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企合作制度

2023-03-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使用制度,这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我不知道该问谁?下面是小编的《大学校企合作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大学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中外政策制度比较分析

摘 要 通过对澳大利亚和德国高职办学教育政策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对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深度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模式 政策制度

校企合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办学的一大特色,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校企合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都做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逐步发展出适合自己国情的较为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例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这些校企合作模式对于西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流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和调研西方国家高职教育的合作办学模式,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和发展、完善我国的高职校企合作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1 澳大利亚TAFE

1.1 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澳洲成立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之后,澳洲的高职教育便开上了快车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提出了要把岗位课程和学历教育相結合的全新理念,采用理论加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当下全世界闻名的TAFE模式。现如今在澳洲,据统计,TAFE学生已有150多万,约占澳洲17-64岁人口的12%。而普通高等学院只有75万学生,TAFE学生远超普通高等院校,甚至已达到后者的1.7倍。[1]

1.2 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澳洲的TAFE就是基于终身制教育理念基础之上。TAFE这种终身制学习模式的理念,不仅是澳洲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与澳洲联邦和各州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澳洲联邦政府成立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之前,澳洲的高职教育也是在不断探索,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成立之后,提出来要把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的思路,TAFE教育成为了澳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澳大利亚高职教育政策制度

对于高职教育的管理,澳洲政府有联邦政府、州和领地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三级。联邦政府主要针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做宏观上的管理,在宪法上有权向各州提供资金,并提出接受资金的条件。各州政府同样具有立法责任。并且对于联邦政府的拨款负责分配,同时需要制定高职教育及办学的课程管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对辖区内的高职院校进行直接管理,为他们提供设施和基础条件的支撑。澳洲政府对于TAFE学院的拨款不是无条件的。简单来说,澳洲政府和TAFE学院之间就好比服务提供者和客户的关系, TAFE学院需要向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产品”,政府通过购买“教育产品”的方式进行商业式的拨款。并且政府会评估TAFE学院的“教育产品”,如果无法达到预先承诺的内容和质量,政府必须收回这部分经费。[2]

澳洲联邦及各州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拨款,为澳洲TAFE学院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条件。通过立法的手段,保障联邦及各州、领地对于TAFE学院的政策指导和经济支持。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完善TAFE的法律政策环境。例如,联邦政府在《培训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年收入在22.6万澳元以上的雇主对其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的费用必须要达到其工资预算的1.5%。[3]

2 德国“双元制”

2.1 德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二战之后,德国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开始转型,向着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校企合作模式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注重徒工培训,坚持以校企合作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这么一种高职办学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常说到的“双元制”模式。所谓双元就是指参与培训的人员要接受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高等职业院校,另一元是企业或者公共事业单位。学员在高职院校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共建制度,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按照企业的要求和需要来开展教学和岗位培训。[4]

2.2 德国双元制特点、定位

首先,双元制的培训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其次,学生有两个接受培训的场所,高职院校和企业;再次,学生可以接受两种教学内容,在学校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双元制办学模式使得高职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学生在读期间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当中接受实践训练,30%-4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完全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2.3 政府政策

德国联邦政府统一公布国家承认并设立的职业,为不同的职业设计并颁布培训及人才培养方案。协调社会需求,职业岗位设置与培训教育的关系,达到职业要求规范,标准统一,全社会、全行业通用,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

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体系建设来保障双元制模式的实施,德国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双元制”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了保障和依据。德国联邦政府早在1969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以及《手工业条例》、《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对于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以及行业企业三方都做出了相对应的规范。

3 我国校企合作模式

3.1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高职教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末就颁布了《壬寅学制》规范了一整套实业教育体制,并在二十世纪初期,成立了“中华职业社”。随后由于中国的动荡,高职教育深受影响,直到1980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高职教育才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直至今日,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机制,规模也都不大,校企合作的内容很有限,层次、深度都很匮乏。政府对于校企合作模式没有统一的构思和理论指导,政策上支持有限,这也从一定层面上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现阶段的发展。

3.2 我国校企合作政策

1980年以来,中央政府提出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并且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来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各级政府也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通过并颁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证。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陆续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宏观政策的指导。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最关心的有关鼓励和奖励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对于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承担实习任务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的奖励。此外,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支付给学生实习的工资报酬可以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照规定扣除,并且给予符合条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4 中外校企合作政策比较

4.1 宏观政策

我国现阶段校企合作政策相较于澳大利亚TAFE和德国的“双元制”来说,宏观政策较多,但具体配套政策匮乏。自我国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但这些文件大部分都是宏观政策指导,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

4.2 主体对象

我国政府在校企合作政策的制定当中,都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对象,而忽视了企业、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各种要求都针对高职院校,势必就使政府失去了主动性,行业企业失去了积极性,也就造成了我国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大多是高职院校一头热的情况,只能靠学校单方依靠学校资源甚至高职教师的资源去建立、推动和维系校企合作。这和西方高职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通过澳洲TAFE和德国“双元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周发展较为完备的模式都是首先建立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其次,由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去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4.3 财税政策

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针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财税优惠政策。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而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在财政及税收方面基本没有优惠。所以对于行业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利益驱动,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参与的主要原因。据有关数据统计,70%的企业认为这是影响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5]这和西方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区别。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B18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 Qualification.http//www.Aqf.edu.au/aqfqual.htm,2007-10-30

[2] 匡瑛.比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8).

[3] 黄日强,邓志军,汪毅.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新进展[J].职教通讯,2001(11).

[4] 朱冰,贺亮明.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及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方式探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8).

[5] 朱振岳.浙江宁波立法促进校企合作[N].中国教育报,2009-03-02(2).

作者:方明聪

第2篇:校企合作制度化举措探讨

摘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方向是校企合作,推行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而要推进校企合作健康高效运行,必须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明确划定合作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校企合作方的权利。为此,浅谈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设,对推进校企合作,促进职教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制度化;举措

G4

文献标识码:A

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指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将校企合作行为纳入规范状态的过程。但是,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规则,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时权利义务不能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力和驱动力,难以调动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难以深度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做法。可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化,才可真正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共赢发展之目的,才能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

1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颁布)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现有法律依据,可见,关于职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缺失,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空白,因此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而要建立和完善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必须要清晰界定校企合作概念、全面覆盖合作的内容;必须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规定合作各方的应有责任;必须保证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要对等,既要要求参与者承担义务,也要保障参与者享有权利;必须追究不履行义务的参与方的责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推进校企合作的规范运行。

首先,推进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般性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不能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规范。2011年4月有关方面建议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作为现行职业教育法的有益补充,来指导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从法律层面保障并规范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一倡议得到社会的积极支持,相信在未来的实践中将成为现实。

其次,建立行业企业校企合作法规。

在校企合作中,主体是学校、企业,政府和行业应发挥牵线搭桥、宏观管理作用,要使校企合作更规范,需多方共同努力。2011年9月《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校企合作制度,在国内首次明确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院的各自定位、职责和义务。如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负责本市交通行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工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师资、建设实训基地、转化科技成果、督导评估等工作;协调市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给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规划计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政策支持。交通类职业学校的责任:面向人才市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等。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责任:选派骨干员工到合作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参与管理、为合作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提供实践岗位、支持参入合作学校的实训基地论证和建设等。暂行办法的实施,培养了大批交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发展了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推动了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北京市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和资源的优化整合。

再次,建立地方性校企合作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要完善国家层面和行业法律法规,也要加强各地方法规建设。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可以看成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法,而符合地方特点和为本地经济服务的地方性校企合作法规则可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补充、解释和说明。随着各地职教的发展,一些地方性的指导校企合作的法规的出台,对推动当地校企合作的发展、理顺校企合作关系,规范校企合作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3月,《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可见,关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设明显不足,这种不足必将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2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

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各理事单位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并以理事会为平台有机联系参与各方的制度。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后,理事会成员之一的企业将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专业建设、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将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合作学校学生实习、调研、实践、教学科研设备加工及调试;将为合作学校提供各类兼职教师。理事会又一成员学校将优先向理事单位推荐毕业生,可为理事单位提供各类技术培训等。各理事单位将互供信息,共享政策,联合申报课题等。可见,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有利于加强校企联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构建并完善“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担责任”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利于为行业、地方及理事单位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推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互补与共享资源,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教育改革创新重在制度创新。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发展中,政策不清、体制不通、机制不活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各种社会教学资源的充分调动利用,更好地服务与行业、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等,是各方正在探索和尝试的课题。2011年9月,“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在广西启动,这一职教方面的教改重点项目,开创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的先河。

当前,广西南宁市、江苏南通市、山东青岛等省市“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开展得比较成功,已取得立一定的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再次证明:职业学校办学要走出校门、贴近市场,一个有效举措是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该制度的成功启动、建立、逐步完善在探索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监督制度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漏洞,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校企合作则无序、混乱。因此,要保障校企合作健康深度发展,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监督机制。

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上级部门成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制定的专门监督制度,校企合作参与方必然会高度重视,因此,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当然,校企合作的主管方、监督方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校企合作,要做到监督有据、管理有序、监督有力。而要有效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真正做到管理有序、监督有力,引入“问责制”成为不时之需。“问责制”是法制政府不可缺失的重要制度,也是依法治校、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问责制”的贯彻落实是校企合作向科学化、正规化、法制化迈进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各参与方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规范、高效运行,才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为,通过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制的实施,能提高合作方的凝聚力、战斗力,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通过社会力量、媒体力量等手段进行监管,是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监督手段。在校企合作中,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创新监督形式,开设监督渠道以便于学生、家长、和利益相关者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等,实现校企合作的透明化。

4建立校企合作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是国际通行的重要监督手段。校企合作准入制度就是在政府的授权下,对校企合作的主体资格、形式、运作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批、登记、监督、管理的制度。如何建立校企合作准入制度呢?

首先,对校企合作主体资格认定应有准入制度。

尽管校企合作的双方是学校和企业,但并非所有的职业学校和企业都可成为校企合作的主体。校企合作的一方学校应具备的条件是基础设施好、科研能力强、实训条件完备的中职学校,另一方企业应是信誉好、经济效益高、发展势头强劲、技术型人才紧缺的企业。这样从源头上抓好合作主体的资格认定,才可打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造示范性校企合作品牌。

其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准入制度。

目前,传统的学历准入制度依然存在于众多行业和企业,很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技能,更为极端的做法是非“985”、“211”学校的不可录用。同时,用人单位可廉价快捷、不考虑任何职业基础地招聘员工,也可随意解雇员工。在这种背景下,参入各方对校企合作的前景心灰意冷。因此,建立就业准入制度,要求所有公民在就业前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从业资格,否则不能被用人单位录用,这项制度的建立,不仅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要知道正是由于就业准入制度,才有了名闻遐迩的德国制造,才有了令人羡慕的澳大利亚职业无歧视。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2]陈锡勇,余晓华.关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作者:王至利

第3篇:论校企合作制度的深入发展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继续教育面临转型。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继续教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指的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培养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高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摇篮。深化校企合作制度,不仅是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校企合作制度的不断深化是其发展的必然

(一)深化校企合作制度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制度的深入发展是由教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之一就在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相脱节。高校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能更好地使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劳动者。

(二)深化校企合作制度的意义

校企合作制度作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深化校企合作制度,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知识体系的良性循环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既是合作过程的参与方,又互为合作成果的评价方。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的结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技术的创新,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获得新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促使学校进行新一轮知识创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与企业进行新一轮的合作。

2 深化校企合作制度,打造人才培养快车道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劳动者,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衡量合格劳动者的重要标准。在传统的教育培养制度下,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分离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及时得到实践的检验。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兼具校内文化知识和企业岗位实践两个领域、两种空间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进行,效率更高。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还能解决人才培养的速度问题。

3 深化校企合作制度,确保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以来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后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其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企业、行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

 二、深化校企合作制度模式

(一)纵向深层次发展

1 初级合作层次,学校和企业是一种松散式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通过签订实习协议或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初级合作层次的特点: “校企相互配合”。

2 中级合作层次。学校利用优势学科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并根据企业需要设计培训项目,也可依托企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专业机构进行人才培养。

中级合作层次的特点:“校企联合培养”。

3 高级合作层次。由学校协同地方政府共同筹建校企合作产业园,实行公司化运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吸引知名企业进驻产业园,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高级合作层次的特点:“校企实体合作”。

4 合作创新层次。合作创新层次就是使整个校企合作过程被赋予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作理念、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的创新,力求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达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合作创新层次的特点:“校企合作创新”。

(二)横向模式拓展

1 随意教育培养模式向订单教育模式发展。以往的校企合作随意性较大、计划性不强,往往是零敲碎打的模式,它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订单教育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单教育协议书”,企业对学校提出培养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学校负责实施订单教育并提供师资力量,企业为订单教育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技术资料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培训完成后企业安排接受订单教育的学生就业。

2 分散培养模式向集中培养模式发展,以往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学校或者企业内,以企业个人为单位的较分散的合作培养人才。集中培训模式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分期分批地在合作学校或企业内对企业员工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员工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企业员工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技能不断得以提高。

3 零星委托培养模式向计划委托培训模式发展。以往的校企合作仅仅从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需求出发,既没有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长远需求,也没有考虑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储备。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有目的有计划地储备企业人才。计划委托培训模式是指企业派遣员工到合作学校学习,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与培训。通过企业向学校委派员工定向培养,帮助企业实现人才战略的升级。

4 资源独享培养模式向资源共事培养模式发展。以往的校企合作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考虑多、从校企双方资源共享的角度考虑少,校企双方的资源都是各自独享的。资源共享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

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陸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培训兼具教学和生产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5 企业内训培养模式向校企共训培养模式发展。以往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学校提供师资到企业,在企业内训机构安排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模式没有对企业自身的培训力量加以利用,也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师资各自的优势特长,校企共训模式是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校,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学校的课程设置紧跟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

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作模式的选择,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所起到的基本功能,就是使校企双方牢牢捆绑在一起而成为利益共同体。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制度,校企双方应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最佳效果。

三、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关键点

(一)合作要以双方需求为动力

校企双方互为需求方,互为供给方。供求一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能盲目应求。校企合作的动机、过程、成果都应该和必须体现企业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缺什么人才,学校就要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而是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行业领域内开展高技术、高层次的校企合作,集中力量办国家最重视、企业最紧缺、学生就业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使校企合作逐渐向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型人才、知识型人才和智能型人才转变。

(二)合作要以法规为保障

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不能单单凭借学校或者企业的热情,更不能凭借上级组织的行政指令和安排进行。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校企合作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一是要完善相关基础类法规文件,二是要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三是通过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通过扶持和引导,构建校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明确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中的工作职责,才是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合作要以双赢为目标

校企关系的根本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学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企业和学校双方各有所图又各得其所。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就要达到既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提高经济效益,又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的目的,建立并完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关系,形成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

四、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发展途径

(一)处理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学校是理论教学基地,企业是实践培训场所,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实践。学校主要表现是承担理论基础教育任务,为在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企业主要表现是承担为校企合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保证。两者都是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者和考核评价者,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既要转变重校内教育,轻校外实习的做法,又要防止校外实习过多,校内教育作用淡化的现象,做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并重。

(二)进一步完善各类校企合作政策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应尽快把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倡导和支持落实到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高校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给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通过法规调节以形成保障体系,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三)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功能

从合作机制上看,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确保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由于学校和企业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的不同。仅靠自身或各自的主管部门来协调双方的利益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政府应充当起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努力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使所有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机构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大校企合作项目研发力度

在校企业合作中,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是教学与生产结合的桥梁,是高校进入生产领域、开展社会服务的根本保证,高校的科研不同于企业的地方在于,高校主要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等环节具备优势,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应把项目研发作为深化校企合作发展的核心内容,围绕能明显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实现企业增效的项目来选题,以项目为纽带,架起合作桥梁,以项目为纽带,带动研发工作,切实做好科研和生产的接口工作,从根本上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

(五)发展校企合作服务支持体系

校企之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无法共享导致学校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需求信息是阻碍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另一原因,校企合作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加快校企之间信息的流通速度,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各种方式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活动提供信息共享。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评估与反馈体系。通过跟踪调查、对企业回访等形式,对每一个合作项目的进展与效果进行定期的科学评估与反馈,增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懿心,倪天祥,常小勇,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性人才,探索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划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徐洪波,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2006,(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

作者:毛金波

第4篇:校企合作制度

XX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帮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创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和我省“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总战略的伟大实践,积极落实人才培养优先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与发展,服务湘潭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院发展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适用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各专业与省内、国内的企业尤其是青岛市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社会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 机构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组织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工

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职责另行规定于《校企合作办公室职责》。 第二章 合作 第四条 原则

校企合作坚持服务、互利、统一的原则。即校企合作应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目标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推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帮助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 第六条 条件

(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的企业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其所在行业应与我校特定专业相关,管理体系、技术水平在本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或其所在行业是朝阳行业,为国家政策所支持,其管理体系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中高水平。

(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项目应符合学院办学的定位和发展需求,符合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要求,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设置条件,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并能提供工学结合的实训、实习平台和中职专业教学、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办公室要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调研,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承诺超过学校规定的条件。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

2、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七条 审批

一般性合作项目(一般性合作项目指小型简单合作项目,比如简单的顶岗实习合作、员工培训合作、教材编写等)的审批分别由各专业教学团队自行负责,各专业教学团队在签署合作协议前,要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调研;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承诺超过学校规定的条件。校企合作办公室不保留合作协议,仅对合作项目进行统计。

学校对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项目实行立项、审查、批准制度。重大项目是指占用学校资源范围广、数量大,或者学校投入(含运行成本)大于2万元人民币(含2万元)的项目。一般性项目由相关部门自行负责立项、实施、管理。但仍必须经过的校长办公会议授权,并需在

校企合作办公室登记备案,接受校企合作办公室考核。 重大项目的审批程序如下:

(一)立项

拟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各专业教学团队相关组长需向校企合作办公室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办理立项手续。

(二)审查

为规范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学校实行项目审批制度。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牵头审查校企合作项目总体情况,重点审查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企业资质;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审议学科先进性、装备先进性、技术先进性,评价本院教师科研参与度;审查是否符合实习教学需求,是否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效益,评价学生实习教学参与度,审查占有资源总量和成本的合理性,并提出具体意见,报校长办公会审查,同时视项目情况还可以召开专项论证会。

(三)批准

校企合作项目经审查,提交校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后,由校长签署后方有效。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也必须经校企合作办公室审核、学院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实施;所有项目均应首先协商制定合作协议(合同书),经学校法律顾问审核同意后正式签约。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学校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 形式与内容

各专业教学团队应在探索校企合作新型办学模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1、共建专业结构,校企共同研究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更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高级技能型人才;

2、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技术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标准,与企业专家一起编写修订教学参考资料;

3、共建师资队伍,引进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派出学校教师到企业定岗进修,共建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服务教学,服务企业发展;

4、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实习实训条件,让实习实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可以考虑设置校中厂、厂中校,可以聘请企业技能大师进入学校开设工作室。

5、共建教学评价体系,引入企业标准化的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6、合作可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学校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也可以 由学校为企业加工产品,实行产教结合。

7、在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实施订单培养的班级可以采取冠名制等管理形式。无论是长期合作还是短期定向培训,均可视为订单培养。

8、学校按照协议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和学历水平。

9、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

10、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植入行业、企业认证证书相关课程,视作校企合作的一个特殊类型,纳入校 企合作管理范畴。

11、 企业对以任何名义对学院进行捐助,包括企业奖学金等形式,视作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但可简化手续。附加条件的捐助,应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履行完整的审批手续。 第三章 管理 第九条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与合作企业建立共管机制。校企合作项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根据项目类型归口管理。校企合作办公室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条年度效益评价校企合作项目将实行年度效益评价。

校企合作项目的年度效益评价,主要从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使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成果、师资培养、社会培训、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履行情况。对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通过与归口管理部门讨论,向上级领导提出终止或者继续项目的建议。年度考核评价的计划应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过程应有企业参与,考核结果应与企业共享。考核年报表每年12月25日-30由项目管理部门撰写并交校企合作办; 第十一条 资产管理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归口管理单位应明确合同(协议)所涉

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校企合作项目设立的实训室可以用企业的名字命名,或按照企业要求命名,但名称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 第十二条 知识产权管理

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均应按协议确定管理方。未明确定义知识产权管理方的,应确定校企合作双方为共同管理方。 第十三条 知识产权归属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后的最终成果,校企项目合作归口管理部门应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校企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的权属。学校专业教师为非学院校企合作伙伴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不受本办法约束,但应按学院相关规定履行手续和义务。 第十四条 财务管理

校企合作项目中的费用支出、收入以及对外服务收入等财务收支情况由财务处统一设立台账,集中管理。能够具体产生效益的校企合作项目,学院收入部分学院收取20%管理费,其余80%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使用,主要用于设备维护更新、原材料采购、外请技术人员工资、本校教师指导学生加班费等。该部分资金仅能用于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营,不得他用,不得体外循环,不得设立小金库。 第十五条 档案管理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档案的管理。必须收集归档的资料

包括:校企合作申报表、校企合作项目立项书(或批准文件)、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及其他校企合作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项目实施计划、总结、过程资料等数据、文字、图形资料。学校及其他校企合作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校企合作项目计划、总结、过程管理、财务相关的数据、文字、图形资料归档管理。 第十六条 奖励及责任追究

(一)奖励

校企合作办公室每学年末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专业教学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引进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引进资金或资金设备总价值超过***万并顺利到位,学校将给予引进该项目的单位或个人项目总金额5%(或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或者合作项目对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对专业招生就业具有整体性的促进作用,学校将给予引进该项目的单位或个人5000-20000元的奖励。对确有发展前景,但启动过程较长的项目,学校将给予政策支持,并在项目效益实现后对引进该项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5000-50000元的奖励。奖励在项目签约之日同时以文件形式确认,在项目效益实现当年发放。

(二)责任追究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学校或专业教学团队、部门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否则学校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此产生的后果由相关人员自行承担。对在校企合作工作中不按章办事,工作推诿的专业教学团队、部门或个人,由学校通报批评;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以权

谋私,给学校造成损失的专业教学团队、部门或个人,学校给予相应处分或进行经济处罚。 相应处分或进行经济处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其他

(一)学校及专业教学团队、部门等单位开展的校企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本管理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5篇:校企合作工作制度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专业

《校企合作制度汇编》

1.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校外实训安全管理规定 3.产学研小组工作制度 4.校外实习安全预案

5.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法 6.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

7.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定 8.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9.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10.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11.订单式培养管理制度 12.专业教师技术服务制度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014年2月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本中心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实现既定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在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按照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46号))及附件《2011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遴选基本条件》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并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中心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中心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中心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实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

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顶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实习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设备优势,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合作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生产性实训中心等。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

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40天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各部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各部评选3-5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一日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关于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

2014年3月

机械加工专业安全管理规定

校外实习是学生接受时间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 学生外出实习时,所在部应在学生实习离校前做好实习动员,制定实习计划,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做好实习期间的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 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明确校外实习班级的带队管理老师,及时掌握校外实习学生的实习动态,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3、 实习学生发生事故、事件时,带队老师要立即向部领导汇报,并积极协助处理。对一般事故、事件在处理结束后,带队教师应将事件的原因、经过、处理结果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技工部,如遇重大事故、事件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并会同学校一起处理。

4、 实习学生应增强社会安全意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不打架斗殴,不酗酒闹事,惹是生非。

5、 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有关安全规定,接受实习单位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

6、 实习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实习期间,学生不得在企业食堂外就餐,确保饮食安全。

7、 学生在实习期间未经指导老师允许,不应到与实习工作无关的场所活动,不应到污染严重有害身心健康的环境逗留,禁止参加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活动。

8、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现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或发生了安全问题,应及时向实习单位报告,并向带队老师或技工部领导报告。

9、 实习学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实习学生,造成个人人身安全事故和损失的,由个人负责;对危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视情节轻重,由有关方面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处理。

10、 学生在校外实习前,系(部)必须与学生签定《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

11、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宝坻职成教中心教学一部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产学研小组工作制度

2014年2月

产学研小组工作制度

2014年是我校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力度,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教学研究方面均取得新的成果,特制定产学研合作制度如下:

一、构建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各位小组成员及专业课教师都要深入社会、企业,聘请大集团、大企业老总或董事长组成产学研合作咨询委员会,参与对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咨询和研究。在咨询、策划、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企业,走进生产第一线,掌握行业动态,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在产学研活动中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两者互相帮助发挥各自作用,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产学研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为产学研合作创出一条双赢的新路。

二、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

我部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个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教研室积极开展教研工作,认真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其新专业开发、教学大纲编制、重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产教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问题召开定期工作会议。

三、建立产学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鼓励教师走出去,与外界企业探讨合作模式,借助行业(企业)优势,扩展教学空间,积极筹建完成与本专业匹配的校外实习基

地,聘请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发给他们聘书和一定的工作津贴,请他们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对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共同遵守的协议,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同事也要开发校内实训基地空间,充分利用可使用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在校企合作的同时鼓励教师加强“产学研”的研究。每位实习带队教师应在实习期满,专业里递交带队实习报告,对本期实习作出总结和分析。每一将各位教师产学研课题和研究文章进行对比,对优秀的论文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参与根据企业需要而适时成立的某类技术开发小组和培训小组工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对缺德突出成绩的,学校给予适当奖励。

五、拓宽人才输出渠道、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中职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关注毕业生就业信息至关重要。在校企合作中我专业应注意学生再实习单位的表现,鼓励学生为企业多做贡献,给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带队教师应在实习实训中了解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的实习出勤率作为评价学生就业推荐的重要指标。争取学生毕业后能够留在实习单位,为专业就业扩大出路。

六、建立企业调查制度 组织教师下企业调研

(一)了解职业岗位对某一欲开设专业及培养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确定新专业的建设方案。

(二)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即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指导教学改革。

(三)对人才预测调研,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从而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

七、建立定期开会制度

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参与人员是小组的所有成员及部分专业课教师与企业部分管理与技术人员,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安排本学期的顶岗实习及校内外实习实训与教研教改。

八、建立奖惩制度

将产学研合作工作列为年终考评加分项目。对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不能完成工作的教师将在年终系部考评中予以扣分对造成重大损失的,报请学校予以处分。

2014年2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外实习安全预案

教学一部

2014年2月24日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安全预案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安全管理,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学校秩序,明确安全事故处理的责任,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建立学生外出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庆发

副组长:张玉新、张学涛、王建勋 成员:陈浩、张悦、杨海波 带队老师:陈浩、张悦

如果学生在外出时发生事故,班主任老师应在第一时间内设法报告领导小组,并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救援处理工作。

二、 实习单位基本资料

实习单位: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三、外出要求

1.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

责。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2.实行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申报审批制度,全校性的活动,要上报教育局,班级或年级组组织的活动要向学校申报,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活动的组织和抓好师生的安全。

3.出发前要集队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4.各班清点人数。

5.租用的车辆必须要有正规的营运执照客车。

6.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教育学生不要争先恐后,要礼让。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到达目的地后要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 8.教育学生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9.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学生三五成群,不得单独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带队老师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10.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班主任及带队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

四、处理事故的职责

接到发生事故报告后,有关职能部门要立即赶赴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救援工作,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积极组织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尽快设法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如属重大安全事故,则视事故情况,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妥善处理。

五、应急处理预案

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学校主要领导,由主管校长上报区教育局。

2、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职能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立即通知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到位。

3、应急处理措施: . ⑴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必需的机械设备及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及突击抢救行动,调查现场情况,如有人员失踪,立即判明方位,紧急安排有关技术专家根据事故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同时安排同乘学生的疏散和护送问题,必要时请求消防部门协助抢险,请公安部门配合,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⑵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120)或就近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⑶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⑷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六、关于安全事故的调查结案

⒈确认事故现场,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排险,防止事态扩大而采取紧急措施和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协助交警、交管部门拍摄

或绘制现场图并写出书面记录。

⒉及时疏散人员,组织人员及时做好学生的护送工作。 ⒊如有伤亡事故,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⒋学校可依事故调查的需要,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调查分析,组建专家调查组,调查组任务是协助学校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者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措施写出事故报告。调查组可独立写出调查报告,报区教育局、公安局。

2014年2月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技术加工专业

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法

2014.2

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法

工学结合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项重大理念变革。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工作),一边在课堂学习,工学相互交替进行,必然会对传统的教学管理产生极大的冲击。要真正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一个基于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中职院校建设单位,在近年“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相应的工学结合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建立一系列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1.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满足“工学结合”对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具备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过渡,通过修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关于引进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暂行规定》,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项目研发或到宝坻优秀民

营企业学习企业运作方式等,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和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队伍;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引进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技术骨干,同时建立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直接承担或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建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

2.制订适合"工学结合”的聘任、考核与津贴分配方案。为有效推进了学结合,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向工学结合政策倾斜的聘任、考核与津贴分配方案,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实行全员聘任制,对于与工学结合有关的岗位或因工学结合而新增的岗位,如千学结合办公室人员、千学结合质量监控人员、各系实训管理人员等,学校予以优先保证,其他岗位则从严控制。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把是否有力推进丁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作为教学系、部门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把教师到岗率、学生评教、企业评教作为对指导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与其工作报酬、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挂钩。学校按照“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不断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建立固定工资与校内津贴双轨运行制度,实行院系(部)两级分配。各系(部)结合部门实际,相应制定《校内津贴分配实施细则》,提高实训指导课的课酬,提高下企业指导学生教师的津贴,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费不低于理论课。

(二)建立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以下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明确教务处、教学督导处、部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职

责,同时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校方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实时跟踪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及时做好有关思想丁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2.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社会综合考核评价系统。学校在工学结合中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试推行“3︰4︰3”制,即第一项主要考核指标包括遵章守纪、爱护财产,尊重师傅、文明礼貌,熟悉岗位、动手能力强,合计占30%,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成绩;第二项工作业绩以企业下达的任务为基准,完成指标的为良好,超额完成指标10%以上的为优秀,完成指标80%(含80%)以上的为中等,完成指标60%(含60%)以上的为及格,低于60%的为不及格,此项指标占40%,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成绩;第三项教学业绩,包括实习周记(占5%)、专题报告(占15%)、实习总结(占10%),此项指标占30%,由学校指导教师确定成绩。

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档案。学校修订《教学质量监控档案理办法》,逐步以现代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2014.2.25

宝坻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三条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全校校外实训基地。

第二章 实训基地的建立与撤销

第四条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的原则,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第五条 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条件

(一)必须具有正式法人资格,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的企事业单位;

(二)其业务范围与学校现有学科专业对口,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要求;

(三)能够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训条件(场地、设备、指导人员、食宿等);一般应立足本市、本区。

第六条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由部处室负责联系和组织考察,经考察符合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应将单位名称、地址、概况等有关情况,报送教务处审核学校主管领导审批。

第七条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都应签订合作协议书。合作协议书应经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领导批准后由部处室组织签订。协议书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期限等内容。协议书一式四份,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执两份,部处室、教务处存档一份。

第八条 校外实训基地原则上都应挂牌,经双方协商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同意挂牌的,相关部处室向教务处提出,由学校按统一规格尺寸、样式制作标牌,部处室负责悬挂。

第九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该校外实训基地应予以撤消:

(一)严重违背合作协议;

(二)业务或职能发生重大变化,与学生所学学科专业不对口;

(三)发生经营状况恶化、违法违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等情况,不再适合承担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四)破产、解散、停业整顿或者被兼并、注销等。

第十条 校外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需经合作双方协商,部处室报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领导批准;部处室负责通知被撤销的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挂牌的应予以拆除。

第十一条 协议到期的校外实训基地,应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商定是否续签,续签手续由部处室办理,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 实训基地的管理

第十二条 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采取学校、部处室两级管理方式。教务处负责全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制定、检查协调等工作;部处室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管理及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部处室要有专人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明确每个校外实训基地的责任人,责任人应经常与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的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密切关系。协调选择学历和技术职务较高的人员或技术能手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实训质量。

第十四条 部处室专业教研室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实训项目、人数、地点、指导教师、要求等)。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在实训前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五条 部处室在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前,要组织对参加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动员教育,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安全规程,服从校外实训基地方人员的管理等。动员教育应邀请实训基地单位方负责人员参加,并提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

第十六条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期间,带队的指导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训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各项实训项目,不得无故缺做;要与实训基地单位分管人员的沟通,严格对学生的管理和出勤情况考核。

第十七条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结束后,须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带队的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单位方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分别做出鉴定,评定成绩。

第十八条 学校优先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专家学者、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适时安排他们来校为师生举办讲座或报告会。

第十九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及学生实训实习所需的费用,部处室每年应做出预算,列教学经费支出,结算手续按学校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教务处、部处室要不定期的检查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情况,及时与实训基地单位方协商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等工作,每次检查要有记录。

第二十一条 部处室在年终总结时,应对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情况做出总结,分析本单位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与效果,研究新基地建立事项及原有基地的保留与撤销。总结要报教务处备案。学校适时组织开展校外实训基地评比活动,对于合作密切、运行良好、实训效果突出的评为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并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 部处室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情况资料收集

与保管工作。凡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有关的资料如:校企合作协议书、实习实训报告、《实训记录本》、《鉴定表》以及各种检查活动记录等由部处室指定专人统一保管。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校企合作制度

1、 建立联系人制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

2、企业从制定教学计划、招生、教学实施、毕业考核等由企业为主全过程参与。

3、企业为学校提供师资、提供设备、提供奖学金、接受学生实习等对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并有所为的企业,优先推荐评选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4、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学生进企业后分成若干小组,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同时还由企业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开设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的实训课程。

5、学校积极开展职工培训,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6、凡核心层合作企业,可优先挑选学校毕业生。

7、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二年分别须有二个月(44个工作日)以上时间进企业实践研修(40周岁以上的20天以上);其他教师每二年不少于10天到企业学习、调研。

8、实施聘任“企业教学咨询官”制度。聘任的对象一般是具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师、企业培训师、专业技术人员等。 “企业教学咨询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对教学进行督导;来校授课、办讲座、搞咨询等。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定

2014年2月20日

天津市宝坻职成教中心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定

为了加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促进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与学校共同建立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煅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双方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第二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第三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第四条

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

合,能满足我专业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的要求,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

第五条

能承担我校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等部分实践教学任务,能接受我校有关专业一定数量的教师与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提供场地和实习实训指导人员,并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卫生和酬金等方面的条件。

第六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先给予支持。

第三章 学校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形式

第七条 学校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先给予支持。

第八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向学校投资或捐资(捐物)参与办学,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选派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教学,单位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第九条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实习实训指导书和实习实训计划,提前送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委派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检查和督导学生的实习实训纪律等情况。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十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成为

双师型教师培养场所,使实习实训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第十一条

开展订单培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根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用人需求量,学校在国家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征求毕业生本人意见后,优先推荐有关毕业生就业。

第十二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与学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开展科研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市区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四章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任务

第十三条

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培养学生解决技术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十四条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十五条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实训的项目均应按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进行设计,使学生切实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

第十六条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计划。按照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学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

容。

第十七条

承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训和开展科研合作等。

第五章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十八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与管理工作由各部负责落实与实施。

第十九条

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对全校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按照示范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督促与协助各部建立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的签订、挂牌等。

第二十条

产学研办公室、招生就业处协助各部联系和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单位,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配合各教学部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拓宽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渠道的信息。

第二十一条

各部具体负责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列入部的发展规划。根据专业设置情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依据,考虑经费承受能力及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二十二条

各部成立由部主任、教研室主任管理小组,与合作单位联系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部主任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负责人。

第六章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约与挂牌

第二十三条

经双方协商达成合作意向,就合作单位的基本

情况、合作形式与项目、合作时间等事项协商后,由教学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同意后,与该单位签定合作协议挂牌,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二十四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由校长、分管校长或部主任代表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一式二份),由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执一份。协议原件由专业档案室存档,教务处、相关部留存合作协议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

协议书内容应包括:1.双方合作目的;2.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3.双方权利和义务;4.实习实训师生食宿、学习、交通、酬金等安排;5.协议合作年限;6.安全管理办法7.实习实训期间意外事故处理;8.实习专业项目及内容;9.其他。

第七章 检查与评估

第二十六条

为促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务处将不定期地组织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检查。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基地条件、实习实训效果、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定期的评估、考核,组织开展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并给予表彰。

第二十七条

各部要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协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建设、发展、实习实训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2014年2月29日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为适应本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学生生顶岗实习配备校外指导老师。为规范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专业导师的管理,明确专业导师的职责,保证我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校外指导老师任职资格

1、年龄不超过60岁,自体素质良好。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

3、了解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4、熟悉本专业教育课程和知识、技能体系,能制定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计划,具有实际指导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能力,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个性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调能力。 第二条 校外指导老师聘任与管理

1、校外指导老师的聘任由本专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荐,报学校教务处审核备案。

2、校外指导老师的管理与考核采取以本部为主,并与教务处、督导室相合的方式进行。

3、校外指导老师的聘期为一年,期满后由各系决定是否续聘或解聘。

4、校外指导老师的工作津贴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计算,时间按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段核算。

第三条 校外指导老师工作职责

1、了解实习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介绍我院“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确保所指导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生产性顶岗实习到岗率达95%以上。

2、实地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岗位、经营与管理等情况,定期向学校汇报实习学生基本情况。

3、严格执行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大纲要求,充分了解学期和月度学生实习计划,校外教学计划,网络课程学习指导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4、深入学生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全面掌握每个实习学生的实习状况,认真听取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岗位或工位轮换和教学组织工作。每月到生产性顶岗实习实地校外教学不少于4次。

5、将课堂搬到企业、搬到学生的实习现场,校外指导老师应在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地点每月承担或组织校外授课不少于2次,授课

学时不少于8学时,并于月初将下月校外教学计划和授课资料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7、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网络远程教学和学习指导。

8、指导实习学生结合实习岗位钻研业务,对实习中发现的管理和技术问题进行指导,组织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9、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与实习单位共同完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危及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10、加强与实习单位有关部门、企业导师、师傅的沟通,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情况,协调好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11、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积极开发专业对口、组织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岗位齐全、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度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

12、利用生产性顶岗实习校外教学机会,对不同岗位和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了解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工艺;了解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应用情况;收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工艺、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与企业人员一起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等问题,为教学改革、教材开发作准备。

14、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教学和工作安排,以及学校的重大事项及时传达给学生。

15、组织协调好实习结束工作,负责与与实习单位的有关事宜,有重点地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学校和教学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16、收集、批改实习报告,做好实习总结和学生实习成绩评定、上报工作。

17、做好生产性顶岗实习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由2012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第五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加强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与要求

1、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是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障。顶岗实习属于教学范畴,因此教务处是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主体,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配合指导老师做好相关工作。

3、教务处要加强内涵建设,做好顶岗实习工作。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的教育效果。

4、中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年。非毕业顶岗实习要根据专业计划来安排,如果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安排,而要临时安排顶岗实习的,要按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的程序办理,并提供完整的顶岗实习方案报学校审批。

5、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应该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不可过分迁就企业,而轻易放弃专业培养目标,要防止学生被单纯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

6、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要接受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共同管理。

二、顶岗实习的若干规定

1、每位同学都必须积极参加,按要求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学生必须服从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统一安排。

2、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前必须与学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规定及要求》和《顶岗实习协议书》。

3、顶岗实习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统一组织与管理,凡不服从统一组织与安排的顶岗实习学生,其实习环节将不被学校实习管理部门认可,毕业时按未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处理。

4、顶岗实习学生应服从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安排,如对工作安排有不同意见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工作困难或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报告,求得妥善解决。

5、顶岗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管理,病事假要严格执行事前请假制度,经允许后方可离岗,因病请假须出具实习单位

指定医院的病假证明。在向实习部门请假前,须通知指导老师,以便指导老师掌握情况,病事假结束后要及时返岗。

6、顶岗实习学生要服从统一的食宿管理。不得在外留宿或留客人住宿,不得通宵上网,不得在业余时间发生吵架斗殴现象。要搞好宿舍和个人卫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7、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违者除承担法律责任外,学校将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各项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因违犯规定造成的后果,由学生个人承担。

8、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遵守学校关于顶岗实习的各项管理规定,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岗位。因病因事需离岗,或由家庭自行安排实习者,须本人提交书面离岗申请,家长同意并签字盖章,经原班主任审核报学校批准后,方可离岗。离岗后一切安全责任由家庭和本人承担。

9、每位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其一年由学校派专人全程跟踪指导。

10、顶岗实习学生应在认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的同时,按要求做好工作记录。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做好顶岗实习技术总结,及时完成《顶岗实习学生鉴定表》的填写,上交学校教务处《顶岗实习学生鉴定表》作为毕业前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之一。

11、顶岗实习结束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被企业录用后,由教务科批准,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未被录用的学生由学生顶岗实习自治组织负责把名单提供给招生就业办公室,等待推荐就业。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技术加工专业

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2014.3

“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校 “订单培养”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界定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形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三)“订单式”培养的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深入有效的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是新生入学前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和需求计划,也可以是培养期间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经协商一致后实施;既可以是独立组建班级以实施教学和

指定),但必须参与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形式。

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

各部应树立强烈的市场和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选择适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

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时的考虑因素:①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及业务规格,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合作对方去;②合作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③合作对方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双方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 在实施“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一要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的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二要有利于企业利用我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三要有利于贫困生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的后顾之忧;四要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到这种定向培养工作中去。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1.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就业方向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甚至落实到某种职业和具体岗位;

.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3.要处理好学生即时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

1.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专业名称需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要求规范,课程体系特别是主干课程必须符合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要求;

2.保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经学校教务处同意,采取不同方式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但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

3.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

三、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体系与分工

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由2个层面构成:学校、各部:

(一)学校:主要负责“订单式”培养工作的统筹、指导及订单协议(合同)的审核与管理。学校层面主要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两个部门综合实施相关职能。

1.教导处:

实、班级组建方案及组建过程中与企业的协商与协调和合作协议的审核确认;

②支持并确认专业所在部“量身订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因订单培养新产生的课程分工及费用分担进行确认;

③对各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④组织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讨工作,以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2.招生就业办公室:

①负责联系和接受各类用人单位“订单”培养的意向和人才规格要求,并及时反馈到各部和相关部门。

②负责“定向班”形式以外的各种“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遴选与组织协调,并组织学生与企业达成协议,对涉及学生入学和就业的协议条款进行审核和确认。

③负责组织和落实订单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支持,或对学生个人的学业补助与奖励事项。

④通过学生管理系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工作。

⑤强化对订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研究确定订单式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阶段目标、方法渠道和有效措施。

⑥负责学生到订单企业就业的相关工作。

(二)各部:负责本部“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组织和实施。

1.凡形成“定向班”的,应明确订单专业负责人,成立有企业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的订单专业专家咨询组织,以研究本专业订单培养的岗位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订单专业培养方案。

2.明确各订单专业的课程负责人,根据订单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研究整合课程内容,科学选编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与订单企业密切联系,具体负责做好本部订单学生的宣传、发动和遴选工作、培养期间的教学运行与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接受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在订单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落实学生到订单企业实习制度并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实现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资源互补。

5.全面收集订单式学生在企业的业务能力状况和思想作风表现等信息。通过分析,及时总结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第6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企合作是学校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校企合作步伐,促进教学、师资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与国内外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四)负责对校企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

(五)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 校企合作程序

第四条

(一)校企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二)校企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促进教学、实训课水平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

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五条 审批办法:

(一)立项:相关企业向学校就业培训处申请,办理立项手续。

(二)审查:由就业培训处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三)批准:校企合作项目经初审后,提交校行政会审定通过后,由校领导代表学校签署后方有效。

第三章校企合作管理

第六条 日常管理由学校就业处每个季度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上报校企合作工作小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签订的协议应及时备案登记。

第七条 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

(一)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 学校就业处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核、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日前报学校分管领导。

(二)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期间应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第八条 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必须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

第九条 考核与奖惩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学校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否则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二00八年五月

第7篇: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

协议书是契约文书的一种。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为了解决或预防纠纷,或确立某种法律关系,实现一定的共同利益、愿望,经过协商而达成一致后,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记录性应用文。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我们来看看。

篇一: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 方:

乙 方:

为服务海峡西岸的经济建设,加强闽台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路;以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紧缺专业人才的项目合作为载体,搭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探索建立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学校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

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如乙方在不影响其生产的情况下,允许甲方使用企业的专门化的实验实训室,满足合作班级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推荐企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3.应乙方需要,甲方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在乙方挂牌设立“××学校成人大专函授点”,采取“函授”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为乙方员工的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并按照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员工的培养专业和培养方案。

4.劳动力转移培训:乙方以“招工就业”、“边工作边学习”形式吸纳劳动力资源,并与甲方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灵活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企业员工。实现“招工”与“求学”联动,甲方为乙方培养专业人才(工作的同时,可以就读甲方的成人大专或成人本科学历教育)。

5.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班”或“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

人才培养质量。

6.乙方选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三)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

1.甲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2.乙方作为甲方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也是甲方的校外实训基地,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3.乙方若在甲方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协议另订),甲方应向乙方公允收取一定的资源费,如房租费、水电费等。

4.甲、乙双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甲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思想教育,指导教师、班主任老师必须定期下企业协助乙方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乙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轮岗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5.乙方为甲方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相应的实习工作、生活环境(顶岗实习期限一般为2—4个月)。同时,乙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留出一定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能通过网络教学等手段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保证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课程实习可以采取分段教学模式,实习期间企业与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酌情发放实习补贴,以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6.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应服从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含考勤管理和技术管理),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乙方应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乙方应负责实习学生在乙方单位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7.因实习学生或甲方原因提前终止实习,甲方应提前一周告知乙方。反之亦然。实习结束,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

8.甲方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四)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1.甲方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 型师资。挂职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宿舍管理费、水电费由乙方承担,餐费由甲方自行承担)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2.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每年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甲方挂职锻炼,参与甲方的管理、教学工作。挂职期间甲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宿舍管理费、水电费由甲方承担,餐费由乙方自行承担),并保证挂职效果。

3.双方派出的挂职、培训人员应严格对方的工作和教学的行为,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各种管理规章,确保各方的正常工作、生产和教学秩序正常。挂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视情况由接受单位发放相关聘书。

(五)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

1.甲方聘请乙方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学校客座教授,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甲方的教育教学工作。

2.乙方聘请甲方高层(院领导或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乙方企业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

3.甲乙双方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可以通过双方认可的技术专刊刊登相应的科研成果。

(六)上述有关事项具体约定、其他合作方式及内容陈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需另行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协议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未尽事宜时,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或备忘录),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或授权)人: 代表(或授权)人:

年月日 年月日

篇二: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方: 南通大学

乙方: 无锡市中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根据“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和“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就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在乙方设立科技创新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

一、科技创新基地

1.甲方积极帮助乙方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优先向乙方转让科技成果,并根据乙方需要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培训等服务。

2.根据乙方发展的需要,对具有前瞻性和重大成果转化价值的研究课题,甲乙双方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研究攻关,联合申报各级政府的有关科技计划。

3.甲方选派科技专家参与乙方的研究、管理和生产实践活动。

4.乙方积极向甲方提供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信息,为甲方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二、教学实践基地

1.甲方创造条件开设与乙方经营生产实际需要有关联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2.甲方根据乙方需要,为乙方“订单式”培养学生。

3.乙方为甲方师生提供专业参观、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条件。

4.甲方根据教学需要聘任乙方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三、研究生培养基地

1.甲方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聘任乙方专业技术人员为硕士生兼职导师,参与相关教学和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工作。

2.乙方专业技术人员需到甲方攻读研究生学位,甲方予以优先录取。

3.乙方接受甲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甲方学生进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

四、社会实践基地

1.甲方根据乙方的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实践课题和实践计划,安排学生到乙方进行社会实践。

2.乙方积极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岗位信息和要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社会实践指导,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条件。

五、就业基地

1. 甲方每年向乙方通报毕业生资源信息,并根据乙方需求,择优推荐毕业生到乙方工作。

2. 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校园招聘会信息,并为乙方来校招聘人才优先提供便利。甲方在就业网上开通与乙方的网站链接,扩大乙方的对外宣传。

3. 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

第二条 甲乙双方积极开展其他有利于双方发展的交流活动。

第三条 甲乙双方定期制定合作计划,加强日常联系和信息交流,检查实施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条 本协议书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至20**年3月20日,如有变动,可由双方协商修订。

第五条 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保存贰份。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南通大学 乙方: 无锡市中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20**年 月 日 2014年 月 日

第8篇:大学校企合作挂牌仪式流程方案

挂牌仪式流程方案

一、挂牌时间:2018年 3 月

二、挂牌地点: 汽车实训基地(山上体育场东侧)

三、参加人员: 学院校领导: 学术校长: 有限公司相关领导:

四、负责人领导机构 组织单位:

长:

副组长:

员:全体领导及相关责任人 参加单位:

五、仪式方案

1)主持人介绍到会领导、来宾

2)领导团一席参观学校图书馆并在图书馆召开座谈会:座谈会议题为如何建立良好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如何高效率完成实岗实训、工学交替、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使学校和企业双赢。 3)领导团前往汽车实训基地,宣布挂牌仪式开始:校领导讲话4)请学校领导、企业领导揭牌

5)请企业领导、校领导及与会来宾合影。 6)宣布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挂牌仪式结束。 7)其它交流活动。

六、具体分工:

1)方案策划:负责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2)主持人:负责主持词,现场指挥,宣读实习基地的意义3)校领导讲话:准备发言稿();企业领导讲话:准备发言稿()。 4)前期准备:联系落实相关单位领导讲话、时间安排、揭牌场地位置安排等接洽工作。

5、物品准备:

1)布置座谈会桌面:茶水、果盘、出席座谈会的领导牌等2)布置横幅、挂牌庆典用红布红绸(打花结)、礼仪授带4条,需要礼仪服务生4名并提前预演训练。安排2名学生抬牌并训练(3)邀请学校宣传部:摄影、拍照。

4)资料收集,包括发言人发言稿、音像资料等,并整理成电子版 5)准备场地环境:电脑、投影仪、背景音乐。包括:图书馆、实训基地(学生会秘书处)

6)维护现场纪律、做好保卫工作、安全工作。(学生会主席团)

第9篇:校企合作 探索大学生实习新模式

(2008-03-14 12:13:12)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由于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实习工作也开始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所应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实习的两种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的新的大学生实习的模式,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 校企合作

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大学的扩招,未来几年每年都将有不断增多的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而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劣势就是缺乏工作经验。这样大学生实习不仅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生步入职场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际,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提高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虽然近几年,大学生实习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实习工作中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困难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教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这一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心的焦点之一,也成为我们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实习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学校不具体安排实习时间,一般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由学生自己联系,自由选择实习单位,自主确定实习时间,最后直接上交一份盖有实习单位公章以及签有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的表格。另一种形式则是由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集中留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供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突击实习。这两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譬如第一种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发展前途的岗位,呈现出实习岗位与就业目标一致性的特点,求的是一个磨练和积累的机会,为学生今后的正式就业添加自信的砝码。第二种模式则便于学校集中安排实习时间,把实习作为各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实现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的,这样较好地保证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内容不至于发生脱节,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学计划与实习计划相吻合。但是这两种模式目前也受到普遍的诟病,主要在于这两种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流于形式,而缺乏实际的效果。经过认真的分析,并结合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从教育系统内部看,影响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教学观念上许多高校还是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而把实习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因此,一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发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实践教学为代价。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学校教学实习的经费十几年不变甚至逐年减少,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教学基本建设。因此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实习采取“放羊”,就是像第一种模式那样,由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而学校并不介入,这使得一些有门路的同学可以利用父母的人际关系,帮其搞定一切。而大多数没有门路的同学则发现顺利找到一个实习单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主要是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比较陌生,而现在的实习单位又比较看重这些,所以对于像那些第一次找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大多数公司都不欢迎。最后他们为了应付学校的实习任务而随便找一个与他们本身专业并不适合的单位实习,或者利用其他手段仅是取得了工作单位的实习鉴定,而没有参加具体的实习工作。

第二,管理不严格,使教学实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第一种情况,仅仅凭借一张并不能说明问题的表格,而缺少相应的严格的管理和质量监控,这也使得一些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甚至变成参观游览。

第三,管理模式陈旧,没有顺应社会的变化。对于第二种模式,许多高等学校的实习方式都是延续过去多年的做法,即成批量进行,每次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各个学校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安排实习。这与企业的工作安排产生了矛盾,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大批量的学生参加实际工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企业需要人时,学校却按兵不动,这自然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从教育系统外部看,影响大学生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转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工艺技术保密等因素,使许多企业对大学生的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已不如以前热情,有的甚至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所以会出现在第一种“放羊”模式下的,学生并没有参与真正的实习活动。即便有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一般也不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这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形成反差,影响实习效果。

其次,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对学生的教学实习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企业对教学实习是作为一项业务工作来经营。学生去企业实习,学校需要向企业付一定的实习费用,再加上学生的交通、住宿补贴等,费用较高,这对高等学校来讲,负担是比较重的。所以高校在对待学生实习这方面的问题上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够,不是根据情况的需要,而让学生去自找门路实习。

第三,国家缺少鼓励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政策及法规。所以有些学校会集体选择一个集中的实习时间,而不考虑各个专业,系所对应不同行业不同的发展时效性,只是为了应付大纲规定中的任务,而不考虑实习要达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以上两种模式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痕迹,而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所以为了弥补以上两种模式的缺陷,我们认为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拓宽工作思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建立大学生实习新模式,走学校和企业合作,产学合作的实习模式。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实习工作是学校一方受益;而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要双方均受益,这样才能长久。因此,寻找与企业共赢的契合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怎样让企业获益?怎样与企业进行主动接触、积极合作,这些都将成为今后高校实习管理工作应该考虑的重点。因此学校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建立起与企业间紧密的、稳定的联系,并想方设法发挥出“准人力资源”的作用,拓展产学合作的内容,让企业介入教学实践环节。 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通过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及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使全社会都关心并支持大学生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国家应从财政、税收、交通等方面着手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社会支持产学合作教育的政策和法规,逐步形成社会各界自觉支持教育的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大力推动各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教育,鼓励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建立产学合作教育服务中心,这是侧重于提供信息服务的合作形式。她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务处与相关院系共管、计划性强而灵活性不足的实习组织方式。产学合作教育中心的工作,主要负责整个学校的学生实习的全面服务型工作。一方面是通过与产方的紧密联系,分析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学生,按专业需要和就业意向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是积极地向企事业单位推荐学校的学生,为他们寻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同时,跟踪合作教育的全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服务中心下根据不同的院系可在具体设立若干个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站,不同的学院对应不同的行业领域,这些工作站负责收集企业提供的技改课题,学校负责安排合适的学生进站工作,以解决企业的课题。同时,工作站又是具体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工作场所,在工作站中,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学校的教师共同组成了学生课题指导小组,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对学生的生活、待遇等做出安排。

二、成立股份制办学实体。这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办法主要是在高校内部建立这种办学实体,成立类似于股份制办学的学院,该学院以集资入股形式创建,高校作为办学主体,以无形资产占30%的恒定股份,再在社会上寻找相应企业以资金或实物入股,共同组成董事会,共同管理该学院,利益共享、任务互担,使得企业与学校建立了以利益分配机制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学生校外实习主要在股东企业中进行。股东企业各异的生产品种和管理模式、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措施,不同年代、不同国别的设备以及不同的生产技术等,都将会极大地丰富实习的内容。或许由于一些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有些高校还具备建立这种股份制办学实体的条件,但是可以尝试着与国内比较知名的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共建。共建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现场教学的办法,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设备的可操作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使动脑和动手在第一时间同时完成。

三、与企业所属学校合作办学。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办有自己的技术学校或职工大学,与这些企业所属的学校合作办学,对方可以方便安排实习学生的后勤管理和协助指导,同时也为这些学校教师进修、优秀学生深造开辟了一条通道。

四、发挥大学科技园中企业的教育功能。大学科技园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由于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产关系、技术渊源、合作关系、原来的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校友关系,更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先进的技术样本,正是极好的实习基地。大学可以利用大学科技园的有利条件在培养科技产业管理人才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学校可以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了高新科技产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在本科生中举办高科技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强化班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企业见习和创业设计两个重要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大学科技园的特殊园区环境和氛围中迅速提高能力和素质。以商学院的学生实习为例,由学校在商学院的实习生中组建这种强化班,再采取了咨询项目式的管理方式,班内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实习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项目组,由学校联系科技园中的相关企业,让实习的同学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企业内部调研,然后是为期一周的企业外部调研,接着是为期两周的报告写作与修改时间,最后是赴企业汇报。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这种项目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在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实习之前就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和调研提纲,在实习结束后还要提交不少于10000字的调研报告和不少于10000字的诊断报告,每位同学还要提交不少于6000字的支撑性报告,此外每个小组还要制作不少于60张的PPT到企业汇报并接受企业方面的质询。这样在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的沟通工作比如联系访谈、分发问卷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去做,这无疑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而且这也是对集体协作能力的一种考验。通过对企业的不同方面的调研,学生必须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给出合理的决策化建议。实习过程中,每个小组需对自己的工作进展作中期报告,以保持调研工作的正确方向。实习结束后,企业会对报告做出相关评价,相当于项目验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咨询项目的一般流程,而且对咨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也有了切身的体会把学生以往被动参观式实习变为学生主动调研式实习,学生必须学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相应的调研报告与分析诊断报告。实习不再只是一个花架子,而是真正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这样,通过企业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认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而且可以真正给企业一些决策建议,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04年文档,被发现于老旧优盘)

上一篇:高校新型智库下一篇:读西游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