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教学质量与教育规格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探索、改革。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很多学校对体育课对学生的积极意义缺乏足够的正视, 体育课开展不是很顺利, 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如何有效的衔接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 高效完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中提出的课程目标, 就成为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现状

目前, 湖南城市学院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以有组织、有秩序的体育课课堂教学和任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 大多无管理行为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为主。一二年级每周一次的90分钟体育课, 体育课一停,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也随之中断使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还不具备完善的个体锻炼的能力。

近几年来从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测试的成绩反映, 湖南城市学院学生体质素质逐年下降。学校的大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与竞赛、体质测试等工作与大学学校体育工作总体目标缺乏一致性的衔接与整合, 体育工作内容繁杂而无序。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没有列入课程开展起来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体育竞赛缺乏学生的广泛深入参与,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内著名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借鉴

从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来看, 大学体育课程正朝着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的一体化和课程类型、学生发展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及评价的多元化方向前进。同时课程改革都紧跟时代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引入体育教学领域, 如:开网上远程教学、网上选课、在线评课等, 赋予大学体育课程型时代内涵和特征。此外尊重社会发展带来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需求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给予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去组织与学习, 灵活选择所学内容及发展方向, 满足多样性的发展需要。随着湖南城市学院坚持教学中心, 注重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然选择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一致的发展理念, 也必须借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走信息化之路。

三、构建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体系

(一) 建立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目标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 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体育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兴趣为引导, 注重因材施教与快乐参与, 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奠定坚实基础。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 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有序开展课余训练运动竞赛, 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生拼搏、团结、竞争的优良品质。

(二) 建立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湖南城学院“课内外一体化”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纲要》《标准》等文件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立足与学院所在地域的特点和多年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与革新经验基础上, 结合湖南城市学院学生的身体特征及其专业特点, 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形成湖南城学院“课内外一体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见表1)

(三) 建立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

根据《纲要》基本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课程设置如下:公共必修课:包括选项课、课外体育运动课、体质提升及测试课和体育保健康复课;公共选修课;课余运动训练课 (见表1) 。此外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安排, 联合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加强对各类各级学生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与指导, 统筹协调发展青春、活泼的湖南城市学院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发网络体育课程资源建立大学体育网络学习平台,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体育学习资源。

(四) 建立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课评价采用学习过程评价与体育知识、技能考核综合评定, 包括平时表现、专项技能、阳光体育运动、体质测试、体育理论等。体育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要求网上录入, 实行网上成绩管理。 (见表2)

四、结论与建议

(1) 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体系, 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对我校大学体育课程结构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模式、考试项目、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重点突出“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专项课与阳光体育运动紧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课紧密结合”的思想, 使其更符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2) 建议学校认真贯彻《纲要》的要求, 加强落实《标准》要求。加大学校体育工作资金投入,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为学生营造良好运动环境。健全学校运动委员会的工作职能, 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完备、行动有力。建议加强对各类各级学生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与指导, 建设与培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挥与锻炼创造力的优良软环境和支持平台。加强落实《标准》要求, 建议体质测试合格率完成优秀的大学体育教师给予在年终考核与工作量方面的奖励, 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摘要:依托湖南城市学院教研教改课题, 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认为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教研教改新理论, 借鉴国内著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 结合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工作具体特点, 构建与实施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课内课形成有机联系课程结构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宋忠良,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1) .

[2] 李欣悦, 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5) .

[3] 张新峰, 浅析河南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J].成功 (教育) .2012 (11) .

[4] 李小莉, 河南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下一篇:饮食控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