给成本的主体。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区或具有某种独特环境条件 的地区(如靠近海滩、公园、学校等),土地稀缺程度加剧,地 租和地价上升,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三是住房供给受建设周期制约。由于住房不能像普通商 品那样在工厂内部通过流水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 因此住房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 变化。与住房供给的滞后性相比,住房需求却容易受收入、人 口、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由此导致住房市场的 供求关系极不稳定,在一个时点上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 供过于求的状态。

上述特征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供给较为稳定,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易于错位,可能同时 出现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 落,而结构性矛盾则会引起房屋空置,这是形成房地产泡沫 的内在基础。

三、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

根据经济学原理,多数商品遵循供求定理,即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而供给 量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相应减 少。也就说,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在房地产市场上,出于 追求住房使用价值的目的,人们对住房的真实需求与普通商 品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在收入、预期、个人偏好等其他诸多因 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升则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而房价下 降则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于真实的房地产需求来说,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真实的居住需求,而且 有出于追求增值收益的投资需求两类, 这两类需求很难区 分。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属性,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投资品 看待,购买房地产的目的除了追求其使用价值,还有追求投 资收益的成份,这种投资收益与房价上涨预期密切相关。因 此,现实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时候并不遵循供求定理。与股票 等虚拟资产的市场需求规律类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与 房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房价上升时需求 量会随之增加,而当房价下降时需求量反而随之减少。这是 因为,高速上涨的房价会强化人们对于房价会进一步上涨的 预期,此时将住房作为投资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而真实居 住需求的减少被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所抵消,总需求是增 加的。相反,当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导致房价上涨速度下降 甚至房价绝对下跌时,住房的投资需求会迅速减少甚至变为 负值,也就是说,房价下跌使得一部分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 的住房变为市场供给,这种情况无疑会加速房价的进一步下 跌。

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求

弹性的差异。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 应程度,是一个相对值。供求弹性分别是指,当价格按照一定 比率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当价格变 动的比率较大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较小时,表明供求缺乏弹 性,相反则表明供求富有弹性。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在短 期内住房供给难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房地 产市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表 现在供求关系上,就是需求曲线较为平缓而供给曲线近乎垂 直。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提高、居民现期或预期收入增加、 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抵押贷款条件的放松都会引起城市房 地产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在供求均衡图上,就是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短期内,由于住房供给难以随 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交易 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价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 说,此时需求的增加仅仅引起了均衡价格上升。

但是,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它可以随着 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如十年、二十 年,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投资于房地产的利润增加,开发商就 可以想办法克服城市空间的限制, 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宅。 如:可以将城市住宅区向郊外拓展,可以建造更多高层住宅, 也可以增加住宅楼的密度。这样,供给的增加无疑能够抑制 房价上涨,因此,从长期来看,房价不可能始终上涨。在这个 过程中,虽然住房供给增加的速度可能小于住房需求增加的 速度,房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供给增加能够改变 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使投机性需求迅速 减少,结果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失去动力,甚至引起房价下跌 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这就是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 制。

对上述过程,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

论做出更具体的解释。如图所示,短期内住宅供给弹性极小, 供给曲线斜率很大,几乎呈现出垂直状态,而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较为平缓。由于涨价预期、收入增加、城市化、房改 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房价上涨,涨价预期导 致投资需求剧增,需求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房价暴涨。 在收入效应作用下, 房价上涨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下

降,真实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更重要的是, 从长期来看住宅供给是富有弹性的,高房价必将引起供给增 加,而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人们的涨价预期减弱。此时,如果出 现利率上涨、土地供给放松等因素,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 上涨的预期可能会彻底消失,这样,住房的投资性购买需求 就会锐减,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泡 沫破裂。

但是,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较强,房价具有 向上的刚性,超额供给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而不是房 价下降。

四、结论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价格机

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弹性理论、供求原 理等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可以说,房地产泡 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典型形式。但是,其结果又会 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出现市场失灵。 由于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

比,该领域更易于出现市场失灵。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失灵,从 微观经济视角来看, 主要体现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 失、外部性导致保障性住宅供给不足而高档住宅供给过剩、 投机盛行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等;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则 体现为由于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行业发展大起大落和宏观 经济波动,从而浪费经济资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些市场 失灵现象的存在,都说明房地产行业更需要政府干预。但政 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干预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甚至比市场 失灵更可怕。因此,如何在房地产领域既克服市场失灵又防 范政府失灵,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8篇:独立学院中经济学原理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课程,经济学原理在夯实学生经济学基础、培养经济学素养、训练学生经济学思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分析,探讨将案例教学引入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引入路径,并最终得出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之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经济学原理;案例教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4502

独立学院是上世纪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型途径。截止2014年6月15日,全国还剩有独立学院287所,43所独立学院已经转设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并有在校生近278.4万人,教职工近18.92万人,占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2%,覆盖了全国的29个省、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除外)。如今,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独立学院学生和教师的特点

1.1学生的特点

由于产生背景、目标定位等和其他高校不同,独立学院的学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第一,由于招生分数相对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偏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高数、统计类课程抵触情绪严重,而高数类课程对经管专业又尤其重要;第二,学生自学能力相对差、自我管理能力弱,但个性比较突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较多的自我主张;第三,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综合素质强,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入校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好,物质条件优越,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和交往能力上的优势突出;最后,学生们对教学要求偏向实用性和实操性,对理论性课程具有较强的质疑性和厌恶情绪。

1.2教师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在管理模式上依托于其“母体”学校的民办学院,教师队伍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师资队伍存在极强的“非独立性”,独立学院师资一般是由专职教师(本校)、母体高校委派教师、社会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管理层教职工大部分来源于母体学校,其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体学校的影响,此外还有不少外聘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第二,不同于公办学校,教职工并没有所谓的“事业编”,教职工流动性较大,教师归属感弱;第三,教师再培训再充电机会少,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性质,在公费培训方面的经费非常有限,导致教师缺乏再次学习的途径;最后,教师定位不明确,定位不明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冲突,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位,无一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应用能力,而在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其标准又是“科研独大”,那么独立学院教师究竟是以应用型上课为主还是科研为主?

2案例教学在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

2.1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独立学院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只有将案例教学引入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才能引导学生去了解国内外财经动态,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并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案例讨论和分析,形成自身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文字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2.2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将案例讨论引入到经济学原理的课程教学中,比起纯粹的理论阐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系,每次师生座谈会,学生们必要求课堂能增加案例,而能将案例成功引入课堂的老师往往能获得学生的青睐,而该堂课程也能获得学生的好评,学生出勤率也极高,学生在将来的其他经济学科学习中也表示压力少很多。

2.3符合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课程目标

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囊括的知识面相当之广泛,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高,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构建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并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理性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等。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并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从而学以致用。

2.4对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必然要求

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关注时事,并将时事联系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学生案例讨论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师在课余期间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文献,关注时事,思考课堂的组织,这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

3经济学原理案例选取的标准

3.1时效性

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发展很迅速的学科,以经济学经典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为例几乎几年就更新一次,至今已更新到19版了,每一版都是随着当时的时事发展更新不同的案例。我们在案例选择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当时当下的经济热点问题选取案例,例如现在再拿加入WTO,甚至是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案例确实有点过时了;而2014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淘宝“双十一”营销作为案例来讲解供求曲线图,这样更新颖,更具备时效性。

3.2相关性

所选取的案例即使是当前时事热点问题,但与经济学理论无关,其教学效果也不大。例如,2014年马航失联,虽然在当时是热点但很难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和经济学原理能结合起来,能诠释经济学理论。例如,讲解货币政策的时候可以结合央行降息的举措,以及欧元区QE之路,再对比早几年美国的QE政策和效果。

3.3趣味性

当然,如果案例过于理论过于宏观,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这样也失去了案例教学最初的目的。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时效性和相关性,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案例时尽量贴近生活,符合90后的口味。例如用团购来诠释价格歧视。

4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4.1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应试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弱。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习思路,很多学生对以培养发散和创新思维为主的大学教学方式不太适应,对于老师要求的案例课堂演示,大部分学生只会千篇一律的陈述事实,而忽视了对案例给出自己的评价,因此导致课堂讨论时学生无所适从;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而忽视了问题本身的解释是多样性的。

学生功利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大学学习的远见不足,部分学生疑惑学习的目的,形成了不正确的学习期望,误将经济等同于赚钱,强调实用主义而轻视理论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发现与原有认识存在偏差,对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热情迅速下降。

(2)教师方面。

在现行职称评定体系中,使得教师偏科研忽略教学。经济学原理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又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教师要求颇高,但现行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对教师的科研要求高,而忽视了对教学的考核。在有限的精力中,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牺牲教学投入科研,使得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教学监督体系单一,一般以学生评教为主,导致教师教学保守化。高校是一个自由自主的地方,上级和同行之间的监管较少,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就是期末的学生评教,一些教师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会采取保守化教学,例如采用类似高中的教学模式、承诺无难度考试等等。

(3)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高校,是民办本科,一些管理层为了节省成本均采用大班教学,使得老师无法专注到每一位学生,也很难督促每一位学生上台做案例展示,或者在小组案例展示中会有过多的学生出现搭便车的可能。例如150人的大班教学,一学期下来,教师可能只认识坐在前排的一些学生,实施分组讨论或者分组案例展示难免会有不少学生搭便车。一般经济学原理课程为每周3学时,学时有限,而教学内容过多,很难在课堂上将内容诠释清楚。

4.2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案例教学虽好但也面临着种种困境,要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倡导非标准答案教学;(2)鼓励学生多关注经济时事,阅读经济学经典名著;(3)对教师的考核尽量往教学方面倾斜,鼓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4)实施小班精英教学,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与教师交流。独立学院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独立学院、教师和学生各方面努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天,冯钊.略论基础教育中经济思维与行为能力的培养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2]于泽.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6).

[3]廖小波.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4]张雄.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