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导向教育与本土梅山文化融合探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重大国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业导向教育,充分引导、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担负起守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发挥大学生的主力军作用。这也将成为高校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创业导向教育与梅山文化

创业导向教育,语义学角度是指以创业为引导方向的教育。它不同于创业教育,强调开创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它融合了一系列思想、观念、制度与行为,将创业元素贯穿于高校整个教育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为主的创业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是创业大军的主力,担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他们思维超前,创新意识强烈,接受转化能力足,但存在创业“功利化”“工具化”误区,创业价值取向偏离,忽视传统,重视享受,创业导向教育理论薄弱。在“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教育与传承,则是端正大学生价值取向,创业价值导向的一副良药,也接影响着我国传统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梅山文化主要集中在湘中部分湘西南为核心的古老历史地域,其范围包括娄底、邵阳、益阳、隆回部分市县,而宋代时期的安化、新化为主要核心。梅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神秘的,传承数千年的地方民俗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历史变迁不断发展的同时保留着文化传统上的延续性,影响着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近现代湖湘文化的重要主体因子。梅山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如梅山巫傩、梅山武术、梅山剪纸、梅山古建筑等等,为我们今天的文化挖掘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尤其是为湖南省政府的“大梅山文化旅游品牌”的构想与实施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土壤。

二、梅山文化中创业导向教育元素

梅山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和文化品牌建设元素,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导向教育提供丰厚的资源。

(一)梅山文化中的文化信仰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因为信奉而敬仰。这种仰慕,从最初的敬畏,膜拜,最终上升为一种理念的坚持和坚守。梅山文化已有千年历史,其文化源流可以上溯到远古的蚩尤、九黎、三苗。作为原始文化的梅山文化,承载了太多民族的成长记忆,包括那些神秘的信仰,对自然和民族英雄的敬畏与膜拜,有一份坚强的精神力量。如瑶族一直视梅山为他们的祖山,甚至希望死后可以回到梅山归宗认祖。当代大学生在梅山文化中会真正感受到何为敬畏,何为信仰,也必将会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坚定。

(二)梅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梅山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人集中在文化传承和传统手工业中,他们技艺高超,引领梅山艺术的发展,为梅山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一丝不苟、心无旁骛、精益求精、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而这也正是追逐功利、内心浮躁、缺乏信仰的大学生们应该敬畏和学习的精神。

(三)梅山文化中的创新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文化精神。梅山文化在传承中回归,在创新中向前,与时代共同发展。当前梅山文化中注重古籍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文化遗产,丰富创新古代民间建筑、老字号、工业遗产、红色资源、文化景观等文化遗产内涵。确定了“旅游+”的发展新思路,将旅游与文化、健康、茶艺、工艺等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激活了梅山文化的大繁荣。

(四)梅山文化中的品牌创造

梅山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品牌建设对于区域远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政府集聚各界各地力量,举起梅山文化研究、发掘、开发和发展的大旗,合力打造梅山特色文化品牌,开发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表演、工艺、餐饮以及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与名品牌。特色浓郁的梅山文化为湖湘文化乃至全国文化消费市场提供广阔空间。作为当今创新创业主力军的大学生可充分利用梅山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在这广阔的文化天地中一展拳脚。文化设计、文化传媒、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文化工艺等等,均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新方向、新目标、新天地。

三、创业导向教育和本土梅山文化融合路径

(一)创业教育“小课堂”与梅山文化“大课堂”结合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传统创业教育课主要讲的是理论,于学生而言,没有经过实践体验,空洞而抽象。关于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创新。

将梅山文化中的文化育人及创业品牌建设资源引入地方高校创业导向教育中,通过文化引导,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导向教育元素,开展教育教学实践。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践的形式广泛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加强大学生对文化多元基础上的认同感,推动其走进地方传统文化,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环节,拓宽创业教育“小课堂”的理论内容。将梅山文化引进学校、课堂,如梅山剪纸、古法皮纸、安化麻竹竹艺、茶艺、梅山雕刻、梅山建筑、梅山傩戏等可引入《民间美术》《中国传统装饰》等专业课堂。在活态传承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创新梅山文化,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形成有利于发展传统文化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二)创业教育宣讲与梅山文化传播结合

梅山文化在学界影响不断扩大,但作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还不够。在传媒时代和文化快餐消费的时代,文化传播的力度直接影响这地方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高校的传播,宣传还远远不够。地方高校教育多属围墙之内,少与地方本土文化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脱节。高校教师对梅山文化多为对其本身的研究,发掘文化育人元素并将其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人还微乎其微。首先,当前高校有部分教师驻村扶贫,可利用地利之条件,将地方文化精神带回学校,以高校学术平台为阵地与学校产业、创业相结合,扩大梅山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将创业导向教育课堂搬到梅山文化园,梅山研究会,梅山生态区等文化“空间”,让学生们走出去,切身感受地方文化的力量;地方文化保护部门与高校链接。共同制定文化传播及创业教育方案,最终实现梅山区域文化发展繁荣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的具体路径。

(三)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与建设梅山文化基地结合

在“创新、创业、创造”的背景下,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校、企业、地方陆续开展。如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高校“挑战杯”创业大赛及各项创新创意大赛,等等。安化梅山文化研究会也举办了梅山文化创意大赛、“印象梅山”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梅山寻踪”摄影大赛等各项传播和发展梅山文化的大赛。部分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比赛并获奖。首先,地方高校可引导旅游、设计、规划、黑茶等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内核,寻根文化精髓,并将其作为自身参加各项创业大赛的主打内容,为未来创业寻找有意义的方向。其次,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梅山文化研究会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新创业大赛,给予大学生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鼓励大学生走入地方,传承地方文化,繁荣地方经济。最后,建立梅山文化创业基地。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具有创业倾向学生的教育基地,与梅山地方政府和研究会加强联系,邀请梅山艺人、研究学者、宣讲者定期为大学生讲解梅山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

文化是根、是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脱离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不能丢掉文化这一命脉,单纯为功利而创业。地方高校的教育者亦要把握住梅山文化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将梅山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创业导向教育资源,渗透到学生的教育课堂,探寻其与创业导向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丰富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拓展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提供与时俱进的思想引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摘要:梅山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梅山周边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利之便,发掘地方文化,将其引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中,规范大学生创业价值导向,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打造梅山文化大品牌。

关键词:创业导向教育,梅山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R].2017-1-2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攀云.梅山文化在新时期的机遇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3(6):51-53.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下一篇:对氧磷酶1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