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助政策宣传

2022-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扶贫资助政策宣传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研究

[摘要]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高职院校认真贯彻落实资助育人理念,结合工作实际规范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精准识别不彻底、按需资助不充分、资助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此,建议通过利用海量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识别、完善贫困生精准资助“四大保障”体系、实施贫困生精准资助“四大育人”工程、构建贫困生“四大能力”平台,来实现职业教育扶贫“扶智、强能、脱贫”的目标。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政策;精准扶贫;广西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樊永生(1978-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研究”(课题编号:2017ZZ019)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度开放课题“‘三全育人’格局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特征及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XSZYXHSYB202011)的研究成果。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目前,高职院校是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之一。广西作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大是当前广西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基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亟须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实施“精准滴灌”,完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扶贫“扶智、强能、脱贫”的目标。

一、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发展的现状

(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实现资助全覆盖

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截至2019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已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5.7亿元,受益贫困生103.65万人,贷款余额90.07亿元。其中,2019年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3.51亿元,较上年增长14.41%,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45万人,发放金额与惠及学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切实减轻了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资助理念不断创新,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新时代赋予了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出精准化和差异性、信息化和创新性、国际化和开放性等特征。广西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根据贫困生的发展需求,通过设立精神帮扶、能力提升、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在帮助贫困生解决家庭压力和学业需求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的理念转变。另外,在“奖、贷、勤、补、助”和“绿色通道”等贫困生资助政策基础上,广西相继出台了《广西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补充性政策,为健全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提供了遵循。

(三)资助育人有新突破,规范管理全面推进

在当前推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社会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广西高职院校认真贯彻落实资助育人理念,着力推动完成了贫困生资助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模式的转变,把资助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勤工助学和激励政策相结合,政府、高校、社会三方联动相结合,构建起以能力开发为导向,包括资金帮扶、能力拓展、道德浸润、精神激励、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济困、扶智、强能”三维立体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同时,广西高职院校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规范健全“贫困认定、资金管理、考核评价、信息档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地促进了贫困生资助的科学、规范管理。

二、广西高职院校执行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准识别不彻底

1.认定依据过于简单。广西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依据主要是贫困生本人提交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表中仅有家庭经济困难指标因素,显然不够全面和具体。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广西各地市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每个贫困生的贫困程度难以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二是广西各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费存在差异,仅用贫困生家庭承受能力来作为贫困生认定的主要参考因素过于片面化;三是仅考虑贫困生家庭贫困程度而不综合考虑其学业水平、综合素养等,很容易让贫困生产生依赖心理,难以实现“扶贫先扶智”的目标,与现行国家政策相违背。

2.认定标准不够科学。广西高职院校大都是使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与贫困生在校消费平均水平界定法来对贫困生进行认定。但是,由于广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高职院校对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很难统一把握。同时,贫困生在校实际消费情况很难量化统计,造成界定标准相对模糊。此外,由于贫困生人数众多,且部分贫困生居住地地处偏远山区,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难以逐一上门家访核实,仅凭对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来主观地评定贫困生的资助額度。

3.认定程序尚未规范。广西高职院校对贫困生认定的程序是“学生申请—院系评议—学校审核”的流程,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生、贫困生提交的生源地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调查表和由村委会、街道办等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这一模式看似合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需要贫困生本人主动申请,真正的贫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提出申请,而有些并不贫困的学生出于金钱诱惑而提出申请,这就导致了虚假贫困、隐性贫困的产生。二是由于一些村委会、街道办所出具的证明容易碍于人情,在签字盖章上并没有发挥审查的作用,导致在认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应助未助”或“助而不贫”的现象。三是由于贫困生认定时间紧、任务重、资料多、数量大,再加上对贫困生家庭经济水平的判断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和科学的数据比对,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因担心出现“误评”或“漏评”现象而采取了“平均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的精准度。

(二)按需资助不充分

1.“一刀切”帮扶措施。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大都来自于偏远山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地域的差别,导致了贫困生在知识结构、心理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与普通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每一位贫困生家庭的贫困程度不同,他们对于贫困资助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同一贫困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年级,其个体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很多高职院校很少考虑从不同类别、不同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工作形式不够丰富,工作目标过于功利,使得贫困生资助效果大打折扣。

2.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不足。勤工助学作为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生生活费的问题,也可以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能力。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相对有限,不能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

3.精神贫困亟待解决。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生,由于家庭贫困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与其他学生相比往往表现为比较敏感和自卑,更容易出现自我封闭、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加上不少高职院校存在资助人员配置不足、大数据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以及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缺乏等客观问题,不能真正做到“因需帮扶、因人施策”,不能满足贫困生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资助体系不完善

1.缺乏有效的评判机制。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相对于社会资助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国家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资助育人”激发贫困生的内生动力,使之自立自强,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实现贫困生全面发展。然而,这两个层面的实施效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判机制,无法实现精准考核,影响了精准资助的实效。

2.缺乏动态的调整机制。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周期一般为一年,虽然这有利于维护贫困生权益,保持资助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带来了认定机制僵化的问题。一些因突发事件致贫的贫困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申请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同时,一些已享受国家、自治区政府、学校资助的贫困生,在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并脱贫后,还持续享受资助,致使资助资源浪费,资助实效降低。

3.缺乏持续跟踪管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宗旨是“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广西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力量都积极参与了贫困生资助工作。但是,对资助金额的使用情况、受资助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等方面很难持续地跟踪管理,也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存在极个别贫困生拖欠国家生源地贷款的现象。

三、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的路径

(一)利用海量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识别

1.搭建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随着“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精准识别”成为高职院校探索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抓手。广西高职院校可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搭建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建立健全贫困生“建档立卡—五級审核—结对帮扶—定向跟踪—效果评价”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大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实时共享,为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利用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广西高职院校要以推进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在建有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贫困生的一卡通消费、日常行为、学习动态和心理测试等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比对与分析,并实时对贫困生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和更新,及时掌握学习困难、人际沟通、心理困扰、家庭变故等信息,从而实现“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的工作目标。

3.利用平台建立等级认定模型。借助聚类分析理论,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贫困生家庭读书人数以及可提供给该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的金额模型,通过把家庭的收入来源、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和生活支出等纳入估算权重,从而更精准地确定贫困生的认定等级。

4.利用平台动态维护贫困生信息库。高职院校贫困生正处在人际交往、恋爱关系的活跃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极小部分贫困生是因病、因情感问题或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因此,广西高职院校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贫困生“四级”动态维护机制,及时更新和审核相关数据,并对已不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生给予及时调整,真正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二)完善贫困生精准资助“四大保障”体系

1.学费保障体系。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学费的主要来源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了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知识的普及率,在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应随即附上国家、学校有关助学贷款政策;同时,通过学校政策宣讲、宣传板报、主题班会、“两微一端”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广大贫困生的家长充分了解国家、自治区政府关于生源地贷款的相关政策与申办程序,以确保贫困生能够顺利就学。

2.生活保障体系。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是保障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的主要手段。广西高职院校应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以精准资助为导向,严格审批、发放程序,做到“不该资助的一个不能有”“该资助的一个不能少”。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安排一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让贫困生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其自身的劳动观念、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学业激励体系。人各有所长,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端正、专业技能突出等。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在设置各类奖学金时应从多个方面发掘先进典型,让每个贫困生都有出彩的机会。此外,还应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把贫困生的勤工俭学、爱心志愿服务等计入成绩单中,从而调动贫困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特殊关爱体系。对于单亲、孤儿等特殊关爱群体的贫困生,广西高职院校要从“普惠”到“特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可通过减免学杂费、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让这些特殊群体贫困生真正了解国家的好政策,不因贫因而辍学,感受学校和老师的关心。

(三)实施贫困生精准资助“四大育人”工程

1.自强励志工程。广西高职院校可从关心贫困生的健康发展出发,着力增强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和能力。通过成立“爱心社”“大学生自强社”等学生社团,开展“先进事迹”励志报告会、励志大讲堂、“自强之路”征文比赛以及贫困生创业分享会等活动,激发贫困生内生动力,树立自立自强之志。

2.感恩教育工程。广西高职院校要以“端午节、重阳节、母亲节和教师节”等节日为契机,以“线上+线下”“情景+现场教学”等教育形式为载体,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互爱感恩的良好氛围,并将其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3.素质提升工程。广西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贫困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爱心公益”“海外学习交流”等贫困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贫困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同时,学校可以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开展“贫困学子看世界”等海外学习交流活动,开阔贫困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外语水平,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

4.创新创业工程。广西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引中小型企业进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参与创新创业的贫困生提供“资金—场地—培训—办证—运营—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他们创业初期的困难,最大限度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学校可进一步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按照“学练结合、互联互通”的教学理念,推行“现场教学”和“分段式教学”,实现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升贫困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构建贫困生“四大能力”平台

1.构建贫困生学习能力提升平台。广西高职院校可以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建立“以考促学、以证促學、以证代考”的贫困生考证激励制度,为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贫困生报销培训费、考证费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对一”“党员学习小组+1”等模式,帮助贫困生补齐基础知识薄弱、职业生涯规划不足等短板。

2.构建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平台。广西高职院校可通过开设“人际关系与口才训练”“管理沟通”等选修课程,以及邀请知名专家举办人际交往专题讲座,使贫困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鼓励贫困生加入“自强社”“爱心社”等大学生社团组织,让贫困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学会主动沟通、团结协作,进而克服自卑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构建贫困生心理能力教育平台。广西高职院校要依托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危机预警库,做到“及早发现、持续跟踪”。同时,还可通过举办“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向阳花开”贫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积极阳光的心态。

4.构建贫困生就业能力训练平台。广西高职院校可通过“三网、两微、两廊、一站”(学校官网、思政网、易班;微信、微博;文化长廊、思政长廊;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积极向贫困生宣传国家有关就业创业政策和法规,并及时公布企事业单位有关实习实训招聘信息,拓宽贫困生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的认知和了解;还可通过鼓励贫困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我型我秀’大学生就业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引导贫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强化面试能力提升,实现“理论+实践”耦合,切实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旭东.多维度理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18-03-27(13).

[2]周扬.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86-87.

[3]陈俊豪,庞海松.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路径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7-19.

[4]罗莉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作者:樊永生

第2篇:独立学院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资助育人成效研究

摘 要:目前,“精准扶贫”已经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不断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持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帮扶效果成效显著,资助育人政策已从“资助”逐渐向“育人”转变。然而,在当前独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中,对其育人工作及成效重视不够,其引发的的后续问题更不容忽视,独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育人成效的研究,不断开展高校资助工作育人探索,以期实现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助育人;成效

一、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概述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当前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日渐健全,帮扶机制日趋完善。然而,独立学院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还不深入,通过资助促进育人的实现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模式。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工作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精髓:育人功能是指通过显性或隐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教育或引导等方式将他们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正是可以对学生成才产生积极影响或作用的有效载体。

二、资助后续问题

尽管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其不可替代的卓著成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问题,使资助育人功能无法显现,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剖析和认真总结,有助于我们对工作成果的跟进。目前独立学院的资助工作既有部分贫困学生认识不够、责任感缺失等客观因素,也有对学生资助工作不够完善、教育不够深入等主观因素。根据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资助工作引发的后续问题总结如下:

1.资助范围有限

独立学院的筹措社会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渠道受限。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筹措社会资金资助学生的渠道受限,不能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主要靠国家和学校的资金资助,资助人员有限,资助育人的大型活动组织比较困难,育人效果无法体现。

2. 感恩意识欠缺

在独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中,资助项目有限引起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严重。贫困生认定困难导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非常被动,育人功能成效未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在校资助工作侧重点仅仅在物质层面,而淡化或忽视对其“精神”层面的资助。 国家和学校的“无偿资助”降低了学生的责任感。部分学生责任感缺失。

3. 心安理得的依赖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后,习以为常,进而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应当的。在学习生活中也不能主动的珍惜学习机会,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活动都不愿参加,他们获得物质资助后却缺乏感恩社会和回报社会的心态,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助学资助。形成恶性循环。

4. 资助育人欠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社会和各级部门的救助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然而部分同学不感恩国家和社会。一味地享受无偿救助,反而不利于其健康心理和感恩意识的养成。”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这不仅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不足,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严重缺憾,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独立学院在开展学生资助过程中缺乏有关感恩回馈的教育,使其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极大影响了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

三、资助育人措施

在“精准扶贫”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不断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持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建设作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独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其自助成才的能力,切实增强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1. 开展感恩励志育人教育

独立学院将感恩励志教育贯穿于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国家的资助育人政策已从“资助”逐渐向“育人”转变均有意识地开展感恩教育和实践活动。

首先,大力加强感恩教育。通过组织受助学生参加资助学生座谈会、义工服务和组织受助学生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给家人写感谢信表达感谢之情等一系列感恩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高尚情操。

第二成立感恩回馈帮扶小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拓展感恩回馈活动服务平台,增强贫困生自立的意识。

第三鼓励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实践活动,如“校园大整洁”,引导同学们乐于奉献,使广大受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其服务同学和服务学校上升到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四鼓励同学多去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立,而把物质资助让给家庭非常贫困的同学,同时支持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资助,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和获得感。

第五是对受资助贫困生开展全程动态关爱帮扶。通过班委的配合,掌握资助对象的学习和其他表现情况,通过思想引导、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资助对象的学习动力,缓解其经济和精神压力。

2. 具体活动方案实施

方案具体实施内容:

3. 活動方案实施成效

各教学系资助育人实施成效:

语言文学系:通过“诚伴责任人寰朗、信辅时代接班人”主题横幅签名活动,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珍爱信用、不负信任、感恩育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荣辱观、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名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财经政法系:通过“资助育人、不负信任”主题活动,聘请专业金融教师讲座,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珍爱信用、理性借贷、不负信任,提高学生的征信意识,以此达到资助育人成效。

城市建设系:通过“爱心传递?感恩”主题活动,通过举行父亲节和母亲节给家人写感谢信等一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增加感恩意识,增加大学生的责任感。

信息工程系:通过“诚实守信、立德树人”活动方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乐于奉献,使广大受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其服务同学和服务学校上升到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加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

生物化学系:通过“从受助到助人”活动方案,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从“受助”到“助人”观念的转变,达到培养学生的励志教育。

四、资助育人成效总结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经过老师和同学富有智慧的探索。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为推动资助工作的顺利和科学发展,目前,独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日趋健全,工作的难点是将育人理念贯彻于整个大学生资助工作之中。精准资助中提出"资助育人、扶贫励志"的口号。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新的工作机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密切配合,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心理帮扶和社会实践模式,逐渐形成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责任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育人体系。实践证明,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受资助学生在受到经济帮扶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育人效果显著。

作者:杨柳柳

第3篇: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

摘要:精准扶贫是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提倡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人们共同发展富裕的夙愿。精准扶贫背景下,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提供契机,尤其是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模式,能实现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提升,达到学生精准资助育人的精准化。对此,立足于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要求,提出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践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践

引言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当前国情提出的思想概念,这一思想的提出,为我国战略发展层面、社会发展层面、民生发展层面指明方向。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以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为导向,将精准扶贫思想融入到其中,根据精准扶贫思想为引领,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的精准化、系统化、全面化。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要求

(一)科学识别扶贫对象

高校的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工作的实施目的是从学生群体中寻找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帮助和帮扶,诸如资金的帮扶,精神的帮扶以及心理方面的帮扶,使学生能够正面积极的面对生活与学习,并受到帮扶的激励,以自身学习回报祖国。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精准识别每一名资助对象,弥补以往工作中支柱对象不精准的问题,做到真正的帮扶学生,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的有效性。

(二)实施多维度帮扶

在以往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针对学生的资助与帮扶,大多体现在资金帮扶中,而将精准扶贫运用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其工作实施要体现在多维度,包含贫困学生的精神、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等方面,从贫困生个体层面出发,多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贫困,多出现孤僻、心理、自卑等不良情绪,这对学生成长存在不良的隐患。而将精准扶贫利用到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以多维度视角引领学生,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资助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凸显精准资助育人成效,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的有效性。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工作实施思维

在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中,将精准扶贫思想运用到其中,并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弥补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情况。因此,在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树立精准扶贫思想,优化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体系,进而促进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实施,达到工作精准扶贫育人的功效。

(二)强化学生心理干预

在高校教育实施中,无论是针对贫困学生还是普通学生,在教育的实施中,都应以心理教育为主。从心理学方面探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存在不足情况,特别是贫困学生。将心理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是高校教育更好的践行素质教育。因此,在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心理视角,了解自身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危害,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并使学生意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的力量,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提升自己核心能力,彰顯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的价值。

(三)构建贫困学生数据库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需要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首先,加强高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高校明晰学生家庭具体情况,根据所了解的家庭贫困情况,给予贫困学生一定的资助。其次,高校应跟学生所在地方政府合作,在政府那了解学生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真实情况,以此实现学生资助的精准化。最后,高校收集学生相关信息,把学生相关信息,纳入到大数据库中,作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的信息资源以此信息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将促进学生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的有效。

结语

精准扶贫背景下,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的工作有效性实施,提供思想的引领,弥补以往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不足,优化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实现精准扶贫的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因此,在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重视精准扶贫的实施,发挥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功效,实现贫困生的有效性监测监督,并从育人层面、心理层面、素养层面,给予所需的学生精准性的帮扶,提升高校学生精准育人成效,彰显精准扶贫融入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庆,王建才.脱贫攻坚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1):32-34.

[2]陈佳璐,李松.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8):9-10.

作者简介:

张森林,男,汉族,1992-01,北京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院团委书记,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张森林

第4篇:教育扶贫资助制度

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办法

1、在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校委会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方针、政策。

2、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各项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任务、对象界定、救助标准、工作程序、申请办法、工作责任等。

3、搞好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4、收集和掌握学校贫困生有关信息,建立好文件档案、贫困生档案、受助学生档案。

5、资助资金拨付到校后,设立固定公示牌,每发放一笔资金都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及时将资金发给享受对象。

6、对资助项目和受助学生情况登记汇总,并建立相关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

7、建立永久性的救助台账,做到收入和支出分明。

8、完成县资助中心和校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9、负责学校资助对象资助管理的各类报表,按时向上级报告各类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资助情况。

10、负责做好资助经费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资金使用中的风险发生。

黄圩镇中心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流程图

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公示制度

为确保我校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会计为副组长、各校(园)(含民办)全面参与的领导小组。

二、通过设立公示栏、校园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资助认定情况,公示内容包括上级资助相关政策文件、资助条件、操作程序、评选结果及举报受理方式。

三、将认定出的资助对象在公示栏等醒目地方公示一周以上,一周内如师生、家长及其他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一周后无异议,方可上报。

四、对在操作过程中违规的责任人,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制度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一经发现则取消其被资助资格,对弄虚作假的资助对象取消其资助资格,并进行批评教育。

教育扶贫管理工作举报投诉制度

为使学校资助管理工作规范及顺利实施,切实把国家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增强管理工作职责,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得到落实而有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国家资助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资助文件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把这项国家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严格做好国家资助项目的申请、认定工作,规范评审程序。对学生的认定应按政策要求严格把关,按实际下达的名额执行。建立和完善受助学生相关资料,将学生申请表、户籍证明材料、受理结果、公示情况、助学金发放及变动情况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建档备查。

3.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信息报表完整、及时,做到无虚报、错报、重报、漏报行为的发生。

4.国家资助项目严格按受助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核发,实行动态管理。

5.各校、园(含民办)及班级要及时向学校报送学生异动情况,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管理应根据学生异动情况及时调整国家资助项目的核发。

6.严格按公示制度公示,对公示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及时处理。

7.学校资助管理要严格做好寄宿制贫困生补助生活费采取银行卡形式发放,做到无代领,无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行为,无二次分配、无强制消费或抵减其他费用等行为。

8.特别关注建卡贫困户学生,做到不漏报。对未申报资助的建卡贫困户子女,各班要尽到告知义务。对主动放弃的,要妥善保存其放弃受助资格的纸质承诺书。

9.加强资助工作的公开、公正,“阳光”进行,对经学校资助审核认定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要予以公示,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办公室: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黄圩镇中心学校 教育扶贫工作入户摸底、走访制度

一、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做到巷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二、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工作日志由各校、园(含民办)指定专人负责。

三、建立全面排查体系,各各校、园(含民办)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排查,集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工作。

四、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走访,清楚掌握片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变化情况。

黄圩镇中心学校 教育扶贫责任追究制度

为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校,使学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以法律为依托,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保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责任追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 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原则。

二、责任追究范围

1、对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决定持消极态度,抵制或不予落实的;对各项责任制度落实不力,不能按时完成本部门或本人工作任务的。

2、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负责任、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遇到矛盾不认真及时解决的。

3、工作不坚持原则,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对出现的问题隐瞒包庇,影响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的;

4、因文件收发、传阅、上报、下达不及时而贻误工作造成重大影 响,或不按时限要求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影响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责任追究方式

1、有上述行为,情节较轻的,由直接领导先予教育诫勉,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考核给予不称职等级;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的,除按相应规定处理外,同时由校长办公会研究作出处理意见, 予以告诫、通报批评或其他的行政、组织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党纪、政纪的,按相应规定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给予诫勉的当事人情况要记录备查;对给予告诫的当事 人情况,要以书面形式告知本人,并进行存档备案。

黄圩镇中心学校教育扶贫包保方案

根据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抓好做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心校将在全镇各类学校实施包保制度,特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把精准扶贫包保工作作为全镇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镇所有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孩子都能与其他学生一样接受均等的教育,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保证贫困学生思想上有人管、学业上有人帮、未来发展有出路。

二、包保措施

(一)包保原则

1、各校包保到户。实行校长负责制,对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层层包保。中心校成员,划片包保到村到校。各完小、教学点校长包保到村,教师包保到户。

2、各类学校包到生。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对学校(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层层包保。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年级分学段包保。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保到生。

(二)包保范围

包户范围:所在乡镇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子女在校就读的均在包保范围(从幼儿园至大学)。 各类学校包生范围:各校负责本校(园)所有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三)包保内容 包保到户工作内容:

定期入户家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查验“教育扶贫手册”,及时登记上报贫困户变更信息并上报。

学校包生工作内容:

包保教师根据所包保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入户家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规范填写“教育扶贫手册”,落实教育扶贫资助资金发放,及时向学校或主管部门反馈问题信息。同时在学业上、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及信息提供、发展出路等方面进行帮扶,真正体现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人生的导航者的特殊角色。包保教师既是承包者,也是信息的第一收集者和传递者,通过这些教师,了解贫困学生的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教育帮扶措施。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党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在学校实行包保制度,是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全知晓,满意度100%,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避免家庭重陷贫困的重要举措。

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包保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包保措施,做好统筹领导,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宣传和动员,抓紧落实,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经常性的调度和协调工作。

(二)建立机构,明确分工

非在校生和县外就读一生一档材料暂时不要发了,也不要交到中心校,等候群里通知。

组 长: 曹娜

副组长: 董学丰、李婧、李启、李亚、周跃、张保飞 联络员:满红

成 员: 各校、园(含民办)教育扶贫负责人

各校结合实际建立起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将脱贫包保工作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脱贫包保工作不重视、不落实,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要进行组织处理。

(三)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1.要建立起工作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生生有人管。学校要对每名贫困学生和包保情况都要建立起档案。

2.加强日常工作管理,教师要做好包保工作记录册填写工作。包保教师要做到经常性家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确保能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其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发奋图强,立志回报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要做好调度,及时总结和通报包保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报道工作开展情况和信息。

4.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可将包保扶贫工作与师德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教师的考核、评先,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出长效机制。

5.倡导教师并鼓励与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为帮扶注入更多血液。

第5篇:郭桥小学教育扶贫资助计划、总结

郭桥小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郭桥小学

2016年9月 郭桥小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各级扶贫和埇桥区教育扶贫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正常接收各级各类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惠民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认真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落实本校对建档立卡学生的保障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

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付张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高端阳 副组长: 胡继民 任小矿

成 员: 李英利 李晓云 王振荣 王玮 姚爱玲

张彦华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郭桥小学 2016.9 郭桥学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市中心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我校开展 “小手拉大手,小康一起走” 教育扶贫帮困活动。我校按照临潼区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 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 之路, 开展各种帮困活动, 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由高端阳校长任组长、 胡继民、任小矿任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后勤处、各班主任、 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明确思路,有步骤的实施。做好宣传工作,在教 师例会、学生大会、班主任工作会、教研组长会做好了动员,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同时,在师生中征集扶贫帮困的好点子,广集思路,共同搞好此项活动。如王尚 海老师提出的“城乡学生手拉手”、 钟广宇老师提出的利用学雷锋活动 开展捐赠活动等都得到了落实。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到学校。

对于扶贫帮困工作, 我校做了详细的分工, 比如胡继民负责联络、 交流;办公室负责对贫困生进行摸底;少先大队部负责募捐款项等。

在联络工作中, 高端阳经常性地与教师交流,与群众交流, 听取他们的意见, 尽可能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贫困生摸底工作中, 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报答社会。

三、节约零花钱,扶助贫困学生。

学校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中号召全体学生“节约零花钱,扶助贫困学生”的捐款活动,个别班的学生,家庭很困难,但还是将自己积攒钱捐了出来,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学生,他们踊跃捐款, 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上一片爱心。在向灾区捐了自己存下的十多钱,每当老师问起时:“灾区的孩子更苦,以尽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走出灾难”

四、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学校大队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真诚地交朋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双休日,这些好朋友,相互走访,孩子去村里体验生活,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学习进步。” 教导处在教师中组织了“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 辐射带头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长。我校的教师利用空余时间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的工作方法,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并定 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创设等方面的探讨和创新,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在课堂上取到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才华和教研能力的舞台。

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活动中,教师都 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互相交流,尤其是骨干教师不仅在课前对青 年教师进行相关的辅导, 而且在课后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导,青年教师受益非浅, 也带动了其它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教育扶贫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将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郭桥小学 2017.7

第6篇:学校建档立卡学生扶贫资助承诺书

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扶贫资助

承 诺 书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同时加强学校与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联系,共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县局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的要求,我校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具体承诺如下:

一、承诺内容

1、校长是我校建档立卡户学生扶贫资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中。

2、召开建档立卡户学生扶贫资助工作专题会议,宣讲上级有关建档立卡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做好我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3、严格执行上级相关建档立卡户学生扶贫资助制度,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资助金足额发放到每一位建档立卡户学生手中。

4、在资助工作中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弄虚作假,不违规违法。

二、具体措施

1、对我校的72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在国家助学申办中,给予最高档资助,即非寄宿生每人每年500元,寄宿生每人每年1000元。

2、对我校的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费全额减免。

3、在我校的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中,实行全面摸排,对学业有困难学生实行课程辅导,从学习上对他们实行帮扶。

4、对我校的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他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5、对我校的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派专人实地登门家访,了解困难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向家长宣传国家相关的资助政策并说明该生在我校所享受到的各项资助;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我校的表现,表达我校对贫困生的关怀。

单位: 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 承诺人:(签字)

时间:2017年

第7篇:资助政策宣传方案

邵庄中小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方案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目标任务,本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的思想认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和完善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制度,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宣传内容:

1、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宣传资助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2、把抓好典型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要大力宣传社会有关方面和广大学生及家长对国家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体会和感受。

3、大力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后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以及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典型事迹。

三、宣传的方式

1、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网、壁报、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2、要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群众,宣讲国家资助政策,同时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农村、农户和学校实地采访,及时报道学生、家长、教师和群众的心声。

3、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报到、开学典礼、主题班会等有利时机,深入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勉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成才、报效祖国。

5、深入挖掘依靠国家资助政策成长成才的学生典型。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发布会、知识抢答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收集依靠国家资助政策成长成才学生的典型。

四、宣传工作的要求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同志要集中精力亲自抓;要明确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实施。

青州市邵庄中心学校

20

10、9

潍坊市资助咨询投诉电话:18805360110

邵庄中心学校资助咨询投诉电话:0536-3851013

第8篇:资助政策宣传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宣传资助政策, 培养感恩之心。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3.通过活动让学生真真学会如何做人。 班会过程:

一、播放歌曲。

播放《怒放的生命》 ,导入班会主题。

一首《怒放的生命》昭显青春的气息,漫漫征途中,诚然不能一帆风顺,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被残酷的现实扑灭了梦想。一生中必定会遇到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坎坷,甚至还会遇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糟糕场面;在这些坎坷面前,有的人真得被打败了,然而有些人却在这里面学会了自强。就像鹰的重生,有时候困境是大家绝处逢生的机会,熬过了难关,便可以重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穿行在无边的狂野。

二、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对别人一点点的帮助,不仅使他人受益,我们也会受益。感激就像甘露,既滋润了被感谢者的心,也滋润了感谢者的心;感激像太阳,照亮了人间,驱除了黑暗寒冷;感激是心灵之桥,她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孤独。心抱感激,内心才不会变得冷漠麻木,才会变得纯洁。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绘画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能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的真谛。

一场感动的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感恩,它不是中国历史上经典名著,更没有名著这个字眼的魅力,但是它却给予了我更多的生活道理、启发和感悟。它虽没有《红楼梦》的千曲回肠;没有《西游记》的神话传奇;没有《水浒传》的曲折跌宕;没有《三国演义》的回肠荡气,可是它却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个感恩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是有了感恩才会真切,才会完美。

三、情景剧——《爱的传递》。

感人的情景到处可见,但我们同学们卖力的表演,却更能诠释出父母的爱、国家的爱。爱,需要传递。但爱的传递有很多种方式,寸草将爱传递给春晖,舍生将爱传递给取义,用生命的柴薪点燃精神的炬火。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它始终都能让我们感到欣慰和惬意。因为爱,是用善良、用爱心筑成的城墙,为无助的同胞担起一片避风港,去沐浴一片蓝天下的阳光,去拥抱微笑……

善良是可以有翅膀的,可以飞翔到很远很远的山那边,为干涸的大地送去雨露。让我们搭上那对载满感恩的翅膀飞向远方,飞向未来的天空,将这份恩情传递下去……

四、听诗歌朗诵——《资助政策,筑未来》。

整齐洪亮的朗诵声,荡气回肠,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歌颂了国家资助的美好,歌颂了我们应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有了资助的相伴,我们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们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我们相信,平凡的我们因为有了感恩的心而不在平凡。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表达我们的感激,用我们的真情去回报社会,用我们的奋斗去担起我肩上的那份责任。作为承载未来和向往明天的学生,我们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斗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答卷。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学生,一个深受国家、社会关怀的学生,我们深知社会、家庭对我们的期望:刻苦学习,学到真本领、好技术,成为人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我们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我们的学业,将来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五、观看视频——《男儿当自强》。

“……我发奋图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儿汉,比太阳更光……”男生雄浑的声音,在宽阔的足球场上回荡,难以平复我们汹涌澎湃的心情,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捧着一颗自强不息的心,面对困难,要有勾践的沉着,苏轼的乐观,爱迪生的毅志,张海迪的坚定;面对困难,要有像他们一样心胸,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乐观向上,飞往自由的国度,开拓心中美好的世界。

古往今来,有多少个英雄好汉自强不息,为祖国效力而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人靠着这份自强不息的执着,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咬紧牙关,一直拼搏向前,就能获得真理。

六、讨论:我们怎样认识感恩的?

1.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2. 学生: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多体谅老师,那就是感恩。

3.学生: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4、学生: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七、主持人总结:

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

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甚至我们还要感恩自然,因为自然给了我们阳光雨露,蓝天碧树,四季变换。可以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八、结束语:

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父母养育你们,老师栽培你们,虽然这些是父母与老师应该做的,但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对你的好和爱。学会感恩,你才会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总之,希望同学们:1.孝敬父母,学会体贴。2.尊敬老师,努力学习。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

第9篇: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方案

隆或镇中心校 2017年“学生资助政策宣传” 活动方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7年全县“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的通知》(桂教资助〔2017〕3号)文件精神,为大力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让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推动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隆或镇中心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今年的中心工作,以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宣传力度,以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为中心,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营造和谐教育氛围,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自强自立、努力成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活动主题

“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17 年 4 月 1 日—5 月 31 日。

三、活动范围 隆或镇中心校全体学生

四、活动步骤及要求

(一)宣传活动准备阶段

1、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左正华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开展好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2、活动期间通过学校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资助政策和活动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宣传活动开展阶段

1、校长利用校园广播、集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家长宣传资助政策。

2、各班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的教育活动。

3、各班通过校园网络收看国家资助政策相关的视频。

4、组织学生参加“学生资助政策知识”手抄报比赛。

(三)宣传活动总结阶段

学校要对本次开展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对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详细制定解决方案及措施,并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资助政策,逐步建立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争取再上新的台阶。

隆或镇中心校

2017年5月25日

上一篇:二年级体育上教学计划下一篇:防火防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