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识字教学

2022-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与识字教学

我与教学后记

摘 要: 作者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写教学后记是作者多年的一个习惯。回看一篇篇的教学后记,能重新体会教学的情景与得失,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教学后记 素材 物理教学 教学手段

一、珍爱教学后记

一个不能及时总结与反思的人,是个盲动的人,也一定不能把事做到更好。我写教学后记源于当初教学中的烦恼,总觉得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进行的效果跟我的预设有较多出入,开始总是归因于学生,不过在以后的教学中,相似的状况总是重复出现,我想,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呢?为什么我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于是,我就将一些教学中的不足记录了下来,闲暇之余,用做思考及与同行讨论的素材。时间长了,也就成了我的一个习惯。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教学后记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与丰富。

我的教学后记,关注的是我的教与学生的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利与弊”,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状况进行回顾,将我的思考与其他同行的建议记录下来,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借鉴与改进,颇有成效。

我认为,教学后记不是前瞻的、预设的、全面的教学计划,而是后顾的、生成的、精炼的简要小结。在时间上,教学后记是写在课后,而非课前;在形成上,不是教师预先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理想设定”的编撰,而是对教学现象的事实回顾与反思的简要记载;在内容上,教学后记不必针对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可以是对某个特定的教学案例,如教学环节、教学技巧、教学灵感、创新突破、学生反应甚至特殊学生的“点滴”记载等描述与反思。

回看一篇篇的教学后记,既让我看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教学印迹,又让我从中找到了教学中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二、教学后记的素材

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不同,教学后记的内容也有所差异。我的教学后记的素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过程的反思记载

我一直注重对教学环节的最优化实施,因此,在课后我会针对教学进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教学环节做针对性的精心考量,而不是对所有教学阶段“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全程式的记录。在教学后记中,我重点分析效果较好和效果明显不足的地方,并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通过思考与交流寻找到更有效的实施方案,并努力归纳出教学成功的规律性特点。比如,在电路部分的初始教学中,我预设学生应该可以轻松地结合课本介绍和老师的讲解顺利建立起电路概念,设计出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但事实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课后,经调查发现,原来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电的知识一片空白,连对最简单的电器都缺乏了解,加之他们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束缚,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也习惯了从知识到知识、从题目到题目的学习模式,这样,上述情况也就不可避免了。于是,我在教学后记中提醒自己,以后上此类课程时,先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布置他们预先了解诸如手电筒、家庭门铃、家庭电器的连接等情况,为本课的学习事先做好铺垫。

2.最新见解和疑惑的记录

学生的差异是很大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实践水平、认知特点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看法和见解。我十分珍惜这些“未曾预约的精彩”,将它们及时记录在案并加以认真分析,这些素材很好地帮助我处理好我和学生对这些知识思考角度的转换和思维习惯的完善。面对来自学生的新困惑、新疑问,我难免一时难以应对,就会真实记录下来。这些困惑,十有八九是授课中的重点、难点,就算是学习中的错误我也“诉于笔端”,因为错误本身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错误其实也是一种美丽。譬如,在学习机械效率时,有学生认为“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同一工作用时越少”,持有该观点的学生,主要是对机械效率与功率的概念混淆了,在教学后记中,我认真总结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用一个实际案例说明:用简易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吊同一堆建筑材料,有用功总是相同的,但总功不一样,机械效率低的起重机用时更少,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感受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教学灵感的及时记录

灵感来源于复杂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的“激荡”状态,具有随机性、瞬时性和迸发性的特点,不及时记录,很快就会丢失。学生静摩擦力的方向一时难以理解,课堂上,我顺手拿起黑板擦,用手把它按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而未动,只见黑板擦上的“毛”向另一方向弯曲。这样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立即认可了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结论。这种教学灵感稍纵即逝,我都会及时记入教学后记中,使其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4.教学创新与突破的记录

我在教学中常常感到教材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不好教,但细细想来,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我发现,无论是教学理念的革新,还是教材运用的变换,教学方式的尝试,学习形式的改变,检测形式的创新,都是教学后记的珍贵资源。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我准备了一根木棒,请两位力气相同的学生上台拉木棒,两人势均力敌;然后,我将一端插入浓的肥皂液中浸泡后取出再让两人比赛,结果胜负立判。这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再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探究,使课堂教学情绪高涨,在相互的讨论中使问题清晰化、明朗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类似的创新与尝试,在教学中往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细细想来,教学后记成了现实中的“我”与思想中的“我”的亲密对话,虽简约却不简单。通过教学后记,我欣赏并享受教学中的“点滴”精彩,它伴随我走过多年的教学生涯,记录下我在教学路上的串串足迹,成了我人生中的珍贵回忆。

作者:陈晓

第2篇:我与《外语电化教学》

我与《外语电化教学》结缘于2003年。记得当年写了一篇题为《试论在线语言学习的真实性》的文章投到《外语电化教学》,虽说此前艰难失败的投稿经历让我对此次的投稿并没寄予太多的期望,况且这又是我第一次向她投稿,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日历上写下了投稿日期。这样,3个月后如仍无录用消息,我便可在心里自行截止这份焦急的等待,要知道希望的时间越长失望的情绪也就越发浓郁……就在快临近3个月时,我收到了编辑部的来电,通知我稿件录用了。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了确认这是真的,我特地将编辑部的电话与电话机上的来电显示核对了一下。这事虽已过去多年,但每每想起,仍历历在目、兴奋不已,心里充满了对《外语电化教学》的感激,因为是她扶持我走上了学术之路,是她帮助我迈开了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作为作者,每当我写作有困难时,我都会第一时间与编辑部联系,责任编辑胡加圣老师都会很热心、耐心地提供相关信息、思路或路径,来帮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作者。编辑与作者的这种简单交流,看似随意、看似朴素,但却让人感到了诚意、感到了温暖、感到了支持。另外,作为作者,我也希望我发表过的文章不曾误导读者,而是有助于读者对外语教学和研究的理解。让人欣慰的是,通过《外语电化教学》,我结识了许多同行读者,并与他们有过深刻的交流,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作为读者,《外语电化教学》以她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长期以来,使我养成了每期必仔细研读的习惯。我敬重于她认真、严谨、求实的办刊原则,我钦佩于她对外语教学未来之路不断探索的执着。她的每一期都能给人一种与时俱进的感觉,能及时、适时地推出专栏讨论外语界前沿热门课题和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她开拓了外语教育领域新视野,她改变了我国外语教学的教育理念,她促使了外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所有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她对外语教学研究发展的高瞻远瞩。比如,2007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随后,2008年第一期就刊登了主编陈坚林教授题为“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一文,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了及时、深度地解读,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引领和借鉴作用直接惠及了千百万外语教师和学生。此外,《外语电化教学》非常关注培养年轻一代的学者,每年在其举办的学术会议之后都会推出会议论文专栏,为年轻学者搭建了一个脱颖而出的舞台,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一致称赞。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名受益者。至此,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与《外语电化教学》息息相关、分割不开,可以说,她是我教学和科研的领路人、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风风雨雨30年,现今《外语电化教学》日臻完善、光彩夺目,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特色突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期刊,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借此创刊30周年之际,我想真诚地道一声:感谢您,《外语电化教学》!衷心祝您越办越好!愿您像一朵奇葩开得更加艳丽、更加辉煌灿烂!

作者:陈冰冰

第3篇:(识字教学论文)我与学生课堂识字教学的点滴

我与学生间的识字教学点滴

语言文字只是一个个单调的符号,因而对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来说,识记生字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件,但新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起来肯定很吃力,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轻松,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又学得轻松呢?我不停地思索,不断地阅读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边学习边实践,于是我和学生们之间就有了以下的课堂识字教学的点滴故事。

当一回“错字先生”。

一日上午第三节是我的语文课,学生们上了两节课已经有些疲倦了,大部分小朋友无精打采,而这节课恰巧又是识字内容,我心里很着急,心里不停地想着方法和策略,怎样才能激励起学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了?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我迅速把几个特别容易错的字故意写错在黑板上“植(直字里面少写一横)、奏(下面部分写成夭)、临(右边下半部分写成两竖)、蒸(四点上的一横不写)、戴(斜勾包不住田共)”。

师:同学们,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黑板上的几个生字。 生:(我的话音没落,一个学生就马上说)老师,您写错字了。 师:哦,(我故做惊讶状),哪个字错啦 ? 生:“植”字的右半部分“直”字里面少写了一横。

师:你真细心,其他同学把掌声送给他。(我立刻把一横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添加了进去。)那谁还发现有其它错字吗?

生:(其它学生听到发现错字的同学得到表扬,马上精神振奋起来,睁大眼睛盯着黑板看,不一会儿一大半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儿。)老师,我发现“奏“的下面部分写成“夭”了,正确的应该是“天”。 生:老师,我发现“蒸”四点上的一横漏写了。 „„

1

师:我怎么如此粗心了?我感到真惭愧呀!谢谢你们帮助了我,以后,我一定痛改粗心的毛病,希望你们监督我。 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声)。

这一次的生字抄写中,正确率很高,只有一两个同学出现一点小错误,运用教学智慧,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灵活的方法,让我和学生受益匪浅。

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年级的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而多样化的识字方法,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的生字时,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篇课文有十个生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 师:看看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吗? 生1:我多读读就会了。

生2:我多拼一拼,多读一读就会了。

师:请你看看这个字。(指十)你觉得它跟什么很像? 生:像加号。

师:是啊,十就像一个加号。那用这样的想象的方法,你能记住谁呢? 生1:二像一个等号。

师:是的。只不过二的两横不一样长,等号的两横是一样长的。还有吗? 生2:一像一个减号。 生3:七像是t。

2

师:老师还能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一个字。请你听故事,猜猜是哪个字。有个儿子很不听话,他的爸爸很生气,就把儿子关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让儿子把脚伸得直直的。猜猜是今天学的哪个字?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四 师:为什么是四呢?

生1:四的外面就像是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面有个儿。

师:是啊!看,竖,横折勾,(师板书)这就是四四方方的房子,儿子关在房子里(书写撇,竖弯),但儿子的脚是直直的,所以没有勾,爸爸把他关在房子里,当然要关上门。(书写横)齐读四 师:记住了四。老师还有个谜语。听:入字分开! 生:是八。 师:为什么是八呢?

生:因为入字的撇和捺分开就是八。

师:真聪明!看,入的撇和捺是并牢的,八的撇和捺是分开的。(板书入-八)

师:再猜一个,几字出头! 生:是儿。

师:有点像,但我说的是几字长出头来了。看这是几,他会怎么长出头呢?(板书几) 生:是九。

师: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九字的一撇长到上面了,就像那个几字长出头了。

3

师:会观察还会思考!很好!我们又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最难的两个字。读读(指板书齐读入-八,几-九)

师: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记字的方法,看(指着板书)用想象的办法记住了一二十七,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四,还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八和九。以后,我们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我尽快的“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教学生识字。我曾经读过一位大师在教学生教学两个同音字,采用了“在读通课文中重点教识字”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经典案例,这位教学大师给了我有益的启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生识字。” 后来,我在教学两个同音字“和”与“河”时便如法炮制。生字“和”出现在《北风和小鱼》一文中。板书课题时我故意漏写了“和” 字,而是用了一个括号代替。我说:“北风、小鱼是好朋友,可以用哪个字把它们连起来,就能组成一句话?”由于学生预习了课文,学生们脱口而出说是“和”字, 然后我就做手势说:“把两部分放在一块,就是‘和’”。接着我请学生将这个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并且贴到黑板上,然后我又让学生分析“和”由几部分组成,左、右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又风趣地说:“一个人不能用‘和’,所以‘和’由两部分组成,‘禾’与‘口’组成‘和’,‘禾’友好地缩短了腿,捺变成了点。这样一来生字的字音、字形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最后就请学生

4

用“和”造句,进一步巩固字义。”如此这般学生对“和”的字形、字音、字义,就有了形象、生动的识记过程。“河”出现在课文《小河与青草》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们对这篇课文既感到新鲜又觉得好奇,进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课文中把生字圈了出来,并且让学生划出了带有生字的词语,这样学生对生字的字形有了初步的感知。我接着把生字用彩色粉笔板书在黑板上,让他们对生字的整体构造进行了识记。然后我让学生分句朗读、理解。当读了“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这一句时,随即我就出示了挂图,我让学生在图上指出小河,并让学生说说小河是什么样子的?河水又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弯弯的小河加深了印象,同时感知了河水是清的而且是流动的。然后我又指着“河”字说:“河的左边三点水表示河里有水,无水就不是河了”。这样一来,学生对生字“河”的音、形、义印象十分深刻。动脑、动口、动手,几种器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得记忆更加深刻。事实证明,通过这样教学的“和”与“河”,学生基本不再混淆,且印象深刻。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足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些优秀读物,然后布置学生每天用30分钟进行课外书阅读,起先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后来家长读一段,孩子读一段,慢慢养成阅读习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慢慢养成阅读习惯。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如果发现有学过的生字就用圆圈圈出来,让阅读和识字同步进行。我每周都专门安排一节课为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展示时间,对于乐

5

于阅读的孩子给予“拇指”表扬,还开展“看谁先会读”的竞赛,看谁能将故事继续为大家讲下去,当一个学生讲完后,就把最热烈的掌声和耀眼的小星星送给他。这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也让孩子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识字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我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开动脑筋,创造出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当然,作为教师,我会不断用知识来扩充自己,多吸取别人优秀的经验,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有效的方法,化为己用。总之,提高识字实效,策略很多,关键在于掌握孩子的学习兴趣点,增强其自信心!不断创设语言环境,使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不断地得到再现、巩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6

第4篇:识字教学《识字7》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常见的姓氏作为识字内容,运用课件和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究姓氏、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姓”10个字。

2、初步了解中国的姓氏,激发学生探究姓氏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7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

2、难点: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姓氏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姓氏,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姓名吗?知道的大胆地说出来。我姓什么?(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一个组的小朋友开火车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声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大家好,我姓×。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7》,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氏。(课件出示“姓”和“氏”),引导学生读准音,记清形。你在什么地方经常见到这个“姓“字?(作业本上、考试卷上)怎么记住它? (播放课件:百家姓的来历)

师解释“氏”: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氏是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了,可以混用。所以我们现在通常把这个两个字连起来说,读作“姓氏”。请同学们把这个词语读2遍。

二、朗读韵文,学习生字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姓氏谣,想不想读一读啊?请小朋友自己打开语文书88页认真读一读,要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哦。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读书,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首姓氏谣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姓氏啊?我们一起把躲在姓氏谣中的姓氏娃娃喊出来好吗? (课件出示韵文)

3、你们再和姓氏娃娃打打招呼吧!可不要叫错它们的名字哦!(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太棒了,把姓氏娃娃都读对了,现在,姓氏娃娃摘掉了头上的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如果能读对,蝴蝶就会把姓氏娃娃飞到你身边哦!

5、这些姓氏娃娃有没有你平时生活中就认识或熟悉的?(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的姓氏中加深认识。)

6、瞧,姓氏娃娃它们排成了队,请你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韵文前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标红,引导学生读出韵律和节奏,读出琅琅上口的感觉)。

7、看来这些姓氏娃娃难不倒同学们,你们都能把他们认出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百家姓,中华情)

8、有几个姓氏娃娃又从队伍中出来了,要考考大家记住它们了没有。课件出示一类生字:“姓、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记字形,如:形近字比较法、部件分析法、编字谜等。

(师引导:在生活中,人们互相认识首先是从认识对方的姓开始的。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你好,我姓刘,文刀——刘。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下面的姓氏吗?教师引导用编三字文的形式来记忆姓氏,如:木子——李,耳东——陈。口天——吴,古月——胡,人可——何,未撇儿——朱,弓长——张,双木——林,草头——黄,三横——王,子小——孙,木易——杨,双口——吕,立早——章,木土——杜。)

9、姓氏娃娃和你们玩得很高兴,他们想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啊?(出示田字格)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0、师:人们常说,姓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我们在生活中,要写到自己姓名的时候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它。你们觉得这些字中哪几个字最容易写错或最难写好的?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周、罗、杨”三个字,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里练写。

12、展示评价,小结。

三、了解姓氏,激发探究

1、刚才我们认识了20个常见的姓氏,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的姓氏,其实,姓氏家族中的姓氏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13亿人口,因此我们中国人民有着许多不同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我国古代就有《百家姓》,《百家姓》的“百”并不表示一百,而是表示很多。《百家姓》中收录了504个姓氏,而且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来历,据1996年最新统计,中国古今姓氏有11969个。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生谈,师引出:所以姓氏谣最后两行说?

生读——中华姓氏多,历史源流长。(师板书:姓氏多

源流长 )

指导读最后两行,读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读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你想认识更多的姓氏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家族中出了哪些名人吗?这一切都可以在《百家姓》中找到答案。课后那你们去读读这本书吧! 板书设计:

识字7

姓氏多

源流长

第5篇:识字教学的趣味识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种。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记字的“良方”,教师都不应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

一、以形体识字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摇、推、摆、挂、找"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 趣味识字

1、编顺口溜

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

(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照)”。“远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谁不爱(要),口中有口难开口(回),法字三点水不在(去)。”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 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水变成冰。

2、猜字谜

一点,几点,大点,九点——卜,凡,犬(或是太),丸。 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鹅。 上小,下大——尖。 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识字。

生活即教育,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识字教学。如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像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四、课后识字星

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身边的汉子,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路标、广告牌、食品包装袋、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来到学校交流,生生之间相互提高,学生乐此不彼。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高效率。

第6篇:我与“课内比教学”

安陆市府城紫金路小学

谢亚红

孝感市中小学 “课内比教学”科学学科市级比武活动,已经于4月10日在孝南结束,作为其中一员的我经历了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真实的课堂,日常教学的真谛在此体现无疑。

一、通知及要求

此次孝感市比教学由孝感市教育局发出通知,由孝感市孝教科院及孝南教研室承办。活动要求,比武教师在正式比武前40分钟抽签决定比武顺序,每节课开始前30分钟依次抽签决定比武课题,每个学科的比武备选课题将在该学科正式比武前一天上午10:00在互联网上公示;比武采用讲课与说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据省教育厅精神,比武活动是“裸讲”,不使用电脑和课件(信息技术除外),可以使用其他教具。讲课时间40-45分钟,说课时间10-12分钟,各组每学科比武教师讲课完毕后,按讲课顺序进行说课;比武教师的最终成绩=讲课分数×70%+说课分数×30%,学科比武活动结束时,当场公布比武教师的获奖名次。

接到通知以后,我也不知上哪一课,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再备一次,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平时自己上课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了汇总,再把自己平时在校听课和外出听课的笔记拿出来进行了细读,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并从校图书室借来一些关于科学的学科教学法的书籍每晚阅读,从理论上进行多准备。

二、报到及抽签

4月8日上午10点,我通过“孝感比教学活动群”获知有8个备选课题,课题分布于

3、

4、5三个年级,三年级为《定位置》《辨方向》和《物体的分类》,四年级的为《镜子》《大气压力》《呼吸与健康》,五年级的为《白天与黑夜》《我们在成长》。综观这八课均不是太好“裸讲”,特别是《白天与黑夜》和《我

们在成长》,这两课有一定的抽象性,“裸讲”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我上网对这几课进行了查看,这几课难度较大,网上有价值的不多,平时上公开课也没有人挑这样的课来讲,只好进行了大致的浏览,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最低要求,明天上课不可以出现知识的错误。

9号早上7:40进行了抽签,我幸运地抽到了八号签。对此,我想法是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可以借七节课学习储备,上一节有效的科学课。

三、课前的酝酿和准备

9号我来到了孝南区实验小学,下午3点40分,抽课题,我抽到了四年级的《镜子》,这节课相对于有些课来说要好讲一些,此课的内容一共有二个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1光的“拐弯”游戏,活动2制作潜望镜和拓展“镜子的应用”书本内容较简单,可是内容较抽象,学生不大容易懂,30分钟的时间我能干什么呢?因为有了前一天的准备,特别是我校科学学科的教研主任陈主任的指导,给了我不少引导与启发: 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欲望。我对教材是这样处理的:活动1光的“拐弯”游戏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活动2制作潜望镜和拓展“镜子的应用”作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活动1光的“拐弯”游戏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学习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并发现、总结平面镜可以改光的传播路线这一知识。

上课前10分钟,人最为紧张,一个个疑问困扰着我:能完成教学任务不?学生怎么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怎么体现?重难点采用什么方法来实现?

上课前5分钟,心静如镜,什么想法也没有了,就是要想什么也难了!

四、课堂的流程

别人总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的这节不太知已一点也不知彼的课就开始了。

我由变“魔术”导入:

师: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的光的传播路线,哪光是怎样传播的呢?(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请看激光灯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生:是的)

师边用握有镜片的手掌挡住光线,边说:现在手挡住光线,激光到哪里?老师是怎么做到的?(生猜测是镜子的反光)

师:请看谜底就„在„这里!(握有镜片的手掌面向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劲头儿高涨,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

学生体验光的“拐弯”游戏,汇报交流:你用了几面镜子?使光拐了几次弯? 活动目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初步感知镜子可以改光的传播路线。 第二部分:

手电筒的光垂直照在书的正面,怎样才能让光照到书的背面?请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方案。

确定可行方案后,实验操作让“光照到书的背面”,并由小组长把镜子摆放的位置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在纸上,最后分组汇报。

第三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光的“接力”游戏。先由第一小组发出光,第二小组用镜子接住再传给第三小组,依次接力,直到光回到第一小组的镜子上。

这一活动的开展,源于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

结束之时,我以这节课你收获哪些快乐为题,引领学生回顾、总结全课,只可惜,此时时间不多了,我在下面问了二个同学,刚点了一个同学回答完了就下课了。

五、教学反思:

此节课对于一节裸课来说,应是成功的,虽说有瑕疵,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回想一下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⑴、在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材,选择教法,从而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优化,催生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⑵、注重了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具体问题,利用了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努力地推动他们由具体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⑶、课堂实验活动既做到了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又给足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实验、体验、观察、分析、交流、探索发现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学生个体的发现和体验,而且有小组的智慧与群体的探索的结晶,还有他们各具特色的情感态度的经历。

⑷、把学生主体的探索发现与教师点拨作用较好地结合起来,并注重交流。如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让学生学会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赞赏、分享、互助等。

⑸、最让我感动的是结尾时,我的问题是:在这节课中你收获了哪些快乐与开心?一个男孩于是说:“科学好好玩,您让我们玩了一节课,还学到了科学知识,特别是比赛光接力最后的成功体验!”一名女孩子的回答:“我们之前的科学课都是老师操作实验我们看,今天我们自己操作了,还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实验

结果,原来科学还可以这样学习呀!”是呀,这不就是我们的愿望吗!给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经历!

我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光‘接力’ ”环节,因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考虑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光接力,学生没有散开,光源被遮挡”等问题。通过反思,我想如果请各小组派代表站在教室中间,六名同学围成圈接力,效果会好些。

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探讨,精心准备,上出更有效的、高效的科学课。

第7篇:优化识字教学 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识字数量和其他语文训练的关系,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教学设计应该趣味化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的是: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旦学生对识字写字产生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乐此不疲。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讲究科学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二“口、耳、目”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边讲边播放动画片课件):“在远古的时候,有一天,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一群人来到了一座高山上,男的去打猎,女的在地里给禾苗拔草,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终于能围在一起联欢了。女的把拾来的木柴见了起来点着,男的把打来的山羊、野兔、小鸟等烤上。他们在一起跳呀、玩呀,深夜他们一起吃起了打来的猎物。为了把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有人酒吧它刻在了龟甲上,几万年过去了,后来考古学家认出了它。”讲完后,我出示古代甲骨文“火、羊、兔、禾、竹、日”等图画,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古代的字,你们看这些字像什么?最后出示现代汉字“火、羊、兔等进行对比识字......从以上教学片段中 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用把将要认识的字编入故事的方法引入课堂,孩子们听的十分入迷,十分感兴趣,在这里教师用编故事的方法将抽象的汉字同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感到汉字不是鼓励存在的,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律,还感受到了汉字的形式美。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容易收感情因素感染的,所以教师应当科学的、巧妙的设计一些教育情景,使学生兴趣昂然迁安的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识字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字,汉字的笔画来自于图画,但又美如图画,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具有三美:音美、形美、义美。因此,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使学生认识了汉字的美,才能提高审美的能力。再通过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通过写字训练的经常化可以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不断提高识字效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对识字教学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识字数量由原来的170个增加到400个,并且采用的是认写分开的编排方式,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突破识字关,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阅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结了许多识字方法。

1.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是根据汉字中有很大比列的形声字的规律,按照一定的字形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比一比识字:“载”和“栽”;加偏旁识字:“常”和“嫦”等,都属于集中识字。通过学生比一比、加偏旁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2.随文识字法。这种方法非常注重音意之间的联系,它是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一种识字方法。在低年级最常见的就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识字,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识生字的积极性,把识字和看图、学词朗读童谣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3.课堂中合作识字。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自由合作识字,如“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如果组内发现读音不准或读错的同学,可以马上让其停下来对其领读,读会为止。再如同学间合作做“游戏识字”“男女比赛识字”,让同学间相互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并记住这些汉字的,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

4.行进比较,辩异识字。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有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辩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辩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结构、构架、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辩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识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5、做动作法。如在教学“跑”、“跳”、“抓”、“笑”、“哭”、“举”、“拉”、“伸”、 “说”等表示动作的字时,我会让学生先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再根据汉字特点教学识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天性,也为他们的识字过程增添了乐趣。

6、猜谜语法。我平时特别注意留意收集字谜。例如我在教“拿”字时我给同学出了个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有只手让同学猜。又如我平时和学生自编字谜,如人在云上是“会”字;上下一体就是“卡”一人靠在树木旁,就是“休息”的“休”;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是“日”字等等。这样做无形中加深了孩子对字体的印象,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

7、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笔者多年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 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8、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三、识字难度大,应该注重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识字教学.

1、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新课之前自读课文之后,将本课中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读音)。再看一看它的模样(字形),想一想识记好办法。还要注意他的“邻居”是谁,他还能与谁交上“朋友”(字义)。时间一长,学生使能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2、提前课外阅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东西。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阅读的习惯,我们的识字方法应该向外扩展。比如提前让低年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遇到不认识字问爸爸妈妈或老师、鼓励低年级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和同学、老师网络交流。利用家庭电脑练习打字等等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3、到生活中识字

孩子们的识字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广告标语,商场中的牌匾、标签、书刊等,把自己喜欢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里,通过竞赛,评选“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等,让学生从生活中识字。日积月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识字方法,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关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识字当然也如此。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识记生字的字形就成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但只要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忆字形,体会记字的乐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然后帮助学生总结记字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那将是最有生命力的识字教学。

第8篇:重新审视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改革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因此,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会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反思我国近代以来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照搬外国母语教学理论多于对我国传统识字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正因如此,识字教学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必须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理念进行认真的审视,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

一、识字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但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

人们一直在努力使识字教学从低谷中走出来,一直到今天还在做着各种探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识字教学思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延续了几十年的思路还发挥着作用,从现在的一些语文教材随处可见其现象与痕迹。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以及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实际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应该高于学生的语言实际,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识字不能仅仅为了识字,识字应该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必须为积累语言材料、文章样式等奠定基础。

二、发挥 “分进合击”的优势,规避“齐头并进”的弊端

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能是先解决认字问题,尽可能地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能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开始阶段以认为主,在讲、写、用方面的速度放慢。这样做解决了主要矛盾,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讲、用、写也会及时跟上。例如对一个字字义的理解会在多种语言环境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而试图通过一次学习就完全解决理解字义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另外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有表达的要求,去写去用。与此相反,每学一个字都要达到认、写、讲、用,其结果必然是相互牵掣,互扯后腿,只能是一齐放慢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认识和总结齐头并进识字思路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传统语文教育中分进合击识字思路的局限。一方面看到了有利于学生尽早读书的优势,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严重问题,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认一定量的字,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很难摆脱死记硬背的干系,不理解当然难免枯燥、无兴趣。为了解决和规避这个问题,既不能照搬“

三、百、千”,也不能直接套用外国的理论,人们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尤其是最近二十来年,在这方面进行的各种尝试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尊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取认、写、讲、用分进合击的理念,但是,不是认、写、讲、用各自为政,更不是单独追求单一汉字的字义理解,而应该在保证互不牵掣、干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促进四者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认字的过程,把字所在语言环境作为对象,能够大致感知、了解。学生很容易理解一句话、一段话的意思,而很难理解其中的某一个字的字义。随着在不同语言环境的反复出现,学生逐渐会加深、拓展字义的理解。

三、加强写字教学意味着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入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写字教学不仅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如果再加上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自然会引发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强写字教学?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愈显重要的背景下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问题。概括起来说,现实的需要和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变化是引发写字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最近几年,写字教学状况令人堪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计算机迅速地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写字教学正在逐渐被忽视,主要表现在一些人对写字教学目的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似乎已经不是像原来一样重要,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内容比手写更能够体现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现在中小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成果,就充分地展示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原来教室墙上或橱窗里的学习成果都是手写的,现在大多是打印的,中学比小学多,发达地区的学校比落后地区的学校多,有的学校小学低年级展示出来的内容也都是打印的。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学校、教师不重视写字教学,一些学生和家长更是如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认认真真地写字相对而言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并且不象其它的学习能很快取得显著成效。另外,人们把学生沉重负担也归罪于写字教学。社会和家长批评小学教育的焦点就是学生回家没完没了地写作业,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写生字和生词,甚至把学生眼睛近视等问题也一并迁怒于写字上,一些家长由此认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关键,字写得怎么样无关紧要,把字写得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因此,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呼吁加强写字教学也就成为必然。

上一篇:西班牙短期留学签证下一篇:十九大的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