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学校军训工作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 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面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军训工作的规划和要求》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以上规定告诉我们, 军训不但是大学生入学后的必修课, 更是国家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因此, 军训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一门必修课, 也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 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大学生, 在思想和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众, 通过军训实现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 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组织性、纪律性,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磨练意志品质, 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 依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学校军训工作, 以满足学校国防教育的需要和促进军训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好。但我们也要看到, 由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巨变的时代, 以及其特有的独生子女身份, 使他们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智发展等方面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具体有如下特点。

1) 理念信念缺失与唯我主义意识强烈并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社会组织形式、多种生活方式并存;多个社会阶层、多种价值导向并存。同时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 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 出现如区域发展不平衡, 收入差距加大, 发展机会不均等社会问题。部分学生由此产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信心不足, 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产生怀疑, 缺乏对“仰望星空”的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 并呈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的倾向, 大利大干、小利小干和无利不干状况也较为普遍。唯我主义的意识也相当明显, 强调个人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 以追求个人仕途、安逸工作和高收入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标准。

2) 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与自律性差的矛盾。当代大学生对公平正义的社会有着强烈的诉求, 对待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表现出强烈的愤慨, 对社会上不良风气, 他们给予强烈的谴责。如网络上的“人肉”事件就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 但是他们的自制和自律性不强, 特别是当自己在学校出现违规行为时, 一是表现出不承认, 二是想办法掩饰, 三是希望能够宽大处理。有时甚至还会采取他们鄙视的行为来争取个人的利益, 如为了选举成功拉关系走后门等。

3) 自我意识的膨胀与自卑无助感并存。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 独生子女这一特殊身份使他们受到父母、家庭乃至于家族成员过多的宠爱。在长期的宠爱下养成了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 在行为中常常表现出“高度的自尊”而忽视他人的存在和感受, 如对待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忠告, 不能耐心倾听, 虚心接受, 甚至产生排斥和逆反行为。同时, 由于他们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原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参与集体生活, 在没有父母家庭的联系和支持下, 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巧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往往会产生极强的自卑无助感。即使是在思想上希望得到他人的更多的理解与帮助。同时, 碍于“面子”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作用下, 往往又拒人于千里之外。

4) 强烈的荣誉感及畏难情况的冲突。青年人渴望被认可被关注, 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如他们会为了一个演出进行通宵的排练, 如他们会为了赢得比赛在赛场挥汗如雨, 如他们会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呐喊助威两节课的时间……但他们也具有缺乏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精神的一面, 如当他们独自面对充满激烈的竞争, 沉重的学业压力、复杂的人际交往、相对宽松自由选择的大学生活时, 以往“舍我其谁”的感受消失了, 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困惑与悲观、消沉与失落的情绪。如曾经发生在校园中因竞选学生干部落选、失恋而自杀的案例, 如当他们面对学业成绩不佳时, 不是抱怨学业太难就是抱怨老师授课方法有问题, 但很少反思自己对学业的投入少, 对娱乐的投入多的客观事实。在畏难情绪的驱使下, 原本朝气蓬勃的少年郎, 最终变得颓废萎靡, 甚至破罐破摔。

上述特点说明,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 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社会和自身都开始形成独立的认识。也正因为处在这一关键时期, 使得大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他人和自我的认识还不全面, 思维和心智能力也不健全, 因此, 常常表现出思想、行动、情感、认知、意志上的多样性、多变性和不连续性。而这更说明需要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对待受训的大学生, 对待学校的军训工作。

2“以人为本”理念在军训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而“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因此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 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人是一切活动的手段。具体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 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军训中我们需要在坚持军训标准的同时, 高度重视军训中的受训者的特点, 尊重受训学生、理解受训学生、帮助受训学生,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军训过程中不但要高标准、严要求, 更要给予同学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使他们能够平顺高效地度过艰苦而短暂的军训时光。

3 军训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施构想

3.1 加强受训学生思想教育

围绕军训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对同学开展思想教育, 如结合国际军事形势和近代史, 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宣讲。如播放以往军训的汇报录像, 或请高年级中的军训标兵进行座谈等, 培养参与军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3.2 规章制度的宣读

针对学校军训成绩认定的规章制度、军事保密规定、军事训练纪律、作息规定进行宣讲, 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介绍, 使其对即将扮演的新角色有清晰的认识, 对新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的要求和需要承担的义务有明确的掌握。明确在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这样不仅可以使新生对即将到来的军训有较为现实的认识, 使同学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 还可促进大学生对军训态度的转变。

3.3 沟通方式的培训

军营中“国家利益至上”“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凝结成特有的军营文化, 培养了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和牺牲的人民军队, 培育出一代代“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优秀人民子弟兵。大学生军训虽有别于正规军人, 但也要通过军训得到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在受训期间, 指导受训大学生的是普通的解放军官兵, 在军营文化熏陶下的指战员们, 是不可能具备和采用像家长或教师一样的沟通方式与受训大学生进行交流。因此, 与教官的沟通成为入训前教育的必要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日常的请求和报告规则, 矛盾处理和意见表达等。

3.4 提供生活的指南

开展体检筛查, 统计身心健康异常人员, 对有严重生理缺陷、残疾或者疾病的学生, 经过报批, 减免军事技能训练科目, 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依据军训期间的气候和环境的特点开展健康知识, 如防暑、防蚊、个人卫生等教育, 并对必需的个人生活用品和常备药品进行提示, 避免军训期间出现疾病和生活上的不便。

3.5 军训中生活上的帮助和情绪疏导

大一新生军训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军训初的亢奋期。亢奋期贯穿前后三天左右。军训前随着军训动员教育的展开、日常生活用品的准备, 都促使大学生们对即将到来的军训生活产生神秘和新奇感, 常会有既期待又担心的感觉, 特别是军训前一天常会有同学兴奋得睡不着觉。可以给军训同学指派学长进行辅导和说明, 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同时注意引导同学们保持正常生活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为参加军训做好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 第二阶段:军训中的疲倦期。疲倦期对于受训大学生来讲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 大概会从军训开始后持续二周的时间。这一阶段受训大学生已经没有了对军训的神秘感和好奇感, 面对枯燥的训练、艰苦的环境、巨大的体能消耗、简单的伙食,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对教官严格的管理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这一时期也是受训大学生身心问题的高发期, 能否顺利度过疲倦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成长至关重要, 更是实现军训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这一阶段, 需要我们的驻训老师深入训练场所、深入宿舍, 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问题, 解决受训大学生实际困难, 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使他们尽早度过疲倦期。驻训辅导老师可在休息时间多与教官和其他同学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感受。当学生与教官出现冲突时能够及时沟通化解, 避免冲突的激化;当有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送诊就医, 避免意外发生。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有艺术特长的同学表演小节目、拉歌、制作宣传板报等形式的活动, 训练之余与特殊学生聊聊天、散散步, 使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

3) 第三阶段:军训中的适应期。在适应期, 受训大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军训生活, 同学们之间、教官与学生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并产生了亲近的感觉, 形成了团队意识, 产生了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各连队或班级之间为了荣誉开展各方面的竞争, 受训同学争相努力渴望为连队争光, 希望做得比别人都好, 对于个别拖后腿的同学, 往往表现出漠视和冷嘲热讽。这一阶段需要驻训老师配合教官, 一方面要肯定同学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但也要培养“不放弃、不抛弃”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会理解与尊重, 学会包容与欣赏。另一方面, 做好后进学生的工作, 使他们达到训练的标准和要求, 必要时可以调整训练科目、内容和进度, 避免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4) 第四阶段:军训结束前的依恋期。通过一段时间的军训, 同学们已经充分适应了军营生活, 对教官和军营产生了好感和依恋的心理。但随着军训结束的日子一天的临近, 特别是在军训结束返校的时间, 有同学与教官互留通信方式, 互赠礼物。挥手的送别使教官和同学们都神情凝重, 甚至相拥而泣, 这种分离的伤感非常普遍, 有时还会持续到返校后的学习和生活。对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反倒出现了适应性的问题, 面对宽松的校园环境, 面对自由的选择, 个别甚至会产生厌倦。这一阶段需要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深入班级、宿舍帮助同学们重新回复到正常的校园生活中, 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军训总结汇报演出活动、军训征文评比活动, 将军训的收获、体验和眷恋通过文字、语言和活动抒发出来, 同时正确面对校园的学习和生活。

3.6 军训后人文关怀的延续

大学生通过军训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军训结束以后, 繁重的学习任务,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使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和优良作用逐渐退化。为了巩固军训成果, 学校可以延续军训期间的要求, 开展宿舍内务卫生评比活动, 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各班级开展“我的班长我的连”军训总结班会, 促进班集体建设;学校可以将本次军训期间同学们的训练、学习和生活影像制作成视频分发给参训同学, 使军训这一经历成为受训大学生美好的回忆和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源泉。

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义务,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需要各学校高度重视, 需要部队、学校、教官紧密配合, 面对当今大学生这一有着特殊思想状况、特殊价值取向、特殊心智发展水平的群体, 要做好军训工作, 不但需要提供相对完备的“硬”条件, 如军训场地、设施和设备、药品等后勤保障, 还需要得到驻训部队的官兵的支持配合, 更有赖于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驻训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军训工作中得到完整全面的落实, 为高质量完成军训工作提供有力的“软”支撑。

摘要: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大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 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 面对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以及利益的多样化的影响, 思想呈现出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的特点。更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 家庭的宠爱使他们养成意志薄弱、逃避困难的性格, 表现出独立生活的能力弱, 集体生活适应性差的特点。当他们面对紧张艰苦的军训时, 往往表现出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军训工作是高等学校学生在就学期间的必修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代大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 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军训工作的开展和保证军训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军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2007.

[2] 孔繁昌, 王亮.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2000 (14) .

[3] 申云兰, 张慧玲.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与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4) :445-447.

[4] 谢素蓉, 毛芳才.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的影响.高教论坛, 2008, 2 (4) :56-58.

[5] 徐九春, 顾艳霞, 杨小燕.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3 (3) :86-87.

上一篇: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下一篇: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