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创业型大学文化构建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以以色列理工学院为例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以色列创业型大学的概述

以色列被誉为“创业的国度”, 仅有900万人口, 占全球总人口的0.2%, 却出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占诺贝尔奖总数的20%。以色列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 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 居全球第一。这与以色列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育立国的关键因素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在以色列的崛起进程中, 以色列大学卓越的校园创业文化、高度整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以色列的创业型大学, 颇具特色。本文以以色列理工学院为例子来研究我国创业型大学的文化构建, 尤其是工科大学的创业文化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创业文化特性

1. 经费来源的多元性

与其他国家的一般学校不同, 以色列理工学院不仅仅是靠传统的政府拨款, 其来源十分广泛。一般来说, 在以色列类似的理工学院的这种创业型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 政府拨款。以色列是一个极度重视教育的国度, 尤其是高等教育, 以色列政府提出的口号就是“科教兴国”, 每年中央政府都会拨很大一笔教育经费。仅2014年,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8.5%, 跃居世界第三位。然而这并不是全部, 还有其他政府比如地方、乡镇政府拨款。而其他政府拨款给予了高校资金很大的自主性与扶持性。其次, 企业、私人的融资。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当地的声望很高, 很多企业与私人喜欢投资进去获得期望报酬。这些提供资金的包括工商业部门、某些专业协会和基金等。最后,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自主创收。大的方面主要包括其校友或其他捐赠者的资助、专利技术转化为服务费等。小的方面包括研究合约、学生学费、短期课程、校园服务、校园设施的有偿使用等。

2. 政府主导的可靠性

以色列历届政府都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重视培养高科技人才。以色列高等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人才, 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动力。

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比如, 鼓励大学生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 成立自己的企业或技术孵化器, 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资金资助。具体的比如技术孵化计划, 政府投资让大学生进行技术、专利等得研究, 如果孵化成功政府撤资联系相关的风投公司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如果孵化失败, 那么政府资金承担损失。这样一来, 便可以将大学生创新商业化, 打造一个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中心。早在1993年开始运营的项目Magnet Program, 政府每年在其投资的资金为6000万美元, 而这种模式就是最近几年中国新兴的“高校产学研”项目。这样一来, 高校在整个商业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类似于企业的运作, 把实验室中的研发成果、专利知识出售或者就自己运用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3. 成果转化的简易性

在科学技术告诉发展的今天, 创业型大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与企业隔绝的“象牙塔”。而是集知识生产、传播和转化应用为一体。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大学创业文化的形成与其高科技企业文化的构成有极强的类比关系。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 把大量精力投入产品开发, 很多理工学院的学生都成立了自己的企业, 这些企业对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 以色列大学校园附近还建立了许多以高科技产业为方向的工业园, 据数据统计, 以色列约有30个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集中在各大学周边地区。以色列理工学院将传统的大学分别进行了向上和向下的延伸。在一所高校中, 研究院与初级学院并存, 而且一直都强调教育与社会生产必须密切的联系与结合。

三、我国理工科创业型大学现状及启示

首先, 教育经费的可持续投入。我国目前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院。究于理工科学院的特性, 研究持续时间较久而且不易出创新成果, 本文建议政府加大对理工科学院的投资力度, 放开地方政府对于理工科学院的扶持度, 给学校一个相对自由且持续的资金来源鼓励企业和私人加大对“创客”们的风险投资, 即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诱导政策来促使相关企业和风投对教育进行持续而稳定的投入。其次, 协同各方力量促进创新创业。理工高校并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社会个体而存在, 需要各种社会群体的帮助。中国的理工科学院需要具有主动的积极性策略, 在政府、企业和理工科学院三者之间建立一个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开展资源共享、进行深度合作, 构建一个长远的、有效的创新结构体系。最后, 理工科学院必须有效的进行“知识资本化”。知识资本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服务模式, 即将大学生研发出来的技术、专利、管理模式等进行销售或者签订服务、咨询合同等方式进行合作。二是创业模式, 也即是直接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 把自己的创新进行实践, 创办自主企业。我国目前存在比较多的是第一种情况, 而对于第二种大多是形式上的创业。我国理工科高校还需要一套完整的、专业化的体系来有效地进行“知识资本化”。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 本文主要研究以色列创业型大学对我国创业型大学文化构建的指导意义及启示。以以色列最有代表性的工科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研究对象, 主要从经来源、政府支持、市场接轨三方面来探究其对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文化构建的启示。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创业文化,以色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顾克文等著.肖晓梦译.以色列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37.

[2] 贺红霞.以色列高等教育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鉴[J].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01)

上一篇: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内蒙古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构建研究下一篇:经济视角下邻避效应缓解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