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专利申请书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申请专利申请书

专利申请流程与高校专利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对专利的申请前后进行了整理,主要应对策略,结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等,给出专利电子申请、专利检索、专利著录项目变更、答复期限、发明优先审查、复审、专利转让等方面流程事务处理的建议。

关键词:专利申请;流程事务;电子申请;专利转化

一、高校专利管理现状

高校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我国原始性创新的主要力量,并且高校专利数量巨大。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下,高校也越发地重视知识产权。本文针对高校专利的管理现状进行整理的分析和讨论,突出高校专利的使用和维护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专利的使用转化率非常低,专利申请前未对专利未来转化做规划,为高校切实做到专利产业化,走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正稳步增加,尤其是发明专利的占比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依据《2015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可知,国内高校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15年全年达到14.9万件,将近占总量的两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当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逐步增强,专利的申请数量逐年增多,并且对待专利的热情高涨。而且伴随国家保护和鼓励政策的推行,国家层面及高校的综合创新能力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其专利结构和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始大力支持推进“产学研”模式,很多高校开始建立校企联合研究。

二、专利流程简介与申请专利流程

(一)专利的申请类型

专利申请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比实用新型保护的主体比较多,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结构,但是发明专利可以保护结构还有方法等。外观设计也可以保护产品的形狀,和实用新型的区别在于,实用新型保护的是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形状是从产品的技术功能角度考虑的;但外观设计是设计方案,外观设计所涉及的形状是从所申报的设计方案美感的角度。

我国高校专利申请类型主要为发明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比较少,具体来说,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主题通常应当是方法或者产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主题必须是产品。

(二)专利的申请流程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审查流程不同:发明专利需要实质审查后才能授权,而实用新型仅需要初步审查后可获得授权。发明大概两年授权,而实用新型大概一年授权,这也会让人们认为,发明授权慢,授权率低,但发明审查严格、保护力度强,价值相对较高。不过,近半年开始实用新型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很多实用新型专利也会驳回,相信实用新型专利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1.发明专利申请一般审批流程

(1)发明专利的申请受理。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校有一套自己管理专利的系统,系统不仅可以提交专利,也可对申请过的专利进行状态查询和通知书以及证书的下载,这也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师生申请专利和查询专利,教师只需要登录自己的办公系统进行申请,按提示填好专利的信息和材料,信息包括发明人的信息、所有发明人顺序以及联系人信息等,材料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如无图可不用提交说明书附图)。该校知识产权中心工作人员会在线上审核,审核通过后仅需教师确认方可,知识产权中心的代理人会修改提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该校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软件CPC提交文件,以CPC系统收到符合规定格式的电子文件的日期为递交日,提交1~3天会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号。

(2)初步审查。在完成受理、缴费后,将对专利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审查格式是否符合标准、信息是否填写准确、是否符合专利法的相关规定、是否缴足申请费、是否存在实质性缺陷。如果在初步审查过程有手续不全、信息填写错误、申请文件存在实质性缺陷,则会在初审中发出补正通知书,申请人需通答复补正通知书进行修改,申请人未答复则视为撤回申请,或者未能克服缺陷则驳回。

(3)公布。申请文件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一般选择“提前公开”,请求早日公布专利申请,选择了“提前公布”的发明专利通常自申请日起满6个月左右进行公布,可以将申请周期缩短将近1年的时间,这样可以缩短专利的审批周期。

(4)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是对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新颖性以及实用性等实质性内容的审查。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3年内,国家专利局可以根据申请人所提出的请求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未提出实质审查的则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国家专利局必要时可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对于已经申请的实质审查,有的还可采用书面审查,即通过了解申请材料的陈述有关情况,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文件中有不符合授权规定的,审查员会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若申请人在规定答复期内通过答复克服了缺陷,则审查员会同时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与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若多次修改仍未克服上述缺陷,则审查员会发出驳回通知书,若申请人逾期未进行答复,则该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

(5)授权。申请人应该在收到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办理专利权登记手续,最新的公告发布通知,专利证书均已电子版的方式下发,如需纸质版可申请。申请人取得专利权后,需要定期缴纳专利的年费,若未缴费费用,则被视为放弃本专利的专利权。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审批流程

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初步审查以及授权,与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流程基本相同,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附图,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审批只需要初步审查,因此与发明专利申请相比,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流程较为简单,但是初审内容会更为详细。

(三)专利的其他相关问题

1.优先审查

由于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质审查过程,所以专利的申请到授权的时间非常的长,大概需要两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四五年才能授权,发明专利的优先审查,申请人应当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优先审查并且符合优先审查的申请标准,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校经过管理部门审查符合优先审查标准的,将材料统一提交到知识产权中心,并由知识产权中心统一提交。材料包括: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请求书一式两份,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信息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报告)一式两份,相关证明文件(对应请求书中优先审查理由1—6条准备)一式两份,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通知书复印件,实审缴费收据复印件,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介绍信和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2.著录项目变更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著录项目变更主要为发明人变更(包括发明人增加,发明人书写错误、漏填或错填发明人、发明人顺序错误等)。以上变更都需要全体申请人及变更前的全体发明人签字或盖章,签字或盖章要清楚,另外,证明文件中的内容,如变更前发明人的名字,需认真核实,要与案件中记载的一致。

三、高校专利管理分析

(一)高校专利的现状

目前,依据我国专利的政策,大多高校将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作为评价职称、项目结题、成果申报、奖学金及毕业生落户的考核指标。高校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但是也出现了专利质量不高,申请专利不为转化,转化率低等情况,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

(1)实用性不强。大多学生和教师的专利都源于书本或实验室,只能满足学校的实验室成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实用性。

(2)对转化理解不足,意识不强。學校教师申请专利大部分只是为评定职称,不在乎专利是否可以转化,是否可以将专利转化给企业,对专利转化热情不高,学生大部分为了奖学金,申请论文之前申报专利,毕业学分要求而申报专利,却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或采取行动,转化意愿不大。

(3)转化渠道不畅,交易平台不成熟。学校科研环境相对单纯,某些前沿性发明,往往是作为国家课题完成的,或者专利授权之后没有引导教师转化,专利脱离市场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学校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在企业和教师之间构成良好的沟通,学校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不知道学校有些什么,双方信息不通,导致转化难以成功。

(二)对于促进学校专利发展的总结

1.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学校应该把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专利意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落实。加强专利知识的教育,培养专利意识,在专利申请前提高转化意识,重视专利管理工作:

(1)应在各个学院开展专利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教师转化的积极性,通过讲座、演讲和答疑的方式,给科研人员普及专利知识并对专利申请前作进一步的技术评定,使科研人员对专利价值得到认同,并在专利申请前提高转化思想。

(2)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如何提高专利的质量,是专利转化的关键。高校应正确评估专利的价值,应从专利申请前对专利进行评估,并对未评估通过的专利知道教师如何提高转化意识。

2.改革专利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专利时,建议不能只注重专利数量,还应该注重专利的质量,专利未来转化的方向将专利的质量作为最关键的评价指标。

四、结语

我国高校在专利技术的申请方面所获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提升专利技术,提高转化率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管理部门应提高专利转化思想,提升师生对专利质量的理解认识。

参考文献:

[1]林清源.浅谈专利申请中流程事务的应对策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7,14(12):114119.

[2]崔丽艳,甘文珍.如何撰写涉及GUI的发明专利申请[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8):104107.

[3]潘志娟,高凌峰,丁志文.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及优先审查简介[J].中国皮革,2019,48(04):1418.

作者简介:宫政(1992—),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院,本科;杜兴华(1982—),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院,副研究员。

作者:宫政 杜兴华

第2篇:专利法视角下的中药专利申请概论

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的模式已逐渐被国人接受,但什么是中药、专利申请里中药的表现形式这两个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不少争议

起源于工业时代之前的中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于工业时代之初的专利法是市场经济的分支制度之一,在经历了排斥、质疑、争议之后,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的模式已逐渐被国人所接受。但是,什么是中药、专利申请里中药的表现形式这两个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不少争议,笔者就此进行简要论述。

什么是中药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历史的变革进程,药物在中国的生产、使用方法发生了巨大改变。此后对于中药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议,这种争议扩大了对中国文化的不同认识,也扩大了中国药品市场分割方式的深度和广度。

大体说来,药物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药物组成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药物及人工合成药物。天然药物是动物或植物体合成的以及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人工合成药物是由人工制备而得,即非天然化合物的药物。二是按医药学理论体系来区分,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被称为现代药物,其他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及各国民间药统称为各国传统药物。中国的传统药物,包括中药、藏药、蒙药、维药、傣药,以及尚未纳入任何医药学理论体系且在民间确实能用来治疗一些疾病的药物。

中药的概念之争,必然会影响到中药的法律地位。上述第一种分类方法接近废医存药派的观点,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中医理论没有法律地位,中药必须按照西医的理论来应用。按照第二种分类方法,中医理论具有法律地位,中药不必按照西医的理论来应用。

从历史的角度看,朱素珍先生认为:“在传统的医药典籍中却未见‘中药’一词。‘中药’术语是在西药输入我国时开始出现的。人们为了同传人的西医、西药相区别,将我国传统医药,分别称之为中医或汉医,中药或汉药。”(《试论中药的概念》,《中成药研究》1988年第3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药学家徐国钧先生认为:“中药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生药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6月。)

徐国钧先生立足于“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对中药进行定义,指出判断一个药是不是中药,关键要看这个药如何使用,如果不按中医理论指导应用,就不是中药。在实践中,有人对徐国钧先生对中药的定义作狭义理解,一方面,把不按中医理论使用时的甘草、黄连从中药中排除出去;另一方面,不能把尚未被中医药理论认识和指导应用的民间方药、道地药材的替代品、组合物、化合物、提取物囊括进来,限制了中药概念的外延。这种做法显然不合理,也不符合现实的发展趋势。

中药发明专利申请的IPC分类

在我国专利审查实践中,并没有采用前述第一种分类方法,而是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以务实的态度,将按照中医理论制备得到的药物纳入专利的保护客体范围之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设立西药处、中药处和现代中药处分别专门审查西药、中药的专利申请。同时,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时没有绝对化。对于发明点在于药物组成物质来源的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化学发明审查部设立天然药物化学处、合成药物化学处分别专门审查天然药物及人工合成药物。

国际专利分类表(IPC)是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的对专利技术分类的唯工具。IPC中没有中医理论的分类号,但是,中药发明专利申请的药效物质的主分类号是根据中药原料的来源确定的,中药治疗效果的分类号借用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治疗活性的分类号来确定,这是对中药两种定义的灵活使用。

按照原料的不同来源,中药发明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A61K36、A61K35/78、A61K33、A61K35等主分类号之下,分别涉及含植物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的技术。A61K36之下还有按照林奈分类系统对植物等药材的细分类号。

按照西方医学治疗疾病的实践,IPC给出了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治疗活性的分类号A61P。西方医学系统对治疗活性的细分类号并不能直接套用到中药治疗效果的分类上去,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

截止到2011年9月15日,含有传统草药、不明结构、无机有效成分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共有83374件(其分类号是“A61K36+A61K35/78+A61K35+A61K33/00"),其中涉及治疗活性的发明专利申请共有66658件[其分类号是“fA61K36+A61K35/78+A61K35+A61K33/00)*A61P”]。在这66658件发明专利申请中,究竟有多少件是按照徐国钧先生所述的“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完成的,尚无人统计。中药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类型

对于徐国钧先生所述的中药,虽然其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尚无人统计,但是,这并不妨碍用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发明。在专利制度下公开中药发明技术,能更好地进行技术信息传播,从而有利于我们认识中药的发展和对中药进行保护。笔者根据技术与中西医理论的密切程度对中药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如下分类:

第一,以现代生产工具生产,按照中医学理论完成的中药发明专利申请。例如,香港理工大学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31359,其权利要求涉及一种养心安神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的活性成分由酸枣仁、合欢花等组成。

第二,以现代生产工具生产,表面上按照西医理论,实际上按照中医学理论完成的中药发明专利申请。例如,耶鲁大学、植物药学公司提交的200880122851,其权利要求涉及治疗肠紊乱的黄芩、甘草、枣和芍药的组合物。黄芩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2条黄芩汤证,原文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全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组成。《医方集解》称黄芩汤为“万世治痢之祖”。笔者乐见外国人申请这样的中药专利,这表示他们对中药的认识也是在逐步提高的。

第三,以现代生产工具生产,按照中医理论,参考西医学理论完成的中药发明专利申请。英国植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交的95194277、03108704,涉及从防风、蒺藜等中药中提取的治疗湿疹或牛皮癣的药物。

第四,以现代生产工具生产,参考一定的中医理论,主要按照西医学理论完成的植物药发明专利申请。例如程书钧、王德昌等发明的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提交的97122670,其权利要求涉及治疗尖锐湿疣的儿茶素组合物,依据该专利申请已开发出美国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

第五,以现代生产工具生产,参考一定的中医理论,主要按照西医学理论完成的药材原料发明专利申请。例如ZL 97111856,6的权利要求涉及用生物技术生产鹿茸细胞,对梅花鹿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原则。总结

完全依靠“细胞——动物I临床”的纯西药开发模式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中药技术领域虽然没有被发达国家占领,但是,也面临剂型老化、质量不稳定、资源匮乏等问题。笔者认同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先生的观点——“斯编于西法,非汉采其医理,互有采其化学之理,运用于方药者,斯乃合中西而融贯为一”。继续进行中西药结合的技术创新,这才是中药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2011年9月14日《北京晨报》报道,获得国际医学大奖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就是从中国的古医书中获得灵感而改变提取工艺才发明出青蒿素的。目前,中药专利申请中蕴涵的科技信息尚没有进行系统挖掘,笔者建议,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投资开发这些信息,将中药专利进行细分类,考察它们与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的关系,这样能促进中医药的长远发展。(作者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现代中药处副调研员)

作者:赵明强

第3篇:聚酰胺领域专利申请概况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聚酰胺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并从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申请人以及改性方向上對相关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布局情况,旨在为我国的汽车、电子电器等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酰胺;改性;专利信息;专利技术

Analysis of Patent Application in Polyamide Areas

LIU Mingxia SHE Sai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Henan Center,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Zhengzhou Henan 450018)

Key words: polyamide; modify; patent information; patent technology

1 引言

聚酰胺俗称尼龙,是分子链上具有酰胺基(—CONH—)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兼具耐磨、自润滑、耐腐蚀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吸水,柔韧性差,通常需要经过改性处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和电子电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聚酰胺树脂的产量急剧增加,成为用量最大、应用领域最广的工程塑料。

2 数据采集和取样

本文针对聚酰胺领域专利申请态势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S系统),以德温特专利文摘数据库(DWPI)为信息来源进行检索。由于我国专利申请的延迟公开,并未完全统计2016年及2017年的申请量数据。

3 数据采集和取样结果分析

3.1 聚酰胺申请量年度分布

由图1可知,聚酰胺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985—2000年,聚酰胺的年申请量呈逐年缓慢递增的态势,聚酰胺的应用还局限于纤维制品,其发展处于萌芽期;2000—2006年,聚酰胺的年申请量突破百件,随着聚酰胺改性方向的多元化,聚酰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纺织领域,其改性组合物以及种类日趋丰富,聚酰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年生产量稳步上升,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2006年至今,聚酰胺作为世界主要的工程塑料,其在机械、交通、电子电器、日用工业、涂料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2013年申请量突破600件/年,聚酰胺的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发展的活跃期。

3.2 主要申请人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从申请量来看,聚酰胺领域的研究主力是企业,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69%,高校/科研机构所占份额较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31%,这主要是因为聚酰胺作为重要的工程塑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更受企业关注。由图2可知,杜邦和巴斯夫在聚酰胺领域申请量较多,占主导优势,其次是浙江大学和东华大学。国外在聚酰胺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早,基础实力雄厚,这是其申请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东华大学前身即为“中国纺织大学”,而聚酰胺工业化之初,主要开发纤维用途,因此,国内纺织领域的高校申请量跻身前列。

4 改性技术方向分析

聚酰胺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是作为有机材料,其可燃性是明显的缺点。由于分子内具有酰胺键,其分子链刚性强柔韧性不足,吸水性较大。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聚酰胺材料通常需要经过改性处理,图3和图4显示,改性聚酰胺的专利布局集中在共聚合改性、填充增强改性、阻燃改性和增韧改性。

对于聚酰胺的共聚合改性,1985年到2000年,聚酰胺的年申请量增长缓慢,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0年后,聚酰胺的共聚合改性方向日趋多元化,聚酰胺的种类日趋多样化。聚酰胺的共聚合改性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聚酰胺的专利申请量呈现指数递增,共聚聚酰胺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组分,与其他高聚物可以实现合金化改性,有望实现材料性能质的飞跃,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杜邦和阿克玛在这一领域申请量较多,占主导优势,其次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到2000年,增强改性聚酰胺的年申请量增长缓慢,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0年后,随着增强填料种类的日益丰富,聚酰胺的强度得到大幅提升,成本日趋降低,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聚酰胺的申请量呈现指数递增;2013年后,偶联剂的多样化使得聚酰胺与填料的界面结合更加紧密,增强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聚酰胺的用途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拓展,其申请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国内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研究较为集中,申请量占主导优势,尤其是金发科技和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国外涉及该领域申请量最多的是杜邦公司。

随着电子电气及其他特殊行业的迅速发展,聚酰胺在保持高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开始面临高温、高负荷的使用环境,因此对聚酰胺的阻燃改性研究越來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图5中数据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聚酰胺阻燃改性处于研究的萌芽阶段,专利申请量较低;2000年后,聚酰胺的阻燃改性技术日趋成熟,阻燃聚酰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聚酰胺的申请量呈现指数递增;2013年后,聚酰胺的阻燃改性技术逐渐成熟,本领域开始重视聚酰胺的环保阻燃以及对阻燃剂的有效复配上,申请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均较为成熟,国内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该领域的申请量占主导优势,其次是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外涉及该领域研究最多的是杜邦公司和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为了顺应高分子材料高强度高韧性的发展趋势,对聚酰胺材料冲击强度的改善迫在眉睫。1986年到2000年,聚酰胺增韧改性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专利申请量较低;2000年后,增韧剂的种类日趋丰富,尤其是反应性增韧剂的出现,使得对聚酰胺的增韧改性更加有效,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聚酰胺的申请量呈现指数递增,2013年后,聚酰胺的增韧改性技术逐渐成熟,申请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申请量占压倒性优势,以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首,其次是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外的杜邦公司在该领域的申请量略高于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 聚酰胺领域专利申请的技术演进

随着聚酰胺连续聚合工艺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聚酰胺制品,虽然纺丝用聚酰胺用量增长缓慢,但工程和膜用聚酰胺用量持续增长,年增长率高达8%[1]。就聚酰胺的总申请量来看,专利申请的国外来源主要为杜邦、BASF AG等国外公司,国内主要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图5主要展示了聚酰胺自商品化以来的发展进程,聚酰胺最初出现在纺织领域,聚酰胺66发明之后,聚酰胺制品正式以尼龙袜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聚酰胺种类的也日益丰富,聚酰胺6、聚酰胺1010、透明聚酰胺、长碳链聚酰胺、聚酰胺合金、阻燃聚酰胺、导热聚酰胺等聚酰胺品种相继问世,我国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在聚酰胺的发展史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聚酰胺的改性技术,就增幅和市场份额而言,阻燃、增韧改性占据主导地位。

下面以聚酰胺的阻燃和增韧改性为例,简要介绍这两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

聚酰胺的阻燃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向:低毒环保化、纳米和微胶囊化、阻燃剂的高效化、阻燃剂的多功能化、采用复配技术。其中,采用复配技术制备高性能的阻燃聚酰胺材料是阻燃聚酰胺研究的主流方向[2]。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其专利CN88103022A中使用卤代聚苯乙烯或卤代聚亚苯基氧化物,(III)偏锑酸钠作为阻燃剂,获得的聚酰胺组合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MONSANTO CO在其专利GB1253062A 中采用三氧化二锑、多卤代烃以及烃基磷酸酯作为阻燃剂,制备的聚酰胺组合物取得了较好的阻燃效果;TORAY IND INC在其专利JPS5154654A中公开了一种包含三聚氰胺和多元醇的聚酰胺组合物,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DSM有限公司在其专利CN1216562A中公开了一种以含溴苯乙烯聚合物为基础的阻燃聚酰胺组合物,其中含溴的苯乙烯聚合物是溴含量大于61%(重量)的聚合物溴苯乙烯。该组合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CN1174563A DSM有限公司还公开了涉及以蜜白胺为阻燃组分的阻燃聚酰胺组合物,首次以低含量不含卤素的阻燃剂得到高阻燃级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专利US6815476A中使用由分子量至少为500左右的低分子量磷酸酯和高分子量磷酸酯的混合物构成的阻燃剂,取代卤系阻燃剂,为聚酰胺提供很好的阻燃性能,且不产生环境污染。CN1771292A EMS-化学公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采用含次磷酸盐和/或双次磷酸盐的阻燃剂制备的聚酰胺模塑组合物,该组合物适合生产满足0.4mm测试片厚度时为UL94可燃性等级V0要求的模制品。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专利CN101503568A中公开了一种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包括无机-有机复合包覆体系,包覆体系引入热塑性聚合物可以起到很好的界面相容和“润滑”作用,能够作为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热塑性红磷阻燃聚酰胺,并且成功用于电工、电子、电器等行业。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其专利CN104292818A中采用纳米MCA作为无卤阻燃剂,制得的无卤纳米阻燃PA6,阻燃效果好,阻燃剂添加量少,燃烧发烟量小,环保且力学性能较市面上常见的无卤阻燃PA6高。

目前聚酰胺的增韧改性一般可分为4类:与聚烯烃、烯烃共聚物以及弹性体共混;掺杂高性能工程塑料;与各种聚酰胺共混;与无机非弹性体共混。其中,添加聚烯烃弹性体、接枝聚合物、纳米材料是研发高韧性聚酰胺的主流[3]。DU PONT在其专利US4346194A中公开了采用包含羰基的弹性烯烃共聚物和包含烯烃、羧酸的粒子共聚物作为增韧剂,制备了抗冲击性能优异的增韧聚合物。陶氏化学公司在其专利CN1269815A中采用橡胶状聚烯烃作为抗冲改性剂,得到的聚酰胺共混物取得了优异的抗冲击性能。黄山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其专利CN106832992A中公开了采用甲基丙烯酸-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核壳型抗冲击改性剂、硅改性的丙烯酸抗冲击改性剂作为增韧剂制备的聚酰胺组合物,取得了优异的抗冲击和抗蠕变性能。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其专利CN1435447A中采用多种聚酰胺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共混,得到的材料具有柔韧性优异,可部分替代聚酰胺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用于多个领域。

6 结论及建议

聚酰胺的改性集中在增强、阻燃、增韧和共聚合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聚酰胺在年申请量、申请人和上述改进方向的年申请量和申请人分布,并以聚酰胺的阻燃、增韧改性为例,简要分析了聚酰胺的发展进程,聚酰胺改性后可以大幅提升其阻燃性和韧性,扩大应用领域。阻燃聚酰胺的需求量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交通通信等领域。增韧聚酰胺的需求量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器、汽车等领域。国内的金发科技在这些领域申请量较多,占主导优势,国外主要是杜邦公司。国内对聚酰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国内对聚酰胺的需求量进一步刺激了国内企业对聚酰胺的研究。着眼于聚酰胺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中国聚酰胺的相关企业应尽早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做好跟踪和预警,并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聚酰胺生产技术,扬长避短继续深入开展在生产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的聚酰胺品种。

第二,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所的交流合作,国内的科研机构应该以企业的需求导向为依托,将基础研究与材料的产业化相结合,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第三,结合我国对聚酰胺材料需求量较大领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发扬本土优势,不断尝试采用我国现有资源丰富对聚酰胺的改性方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聚酰胺材料。

参考文献:

[1] 彭治汉,施祖培.塑料工业手册:聚酰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秦旭峰,李玲.尼龙阻燃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2(2):6-8.

[3] 陈媛,陈永东,杨桂生.聚酰胺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0(6):44-47.

作者:刘铭霞 佘赛

第4篇:专利申请书 如何写专利申请书

答:说明书是专利申请文件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件,它起着公开发明的技术内容、支持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作用。

(1)说明书的一般要求

a.应清楚、刀整地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专业人员能够根据此内容实施发明创造。说明书中不能隐瞒任何实质性的技术要求。

b.说明书中各部分内容,一般以单独段落进行阐述为好。

c.说明书中要保持用词的一致性。要使用该技术领域通用的名词和术语,不要使用行话,但是其以特定意义作为定义使用时,不在此限。

d.使用国家计量部门规定的国际通用计量单位。

e.说明书中可以有化学式、数学式。说明书附图,应附在说明书之后。

f.在说明书的题目和正文中,不能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例如:“最新式的„„”,“世界名牌„„”。不能使用不确切的语言。例如:“相当轻的„„”,“„„左右”等。也不允许使用以地点、人名等命名的名词,例如“陆氏工具”、“孝感麻糖”。商标、产品广告、服务标志等也不允许在说明书中出现。说明书中不允许有对他人或他人的发明创造加以诽谤或有意贬低的内容。 g.涉及外文技术文献或无统一译名的技术名词时,要在译文后注明原文。

(2)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规定了说明书8个部分的内容及行文的顺序,除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外,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应当至少使用一个自然段,但不用加序号和列标题。

a.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名称。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名称一致,简洁、明确表达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题。名称应表明或反映发明是产品还是方法,例如“集成电路气密封方法”、“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名称还应尽量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对象的用途或应用领域,例如“汽车发电机”,“紧急或备用电源装置”。对于符合单一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申请,应当将它们在名称中同时反映出来,如“半导体激光器及其生产方法和其生产所用的装置”。不能使用与发明创造技术无关的词来命名,字数控制在25个以内。名称应写在说明书首页的顶部居中位置,下空一行写说明书正文。

b.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所属技术领域是正文的第一自然段落,一般用一句话说明该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或所应用的技术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技术领域是特定的技术领域,如“半导体制造”,“碳氢化合物”,而不是“物理”、“化学”等广义的技术领域。所属技术领域的书写可采用“本发明涉及一种„·”,或“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的形式。

c.现有技术和背景技术。申请人在这一部分应写明就其所知,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并且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引证的如果是专利文件,应注明授权国家,公布或公告的日期,专利号及名称;如果是书刊类的现有技术,应写明该书籍或期刊的名称,著者,出版者,出版年月及被引用的章节或页码。这些现有技术中应包括相近和最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即与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的用途相同,技术实质和使用效果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这里特别应当突出最相近的技术方案,详细分析它的技术特征,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可能时说明这些问题或不足的原因。在这一部分也可写本技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d.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月的。在这一部分里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说明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课题。语言应尽可能简洁,不能用广告式宣传语言,也不能采用言过其实的语言。所提出的目的应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实际上能达到的直接结果,而不应是发明人的主观愿望。一般采用“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克服论述„„中的不足(缺点)而提供一种„产品(方法)”的描述形式。

e.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一部分应清楚、简明的写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技术方案,并能够利用该技术方案解决所提出的技术课题,达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写法可采用“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语句开始,紧接着用与独立权利要求相一致的措辞,将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写出。然后,用诸个自然段,采用不肯定的语气记载与诸从属权利要求附加特征相一致的技术特征。在发明或实用新型简单的情况下,后一部分可不写,而在实施例中或图面说明中进行说明,但与独立权利要求一一对应的一段是必要的。

f.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特点或积极效果。这一部分应清楚而有根据地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说明现有技术的缺陷,不足或存在的主要弊端。可以从方法或者产品的性能、成本、效率、使用寿命以及方便安全可靠等诸方面进行比较。评价时应当客观公正,不能以贬低现有技术来抬高自己的发明。

g.对附图的说明。如果必须用图来帮助说明发明创造技术内容时,应有附图并对每一幅图作介绍性说明,首先简要说明附图的编号和名称,例如:“图1是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用新型)A-A的剖视图”,接着可以在此逐一说明附图中的每个标注的符号,或结合附图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一步阐述。

h.实施例或者具体的实施方式。这一部分应详细描述申请人认为实施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并将其作为一件典型实例,列出与发明要点相关的参数与条件。必要时,可以列举多个典型、实例,有附图的应对照附图加以说明,关键要支持权利要求,而且要详细、具体。

i.如果是涉及微生物方面的申请,文件中还应当写明该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命名,并注明拉丁文名称。

前述说明书的几个部分,一般都要采用单独段落进行阐述。但对内容特别简单的发明创造,第e、g、h可以合为一段进行阐述。

(3)说明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a.没有按要求的8个部分来撰写。一般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写法之前,容易把自己原来的职业习惯带到撰写专利文件中来。如有人用写论文的方法撰写说明书。写论文一般以理论为主,以实验装置和产品为辅,重点说明一种理论的成立,而专利说明书是以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主,理论说明可有可无。有些人采用撰写产品说明书的方法来撰写专利说明书也是不对的。

b.没有充分公开。说明书对发明创造进行充分的公开,是为了说明申请的内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利局可以根据说明书给出的内容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因此,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应当给权利要求以支持,否则,就不会授予专利权。有些说明书通常说明产品和方法的功能,对实质性技术内容,如产品的结构和方法的步骤没有公开,这是不允许的,也是不能够获得专利权的。

c.说明书内容不支持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措词和对特征的描述应与说明书完全一致。有的申请人撰写说明书时随心所欲,将一特征使用多种措词,势必造成说明书不支持权利要求。

d.发明的任务和内容不符合单一性原则。申请人往往忽略“一发明一申请”的原则,容易把一项科研全过程的成果写人一份申请中,这也是常见错误之一。

e.使用广告性宣传用语,不适当地贬低现有技术,无根据地夸大自己发明。另外写入很多与发明内容无关的文字,这也是不允许的。

(4)怎样撰写好说明书

一般来说,要撰写好专利说明书应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a.全面研究、分析发明,确定发明的技术领域,深入了解发明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确定发明的技术领域,应结合IPC国际专利分类法来进行。在分析发明的实质时,应当对发明人的“发明点”进行认真分析。如是产品发明,要深入研究产品的静态结构、动态结构以及使用操作过程。如果是方法发明,应深入研究其各个步骤和工序,以及各个工序中使用的工艺参数和条件。

b.要认真进行全面检索。做好专利申请前的检索,是申请人撰写好申请文件和顺利获得批准的前提条件。检索工作可委托湖北省专利管理局信息中心办理。申请人对检索的结果要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哪些是属于影响新颖性的材料,哪些是影响创造性的材料,哪些仅仅是背景材料。对关键的材料要深入研究。

c.确定最接近的对比文件。在检索结果证明发明不丧失新颖性后要确定最相关的文献。特别是对于改进发明,应对发明原型的文献进人深入细致的分析,明确它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它的不足可以提出本发明的任务,同时要确定它与本发明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

d.明确保护范围。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保护范围很重要。太宽了,审查员通不过,专利批不了,太窄了,发明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所以应选择一个尽可能宽的、但又能够通过审查的、合适的保护范围。

e.严格按照前述介绍的起草说明书的8个部分的内容和要求撰写。

f.检查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关系,检查说明书和附图的关系。

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使说明书支持权利要求,满足已讲过的文字和内容上的要求,再通过具体的撰写实践,就能够撰写出合格的专利说明书了。 说明书(申请专利) 说明书

1.格式 说明书

(写明要说明的事项)

1.„„

2.„„

2.说明

说明书是申请专利的重要的法律文书,当事人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专利应当提

交说明书,说明应当说明的事项,说明书一式两份。说明书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除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需要用其他

方式和顺序说明以外,应按下列顺序填写: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名称,该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就申请人所知,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并且引证反映该技术的文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内容,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专业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或者积极的效果;如有附图,应当有图示说明;详细叙述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但不得有商业宣传用语。

(2)说明书应当打字或者印刷,字迹整洁清楚,黑色,符合制版要求,不得涂改。字高在0.3-0.4厘米之间,行距在0.3-0.4厘米之间。四周须留有空白,左侧和顶部各留2.5厘米,右侧和底部各留1.5厘米。

(3)说明书首页用此页,如写不下,可用白纸续写。续页必须与首页大小、质量相一致,横向书写,只限于使用正面,反面不得使用,四周应留有空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名称居中,名称与正文之间空一行。邮寄申请文件不得折叠。

书(撰写示例)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置。]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 ,2.绝缘外壳,3.弹簧 ,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 ,7.识别电极 ,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13.弹簧。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附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每一幅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标记一致。有多幅附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注释,应使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

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主题名称为“试电笔”), 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置于括号内。]

要(撰写示例)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并加有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说明书摘要应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实用新型主要的形状、构造特征(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摘要全文不超过300字,不得使用商业性的宣传用语,并提交一幅从说明书附图中选出的附图作摘要附图。]

*注释:示例中中括号(“[ ]”)里的内容仅为撰写说明,不属于申请文件的内容。申请文件应使用专利局规定的规格为297mm×210mm(A4)的表格用纸,文字应打字或者印刷,字高应在3.5mm至4.5mm之间,

第5篇:专利申请书 如何写专利申请书 原创

怎样写权利要求书

(适用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申请)

? 如何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是每一个想自己提交专利申请文件的人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因为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是整个专利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请求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一旦提交后,一般不允许扩大保护范围,实用新型专利通常还没有机会再作更改,而批准后,它即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撰写出一篇优质的权利要求书直接涉及申请人的利益,十分重要。

权利要求书的一般要求书可分为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两种。

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它包括全部的必要技术特征,其本身可以独立存在。它的技术特征的集合是该专利的最大保护范围,第三人生产的产品只要不用到其中的任何一个技术特征所不构成专利侵权,因此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切勿写入任何非必要的技术特征,否则将不构成侵权;同时,也切勿将权利要求(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写得较为宽广,使之其权利不稳定,易于被无效,新法修改后即更会遭遇公知技术抗辩。

从属权利要求是引用独立权利要求或几项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又含有若干新的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必须依从于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在前的从属权利要求。每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可以有若干个从属权利要求。

有多项权利要求的应当甩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时独立权利要求应排在前面,它的从属权利要求紧随排在后面。

(2)权利要求书的写法

1.独立权利要求分两部分撰写:一是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二是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共同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从属权利要求也分两个部分撰写:一是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例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是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是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限定。也应当以“其特征是……”连接上文。通常,从属权利要求书应尽可能从多方面角度来补充、完善该专利的技术特征。

3.权利要求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a.纯功能性的权利要求,这是初写者常出现的错误。通常情况下,产品必须用结构型的技术特征来撰写权利要求,方法必须用步骤或条件式权利要求,不能采用功能或混合式,这种写法容易超出说明书范围,扩大了保护范围。

b.对一般的改进发明,没有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之分;实质是没有划清与现有技术的界限。

c. 使用了不准确、不明确的词汇。如“等等”、“高”、“强”、“弱”、“性能好”、“一定厚度”等等。 d.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有多个前序部分和多个特征部分,这种情况是没有弄清撰写要求。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只能有一个前序部分和一个特征部分。

e.从属权利要求中没有引用部分和特征部分,或者是其中引用部分的“引证”有错误。f.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即在权利要求书中写的技术特征,在说明书中无相应的文字记载,或是没有清楚、完整的说明。

4.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的一般技巧

a.详细分析发明或实用新型。先是把技术解决方案和全部技术特征分析透,分析内容包括是属于产品发明还是方法发明,对实用新型只能是产品发明,确定技术领域,研究技术方案,分析技术特征。

b.做好检索或查新工作,特别是申请发明专利一定要查新,查是否已存在同样发明创造。 c.从产品本身的技术中认真研究,运用研发人员的思路尽可能多地找出特有的技术特征,分折比较后,将各个技术特征定位在不同的权利要求项中。

d.反复比较、酝酿不同的技术方案,从中删选出较佳的技术方案,同一发明可能写出不同的权利要求书。多写几个方案有利于在反复比较过程中,确定一种正确合理的方案。最后,相确定的权利要求书与写好的说明书相比较,仔细检查两者的关系,这一点对初写者尤为重要。 e.专利代理人最好有丰富的研发经历,才能在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将防御性权利要求或进攻性权利要求书等方面的申请策略做在撰写的权利要求书中,使该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权项难以被攻破,具有坚固的稳定性和较宽广的保护范围。

由于专利文件,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的技巧性很强,因此一项好的技术方案最好委托有研发思路的专利代理人帮助完成,否则,冒然地自己撰写专利文件,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发明人本人由于没有足够案例的磨炼,又有技术人员易存在 “庐山中难以看清庐山” 即先入为主的偏见。因此,甚至花费了申请费、年费等费用,却免费向社会提供发明创意,丧失了该技术方案再申请专利的机会!

第6篇:【发明专利申请书】申请专利应当注意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顾网作者:佚名点击数:更新时间:2010-5-25 13:19:35 本文介绍了申请专利应当注意的问题,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并提供专业律师进行免费法律咨询

推荐阅读:

申请专利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

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

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2)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3)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

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以

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且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

产品及其所

属的类别。

(4)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

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

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

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5)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

内,又向专利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要求优先权

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

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

先权。

(6)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属于

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一件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种产品所使用的一项外观设计。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

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申请人可

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

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记载的范围,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7)发明专利是指对一种从创造活动中产生的对现有技术问题的崭新的解决

方案所授予的专利。发明人对自己的发明可以依法向专利机关申请专利。因此,就

需要填写发明专利申请书。填写发明专利申请应当注意的问题有:申请发明专利,

应当提交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摘要等文件,申请文件一

式两份,允许使用复印件,但申请人或者代理机构签章不得复印;填写申请书必须

使用中文,外国人名、地方如无统一中文译文时应注明原文:本表填写不下时,可

以另附白纸填写,但必须与本表规格大小、质量相同,续写时,应当注明栏号;其

他注意事项按照专利局的要求办理。

第7篇:专利申请书

安 徽 科 技 学 院

发明名称:便捷式硬币收集器

专 利 申 请 书

所 在 学 院:

安徽科技学院

专 业 班 级: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11班

学 生 学

号:

1889110117

学 生 姓

名:

王学军

提 交 时 间:

2015年03月05日

便捷式硬币收集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与储存的工具,服务于日常人们需要与方便的工具。

背景技术

鉴于目前,市面使用零钱多为硬币。人们日常找零过程多为硬币,由于硬币质量过重且体积小,随身携带容易丢失,故发明该用于人们日常收集于储存硬币的工具。但该收集器结构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人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遇到找零时,经常得到硬币,一般都随手放入衣袋,造成掉落丢失,而该收集器是对硬币进行集中收集与储存,并提供便捷式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日常生活人们的不便,提供一种便捷式携带且提供便捷储存与防备丢失于一体的便捷式硬币收集器,以弥补日常生活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捷式硬币收集器,包括一端部分开口的特殊圆筒(筒内直径与硬币等大)、能够嵌入圆筒的特殊圆片、适宜弹簧,牢固细绳。其特征是:将弹簧放入圆筒,再把圆片嵌入圆筒,圆片在弹簧与圆筒部分开口端之间,圆片受弹簧挤压抵住开口端,在圆筒另一端打孔,用细绳穿过,并结成圆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供日常便捷,且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特殊圆片三视图。 图3为特殊圆筒三视图。

图中:

1、特殊圆筒,

2、特殊圆片,

3、弹簧,

4、细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特殊圆筒、特殊圆片、弹簧、细绳。其特征是:弹簧置于圆筒中,圆片置于圆筒开口端,弹簧抵住圆片顶住圆筒开口端,硬币从开口端放入,形式如把子弹放入子弹夹一般。非常方便储存硬币和拿硬币。后端的细绳能够让人将收集器挂在钥匙串等物品上,方便携带。

图一

图二

图三

1.一种便捷式硬币收集器,整个收集器包含圆筒、圆片、弹簧和细绳。其特征是:具有方便人们日常存放与携带硬币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硬币收集器,其特征是:利用弹簧、特殊圆片和特殊圆筒实现如同子弹夹一般的装置,便于存放取硬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硬币收集器,其特征是:通过细绳4能够让人便于携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硬币收集器,其特征是:通过收集器使得硬币能够便于存放取,且便于携带。同时使得硬币不易丢失。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与储存的工具。人们日常找零过程多为硬币,由于硬币质量过重且体积小,随身携带容易丢失,故发明该用于人们日常收集于储存硬币的工具。但该收集器结构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人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遇到找零时,经常得到硬币,一般都随手放入衣袋,造成掉落丢失,而该收集器是对硬币进行集中收集与储存,并提供便捷式携带。

第8篇:专利申请书

专利申请书——除雾器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环保是首要发展主题。在工作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节能环保为工作宗旨,展开技改工作。

除雾器应用于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在湿法脱硫系统中是应用于吸收塔环节。在被净化气体离开吸收塔之前,除雾器要负责去除其中的杂质。除雾器的应用对于生产系统来说非常关键,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湿法脱硫系统的正常和可靠运行。

1、除雾器的工作原理

除雾器是以重力作用和惯性作用为工作原理。除雾器的结构中设有弯曲的烟气通道,当烟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弯曲通道部分时,烟气会被迫快速、连续的改变自己的运行方向,烟气中的雾滴会在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除雾器的叶片上。

除雾器叶片上的雾滴聚集量随着烟气的通过不断增加,最后雾滴汇集成雾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下落到浆液池内,而气体则顺着通道运动出除雾器,这样就完成了雾滴和气体的分离。

除雾器的工作效率和气体的流动速度相关,随着气流的速度增加,雾滴的惯性作用加大,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会提高。但是除雾器内的气流运动过快,会导致气体二次带水,反而降低除雾器的工作效率。

2、除雾器的作用

1 除雾器在湿法脱硫系统中负责对吸收塔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除雾器起到了将水分与硫酸、硫酸盐和二氧化硫分离的作用。除雾器的应用能减少酸性物质对风机、热交换器、烟道的腐蚀与损坏,对和周围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长期以来,除雾器及其外型的结构一直采用钢衬四氟为材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外型图见(附图1),前面我们已经对除雾器的工作原理作了相应介绍,大家应知道气体流动过快,会生产水汽(这里暂时称为水汽,因为里面含有混合酸汽体,另外还伴有少量的粉尘),这样会大大降低其工作,同时除雾器内壁受到一定的腐蚀,最大缺陷是生产线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相当大的正压或负压,产生正压时(生产线发生故障时,才会产生负压),除雾器外壁为钢材质,足以承受其压力;产生负压时,除雾器内壁为四氟材质,很可能会导致变形,会影响气流的通畅(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内壁起泡的现象);此外除雾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使用时间长了,联结部位会出现密封不好,这样会腐蚀外壁。

3、技术开发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试,也考虑到经效益(原钢衬四氟除雾器价格在5—6万元左右),还有一此安全、环保等因素,决定从除雾器的材质与结构入手:首先,本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长与是各种酸打交道,因此,设备的防腐就是关键,我们采用聚丙烯为原料(它具有很强耐腐蚀、耐高温、抗高压等作用)制作除雾器;然后,从结构上进行改进,由以前的上、下两部分组成,改为一整体,进而避免

2 了了跑、漏现象,见(附图2)。从这两方面入手后,制作出的除雾器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新除雾器壁厚增加到12mm,这样从根本大大增强了管壁的抗负压能力,也就不存在管壁起泡的现象了;(2)采用整体式结构,这样便于设备的拆装,便于维护设备;(3)大幅度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4)降低了设备成本费用。

第9篇:专利申请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手机,包括可以分离或相对运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存在于各部分或任一部分的电池(3),可以配合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接,或者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一反向后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包括USB插头(6)、USB插口(1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还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监测蓝牙或红外无连接时报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包括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可以与手机作相对运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是零件或零件装入位置在分离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以错位反插结合。

6. 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手机,其特征还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外壳无上下扣合接缝。

7.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旋转的中心偏离两者结合处的中心位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在物理连接时同时露出至少两块电池(3)。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包括USB插头(6)与键盘部分(1)由轴(17)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包括USB插口(13)的实体部分(14)两侧有触点。

上一篇:预防校园暴力的家长会下一篇:护理学基础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