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诊疗常规

2023-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支气管肺炎诊疗常规

支气管肺炎------讲稿

一、概述

(一)上一节课程中我们已经简单的讲述了肺炎的分类。同学们还记得肺炎按照病理类型分类的话分为哪几类?对了,它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24.5%~65.2%;5岁以下儿童每年105万死亡病例中,死于肺炎者占30万为此年龄组儿童第一位死因。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

由此可见肺炎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其中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尤其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支气管肺炎,bronchenumonia。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二)易感因素: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高,由于右侧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故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段不张或肺气肿。

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时也易蔓延,

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2、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病因

1、病原体: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某些柯萨基病毒等 支原体、衣原体

2、诱因

气候突变、护理不当、通风不良

某些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

3、感染途径:有上呼吸道或者支气管炎想下感染所致,或者经血行。

三、病理:

主要以肺泡炎症为主,支气管壁与肺泡间质炎性病变较轻。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水肿,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纤维素渗出液及细菌。炎症通过肺泡间通道和细支气管向邻近组织蔓延,呈小片状的灶性炎症,小病灶可互相融合扩大。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管腔更加狭窄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四、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基本改变就是缺氧和CO2潴留。

(一)为什么会缺氧和CO2潴留?

由于炎症,一方面使肺泡壁增厚,弥散阻力增加,另一方面,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潴留,使小儿原已相对狭窄的管腔变得更窄。其结果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在疾病早期患儿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增加每分钟通气量,由于二氧化碳弥散能力比氧大,此时往往仅有轻度缺氧而尚无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当病变进展,严重妨碍有效的气体交换,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下降而发生低氧血症。若Sao2下降至0。85以下,还原血红蛋白达50g儿以上时即可见紫绀。当肺通气严重降低,影响到二氧化碳排出时,则在PaO2降低的同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当Pa02~6.65kpa(50mmhg),Pac02≥6.65kpa(50mmhg),即发生呼吸衰竭。

(二)毒血症: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肺炎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如高热、嗜睡、惊厥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血症不仅影响呼吸功能,同时也使全身代谢与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

1.酸碱平衡失调

缺氧时体内有氧代谢发生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发生堆积,加上高热,饥饿、脱水、吐泻等因素,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此外,二氧化碳潴留,paco2增高,碳酸及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从而导致呼吸性酸中毒。由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致肾小动脉痉挛而引起水钠潴留,缺氧致adh分泌增加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因酸中毒时h+进入细胞内,k+向细胞外转移,血k+增高或正常。伴有或营养不良者血cl-由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有偏低倾向;少数患儿早期因呼吸增快,通气过度,可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重症肺炎时,常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2.循环系统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血管反射性痉挛,肺循环压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肺部病变广泛也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致右心负荷加重。心肌受病原体毒索损害,易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上述因素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少数病例因严重毒血症和低氧血症而发生微循环障碍。

3.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可影响脑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使细胞内na+增多并吸收水分,加之缺氧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致脑水肿,严重时可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原体毒素作用可致中毒性脑病。 4.消化系统

胃肠道在缺氧和毒素的作用下易发生功能紊乱,严重病例可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胃肠道出血。

五、临床表现

一般肺炎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 发热 (fever)  咳嗽 (cough)  气促 (tachypnea)  全身症状

主要体征

 呼吸增快

 发绀(cyanosis)  肺部罗音(widespread rales)

重症肺炎临床表现:除外呼吸系统外 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SIADH

---与中毒性脑病相似(区别在于血钠) DIC

(1)循环系统:

中毒性心肌炎:烦躁,多汗,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心音低钝;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 心力衰竭:

1. 呼吸加快

>60次/分

2. 心率增快

>180次/分

3. 患儿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尿少,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4. 心音低钝,奔马律

5. 肝脏进行性肿大

6.尿少或者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浮肿

(2)神经系统: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1、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

2、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

3、意识状态改变:昏睡、昏迷、惊厥

4、瞳孔改变

5、呼吸节律改变

6、脑膜刺激征)

在肺炎基础上,这些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有1和2项则提示脑水肿,伴有其他一项则确诊中毒性脑病。

(3)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4)SIADH:

1、血钠130mmol/L,血渗透压275mmol/L

2、肾脏排钠增加,尿钠20mmol/L

3、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皮肤弹性正常

4、尿渗透克分子浓度高于血渗透克分子

5、肾功能正常

6、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7、ADH升高

第2篇: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 微波治疗仪

南京三乐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孟宪敏

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微波组)和对照组,微波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氧疗、气道管理、退热等)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每天2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3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关键词】 微波 治疗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及时控制支气管肺炎的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常规治疗的手段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5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12月共收治17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选其中经常规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仍明显的101例支气管肺炎为观察对象,男61例,女50例,年龄4个月~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发热、咳嗽、气促、气喘、口唇发绀,全部患儿肺部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部存在大小不等点片状模糊影。诊断按《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肺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分为微波组和对照组,微波组53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和入院前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抗感染、退热、止咳、吸氧等),微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吉林省长春志成公司制造的WFL-ⅢE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频率2 450 MHz,功耗500 W,治疗部位为体征显著处,每天2次,每次20 min,3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无微波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进行观察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时间≤3天,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气促消失,肺部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有效:治疗时间≤3天,体温下降,咳嗽、气促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时间>3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两肺渗出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微波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经微波组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无皮肤烫伤,所有患儿皆能配合完成脉冲式微波治疗。

2讨论

微波是高频电磁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 cm[1]。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肺部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能使血中氧合血红蛋白量及氧分压增高,促进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改善。

微波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微波的热效应能使组织温度升高,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组织内吸收加快,小剂量微波发挥的是其非热效应,非热效应也提供了能量,此能量可作为修复组织能量的需要,非热效应可能对线粒体活动发生影响,使线粒体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内能量合成加速,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小剂量微波对局部进行照射后,使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流量增加,氧和营养物质更易交换,局部病理性代谢产NANJING SANLE INSTITUTE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0 南京三乐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物容易吸收和排出,吞噬细胞更易穿过通透性增强了的微血管壁,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

支气管肺炎常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炎症使呼吸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而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而引起机体代谢及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我们在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使用常规治疗加脉冲式微波辅助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观察到微波又促使症状消退、啰音吸收和缩短病程的功能。微波具有抗过敏和支气管解痉作用,可减轻支气管肺炎患儿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国内杨霏霏报道[2],用微波治疗支气管肺炎可改善肺微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细胞的再生。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年龄小,咳嗽能力差,病理代谢产物难以排出的肺炎患儿,微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 2 杨霏霏.微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2例体会.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2):122.

NANJING SANLE INSTITUTE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1

第3篇:[导读]观察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退热、止咳、氧疗)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每天两次,每次每侧15分钟,疗程为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能促使症状消退,啰音消失,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微波治疗仪 观察及护理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湿啰音,严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导致死亡[1]。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治疗护理大多采用抗感染、雾化、祛痰、止咳、协助拍背、促进排痰等。2008年我科采用ECO-100E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配合正确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胸片均为单侧或双侧肺野有斑片状阴影,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将本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均排 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抗感染、退热、止咳、吸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ECO-100E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在背部距离病灶5~7cm做垂直照射治疗,输出方式为脉冲式微波,功率:年龄在2m至2岁选择10~15w,3岁至5岁选择15~20w,时间为每次每侧15分钟,每天2次,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无微波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片进行观察评价。

1.2.2 效果判定。显效:治疗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气促消失,肺部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有效:治疗3天,体温下降、咳嗽气促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时间>5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两肺渗出无变化。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微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病例效果观察及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1 18 1 98% 对照组 50 12 29 9 82% 注:*与对照组比较X2=7.11,P<0.01。

2.2 不良反应,经微波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无皮肤烫伤,所有的患儿皆能完成脉冲式微波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微波治疗仪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治疗前向家长及患儿讲解,让他们了解这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措施,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3.2 操作前准备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检查取下患儿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如衣服出现潮湿时,应先更换棉质衣服,以2~3件衣服为宜。

3.3 检查微波治疗仪的性能,确定照射部位,探头固定。遵医嘱确定照射部位为单侧或双侧,进行背部病灶照射。照射探头采用支架固定,婴幼儿选择俯卧位在睡眠时进行,年长儿可采用半坐卧位,要有专人看护,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坠床。

3.4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进行照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神志、心率、呼吸体温变化,随时探测微波照射的温度,以温热为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对痰液较多的患儿,应先进行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

4 讨论

微波是高频电磁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cm。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利用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速度和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利于病灶修复。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微波还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非热效应指微波形成的电磁场对组织分子结构的影响。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互相协同作用,从而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能起到促进肺部症状消退,啰音消失,缩短病程[4]。但在执行治疗过程中,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对哭闹较剧烈的患儿,应查看衣服是否汗湿,因为汗湿的衣服会增加热的通透性,应及时更换[5],必要时暂停治疗,选择安静睡眠时进行,确保微波治疗为一种无创伤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44~145. [2] 黄庆通,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M].东省卫生厅编制 2003.4:555~556. [3] 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 [4] 杨霏霏. 微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2例体会[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2):122~123.

[5] 卞百年,高晓燕,徐晓群.儿科使用微波肺炎治疗仪的护理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6.2(11):996.

第4篇: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

2. 体位保持颈部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套管移位、闭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

3.妥善固定固定带在颈部的松紧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切开的当日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4.及时吸痰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要点如下:(1)持续监测SPO2,定时进行肺部听诊和叩诊,以判断吸痰时机,有痰时及时吸痰。

(2)吸痰前加大氧浓度,可上调至60%~100%。吸痰时,先阻断负压,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深部后先向上提 1cm,然后接通负压吸引,并左

右旋转吸痰管,同时向上提拉,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粘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4ml,小儿0.5ml即可。

(3)需要重复吸痰时,在两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给氧,并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吸痰时可鼓励患者配合咳嗽,以便将分泌物吸出。

吸痰后立即听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4)每2h协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翻身时注意气管套管,防止其脱出。

5.充分湿化:(1)间接湿化法: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使应呼吸机呼吸的病人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有适量的蒸馏水,同时注意湿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2~36℃

6.预防感染:(1)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1%碘伏消毒,使用高吸收性敷料,每日更换,根据敷料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2)气管套管内给氧时,可用单层纱布覆盖气管口,以湿化吸入气体并防止灰 尘吸入。(3)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少交叉感染。(4)每天清洁口腔至少2次,防止口腔溃疡。(5)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6) 如是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内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3次,7. 拔管前的功能锻炼拔管前堵管以锻炼患者呼吸功能。堵管全程必须进行生命体征和SPO2的监测,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患者脱机后呼吸功能已经恢复,有足够的咳嗽力量,也可采用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拔管后继续观察呼吸情况24~48h。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

2. 体位保持颈部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套管移位、闭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

3.妥善固定固定带在颈部的松紧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切开的当日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4.及时吸痰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要点如下:(1)持续监测SPO2,定时进行肺部听诊和叩诊,以判断吸痰时机,有痰时及时吸痰。

(2)吸痰前加大氧浓度,可上调至60%~100%。吸痰时,先阻断负压,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深部后先向上提 1cm,然后接通负压吸引,并左

右旋转吸痰管,同时向上提拉,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粘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4ml,小儿0.5ml即可。

(3)需要重复吸痰时,在两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给氧,并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吸痰时可鼓励患者配合咳嗽,以便将分泌物吸出。

吸痰后立即听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4)每2h协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翻身时注意气管套管,防止其脱出。

5.充分湿化:(1)间接湿化法: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使应呼吸机呼吸的病人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有适量的蒸馏水,同时注意湿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2~36℃

6.预防感染:(1)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1%碘伏消毒,使用高吸收性敷料,每日更换,根据敷料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2)气管套管内给氧时,可用单层纱布覆盖气管口,以湿化吸入气体并防止灰 尘吸入。(3)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少交叉感染。(4)每天清洁口腔至少2次,防止口腔溃疡。(5)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6) 如是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内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3次,7. 拔管前的功能锻炼拔管前堵管以锻炼患者呼吸功能。堵管全程必须进行生命体征和SPO2的监测,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患者脱机后呼吸功能已经恢复,有足够的咳嗽力量,也可采用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拔管后继续观察呼吸情况24~48h。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上一篇:莫言我的老师阅读答案下一篇:风景摄影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