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设计与评价

【摘要】文章围绕教学环境的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决定教学环境效果的因素、教学环境视听效果的评价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清华大学的实践介绍了教学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可为教学环境建设相关领域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环境;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视听效果;E-control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教学环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化教室或会议厅堂,而是信息系统的一个“群落”概念。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从设施(如设备、系统等)、资源(如图书、讲义、文件等)到活动(如教学、会议、培训、服务等)全部信息化和数字化。当前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最大特点是现场演示和实时交互,能为教学(培训)、会议、学术交流、信息发布和资源共享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当下流行的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 教学环境的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

从系统集成的角度讲,信息时代教学环境的显著特点就是应用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换代快;而从具体应用的角度讲,最高原则是功能效果俱佳、操作简单便捷,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是决定教学环境需求的根本,而系统集成则是实现教学环境目标功能的保证。

1 设计理念

一个先进的多媒体应用环境的系统集成,应充分体现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软硬件设计技术紧密结合的整体设计理念。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先进性与实用性

首先,随着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产品设备不断涌现,系统设计务必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选用先进的技术及设施,将整个系统的技术水平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以适应未来更高的应用要求。另一方面,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便于管理和维护,易于用户掌握和学习使用。

(2)可靠性与高性能

为保证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当前流行、成熟并有较多成功案例的技术装备。交互性和集成性是教学环境功能强大与否的关键。因此,采用合理的拓扑结构,进行预先的模拟分析、设计和测试,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设备的优势,建立一个适合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高性能应用系统,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务实。

(3)完备性与可拓展性

系统设计要以满足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保证系统整体性能,能支持多系统、多用户、多分支机构的灵活接入,兼顾系统的中长期扩展,在结构、应用、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多媒体应用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系统的升级扩充,配置的系统设备需要具有能够增加或连接新技术设备的能力,从而使系统在一定的时限(3-5年)内保持技术不落后。

(4)产品选型与标准化

所设计的系统应是一个开放式、遵循国际国内标准的系统,与其他接入产品具有良好的互通性。产品选型必须符合国家级标准,系统启动快,故障恢复迅速,并具有一定地热备份功能。

2 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不是仅仅提供单机产品的罗列组合依据,而是要给用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有高品质的厅堂环境设计,必需经过一系列认真的计算机模拟、频谱分析、建筑物理设计和最终的系统集成与测试,保证其性能指标的一致,以期达到:听觉上实现建声效果好、声压级高、恒定指向、音质优美、悦耳动听;视觉上无盲区、色彩还原好、图像清晰、传输质量稳定可靠;操作上人性化设计、智能化程度高、结构紧凑、便于掌握等目标。

当前,国内一些院校在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设备选型轻系统设计的误区,比如:在大屏幕显示系统方面,认为屏幕越亮越好,而忽视了环境照明因素;在扩声系统方面,唯“抑制声反馈”为上策,不惜牺牲音质效果和语言清晰度,而忽视了声场设计和合理的扬声器布局;在中控系统方面,只图价格便宜,追求大而全,而忽视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信令互通和标准化,等等。没有规划设计方案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设备资源浪费和环境效果低劣。

设计方案是需求和目标功能的确立,是指导系统集成的蓝本,对系统的拓扑结构、系统原理、综合布线(管线路由、连接方法)、接口协议和控制信令都应有明确的图示和解释。

3 系统集成

所谓系统集成(SI,System Integration),从字面上讲就是综合应用各种相关技术,经过相关人员的设计,适当选择各种软硬件设备,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安装调试,结合科学的管理,将各单体设备和功能部分的子系统综合、整合为统一的系统,使集成后的系统能够充分满足需求。一般地说,教学环境系统集成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集成要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3)系统集成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

(4)系统集成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科学管理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5)性能价格比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系统集成项目是否合理和实施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 决定教学环境效果的四要素

当下的教学环境可划分为多媒体演示型、交互型、现场采集与直播型、授课中心(会议中心)型等若干子系统。子系统的功能不同,其设计工艺和集成流程与要求也不尽相同。

尽管受制约的客观条件不一样,但总体而言都包括:建筑声学环境因素、建筑光学环境因素、设备选型因素和系统集成技术,它们在多媒体教学环境系统集成方面高度辩证统一,也是决定多媒体应用环境系统集成效果的四要素。

1 建筑声学环境因素

建筑物理因素对多媒体应用环境的影响非常关键,尤其对音频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常说的扩声系统包含两个方面:建筑声学条件即建筑声学环境因素;电声条件即电声设备。建筑声学条件指特定空间的声学环境条件,如:混响时间、吸音效果及隔音系数等。

2 建筑光学环境因素

环境照明因素对多媒体环境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比如:环境照度太高,影像视觉效果就差;环境照度太低,则影响受众者的视力和情绪。再如:灯光的亮度和色温对摄影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3 设备选型因素

有了良好的设计方案,在建筑物理和环境照明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设备选型因素也较为关键。性价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性能优良的装备必然价格不菲,但最昂贵的设备未必最适合某一环境。下面列举一些影响设备性能的品质因素:

(1)音频设备的频响范围、信噪比、扬声器的Q值等决定音频效果和语言清晰度。

(2)分辨率、对比度、亮度(ANSI流明指数)视频信噪比、压缩比和码流率决定视觉效果。

4 系统集成技术

精良的设备需要优良的设计工艺和施工技术。因此,系统集成技术对多媒体环境建设也非常关键。比如:

(1)音频系统中平衡与非平衡的连接技术的结果都会出声,但传输效果及抗干扰不一定一样。

(2)数字视频中的VGA、DVI、HDMI的连接技术和选用对图像和画质影响重大。

(3)串口(RS232、RS422、RS485)和IR技术应用在中控系统,控制效果一样,但抗干扰、可靠性与稳定性不尽相同。

(4)RS232、RS422、RS485接口相似但原理不尽一致。

(5)串练、并连和混合接地技术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对安全接地和信号接地意义重大。

(6)控制程序创作编程技术不同,操作界面的友好程度就大不一样。

三 教学环境视听效果的评价

多媒体应用系统在分类上大多是分开的,但在视听环境中,人们要求视听同步、效果和谐统一。教学环境作为多媒体视听环境中的一分子,声音和影像效果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出判断呢?

1听觉效果

音质好坏的评判标准取决于表演者(演讲人、演员等)和听众的主观感受。音质设计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这些与主观感受相对应的客观指标(物理参数),使音质的客观指标符合人们的听觉要求。

(1) 评判音质的主观标准

评判音质效果不仅与空间环境的物理条件有关,也不仅与人的听觉特性相关,他还与民族特点、文化传统、艺术风格等密切相关。人们对不同声音信号(语言或声音)的主观感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就称为评判音质的主观标准。音乐素养不同的人群对音质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

人们对声音音质的主观评判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量的因素、质的因素和空间因素。此外,在室内音质评价中,对于语言信号,还有一个定量的评价标准——语言清晰度。

1)量的因素

“响度”是指人们感受到的声音大小,足够的音量是室内环境具有良好音质的基本条件。对于教室的语言扩声来说,响度在60-80方足够;而对于多功能报告厅,响度的要求范围就大一些,约50-100方或更高;针对大礼堂等有文艺表演时,对响度的要求更高,至少在100-140方,甚至更高。

“丰满度”是指人们感受到声音的余音和厚度感。声音一出,整个环境空间内都在响应,给人以“余音”萦绕在耳,丰满而有力的感觉。与“丰满度”相对应的物理参量是“混响时间”,因此“丰满度”又称“混响感”。

2)质的因素

质的因素主要指对声音信号源音色的还原度和美化。保持声音信号源固有的音色不失真,是质的因素的基本评价标准。人们常用“温暖”、“透亮”、“悦耳”等来形容音色品质。评判质的因素的相关物理指标主要是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和早期衰减的频率特性。

3)空间因素

空间因素是指室内声学条件让听众体会到的一种空间感,包括听众根据声音判断音源的远近和方位。比如,在礼堂或剧院中演讲或歌唱,由于室内声学条件可使听众感觉到演出宛若在小厅内,即距离感较近,有种“亲切感”;在大型音乐厅表演交响乐时,由于室内声学条件可使厅内的人们产生被演奏声所包围的感觉--“立体感”和“围绕感”。“亲切感”、“立体感”和“围绕感”等就是对空间因素的评价,它与反射声的强度、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4)语言清晰度

语言清晰度的测定方法因发音者和听者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语言有连贯的意思,往往不必听清所有音节即可完全听懂所有讲话,听懂讲话的程度叫“可懂度”。实践证明:“语言传输指数”与“可懂度”密切相关,“语言传输指数”达到0.6以上时,“可懂度”即可达到“优良”。

(2)决定音质的客观指标

音质好坏的主观评判标准是音质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但决定音质效果的具体物理指标是客观的。声压级、混响时间与音质主观评价的量的因素密切相关。

1)声压级与声场均匀度

与“响度”相对应的物理参量是“声压级”。各个频率的声压级与该频率声音的响度是相对应的。语言和音乐都有较宽的频带,对于语言扩声来说,最大声压级90dB足够;而对于语言音乐兼用的多功能报告厅,最大声压级93dB或更高;针对大礼堂等有文艺表演的综合型大环境时,由于对响度的要求更高,最大声压级至少在100-120dB,甚至更高。为了避免环境内出现弱音区或盲区,室内声场均匀度应尽量控制在声压级误差±3dB以内。解决室内声场均匀度的最好办法是除了科学地进行建筑声学的音质设计外,还要根据环境的体型进行扬声器布局与供声方案(集中式、分散式、混合式)设计。

2)混响时间与声音明晰度

混响时间则与室内的混响感和丰满度有对应关系:较长的混响时间有较长的混响感,较高的丰满度。在厅堂环境中,听众接收到的声音是多元的:直接来自音源的直达声;天花、墙面等反射后的反射声(一次反射声和多次反射声)。最先听到的是直达声,然后是各次射声。就语言扩声来讲,直达声后35-50ms以内到达的近次反射声有助于加强直达声(提高响度)和提高清晰度的作用,对于音乐,近次反射声的时间范围可以扩大到80ms,以利于增强空间感和丰满度。为了保证语音清晰度,混响时间越短越好,太多的混响声对听清声音不利。而与语音清晰度相反,要保证音乐的丰满度和保持室内有较长的余音效果(混响感),就必须延长混响时间以拥有足够的混响声,虽然混响声会降低语音清晰度,却有助于音乐音质的美化。“亲切感”要求在直达声后20-35ms之内有较强的反射声。

一般来说,在空场教室等语言扩声环境中混响时间可选范围为0.8-1.2秒,多功能报告厅为1.2-1.6秒,大礼堂则为1.8-2.4秒。

2视觉效果

不同的人对色彩、亮度、对比度等不同的视觉信息(文字、图形、影像等)的主观感受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就称为评判视觉效果的主观标准。视力不同的人群对视觉效果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

(1)影响视觉效果的主观因素

人眼的分辨能力决定了人们对感观对象的视觉效果,人眼分力包括:视觉分辨力、适应性、色彩分辨力等。

1)视觉分辨力

人眼分辨力的大小用分辨角(视敏角)表示。视敏角是指在被观察物体上,人眼能分辨出的最近两个相邻点对眼睛形成的张角。实践证明:视敏角最小值为1'-1.5'。这个值对视频系统扫描行数的选择提出了基本要求。在观看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若两相邻扫描线的视角小于分辨角,人眼就不能分辨;若大于分辨角,则会有颗粒状的感觉,影响视觉效果。

就人的视觉范围而言,10°以内是视力敏锐区,即中心视野,对图像的颜色及细节部分的分辨能力最强。20°以内能正确识别图形等信息,称为有效视野。20°~30°,虽然视力及色辨别能力开始降低,但对活动信息比较敏感,30°之外视力就下降很低了。

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定义,高清晰度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为屏幕高度的三倍,这样即能使一名正常视力者在观看演示时有临场感。所以,当显示系统的标准根据需求一旦确定,就可以按照座位的布置(即观看距离已定)选择屏幕的大小了。

2)人眼的适应性

人眼的适应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暗适应和亮适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人们从阳光下走进较暗的房屋,就会感到一片漆黑,几分钟后视觉才能逐渐恢复,一般在30分钟左右达到稳定;而当在黑暗里打开电灯时,很快就能分辨出景物(包括明暗与彩色)。这说明环境由暗变到亮时,锥状细胞很快(一般只需几秒钟)就恢复了作用,并约在一分钟内达到稳定。

b 亮适应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是由适应性引起的,当人们同时观看深色(偏暗)背景和浅色背景(偏亮)上的灰点时,会出现前者的主观亮度感觉比后者的强一些的现象这叫近旁对比效应。同样红色小纸片分别贴在亮度相等的灰色和红色纸板上,相比之下会感到红色纸板上的红色小纸片的饱和度较低,这是彩色饱和度对比效应。如果把一张桔红色的纸放在红色纸旁边观看时比单独观看时更黄些;而如果与黄色纸靠近则桔红色显得更红些,这是色调对比效应。彩色样品的面积不同也会使人的色彩感不同,面积大的比面积小的给人以亮度和饱和度都强一些的感觉,这是面积对比效应。如果一种彩色包围另一种彩色,而且被包围彩色的面积非常小,则被包围的彩色的主观效果有向周围彩色偏移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同化效应。在广告和教学媒体设计中利用这些对比效应可以取得较好的彩色视觉效果。

3)色彩分辨力

人眼对彩色的分辨能力比亮度分辨力差。如果眼睛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定为100%,则实验测得人眼对各种彩色细节的分辨能力都小于1。

(2)影响视觉效果的客观因素

视觉效果优劣的评判取决于观众对文字、图形、影像效果的主观感受。视频系统设计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这些与主观感应相对应的客观指标(物理参数),使文字、图形、影像显示效果的客观指标符合人们的视觉要求。

评价视觉效果除了讨论人的视觉特性外,要更加重视显示设备的性能客观指标,同时也不能忽视空间环境的照度。

1)照度

照度是指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光通量。被均匀照射的物体,当1平方米面积所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lm)时,其表面照度是1勒克司(lux)。照射强度被光源功率和设计以及与投射面间的距离决定。光源发光强度越高,照度越高;距离越近,照度越高。故,室内照度设计对教学环境大屏幕显示系统意义重大。表1为相关环境照度设计参考值。

2)显示设备的性能

显示设备的性能由其指标参数决定,核心参数包括:亮度、分辨率、对比度等。

a 亮度

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不论这一表面是反射光线(正投),还是透射光线(背投),它都是发光的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即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单位是尼特(nt)。流明并不是亮度单位,而是“光通量”的单位,它说明光能的强弱。经验值表明:在环境照度相同的条件下,2000ANSI流明的投影机投在50英寸白色玻珠幕上的图像亮度感明显低于50英寸等离子屏(200 尼特),而与50英寸TFT液晶显示器的图像画面(150尼特)亮度相仿。在同一发光面,

方向不同亮度值不同。亮度的测量一般在垂直于视线的方向

进行,如光强不变,光源投射面积越小,则亮度越高;投射面积越大,则亮度越低。

正投显示系统的亮度与距离和屏幕大小有关,屏幕大,距光源远时,自然因为光能分散,其受光单位面积截获的光通量降低,则亮度就降低了;反之,其单位面积截获的光能多,亮度就高。另一方面,物体的反射率越高,亮度越高,同一光照下,白色与黑色的被照物体反射率不同,反射和吸收光线能力不同,其表面亮度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注重投影机选型的同时,也要注重屏幕材质的选择,这一特点对于大屏幕系统设备选型至关重要。

b 分辨率

分辨率是较易混淆的一个概念,分辨率常见的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以电视线(TV线)的方式表示,另外是以像素的方式表示。以电视线表示时,其分辨率的含义与电视相似,这种分辨率表示方式主要是为了匹配接入投影机的电视信号而提供的;以像素方式表示时通常表示为RGB分辨率。

RGB分辨率与水平扫描频率、垂直扫描频率及视频宽带有关,它以乘法形式表现,比如:分辨率为1024×768,表示水平分辨率为1024,垂直分辨率为768,即:“1024”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显示的像数,“768”表示垂直方向的像数。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像素数越大,则图像越细腻。

如表2所示:分辨率决定显示设备的档次,若所演示的内容以一般教学及文字处理为主,则选购XGA(1024×768)足矣,而要显示HDTV信号,则必须达到1920×1080。

c 对比度

在视频节目中,重现图像的亮度无需等于实际景物的亮度,而只需保持二者的对比度相同即可。

对比度是指在画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间的比值,而亮度层次是指在画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感觉差级数,也称为灰度层次或亮度梯级数。由此不难理解,对比度越大,画面上的亮度层次就越丰富。视觉效果与景物或重现图像的相对对比度有关:亮度层次是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亮度层次多,图像就会显得明暗层次丰富,柔和细腻;反之,亮度层次少,图像会显得单调生硬,即使画面上细节很清晰,也难以令人满意。

实验数据表明:要得到比较理想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显示模式对对比度有不同的要求,如表2所示。当前流行的显示设备中,三片LCD投影机对比度约为200:1~500:1;单片DLP投影机约为800:1~1500:1,三片DLP投影机约为1500:1~2000:1;而等离子或液晶平板显示器多般在2000:1或以上。

(3)正面投影模式的投影机选型

室内多媒体应用环境中,在满足国家室内照明标准(150-400LUX)的前提下,采用平板显示系统(LCD、PDP等)、背投大屏幕墙或LED屏对视觉效果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采用多媒体投影机正投系统,则必须面临环境照度的问题。现实中不少人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投影机参数越高,视觉效果越好。且不论用户的投资负担,单就人眼的“视觉特性”来讲,这种观点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是不科学的。

实验证明:在正面投影模式的情况下,环境照度、显示对象(文字、图形、图像等)的对比度系数、屏幕大小及屏幕增益与投影机的亮度存在一个比例关系。

LANSI=1/4(Cr×S×E/P)

上式中,LANS即投影机亮度;Cr为显示对象(文字、图形、图像等)的对比系数;S、P分别为屏幕的面积(m2)和增益;E为环境的照度。这样,就不难得出各类应用环境中投影机亮度的参考值,参见表3。

四 教学环境的智能化与管理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校生规模都已达到几万人,因此,教学环境的规模也相当庞大。以清华大学为例,多媒体教学环境覆盖了东、中、西区十几栋楼宇,目前共有多媒体教室和兼具会议功能的教室238间。面对如此庞大的日常运行系统,如果采用教师自理或“人海战术”的服务体系,势必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或极大地增加人力成本。此外,还容易造成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浪费设备资源,降低设备寿命。所以要达到保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环境科学的、一体的智能化管理不可或缺。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清华大学教学环境的一体化和智能化管理建立在网络控制(e-control)系统之上,是一个多用户、多媒体资源管理控制平台,使用多种软硬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使得运行管理和操作控制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e-control系统提供高效的“指向和点击”界面,可在大范围内提供实时监视、控制,以及对多媒体资源和环境系统应用状况进行即时报告,还可以通过简便的一览式图像监视整个控制系统的网络。

一个高效的智能化教学环境管理平台的建立,至少具备以下技术条件和特点:

(1)具有相对独立于校园网的教学环境专用网络,使教学活动免受校园网其它用户或其它因素的干扰。专用网络要根据教学环境各类资源信息传输的需要设计,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带宽和可靠的防护系统。

(2)管理平台及e-control系统必须具有支持基于网络的跨平台和计算机可执行的、完全用户自定义界面。

(3)e-control系统可与SQL Server, Sybase及Oracle直接进行数据库集成。

(4)e-control系统可与MS Exchange服务器全面集成,从而进行事件计划。

(5)e-control系统支持HCP、SSL网络和Windows事件日志。

(6)e-control系统应具有日历、热点列表、操作项、即时信息和网络摄像头等插件程序模块,适时得出设备使用情况和呼唤次数的统计报告,可设定联系人属性和联系方式等,以便资源管理工具得以实时跟踪和安排维修保养计划。

(7)e-control系统应具有教师课堂应用效果评价体系,以便管理者(部门)能随时监督或检查运行人员工作质量。

清华大学于2003年在第六教学楼率先建立了教学环境中央控制系统管理平台,并按点(教室)、线(小区)、面(全环境)布局进行了智能化管理,根据“优、良、中、差”的教师课堂应用效果评价体系表明:第六教学楼已接待50多万人次的教师上课,教师对运行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评价的优良率达到99.69%。自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师课堂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已推广到全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严立中.现代声像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小平.声音与人耳听觉[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 钟晓流,吴庚生等.多媒体视听技术与应用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钟晓流

第2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及制作流程综述

[摘要]本文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定义及评价指标入手,全面论述了课件的制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课件制作以及测试修改等,最后对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课件,评价,制作。

[

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制作出更实用、更高效的教学课件,已成为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制作课件的指导思路出发,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以及制作步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1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1.1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就离不开多媒体课件。而什么是课件呢?课件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软件产品,它的设计、制作与发行过程,都必须按照软件工程的一系列规范来进行。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又是用于教学领域的一种特殊软件,它必须符合教学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

一个制作完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否达到要求,并不是以单一的标准进行衡量的,它应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笔者认为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性。具体体现在:①符合教学大纲精神,突出新的课改理念,体现新教材教学思想;②选题恰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③适应教学对象需要,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④作业典型,例题、练习量适当,善于引导;'

2)科学性。具体体现在:①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②模拟形象合情合理,设置情境准确真实;③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符合有关规定;

3)技术性。具体体现在:①版面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无干扰源;②链接位置准确;③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④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同步准确;

4)艺术性。具体体现在:①媒体多样,选用适当,设置恰当,节奏合理;②色彩和谐自然,画面悦目,声音悦耳;③动与静的搭配和谐自然,动而不乱,静而不僵;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实用性。具体体现在:①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有利于人机互动;②容错能力强,文档齐备;③制作的课件形成为系列;

6)创新性。具体体现在:①能够充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双主”;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创意新颖,构思巧妙;

7)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①有利于完成知识目标;②有利于完成能力目标;③有利于完成情感目标。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流程

如果能够满足以上几点要求,就可以认为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何才能制作出具有此种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呢?这就与课件制作的流程具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笔者的一些体会,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做一探讨。

2.1前期准备

1)选择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确定课件所要表现的内容。这一步骤是制作课件的基础,如果所选的教材适用,就会以此教材为纲,制作出合适的课件。否则,后续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做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2)分析教材。在制作课件前,必须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在制作前,应先根据教材备出教案,根据教案来确定课件的形式、内容;

3)构思课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掌握,明确所制作的课件要表现什么内容,主要用途是什么。将课件与教案相配合,根据教案将课件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在头脑中对制作的课件要有一个初步、大致的构思,要有条理,不能盲目动手;

4)选择人员。一个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很擅长,因此,当课件的大体框架构思完毕后,就要选择最佳的人员组成课件开发组,以便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进行课件的开发。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①项目负责人;②学科教学专家;③教学设计专家;④软件工程师专家;⑤多媒体素材制作专家;⑥多媒体课件制作专家等。要做到各有所专,团结协作。

2.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来规划、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设计的三要素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其核心在于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其主要设计步骤如下:1)讨论总体教学目的,列出所有课题,并陈述各课题的教学目的;2)细化教学目的;3)列举各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4)列出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5)预估学生对本课题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表达水平;6)选择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7)协调所提供的服务。

2.3脚本设计

脚本也称为“稿本”。脚本的设计阶段是课件开发过程中从面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到面向计算机软件实现的一个过渡,是沟通课件的构思者与制作者的一个桥梁(如果构思者和制作者是同一人,那么脚本也可以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脚本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方面。文字脚本一般由学科教师完成;制作脚本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给出课件制作的具体方法,如页面的元素与布局、人机交互、跳转、色彩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现、音乐或音响效果、解说词、动画及视频的要求等。

2.4制作课件

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一般步骤如下:

1)素材的选择与设计。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来多方位地、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长效、形象地牢记知识;感性地掌握实际无法实现或没有条件实现的技能;能形象、有趣地完成练习。因此,多媒体课件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素材;

2)选择开发工具。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工具很多,如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FrontPage、Dreamweaver、Visual Basic、Visual C++和Director等。 PowerPoint 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强。因此,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件的使用场合来选择不同的课件开发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无论你选择了何种开发工具,一般步骤都是:建立文件、内部制作素材、导入或链接事先做好的各种多媒体素材、设计交互、制作效果或打包。在此阶段,就会充分体现出课件开发组成员的力量。若选人不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展缓慢;如果择人正确,就会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专长,将自己最大的作用体现出来,出色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2.5测试修改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测试修改,而且测试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正式使用之前,一定要通过静态调试(用来纠正语法错误,校正图形显示效果)、动态调试(检查逻辑错误)等手段来不断完善、修改课件。课件制作完成后,还应该反复试用,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更改。主要看各个按钮动作、动画效果是不是达到了欲定的制作目的,课件的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的要求。通过多次的测试修改与试用后,认为满意了,至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即告完成。

3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实际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布局合理。多媒体课件要美观、大方、简洁、实用,能突出重点。布局时,将想要引起学生注意的内容制作得要醒目,先制作大的内容,再制作小的内容,先确定大内容的位置,然后根据它确定小内容的位置,这样易于安排版面结构;

2)结构清晰。前期准备中的构思课件中将课件分为几个部分,就是为了使课件的结构清晰。这里所说的结构清晰,不仅是指课件的效果结构清晰,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指在制作过程中要结构清晰。除了非常小的课件,稍大一些的课件在制作时,不要将课件全部做在一个场景里,这样不易于修改,看起来也杂乱无章。最好根据课件所表现内容的条理和结构,将各个部分分别建立场景。制作中多使用组件,一是可以简化场景,使场景整洁;二是可以重复使用,减小课件体积。教材课件要与教材的章节设计紧密结合,课件内容应以章为单元设为一个电子文件;

3)养成习惯。在课件的制作中应养成一些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制作质量和效率。如:①多使用组件;②把声音单独放在一个层上;③把暂时不需要修改的层加锁锁上;④为组件、层及场景命名,命名时要根据内容来命名,易于识别,便于观察和修改;⑤经常存盘;

4)控制时间。课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用户等待时,等待时间不能过长,若超过3秒钟,则应给出提示信息,一般情况应小于10秒。

总之,一个优秀的课件应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应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寻求更佳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程序,以期更好地达到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为一体,最大程度地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效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J].甘肃高师学报,2006,(2).

3 李越.简论多媒体课件中的版面设计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2).

作者:冯春生

第3篇: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投影原理、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绘制与识读机械工程图样。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就它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

多媒体技术机械制图教学 方法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投影原理、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绘制与识读机械工程图样,它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空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被誉为“工程界的语言学”。由于其相关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难以理解。随着硬件设备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对不同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效果也不一样。

本文立足于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评价。

一、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可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机械制图》这门课随时需要在二维与三维间转换。在传统教学中采用“黑板+粉笔+模型+挂图+绘图工具”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每节课除了应用模型与挂图教学外,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板书及图形的绘制与演示中,同时由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被压缩,导致老师每节课在付出许多劳动的基础上往往也讲不了多少知识点,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内容的组织与传授上,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后,二维与三维之间转换的模型等可以预先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课件。这样,就能把老师从耗时的板书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在内容的组织与传授上,使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大大增加,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先决条件是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大一新生一般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只能在学习该门课程中边学边练,逐步培养。为了合理表示机件或部件的内外结构,传统教学中,教师要么借用模型与挂图,要么在黑板上绘制它们的视图,但都比较抽象、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行课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立体模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三维立体模型,确定投影方向,在模型与视图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样,就能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在二维与三维间进行转换,此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角与思维来建立空间想象能力,使抽象的三维立体投影与二维平面图形不断地在学生脑海中转化,最后形成一种习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是在黑与白的情景以及教师的口授中展开,此模式单调、呆板、枯燥;同时《机械制图》与其它课程相比较,既不生动又无趣,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多媒体技术兼备“字、形、声、色、动画”等多方面特色,可实现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的效果,能把抽象、枯燥、无味的内容由抽象化直观、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静化动,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地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多个感官。给予学生最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使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打破黑板在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在《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中,为了完整、清晰的讲解清楚机件的结构,需要在课堂中花费许多时间去绘图,但由于黑板的限制,如果当堂课完不成相关内容的讲解,黑板上所绘制的视图不会保留到下次课。另外,传统教学中需不断地更新板书,前面所讲内容不会保留下来,当用到前面所讲内容或课堂小结时无法使前面所讲内容再现。以上两方面在时间与空间上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完善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及调整

要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相关内容,还需要学生大量地练习(绘图与读图)、实践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但现在一般的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学生人数过多导致教师不能一一批改每位学生的习题及作业,使得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如何解决呢?第一,教师可以预先找出学生在练习中所犯的错误,利用多媒体技术,拍照再投影出来,然后在每次新课开讲之前,玩找错误的小游戏,使学生发现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并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一些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犯错的知识点方面的选择题等,然后通过QQ或微信等软件发给每位学生进行练习,加深他们对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的理解。第三,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读图方面的测试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测试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以各方面的测试,可以获得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反馈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当调整以及强化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工具。具备传授知识量大、快,直观性强,认知效果好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它,就会变成学生与电脑、教师与电脑的“分布式”人机对话,课堂上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学生变成了观众。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与学生大部分时间精力都集中于投影屏幕,使教师的体态语言及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弱化,使教师不能准确地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来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疲劳。以上都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反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及使用。而传统教学具有用语言、语调、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特点。所以在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不能把传统教育抛弃,在课堂中,需采用“鼠标+黑板+模型+挂图等”综合模式教学。

(二)不利于示范性教学

《机械制图》这门课与其它學科相比较,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及实践性,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按照国家标准准确、规范的绘制与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主要精力都集中于投影屏幕,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看与听。学生学完之后,只知其原理,但真正动手练习时,往往会在许多细节上出错。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不利于对学生绘图技能、绘图技巧的培养。要有效地解决该问题,需在多媒体教学中根据需要穿插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讲解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针对该内容用代表性的例题亲自示范讲解具体的思路及作图过程,同时把绘图方法、技巧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最后,再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使他们达到知行合一。

总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量,而在于使学生掌握多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无论多媒体技术有多么的先进、方便、实用,但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做到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夏华生.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肖丽红,黄燕娟,甄文斌.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07,(06):68-71.

[3]杜娟,姚洁.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0,(12):111-112.

[4]韩荧.刍议多媒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07):392.

作者:钏助仁

第4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评价与反思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进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也都有了正确使用电教媒体的要求,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各种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能否使用多媒体,使用哪种多媒体都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不能滥用多媒体。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反,不切实际的滥用多媒体,会严重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的落实。

一、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益处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我在进行苯分子的教学时,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苯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并进行360o旋转,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其结构特点,并在随后的练习里面很快地,准确地完成了任务。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2、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让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播放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化工生产过程和化工产品的视频材料,而且我们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制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动画,把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把难以操作、观察的实验、化工生产流程图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如CO还原CuO实验中可以模拟正确实验情景,同时可以演示因操作不当引起爆炸的情景等。这样,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思考、总结、归纳,达到理性认识,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再如在氯气的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云南寻甸公司氯气泄漏71名工人被熏倒及重庆氯气泄露爆炸 群众紧急大撤离,庄稼被毁的场面后学生好像亲自经历了一样,在随后的教学中中他们都显得很兴奋,并且很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

3、运用多媒体,还可以随时实现课堂分层训练。 传统课堂训练中一般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即不管学生的层次都做同样的练习题。结果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而运用多媒体的分类显示屏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病。如在教学后,可以在后进生分类屏上显示基础题,中等生分类屏上显示部分基础题和少量拔高题,优等生分类屏上则显示少量基础题和部分拔高题。这样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4、多媒体展示练习,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反馈。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多媒体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现在的中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等。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一些难以具体操作的形成过程

比如,结构教学中,各种金属晶体晶胞的堆积模型比较抽象,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各种金属晶胞的形成,达到了立体直观的效果。这样就避免了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

6、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复习课的教学,内容繁杂,任务重,需大量板书,而课堂时间有限,若许多内容在课堂上临时板书,既费时又费力,甚至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利用PowerPoint制成课件或将知识网络、图表、典型例题等内容利用展台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会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既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1]。

二、 反思滥用多媒体的坏处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对于不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会达到相反的效果。尽管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把使用多媒体上课看作是一种时尚。甚至有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这样做,便忽视了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他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大行其道。比如挂图的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以及板书的适时性与针对性,都是多媒体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

三、 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认为运用多媒体是上课的必备条件,尤其在各种公开课或者优质课大赛中,执教者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只是一味地追求多媒体带来的视觉效果,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个时候计算机、大屏幕及相关的PPT课件,均成了节省板书和板画的投影仪,看似精彩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一个形式多样的空架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来辅助教学内容的实施[2]。如在介绍化学知识成果、水、空气、矿物质等资源、金属材料、燃料、人类的营养物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时,因学生对这些较为直观的知识本身就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故采用录像、录音等光盘教学手段就能完成。而对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及高速运动状态的认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突破重难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用动画、声音、图片等手段,可将微观世界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好多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光盘及课件的效果还不如投影仪使用方便,省时。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媒体辅助教学。

2、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选择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提高,在电教条件较好的学校,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了录像、课件展示课,往往按动鼠标就能完成教学全过程。其原因是过分依赖现代教育媒体,而忽视了传统教学中诸如语言、板书、直观教具等的作用。将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是有许许多多的优势,但是,它只能是教学辅助设备,也只能是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而出现,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的时候采用多媒体,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一节时,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产生思路后,如用CAI系统的演示,通过慢镜头处理,播放产生气体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气体制取条件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理解和探究。推动了学生兴奋的延续。尽管课堂上只是使用了几分钟的多媒体设施,但比之整堂课使用,学生兴奋分散疲劳的效果明显。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什么媒体、什么时候使用等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计。

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则,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由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人工降降雨的原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毒性实验等都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故根据实验性质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多种媒体与师生教学过程的配合和协调

多媒体教学按照常规的理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一节课中,语言表述是基础,板书、板画是纲要,离开这些去片面追求电教多媒体的感官刺激必然造成教学上的失败。如果我们采用CAI系统教学,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全部是观看大屏幕来完成,且不说引起兴奋的手段单一,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也是单一的,所得到的必然是学习基础不扎实。媒体必竞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选择你所熟悉媒体为你的教学服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投影的使用可以很好地配合观察实验、讨论、阅读及复习课的纲要。采用CAI系统,由于声音、立体动画等效果则会更加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当然,一堂课中应该以一种电教媒体为主,如采用投影时,尽可能不使用挂图,在CAI系统中,就要尽可能少使用投影、录像等。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虽活泼,而效果不佳。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并且将多媒体与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信息量的传递途径,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更精彩,教学实效会更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5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评价标准

为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下面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一些规范性要求,并以此作为课件制作、审核的评价标准。

一、科学性

1、描述概念的科学性:课件的规范内容正确,逻辑严谨, 层次清楚,

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准确真实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

二、 教育性

1、直观性: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2、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新颖性:课件的设计新颖,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启发性: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5、针对性: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完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6、创新性:能否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三、 技术性

1、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

2、交互性:课件的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3、稳定性: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4、易操作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

5、可移植性:移植方便,容错能力强,能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6、易维护性:课件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7、合理性:课件恰当的选择了软件的类型

8、实用性:课件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

四、 艺术性

1、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具有较高艺术性,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2、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3、声音效果:声音清晰,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五、 完整性

1、多媒体课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齐全完整

2、脚本资料、文档齐全

第6篇:多媒体课件评价参考标准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表日期:2007年2月9日

一、教学性

1、课件选题适当,适应教学对象需要,能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或较难起到的作用,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课件能较好地体现作者的教学思想,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课件组织表现形式合理、新颖,符合教学规律;

3、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通过教学,能突破教学难点;

4、课件具有一定的形成性练习和反馈系统。作业典型,例题、练习量适当,善于引导。

二、科学性

1、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不应出现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性错误;

2、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等符合有关规定;

2、模拟仿真符合教学原理,各种教学媒体要为体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三、技术性

1、最后生成的课件要经过打包处理,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单机和网络)中都能正常稳定运行;

2、课件采用的图形、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素材要经过最优化处理,载入迅速。

四、艺术性

1、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恰当,展示时间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2、界面布局要突出重点,显示的命令或窗口应依重要性排列,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的项目应尽量排在次要的位置上;

3、整个界面及界面上的内容要简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

4、语言文字清楚、规范、简洁;色彩逼真、搭配合理;声音动画新颖、有创意。

五、操作性

1、课件的操作要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使师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灵活使用;

2、课件要提供适当的导航,界面友好、通用,操作方便、交互性好;每一个对象如窗口、按钮、菜单等外观和操作应做到一致化,并使对象的功能和动作可以预期;

3、可以让使用者自主选择是否运行或载入课件中的动画、视频和音频等素材;

4、课件文档完整、详细。

六、其它

1、课件中最好不要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特殊要求的除外);

2、课件的容量要尽可能小;

3、教案写作规范、完整、有创意,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特点。

第 1页 (共 1页)

第7篇:多媒体网络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毕业意味着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而我也拥有了更多的梦想、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目标,但同时对大学生活也恋恋不舍,大学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毕竟这是我人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是我的自我鉴定。

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通过学习了多媒体专业设计项目的开发,包括authorware开发的模拟型课件,frontpageXX和asp开发的钢络类课件,smil语言开发的流媒体类wml开发的无线商务网页,vrml语言开发的三维网页,visual basic开发的实时视频监控项目。

对于我进行多媒体课程设计或多媒体项目开发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校学习多媒体相关专业3年,我具有了较强的美术基础,有美感和良好的创作意念及理解;精通aftereffect、combustion等特效软件,熟练使用premiere等影视编辑软件;有良好的思维创意,空间想象能力强,对规划景观、工程和建筑有表现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开放思维,文字和平面功底扎实,能独立制作ppt策划文件。

思想方面,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时刻以标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很好的兑现自己的承诺。遇事沉着冷静,能理智客观的认识和看待问题,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日常生活中,和同学们颇有人缘,关系非常融洽。期间担任本专业的团支部书记,工作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热心为同学服务,无私奉献。组织过多次的班集体活动,组织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对于毕业后的工作设想,感觉自己的社会经验还比较欠缺,而对于工作经验更是差距甚远,所以认为当前主要是积累经验工作与社会经验的阶段,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和积累,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

第8篇:基于PowerPoint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

覃莉莉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PowerPoint为开发平台,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AutoCAD、PhotoShop、Flash 等软件,开发制作高职高专课程CAI教学课件的方法。

关键词: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多媒体技术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CAI课件,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手段,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

本文介绍,以PowerPoint为平台,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AutoCAD、PhotoShop、Flash 等软件,开发和制作高职高专业机械类专业课程CAI教学课件的方法。

一、基于PowerPoint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意义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具进行讲授,枯燥乏味,直观性差,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难,学习兴趣不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画形象逼真,不可见的内容可视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对学生的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另外,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少教师板书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多媒体制作工具很多,其中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Authorware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它具有丰富的函数和程序控制功能,并融入了编辑系统和编程语言,能完美地结合文本、图形、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跨媒体的学习软件和应用软件。然而它抽象的制作方式加上深奥的编程,让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望而却步。

Power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产品Office下的一个组件。通过它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新版本的PowerPoint更是强化了自身的动画制作功能和交互功能。而且其秉承了Office一贯以来的熟悉界面和所见即所得的制作效果,操作相对简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的首选。目前已经有不少从事CAI教学的人士开始研究如何深入开发PowerPoint的高级功能,来制作一些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素材的搜集和处理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该把素材按文字资料、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大类用不同的文件夹归类整理、以方便调用。

其中实物图片通过扫描、拍摄或者网络下载的方式搜集,用PhotoShop或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进行处理。线图可利用AutoCAD、PowerPoint自带的绘图功能进行绘制。

2.模版的设计及色调的搭配

PowerPoint的模板设计,需要很高的美工水平。一般用户可在一些素材网站上下载,再根据自己的课程内容加以修改。

在色调的搭配方面,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意识到,人对各种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从感知速度上来说,感知最快的依次是红色、绿色、黄色,最慢的是白色。

红色、黄色和橙色有突出显示和突出画面的效果,而蓝色、绿色和紫色则有往后退缩的效果。颜色明亮的物体,视觉上会有放大的效果,而深暗一点的颜色则会起到缩小形状的效果。根据这一特性,在界面色彩的使用中要根据活动中的对象与非活动中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色彩。活动中的色彩要鲜明,非活动中的色彩应暗淡。以暖色、饱和、鲜明的色彩作为活动中的前景,以冷色、暗色、浅色作为背景。

各种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的强度也不一样,通常,暖色大于冷色,原色大于补色,补色大于消色,红色对人的视觉刺激程度最强。课件的制作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风格选择合适的色彩,按照教学重点和程序依次呈现,有利于学生把握不同层次的内容。

3.FLASH动画的嵌入

用链接的方法,可以在播放演示文稿的时候弹出一个新窗口调用FLASH动画。但使用嵌入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演示文稿页面中播放Flash动画。操作步骤如下:

(1)启动PowerPoint,新建一个演示文稿,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菜单命令,打开“控件工具箱”工具栏。

(2)单击“其他控件”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按住鼠标不放,在页面上拖放出一个矩形框,用于指定显示Flash课件的区域。

(3)在矩形框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属性”面板。 (4)单击其中的“自定义”按钮,弹出 “属性页”对话框,在“影片URL”输入框中输入要嵌入的Flash文档的绝对路径,并选取“嵌入影片”选项。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查看效果。

用这种方法嵌入动画后,动画源文件可以删除,而不影响动画的播放。 4.视频的嵌入

在演示文稿中嵌入视频,最简单快捷的做法是“单击插入菜单→影片→文件中的影片→选择要嵌入的视频文件”。但这种方法嵌入的视频,不带有控件。在播放时,只能从头到尾播放,不方便使用。这种局限可以通过插入控件的方法来解决。介绍如下:

(1)勾选“视图”工具栏上的“控件工具箱”选项,打开“控件工具箱”工具栏;单击上面的“其他控件”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Windows Media Player”选项,如图1所示。

图1 控件工具箱下拉列表

(2)在工作区中拖放出一个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窗口,此时各播放控制按钮无效,呈灰色显示。 (3)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窗口上右击,选择“属性”命令,并点击“自定义”参数项后面的菜单按钮,输入视频的文件的路径。另外,还可以对视频对象的音量、尺寸缩放比例、播放次数等属性进行设置。为了更好地显示效果,我们还可以在全屏播放选项前打勾选中,如图2所示。

图2 Window Media Player 属性对话框

5.课件的打包

利用PowerPoint “打包成CD”的功能,我们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包到CD上,以便在脱离PowerPoint的环境下也能够运行。因此,在运行课件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是否安装有PowerPoint或者是否有正确的PowerPoint版本来播放了。

操作:选择“文件”菜单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包成CD”选项→根据生成文件或者是复制成CD的需要,选择“复制到文件夹”或“复制到CD”选项。

图3 打包成CD对话框

6.将PPT转换成WMV及AVI视频文件

如果想把用PowerPoint创建的PPT演示文稿制作成DVD或者VCD光盘,以便用DVD机或VCD机在电视机上播放,可以使用Power Video Maker软件来实现:

(1)运行Power Video Maker后,首先在其主界面单击 “PowerPoint Source File”后的“Browse” 按钮,导人来转换的PPT源文件。接下来在“Output Folder”处设置视频文件的输出位置,如果要生成AVI格式的视频文件,它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所以必须确保硬盘上右足够的空间。

(2)在右边的“"Video Resolution”栏中可选择视频文件的分辨率,如制作DVD要选择“720x576”,这正好符合PAL制式DVD的画面尺寸。在“Expected Frame Rate”栏中的下拉列表设置视频文件帧率,由于演示文档不会有剧烈的画面变换,一般选择每秒15帧即可,这样可大大降低输出的AVI文件的体积。如果要制作DVD,最好在“Prefered Video Format”栏中选定“AVI[Full Uneompressed]”复选框,因为将WMV文件转换成MPEG-2格式远不如AVI方便。

(3)在窗口下方的“Timing Mode(计时模式)”栏中有三个单选项:“Automatic Timing(自动计时)”,选择它可自动设置幻灯片播放的时问;“Rehearse Timing Now(现在排练计时)”。选择它可让你手动控制幻灯片的播放, 自定义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间;“Use Timings if exists(使用已存在的计时)”,如果你已经在PPT演示文档中设置了排练时间,则可以选择本项。

(4)设置完成后,单击“Start”按钮即可开始进行转换工作。根据不同的计时模式,转换的步骤也不一样,如果选择“Rehearse Timing Now”,则软件会先调用PowerPoint的排练计时功能让你进行设置。接着会进行预转换、屏幕捕捉、视频转换及合并WMV文件等步骤,直至生成最后的WMV及AVI文件。

提示:插入在PPT文档中的视频或超链接是无法捕捉的,但我们可以在制作DVD时把视频片段插入到DVD影片的合适位置中。

(5)刻录

在转换完后我们可以得到若干个AVI和WMV片段,及一个完整的WMV文件。然后就可以方便地使用Nero等软件制作成VCD或的DVD 影碟了。

三、结语

应用课件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以PowerPoint为开发平台,可以让教师在不具备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广大教师,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只要不断地探索其高级开发技巧,多种软件灵活使用,一定可以开发出功能强大的教学课件,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建平.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拉特利奇. PowerPoint 2007 应用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郝文化.多媒体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袁少华.视觉设计构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高津.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原刊于《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5月)

第9篇:拼音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拼音字母教学中的运用

泗阳县实验小学 吴一坤 小学语文呢

关键词:学习情感、教学障碍、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气氛 内容提要: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枯燥、呆板的讲课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那些刚离开幼儿园,背上书包踏进小学门坎的孩子们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比幼儿园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一种紧张、有规则的学习生活。他们将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以语文、数学为主的各门功课。而他们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进行阅读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地位勿容置疑。那么怎样让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学好拼音,并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为此,我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在众多的方法手段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帮了我的大忙,在此,就简单谈谈自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

在教学第1课“ą o e ”时,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背景图,并且加了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一天清早,一只大公鸡飞到了栅栏上,“喔喔喔”地叫了起来,同时太阳公公升起来了。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的看着屏幕,特别是看到公鸡叫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大公鸡怎么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大公鸡在叫,我问大公鸡怎 1

么叫的呀?学生就说是喔喔喔地叫,这时课件就出示单独的公鸡张大嘴巴,嘴里吐出“o”这个字母,同时发出“o”这个音,学生很高兴地和大公鸡一起学习“o”。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踏进课堂的紧张感。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促进他们学习深入、持久的进行。

二﹑有利于扫除教学中的障碍

在拼音教学中,一些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及一些拼写规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则有利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教学“ j、q、x”与U相拼时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戴着小墨镜的小鱼和三个带着“ j、q、x”头饰的小动物交朋友,它们握手的时候,小鱼觉得戴着小墨镜很没礼貌,所以它把小墨镜摘了,从而引出U和“ j、q、x”交朋友时,也要把“小墨镜”摘掉。让书本上静止的图画动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规则。在进行“b、d、p、q”辨析中,我又是这样设计的:两只猴子,一只拿一根小棒,另一只拿一个竖着的半圆,他们先拼出b,再问学生还可以拼出什么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得出换个方向可以拼出d、p、q。以游戏加动画的形式,使学生能较好的辨析,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三﹑有利于调剂课堂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读和写容易使活泼好动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出示一些练习题,如:判断题(1)j-ü-jü(2)n-ü-nu。先让学生讨论对错,如果是错的应该怎样改正。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j ü”头上的两点应该去掉,课件中就会出现一块橡皮擦掉“ü”头上的两点:“nu”头上要加上两点,就会出现一支铅笔加上两点。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再配已恰当的表扬和奖励,不但巩固了新授的知识,更扭转了课堂中的学习扭转,使之产生一个小高潮。

总之,把先进的电教手段渗透进拼音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好拼音字母;使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学得更加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上一篇:关于执行力的培训总结下一篇:安全用电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