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导学案上册

2023-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年级数学导学案上册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小数除以整数(第二课时)

年级:五数主备人: 全宪存审核人:高保山课型:新授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1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掌握被除数部分不够除与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重点: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时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例2

1、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列式:

2、尝试:5.6÷7→75.6□中填(能填1吗)

56个十分之除以7得8个十分之一,因此商得()

3、自我小结: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不够除的部分商为()。商的小数点同

样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任务二:自学例3

1、王鹏的爷爷每天坚持慢跑1.8千米,每天跑12分钟,爷爷慢跑的速度是多少? 列式:

2、1.8÷12=()余数不够除,后面怎么办?

12.8添上()再除

二、合作探究

1、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如何计算?

2、小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该怎么办?

3、归纳: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或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要先在商的上写零,点上小数点后再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后面添再继续除。

三、交流展示

四、过关检测

1、2.5÷56.4÷81.8÷206.3÷6

2、王鹏爷爷每天坚持慢跑540米,王鹏每天跑5分钟爷爷每天跑6分钟,爷爷每天跑多少千米?

3、两个数的积是0.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4、两个修路队,甲队8天修6.48千米,乙队9天修10.35千米,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计算后回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商的近似数

年级:五数主备人:全宪存审核人:高保山课型:新授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能应用取近似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近似商的含义及求近似商的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自学P23例7,完成下列问题:

1、生活中的问题: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共12个,花去19.4元,问:1个大约多少钱? (1)、列出算式:

(2)、“大约“是求(近似数、准确数)请划去不正确的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数字:

2.154≈3.050≈9.5142≈69.2145≈

二、合作探究

1、探究:19.4÷12先试除发现商出现怎样的情况,我发现商() 如果是钱一般情况下只记数到(元、角、分)也就是小数部分只有()位小数,那么19.4÷12≈()元;

如果计算到角,保留一位小数19.4÷12≈()元

2、讨论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 (1)先看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2)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应该对()位上的小数进行四舍五入。 那么保留一位、三位„„小数呢?

3、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有什么区别?

三、交流展示

四、过关检测

1、计算:

4.8÷313.2÷60.54÷2.71÷0.3(保留一位小数)

2、5.095精确到0.01的还可以表述为()

3、求商的近似数一般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位

4、72.3÷26(保留一位小数)324.57÷7(精确到两位百分位)

9÷11(把千分位后的尾数省略)32÷6(求近似整数)

5、把一根60.3米长的钢管截成同样长12段,平均每段多少米(保留整数)

6、地球一天的行程257万千米,那么地球每小时行多少万千米?(保留到整数)

五、归纳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3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解决问题练习题

主备人:高保山审核人:全宪存课型:练习课班级:姓名:

一、解决问题。

1、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4、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5、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6、明明买了6本练习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习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1)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2)明明和兰兰买练习本共花了多少钱?

7、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9、用边长是 15 厘米的方砖给实验室铺地,需要 4000 块,如果改用边长 25 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

10、学校舞蹈室的宽是6.4米,长是宽的1.5倍。舞蹈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小丽家第一季度3个月共交水费146.4元。照这样计算,小丽家全年一共要交水费多少元?

12.周浦乡要挖一条长22.2千米的水渠,已经挖了6.5天,平均每天挖1.2千米,剩下的要求8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千米?

二、文字题

⑴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是 20. 16,其中一个因数是1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⑵ 把 65. 8 平均分成 47 份, 每份是多少? ⑶ 0.72 加上 30. 45 除以 8. 7 的商, 和是多少? ⑷一个数的 2. 6 倍是 9. 62 , 这个数是多少?⑸ 235. 17 除以 3. 9 的商,再除以0.3 , 得多少? ⑹ 65.09 除以 0.27 的商, 减去 38. 5 ,差是多少? ⑺ 一个数的 1. 5 倍比 5. 6 少 0. 8 ,这个数是多少?⑻ 用17.8去除0.178 , 所得的商再乘以 6.4 ,积是多少?

⑼ 3. 08 除以 1. 76 与 2 . 5 的积,商是多少? ⑽ 8. 72 除以 0. 2 的商的 3. 5 倍是多少?

⑾一个数的一半是 46 . 2 , 这个数的 1. 2 倍是多少?

第4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导

重 难 点 重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 1.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导学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制定计划。

活动板块 学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学生谈自己对汉字的初步了解

二、合作探究 介绍活动内容: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月 日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分分工合作。

三、展示交流 组长: 组员: 分工:

主持: 搜集资料: 编辑: 抄写: 插图

日期:月 日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各小组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 我能在下列词语正确的读音后打上“√”

1、兴高采烈:

⑴ xìng gāo cǎi liâ

(

)

⑵ xīng gáo cǎi liâ

(

)

2、字不量力:

⑴ zì bù liáng lì

(

)

⑵ zì bù liàng lì

(

)

3、一掷千斤:

⑴ yī zhēng qiān jīn (

)

⑵ yí zhì qiān jīn

(

)

4、设身处地:

⑴ shě shēn chǔ dì

(

)

⑵ shē shēn chǔ dì

(

)

学生交流完成情况

二、合作探究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

斗(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6.补充谜语。

1)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郭)

2)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也) 3)一点不出头。(术)

4)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七) 5)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 6)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7)多出一半。(岁)

8)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迷) 9)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当中坐。(匹) 10)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仙)

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三、展示交流 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补充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老虎拉车──谁敢(赶)

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8)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3、补充歇后语

老鼠搬家---调动(洞)

瞎子点灯笼——前途无量(亮)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抱木头投河——不成(沉)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汉字谐音的对联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对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 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 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

(一)少食

(十)

互对歇后语

补充歇后语

欣赏汉字谐音的对联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我能写出下面歇后语中的本来的字

1、天下雨不戴帽──临(

)到头上

2、胸口上张草──心慌(

)

3、旗杆上放炮──想(

)的高

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三课时

导学内容 汉字的起源

活动板块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

1、检查生字的读音。

外 甥

舅 舅

锥 子

鸿 鹄

迂 回

字 典

剖 开

虫 蛀

恭 敬

搁 板

2、我能用线将歇后语的左右两边恰当地连接起来

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口无心

胡子生疮

底子差

鸡爪子烩豆

大材小用

小和尚念经

不打自招

卖豆芽不带秤

毛病

热锅上的蚂蚁

没有多少油水

麻袋上绣花

乱抓

电线杆当筷子

坐卧不安

小组汇报

二、合作探究

(一)、学生读文。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叫生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

三、展示交流 补充资料: 汉字来历的故事:

“被”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如果从形声字的角度来看,“被”字左边的“衣”字旁表示意义,说明被子是属于衣物一类,右边的“皮”字在造字的时代和“被”的读音相似,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和“被”的读音变得不一样了,逐渐失去了它表读音的功能。如果从会意字的角度来看,用皮做的衣物就是“被”。被的最初意义指的是一种小被子,到了后代,在被的本义基础上又引申出“蒙受”等意义

学生自己搜集的补充资料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一、 趣味歇后语。

四两棉花——(

) 八十岁的老太——(

一连三座庙—

(

) 石头蛋腌咸菜——

(

) 关公打喷嚏—

—(

)

二、字行小魔术

给“日”加一笔,看能变成多少个字,越多越好。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四课时

导学内容 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对综合性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2.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史。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二、合作探究 材料1— 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思考:这七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猜一猜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4.故事串

①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讲解“监”、“国”、“女”等汉字故事)

2.除了上述七个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②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毁千军、一点值万金„„)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4)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三、展示交流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按提示填空

1、________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2、古代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

3、汉字的演变由甲骨文→(

)→(

)→(

)→(

)→(

)→(

)

4、甲骨文盛行与______时期。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五课时

导学内容 开展调查活动及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 交流自己整理的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

二、合作探究

1、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3)提出整改建议。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2、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活动;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3、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A、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B、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C、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D、其他。

3、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A、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B、简单的调查报告 C、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D、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E、不规范用字单位的整改意见及整改反馈书。

交流调查报告一般的制定

三、展示交流

1、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活动。

2、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啄木鸟门诊(改正下面一段话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星其天,我或爸爸一起去公圆完,新尝了许多鲜花,还看了许多又趣的动物──猴子、胡里、老虎、大像„„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六课时

导学内容 感受书法艺术美书法作品赏析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欣赏教材作品

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二、合作探究 读读背背《赞汉字》,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篆书隶书,古色古香等。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书法作品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古代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七课时

导学内容 学生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大家对综合性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84页。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P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附表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第八课时

导学内容 制定计划,开展调查实践活动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汉字 导语: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她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让我们继续走进汉字,研究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吧!

二、合作探究 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 2.设疑。

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

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搜集趣事,搜集笑话或趣事;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校园、

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报刊杂志、字帖、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寻找伙伴优秀的书法作品„„

3.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学阅读资料。(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欣赏、我爱你,汉字) 6.小组开展调查实践活动

(学习方式:观察了解、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 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三、展示交流 交流 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我能选择合适的义项(把序号填在词后的括号里)

1、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

(

)

选举

(

)

举重

(

)

举例说明

(

)

2、老:A、年岁大 B、富有经验 C、很久以前就存在 D、经常 E、很

老远

(

)

老人

(

)

老手

(

)

老迟到

(

)

老朋友

(

)

3、白:A、说明 B、空的 C、没有结果 D、像雪那样的颜色。

表白

(

)

白费力气

(

)

一张白纸

(

)

一份白卷

(

)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九课时

导学内容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欣赏汉字故事 有趣的文字游戏 宋代,苏小妹与其长兄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以对联的形式开了个玩笑。苏小妹写的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和尚看后,晓得这是苏小妹有意在取笑于他,于是,提笔对下联,反戈一击。联曰: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东坡在一旁看了,连声称妙!

一天,诗人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住所,苏东坡随即出门迎接。这时,苏小妹正在窗前捉虱子了。一见长兄和黄庭坚迎面而来,脱口出对联道: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下联:小妹窗前捉半风。 上联的“双月”,即“朋”字;下联的“半风”(繁体),即“虱”字。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汉字故事

二、合作探究 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读她,如同一段隽永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己面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1,汉字在作者眼里,一个个“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作者还觉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读读这14个生字,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从哪些字中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

拘 束

风 韵

浩 瀚

驰 骋

魅 力

徜 徉

抑 扬 凝滑如脂

沉 坠

撇 捺

造 诣

殷 商

顿 挫 隶 书 2.感悟 交流自己静心品读的感受。 3.交流

读完课文我最想

(有感情地读、体会热爱文字的情感,摘抄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句子„„) 4.出手不凡 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你觉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

A、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B、学生自主读课文。

C、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D、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从哪些字中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

三、展示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2、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3、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五、我来闯关 字词积累与运用

1、我是小小播音员(看拼音,写词语): lì

mèi

yùn

( )书

( )力

风( ) ( )束 yì

cuî

piě

hàn ( )扬顿( )

(

)

浩(

)如海 2、最佳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符合

(

)的光辉

(

)的院落

(

)的图画(

)的回味

(

)的组合

(

)的力量

(

)的变化

(

)的文字

(

)的小精灵

测评反馈 指导校正

第十课时

导学内容 活动总结

活动板块

案 导

案 个性修改

一、谈感受 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二、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我爱你,汉字”活动评价表 自评能提一些好的主意 与组员愉快地合作 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展示交流 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图片、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成果。

四、学习收获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反思

导学反思

第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导学案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学习重点

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法指导

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自主学习见“自主导航”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二、合作探究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三、展示交流。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合作探究

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五、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达标检测

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布置作业

列作文提纲,并完善作文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学习重点

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学法指导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自主学习见“自主导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合作探究

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三、展示交流

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四、合作探究

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五、展示交流

(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六、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

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七、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整理学案

①要突出“趣”字。

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

布置作业

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第6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导学案

12、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重点

领悟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难点

感受五位壮士的献身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第一课时

一、动情激趣,情境导入

二、预习反馈。

1、听写生字词,理解词语。

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三、大家齐探究。

1、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五壮士”是哪五个人?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

想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填空,并据此分段。

接受任务—(

)——(

)——(

)——(

)

三、大家来展示

四、归纳小结

五、拓展延伸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或者《狼牙山五烈士》?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壮士?

六、看我行不行

1、积累文中的成语。 写五壮士的:

写敌人的:

2、我还知道描写英雄的成语。

3、我会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大闯关:

1、 先用“√”勾出带点字的读音,读了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读。

嗖(sōu shōu)的一声

斩钉截(jiã jiē)铁 绷(bēng běng)得紧紧

大吼(hǒu kǒu)一声

2、填适当的词。

( )的山路 ( )地瞄准敌人( )的力气 ( )地躺着尸体( )的怒( )地完成任务 ( )的喜悦 ( )地打

3、在课文中划出下面词语,并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满腔怒火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昂首挺胸

大举进犯 横七竖八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4、这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

如:眺望 、俯

你也来写几个:

二、句段大挑战

1、划出课文

2、

3、

4、6段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们不妨可以仿照写一写,你会发现“原来我也会写这样棒的句子!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

4、狼牙山五壮士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是 。为什么?

5、狼牙山五壮士最让你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 。为什么?

三、课文理解擂台(合作探究)

1、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壮士”?

2、 本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3、采用画画和注释的方法图示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经过。

(四)课外拓展

收集抗日战争英雄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并在班级里交流。

教学反思:

13、小英雄雨来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 学习目标

1、会认、写本课生字,正确读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圈出并读准 “晋察冀、还乡河、苇絮、黝黑、笤帚、泥鳅、背诵、子弹、打扮、脊背、枕头、防备、歪歪斜斜、吆喝、唧唧咕咕、嘟嘟囔囔、推推搡搡、枕头”等词语。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部分一部分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品读感悟课文

1.思考: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①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反复品读,边读边画,思考:这些部分的哪些句子打动了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 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点点、圈圈、画画、写写。

四、课文学到这里,相信你已经认识了雨来。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3.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六、达标测评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wěi xù jìn chá jì wāi wāi xiã xiã ( ) ( ) ( ) piāo piāo yōu yōu zhěn tïu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晋( ) 耍( ) 挣( ) 慌( )飘( ) 普( ) 要( ) 睁( ) 谎( )漂( ) 喘( ) 瑕( ) 妨( ) 却( ) 端( ) 揣( ) 假( ) 防( ) 劫( ) 湍( )

三、我会填词语,我来谈感受。

1、鬼子已经( )到树底下,伸手( )住雨来的脚,往下一( ),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 ),( )起来,( )回到屋里。读了这段话,我觉得鬼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花开的时候,( )的芦苇上好像盖上了一层()的白雪。风一吹,( )的芦苇就( )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 )的芦花里。读了这些段话,我觉得芦花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正是由于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2) 鬼子军官用中国国话问雨来小孩 问你话 不许撒谎

五、我能理解理解下面的段落并完成练习。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半天喘不过气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4、我的战友邱少云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 学习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感受邱少云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词语

kîng zhì( )kã sîu( ) wěi zhuāng( ) hōng jī( )sōu chá( )màn yán( ) mián bù( )niǔ zhuǎn( )xīmiâ( ) shēn yín( )jī dîng rãn xīn( ) jiān miâ( )

2、词语解释 “391”高地:

楔入: 袭击: 潜伏: 山坳: 火力警戒: 纹丝不动: 居高临下:

3、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4、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1、战士们在潜伏时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

2、邱少云在火中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想想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

4、找出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

三、展示点评

四、拓展延伸

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邱少云叔叔说。那课后就以《邱少云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目,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五、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

坚强---( )屹立---( )迷糊---( ) 洪亮---( )控制---( )伪装---( )

2、体会句中“才”字的不同意思。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2)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炮火 发现( ) ( )的敌人 准备( ) ( )的战斗 出现( ) ( )的意志 ( )命令 ( )的教训 【知识链接】

邱少云简介: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25日(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20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21岁),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教学反思

15、紫桑葚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 学习目标

1、认识“葚、蠕、豁、役、眬”5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简要复述课文。 重点

读懂课文,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多读几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桑葚

蠕动豁.口

战役.. .

蒙眬.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3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话写下来。

3、搜集交流许世友将军以及孟良崮战役相关资料。

(二)学习探究

1、自主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许世友将军在激烈的战役中一定要做这件事?

(2)研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出感受,小组内交流。

阅读提示:抓住文中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许世友将军的崇高精神。

(3)回读课文,你发现本文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与同学交流。

(4)简要复述课文,同桌两人相互交流或全班交流。 复述提示:在进行简要复述课文时,要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简要的复述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2 、展示与反馈

3 、作业设置: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和同学说

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相关链接】

关于孟良崮战役―――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三个兵团共十七个整编师,由临沂、泰安一线分三路向东北方向推进,企图压迫解放军华东野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13日,当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突出到蒙阴东北坦埠附近时,华东野战军发起猛烈攻击,于14日将该师分割于孟良崮山区。蒋介石忙调约十个整编师来援,企图解孟良崮之围,均遭顽强阻击,未能得逞。激战至16日,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所谓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三万二千余人,完全取

得了胜利。

教学反思:

上一篇:百年孤独选段下一篇:中班好吃的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