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大学体育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剖析大学阶段影响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惯习的阻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有待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第一篇:大学体育论文

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的新视角: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探讨

[摘 要] 体育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当代大学中体育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体育的特性,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门体育锻炼的课程来进行教授,完全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本身存在一些体育素养问题,这就导致在教授学生时容易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在长期的教学下,很难进行人文教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教育的进一步要求,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理念,加大体育人文教育的投入,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全能的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探讨

[

一、大学体育的定位

大学是培养全方面人才的地方,而大学体育作为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大学对体育的定位并不明确,因此很难发挥该门课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学体育一方面促进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谓的人文教育,即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会奉献、如何在以后的体育工作中发挥自己所长等。然而很多学校只重视体育专业的学习,往往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将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低下,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校应该将大学体育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进行教授,从而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二、大学体育开展人文教育的本质

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使其不仅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教育一直以来的理念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包含教导学生理解基础的体育知识,教会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团结协作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够得到进步,实现他们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体育不仅只是锻炼身体,体育的内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经常听到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理念等,因此体育的教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能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对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一)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都只是重视学生身体的锻炼,而忽略了体育理念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长久以来的思想模式难以被颠覆。大学体育人文的教育并不是要完全推翻以前的所有体育观念,而是在原来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重新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定位,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创新。大学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体魄和精神”理念,即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另一方面要培養学生的人文精神,应该对学生传授体育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体育理念,帮助他们养成美好的体育品格。教师应该将体育所蕴含的勇往直前、勇敢拼搏、不怕失败的精神进行宣扬,鼓励学生对这种精神进行吸取以及学习。同时,体育的学习还具有很大的荣誉感,学习体育有机会为祖国争光,祖国对体育事业也十分重视,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更是祖国体育事业的重点项目,在祖国人民的关注下,为祖国赢得金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因此,大学应该不断完善体育理论体系,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二)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完全忽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体育特长生更会得到老师的青睐,而那些表现平平的学生则一直默默无闻,得不到老师的关注,班级里的学生两极分化,这对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及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发现他们的特殊之处,并且对他们进行鼓励,建立他们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同的方面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大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学生自由而且全面的发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全面发展,而不应该只重视某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体育综合能力,在以后进行体育工作时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学者。

(三)大学文化的建设

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具有硬件上的实力,在软实力方面也应较为突出。大学校园的软实力是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它所体现的精神以及长期以来的发展历史等。大学体育是传播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是体育、人、文化以及大学的融合,因而在建设体育人文的同时必须对大学文化进行建设。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同时大学体育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一种展示,应该将其主动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所带来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体育精神的埋没,使其能够得到传播和发扬,另一方面对提高整个大学的文化氛围以及体育学生的综合实力与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创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实践,逐渐将其融入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从师资队伍、专业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校园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为目标,同时注重体育精神和理念的传播和发扬,争取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51-253.

[2]张智.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9-121.

作者:潘红霞

第二篇:多维视角看大学体育:首届“百年大学·百年体育”高层论坛精选看点

编者按:体育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大学体育的种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管理部门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恰逢2012年5月13-14日北京大学举行的“百年大学·百年体育”高层论坛,我刊特参会全程聆听了体育领域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围绕体育和大学体育而展开的深入讨论,也特别对论坛中的精彩讨论作了选择性总结,精选了“体育与社会发展”“大学体育与文化建设”“体育与人才培养”3个重要主题对话,无论是高层的深度对话,还是专家、校长的专业视角,都包含了对学校体育中多个层面的思考。从体育到文化,从大学体育到人才培养,从素质教育到教体结合,无论对学界还是对管理层,论坛中各个层面的探讨都值得回味和深思。

摘要:在2012年5月13—14日北京大学举行的“百年大学,百年体育”高层论坛上,各位官员、校长和专家就体育与社会发展、大学体育与文化建设,以及体育与人才培养展开探讨,其间,“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引起大家的共鸣,诸位专家、学者和官员认同:体育对人格塑造的作用不可忽视,体育文化对大学体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体结合是一条可选择的道路,体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 体教结合;人才培养;人格塑造;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大学体育

看点1高层对话——体育与社会发展

在体育与社会发展专题讨论中,首都体育学院钟秉枢校长作为主持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校长、北京大学刘伟副校长、清华大学党委常委陈旭副书记作为嘉宾,大家就钟秉枢校长提出的生动而具体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左起:1首都体育学院钟秉枢校长;2清华大学党委常委陈旭副书记;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4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校长;5北京大学刘伟副校长。

主持人:2011年5月1日,国家教育部在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注重人格的教育,比追求学业的优秀更为迫切。这样的话题非常沉重;但在1917年蔡元培校长就提出过同样的话题:“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也提出过“科学与人文相融,育体与育心并重”。为什么老一辈教育家把完全人格放在“首在体育”之中,体育到底如何塑造健全人格?

王登峰: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人的生存有3个必备条件:健康的体魄、出色的智力、坚定的信念。而无论是智力,还是信念,它的依托和基础还是人的身体,但提及健全人格,这3个方面就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其实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但在今天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又经常会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问题。人的所有的一切——幸福、成功、人生追求,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首在体育。

陈旭:体育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吃苦耐劳和坚持的性格。当时女大学生都不愿意练习力量,怕把身材练坏。吃苦耐劳除了流汗、受累外,还要从心理上全面地理解你所从事的事情对你的全面要求。2)永争第一和尊重对手。每年的运动会,运动员们都希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取得冠军;但是,如果是在北京夺得冠军,同样还有国内外的高水平运动员,所以,体育无止境,山外有山,要充分地尊重对手。3)团队精神。在自己喜爱的项目与团队需要之间总会有需要取舍的时刻,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社会和组织的需要来安排自己的使命。4)协调能力。在工作中,有时处理的事情比较繁杂,能够处理好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关系,也受益当时既要学习又要训练锻炼出来的协调能力。

刘伟:中国目前属于小康社会,在213个国家和地区按人均国民收入排名第122位。我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原因在于:1)技术创新力弱;2)制度创新不够。中国现代化发展正处在这个阶段上,所以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所有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增大社会人力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和健康,而这2方面能够交叉的地方最突出的是体育。体育既涉及到教育,又涉及到健康,是人生健康的基础;所以,现代社会,现代人格,重在体育,也就是人力资本在当代社会的积累。一个社会人力资本积累之后,它能够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源泉和动力,就在于体育。

主持人:1999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作准备,推出了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但这样的决定落实得如何?在2010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教育变成了功利的教育,教育变成了反素质的教育;同样是面对这个问题,教育部、体育总局2006年12月20日发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其中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后又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1年多以后,2008年5月8日,刘延东委员说:要把青少年体育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到了2012年的2月29日,在全国工作会议上,郝平副部长说:把增强体质、提高学生体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突破口。从部长们的讲话可

见,素质教育推展得并不好。为什么在素质教育推展出现障碍的时候,选择体育作为突破口?

杨桦:体育具有天然的时代特征,对于培养广大人才、体育人才和青少年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启发智力、情感发展、交流等功能;对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体育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同时还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培养人的健全精神、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对学生生活教育的有效途径,用特有的方式、丰富的内涵,产生着健身、强身的功能,对塑造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作用,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没有体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不健康、残缺的。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之后,学校体育开始受到重视。可以看到,现在的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从城市到农村、从条件好的学校到条件不好的学校,差异比较大。 很多学校把最不好的时间安排给体育,体育和人的生长、发育、环境都有关系,把体育安排在最不好的时间段,而且语数外等课程已经上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可想而知,这节体育课的效果。在不好的时间段内,学生已经很疲劳了,再去锻炼,不但起不到健身的作用,更达不到毛主席说的调感情、强智育;所以,还要注意合理安排科学素质教学的内容。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美国加州大学,它在15所分校中重新设计了教育方针,学生要学习人文学科、艺术、体育、哲学,并且考试。这个举措使学生和学校迅速得到了社会认同,称之为加州的太阳照亮了世界。实际上,在90年代后期,中国提出的素质教育适当吸取了别人的一些办法,但是没有全部学到。我们的体育是阳光体育,我们的体育是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好的基础;所以,希望学校体育无论是教育制度、课程设计、教材、体育教师,还是教学形式,应该都是非常阳光的。

主持人:谈到素质教育,当一切美好的设计包括从中央层面到具体各所学校落实的时候,如何去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高校原有的3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之后,增加了文化传承。体育在不断进步和经历百年历史之后,还能否或应该怎么样起文化传承的作用?体育在文化产业中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登峰:高校的体育活动,能否发挥素质教育基础的突破口,目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思想观念和体育与文化的传承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现在很多人的观念是体育可有可无;但是,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体育竞技项目和体育锻炼方式,应该在学生中、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广泛推广。当我们说着别人的话、穿着别人的服装、玩着别人游戏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就丢失了。

其次,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重要传承。高校的体育课应该扮演起、承担起传承中华体育传统文化的使命,而在这一环境里,要通过高校科研的努力,把传统的体育,包括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从它的文化发展、文化脉络,到套路、样式、锻炼方式,进行认真的梳理,同时能够不断编创出适合现代人去从事锻炼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这方面很多中小学是走在前面的,他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而且孩子们在跳竹竿舞、做篮球操、做武术操的时候是非常开心和活泼的。

第3个方面,高校还要扮演一个观念和理论引领的角色。在传统文化中,强身健体是一种术,它还不是在整个社会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核心或重要都谈不上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出现中产收入陷阱时,整个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应该更加崇尚体育、更加关注个人的健康。在这方面,涉及到改革评价体系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就大学毕业生来讲,毕业时体育不及格,能否拿到学位?规章很明确,但在执行时可能就有很大出入,这本身就是对体育的不重视。这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也是评价体系的问题。这与我国文化、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按照教育计划纲要我国在2020年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高等院校来讲,毕业生能不能达到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强国是不是健全。到2020年还有七、八年的时间,七、八年之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能不能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传承中华文化,同时要把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党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大学体育不可忽视的,同时应该引起更多重视的和极其重要的事情。

刘伟:体育本身就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且具有帮衬性。中国社会走到今天,在体育文化传承者方面或者通过体育来进一步繁荣或支持文化传承,有2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这2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要催促和树立中国人自己的体育自觉和自信,这个非常重要,并且涉及2个方面:1)涉及西方的问题;2)体育与传统。

对于西方的体育文化、体育科学和体育事业发展来说,第1阶段应该是融入,不能自我排斥在西方文明之外;第2阶段是追赶,要追赶上西方;第3阶段是西方来学习我们。对于古代先辈留下的文化:第一要继承,不能割断历史;第二是创造,这样能树立起现代中国人开放的国际视野,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继承和发扬的态度,创造和创新包括制度、形式、内容、体育的功能和对它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的自信。

从消极意义上来讲,体育有非常强的外在性,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好连带身边很多人不快活,这种强烈的外在性,不仅仅是自己的。对于一个社会和家庭来说,体育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带有强烈的外在性,如果考虑到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对自己在体育方面的重视和自觉,是不一样的。至于竞技体育则要求一种更高的责任,为国争光,更具有牺牲精神,有这种远大的抱负和胸怀,脚踏实地,减少社会、别人带来的不健康情绪,强大我们的国家、幸福我们的社会,这样就更能提高体育文化的责任。

杨桦:在文化、文明的传承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各个民族都应该大胆地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文明,不断地丰富、发展、继承,传播自己本民族的文明。体育在这个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体育作为一种超文化、超种族、超地域、超本能的文化现象,在促进和平交往、文明交流、文明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从北京奥运会和即将召开的伦敦奥运会,可以看到这种世界性的体育交流活动、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不同的民族、人民、地区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作用。体育天生具有的独特功能有3个方面,特别是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学者,应该秉承文化形态,研究体育本身独特的文化特点。体育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不仅表现在有形的物质形态,对人的内心世界、社会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体育运动,人们得到的是发达的肌肉、机灵的头脑,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习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经指出,体育运动不仅是增强肌肉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智力和意志的表现;因此,人们在体育中看到不同的超越的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公平竞争的精神、团结友爱的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都是人类精神文化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真实反映。另外,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体育是一项积极进取的事业,蕴含着拼搏奋斗、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体育是为国争光的事业,它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人民的爱国精神;体育是公平公正的事业,它体现了人的价值观,体育又是规则促赛的事业,体育精神与法律精神翩然起舞,尊重规则、尊重对手;体育是团结友爱的事业,它有效地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了世界和平。

当代体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凭证,成为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明程度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平安稳定和谐的重要条件,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更加壮观的文化现象。

第二是体育在文化交流中起着独特的功能,主要有几个要点:1)为促进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搭建了平台;2)体育扮演文化的塑造者,在促进多民族文化的塑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体育扮演了参照物的角色,为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国际正常关系交往方面作出了表率,这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4)体育在推动世界和平文明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与教育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战略性的事业,二者在文化中拓展了功能、丰富了内涵、实现了价值。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体育与教育融合的产物具有时代性极强的教育特点,它所具有的健身、教育、体质、情感发展、美育、娱乐等功能无不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它有2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1)体育教育的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挥了体育的教育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2)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与体育结合,还是体育与教育结合,没有必要在字眼里计较。体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也离不开体育,离开了体育的教育是一种残品的教育,体育如果离开了全面的教育制度和人的教育功能的话,体育就会偏向;所以,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能生活得更加幸福,一定要把体育主动地放到大的教育背景下、观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以不断地重视。使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乃至中华全民族的体育,只要把自己的体育工作搞好,才能到国际上更加广泛地交流。

主持人:当中国的大学进入百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命题: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在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体育学科?体育学科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刘伟:现在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学科发展与体育教育的实践,所以,北京大学对师生的体育锻炼和高水平运动队,以及相应的体育学科问题的研究到了非常重视的新阶段。体育对于一流大学来说,不仅不可或缺,而且起到了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其体育学科的地位和学术地位,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并且严肃的问题。杨振宁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大学有十四五个学科进入世界的前1%,那么这个大学就学科建设而言是一流大学。就学科而言,北京大学在2005年以前,有5个学科是世界的前百名。截止到2011年,22个学科中有18个学科进入了100名,化学进入了0.1%,物理等学科进入了0.25%。这22个学科里没有体育,体育是社会科学、经济学是商学。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灵魂和根本,有的综合大学专门设置体育学院,任务是发展体育学科。现阶段综合性大学的体育无论是素质锻炼,还是高水平竞赛等,这些都已经达成了较高的共识;但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含不含建设成一个一流的体育学科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认真的探索和艰苦的研究。

陈旭:体育学科跟体育教育不完全一样,主要从师资队伍和学科研究、科学研究方面、辐射社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说清华的体育建设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同步的。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抓学科建设,引进了十几位博士,包括体育训练、体育社会学、民族体育等。学校在文科建设上也有20多年的时间,当时制定了一个原则“小而精、有特色”,这个原则对体育学科是适用的,体育学科在清华不可能作为最重点学科;但是,要有特色,能够在某个领域、某个学科、学科的某个方向或者某几个方向上作出成绩,这就是清华的原则。

另外,体育学科建设首先要紧密围绕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要研究大学体育中或者学校体育中重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去辐射社会,在国内外承担一些如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一些课题,还是要围绕一流大学建设。从学校体育部发展来看,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给清华体育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和提升作用,体育部无论是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是科学研究的动力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王登峰: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体育学科从广义上看,跟艺术、理学、工学一样都要面对学科的问题;但是,面对整个人的培养过程,理学、工学、法学、人文科学等,如果从德智体美来看,德和体是其中的2个;因此,体育学科的发展,对建设一流大学来说,可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体育学科直接服务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过去比较强调竞技体育,如今可能更重视的是全面发展,一流大学从学科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一流大学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在体育方面、在精神面貌方面应该有很高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一流大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共体育或者面向人人的体育。

看点2专家对话——大学体育与文化建设

对话由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锐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张剑司长、台湾师范大学郑志富副校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颜吾佴副书记、华中师范大学李向农副校长作为嘉宾,围绕大学体育与文化建设展开探讨。

左起:1北京交通大学校党委颜吾佴副书记;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张剑司长;3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张锐常务副所长;4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5台湾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志富。

主持人:体育文化对大学体育的影响是什么?

张剑:如何培育体育文化,最简单的2个字就是热爱。为什么要在大学期间养成对体育的兴趣?这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现象。因为每个中国人在小学、中学为了学习文化课失去了很多时间,该及时养成的兴趣没有及时养成,所以,在大学时,每个人身体和思想获得解放,热爱体育、享受体育、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在大学期间养成体育习惯、爱好以致让它成为终生体育的起点,弥补小学时没有养成的体育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不爱锻炼身体常将课业负担比较重作为理由;但是,学生不喜欢体育,根源不在于学生,而是因为家长不喜欢体育,家长不喜欢体育和学生不喜欢体育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应该是热爱体育的,但是却在小学、中学害怕体育、厌恶体育,这一压力来自于学生父母。家长的想法是宁可为了考学牺牲孩子的身体,也不能在高考上输掉一辈子;所以,先抛开中学、小学不说,在大学里,当课业压力减轻,学生接触人文氛围更加浓厚的时候,应该加强体育教育,真正把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大学在这一环节上有责任、有必要担当起培养终身体育的责任。

郑志富:大学教育有4个基本功能。1)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一定给学生传授基本的学科知识。2)一定重视高深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目前,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这些顶尖的大学,追求学术的卓越,不仅是这几所大学,所有的大学也都通过研究追求学术的创新。3)专业人才的培养,不管哪一个科系一定在培养能够服务社会专业的人才。4)大学一定要担负社会责任。换言之,大学包括医学院的学生在暑期或者周末,他们可能跟着医疗队去边疆,学教育等专业的要服务边疆或者社区的民众。

这4个基本功能分为2种,一是精神文化,二是身体支撑。理论上,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体育。这还不够,一流大学要有2个馆:第1个是图书馆,图书馆塑造精神文化,通过图书馆可以丰富每一个国民、每一个学生的精神文化;第2个是体育馆,所有的大学,甚至中小学都要有体育馆。因为体育馆是创造身体文化的地方,通过身体的活动让小朋友热爱运动。

通过3个方面,大学体育可以和文化有非常强的联结。1)提供文化空间。体育跟文化建设作结合,就体现在建筑物上,建筑物常常渗透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这样的建筑是否应该融合校园的文化、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在整个场馆的设计,整个校园场馆的布建,文化空间是一定要注意的。2)提供文化服务。大学除了能提供体育之外,还能为社区民众提供运动空间,甚至培训和团队交流。3)大学体育里一定还要有文化产品。通过课程、活动、交流,能够把这样的文化产品丰实。

李向农:大学体育应包含3个层面。1)体育工作、体育文化,大学应该有体育工作,应该有文化建设,要让人感到体育的存在。2)体育运动、体育比赛,现在一些大学都有高水平运动队,以及高水平运动员,每隔1年或者2年,学校都会举办一场大型运动会,这其中就有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3)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目前就高等学校、大学体育而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使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正作到每天锻炼1小时,将其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

主持人:教体结合的作用是什么?

张剑:教体应该是结合得最紧密的,无所谓分离;可是,现实中分离得很严重。分离的根源应该是人,它的目的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分离的,既有表象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原因。和项目结构有关系,学校里开展的项目一般是在学校、社会相对流行并受人们喜欢的项目,比如篮球。当前,面临转型的问题,第1个方面是将大项和基础球类项目搞上去。第2个方面是把优势项目普及化;因此,体教结合要从这2个角度来做,从教育部门来看,学校体育、专业体育、职业体育是不同形态的,它们是产业链上或者是生命链上不同的要素,但是它们相互之间是不能取代的。不管是像朝鲜的专业体育,还是西方,以及我国现在正在兴起的职业体育,它是建立在非常浓厚的社会体育氛围和校园体育氛围的基础上的,但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因为学校的教育有其目的和规律、周期、节奏、年限,学生为国争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是学校的任务,校园体育最大的义务就是带动大家形成校园精神。中国最高的竞技体育和未来的职业体育要建立在浓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体育氛围的基础上,包括校园体育。体教结合就是搞体育的要重视教育和文化,搞文化的要重视体育,所以,以前的体育部门出了很多体育家,而且都是出自教育部门,包括蔡元培、马约翰。美国哈佛大学可以出林书豪,为什么中国不能出呢?原因在于体育和社会不能拆开,哈佛大学可以出林书豪是因为美国浓厚的校园文化,美国浓厚的校园文化基于美国浓厚的社会体育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

颜吾佴:教体结合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水平的问题而提出的。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体教结合,主要是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从教育部来讲是想从大学生中培养出真的世界冠军,这是2个系统、2个渠道、2条培养人的路线。其中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制度上的问题,还有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因素制约的问题。比如,国家培养羽毛球运动员的系统,从上体校、省队、国青队、国家队,这套系统是比较成功的,不断培养出世界冠军;因此,没有必要非要改变原来的系统,但并不是说教体结合这条路走不了。例如,北建工大学的羽毛球可以作为品牌成立俱乐部,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俱乐部的队员可以是中学生、大学生、大学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转会的方式吸纳高水平运动员。如果可以参加全国俱乐部比赛,并且能够参加国家队、重大赛事公正的选拔,那么教体的路就可以走开。但面临的问题是:1)学校要有专门的场地供俱乐部训练,目前没有这个条件,学校太小,2万多学生只有667 hm2地。教学训练只有1个体育馆,所以单独给羽毛球使用场地是不可能的。2)要有一个良好的机制,能够吸引赞助。3)从我国竞赛体制来说,要能够让俱乐部的训练队进入到比赛中,像欧美国家一样,不设国家队,有重大赛事时从俱乐部选拔集训队员。如果这条道路行得通,那么体教结合就可以顺利走下去。教体结合只要认真设计线路,假以时日,在我们国家社稷发展允许的条件下,适时地来推动它,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开的。

看点3校长对话——体育与人才培养

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院长主持,浙江工商大学陈寿灿副校长、天津大学党委李义丹副书记、暨南大学陆大祥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宋学锋副校长作为嘉宾,围绕体育与人才培养展开热烈交谈。

左起: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院长;2中国矿业大学宋学锋副校长;3暨南大学陆大祥副校长;4天津大学党委李义丹副书记;5浙江工商大学陈寿灿副校长。

主持人:体育和人才培养的关系是什么?

陈寿灿:人才培养包含了体育教育。大学以育人为本,人才的成长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两者之间是一个问题的2个层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育第一位就是认识层面、思想层面,或者是理论层面必须有一个设定。大学培养人才发展,首先是智力水平的发展,然后是社会水平的发展。人的社会属性的成长,包括心智、智力、精神理念作为意识层面上的人的发展,与体育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在体育教学之中,还是在学生锻炼的过程中,都是健全学生心智、信仰的过程。如果大学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我们理应把它列入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过程中。

李义丹: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学生重智轻德、重智轻体,这样的思想是有根源的,这个根源就在于对教育的认识。现在应该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用到人的发展上面去。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协调发展,体育有多重要,这就有一个协调的问题;因此,从观念上的转变,体育对人才培养的发展确实有很多好处。特别重要的有3条:第一是体育精神是一种好胜的精神,目标永远是赢,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特别重要的;第二是身体好、体力好,能够适应今天的工作强度,学生爱好体育有很多好处。比如心理素质好、团队意识强等。由此观之,体育对人才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陆大祥:人类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最大提高,这就涉及到人类的3种需要,这3种需要与体育都有密切的关系。1)健康的需要,医学的宗旨是延长寿命、救死扶伤,体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维护健康、延长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质的需要,体育能创造财富,这里有2个方面:一是体育产业,一是冠军的奖励。2)精神的需要,体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发挥重要作用。3)一个人要想成才的话,一个是要有智力,第二个是体力,第三个是毅力,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智力用来学习,是先天的因素;体力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是锻炼的因素;毅力主要是靠锻炼,为未来的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宋海峰: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共识,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挑战,也会对体育锻炼的好处提出反例。反思过去对人才理解的错误观念,体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确实很大,不仅是强身健体,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功能。如果回答为什么体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从历史、文化、制度各个方面去分析,思考体育在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能达成共识,若干年以后体育不再作为一个话题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主持人:有人说人才不一定要有体育;有人说体育一定是造就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起什么作用?

宋学锋:体育最低层次的作用是强身健体,包括毛主席说的“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个基本的属性。如果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培养人才,体育除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以外,还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所以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大的调节作用。体育还培养了很多精神,包括锻炼意志品质、团队精神、果敢的精神、敢于竞争、敢于拼搏、艰苦奋斗,这样的品质都对人产生很大的帮助。比如体育提倡公平竞争,竞争精神和意识对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是很有帮助的。综合以上,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为什么体育工作没作好,是由于我们扭曲的人才观,由习惯体育锻炼变成不习惯,所以在大学里提倡体育教育、体育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改变。

陆大祥:首先,人才是一个人能否用他的智慧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第二,体育与人才不能一刀切、不能绝对,人才都和体育有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有所意外。体育与人才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关系。

主持人: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起到其他的文化、学科不能起到的作用,有人说体育是一个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的过程,那么大学体育应该有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对大学体育的期待是什么?

李义丹:目前,大学体育在体制上与人才培养方面有点脱节,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解决体育的体制问题。第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抓体育建设,一方面抓学生的体育社团,另一方面抓群众的体育活动和体能测试;因此,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将体育普及化,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体能测试,并且要把测试标准提高。

陈寿灿:一个大学理想的体育课应该有共同的制度背景,理想的体育课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应该是在学校领导班子、教育制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一种必然的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选择。体育课本身和教育制度是高度一致的,理想的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文化。所谓文化,作为一种样式和表现,体育经常会把我们的形象带到外面去,这是一方面;作为文化的体育教育必然是学生的一种自由选择,是一种兴趣的表现。现在体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把它当成一种框架和要求,比如指标、要求、科室的数量这些考核等。应该像某种规范一样,它是对待人本身的一种事业,应该让它回归人本身,让体育成为人自由的选择。

编后:这次论坛的嘉宾,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综合大学,有的来自专业院校;有的表现得诙谐,有的表现得严肃;有的跳出体育之外看体育,有的身临其境聊体育:无论哪个话题都无异于一次高规格的头脑风暴,值得大家一睹为快。

作者:王子朴 王晓虹 董梦也 董冉

第三篇: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剖析大学阶段影响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惯习的阻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有待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关键词:终身体育;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上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思想,并且得到世界大多数体育学者的认可和重视,对各国的体育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对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终身体育即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客观规律,在不同发育时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

大学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影响阶段。大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左右,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成熟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与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然而,近几年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差,沉迷于网络,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体育”状态,甚至是“无体育”状态。本文通过改变教育者的思想、教学方法,灌输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施中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资源,查阅关于终身体育思想、大学生体育运动等相关文献期刊、专著及学位论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方便抽样的原则选取黑了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市区内的在校大学生和高校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共编制两份问卷:学生问卷和体育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的感受和意见,及个人业余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等;教师问卷包括该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项目等。共发放2000份学生问卷,回收1889份,回收率94.45%,有效问卷1827份,有效率91.35%;300份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一个月后,对教师问卷进行第二轮发放,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R=0.831,P<0.01,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容效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现状分析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过程的方向标,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目标的根本和依据,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学习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冲击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然而在众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并没有一个能够完整地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导致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仍然在摸索中前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

因此,根据专家的指导制定了5个比较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

通过表2可以看出,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陈旧,仍然认为体质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思想。诚然,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直观的反映,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或者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可以为老师提供最直接的反馈,也是教师成果的最直观体现。社会在认可体育教师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的同时,更加需求的是能够让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仅占40.3%,在5项内容中排名倒数第一,这些大学体育的一线工作者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终身体育的教育,通过教育者的模范作用,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2.2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更直观的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的执行程度。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两者相互配合,教师是加工生产线,而学生是待加工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教学目标的好与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加工的程序,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映。因此,研究根据专家的指导制定了5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目标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

如表2所示,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主观上比较认同直观的教学目标,即能够用量化指标所反映的教学目标,认为“学习、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这一教学目标比较重要,而且也是现如今所有大学体育达标测试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同时也与教师的评职息息相关,所以,有34.6%的教师会认为这一教学目标比较重要。相比之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也是在教师教案中体现最多的教学目标,几乎出,现在每篇教案之中,教育家曾经说过,学校是学生竞争最激烈的场所,每天的学习成绩都会通过成绩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优劣,无形中,每个学生都是单兵作战,与身边的同学竞争。那么要想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和合作精神,体育活动是唯一和最后的方法。只有参加群体体育活动时,例如运动会、篮球赛和足球赛等,运动员在赛场拼搏,同学在场边加油助威,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与此同时,集体性项目,还需要场上所有的运动员相互信赖和配合,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这一目标的支持率也高达30%,排在第二位。相比以上两个目标,剩余的3个教学目标,就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从目标上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培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三个目标,不能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且养成体育习惯也是伴随学生终身,教师不可能在学生毕业之后进行跟踪调查,这三项教学目标的衡量,给教师和专家造成巨大的困难。但是,从《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中可以看出,这三项教学目标才是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伴随学生的一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几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2.3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组织的采用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体育教学过程完全按照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进行计划和实施。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一贯采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调查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大学体育教师都是师范类体育毕业生担任,能够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案和授课中正确使用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法、游戏法和重复练习法,甚至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能够正确地传授各种项目的技能。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能够运用个别指导、班级教学和分层次教学。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虽然能够正确地采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却没有得到提高,归结原因就在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虽然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实施板块,但是同时也是学生兴趣的主观因素。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学内容都由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制定的,虽然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征得学生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就可以反映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直接的冲突(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开设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的感兴趣,男同学参与人数较多,而女同学参与率较低。个别项目例如排球和田径受欢迎率非常低。而女同学希望参加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中开设的这类课程寥寥可数。同时由于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开设。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所有的大学并没有采用男女生分开授课,导致在体育课堂中,大多数女生持围观态度,甚至有逃课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男同学都能参与到练习和比赛中。

综述所述,由于场地的客观原因和学生参与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在课堂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女学生持观望态度的居多,老师在关注课堂安全的同时,并不能面面俱到兼顾每名同学,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偷懒现象,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2.4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锻炼现状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最主要途径,是学生能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养成体育习惯的最直接反映。如表4所示,黑龙江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是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体育习惯的最主要的途径。然而通过数据显示,每天参加30min体育锻炼的只有5.3%,每周3次以上的只有15.7%,两类学生总数刚刚21%,仅仅是调查人数的1/5,由此可见,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的成果显然不是成功的。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之下,体育锻炼应该是缓解压力的最后方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不是选择体育运动,而是选择上网和游戏。在一生中,最关键的运动时期,没有选择运动,而是选择休息和娱乐,导致学生大学毕业时,身体素质就比较让人担忧的地步,怎么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体育教师的终身体育思想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能够仅凭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和达标作为评价其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

(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符合教学规律,但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仍需要改善和创新。

(4)大学生的终身习惯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2 建议

(1)大学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加深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地灌输给现代的大学生。

(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重新完善,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扩建相应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资金的投入,为学生的体育活动营造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3)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可以大胆地创新,以最大能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

(4)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同样也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不能把过多的补习当做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部分。

作者:魏晓峰 查显峰 王伟 高金库 王月芝

第四篇:大学体育任选课体育舞蹈教学优化研究与实验

【摘要】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本文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

【关键词】体育舞蹈 大学体育 教学方案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笔者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并在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试图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方案的实施,解决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体体育舞蹈教学学时数量与教学系统化的矛盾,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由此引起人们对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调查法。

3 实验法。

选用伊犁师范体育学院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础相同。

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课进行教学。

4 数理统计法。

教学实验各阶段所获取的数据统计并处理。

三、优化方案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优化设计是教学优化的前提,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优化设计方案中依据教学论原理,以教学论原理做指导。

2 优化设计方案中教学程序完整包括了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目的、任务、方法、形式、时间、条件和预期结果)。

3 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体育舞蹈的系统结构,选择了最基本的、并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组合和技能体系作为教学内容。

4 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师学生的可能性选择教学模式。

5 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体现出了合理性和多样化。

6 以动态的观点对待教学结构,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随教学任务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和修改。

7 基本功教学不容忽视。

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健美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音乐是健美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四、体育舞蹈课型,单元划分与教学方案的内容-

体育舞蹈现课型教学划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四次课(8课时)。

1 第一单元:认知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健身价值和分类特征。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学模式采用“系统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是接受认识、记忆和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课次与教学内容:体育舞蹈概述1次课基本动作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2次。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随堂考察。

2 第二单元:掌握阶段。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体育舞蹈不同性质的动作和成套动作,体会每个舞蹈动作的组合,了解体育舞蹈基本动作与成套动作的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时间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标准。

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课次与教学内容:华尔兹6次课;伦巴6次课;恰恰6次课。

评价方式:第一组动作老师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对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每班抽查10~15人,成绩达8~5分以上通过。第二次上课的开始对剩余的学生进行考察,通过人数达95%以上开始进行第二组动作的练习。第二组动作考核同第一组。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

3 第三单元:提高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方法,掌握较难度的成套动作组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创编实践、使初步具备创编组合动作的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范例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典型动作和套路组合,使学生掌握带规律性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自学教材知识,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及其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课次和教学内容:体育舞蹈的创编与教学1次课,学生创编体育舞蹈2次课。

五、结论

1 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使教学方式进一步科学化的尝试,是高校普通专业班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规划。并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舞蹈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

2 教学优化设计方案注重了体育舞蹈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3 体育舞蹈教学优化方案的内容详细具体,便于操作,适宜在各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中进行普及和推广。

4 教学实验证明,体育舞蹈教学优化方案对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组合的掌握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效果显著,这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有为重要。

作者:张莉

第五篇:中美高校大学体育特殊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关注残疾人弱势群体,日益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2000年世界教育论坛提出:“教育是基本人权,是世界各国内部和国际间维持可持续发展、和平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是21世纪世界快速全球化的年代人们有效参与社会与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必须考虑到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包括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人士。”联合国《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中规定:“各国应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享有进行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同等机会,应鼓励体育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各国应支持残疾人参加全国的或国际的体育活动。”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建立“健康、平等和融合”的全球价值观念,关键是各国政府是否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教育民主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形势下跨入了大学校门,但起点的平等并不代表过程的平等。拿到大学入学通知的特殊学生,是否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真正的关注。而体育教育对身体练习的要求使得他们的特殊性较之其他学科更为迫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状却正相反。身体的部分功能短时或长期残缺甚至丧失,再加上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充分的照顾,特殊体育教育多处于“游离于学校场域”的状态,即使有些条件较好的大学开设保健体育课,也多数流于形式。“希冀进场,即被排除场外;虽在场内,却不被场内接纳;表面在场,实际并不在场;物理场的在场,意义场的不在场”。这是为数众多的特殊需要学生大学体育教育的真实写照。

一、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2008年7月2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与来访的美国宾夕法尼亚滑石大学体育系JeffreyL.Smith教授、刘文浩教授以及南康涅狄克洲立大学杨进进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其间就美国大学体育中的特殊教育单独与研究美国大学普通体育课程的杨进进教授进行交流。另外与武汉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但海健(2007.9-2008.6通过教育部与美国国务院选拔,受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前往美国密苏里大学访学)也进行了美国大学体育中的特殊体育教育进行交流。

2、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中美两国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特殊体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并通过网络,了解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大学体育课程对特殊教育的具体管理模式。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分析

1、大学体育中的特殊体育教育对象的界定

对于特殊体育的界定,国外学者的研究较多,主要说法有:“特殊体育就是残疾人体育,即为带有伤残和患有疾病的人提供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娱乐康复的一门学科。”“所谓障碍者体育,就是通过特别培训的教师,使用特别的教材和教法,使障碍者在保健体育方面获得最大收益。”美国学者张加贝对特殊体育学下的定义比较全面,即特殊体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体育学科,这门学科相对常规体育学具有5个属性。它们是服务于体育运动能力显著地低于同年龄正常人平均水平的特殊群体,个案化,多课堂,适应性和综合性。狭义特殊体育的外延是,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地低于同年龄中、小学生平均水平的在校残疾学生提供体育服务。广义特殊体育学外延是,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年龄人平均水平的任何群体的人提供体育服务。上述的观念虽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根本上来说,其外延和内涵均侧重于生理条件的局限,亦即生理残疾者。但是,需要特殊体育教育的,并不单纯是生理状况有明显缺陷的人群,站在当代人文价值观念的立场上,在某一阶段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同样需要特殊关照,何况,生理条件的缺陷在社会交往中,常常引发心理病态。故现代特殊教育学科往往把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在内涵和外延上兼容并包。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中美学者在对象的界定上比较一致,也就是生理和心理存在障碍者。

2、特殊教育的管理机构

通过与杨进进教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美国各个大学里面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特殊教育进行管理(Special educationmanagement office,简称SEMO)。这个机构对特殊教育的对象建立档案,负责管理他们从进校到毕业时的一切事务。那么在大学学习期间,SEMO管理者会将专家为这些生理、心理障碍者做的身体、心理的综合评定的报告交给他们,指导他们怎样通过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娱乐康复及心理训练来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校目前针对特殊教育的对象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他们。特殊教育的对象的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之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国高校并非不重视这类群体,而是更多地站在一个高度上让他们感受自己与普通大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这个高度,那么针对他们的教育体系就忽略了。这也许就是我们存在的弊端,人性化没有得到更大的体现。

3、特殊教育中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虽然没有强行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但是整个校园体育锻炼的氛围却非常浓厚。这与美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联,即这些体育设施都是用纳税人的钱修建的,那么我们就有权利去获得自己既得的利益,更何况获得身体健康的利益是高于任何利益的。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也有专门的体育教育机构,这个机构将大学体育课程大纲,如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原理,各个运动项目级别的标准,锻炼的教学具体方法、手段、运动量的适宜,运动后的恢复等(包括专门的特殊教育大学体育课程大纲),以各种形式(如宣传册、网络等)向学生做出说明,也就是美国大学生所说的知情权。学生再通过一定的方式(电话预约、电子邮箱等)自由选择自己的教练,由体育教师或者教练来指导自己参与体育锻炼。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理、心理障碍者在获得SEMO的评估报告之后,会向SEMO提出自己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要求。随后参与者通过指定或者自己选择的方式选择教练。他们聘请教练的费用则由SEMO提供。但是,不强调他一定要通过这些手段来获得。在这里充分尊重他的自由。

江汉大学对生理、身心残障者修习大学体育课程在大学体育课程大纲中有一定的体现,但是没有专门为他们修订大学体育课程大纲。其原因主要是教育部相关的文件中对生理、身心残障者明文规定大学体育课程参加保健课程的修习,由于这类学生的数量受到限制,无法编成教学班级,只不过在近几年高考招生中,生理、身心残障者才开始逐渐增多。以往的个别对象采取的是不强制他们,可以随普通大学

生一起修习大学体育课程,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虽然可以免修太学体育课程,但是学校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让他们适时地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自身的素质提高。

两个学校对待生理、身心残障者参与体育教学的态度都是采取的自愿原则。美国高校的做法也许更加人性化,因为学生是在具体的引导下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我们的高校是在学生做出选择之前,给予他的具体指导是比较模糊的。

4、特殊教育中大学体育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比较研究

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生理,身心残障者修习大学体育课程的康复课程中,教练员、体育教师会在每次课开始之前单独和个人进行交流。先把教学方案让他们阅读(针对学生的教案),教案中体现这节课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去做;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意外;怎么去预防;出现意外,怎么处理。学生在认同这份教案之后,专门的练习再开始。我们的生理、身心残障者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随普通大学生一起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目的、有限度地对生理、身心残障者提出教学要求,并做一些教学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以防止他们出现意外伤害为主要原则,尽量避免他们的运动量过大而造成伤害。

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同样一节课,美国的体育教师面对着的就是十个或者只有一个生理、身心残障者,他的教学更具专门性。而江汉大学,我们的体育教师一个教学班有三十多个普通大学生再加上个别生理、身心残障者,他必须要兼顾两者的整体教学效果,而教学的主体是普通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因此侧重点是在普通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中。在这里我们不能说我们的体育教师工作能力有何问题,只能说我们从上到下的政策对生理、身心残障者的关怀程度到底有多大。

三、建议

随着2008年5·12四川地震发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理、身心残障者走进大学校园。通过中美两所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特殊教育的比较研究,希望所有进入大学校园的生理、身心残障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指导,接受特殊体育教育不再是一件难堪的事儿,人们可以从个别差异出发来看待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机会均等,从起点均等走向过程的均等。保障每一个生理、身心残障学生都能得到体育学习权利的初级关怀,提高到以具体性为特征的深层关怀,即,关注大学体育的理想条件与我国现阶段所具备条件的客观差距及其造成的操作暗礁,通过多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教育中体验到关怀,收获到健康和幸福,感受到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成长。从课程安排、教学资源配备、课余体育活动的援助等全方位支持学生。课程层次上可建立弹性的安置方式,如:适应体育班、普通班级中的差异性教学;教学方式上提倡协同教学,实现教师之间、学科之间、课内外、校内外的协同;学生层面上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普通学生的课外体育志愿者行动的实施;另外,还可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性教育,它有助于实现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建立培训分级管理制,在加强教师的学科专业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和可持续的方式下增加特殊教育、心理和医学的一般训练,培养出各种专家型的教师。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430056)

(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430071)

作者:蔡其飞 王超英 诸 哲 但海健

上一篇:大专行政毕业论文下一篇:大学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