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22-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廉洁政府 加强审计监督

摘 要:文章从“猎狐”行动入手,阐述国家对反腐工作的决心,面对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的出现,追其根源是利益的驱使、权利的集中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当然,审计监督也有其局限性,即审计主体独立性的缺失、外界经济环境的制约以及审计力量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要想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审计监督,应从引入社会审计机构、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入手,然而这条建设之路悠远漫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腐败 廉洁 审计

十八大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反腐败风暴,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重拳出击,惩治腐败,打击经济犯罪。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时强调,共产党反腐就是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足见我们党坚持廉政党风建设、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然而,随着我国国内反腐力度的增强,一些经济犯罪的嫌疑人和职务犯罪的嫌疑人出逃国外的数目呈逐渐上升趋势,为了不让国外成为经济犯罪嫌疑人和腐败分子逃脱责任的天堂,公安部“猎狐2014”海外追逃专项行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引渡、遣返、异地追诉、劝返潜逃境外的经济犯罪与职务犯罪嫌疑人,效果显著。自2015年4月1日起,公安部组织开展“猎狐2015”专项行动,它是“猎狐2014”的继续,今年不仅要追逃普通经济犯罪嫌疑人,还要追捕国企职务犯罪、涉腐案件犯罪嫌疑人。截至2015年7月7日,我国公安机关已先后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256名。在感慨我们党在追缴行动中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不禁反思,如果能防患于未然,于源头处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那么将节省一大笔追缴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由此,加强审计监督,建设廉洁政府的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人们所希望的,清正廉洁的工作人员则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加强审计监督,可以有效抑制腐败行为的产生,保证政府工作的有效运行。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

(一)利益的驱使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利不起早”。人难免会有贪欲,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很容易被金钱迷惑,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他人乃至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高薪养廉是一项不错的政策,但也并不能有效地抑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薪水再高,也远远不及贪污腐败所形成的不法收入。

(二)权力的集中

权力是把双刃剑,作为政府的官员,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一方,可一旦运用不好,就会偏离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标,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作为可以手握经济利益生杀大权的官员,面对外界的诱惑,一旦意志不够坚定,把持不住自己的贪欲,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权钱交易,便会沦为金钱的奴隶,人民的罪人。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令腐败的成本过低。经济犯罪一旦被揭发,政府所能查实的赃款远不及其贪污的实际数目。

通过进行经济责任相关审计监督工作,可以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几率,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目前我国审计的形式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以及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可以从源头抑制腐败行为,令一些思想不够坚定的官员不抱侥幸心理,不敢贪污,从而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事中监督则可以通过检查账目,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来寻找贪污受贿等行为的蛛丝马迹,对错误行为及时纠正,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事后仍进行监督,可采用接受知情人士举报、追查可疑资产来源等方式,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二、审计监督的局限性

目前审计工作在腐败治理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审计工作也无法全面发挥其功效。

(一)独立性缺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主管我国审计工作的是国家审计署。然而,审计署属于国务院的下设机构,受国务院领导。隶属于政府体系框架之内,难免会阻碍政府审计对腐败行为的查处,使得审计工作无法展现其全面彻底的一面。作为监督主体的国家审计机关,在领导体制上却没有制度能保证其监督的独立性,需要依附于其他行政部门行驶监督权,这无法满足对腐败问题治理的需求。

(二)经济环境的制约

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审计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在市场上为“自己”谋求一个好价钱。各种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成为了滋生腐败行为发生的源头。而政府官员腐败行为往往又和企业的财务舞弊案件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给国家政府审计工作的公正、独立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腐败现象的蔓延加大了国家反腐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反过来,政府审计工作有效性的缺失又为腐败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三)审计力量不足

审计力量是指审计主体的数量与质量,审计的实施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单一的审计主体虽能满足对审计项目的需要、保证审计执行的权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视,单一审计主体开始出现瓶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慢慢超出了国家审计机关的承受范围。一旦政府审计人员人数不足,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不得不加快审计速度,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审计工作是一项风险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这就要求政府审计人员既要专注于具体审计业务,还要具有置身于宏观角度对审计数据、资料加以分析的能力。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时间紧迫、培训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他们投身于繁琐的审计项目中,无暇顾及业务素质,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三、加强审计监督建设

廉洁奉公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底线。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加强经济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建立廉洁政府,加强审计监督势在必行。

(一)引入社会审计机构

我国是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一元审计主体,但由于政府审计项目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可以考虑适时地将社会审计机构纳入其中。社会审计机构具有组织上的独立性,且社会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审计经验,面对领导干部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客观地指出,不受体制的干扰。再者,社会审计机构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意识,讲求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监督成本。

(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让社会公众获取财政支出的知情权。对于税收收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然而社会公众往往对“取之于民”感受深切,对“用之于民”却并不知晓。公开透明的支出渠道是抑制腐败行为发生的防腐剂,让所有花销曝露于阳光之下,是对财政资金流向最好的监督。另外,还应该保证对审计结果进行多样式的披露,除传统的报告文书外,还可以以专题报告、信息专报、网上查阅等方式进行,通过设立专门的通告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审计结果,落实审计结果与决定。

(三)建立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政府审计部门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针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就其任期或离职后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审计,据此来监督、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保证政府官员廉洁守法,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达到确定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对审计工作的风险防范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审计部门可以联合纪检部门来完成审计任务,对于检查会计凭证、账簿等资料,可由审计部门完成,对于审计手段无法达到的,则可以交由纪检部门归根溯源,保证对被审计单位及个人做出最为客观的评价。

面对“猎狐”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能够看出国家对反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针对腐败现象的产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不能总是事后进行弥补,如果能从源头上抑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那必将是最可喜的成果。针对此类问题,可以从引入社会审计机构、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等角度入手,然而,建立廉洁政府,加强审计监督工作之路漫长而悠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政府职能转型视角的政府审计治理机制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B06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艳玲.对加强审计监督建设廉洁政府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3(10)

[2] 马志娟.腐败治理、政府问责与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3(6)

[3] 郑生明.基于行政问责制的经济责任审计创新探讨[J].发展研究,2010(10)

[4] 赵彩虹.基于经济责任审计视角的政府问责制与廉政建设[J].财会通讯,2012(22)

[5] 张韵.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D].2014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吉林长春 130507)

(责编:贾伟)

作者:聂晶

第2篇:政府主导,加强基础数据建设

大数据是当今最新潮的概念之一,我们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2014年的两会中很多委员提出我国大数据产业尚属雏形,建议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对于各国、各区域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从战略层面推动大数据的相关应用。而我国大数据的基础还不牢固,多数行业专家认为,我国数据建设远比国外滞后,地理数据、人口数据等建设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处在一个低层次的建设阶段。因此,加强基础数据建设,是推动大数据建设的前提和重要任务。

当前,政府仍然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务大数据建设理当称为大数据建设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在政务大数据建设中,要大力完善、发掘政务信息资源,发挥丰富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大数据价值,对政府开展社会治理、政务服务提供前所未有的帮助,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关于基础数据的理解

首先,本文所提的基础数据是从大数据角度来看的。大数据首先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数据体量特别大,是指数据的规模大,极大的支撑数据应用的需要。数据类别特别大,是指数据具有多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丰富,数据范围覆盖了数据应用的方方面面。因此,大数据的基础数据也具有这些特征,从基础来源上应覆盖数据应用的各个方面。

基础的意思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础数据毫无歧义的定义就是起点数据。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基础数据: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流入社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或者是社会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供其他信息系统应用的原始数据。基础数据具有原始性,它不应是其他数据的简单组合或抽选,基础数据应来源于一手数据的采集或一线应用系统的产生。

从基础数据的内涵来看,当前很多政务资源可以列入基础数据范畴,如各行业数据的原始来源数据,各行业应用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当然,从整体看,行业数据存在重复采集、储存问题,也存在因标准、规范、渠道、时间等因素而产生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二、基础数据的性质

1.革命性。基础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服务型政府的本质是在社会民主秩序框架中凸显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服务本位和效率质量本位,基础数据的建设就要基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对原来的数据管理进行变革,这也是改革形式下大数据建设的基本要义。基础数据的革命性,体现在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的进一步明确,体现在基础数据所带来的责、权的进一步细分,体现在基于基础数据的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明显转变。

2.生物性。基础数据是基于大数据理论下的数据集合,其不会一定在固定的模式下容量、范围的不变化,它具有生物的成长、自我完善性。首先,基础数据所支撑、所服务的对象对数据的需要是变化,它的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范围、深度等变化的要求,因而要求基础数据具有成长性,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自我完善,成长为更丰富的基础数据。其次,对于具有历史延续性的数据需求,基础数据所支撑、所服务的对象对数据还有时间属性的要求,也就是按照时间序列进行更新,因而要求基础数据能”新陈代谢”,能随着社会的前进、时间的递延而成长。最后,随着对事物认识的程度深入,我们能更精确的了解、认知我们所面对的事物,基础数据就需要顺应我们的认知度进行校正,因而基础数据能够在新的规范、标杆下能对历史的数据进行修复,具有自我修复性。

3.智创性。大数据能洞悉一切的前提是大数据具有智创性的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撑,作为政务大数据的前提的基础数据建设,也应考察其智创性。首先,基础数据具有创造性。基础数据的来源,本质上是信息化对物质世界的再认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依托信息系统中这一特殊的数据形态,产生了新的创意,创意的发展铸造了人类对于自我的创新,这些新的创新基本上都由基础数据来承载。这也符合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这一哲理。基础数据之一是流入信息系统的信息,它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也保证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当前数据资源建设中,我们都意识到“一数一源”的重要性,在基础数据的建设中,就天然的保证了“一数一源”的实现。其次,基础数据具有智能性。基础数据的存在源于在其基础上提供大数据服务,瞬息多变的社会需求,要求基础数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一定程度的预判主要的社会、管理信息服务需要,提供满足需要的、多维度的、快捷组合的数据支撑。因而,基础数据遵循大数据4V特性基础上,能预判需求趋势,触动基础数据的生物性,完成基础数据干、枝的生长。

三、政务资源库的基础数据性

我们讨论基础数据,有四个与此名称相近的政务资源库名叫基础数据数据库。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随后,全国信息化建设兴起了四大基础数据建设的讨论、研究和推进。人口基础数据库是以公安的数据为主,涉及劳动保障、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数据。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是以工商的企业注册登记数据和质监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为主,涉及编办、社团、国税、地税、统计等部份数据。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的数据以规划、国土的数据为主,涉及城管、园林林业、房管、教育、医疗等部门数据。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宏观经济数据库以统计经济信息为基础,涉及统计、发改、经信、国税、地税、工商、劳动保障、财政、海关、政府研究机构等部门的有关经济数据。可见,四大基础数据库是服务于当时社会经济管理的需要,以期利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多的信息,从而构建的基础数据库。从这点来看,基础数据库还不具备大数据的特征,但能为政务大数据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在四大基础数据建设过程中,为顺应各行业管理、服务日益膨胀的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建设了许多有重要意义的专题数据库,涵盖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自然、人文和地理等范畴,专题涉及人员、土地、矿产、资产、金融、信贷、财经、投资、计划、议案、档案等等,建设的专题数据库包括国土资源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地震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园林绿化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工商数据库、税务数据库、贸易数据库、城市规划数据库、档案数据库、房地产数据库、住房公积金数据库、农业数据库、旅游数据库、金融数据库、保险数据库、消防数据库、交管数据库、计划生育数据库、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库、民政数据库、教育数据库、科技数据库、医药数据库、能源数据库、公共交通数据库等。专题库的数据格式有文本(DOC、PDF、TXT等)、网页、影像、E-mail、音频、视频等。在专题数据库建设中,形成了以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基础的主题数据库建设,其在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加入行业所需要的重要的主题信息,或者筛选基础数据库信息与行业重要主题信息进行组合,比如人口主题数据库组合了社保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信息等,企业主题数据库组合企业人员劳动信息、社保缴费发放信息等。可见,专题数据是基础数据库不能满足政务活动的需要下产生的,其数据具有一定“原”数据性。专题数据库数据来源也不一定是一个业务部门,也涉及到相关的业务部门。

从基础数据的内涵来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数据”与我们所说的基础数据是不一样的。从上分析看出,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内容绝大部份满足基础数据的概念,其覆盖的数据很多应归入基础数据中。同样的,专题数据库中也有很多具有数据的原始性,能为进一步的数据开发提供基础的支撑,其也应纳入到基础数据的范畴。

四、加快基础数据建设的对策建议

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推动了各地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为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臂助。政务大数据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效率,提供政务效能,推动政府从服务型走向智慧型。加快政务大数据建设,当物之急是加快基础数据建设,基础数据正是政务大数据建设的基础,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有力抓手,是融入信息社会变革机遇的良策。

1.大力实施基础元建设

社会信息系统是有无数信息子系统构成的,基础数据的建设必须强化各行各业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建设,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基础元,从而为政务大数据建设打下基础。首先,要健全基础数据建设主推机制,明确各行各业信息系统所有者、使用者在其基础数据建设中的所有权、使用权,明确其基础数据的维护义务、管理义务,确保基础数据“一数一源”的落实和基础数据更新的及时和数据的真实、可靠。其次,健全基础数据建设的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基础数据协同体系,强化专业、协同,避免重复、推诿。第三,要健全基础数据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数据建设的统计、监测,形成能有效促进基础数据建设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和奖惩体系,有力的促进合理分工、有效协作的基础数据建设机制的形成。

2.大力加强基础规范建设

基础数据要大量聚集才能真正的支持大数据建设,就需要加强促进聚集的中心机制的建设,建设数据资源服务中心。数据资源服务中心既是一个载体,也是一套管理服务机制的具体落实,其建设是为政务大数据的形成提供载体和机制保障。首先,依托数据资源服务中心,组织制订基础数据建设基本规范,组织制订基础数据建设协作规范,明确基础数据的范围和格式、管理服务的权限和程序,明确基础数据协同、共享的内容、格式和提供的服务方式。其次,牵头协调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积极研究制定基础数据采集、管理、交换、开放等相关规范,为大数据服务提供强力支撑。第三,强化基础数据的质量、安全机制建设,牵头组织数据安全、服务质量、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并形成可实施的规章、条列,积极推进基础数据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设,以确保基础数据建设的有法可依。

数据资源服务中心要成为基础数据丰富的推进者,成为数据源、数据应用的沟通促进者,才能有力的推进政务大数据的建设。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一方面要维护基础数据的有效推进,落实基础数据建设的相关任务,同时,数据资源服务中心要承担公益性的数据资源管理服务角色,与社会中介机构形成多层次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数据分析服务。基于当前政务数据资源的历史原因和建设的现状,存在现实的基础数据分中心,因而需要按基础数据分类建设数据管理分中心。数据管理分中心就所管理维护的分类基础数据提出建设的规范、责权划分、性能要求等,数据管理分中心不一定隶属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其管理维护数据目标纳入数据资源服务中心的管理维护目标,并分级负责。

3.科学构建基础数据统一平台

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建设是政务大数据建设的引擎。从基础数据的本义来看,其不会统一出现、统一展现的。当基础数据从各个渠道流入到社会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时,我们发现了一种基础数据的产生。这种基础数据的产生具有地点、时间的分散性,也存在存储的分散性。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各个子系统、各个环节无时不刻的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其中也有我们需要的基础数据。这种数据的存储必然依赖于其信息化系统而存在。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就是搭建一个沟通交流渠道,尽可能的把基础数据及时的展现在使用者面前,其一是向信息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础数据服务接口,能为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数据管理、应用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其二是为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公众提供直管的数据呈现,为管理、研究提供原始数据服务:其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份基础数据流入的基础、统一平台。

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所管理的数据是一个集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数据库,更不是一个物理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各个采集源、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的逻辑集中,不是常规的一个数据库,其数据格式是多样的,数据是全范围的。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具有数据加速能力,在数据的管理上,能动态的集合、“缓存”需求频率高的基础数据,能动态的在服务分布点上针对服务对象需要部署、推送需要的、相关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具有层次服务机理,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基础数据进行管理,从不同维度出发向不同层次需要者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服务。基础数据统一平台的建设宜采取分步建设模式。当前四大基础数据库为框架的数据建设最有成效,基础数据建设以四大基础数据库所覆盖的基础数据建设为一期建设目标,根据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适当扩展到相关专题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范围。分步建设除了遵守需求决定供给原理外,要充分重视供给创造需求的重要意义,从推进大数据产业的角度,乃至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角度,建设有特色的区域基础数据,从而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作者:夏勇

第3篇: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视域下的政府重塑

摘要 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对政府重塑提出新的要求。在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视域下,政府的重塑主要包括政府在治理思想、组织架构、监控体制、利益机制、机关文化等方面的重塑。

关键词 政府执行力;建设;政府重塑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9月的政府管理创新会议上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而早在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就已提出了“建立健全行政治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主张,这说明了中央领导充分认识到政府执行力问题的重要性,而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则已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实际上,国内不少地方已纷纷制定了加强本地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措施。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必然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创新,也对推进政府重塑提出新的要求。在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视域下,政府的重塑主要包括政府在治理思想、组织架构、监控体制、利益机制、机关文化等方面的重塑。

一、治理思想重塑:树立注重执行的政府理念

政府治理思想是政府组织及其人员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政府治理所持有的一种较稳定的指导思想,这种治理思想是政府行为及其人员行动的指南,也是政府一切创新的先导。在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视域下,首先就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领导实现在政府治理思想上的转型。

应该承认,注重对社会进行管理,或者注重对社会进行管治、管制的思想是我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施政的主要观念。管治型政府由于着重于强调管理手段和强制性手段的使用,对于防止市场垄断和社会混乱、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解决一些领域内的社会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管治型政府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特别是管治型政府立足于把社会和公众看作是被管理、管治、管制和被支配的对象,忽略了公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政府及其官员都是人民公仆的这一基本价值理念,容易助长政府及其官员的高高在上、藐视人民的官僚主义作风,导致政府对民众意见采纳不足、脱离民众现象的日益增长。

实际上,政府的职能不应该仅仅是管治,而更应该是“执行”。自从政府诞生以后,执行统治阶级意志(外在表现为法律、政策、决策、法令、决议等)就成为了政府的重要职责。洛克提出,“执行”是政府的最高职责,如果执行者玩忽职守或放弃自己应有的职责,导致法律无法执行时,行政权力就失去了合法性,而且“法律一停止,暴政就开始了”。卢梭则直接指出,政府“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护社会以及政治的自由”。我国学者也普遍认识到“执行”职能之于政府的重要性,如郭济就认为,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其工作重点在于执行,即努力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以及下达的指令和任务”。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的一切行政工作都可以定义为“执行”,如:执行人民及国家的意志,执行法律法规,执行立法部门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定决议,执行上级指示,执行战略计划。执行公共事务,执行日常性事务,等等。“执行”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决定了政府必须是注重“执行”的能够较好地履行“执行”职责的执行型的政府,能够有效执行反映人民公意的法律、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公共性事务。

从上述观点出发,当前我国的各级政府都必须抛弃过分注重社会管治的思想,树立政府必须注重执行公共政策、注重执行公共事务的思想。政府乃是建立在人民的契约和授权基础之上的。政府是为人民所雇佣的,况且政府的一切经费、政府人员的工资都来自于人民的税赋。理应执行反映人民公意的政策决策及路线方针,执行公共事务,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福利。具体地说。至少必须树立几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必须树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执行”的理念。政府主体(包括政府组织、领导及人员)必须具有明确的“执行”意识,崇尚“执行”,并以“执行”为天职,乐于并认真执行各种本身职责范围内的执行任务。

第二,必须树立对执行工作成效、质量、效果等要素追求的理念。政府机构及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效益观念,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第三,必须树立注重执行落实的理念。一方面。要树立起求真务实、踏实苦干、一抓到底的实干工作作风,对于自己岗位内的工作,要自觉行动,雷厉风行,件件抓落实,项项见实效。另一方面,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不搞形式主义,不夸大成绩,不弄虚作假。

二、组织架构重塑:建立无缝隙型政府

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执行力水平。合理高效的行政组织架构。可以产生最小程度的执行摩擦和最大限度的综合执行力;而组织架构不合理,则会损害组织的整体效应力,从而削弱政府组织执行力。当前我国政府组织架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纵向组织层次不合理和横向机构设置不合理两个方面,其对政府执行力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在纵向政府职权的配置上,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过分强调权力向中央和上级政府的集中,上级决策下级执行,这种体制直接孕育了下级政府的依赖意识和惰性心理。变成“上级推推、下级动动”,“上级不推、下级不动”,削弱其执行力。为改革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端,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推进了以简政放权为中心的行政改革,然而,中央持续放权的结果又导致了“中央对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控力削弱”,地方保护主义及“上有致策、下有对策”现象屡有出现。在横向职能配置上,目前我国各级党政二元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党的各级组织与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之间的职能配置的交叉重叠十分普遍,而各级政府中也普遍存在着部门划分过多过细的弊端,其结果是造成地方行政功能的紊乱,造成公文旅行、手续繁琐、沟通协调不畅、相互掣肘现象的严重,制约着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美国哲学博士林登在其所著的《无缝隙政府》中指出,“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无缝隙政府是一种理念,主要是基于人们对传统政府组织模式的弊端所进行的反思和批判而产生的。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连贯性。以克服传统官僚机构中陈旧、分割、缓慢、高高在上的弊病。无缝隙政府的理念对于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乃至于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可参考无缝隙政府的理念。通过整体性综合性的政府改革,彻底改革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中存在的部门交叉分割、协调不畅、相互掣肘的问题,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主要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政府创新:

第一,针对原有政府体制层级繁多,管理环节复杂等问题。

在充分考虑政治稳定、资源配置和地方间利益均衡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我国政府的层级建制,积极推进政府层级的缩减,特别需要减少省与基层政府之间的管理层级。同时,还要大力缩减同一层级政府内的组织层次和人员级别层次,减少政府执行的中间环节,简化政府办事程序。赋予基层执行者更多的自主权。逐步形成层次简明、职责明确的扁平化的政府结构。

第二,推进法制性分权模式的建立,切实解决过去那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职权划分模式。要加强各级政府职权划分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各层政府问职能、权力划分的法制性规定,依法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边界,实现纵向上中央与地方政府职权关系制度化,一方面保证中央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实现地方政府权力与中央政府权力互相制约。

第三,合理调整同级党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可采取党政合一的办法,将职能相同党政部门予以合并,“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改变二元结构格局。也可将“党组织建立在人大,‘党主立宪’,党通过指导和行使人大的立法权、决策权、监督权来实现党的执政权。”当前也有人建议实行“上分下合制”。即“中央、省级的党政部门仍然分设,保持现状。而基层的市、县、乡镇则实行党政相同部门合并的做法,既保证党的领导,又有效减少了党政的重复交叉现象”。再次,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划分。要对政府职能加以梳理,明确其职能边界,进一步优化和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配置。不宜将部门的职能划分过细,应该按照综合职能来设置政府机构,或将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行政部门承担,减少部门职能的交叉重叠和相互掣肘现象,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监控体系重塑: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

恩格斯指出,“一切公务人员在自己的一切职务活动方面都应当在普通法庭上按一般法律向每一个民众负责。”美国行政学者威廉.N.邓恩也说过。“监测有助于确定项目执行人员、官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否按照立法者、管理机构和专家组所制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行动”,由于种种原因,政府主体在执行公共事务特别是执行政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执行偏差、走样和中断的情况,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监控和纠正。将会严重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对于如何监控政府的执行活动。威廉.N.邓恩就提出了四种执行监控的方式,包括社会系统核算、社会实验、社会审计及综合实例研究。社会系统核算指的是用一系列的社会数据如用就业率、人均收入、入学率来监测政府对政策决策的执行情况;社会实验方法是用一种随机选择的实验对象和措施,对比政府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社会审计方法则力图对执行的内部情况如投入产出进行审计,指出原因,追究责任;综合实例方法则是通过与其他类似的执行实例进行对比、评价和整理。这些监控手段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当前我国政府监控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地方监控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真正履行对本级政府监控的职责。而上级政府虽然有权对下级政府实行监控,但又往往高高在上,或者只是在出了问题后,才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不能防患于未然,形成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出”的现象。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革政府的监控体制。一是要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起草和颁布《人大监督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人大代表的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改善人大的监控方式。切实落实人大的监督权力。防止出现“虚监”、“漏监”现象。二是要改革纪检、行政监察部门的隶属关系,可考虑将各级地方纪检部门、行政监督部门直接归口上级部门管理,由上级监督部门负责其人事编制、工资福利、财政支出等,减少其对同级党政的依赖性,使其能更好地履行监控同级政府公务活动的职责。三是要减少各级党政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充分尊重新闻自由,保证各种信息的自由、顺畅流动,发挥新闻媒体这个“第三方力量”的监控作用。四是要完善举报制度,鼓励和保护社会公众的举报行为,充分发挥公民、社会团体等对政府执行活动的监控作用。及时监督纠正政府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当前特别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通过建立明确的法规制度。对各级政府组织及官员问责的标准、内容、程序、范围及问责主体作出明确的规定,增强问责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同时要建立政府各个岗位的绩效评估制度,为行政问责提供可依据的科学标准。要切实抓好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通过行政监察、行政审计等手段,强化对政府主体执行活动的监控,以明确的指向、刚性的措施、有效的手段、快速的反应。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问题,确保政府及其人员依法办事。

四、利益机制重塑: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地方政府主体在执行相关公务特别是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对本地区利益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地方政府主体对本地区、本身适度的、恰当的利益追求有时可成为提升其执行力的动力;反之,政府主体对利益的不恰当的、过分的追求,导致出现地方主义和个人利益主义思想,则会导致政府执行行为的扭曲,如出现地方政府及其执行人员以各种借口变通、拖延或改变对上级政策的执行,即出现所谓的拒绝执行、滞后执行、敷衍执行、选择性执行的情况,就会造成政府执行力的削弱。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要求,主张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也必须建立兼顾全局利益与地方利益、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政府利益整合机制,加强各政府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整合,尽可能实现利益的双赢、多赢和正和博弈。减少政策决策执行的阻力。增加助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利益引导机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沟通和引导机制,教育政府执行人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地方政府执行主体必须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杜绝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维护中央的权威,服从上级安排,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政策决策,不折不扣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公共任务。

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利益约束机制。特别要建立利益的法律约束机制,加强有关法律、制度的配套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执行主体的利益行为,务必使他们的利益追求被限制在法制允许的范围内。要加大惩罚力度,对那些利用公务执行活动谋取小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政府人员进行惩戒。确保各项政策决策及公共事务的正确执行。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利益调节机制。过去,我们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而忽视对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照顾。或者由于过分强调长远利益而忽视短期利益,造成一些地方对上级政策决策的抵触,十分不利于执行力的提升。建立健全中

央及各级地方利益的调节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整、缩小利益差距,对于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各项政策决策和公共事务的意愿,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堵塞各种漏洞。保证利益分配领域的正常秩序。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多种方法,协调处理中央及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化解各级政府之间利益矛盾,促进各方利益的均衡。要建立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回应机制,注意听取和吸纳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和群众的意见,特别在制定和执行重大政策时。必须反映各地各利益主体的诉求,维护他们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四是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在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决策时,不应该以强调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由,过分损害和牺牲地方的利益;造成地方利益损害的,也应该进行适当补偿。因此,建立合理的地区利益补偿机制,给利益受损的地区或群体提供一定的补偿,是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提升地方政府主体执行力的有力途径。如在执行国家的植树造林、保护水源政策时,河流上游地区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包括因减少耕地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等,为此,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促使下游受益地区对上游受损地区进行利益的补偿。包括进行财政补偿和经济援助等,这是促使这项政策得到确实有力执行的重要措施。

五、政府文化重塑:营造“马上就办”的机关氛围

文化指的是社会成员所信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组织文化对于促进组织的执行力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个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文化的政府组织内。其“执行”氛围浓厚,强调效率和一丝不苟的执行精神,执行者会全力以赴执行各种任务,讲究执行的速度、质量、效益和纪律,政策会比较容易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其组织执行力也比较高。而一个不讲究执行力文化的政府组织,其组织成员轻视执行,不抓落实,官僚作风盛行,执行拖拉,不讲效率。是不可能拥有高效执行力的。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组织内普遍存在着不利于提高执行力的组织文化一官僚文化。在官僚文化背景下,政府雇员由于受到官僚制度的严格约束,习惯于顺从和遵守规章制度,往往容易孕育出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怕负责任、自我保护的组织风气,政府官员习惯于凡事都要“研究研究”,或者要“请示汇报”,而这又往往造成了办事拖延、执行效率不高的后果。在官僚主义氛围内。政府人员就像机器上的齿轮一样,麻木不仁,缺乏想象力,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拒绝变革,接受平庸,得过且过。官僚文化严重扼杀了政府组织的执行力,需要大力革新和重塑。

重塑政府组织文化,首先必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其执行责任感和认识水平。要注意在政府组织里倡导积极向上的执行力观念,当前特别要注意培育“马上就办”的机关氛围,提倡用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执行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圆满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和要求。各级政府领导人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执行行动率先垂范,带动下属。凡涉及重要的、紧急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政府领导应及时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为解决问题创造必要条件,同时要指导和督促具体承办部门和承办人按规定时间、规定程序、规定要求尽快办理、落实和解决问题。承办人对于领导安排,不得推诿扯皮讲条件,如在办理过程中确有困难的,领导应主动出面协调解决。可考虑确立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引导和规范组织内的政策行为和公务执行行为。要注意树立典范,加强宣传,弘扬先进,促进先进的执行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机关文化氛围。

作者:莫勇波

第4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任务,政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效能。坚持真抓实干、大干快干的务实作风,积极倡导“五加

二、白加黑”的奉献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执着奋斗精神,争先创优,激情创业。进一步健全观摩交流、监督检查、跟踪问效、绩效评估等机制,实施奖勤罚懒、重奖严罚,力促公务人员真正把精力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到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到干成事上。进一步树立敢于尝试、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善于在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在困境中开创局面,大胆突破不合理的制度和框架束缚,深入研究和用足用活国家发展政策。高规格构建行政电子监察平台、高标准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高质量构建权力公开运行监管平台、高要求构建问责惩处平台,着力落实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激励制度,努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着力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二)推进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三访”活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理结果,营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全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做到人员到位、项目到位、授权到位、服务到位,做到行政审批事项“能减则减”,营造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把加强企业、群众的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主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依法办事、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坚持以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让全社会共同关心发展、投身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加强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追究失职渎职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的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为实现全面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5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完成明年目标任务,要求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执政为民,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工作落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强化工作责任。完善目标管理,细化量化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和乡镇、街道“一把手”在落实任务、推动工作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创新督查方式,加大督查力度,对重点工作要盯住不放,全程跟踪,一抓到底。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改进考核方法,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和奖励幅度,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推进作风建设。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研究、工作在一线推进。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严格控制文件、会议和事务性活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办实事。完善提高政(居)务大厅功能,简化办事程序,转变服务作风。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落实行政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生。健全重大决策社会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加快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抓好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惩防体系建设,加大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督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强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出让、重大项目立项、大额度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民主评议活动,健全民主评议监督机制,扩大民评对象和范围,促进工作落实。

第6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解放思想,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上再努力。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抓住难得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稳增长、调结构的有效途径,研究解决控物价、惠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依法行政,在建设法治型政府上下功夫。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到依法治省、依法办事,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坚持廉洁勤政,在建设责任型政府上严要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树立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四)坚持求真务实,在建设实干型政府上求突破。做到察实情、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干、推动发展上,每项任务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好,只争朝夕、雷厉风行,不说则已、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五)坚持一心为民,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见成效。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将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衣食丰、居住适、病能医、人身安、出行畅、有所乐,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第7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政府班子自身建设转变

工作作风的意见建议

马少军

为推进政府各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全力推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结合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深入调查研究。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深入基层,紧紧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听真言、摸实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使政府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能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到基层调研,要严格遵守轻车简从、务求实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高行政效能。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效率意识,养成快节奏、高效率的良好作风。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工作衔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涉及企业、基层和群众的事,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尽快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狠抓工作落实。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批办交办的事项,要立说立行,速办速决,一抓到底,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及时报告办理结果。要大力倡

导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亮剑精神,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敢抓敢管,不回避、不推托。注重求真务实,讲求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力争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件干好一件。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取信于民的意识,积极践行政府承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提高政府公信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公开程序和方式,拓宽公开渠道,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政府工作人员要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倍加珍惜工作岗位,严肃认真对待事业,专心致志干好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好所肩负的职责。在具体工作中,政府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统筹推进所负责的工作;又要当好战斗员,深入到一线,亲自参与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工作衔接,提高运转效率,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抓好落实。

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严守个人生活纪律,慎交友、讲操守、重品行,坚决抵制不良风气侵蚀,努力做忠于人民的公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第8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1

面对我县当前的发展任务,按照率先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为克山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1用好政策,增强创造力。及时掌握、了解上级有关政策,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权力正确行使;深入研究挖掘政策内涵,利用政策解决好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运用政策推广一切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全面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效率。

2诚实守信,增强凝聚力。“民心取乎诚,政兴得乎信”。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诚信的保证。诚信不仅是道德范畴的行为规范,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打造“诚信政府”,从政府自身抓起,坚持按规则行事,政策扶持保障,履行社会承诺,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政府诚信平台。继续推行阳光政务,强化政府新闻发布,依法公开重大事项,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3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政府立法工作和执法行为,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的视察、检查,积极为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条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及政协提案。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设 “阳光政府”。

4、高效施政,增强执行力。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质量水平。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绩效问责制和项目督查制,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做好部门协调,全力建设高效政府。切实树立实干之风,多做少说、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坚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基层倾斜,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5廉洁从政,增强自制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方针,健全制度,严肃纪律,深化改革,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弘扬我党的优良作风,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9篇: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水平的意见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和谐小康宜春,是全市人民赋予本届政府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时代眼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努力建设“务实、创新、高效、清正、和谐”的责任政府。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树立勤学善思观念,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千变万化的新情况,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作为增强工作执行力、创造力、操作力的重要方法。更加努力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更加努力地学习领导科学、领导艺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加努力地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掌握驾驭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形势判断的敏锐性、对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对实际运作的科学性。要善于把大胆探索的勇气与科学求是的精神结合起来,把执行上级要求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贯彻上级精神与尊重群众意愿及首创精神结合起来,不断促进思想观念有新的解放,工作标准有新的提高,发展措施有新的创新。

二、强化富民强市意识,进一步推进责任型政府建设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完善正确的发展思路,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争取新的业绩。坚持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扩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关心群众、善待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着力解决安居、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

渠道,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落实依法治市方略,进一步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法定义务、工作标准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实现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严格执行《宜春市行政执法单位行政处罚裁量权执行标准》,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抓紧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执法督查制度和仲裁解决纠纷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应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事项,必须实行公开。市政府各部门要抓紧编制本系统对外、对内公开的详细目录,从内容、形式和时限等方面加以规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也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实行垂直领导和双重领导的部门,要按照本系统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要坚持创新与规范相结合,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特别是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项目,要加大上网、上报、上墙(公开栏)、上电视的力度。

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

以群众和企业的满意为导向,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流程,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评估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积极推行网

上办公,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尽快实现省市县政府之间、行政服务中心与窗口机关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大兴令行禁止之风,严明工作纪律,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大兴督查落实之风,根据《宜春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市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要及时细化分解并严格考核奖惩。积极开展行政问责制和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

五、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推进和谐型政府建设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和谐。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时刻把倍加顾全发展大局,倍加珍视班子团结,倍加维护政府形象作为自励准则,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班子成员之间要时刻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作为自警准则,处事讲大气,遇事多通气,有事勤补台,主动把通气是协调的基础、谅解是团结的前提、平等是友谊的源头融入到团结配合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实际行动中,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自觉做到个人服从集体、部门服从全局,致力打造一支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优秀领导团队。市政府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凡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地予以办理,不得推诿扯皮;工作有交叉的,主管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营造心齐风正、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市政府各部门与县市区之间,要紧紧围绕宜春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加强经常性的联系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不揽功、不诿过、不塞责,勇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形成一级支持一级、一级带动一级抓发展、促崛起的工作局面。

六、严守党规政纪准则,进一步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和规定,需要面前慎选择,名利面前知放弃,原则面前重坚守,做到在大是大非上过得了硬,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认真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

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挥霍奢侈、铺张浪费的行为,严禁搞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把正确行使权力当作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有效防范违法行政和权力的滥用,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社会,以克己奉公的佳绩回报人民。

澄江县“五个提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提高驾驭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方针政策和理论、文化、科学技术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改进政府工作,不断提高政府自身素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澄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提高行政决策的能力。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定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把依法行政的意识、尊重人民权利的意识、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意识,融入到政府决策全过程,切实做到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工作,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思考问题,使政府决策过程真正形成符合法律规定和经济规律,充分反映民情、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三是提高行政执行的能力。进一步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度,改革和完善政府督查、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简化审批程序,改革会风、文风,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严格追究行政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影响行政执行力的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四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认真解决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五是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完善掌权、用人、批地、花钱等方面的制度,强化约束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八条禁令,努力建设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加快澄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上一篇:投资项目跟投方案下一篇:建设工程报建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