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综合体案例分析

2023-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筑综合体案例分析

分析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摘要】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原则,如综合性设计原则、经济性设计原则等,明确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点,提出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等,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效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建筑设计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斷改革,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化利用需求,商业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商业综合体建筑,能够将城市多项功能进行有效融合,不同部分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要求较高,增加建筑设计难度,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

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原则分析

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要认真而严格的遵守以下设计原则,具体见表1。

2、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点

2.1功能多样化特点

商业综合体属于小型城市空间,具有多样化特点,集休闲、娱乐、办公、餐饮、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这些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够形成完整的商业价值链。和常规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较来说,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能够保证各项商业活动顺利开展,保证城市空间得到高效利用,城市的商业价值得到更好提升[1]。

2.2巨型化特点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多,土地利用价值越来越高,推动城市空间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商业综合体属于复合型建筑,其建设规模巨大,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3交通体系发达特点

结合商业综合体外部环境特点得知,其与周围城市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够保证商业转化率得到更好提升。所以说商业综合体具有交通体系发达的特点,如果城市中的公共交通体系发展比较落后,会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产生较大影响[2]。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3.1项目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城市金融商业区,东部与国际商贸城紧密相邻,南部与城市景观公园相对,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该项目的总占地面积为4.8万m2,总建筑面积为45.68万m2。该商业综合体包括四座150m的高级住宅、公寓式酒店与大型综合商业设施。

3.2立面设计要点

通过做好商业综合体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能够保证建筑外观得到更好优化,对于设计者来讲,要根据商业综合体所处位置,加强立面设计,不断丰富商业综合体的形象内涵。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立面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具体见表2。

3.3平面布局设计要点

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方向,包括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建筑平面布局的合理性[3]。例如,在某商业综合体建筑当中,地下一层为超市,要想更好的促进居民消费,设计人员可以在商业综合体的两端设置疏导点,并和南侧地铁站保持连接,保证综合体地下空间得到高效的利用。该综合体建筑地上四层,一层与二层属于黄金楼层,可以设计成零售店铺,在端部设计高端店铺,带动零售店铺的快速发展,保证商业客流量得到有效盘活。

在设计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时,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大厅型剖面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在综合体建筑内部设置一定的中庭空间,并对中庭结构进行优化,形成良好的商业主动线,提高综合体的商业活力。消费者经过综合体建筑的入口空间后,可以乘坐中庭自动扶梯,达到相应的楼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保证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布局更加人性化。

此外,此商业综合体的三层为餐饮,包括儿童娱乐场所,四层为电影院,有效延长客户的消费时间,综合体建筑的北侧设置四星级酒店,为周围的商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商业服务。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平面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设计,能够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让消费者更好的参与到各个商业活动当中。

3.4交通流线设计要点

对商业综合体内部的交通流线进行精简设计,能够更好的解决建筑内部人口流动大的难题,环节拥护压力。通常来说,商业综合体建筑位于十字路口位置,该位置属于重要的交通场所,因此,加强建筑组织设计特别重要,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进行精简设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综合体建筑设计人员在交通流线设计环节,要遵守精简化设计原则,在缓解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压力的同时,为消费者节省更多时间,提升综合体建筑的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各项要求。综合体建筑设计和城市布局紧密相关,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人员来讲,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技术,促进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与外部保持良好联系。在商业综合体当中,设计人员还要妥善运用智能建筑,例如,智能电梯与各类先进的控制设备等,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保证综合体建筑更加灵活。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各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因此,综合体建筑设计人员要加强创新,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大力完善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4]。(下转80页) (上接78页)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合理分析,例如立面设计要点、平面布局设计要点、交通流线设计要点等等,能够保证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得到更好实施,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春华.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难点探究——某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要略及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20):78-79.

[2]任倩.某超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9,10(05):56-61.

[3]郑嘉燕.建筑消防设施年度联动测试方案要点——以广州市琶洲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设施年度联动测试方案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05):63-64.

[4]李璇.“垂直花园”理论对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的启示——以济南CBD综合体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6):85-87.

作者简介:

张舸(1977-),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作者:张舸

第2篇: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中,应充分结合招商及运营规划,在整体布局及设计中体现城市特色,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不断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水平,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文章探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重点分析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建设商业综合体建筑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焦点,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是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分析

(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独立建筑形式

这种独立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从外部看,是一种与城市街道相连的封闭式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识别效果,独立建造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开放的室内商业空间。室内空间多采用节点式中庭或线形建筑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中主要交通方式为自动扶梯,兼具电梯或人行道。

(二)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特性分析

就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而言,它是一个具有多种公共消费行为的开放空间。消费者购买商业服务及产品时,室内公共性步行空间与其他功能差异的商业活动相互连接,工程单元的交通布局对整个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品质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当前仍有很多大城市大型商业建筑没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工程建筑的单元品质都不高,许多大中型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均为千篇一律的复制,没有自己特征的空间和交通环境,缺少休闲休闲娱乐性,从而造成感官上的疲劳,很难长期保持新鲜感而失去用户群。

二、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一)重视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外交通设计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首要做好交通设计,商业综合体建筑选址应靠近城市主要街道。有效协调人员流量与车流交通的矛盾,避免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正常稳定运行和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在设计商业综合体建筑进出口时,应注意建筑交通线路与城市交通的协调。

一个合理的、便利的、有趣的交通设计,能为人们带来新鲜感和娱乐体验。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出发,在满足车辆和人员的正常交通,避免交通拥堵的前提下,抛弃常规、开拓思维的设计,是一个商业综合体设计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建筑设计要突出自己的建筑風格和功能

现阶段,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商务活动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最先要精准定位建筑空间的需求,从需求出发,分析周边环境,设计满足本身需求和自身特点的建筑空间,同时与商务企业内部的各类经营活动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提供更合理、合适的空间形式。创造能反映个性化的建筑空间,避免重复,从符合顾客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出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多边的商业空间体系。

(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应注重单元空间设计

室内功能单元的制定应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保障商业人员的工作空间能密切渗入消费者的活动空间为切入点,形成动态的商业互动,如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不规则中庭构造,使得商业行为更加灵活;各楼层经营区紧紧围绕中庭构造进行,加强了建筑空间内的层次感;根据中庭构造,经营空间可以是阶梯,电梯轿厢,电动扶梯,园林绿化,等多种建筑元素的结合,也可以是光源、色彩,阴影等多种建筑表现而形成的独有氛围特征。工程建筑平面设计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上下表层的色差,材料差,形状差等相关表现手段。从而在设计方案时分解空间分布单元,在多种经营单元的不同组合内,寻找出最适宜的空间结构。在提升建筑设计艺术感的同时,形成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

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可能包含办公,公寓,酒店、餐厅、购物、游戏、娱乐,等多种功能,因为建筑面积大,用户数多,不同地区的气候及文化差异,因此,注重区分建筑功能单元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四)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消防疏散组织设计

作为人口稠密区域的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大中型商业综合体人员集中,疏散难度大,为保证人员与物质财产的安全,尽可能的设定多重疏散方案,合理的疏散布局尤为重要。

针对大中型商业综合体相对较为封闭复杂的内部环境,并非满足规范宽度和更多数量的疏散出口就一定是最适合的消防设计。在消防疏散的过程中,疏散宽度、疏散流程、疏散距离、疏散指示等等相关指标共同形成了消防疏散的核心。其各个关键点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形成有效疏散的关键所在。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何与各个专业形成有效连接才是消防设计的重中之重。建筑设计师一个建筑的整体设计,避免出现自扫门前雪的独善其身的设计思维,是建筑工作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未来的注重方向

(一)选址合理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客户群体需求等要素的影响所产生不同消费者人群。针对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而言,优良的地理环境是长久稳定顾客来源的保证。开店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周边交通条件,尽可能确保尽量多的客户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尽量多的满足交通工具的方便有序停靠。

因此,临近大中型城市主要干道、聚居区;有足够的地上或地下空间;附近地铁口,周边公交车站等优良地段,该是建筑规划设计的优选。

(二)环境舒适

购物空间能不能达到消费者的室内需求是十分关键的。因而,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消费者心理状态和顾客群体需求,努力构建一种轻松自在的消费气氛,优良的消费环境能够提高客户的拜访频次,增加消费时间。是提升销售额的保证。通过提供个性坐椅,巧思游戏空间、增加独特绿化、丰富休闲空间等对策,能够打造惬意的室内环境,构建自然,友善,温暖、快乐的气氛,给大家一种开阔,丰富的感觉,提高信任感与满足感,是吸引消费的良好手段。

另为顾客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也是商业综合体不可或缺的重要附属设施。现今社会,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没有足够的停车空间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用地相对紧张的的时候,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以及楼层屋顶建造停车空间或引进立体车库都是解决停车空间的理想方案。

(三)综合体验

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应将餐饮、娱乐和休闲相结合,如增设咖啡馆、电影院、美食街和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商业综合体要体现的是“综合”,要经营的是“综合”,要发展的更是“综合”,商业综合体最终要满足消费者的综合体验而产生愉悦感,才能为自己的持续发展拓宽道路。

五、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未来思维

1.灵活思维,多元空间。

商业综合体的空间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合理的结构选型尤为关键。

2.文化为魄,体验为王。

商业综合体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文化特点,抛弃机械的商业模式,用户体验感才是服务的最终目标。

3.创新视野,紧跟潮流。

商业综合体一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机体,抛弃一成不变、跟随潮流走向才是发展方向。

4.引进科技,绿色自然。

商业综合体应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科技展示项目,在吸引关注的同时注重环保、绿色、自然的自身开发,创造和谐的发展道路。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从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以建筑设计为先锋,以多元化的商业经营为依托,以巧妙构思、灵活多变的空间为手段,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综合类建筑。在网络商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商业综合体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商业建筑构造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丁纪强.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整体性设计策略探析[J].居业,2021(06):5-6.

[2]张智,闫永涛,马毅飞.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J].中外建筑,2021(02):153-156.

[3]赵勇.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4):203-204.

作者:刘锴锋

第3篇: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典型战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2007年以来的30起综合体建筑火灾典型战例为研究对象,从火灾扑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了综合体建筑火灾特点和灭火救援难点,最后对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灭火战斗措施以及安全管控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消防;火灾;综合体;灭火救援;战例

一、综合体建筑火灾典型战例统计

笔者通过查阅2007—2020年典型战例研讨等资料,搜集整理了自2007年以来30起典型综合体建筑火灾战例,见附表[1]。

二、综合体建筑火灾典型战例分析

(一)综合体建筑的火灾特点分析

1.火势蔓延快速,易导致立体燃烧

综合体建筑通常采取集中式布局,上下通透、多面环通,电梯井、通风管道井、电缆井等管道井多、分布广,同时该类建筑设置的防火分区较多,并且多采用防火式卷帘进行分隔,一般很少设置实体式防火墙。而在实战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消防设施并不可靠,甚至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设置的防火分区并不防火,加之综合体建筑的货架和仓库内堆积着大量服装、针织品、化妆品、化纤制品、塑料制品等易燃物品和高分子材料,火灾荷载大,起火后燃烧猛,火场温度高,烟雾浓、蔓延迅速,易形成大空间立体式燃烧。如2018年6月1日的某商贸城火灾,火灾很快引起剧烈的爆燃,火球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呈喷射状射出,短短几十秒时间便引燃36.3米以外的商铺,全部被黑色浓烟笼罩,可见火势蔓延之迅速超乎想象。

2.多种结构并存、易导致建筑坍塌

综合体建筑通常结构较为复杂,通常由剪力墙、框架、钢混、夹层木结构和钢架构等形式结合为一体,不同的结构耐火程度也不尽相同,火灾发生时,高温和燃烧会导致不同结构互相影响,内部牵引挤压,从而影响主体结构和内部之间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建筑的总体承载能力下降,而长时间的高温甚至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整体坍塌或局部倒塌,进而造成相关人员伤亡,也会给现场的指挥人员的组织指挥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现场指挥决策“犹而不决、决而不坚”。如2013年10月11日的某购物中心火灾,该购物中心为钢混、钢架及彩钢板结合式建筑,跨度长、纵深大,四层北侧为钢结构支撑的彩钢板建筑,由于建筑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后建筑内钢架支撑结构变形坍塌,造成2名消防指挥员牺牲。

3.人员疏散困难、易导致人员伤亡

综合体建筑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纵深较长,这也就导致了安全疏散时距离较远,走道多变,另外疏散时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尤其是餐饮、影院等娱乐场所,人流更加集中,并且多楼梯,再加上许多疏散楼梯首层并不直通室外,安全通道被堵塞、占用,安全通道標识模糊或被损坏,逃生人员不熟悉建筑安全通道情况,火灾时断电导致无法照明、烟雾浓度较大等等因素的影响,逃生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安全区域,而当救人、疏散、灭火同步进行时,也可能有相互干扰,影响疏散速度,易引起人员伤亡。如2015年2月5日的某小商品批发城火灾,火灾发生时正值年关岁末,人流物流密度大,加上商场顾客基本采用观光梯或扶梯登楼,对疏散楼梯位置相对不熟悉,发生火灾后因切断照明在烟雾区更难发现疏散出口,造成人员迷失方向,人员因判断失误而错过最佳逃生时机,造成17人死亡。

(二)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难点

1.建筑地处繁华地带,通行、展开和外围警戒困难

综合体建筑通常位处城区的中心部分,车流量较大,交通堵塞,消防到达地点的时间较慢,同时初战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及时进行疏导,导致作战车辆进入现场缓慢,难以停放到最佳位置利用登高车辆作业,与此同时,综合体建筑体积大、内部空间丰富、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灭火行动作战难度较大,加上现场大量群众围观,部分商铺业主、被困人员家属、媒体记者涌入警戒线内,给灭火救援造成一定困难。如2019年5月29日的某商务楼火灾,消防通道上停放私家车、电动车,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导致高喷车等车辆抵达现场后,作业空间受限,展开作业时间长,阻碍了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

2.消防设施不够完善,侦察、排烟和设置阵地困难

综合体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对于火情的侦察主要靠询问知情人和查看消防控制室完成,但确定起火部位、火灾区域、进攻路线时,由于消防控制室的信号并不直观、建筑物内部较为复杂等等,同时知情人难以阐述清楚火灾情况及可以进攻的路线,此时就需要依靠建筑的首层平面图、总平面图和相关楼层平面图来准确定位[2]。火灾初期阶段,由于产生大量浓烟,火点不易被发现,综合体建筑体内的易燃、可燃性材料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浓烟,而全封闭式的外窗会进一步导致火灾产生的气体、烟雾和热量堆积,甚至很多建筑物的外墙被设计成为玻璃墙或巨型广告牌,这些都会给火场排烟造成诸多不便[3]。同时由于单位的消防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等,在运营管理、建筑施工等方面往往改变火灾模拟中的场景状况,破坏原有性能化设计的火灾防控条件,造成火灾条件下“准安全区”不安全、疏散通道不可靠、超大空间难分隔,导致阵地设置困难。如2012年2月27日的某箱包皮具城火灾,由于广告牌的包裹,烟气难以排出,外部水枪、水炮射流无法准确直击火点,建筑内部浓烟弥漫,温度很高,严重制约了内攻行动的有效实施,加上建筑内部消防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灭火设备和有效的防火分隔,导致火势在四楼仓库蔓延迅速,火烧连营,较难控制。

3.建筑内部结构复杂,搜救、疏散和纵深内攻困难

综合体建筑通常内部结构复杂,受烟雾浓度高、安全疏散路径较为陌生、疏散距离较长以及人群密集等影响,搜救和疏散被困人员的难度远远高于一般建筑物火灾。加之建筑内部障碍物多,通道复杂,大量的隔断、货架高大,货物堆放密集,内攻阵地很难发挥有效的堵截作用,深入内部作战纵深距离长,能见度低、通道狭窄曲折等原因,内攻阵地很难快速到达有效堵截位置,并长时间坚持作战。如2007年4月6日的某汽车配件中心市场火灾,受内部档口和货架布局影响,南北走向通道多狭长,东西走向通道多错位,造成三、四层东西两侧进入内部实施堵截阵地难以形成合力,切断火势蔓延,指战员对市场和仓库改造后的内部布局、档口和货架材质、储存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内部通道等不够熟悉,深入内部作战行动困难。

(二)人员搜救

一是利用应急广播引导疏散。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要启动单位配备的应急广播系统,及时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同时引导被困人员安全疏散。二是开辟内部救人通道。充分发挥“准安全区”作用,即四周用不燃材料阻隔,可燃物少,具有良好的通风性,且消防固定设施相对完备的区域,类似部位有避难走道、室内步行街、中庭等,先將人员疏散至准安全区,再引导至室外安全区。三是开辟外部救人途径。从外部利用消防梯、软梯、举高车以及救生绳索、救生气垫等营救被困人员。

(三)阵地布设

消防力量到场后,应集中优势兵力于火场主要方面,“初期近战区、发展准安全区、猛烈安全区”,明确重点、科学布阵。近战区主要指在安全区、准安全区外还需要纵深的可选灭火阵地,主要形式有过道、走廊、回廊、楼梯间[5]。

辖区消防站:以消防扑救面设立主攻阵地,停靠高喷车、举高车等主战车辆,实施外部灭火和登高救人,组织力量进入内部强攻近战。

增援消防站:通常在主攻阵地的一侧设置辅攻阵地,根据现场作战需要,协助开展灭火、搜救、排烟、供水等任务。

(四)供水排烟

根据综合体建筑实际,科学制定供水编成,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开展多部门联合供水保障训练。在实战中,通过建筑内的消防水泵向室内供水,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消防车泵连接水泵接合器向室内供水。同时,启动供水编成,并通知自来水公司对现场周边市政消火栓管网进行加压,提高市政消火栓供水能力。

充分的火场排烟能够有效地提高火场能见度、降低火场温度、控制火势、寻找火点,为营救行动赢得更加充分的时间。根据“下部送风,上部排烟”的原则,合理安排送风口和排烟口,在下风向靠近火场外墙的较高位置开辟排烟口,相应地在上风向的较低位置也开辟送风口,送风口的面积为排烟口的1/2最为适宜。如果在作战过程中需要利用手动或自动排烟机械、空调系统等排烟设备,建筑物内部的排烟管道和电梯间等排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利用喷雾水枪、排烟车、排烟风机等设备进行排烟,为消防作战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内攻近战

在此阶段消防战术应该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利用好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内攻近战,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要安排建筑专家对建筑进行基本的安全评估,以确认建筑物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在进行内攻时,作战人员要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了解建筑结构,以及建筑内电、燃气和危险品位置,确定搜救路线,并做好个人防护,3人一组携带简单破拆器材,多功能担架,救生照明线以及热成像,打开呼救器,展开搜救,同时做好通信保障适时呼叫掩护水枪。切记外围安全员做好空呼使用登记,呼救器信号接收,观察救生照明线或导向绳状态。

(六)分割控制

这一阶段灭火战术应坚持“固移结合、固移并用”,积极采取分割控制、强攻近战的方法措施。

一个重点:以防火分区为重点,分隔切块、化整为零,部署优势力量穿插包围,逐片逐段控制消灭。

两个技术环节:一是积极利用消防性能化设计建立一条“防烟前室→防烟(封闭)楼梯间→准安全区”的安全内攻线路。二是充分利用防火分区布设“水幕水带冷却防火分隔”+“室内消火栓梯次攻防”的内攻阵地[6]。

(七)内外夹攻

此阶段的消防战术应该坚持“以移为主,固移结合”。利用安全通道楼梯、消防梯、疏散平台或邻近建筑的屋顶平台等等作为在建筑内的进攻阵地;也可以利用移动炮、车载炮等设备从外部控制火势;必要时可以利用破拆车、工程抢险车等开辟外部进攻路线。内外夹攻时,一定要坚持围而不死、围中有放,要在下风、侧下风留出排烟排热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灭火效果,如果四面围死,只围不放只能事倍功半,甚至还会伤害内攻人员。

五、安全管控

搜集整理的2007年以来30起典型综合体建筑火灾战例中,共有指战员伤亡战例5起,被困火场2起,火灾坍塌3起,牺牲指战员14名。

(一)被困火场

被困火场,是因火势变化导致被烟火围困,火场急剧上升的高温超过了个人防护装备的极限。

进入火场时要做好标记,记住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出口;时刻关注身后情况,确保撤离路线绝对安全,必要时设置备用通道;当视线不清时,要保持与墙面、水带、导向绳的接触;要经常检查空气呼吸器余量,把握内攻纵深,确保能安全返回,一般内攻12分钟开始撤离,千万不能等到空呼器报警才想到撤离;要保持对火场和周边环境的高度警惕,当出现危险征兆或感到危险来临时,果断撤离;要始终保持通讯畅通,留意对讲机频道、电量和进水情况,时刻监听和接受火场指令,警惕无线电静默;在火场中要尽量保持低姿态,前虚后实,小心前进;内攻阵地的水带必须充水并保持水枪端有足够压力,确保能随时出水掩护。被困火场时,先冷静、再评估,迅速发出求救信号,牢记紧急撤离要诀,设法自救逃生或避难求生,无法逃生时,要设法改善生存环境,利用R式呼吸待救法,延长生存时间,耐心等待救援。

(二)建筑坍塌

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局部坍塌、钢结构屋顶的坍塌[7]都是作战时应关注的重点;而综合体建筑内部的货架因为高温燃烧或强水流的冲击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也应该多加注意,同时不轻信坍塌预测时间,该撤离时就撤离,房子可以再建,人无法重生;发现建筑坍塌征兆,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做好撤离准备;撤离危险建筑时,避险距离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5倍;当发现建筑正处于倒塌时,而自己又处于该建筑物下方,紧急情形下可俯卧在稍高于自身高度的坚固掩体一侧;当建筑物楼板、屋盖已坍塌,而梁柱未坍塌的情况,深入内部救援人员,应尽量站在预测梁柱砸落的空隙部位,避免梁柱二次坍塌伤人。

(三)紧急救助小组

1.启动模式

(1)一旦获取消防员被困、失联信息,按区段就近处置,由安全员组织开展紧急救助,指挥员向上级报告,统筹协调救援行动;

(2)指挥长、安全官收到消防员被困的信息,按照“战斗段+特勤”紧急救助小组的模式开展紧急救助,并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

(3)被困消防員原使用频道和呼救频道由全勤指挥部落实专人监听,其余人员禁止使用,转用备用频道;

(4)紧急救助小组启用专频与全勤指挥部保持单线联系,同步监听被困消防员原使用频道和呼救频道。

2.实施流程

(1)快速集结,明确人员,设立紧急救助区,完成器材准备;

(2)开展火情侦察,完成现场风险评估,辅助组织指挥;

(3)履行安全管控职责,纠正违反作战安全的行为;

(4)根据灾情发展态势和作战行动部署,拟定完善多套紧急救助方案;

(5)根据救助方案,预先开辟救生通道;

(6)遇消防员被困、失联等紧急情况,战斗区段安全员充分运用紧急救助,特勤紧急救助小组快速反应;指挥长(员)统筹协调紧急救助和现场事故灾情处置的关系,减少事故区域风险因素。

六、结语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2007年至今发生的30起典型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战例,主要从建筑结构及功能划分火灾类型、起火部位、人员伤亡及火灾扑救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针对性的归纳,从而分析了综合体建筑火灾特点和灭火救援难点,最后对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灭火战斗措施以及安全管控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宗周文.综合体建筑火灾典型战例分析[J].中国应急救援,2015(05):56-59.

[2]林肯,朱忠明.城市综合体火灾时灭火阵地选择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01):30-32.

[3]王永富.城市综合体建筑火灾扑救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6):241-242.

[4]陈志昂.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扑救技战术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37(01):97-99.

[5]柯锦城,郭星煌.大型商业综合体灭火救援作战编成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5(07):1003-1006.

[6]钱卫荣.城市综合体灭火救援准备实战化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2):43-45,76.

作者:尹青超 孙俊

第4篇:建筑工程师综合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2014绿色建筑工程师综合案例分析试题

一、单选题:

1、最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太阳能热水器 C.窗口自然采光,建筑围护太阳辐射得热 D.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2、那些不是建筑节能的模拟分析软件( )

A.3dmax B.Ecotect C.Fluent D.Phoenics

3、城市噪音的最佳控制方法( )

A.地势起伏阻挡噪声传递 B.种植树木弱化噪声影响 C.规划中将噪声源远置 D.提升建筑围护结构隔音能力

4、下列哪项不属于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做法( )

A.空斗砌筑方式的砖墙墙体 B.内置封闭空气层 C.设置铝箔板的空气间层保温 D.实体砖墙密实砌筑

5、Fluent, Airpak, Phoenics等软件是进行绿色建筑中哪项模拟的( )

A.风环境模拟 B.热工模拟 C.噪声环境模拟 D.光环境模拟

6、城市光污染不包括( )

A.建筑高反射比的外表皮不适当的反射光对周边造成眩光干扰 B.室外景观照明不当造成夜间的眩光干扰 C.建筑室内的光源对夜间室外产生的光刺激

D.过量的夜间照明导致夜间天空发亮,形成影响生态的光干扰

7、下列哪项技术不属于被动式技术( )

A.呼吸式双层墙体 B.绿色照明 C.建筑导光管采光 D.屋顶绿化

8、某7万平米建筑采用了空气源热泵系统满足夏季供冷需求,热泵系统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对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热泵比中央空调的性能系数有所提高 B.热泵和中央空调的主要部件基本相同 C.热泵不能采用传统中央空调所用的冷却塔 D.热泵比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低

9、某办公楼采用一系列技术提高建筑运行能效,下列不属于节能技术的是( )。

A.太阳能热水系统 B.VRV空调系统 C.变频恒压水泵供水 D.建筑用电分项计量

10、某严寒地区地区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较差,经分析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未满足标准造成的,下列不属于围护结构节能的技术措施为( )。

A.外窗更换low-e玻璃的塑钢窗 B.平改坡 C.外墙外保温 D.活动外遮阳

11、下列不属于绿色建筑的绿色照明的技术措施是( )。

A.更换节能灯具 B.充分利用自然光 C.运用照明控制方法 D.减少照明照度

12、某7万平米建筑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冬季供热需求,热泵系统与传统集中锅炉供热系统对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按一次能源折算,一般情况下,热泵比锅炉能效高

B. 一般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略高于地源热泵系统 C. 热泵系统不可以使用传统的散热器末端 D. 燃气锅炉效率高于燃煤锅炉

13、某夏热冬暖地区办公楼采用一系列技术提高建筑运行能效,下列不属于节能技术的是( )。

A.太阳能光伏系统 B.多联机 C.活动外遮阳 D.人工控制的分区照明系统

14、某严寒地区居民楼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下列措施不属于节能措施的是( )。

A.外窗更换low-e玻璃的塑钢窗 B.平改坡 C.外墙外保温 D.蓄水屋面

15、目前下列灯具不属于绿色照明的高效光源的是( )。

A.发光二级管灯具 B.荧光灯 C.荧光高压汞灯 D.金属卤化物灯

16、上海申都大厦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采用的最重要的节地措施是什么( ) A.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B.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 C.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 D.场地交通组织合理

17、深圳万科中心采用什么方法达到“场地开放性”的目的( )

A.设计底层架空 B.开发地下空间 C.提升建筑总高 D.扩大建筑密度

18、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颁布,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政府投资项目不包括( )

A.党政机关

B.学校

C.医院

D.小型商场

19、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属于( ) A.控制项

B.优选项

C.一般项

D.其他项 20、绿色建筑施工是一种以( )为核心的施工组织体系和施工方法。

A.节约成本 B.降低噪音排放

C.环境保护 D.减少废弃物排放

21、下面不属于绿色建造过程的阶段是( )。

A.初步设计阶段 B.施工图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保修期阶段。

22、不属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的是( )。

A.水资源保护 B.土地资源保护

C.人员健康 D.材料节约措施

23、以下属于绿色施工技术的是( )。

A.工程办公区、现场采用LED节能灯 B.厚钢板焊接技术

C.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D.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24、绿色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在目标控制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建筑质量 B. 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建筑安全 C. 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建筑成本 D. 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环境保护

25、不属于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优点的是( )。

A.节约材料 B.节省人工

C.减小环节噪音 D.提高混凝土强度

26、属于绿色施工的信息化技术的是( )。

A.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B.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C.供热计量技术 D.深化设计技术

27、以下属于传统施工和绿色施工共同点的是( )。

A.施工成本、质量和进度 B.考虑环境质量

C.注重经济效益 D.兼顾社会文化因素

28、合同能源管理(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 )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

A.企业(用户)额外的投资 B.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的资助 C.减少的能源费用 D.政府提供的节能补助

29、以下哪项不属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类型( )

A.节能效益分享型

B.设备维护托管型

C.节能量保证性

D.融资租赁型 30、合同能源管理向客户提供的节能服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建筑方案设计

B.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C.节能项目融资

D.原材料和设备采购

31、节能公司以出租方式向项目投入设备及技术,在项目实施阶段,客户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支付节能公司投入的成本及所要求的收益。这属于那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

A.节能效益分享型

B.能源费用托管型

C.节能量保证型

D.融资租赁型

32、合同能源管理(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是一种新型的—( )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

A.个性化

B.市场化

C.自动化

D.智能化

33、在建筑中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优点是( )

A.能缓解建筑节能改造成本压力 B.效益回收期长 C.单位时间项目投资减少 D.风险应对机制相对完善

34、财务内部收益率( )行业基准收益率,是一个优良的投资项目。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两者没有关系

35、节能改造工程的投入按照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的约定共同承担或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项目建设施工完成后,经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后,双方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所有权无偿移交给用户,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用户。这属于那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

A.节能效益分享型

B.融资租赁型

C.能源费用托管型

D.节能量保证型

36、“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最早申报时间为( )以后。

A.施工图通过审查

B.建筑竣工验收,运营满两年

C.建筑竣工验收,运营满一年 D.建筑竣工验收

37、某住宅小区项目年设计生活用水总量为100000m3/a,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为18000 m3/a,景观用水为2000 m3/a,小区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年设计利用量为15000 m3/a,同时设置中水收集系统,年设计利用量为6000 m3/a,该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 )。

A.12.5%

B.15%

C.17.5%

D.21%

38、下列不属于绿色公共建筑节能与能源应用评价优选项的是: A.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B.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C.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D.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

39、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从( )起终止使用。

A.2015年1月1日

B.2014年10月1日

C.2014年3月1日

D.2014年1月1日 40、新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从( )起开始实施。

A.2014年1月1日

B.2014年3月1日

C.2014年10月1日

D.2015年1月1日

41、住宅类建筑在申报绿色建筑一星级运行阶段的评价时,需要满足有( )优选项项目达标。 A.0

B.1

C.2

D.3

42、公共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低于( ),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A.3 m/s

B.4 m/s

C.5 m/s

D.6 m/s

43、下列不属于绿色住宅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控制项的是( ) A.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 8%。

B.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C.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D.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4、在LEED评估体系中,用于既有建筑可持续运行性能的评价标准被称为( )

A.LEED-NC

B.LEED-CI

C.LEED-ND

D.LEED-EB

45、LEED-NC2009中,共有非必要项得分点的数量为( )

A.69

B.100

C.110

D.120

46、在LEED-NC v3.0下列各项评估的分点中,得分比重最高的是( )

A.室内环境质量

B.水资源的利用

C.材料与资源的循环利用 D.能源利用与大

47、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的发展

B.温室气体

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的破坏

48、在LEED评估体系中,用于商业建筑室内的评价标准称为( )

A.LEED-NC

B.LEED-CI

C.LEED-ND

D.LEED-EB

49、LEED-NC v2.2中,共有非必要项得分点的数量为( )

A.69

B.100

C.110

D.120 50、某项目采用LEED-NC2009评价体系。符合所有必要选项,非必要选项得分为75分,该项目的认证级别为( ) A.认证级

B.银级

C.金级

D.铂金级

51、以下有关美国LEED体系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错误的叙述是( ) A.均有四大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科学性、开放性、协调性 B.LEED的发展时间要长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时间 C.LEED设置了设计与创新大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在每类中以优选项的方式体现了创新。 D.LEED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都设置了九大评价体系尽可能覆盖各种建筑物。

二、多选题:

1、室内采光和照明的综合设计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A.适当的照度和亮度

B.合理的照度分布

C.适宜的光色

D.光的方向

E.避免眩光

2、屋顶绿化构造包含那些特殊部分

A.植被层

B.基质层

C.排水层 D.过滤层

E.屋顶完成面

3、太阳能被动利用方式有哪些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绿化屋顶 C.窗口自然采光 D.建筑围护太阳辐射得热 E.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4、建筑遮阳板能够为室内环境( )

A.遮挡夏季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 B.遮挡过强的天然光进入室内 C.能够将天然光从窗口反射到室内顶棚,进而为进深深处提供采光 D.可调节遮阳板能够在冬季收起保障室内对太阳辐射的摄取 E.遮阳板迎光面可考虑布置太阳能收集利用设备

5、某科技馆占地面积1348平米,总建筑面积4679,钢结构,科研和办公复合功能,下列技术中属于绿色建筑技术上的创新点的包括( )

A.太阳能光伏一体化 B.冷冻除湿空调末端 C.能耗监测系统 D.雨水、中水利用 E.全南向玻璃幕墙

6、某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5050平米,坐落某大学,所采用的多种技术中属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包括( )。 A.屋面充分布满太阳能热水器

B.智能外遮阳

C.余热除湿太阳能(燃气补燃)吸收式热泵 D.屋面绿化,雨水收集

E.选用能效等级一级的制冷机组

7、某办公楼位于严寒地区,占地面积3400平米,总建筑面积14679,商场和办公复合功能,下列技术中属于绿色建筑技术上的创新点的包括( )

A.空调系统新风热能全回收

B.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D.人工湿地 E.地下车库光导管系统

8、某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55050平米,坐落某产业园区,冬季采用集中供热系统供暖,下列节能技术包括( )。 A.热力管网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的调节技术

B.燃气锅炉冷凝热回收技术

C.不同流量扬程水泵并联运行技术

D.分户热计量技术

E.管网热媒漏失监测技术

9、居住区的选址应关注哪些方面( )

A.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B.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C.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D.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10、绿色建筑节约资源包括下列哪些方面内容:

A.节水

B.节能

C.节地

D.节材

11、绿色建筑施工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 B.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C.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 D.节约成本、降低造价

E.通过科技、进步的管理方法,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施工质量优良。

12、属于绿色施工要素的是( )

A.绿色施工对象 B.绿色施工资源配置 C.绿色施工管理方法 D.绿色施工品质验收 E.绿色施工目标控制

13、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中的“四节”与传统施工中“节约”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出发点不同—动机 B.着眼点不同—角度 C.落脚点不同—效果 D.过程点不同—效益 E.效益观不同—国家

14、绿色建造是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的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追求各项活动的( )。

A.资源投入减量化 B.施工安全最大化 C.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D.资源利用高效化 E.施工时间最短化

15、节能服务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有( )

A.客户自有资金

B.节能服务公司自有资金

C.银行商业贷款

D.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

E.从设备供应商处争取到的最大可能的分期支付

16、在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分为

A.工业领域

B.文化领域

C.交通领域

D.科技领域

E.建筑领域

17、哪些属于合同能源管理合同中乙方(合同能源承担单位)的责任: A.在项目建设期内,完成节能改造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B.对节电率做出承诺,并承担相应责任; C.提供详尽的改造方案;

D.提供节能设备改造的施工场地;

18、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管理模式分为

A.节能效益分享型

B.能源费用托管型

C.节能量保证型

D.融资租赁型

19、下列属于绿色住宅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一般项的是:

A.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 43 ㎡、多层不高于 28 ㎡、中高层不高于 24 ㎡、高层不高于 15 ㎡。 B.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 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 1 ㎡。 C.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D.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E.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2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4.3.8条——绿化灌溉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其中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包括: A.滴灌

B.喷灌

C.微喷灌

D.渗灌

E.管灌

21、下列不属于绿色住宅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一般项的是: A.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B.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C.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D.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E.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22、下列属于绿色公共建筑运营管理评价一般项的是:

A.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B.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C.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D.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E.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23、LEED-NC v3.0中,属于“可持续的场地设计”(SS)的得分项包括( )。

A.基地选择 B.废弃地的再开发

C.光污染的防治

D.基地中的可再生能源

24、LEED评定认证的典型特点是( )。

A.商业行为

B.第三方认证行为

C.企业自愿认证

D.政府强制行为

25、LEED-NC中“室内环境质量”中属于必要项的有( )。

A.室内空气质量最低标准

B.环境烟草烟气控制

C.室外新风检测

D.低挥发性材料:油漆和涂料

26、以下项目通过LEED铂金级认证的是( )。

A.万科中心

B.台北101大厦 C.杭州世贸丽晶城

D.北京当代MOMA

三、简答:

1、冬暖夏热地区某东南方向狭长的住宅建设用地,东面临山,其他方向地势开阔平坦,常年东南方向环境风,此地块拟建高容积率高层住宅小区,基于通风优化设计的考虑,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和方式有哪些?

2、合理的室内通风应形成穿堂风,但不是所有房间都有两个方向的通风窗口。当某房间开窗同向,且与室外环境风平行式,如何优化设计,以得到更大的室内自然通风?

3、河南地区某花园3号楼位于阳东开发区,总建筑面积为3万㎡,地上1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49m。结构

墙体为现浇混凝土 200mm,局部窗洞口下部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外饰面粘贴面砖。 本项目拟采用65%建筑节能标准进行保温要求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根据《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寒冷地区)的要求,河南地区体型系数≤0.3。查标准附表E中4.1时,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限值W不能超过 0.75W/(㎡·K)项,当结构墙体为钢筋混凝土时,选用聚苯板50mm 厚时W为0.79W/(㎡·K)不满足标准要求,选用聚苯板55mm厚时W为0.70W/(㎡·K),满足节能要求,所以本工程保温材料选用50mm厚聚苯板方案。局部墙体需采用40mm厚聚苯板和挤塑板保温。相对于内保温、夹心保温,请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的优越性及其原因。

4、某办公中心是办公楼改扩建工程,用地面积:7972.6 m2,建筑面积:23710 m2,结构形式:框架结构。该建筑采用如下设计: 1)围护结构

外墙:由于是改扩建项目,为了不破坏原有外立面,采用30mm挤塑聚苯板内保温改造,热桥部位加强处理,保温层向内延伸1m,平均传热系数0.87W/(m2.K)。

屋面:本项目的屋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建筑结构屋面,已经采用了25厚的挤塑聚苯板做保温,改造时又将此部分屋面改造为佛甲草种植屋面,加强了屋面的保温隔热作用使整体屋面传热系数小于0.60W/(m2.K);又将此部分屋面改造为佛甲草种植屋面,加强了屋面的保温隔热作用;另外一部分是新建中庭的玻璃采光屋面,此屋面设计为集太阳能发电(BIPV构件)、采光、铝合金活动遮阳、流水景观为一体的智能生态屋面,夏季通过遮阳和水冷却采光屋面,冬季遮阳打开让阳光射入中庭。

外窗及玻璃幕墙:原有玻璃幕墙采用智能控制铝合金百叶活动外遮阳,夏季百叶闭合时遮阳系数可以达到0.2。新建中庭部分采用双层呼吸式幕墙,夏季外层通风百叶打开外循环利用对流散热,冬季通风百叶关闭形成封闭温室保温,过渡季节里外层百叶全部打开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同时双层内设活动遮阳百叶,幕墙整体传热系数1.8 W/(m2.K),百叶闭合时遮阳系数也达到0.2。 2)设备和系统

高效能设备和系统:A楼B楼设置一套中央空调系统,生态中庭设置一套中央空调系统,两套中央空调系统主机均采用土壤源热泵机组,C、D、E、F楼采用可变冷媒多联机系统,电梯全部采用节能型产品。 3)照明系统

项目新建的中庭和多功能厅都采用节能灯具,功率密度达到了《照明设计标准》中目标值的要求。主要计算值如下:普通办公室和会议室照明功率密度小于9W/m2,总经理(副总)高档办公室照明功率密度小于15W/m2,均负荷《建筑照明设计规范》中的目标值要求。 4)其它用能系统

各大楼办公、会议室、餐饮区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用全热交换器,新风与室内排风进行热交换后送至室内,大楼平时排风经全热交换器进行全热交换后排至室外。本项目共设置41.88KWp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在中庭采光顶采用光电幕墙,按2000×1000mm2尺寸设计,共84片,约15.96KWp。剩余容量在AB屋面采用传统的支架式光伏组件,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满足“零能耗”中庭全部用电负荷。

地源热泵系统:根据负荷实际需求量,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容量AB楼700kW,中庭100kW,即满足冷/热负荷的设计要求,又方便调节。该项目A,B楼系统设计154个孔,埋深80m,孔径130-150mm,孔间距为4m,中庭设计27个孔,埋深65m,孔径130-150mm,孔间距为4m,系统采用单U埋管形式。 5)建筑用水和水资源利用

给排水系统利用市政余压供水,变频供水,管网防漏保护。采用节水龙头、节水型坐便器等。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卫厕用水和食堂用水中水回用。本项目人工湿地可用面积约260m2,人工湿地至少可提供26m3/d的中水,中水量可以满足厕所便器冲洗用水、小区绿化用水、洗车等用水需求。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条文说明,冲厕用水占办公用水的60%以上,冲厕、清洗全部采用中水,因此本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60%以上。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绿化灌溉。本项目道路路面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铺设渗透性铺地材料,不透水的地面砖全部换成透水砖,通过透水砖的孔隙吸收雨水;并通过透水砖下面铺设碎石、沙砾、沙子组成的反滤层,让雨水渗入到地下去,补给地下水资源,停车场采用植草花格。

请分析上述案例:

(1)你认为该项目在绿色建筑技术上的创新点是什么?

(2)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环境效益,既有建筑节能

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可以采用的改造措施有哪些?

5、某办公建筑位于南方,建筑高度为36米,建筑层数为地上9层地下2层,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在绿化上,选择铁树、仙人掌、爬山虎等植被,节约水资源。结合教材,请说明,绿化设计应具体采用哪些措施?

6、某办公建筑位于南方,建筑高度为32米,建筑层数为地上8层地下2层,总面积为38000平方米。在绿化上,选择铁树、仙人掌、爬山虎等植被并计划节约浇灌用水。结合教材,请说明,该建筑绿化设计应具体采用哪些措施?

7、某商业中心地上55层,地下4层,高220m。建筑面积74万m2。工程处于市中心位置,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为创建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工程采用了外墙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幕墙,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机电设计采用节能、低耗设备,地源热泵等;钢管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楼板局部采用钢桁架楼层板和模板自爬升体系、减少木模板、支架的投入;局部采用预应力楼板,层高、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 问题:

(1)自密实混凝土与现场预拌混凝土相比的优点是什么?

(2)模板自爬升体系与传统模板体系相比其绿色施工特色是什么? (3)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有哪些?

8、某商业中心地上55层,地下4层,高220m。建筑面积74万m2。工程处于市中心位置,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商业中心建造过程中倡导绿色建筑的概念,严格把好设计关,优化设计;工程开工前期组织策划,从技术、管理等方面组织论证,落实责任,执行有关标准,在主体结构施工、机电安装、幕墙设计、内外装修方面全面考虑绿色施工因素。

问题:列举绿色施工和管理方法与绿色施工评价“四节和一环保”对应的具体做法。

9、案例:××商业综合体是一个集高端购物、时尚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广场、精品酒店和国际写字楼等业态为一体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核心地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地区的的文化商业新地标。项目建筑面积70000m2,其中空调面积48500 m2。

问题:

假设你是某节能服务公司的首席绿色建筑工程师,要对该项目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试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你要向客户提供哪些服务?

10、案例:××购物中心是一个集高端购物、时尚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广场、精品酒店和甲级写字楼等业态为一体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核心地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地区的的文化商业新地标。项目建筑面积95000 m2,其中空调面积87000m2。

问题:

假设你是某节能服务公司的首席绿色建筑工程师,要对该项目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试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你会怎样安排节能服务公司的工作流程?

11、某大型公共办公建筑申请三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运行阶段),其所有办公室都采用了调节方便、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问题: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5.8条要求: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那么,不良的空调末端设计包括哪些?

(2)建筑内主要功能房间应达到什么要求,才可判定为本条达标?

12、某宾馆申请二星级公共绿色建筑,其建筑内用水部件全部选用了节水器具,以保证节约用水。 问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3.4条要求: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那么,对于宾馆类建筑,推荐在哪些部位选用哪些节水器具?

13、请叙述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基于LEED评价体系的绿色施工技术和措施有哪些?

14、请简要说明LEED-NCv3.0中有关“水资源的利用”(WE)的得分要点与技术策略?

建筑工程师综合案例分析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 C

7、B

8、B

9、 B

10、 D

11、D

12、A

13、 B

14、D

15、C

16、A

17、A

18、 D

19、B

20、 C

21、A

22、 D

23、A

24、C

25、D

26、 B

27、 A

28、 C

29、B

30、 A

31、D

32、B

33、 A

34、A

35、 A

36、C

37、C

38、B

39、A

40、 D

41、A

42、C

43、B

44、D

45、 C

46、D

47、B

48、B

49、A

50、C

51、D

二、多选题:

1、 ABCDE

2、ABCDE

3、BCD

4、ABCDE

5、 ACD

6、BCDE

7、ABCDE

8、ABDE

9、ABCD

10、ABCD

11、ABCE

12、ABCDE

 

13、ABCE

14、 ACD

15、ABCDE

16、ACE

17、ABC

18、 ABCD

19、CDE

20、ACDE

21、 AD

22、 CD

23、ABC

24、ABC

25、AB

26、AB

三、简答:

1、答:

① 由于地块拟建小区高密度的特点,不可能满足将所有建筑布置于自然风优势位置,所以此案可将建筑分西北-东南方向布置成平行,中间留出通风走廊,让自然风能够顺利流经此地块;

② 东面山区空气质量好,风环境优化设计应考虑东面方向气流的组织引入,所以初步设置成西北-东南方向的两列建筑群布局中,偏东侧的建筑应离散布置,留有引入东侧山体气流的通道;

③ 室内的自然通风是目标,所以建筑内部应有与室外建筑通风走廊布局相协调的室内通风廊道,住宅平面宜设置贯通交错的通风走廊,让室外环境风能够顺利的进入室内。

2、答:

当某房间开窗均在同一面墙上,窗口风压基本处于持平状态,无法因风压差而获得室内自然通风。为了实现自然通风,需要在两个窗口进行构造设计,使得两个窗口取得不同的局部气压,形成气压差,进而产生室内空气的流动。

可在上风处窗口下风向设置垂直于墙体(即垂直于室外环境风)的挡板,挡板阻挡风流动,产生的局部气压偏高;同理,在下风处窗口上风向设置垂直于墙体(即垂直于室外环境风)的挡板,挡板阻挡风流动,板背侧产生负压,略低于正常气压。如此产生两个窗口间的气压差,有可能实现室内通风。(如下图示意)

3、答:

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主要有以下优点:

1) 适用范围广:外保温适用于采暖和空调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既可用于新建工程,又可用于旧房改造,适用范围较广。

2) 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采用外墙外保温方案,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事实证明,只要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材适当,厚度合理,外保温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有效地消除了顶层横墙常见的斜裂缝或八字裂缝。因此,外保温既可减少围护结构的温度应力,又对主体结构起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主体结构的耐久性,故比内保温更科学合理。

3) 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采用外保温在避免“热桥”方面比内保温更有利,如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以及顶层女儿墙与屋面板交界周边所产生的“热桥”。外保温既可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的结露,又可消除“热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

4) 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一般情况下,内保温须设置隔汽层,而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的内侧,用稳态传湿理论进行冷凝分析,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在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汽层。同时,由于采取外保温措施后,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了,降低了它的含湿量,因而进一步改善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5) 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外保温墙体由于蓄热能力较大的结构层在墙体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室内空气温度上升或下降时,墙体结构层能够吸收或释放热量,故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

6) 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墙体,在砌筑灰缝和面砖粘贴不密实的情况下,其防水和气密性较差,采用外保温构造,则可大大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能。

7) 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室内热环境质量受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影响。如采用外保温墙体,全面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则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和墙体内表面有较高温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

8) 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其最大优点之一是无需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的室内活动和正常生活。

9) 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在达到同样节能效果的条件下,采用外保温墙体,由于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故可以节约保温材料的用量。

10) 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由于保温材料贴在墙体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和夹心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4、答:

(1)本项目采用了如下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点: 1)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①高性能围护结构:内保温、保温屋面、种植屋面、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智能活动外遮阳等节能设计 ②高效设备和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节能电梯 ③节能照明系统:节能灯具

④其它用能系统:新风全热的能量回收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2)建筑用水和水资源利用: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器具、中水回用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化节水灌溉、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内容和改造措施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通常是指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设,并已投入使用的采暖民用建筑,通过对其外围护结构、供热采暖系统及其辅助设施进行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使其达到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活动。

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改造措施有:

1)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 2)采暖系统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的改造; 3)热源(锅炉房或热力站)和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

4)涉及建筑物修缮、功能改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的综合节能改造。

5、答: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合理的植物进行绿化。1可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法。2应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构成多层次的生态结构。3植物浇灌应采用中水或收集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4应采用节水浇灌系统,节约利用水资源。

6、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合理的植物进行绿化。1可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法。2应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构成多层次的生态结构。3植物浇灌应采用中水或收集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4应采用节水浇灌系统,节约利用水资源。

7、分析要点:

(1)钢管混凝土柱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基本不需要振捣,节约振捣电能和人工消耗,可以直接避免因振动产生的噪音。给项目周边居民和项目员工提供了较好的生活与办公环境,杜绝了周边居民的投诉,绿色施工效果显著。 (2)液压爬模系统自带操作平台,无需搭设脚手架,同时爬模均为定型大模板,质量效果好,安全系数高,模板随操作平台自动爬升,节约的塔吊吊次,模板可周转用完整个塔楼工程施工,节约大量木材,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3)绿色施工技术有很多种,只要是满足“四节和一环保”的施工技术措施均可以看做是绿色施工技术,本题主要是考察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理解,给出不少于四种的绿色施工技术即可。

8、分析要点:

(1)工人生活区36V低压照明、限电器在临电中的应用、建筑施工楼梯间及地下室临时照明节电装置和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技术等对应“绿色施工中的节能技术”。

(2)地下水的重复利用技术、现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基坑降水利用技术和工地洗车池施工技术等对应“绿色施工中的节水技术”。

(3)现场产生废加气块加工粉碎后做屋面找平层使用、使用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和隧道弃砟加工成级配碎石的再利用等对应“绿色施工中的节材技术”。

(4)室内建筑垃圾垂直清理通道、复耕土的利用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对应“绿色施工中的节地技术”。 (5)喷雾式花洒防止扬尘、施工现场防扬尘自动喷淋技术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泵管润洗废料处理技术等对应“绿色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技术”。

说明:由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多样性,评分标准是只要答出一种施工技术对应的“四节和一环保”中的一条就可以得分。

9、答题要点:

节能公司服务内容:① 能源审计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③项目施工图设计④节能项目融资⑤原材料和设备采购 ⑥施工图安装和调试⑦运行、保养和维护⑧节能量检测分析及效益保证⑨节能服务公司收回节能项目投资和利润

10、答题要点:

节能公司服务流程:①与客户接洽②实地调查③项目建议④签订节能服务合同⑤工程施工⑥工程验收⑦项目维护运行⑧项目移交

11、答题要点:

(1)不良的空调末端设计包括:不可调节的全空气系统、没有配除湿系统的辐射吊顶等。

(2)建筑内主要功能房间应设有空调末端,空调末端应设有独立开启装置,空调末端还应该有温度、风速的独立调节设施。

12、答题要点:(答出下面其中2条即可)

①客房:可选用陶瓷阀芯、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两档式节水型坐便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头等节水淋浴装置等;

②公用洗手间:可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高效节水型小便器和蹲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免冲洗水小便器等;

③厨房可选用加气式节水龙头、节水型洗碗机等节水器具等; ④洗衣房可选用高效节水洗衣机等。

⑤冷却塔选择满足《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规则》要求的产品等。

13、答案:

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噪声污染 (2)废水污染(3)废弃及颗粒物污染(4)废弃物 (5)水土流失

基于LEED评价体系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1)侵蚀和沉积控制措施(1.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计划;2.植被绿化;3.人工铺盖保护材料,4.沉积控制) (2)废弃物的管理措施(1.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2.封闭式施工;3.使用周转性高的措施材料) (3)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方法(1.动物的保护;2.水污染防治;3.噪声污染)

14、答案:

(1)必要项-降低用水量(提供替代水源,例如雨水、中水、空气调节器凝结水,运用获得相关认证的节水器具) (2)节水绿化景观(进行土壤/气候分析,以确定适当的植物,适用高效率设备控制器) (3)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降低用水量(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及干式设备,以减少废水量,考虑使用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

第5篇:[建筑综合体]国外典型建筑综合体实例介绍

1.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洛克菲勒中心是本世纪最早出现的建筑综合体,它的开发从1930年一直到今天,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私人所有的商业、娱乐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纽约最繁华的商贸金融中心——曼哈顿岛上。1928年洛克菲勒从哥伦比亚大学租来一块土地,准备为纽约建一座歌剧院,设想成为一个剧院、办公和商业的综合体。

随后在1931年至1940年的开发中,在12英亩土地上建起14幢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67.6万平方米,容积率达18。

70层高的RCA大楼是整个中心的主体建筑;该中心还有商业建筑、办公楼、旅馆、公寓大楼以及剧场和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低于街道层的地下步行系统把零售设施、地铁车站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连成一体;由21幢大厦围合而形成的城市空间成为市民公共活动和文化娱乐场所。

洛克菲勒中心在开发初期由于缺乏建筑综合体的两个基本功能——居住和旅馆,难以形成良好的功能协调,显得萧条。在后来的开发中,他们认识到功能的不协调造成了市场的不景气和使用的不方便,于是1963年,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外围,建了一座拥有2153间客房的希尔顿旅馆,功能不协调的局面稍微改进了一些,并给中心带来了生机。

洛克菲勒中心的实践证明,建筑综合体是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经验是:办公、旅店、购物、居住和娱乐是建筑综合体功能的重要组成,是形成功能协调的基础;景观和环境是开发取得效益的前提。

2.加拿大多伦多伊顿中心(Eaton Center)

伊顿中心是通过商业步行街的方式,将商业及其它功能空间有效地组织在一起的成功实例。

伊顿中心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繁华商业区,是加拿大最大的现代化百货公司。它是一个跨越5个街区的庞大的条状多层商业综合体,由百货公司、零售商店、24层塔式办公大楼及车库组成。伊顿中心的长廊购物街长258米,宽8.4~16.8米,高27米。四周的出入口都用钢架和玻璃构成,顶盖是一个庞大的拱形玻璃天棚;架空的行人天桥将购物街两侧沟通;零售商店分布在地上5个楼面及地下部分。直通到顶的中庭大厅内,阳光透过玻璃顶盖照射下来,满园浓绿,还设有水池、喷泉、靠椅等设施,池水盈盈,喷泉淙淙,人们往往都要在此逗留一会儿。

伊顿中心的设计还考虑了商业综合体与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系统等交通设施的相互衔接。它与跨街主要商店之间,还设有行人天桥,不仅使行人安全迅速地穿过街道,而且不受室外气候的影响。两座室内停车场可容纳1.6千辆车,其中一座可随时改作商业面积,并预留了增设夹层的可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多伦多伊顿中心(Eaton Centre)

多伦多伊顿中心(Eaton Centre)

伊顿中心是一个庞大的多功能综合商城。说它庞大一点也不过分,多伦多市中心的两个地铁站(Queen站和Dundas站)都涵盖在它的里面。是游客在多伦多购物的好去处。伊顿中心是一个地面和地下建筑相结合的综合商业建筑,地上、地下好几层,并在两头和中间分别建有三座30多层的办公大楼。共有超过300家商户在这个购物中心开店经营,和数不清的公司在大楼里办公。

多伦多伊顿中心有个可以在现场现金退税的服务中心,外国游客可以免去原本繁复的退税申请过程,当场直接获得现款退货物税(GST)与安大略省商品税(PST)。

一个透明过街天桥将伊顿中心和另一个购物天堂,加拿大历史最长、估计也是最大的百货公司哈得森.贝(The Bay)相贯通,浑然一体。大大的拓展了游客的购物空间。

3.加拿大蒙特利尔玛丽城广场(Place Ville Marie)

玛丽城广场占地3公顷,是蒙特利尔市中心区布局中的主体,也是蒙特利尔的事务活动中心。

玛丽城广场中有一幢平面呈“十”字形、高达183米、玻璃和钢结构的塔式大楼,是加拿大最高、最大的超高层建筑。基座以上有41层楼面,供许多公司办公使用,每层楼面建筑面积3534平方米。由于大楼平面采用“十”字形,建筑外观看上去挺拔匀称,而且可使每层办公用房获得充分的天然光线。

在“十”字形塔楼下面设有一个宽敞的广场——“玛丽城”广场,西面贴近车行道布置一幢15层的条状办公楼,北面布置地下商业中心。步行广场地坪铺有彩色的装饰石板,开辟有4个开敞的凹入地下的小庭院,通过宽阔的楼梯与地下商业中心取得联系。这种处理,给这个宽阔的广场,在视觉上增添了起伏变化,并使地下层取得一些自然光线。

广场地下有4层,最下层为地铁车站,第2~3层为900车位的室内停车场和技术设备层,最上层是商业中心。玛丽城广场下部纵横的步行通道,将商业中心同其它零星商店群组成相互联系的地下网络。这个地下步行网络将玛丽城广场与附近的好运广场和维多利亚广场以及中央客运站等连成一个整体。

蒙特利尔市的地铁环状网又将玛丽城广场同该市的其它两个综合建筑群,即

Dedjardins、Cours Mont—Royal连接在一起,形成城市立体系统。如今,从这3个地区,6个地铁车站来统计,每天有近30万人使用。它们联系着17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3800个房间的旅馆,1400多个商店以及3个音乐厅。

第一银行广场大厦(First Bank Place)

4.法国巴黎德方斯新城事务区(De Fence)

欧洲城市由于历史悠久,城市建设主要在保护方面下功夫,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实例不多。但在二次大战中破坏严重的城市和一些新城,则进行了不少这方面的建设,德方斯新城事务区便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德方斯新城事务区是巴黎市郊的一个高层贸易办公区,位于巴黎城市轴线爱丽舍田园大道往西延伸的主要干道上。它是巴黎市区西部的门户,是具有现代化的先进交通组织与公用设施并且构图新颖的高层建筑群。德方斯分A、B两区。A区距凯旋门5公里,占地150公顷,是贸易办公中心,1965年开始建设,可容纳居民2万人,工作人员10万人,约有25幢30~50层左右的高层办公建筑。

德方斯新区的规划比较周密地考虑了交通组织。人行道路、车道和各种道路相互间均进行了分层处理。除地铁、公路外,有高架快速铁路线,以及高出人行广场3~5米的短距离自动行人带。

德方斯新城事务区的建设较好地体现了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理论,从功能多样混合、协调互补的基本点出发,统一规划,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与景观。

5.日本东京的阳光城

这座多功能综合体对形成东京的池袋商业中心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阳光城有一幢60层、240米高的办公楼和一幢38层的旅店,底部设有三层地下商业街,商业街中心布置有贯通到顶的中庭。屋顶广场上设计了两幢七层、十层的建筑,其中综合了多种功能,如展览馆、水族馆、剧场、天象馆等。

由于交通路线组织清晰,分层与外部交通衔接,因此其内部关系很清楚。

第6篇: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来源:万达月刊时间:2008-07-16 作者:佚名

一、建筑综合体概念

建筑综合体是指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

建筑综合体意味着多种功能共存于同一空间,而且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它是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综合,建筑内部所包含的多种功能相互提供服务,互为补充,从而形成独立的功能体系。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把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功能的社会生活空间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的共同作用,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城市综合、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其功能直接被接纳到城市功能体系中,成为城市整体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2)

来源:万达月刊时间:2008-07-16 作者:佚名

二、建筑综合体的产生背景及演进

(一)建筑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综合体的大量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以后,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大量产生,给综合体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和物质技术条件。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钢材产量的增长,使钢材的使用得到普及;近代结构理论的研究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升降机等设备、装置的出现,解决了高层建筑中的垂直运输问题。工业革命以后,工商业的指挥中心逐渐从商品产地转移到城市(商品消费地),以便于取得最新的市场信息。由于要在城市中建立这种大型的指挥部,使高层建筑在一些具有商品流通枢纽作用的城市里大量出现,而单一功能的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引发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如:影响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吞噬了大量城市绿地,导致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存在促使人们不断改善现状、解决问题,即对城市的土地进行统

一、综合的开发,对高层建筑的空间进行有机组织,并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人们增强了效率观念,因此人们期望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以满足短时间内实现多种活动的需求;同时,城市容量的扩大,导致土地供求的紧张,土地成本急速上涨,这就促使业主与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上希望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及空间,实现功能的综合,达到集约目的;二战以后,在美、欧国家由于汽车的普及,相对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大批中产阶级,由于厌烦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纷纷迁往郊外,形成了大城市市中心的衰退现象。因此,地方政府也开始推行鼓励市区的改建和开发的新政策,以推动市中心的复苏和更新。这样一来,综合多种因素,就促成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

(二)建筑综合体的演进

1、理论演进

工业革命以后,以汽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方式,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从而也改变了城市的格局。工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多方危害,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梁、社会混乱等。为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发展了功能分区的概念及理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现代运动,将

复杂的城市生活简单化、抽象化,认为城市是由居住、娱乐、工作和交通加以联系的四大功能区构成。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居住、娱乐、办公为了互不干扰被按区严格分割。这种功能分割表现在城市布局上是按市公共中心、亚中心、居住区中心的多层次有序原则组织的;表现在建筑上,则是不同功能复合被认为是混乱的。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没有给早期工业城市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城市中心的衰落。

六十年代,在建筑理论领域,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城市理论提出修正。结构主义志在建立一种动态的城市整体秩序,形成开放系统,借此来改变城市机体彼此割裂却又混乱的局面;人文主义则着力呼唤一度迷失的人文精神,使“人”重新成为城市环境营造的主体。二种理论均强调城市有机连续、综合互动,从而影响了六十年代后欧美城市复兴和再开发的实践,为综合体建筑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的日渐成熟与60年代后期欧美的城市复兴运动的实践,建筑综合体得以迅速的发展。它的出现修正了以往过细的功能分工,建筑多功能的联接与复合为其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成为继“商业街”之后城市复兴的又一重要的建设模式。综合体从最初建筑功能的简单叠加(如居住与商店的叠加)到以功能体系划分的各种主题综合体(如交通枢纽综合体、会展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文化娱乐综合体等)。而在当代,综合体的发展己开始溢出建筑自身的范畴将建筑内部功能与城市职能相结合,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现代城市建筑综合体。

2、建设实践

建筑综合体的雏形:十九世纪早期的法国巴黎“Wa1R-up”住宅,可以说是综合体的最初模式。这种建筑的底层用作商场、餐馆、咖啡厅和剧院,楼上的四或五层是公寓用房。街道的底层有一个连续的拱廊,以保护顾客不致于遭到风雨的浸袭,同时,在视觉上有一个统一的街道立面。后来,这种多功能的商业居住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公寓街区水平地汇集成一个长长的、连续的商业街。两边有人行道,上面加玻璃顶,而街道的两端是开敞的。这种封闭的通道或柱廊,使商业街与城市道路网格编织在一起,并很好地与现存的建筑物结合。使那些既窄又深的街道场地得到了综合利用,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步行街区,更使原来沉寂的街区中央获得了盎然生机。

第一代建筑综合体:上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建成了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uer Center),它可以说是美国最早的大型多功能综合体之一。其中包括70层的R,C,A无线电大楼(RCARadio Building)。及周围由15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其主要特点是: (1)建筑组合所形成的城市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文化娱乐的场所。低于街道层的地下步行系统与商场大厅、地下铁道及各种不同用途的综合楼相连接。(2)整个中心占数个街区。(3)R,C,A无线电大楼一端,邻接一个辟作花园的下沉式广场。(4)中心内各大楼的基本格调和标准尺寸与R,C;A,F无线电大楼基本一致。

第二代建筑综合体: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工业化国家城乡之间,生活条件的差异已经开始消失,中产阶级远离城市到郊区居住,强烈要求从各方面提高生活舒适度。在这种形势下,首先促使城市郊区的综合体与步行商业街(Shopping Mall)结合起来。如美国的休斯敦长廊(The Galleria Houston)建于60年代初。长廊内设办公、旅馆、商店等,是一个综合的商业中心。这一时期,综合体的主要特点是:(1)车行、人行完全分开。(2)结合步行商业街,而多有

盖顶。(3)有的将商场放到地下,使其可以在地下穿过好几条地面的马路,互相连成一片。

第三代建筑综合体: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主要以中庭为标志。它是根据人们的喜欢和活动要求为目的而进行设计的。不仅具有第

一、二代综合体的优点,而且中庭具有空调、阳光和绿化,空间具有趣味性。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I,D,S中心(I,D,S Center)。该中心建于1973年,高57层(235米),是由菲利普·约翰逊和伯吉事务所设计的。该中心的中庭被称为“水晶院”,大体是五边形的空间,上层有回廊。它既是人流交通的广场,又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

三、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优势

(一)通过不同建筑功能的整合,化解城市问题

建筑综合体将分散的城市功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将商业与居住等多种功能综合布置,扭转了过去主张的工作与居住完全分开的传统观念,它对于城市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式,缓解了城市交通、环境与治安等方面的难题。

(二)多种建筑功能的复合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多种功能空间的整合集聚,提高土地空间与市政设置等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建筑综合体常常是将各种功能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布置,这实际也是城市土地在空间上的再次开发利用;例如:街道、广场,在这里不仅仅是人们的交际休闲场所,也是人们的散步、购物、饮食、观赏、游戏以及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去处,综合性节约了空间。建筑综合体由于常采用的是统一规划、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这使其内部的多种设施可以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而对于市政设施的利用,包括多种管网的综合利用,可以做到更综合性的节约。

(三)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综合体的建设在改善旧城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保证了投资者的经济收益。投资者可以利用商业地产与居住地产的差价的利润差,进行环境建设,包括一些庭院的布置、文娱体育休闲设施的安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等,这样,环境会促进该处改造的成功,对于投资方的利益也是一种合理的保护与促动,也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工作。

(四)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

建筑综合体,在共生、互利的前提下,实现多功能的综合,使建筑具有物质构成上的强大优势,从而当城市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时能进行自我调整。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形成“城中城”的经营方式;各种功能互相配合,提供对方发展的潜力,反过来促进自身的增长,例如商业、办公、酒店与会议中心相结合,集中不同的商业行为,彼此增加潜在顾客,并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服务,从而使建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良好环境的形成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综合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商住建筑综合体丰富的功能可以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彼此促进,它通过各

种功能的综合使居民生活极其方便和丰富,同时使环境拥有巨大的聚合力。而且它良好的经济效益、内部多种功能协调平衡及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的发挥其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城市街区。

四、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一)功能与规模的同步扩大化

建筑综合体复合了交通、居住、商业、生活娱乐等各种生活形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体,其建设规模将越来越大,常要用“跨街区、多体块”的组合方式,形成巨型的城市综合体。一般占用整个街区,把购物、办公、居住、停车等活动综合地组织在一个地上、地下相互关联的空间中,并力争与周围其它建筑联接一成体。

(二)强调城市建筑、市政设施的综合化

成功地将城市环境构架体系与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建筑向高空、地面、地下三向度空间发展,构成一个流动的、连续的、立体的城市空间体系。

(三)空间、流线组织的立体化

建筑综合体是城市空间交通构架系统整体的一部分,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为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地面、地上、地下立体接口提供了可能。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系统常常穿越建筑内部,作为室内广场的中庭,既是建筑内部立体交通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可能联系地下商业街或地铁出入口,其空间与流线组织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

(四)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城市化

建筑内部的中庭、广场等功能区域将成为城市交通与建筑内部一个转换枢纽,内部空间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环节。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中庭、广场)不但服务于建筑本身,而且成为整个城市的场所,服务于整个城市。这些都使得建筑综合体建筑室内空间兼有更多的城市职能,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具有更多的城市属性。

第7篇:浅谈当前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09) 09-0048- 02

浅谈当前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

收稿日期: 2008-11-13

作者简介: 张建钢( 1969- ) , 男, 工程师,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设计院, 山西介休 032000

张建钢

摘 要: 分析了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特点, 研究了办公建筑综合体办公功能的发展趋势, 探讨了多层办公建筑综

合体的设计要点, 指出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是今后办公建筑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 多层办公建筑, 特点, 设计策略,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43 文献标识码: A

1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特点

1) 公共使用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的合理化营造。它主要包括

努力营建以中庭空间为主、其他使用空间相围绕的平面布局模

式, 这样可以提供人与人之间进行公共性的交流和观赏; 卫生间、

电梯间、设备间、电讯控制间等含有技术设备及其功能的空间( 出

于疏散方面的考虑楼梯间不在此列) 尽量集中化布置, 这样可以

使主要使用空间、交通空间、设备技术空间三大部分之间明确划

分, 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空间设计。2) 不断地以使用者的感受角

度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如给办公人员提供私密小格间与一定面

积的开敞办公相结合的平面办公布局模式, 从而有利于办公员工

能够在一种轻松舒畅的空间环境中进行工作。3) 在建筑室内空

间之中体现出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兼备的室内空间。

4) 注意多功能的功能差异所带来的结构差异而导致的影响和对

交通组织的影响。

2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

我国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有以下四个

方面: 1) 办公、餐饮、休闲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的设计模式;

2) 办公内部空间大空间开敞式办公的设计模式; 3) 办公建筑内部

空间单元化模式的布局, 各个办公单元之间以设置具有观赏性功

能的空间廊道来连接; 4) 办公综合体内部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日趋

完善化。

3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要素

3. 1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功能与空间形式

1)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主要使用部分有办公功能空间、工作会

议空间和与办公功能相联系的居住、餐饮、购物空间, 其中购物、

餐饮可以对外服务。这些是整个办公建筑功能的主要运转空间。

这些空间内除了要满足办公设备的摆放外, 还要有一定的供使用

者通行的区域。

2)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次要使用部分包括有储存间、车库、后

勤供应部分、卫生间以及景观休息区域等等。这些都是主要办公

空间的有益补充, 其目的是结合综合体的主要使用空间来完成、

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这部分空间功能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

的。当今的办公建筑往往在这部分的划分、设计、管理等方面处

理的不到位从而滞后了办公人员的工作。而有的办公建筑设计

者虽然注意到美化建筑室内环境, 在会议室、客人接待室空间布

置了不少宜人的设计因素, 但是往往忽视了工作人员的调节、高

压工作之后的缓冲等等的要求, 从而没有充分的发挥办公建筑次

要使用空间的作用。

3) 水平交通、垂直交通、交通枢纽等组成了办公建筑的交通

联系部分。水平交通部分的空间其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便捷地

在建筑同楼层内部进行联系。其布局要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并

尽量防止曲折多变和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 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

组合紧凑, 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节省建筑面积等等) 。

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可以分为楼梯、电梯、坡和道。使用者

为了追求高效率往往采用电梯、自动扶梯设备来实现楼层上下之

间的交通联系, 因为这样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符合办公建筑追

求高效率的性质特点。

3. 2 与生态相关的设计要素

1) 办公建筑与地上多层车库的生态结合考虑方面。可以将

办公建筑归为两大部分: 办公、调度部分和会议中心、购物区、食

堂、休闲区、招待所部分。前者使用人数多, 是建筑的主体, 后者

相互间可靠近, 但应与办公、调度部分适当分离。总体布局构思

将办公、调度集中设置在一栋高层塔楼内, 将会议中心、营业厅、食

堂、职工俱乐部、招待所, 根据使用特点集中布置在另一个建筑体

内, 两者之间相距约通过一个可停车辆的多层车库将其连接在一

起, 构成一个使用方便、主次分明、构图丰富而又均衡的建筑群体。

2) 带通风中庭的办公楼。在中庭顶部玻璃天窗侧面设智能

控制的电动百叶窗, 在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 均可调节电动百叶

以控制通风量, 夏季天气炎热, 空调开启时, 关闭百叶窗, 提高制

冷效率; 冬季和春、秋季部分时间, 气温较低时, 可不开空调, 利用

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这时可开启百叶窗和中庭下部引风

门, 利用中庭的烟囱效应加强通风, 带走室内的污浊空气和热量。

通风中庭还是一个巨大的/ 空气缓冲器0, 它可调节室外温度变化

对建筑的影响, 形成相对稳定的建筑内部空间小气候, 使室内保

持健康、宜人的工作环境, 同时节约大量的能源。

楼外墙面可采用纵横向复合/ 呼吸式0 遮阳板。遮阳板结构

为现浇混凝土板, 外贴哑光浅灰瓷砖。通过深入分析夏季和其他

季节阳光照射特点, 将水平方向遮阳板设置在窗户以上的区域,

采用一竖一横两块板, 水平竖板位于上方, 遮挡窗上方阳光, 水平

横板位于下方, 遮挡窗下方阳光。由于在靠近人视线的地方采用

遮挡小的横板, 使从室内往外的视线更开阔, 也使通风面积更大,

提高了自然通风效率。竖向设置疏密相间的遮阳竖板, 主要遮挡

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的侧向光线。水平平向遮阳板与墙面脱开一

定的距离( 如清华大学设计院办公楼的南立面遮阳板脱开建筑

400 mm~ 600 mm) , 使外墙表面与遮阳板之间形成通风的缝隙,

在夏季建筑使用空调、关闭窗户时, 这一通风构造有助于利用自

然通风带走外墙表面的热量, 降低空调制冷负荷。以往很多采用

遮阳板的建筑, 外立面因遮阳板上的积灰在雨水的冲刷下留下很

多污渍, 在遮阳板构造设计中, 将遮阳板顶面向内找坡, 避免了板

# 48 #

第35 卷第9 期

2 0 0 9 年3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 IT ECTURE

Vol. 35 No. 9

Mar. 2009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09) 09-0049- 02

完善城市防灾管理机构和法规及标准的探讨 收稿日期: 2008-11-22

作者简介: 王长忠( 1970- ) , 男, 工程师, 迁安市规划局, 河北迁安 064400

王长忠

摘 要: 归纳了我国大中城市灾害的主要特点, 从管理机构、法规及标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灾害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城市灾害综合管理的对策, 以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关键词: 城市管理, 防灾, 管理机构, 法规, 标准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大多数的城市不仅面临着洪水、地震、地质、海洋等传统

自然灾害的威胁, 而且火灾、爆炸、暴雨、冰冻、恐怖袭击、城市拥

挤、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非传统灾害的出现也日益频

繁。在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下, 我国大中城市的灾害主要呈现

以下特点: 1) 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多领域发生的态势; 2) 以人为

危机和人为制造的危机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现代

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 3) 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

机; 4) 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 1] 。特别是大城市, 从整体上已

经进入危机高发期, 传统与非传统灾害频繁出现。

我国目前的灾害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的脆弱性, 难以安全、有

效地应对各种严重灾害的袭击。应当改革城市灾害管理体制, 实

施城市灾害综合管理, 增强城市抗灾救灾能力。

1 我国城市灾害管理存在的问题

1. 1 城市灾害管理机构职能分散

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工作具体是通过各部门防灾体系实现的。

在抗震减灾方面, 我国形成了以中国地震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为主导的抗震防灾防御和预警体系以及应急管理体系; 在防火方

面, 在公安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合作下, 于我国城市内初步

建立了火灾预防体系; 在防洪减灾方面, 我国逐步建立了常规防

洪工程体系以及水情、灾情、工情评价体系和洪水灾害保障体系;

在气象方面, 以国家气象局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 形成了

城乡气象预警和应急抢险体系[ 1] 。通过这些体系所发挥的作用,

为我国城市综合防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 在各灾种分散管理的体制下, 由于涉及灾害管理的部门

众多, 部分管理职能分工发生交叉。抗灾救灾各个环节( 防灾、减

灾、备灾、紧急响应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 之间的有机衔接, 各

管理部门的协作协调, 特别是横向跨部门的协调存在较大的难度。

另外, 在分散的管理体制下, 城市抗灾救灾资源按照不同的

行政管理部门或不同的灾种分别储备和配置, 致使抗灾救灾资源

储备与配置不合理。

上积灰流到外墙, 使建筑外墙面能长时间保持清洁。

3) 营造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空间。现代办公环境应具有舒

适、自然、健康的特征。在综合楼的环境设计中, 强调将自然引入

建筑, 在室外、室内、半室外、屋顶等处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

不同的绿化布置, 全方位地营造绿色空间。通过合理的构造措

施, 保证了/ 屋顶树林0 良好的生长环境, 使之成为真正的林荫花

园。在室内中庭, 设计以绿化为主的中庭花园, 种植多种适合室

内环境的热带阴生植物; 在中庭花园的东西两端另设了两个层高

的空中花园; 在屋顶设置屋顶花园, 将这些绿色空间引入建筑, 为

办公人员提供了健康、自然而又便于接近的工作环境, 它丰富了

建筑的空间, 改善了建筑的小气候, 使建筑环境更具生态特征。

3. 3 办公等功能氛围与材料运用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在建筑材料上应该考虑到建筑的性质

特点, 为体现出办公空间的开放性、高效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 一

定指标的涂料, 建筑外饰面石材、面砖、具有一定色泽的铝塑板、

木材、玻璃、钢材等材料。

现代建筑设计在钢材、玻璃的使用方面很普遍, 办公建筑当

中使用它们则体现了建筑技术的时代性, 同时也可以体现办公建

筑的性质。

而商业购物空间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室内人工照明的设计、

建筑材料的运用( 抛光黑色、米白色大理石、玻璃板隔断、仿瓷涂

料) 来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

空间。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是今后办公建筑设计发展的一

大趋势。要在设计当中合理的考虑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多功能空

间的组织。同时还要认识到办公建筑不再仅仅停留于理性化的

功能范畴, 只有融入浪漫主义和以人为本基本理念, 设计出的建

筑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造成办公建筑综合体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 1] 黄 晨. 建筑环境学[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 2] 姚梦明, 陆 燕. 办公室照明[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3] 胡绍学. 生态建筑研究绿色办公建筑[ J] . 建筑学报, 2000

( 5) : 41- 42.

Brief talk on design of current multilayer office complex bui lding

ZHANG Jian-gang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sign character istics of multilayer office complex building,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ult ilayer

office complex building. s office function, discusses the desig n elements of multilayer office complex building, points out that the multilayer office

complex building is a development main trend of future office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multilayer office building, characterist ic, desig n measure, dev elo pment trend # 49 # 第35 卷第9 期

2 0 0 9 年3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 ITECTURE

Vol. 35 No. 9

Mar. 2009__

第8篇: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高层办公楼)

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任务书

1.基址

建设基址位于淮北平原某中心城市一个改造更新街区内,用地详见所附CAD电子地形图。

2.设计目标

2.1 了解商业建筑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内部空间、外部环境的构成要求。学习裙楼作为综合商业建筑与高层主楼相结合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模式。

2.2 学习商业建筑与街区、道路之间关系的处理。从人流集散、交通组织、开放空间、内外之间的过渡、不同功能出入的要求、基地条件等角度,处理商业建筑与所处街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2.3 学习构成商业建筑大型流动空间的结构体系;学习并掌握商业建筑的空间组合,水平、竖向交通流线及功能构成。

2.4学习高层建筑的总平面处理、竖向交通、消防疏散、结构体系、设备系统等技术体系。 2.5 学习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设计,掌握交通核心与主要功能空间的组合原理。

2.6 理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体量构成与造型、立面材料与构造形态的关系,把握高层建筑(主楼+裙房)的空间体量及组合关系。

2.7 领会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形态处理、造型塑造、立面设计、材料表皮和细部表达,营造既有个性特色、又与环境融合的建筑综合体形态。

3.设计要求

3.1 设计周期16周;主要设计任务包括两部分:一是进行群体规划(4周左右),主要包括出入口设置、商业建筑形态及功能业态、高层主楼布置、附属建筑配套(停车、物业管理、设备设施用房等)、各类广场及开放空间设置、环境景观、绿化系统等总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及群体组合关系研究。完成总平面设计、功能结构、道路交通及停车分析、环境景观分析、场地剖面研究等。二是进行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8周左右),完成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方案,包括总平面、平立剖面设计及群体形态、单体造型等。完成两部分的设计任务,最后4周为正图绘制与模型制作阶段。

3.2建筑面积控制在90000M2(地上建筑面积,上下浮动不超过5%),建筑采用多层裙楼+高层主楼模式,建筑综合体设置两层地下层(地下面积自定,不计入容积率内)。裙楼可采用多种商业模式(综合商场、商业街或多种形态组合)。

3.3建筑后退红线、高层主楼与裙楼组合、消防疏散等应满足《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为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3.4 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商场、高层主楼与城市街区的环境联系、各类集散场地、绿化之间的关系。

1 3.5 室外场地应组织好车流、人行集散、后勤供应等各种流线之间的关系,满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设置地下停车场(库)与室外临时停放点。 3.6 组织好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联系与过渡。

3.7 充分体现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复合、体量组合与形态构成、环境和造型形象等特征。

4.功能组成

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功能空间和环境构成:

4.1 商业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作为裙楼空间),建筑面积40000 M2左右;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4.1.1 营业部分; 4.1.2 仓储部分 ; 4.1.3 辅助部分;

4.2 高层办公楼(双塔或板式高层及其组合形式)

建筑主体高度不超过100米,建筑面积50000 M2;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4.2.1 门厅、大堂、接待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合理分配各功能空间面积; 4.2.2 标准层功能区

办公、会议及附属用房、配套设施 4.2.3 顶部设置多功能区 4.2.4 屋顶设备空间 4.3 地下空间,面积自定

停车库(满足停车位需要)、设备用房、储藏空间等 4.4 外部空间及环境景观

入口广场、各类集散空间、休闲场地、绿化景观、后勤运输等

5.设计成果

5.1 图纸:1号图4-5张(A1:594mm*841mm)

群体规划部分:

总体规划布局图及分析图(功能结构、交通停车、绿化景观、场地剖面等)1:500或1:1000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部分:

总平面图

1:500(包含街区环境设计) 各层平面图

1:200或1:250 立面图 3个

1:200或1:250 剖面图2个

1:200或1:250 彩色效果图(鸟瞰、人视各一,其它小透视、局部透视自定)

建筑设计说明(设计理念、总平面布局与环境设计、单体建筑构思、功能、造型、结构选型、技术经济指标等)

2 5.2 模型:比例1:250或1:300(包括外部环境)

6.过程进度

第1周

发放设计任务书,讲授。理解任务书、收集资料。 第2周

周一:调研,规范、设计资料汇集、理解,建筑典例分析。

周三:环境要素领会、基地分析,总体规划要素研究和初步规划概念构思。 第3周

规划草图(思考建筑与街区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关系,进行多方案比较),制作基地模型。 第4周

规划布局确定,组合形态、功能结构、交通停车、环境景观及场地剖面研究。 第5周

结合总体规划布局,开始进行综合体建筑设计,从功能关系、体量组合、交通组织等角度出发。

第6周

一草,总体布局、环境与体量、建筑平面关系(主楼+裙楼)初步构思。 第7周

二草,总平面与外环境设计、建筑功能空间关系、开始体量与形体考虑。 第8周

二草,建筑平、立、剖面处理、结构体系确立,造型深入。 第9周

三草,深化总平面、建筑平立剖深化推进;造型确立,进行立面、材料与构造细部探讨。 第10周

三草,全面深入,外环境、功能与造型综合协调。制作建筑体块模型,推动建筑造型与细部推敲。 第11周

三草向定稿图转化,综合协调,调整深化。 第12周

定稿图,总体定稿、技术问题深化、整体把握。 第13周

正图及模型制作。 第14周

正图及模型制作。 第15周

正图及模型制作,注重表现力与完整性。

图纸的构图、色彩及内容的饱满部、深度与精细度,模型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表达 第16周

3

周一:完成正图及模型制作、细部及完成度分析、图面深化。

周三:交正图及模型、评图。

7.交图与评图时间地点

第十六周周三上午8:20 专用绘图教室

8.参考资料

[1]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4集.(办公楼)、第5集.(商业街·商场·百货商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3] 王晓,闫春林编著. 现代商业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刘建荣主编.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商业建筑、高层建筑、综合体建筑图册、实例集成等(可在图书馆、当当网、卓越网中查询收集) [6] 建筑专业杂志中关于“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原理及实例的资料收集 [7] 互联网中关于“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原理及实例的资料收集

附件资料:

用地红线图(CAD电子地形图) 片区更新改造规划图

基地街区周边环境建筑现状照片

4

5

第9篇:建筑综合实践环节要求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综合

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毕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是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毕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条件。

为更好地达到以上目标,根据中央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毕业实践教学要求(试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毕业实践课程不得免修,且时间不少于10周,学分为10分。

一、毕业实践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材料应用、检测和保管、工程计量与计价、内业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编制、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施工安全措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建筑生产一线基层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备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技术观。明确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学会处理工作中出现复杂问题的综合协调能力。

二、毕业实践的组织实施

1.修完本专业全部主干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毕业所需最低学分80%以上的学生可以参加毕业实践。

2.市电大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市电大负责毕业实践成绩的初审和汇总,并向省电大报送有关材料;省电大负责验收;中央电大组织对验收结果进行终审,终审后确定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三、毕业实践的选题方向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现场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施工员、技术员)、工程计量与计价(预算员)、材料供应与检测(材料员)、工程质量检验(质检员)、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内业技术员)、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岗位的技术及管理工作,或在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部门等从事类似的技术及管理工作。根据以上就业方向,确定以下选题方向。

在毕业实践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各试点单位可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人数、当地对不同的需求情况,并考虑毕业生个人的意愿及发展方向,选定一个或多个方向,制定毕业实践计划,完成毕业实践的教学工作。

(一)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

1.熟悉单位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2.熟悉图纸自审的重点及图纸会审程序;

3.掌握定位、放线、抄平工作及关键部位、关键过程的技术复核工作; 4.熟悉有关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5.了解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交接、单位工程竣工等的验收组织及验收程序;

6.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各施工班组、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施工程序安排与协调组织;

7.了解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的内容及组织程序。

(二)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

1.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

2.熟悉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通知单、工程签证的内容; 3.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原理及编制方法; 4.掌握工程形象进度报价及结算程序;

5.掌握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 6.掌握工程应用软件在工程计量与计价领域的应用; 7.熟悉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了解投标报价的方式方法。

(三)材料供应与检测岗位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标准; 2.了解对材料分供方的评审方法; 3.掌握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

4.熟悉材料进场、入库的验证验收程序,掌握材料抽样检验规则及检验试验方法;

5.熟悉建筑材料贮存、保管、搬运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6.掌握材料的保管、发放制度;

7.了解材料库存量的概念,确定主要材料的库存储备量; 8.了解材料、半成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的标识方法。

(四)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岗位 1.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 2.掌握工程技术档案资料所包括的内容;

3.掌握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抄测记录、桩基施工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沉降观测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技术质量交底记录等有关记录;表格的编写方法,了解其签字盖章手续;

4.熟悉工程组织设计的审批程序,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5.掌握文件资料的归档、编号保管、核查借阅等管理方法。

(五)工程质量验评岗位

1.了解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2.熟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熟悉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程序; 4.掌握工程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5.掌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的编号与整理; 6.了解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法。

(六)施工项目辅助管理岗位

1.了解施工企业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熟悉本项目的管理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2.熟悉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3.掌握施工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目标的动态控制方法; 4.学习施工项目各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 5.掌握项目管理专业软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6.了解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等科学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7.了解与分包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社会各方协调的内容;

8.了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熟悉本项目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岗位 1.了解工程项目招标评标的组织程序;

2.熟悉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组成、内容,掌握招标文件的编制方法; 3.了解工程项目投标的程序,熟悉投标技巧;

4.熟悉项目投标文件的构成,掌握投标文件的编写、封装等要求; 5.掌握合同评审、合同台账、合同变更等合同管理的内容。

四、毕业实践的教学方式

毕业实践活动提倡从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实际的单项工程施工现场作为实践的基地。学生则以施工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助手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学习专业技能,练就岗位能力。如果可能最好选择一些能在毕业实践期间经历从开工至竣工全过程的工程,并根据本细则第三项所设方向及学生岗位方面的要求进行轮岗。

五、毕业实践的成果提交(主要需要提交三个文) 学生选择一实践岗位,结合本岗位的工作内容,毕业实践活动全部结束后,学生应提交以下成果: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实践考核表

毕业实践报告正为内容要求不少于2000字,内容应包括: a.所在实践项目的工程概况;

b.结合本工作岗位把实践期间学到的新知识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怎样进行定位放线复核、怎样检查钢筋绑扎的质量等;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如何编写预决算等。 其他岗位要求同上。

c.实践总结。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注意:实践报告中应把实践单位意见手写填上,实践单位盖章(为红章,与报告中实践项目所在单位一致)。

毕业实践报告格式要求:毕业实践报告要求格式统一。2000字左右,使用A4纸打印及装订(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其中一级标题用黑体字。

2.施工日志

按施工日志的表格形式手写所选择实践项目的实践日志,实践日记的天数不少于70天。每一天应包括以下内容

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的每一天施工日志应包括: a. 每天的气温、气象、

b. 实践工作内容,记录工程施工流程中的主要事件。 c. 工作心得体会。

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的每一天施工日志应包括: a. 每天的气温、气象、

b. 实践工作内容,记录预决算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c. 工作心得体会。 其它管理岗位要求同上。 3.实践成果

结合所选择的实践岗位,提供实践期间所进行实践项目的主要业绩,如: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提供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或土建部分);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提供工程预算决算书或绘制的图表等。(要求内容在30业到40业之间) 其它管理岗位要求同上。

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格式统一,使用统一封面,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正文、附图,总计20-30页,使用A4纸打印及装订(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页码从正文开始设,底部居中。 说明:关于毕业实践报告表格、施工日志封面和表格、施工组织设计统一封面的下载:请登陆保定电大在线平台选择毕业实践课程,在教学辅导栏目中下载。

六、毕业实践活动成绩评定

毕业实践活动的成绩应根据学生在毕业实践活动的表现,实践单位鉴定、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日记、实践报告)由指导教师的给出初评成绩、由市级电大组织评审小组对每位学生的成绩予以评审后,报送省校进行验收。

毕业实践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优秀:毕业实践态度端正,实践活动中表现良好,圆满完成预订的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成果齐备,装订规范;实践总结内容全面、合理,有个人独立见解,条理清楚、文章通顺,字迹工整,图面整洁,无错误。

良好:毕业实践态度端正,实践活动中表现良好,完成预订的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成果齐备,装订规范;实践总结内容比较全面、合理,有一定的个人独立见解,条理清楚、文章较通顺,字迹工整,图面整洁,无大错误。

及格:毕业实践态度基本端正,能够参加毕业实践活动,能够完成预订的主要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成果基本齐备,装订基本规范;实践总结内容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文章较通顺,字迹比较工整,图面比较整洁,无原则性错误。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及格条件的为不及格。

上一篇:商务礼仪知识讲座下一篇:增材制造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