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的案例

2022-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养学习兴趣的案例

巧用案例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如何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意义展开了简单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多应对措施,以切实促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旅游管理教学;学习兴趣;意义;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旅游管理属于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专业,其牵涉的范围特别广,比方说旅游学、心理学与法律、旅游服务、饭店管理等,并且其学习难度也非常高。与高职生相比,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来就偏低,若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无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那么其教学自然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来说,案例教学可以借助情境创建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展开自主交流与学习,进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中职生旅游管理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环境下,教师始终居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居于从属地位,教师负责知识的教授,学生则负责记笔记。在此种模式下,知识的记忆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实现的。此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有效地激起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出现。案例教学法可以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促使中职生积极思考,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进而使其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在此种教学方式下,中职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他们对学习饱含热情,学习质量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有助于中职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就目前而言,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属于中职旅游教学管理的一大核心目标。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法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只知道被动学习的机器,他们在学习时根本就不具主动性。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融合,对于中职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特别有帮助的。

二、促进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方法

(一)落实好课前准备工作,为案例教学法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融合奠定牢固的基础

落实好课前准备工作属于促进案例教学法顺利地运用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必要前提及有力保障。

1.挑选恰当的案例教学内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涉猎许多知识,其知识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但是并非所有的知识均可选用案例教学法。因此,教师应细心地分析课本,挑选那些实用性特别强的内容展开案例教学。

2.挑选最合适的案例。在进行中职旅游管理知识教授时,教师应以中职生的实际水平、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能力为依据,挑选最合适的案例。第一,所选案例必须与中职旅游管理的教学目标及内容相符;第二,所选案例需兼具典型性与启发性,应让中职生可以参与进来,最后为中职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3.选用多样化的案例展现方式。由于新奇的事物可以有效地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展现案例时不可总是选用同样的方法,而应选用多样化的案例展现方式,如此方可更好地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对案例中所隐含的知识与意境展开探究。比方说,教师可选用口述、情境创建及多媒体等诸多方式进行案例的展现,力求使教学案例兼具直观性与趣味性。

(二)将案例分析和合作讨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加深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

选用案例教学法实施中职旅游管理知识教授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对教学案例的探究与讨论。在探究及讨论时,中职生应展开合作及交流,如此不但可以有效地加深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切实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可选择把中职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自行推选一个小组长,其他成员则需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比方说主持及记录等。此外,在进行案例探究过程中,各小组还需积极交流,如此便可以有效地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把案例中所隐藏的知识统统挖掘出来。比方说在讲解“导游人员的权利及义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深入的探究。

案例:位于杭州的某旅游公司要求员工小李带一个前往乌镇的旅行团,这个旅行团的游客均为男性,在前往乌镇的途中,为排解旅途的烦闷,游客要求小李给大家讲黄色笑话,小李拒绝了,之后的旅行游客们对小李百般刁难,小李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只得寻求法律的庇护。

问题:①游客的要求合不合理,小李的拒绝行为合不合理?②某游客以自己手机不见了为由,要求搜查小李的行李,是否侵犯了小李的权利?

案例摆出来后,教师可以以之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负责记录的同学需将讨论的每一点进行记录。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他们始终以案例为核心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均需选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并将其记录于黑板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问题答案:①游客的要求不合理,小李的拒绝行为合理;②游客侵犯了小李的权利,小李寻求法律庇护的做法是正确的。

(三)给予教学评价及反馈充分的关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实施教学评价、反馈属于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部分。在此环节,我们可以将之前环节中教师、学生所存在的不足找出来,给予反馈指导,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以学生的表现为依据,选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评价方式往往有如下几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可囊括各小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讨论时积极性高不高、讨论结果合不合理等。

三、结语

總之,案例教学法对于中职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探究及思考,中职生的智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思维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旅游业的稳步发展,民众对于中职旅游管理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日渐提高。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实施中职旅游管理知识教授时理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正视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学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案例教学法与自身教学的融合,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永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2017(03):12.

[2]王林.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学研究,2017(14):230.

[3]邓永云.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268.

作者:朱舟舟

第2篇: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案例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很感兴趣。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地激发了。

第3篇: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富源乡中心学校刘传武

20

16、

12、30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的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小雪花》,《十万个为什么》。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给这十位读书之星戴红花,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

第4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学习兴趣的培养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交流,让学生懂得兴趣在人们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活动形式:展示兴趣、交流评论。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使学生了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⒉难点:启发学生寻找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原因的,从而懂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活动准备:把教室布置成展览室的形式,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最感兴趣、最拿手的作品。 活动过程:(学生按兴趣分组坐 )

一、导入

同学都好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吧 ! 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同他小时候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从小就喜欢和昆虫打交道,对昆虫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常常整天整夜地观察和研究这些小生物。这为他长大后从事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其自身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活动与训练

我们每一位同学也一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 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向大家展示一番吧 ! ⒈学生们互相观看同学们展示的小制作及书画作品。

(作品陈列可分为“心灵手巧屋”、“舞文弄墨角”两大板块领。可分设两位流动讲解说(由作品作者亲自担任)。两组可同时展出,然后再交换参观。

⒉全体同学观赏同学的文艺表演。

(学生坐回原位,教室由展览厅转换成小剧场。教室当主持人,同学即兴表演节目可以事先录制的节目穿插进行,其他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以致鼓励。)

⒊学生交流产生的原因:同学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这里面肯定有各种原因,说不定其中还有有趣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吧!

⑴分组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交流自己产生兴趣的原因。

⑵互相评论。(应以鼓励为主,有意识的归类分组,可使交流内容较集中。)⑶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情况。

⑷教师点名兴趣的可培养性及重要性:

看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可能是受家庭中某一成员的影响,又可能是从日常生活的某一事物中受到启发、触动。但不管怎样,只要你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它就会使你们对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和研究,进而获得重大的发现和成就。

三、总结

同学们,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懂得了:其实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兴趣将诱使你去做好某一件事情。从刚才的展示和表演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在学习知识技能上的潜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为将来踏上社会打基础,我们应该学会从小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兴趣。相信只要你们有了兴趣,定会为之努力,也必将会得到累累的硕果。

(学生继续参观同学的作品,并向已取得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第5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 2014-3-4 9:58:09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第6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悟

北马路小学教师

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此将我在日常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思考和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或许可以互进共勉。

首先我想以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开始交流。“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教学的艺术关键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名言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思考、实践。我总认为一个老师即使很有学识很有责任心,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不喜欢上你的课,那无疑是个失败的老师,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与学的关键。其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多少年来教育教学中的老要求老口号了,但真正用心去做的老师不很多,能做出成效的老师就更少了。做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件事确实需要我们潜心去研究,,耐心去实践,静心去反思。

不只是学习,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基础,感兴趣的事就会很认真、很投入的去做,相反不感兴趣的事就会应付、消极对待,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的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探求事物结果的重要动机”。对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只有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思维和想象,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感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两个方面 (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一、 直接兴趣

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来自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如果以充沛的感情,民主的作风,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具体要从如下四方面努力去做:

1、认真备课,以极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你的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都有体会,当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课上教师一定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师语言严谨,课堂调空能力强,感受到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教的轻松、带劲儿。如果一节课准备的不够充分甚至毫无准备,课上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无层次、语言啰嗦不流畅等现象,此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从此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新颖性,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第一学段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图片、多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多给与观察、表述等机会,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第二学段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动手操作,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想做的更好要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

3、利用教具、多媒体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它可以将数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学期听了二年级的 “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运用课件先出示蝴蝶、汽车等重合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共有的性质,通过讨论,得出都能沿一条边对折后两边重合,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后,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又利用多媒体给出一些数、字母、人体、物体等让学生自己去判断,通过动画重合展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教学效果良好。

多媒体是好,但并不是可以代替所有的教具,有很多时侯需要直观教具进行演示。例如:六年级数学认识圆柱、圆锥时,为了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新教材新增了在一根木棍上沾一张长方形纸旋转,沾一张三角形纸,让学生感受旋转中的几何形体,这一问题的教学用教具演示便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另外多媒体使用还要注意实效性,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表扬、鼓励与赏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有同感,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关注,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表扬也许会让学生铭记一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尽可能多样化、有针对性,如“做得不错”“你的方法很好,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头脑很聪明”“你进步多了”等语言经常应用,无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间接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都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还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我体会到的还有两个方面:

1、 良好的师德形象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注重师德的教师很受学生的尊重,学生尊重你对你的课就会感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当然教师的穿着要高雅大方。教师在讲台上的形象也是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提供引导作用。可见教师应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登上讲台,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优秀素质、积极进取精神、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节课中教师都应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这必将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看到学生用敬佩、享受、快乐的眼神审视着老师,证明我们的课堂已经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感情迁移的问题还真不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学生更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在学习疲惫时能及时调剂一下,让学生得到短时间的放松,同时可减少数学课的枯燥味。

(2)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尤其是课上回答问题出错时,一定不要太多责怪,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体面的坐下,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你是他的知己.学生才敢于在你面前出错,愿意向你倾诉. (3)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一个有尊严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努力的,教师管理起来也是省力的。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在老师面前总有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所以教师经常有意和这些学生善意的说一两句话或笑一笑,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其实很关注他,从而会产生学习兴趣。 (4)不挤占学生的其它课程,尤其是音、体、美课,学生期待在这些课上释放自己。不占用学生下课休息时间,这是学生最反感老师的地方。学生怕占课、怕拖堂的心理我们也经历过。不挤占课、不拖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抓好课堂40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如果我们能从以上这些方面用心去想、细心去做,回报我们的一定是师生和谐的课堂。

一堂好课,表现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最后以俄国托儿斯泰的一句名言结束和大家的交流,“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

敖 霞

2009年3月23日

第7篇:关于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复需教。只有当一个人心底里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要自己去学、去做、去改变的时候,那么一切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他所说的巨大的能量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收集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典故、寓言等。用耐人寻味的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人的哲理。如: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引用马克思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前欧洲工具发展情况时说的一句话:“要找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然而在14世纪初的中国劳动妇女黄道婆手中能同时纺出几根纱?如此对比一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让他们自己找出课文中还列举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又都是怎么被发明和应用的?

二、给予学生普遍的关注

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重视教学成绩是应该的,但不能因此偏爱优生,排斥差生。初中的学生已经有独立意识,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的看法,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们能经常反思一下:今天我有忽视学生的反映吗?有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吗?我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做法吗?我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心学生吗?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师生互动,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对于普通的历史课讲授兴趣不是很大,这不是学生的习惯不好,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兴趣浓郁、好奇心强的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如巧讲典故,编写歌谣,设置图表,编导小话剧、多媒体手段等,来转换或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使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印入学生记忆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探究新知。让学生在新奇快乐中接受和学习知识。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我们可以采用历史审判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老师以历史顾问的身份出现,学生则按角色分工。

在课堂上还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适合后进生回答的,鼓励后进生回答,这些后进生答出问题后,就会产生自信,即使学生说错了,我们也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并帮助他们更正错误。有时候我们的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欣赏的目光和微笑,就有可能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让他们重塑自信;对于学生来说自信有了,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高效的氛围也就创造出来了。想必谁都愿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总之,要想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要提高我们的素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激发、巩固和发展。如此历史课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上心理课的感想下一篇:人民调解业务培训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