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研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药学科研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对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学研究生教育作为药物研发和治疗的中坚力量,亟待参照精准医学模式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基于精准医学模式下,对药学研究生进行培养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

第一篇:药学科研论文

如何加强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药学人才,增强其竞争力,满足国家现代医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药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浙江大学药学院秉承着“明德弘药”的院训,以“培养能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型药学领军人才”为目标,已经形成了从课程建设、教学手段、科研训练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有特色的创新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学 ; 科研创新能力 ; 人才培养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深入改革,中国以强劲的势头力求大步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愈发成为支持国家科技发展,经济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代表,浙江大学一直以创建“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秉承求实创新精神,不斷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凭借雄厚的科研师资力量和卓越的教育平台,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医药行业与当下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息息相关,医药产业发展更是已被列入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其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推动国家医药事业的进步尤为重要。目前,随着现代产业和科研综合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大健康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的同时,也对当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高等教育除了教授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之外,更要迎合社会发展新时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提升其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作为综合型大学的二级学院,浙江大学药学院以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为办学目标和追求,不遗余力地在本科教学改革上开展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本文试从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论述如何加强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基于求是精神的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理念

浙江大学以“求是创新”为校训。“求是”二字以中庸之说应当作这样的解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表明了明辨真理和践行真理之义,是对浙大学生求实求知的内在要求。随后在路甬祥院士任职校长期间,依据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发展要求将校训拓展为“求是创新”,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科研是依据现有科学知识对科学未知问题的探索和求知,充分涵盖“求是”和“创新”两个层面。药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也应当是以“求是创新”为基本要求的延伸和拓展,着力培养具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药学领军人才。

二、探索药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大学药学院以“培养能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型药学领军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以下是关于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探讨。

1.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教学是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加强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专业课教学难免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思维。

本院坚持“以培养能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型药学人才为主体”的培养模式,着重打造学术性教学课堂,譬如教师在专业知识模块的基础上主动引入相关的学术前沿课题,引导学生结合知识背景开展讨论学习,开拓学生视野,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在科技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当下,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创新性药学本科生应当不满足于书本传统知识的被动获取,更要培养优秀的主动获取信息能力,以文献检索能力为代表,在专业课理论教学中引入专题研究和讨论,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文献检索和阅读,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规范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另一方面初步锻炼学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信息的汇总和凝练能力,引导学生自发了解学术前沿,综述学习,培养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与向往;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学注重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专题展示,文献汇报等环节,促使学生培养缜密的科研思维能力和优秀的演讲展示能力,充分模拟研究生的科研培养模式。另外,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一直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点,本院在实验课教学改革中侧重引入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环节,即给定题目和方向,要求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该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实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基于SRTP的科研能力训练

为积极推动研究型学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浙江大学凭借丰富的教育资源,齐全的专业学科体系,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力推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 SRTP)”。

对此,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注重教学实验的同时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学院的课题研究组,明确SRTP的经费配套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研训练机会,极大地鼓励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参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促使本科生尽早进入药学的科研领域,接触并了解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方法,以及学术前沿课题的立项和运作。SRTP作为发展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新举措,目前已普及到学院在读的每一位药学本科生,开拓本科生的知识视野,为本科生提供早期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维的充分训练,并由此对药学本科生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提供良好的科研思维启蒙,为广大药学本科生在科研道路上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基于毕业课题的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本科阶段学习最终的考核,也是本科教育中检验学生科研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本院一直十分重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便为毕业设计课程安排了足够的时长,从本科生第四年的冬学期(11月)开始至第二年的夏学期,共计6个月时间,充分保障本科生全身心参与实验室的科研生活。与此同时,学院凭借雄厚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大力开放院内课题组和实验室,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心仪的导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需要参加导师课题组学术讨论会,了解一线的研究生活和科研动态,努力学习并掌握实验基础技能,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和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安排毕业课题的实验计划和目标。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正式参加开始科研生活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和训练本科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点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验思考和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向往。总而言之,毕业设计即在一线科研生活的参与中磨炼学生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和价值取向,实现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4.药学本科生利用课外时间培养科研能力的思考

课程学习固然占据大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优秀的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应当不满足于此,需要在充沛的课余时间要求自我不断学习和锻炼,首先是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在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书籍之外阅读学习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统计学等其他相关书目,拓宽专业知识面,建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坚持外语的学习和训练,培养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便于阅读和获取科研前沿资讯;进一步是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假期锻炼提高实验技能,我院学生一贯有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见习,在假期前往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制药企业、医院等单位实习锻炼的良好传统,以此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于具体的实验操作,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養科研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和自主创造,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另外,学院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具备一定科研素质和水平的优秀本科生参加科研学术交流比赛,比如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大赛和全国药学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5.探索国际化导向的创新培养模式

截至2017年,浙江大学在2017年QS的世界大学排名以及THE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均位列前100,这表明浙江大学已经稳步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跟随着综合型大学的国际化建设的时代潮流,药学院在本科教育改革上也大力筹措经费,积极推进优秀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学习。

截至目前,药学院通过磋商已和多个优秀海外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为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其中,短期的暑期交流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课程学习,英国国王学院(KCL)药学院科研训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暑假班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暑期科研训练等,长期的科研训练交流项目则涵盖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期3个月的科研实习,UCLA为期10周的科研训练,以及美国南卡大学药学院为期6个月的毕业设计等。国际化交流项目为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机会,促进优秀学生前往海外知名高等院校交流学习,接触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感受国外药学领域的科研氛围,充分地培养国际化的科研视野,在交流中产生思想和文化碰撞的同时也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知识和思想,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确立专业选择和人生方向。目前,国际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已经福及近50%以上的在院学生,全方面地推动了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际性药学人才的培养。

此外,药学院大幅增加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比例,秉持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教学目标,充分锻炼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在课堂外极力引入许多国外知名教授的讲座,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学习学术科学前沿的机会,促进学生与海外学者的交流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 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的需要, 也是药学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工程。浙江大学药学院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探索, 反映了我国研究型大学药学本科创新教育改革的动向。但是,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创新型药学复合人才其实是一个原则,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因此,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是没有固定的途径和模式,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才可能真正推动我国创新药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青青,钟鸣文. 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浙江大学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3):48-51.

[2]朱卡林,胡永洲,曾苏,张小玲,姚晨. 综合性大学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4,(04):9-12.

[3]王喜然,姚怀,王要力. 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153-154.

[4]朱学慧,李享元.基于毕业课题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04-105.

[5]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02):22-24.

[6]叶民,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 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4):55-58.

[7]李佳,周丽芳,卢秀莲,周益峰,黄丽红,楼纪东.药学专业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培养科研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3):155+131.

[8]金一平. 本科生国际交流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03):59-62.

[9]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02):22-24.

作者:应美丹 项森峰 朱卡林 杨波

第二篇: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药学本科实习是培养计划中的重点内容,旨在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科研能力在药学领域举足轻重,实习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本文就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应的探索,取得了相应成效。

【关键词】药学本科生 科研能力培养

对于四年制药学本科生而言,半年的毕业前实习尤为重要,是药学教育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关键阶段,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通常多数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只会按照导师布置的课题内容来完成实验,虽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却忽视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导致:一是本科毕业的学生就业后不能承担科研任务,只能从事生产、质检等基础工作;二是对于想要读研深造的学生,没有注意科研能力的培养,面试和读研期间都会吃力,如导师面试时会更重视学生对实习课题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探索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实习阶段不仅要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我认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提早进行,在学生进入实习点之前就应先培养其科研思维。

一、实习前培养

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组织实施并完成设计内容,最后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 中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科研思路、设计及掌握方法,调动学习和科研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沟通能力。

1.选题:老师框定大的选题,如剂型改革。学生根据此方向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选择课题研究内容。选题并非凭空想象,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实用性出发,才能选择适合、有意义的课题。自主选题的过程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选题的重要依据和意义,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2.设计实验方案:虽然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在具体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会发现了自身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弱。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建议学生增加知识储备量,根据选题内容多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课后自学更多课题研究所需系统知识,多阅读此类专业书籍;其次,为了能做好试验内容的具体设计,多参阅硕士论文,系统地了解剂型各个阶段,帮助实验内容的设计,完善内容设计的思路。最终确定课题中具体实验内容的设计、需达到的结果和创新方向等。

3.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许多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中不能完全的掌握,老师应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实验技能,通过看、亲自操作来培养自身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习期间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学生进入实验室实施并完成课题内容: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如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具体实施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2.撰写总结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及数据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三、培养效果

1.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在选题、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实验设计及具体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完整的科研思路并掌握具体的科研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实施管理的能力:学生首次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彻底摆脱老师教学生做的学习方法,从课题设计、实施及管理管理全过程由团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管理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将各分散知识点融会贯通、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所学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形式和学习思维的转化,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完成此项目需由团队成员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分工明确,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使学生真正自主地选题、设计、完成实验课题,但学生的培养过程更加注重“研究过程”,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永兵,刘毅清等.药学本科生实习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探[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2):159.

[2]莫善列,欧 莹,杨广才.浅谈药学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30.

基金项目:201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育项目(黔高教发[2012]426号);2012年贵阳中医学院院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医教发[2012]38号。

作者:宋信莉 刘文

第三篇:精准医学模式下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探讨

摘 要: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对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学研究生教育作为药物研发和治疗的中坚力量,亟待参照精准医学模式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基于精准医学模式下,对药学研究生进行培养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科研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的教育十分重要,通过加强药学研究生精准医学理念的培养、提供相关前沿信息的传授、增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施研究生团队合作和实践训练有助于实现精准医学模式下提升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精准医学;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

前言

伴随着药学服务模式的改变和药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药物制剂研究和产品研发等领域对药学研究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大高校的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日益成熟。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学研究生教育则是药物研发的基础力量。随着精准医学的诞生,药学研究生教育需参照精准医学模式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精准医学模式对药学研究生提出的挑战

根据精准医学理念,需要从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来思考和防治疾病,进而实现对疾病精准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关系更加紧密。从药学研究生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来讲,精准医学都渗透在其中。培养具有精准医学理念、实践技能扎实、科研创新意识强的药学研究生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疗,也能极大程度地促进药学学科的发展。在实现精准医学模式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需要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涉及多学科交叉,其对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支撑精准医学的药物研究发展,需要从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和预后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药学研究生在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依靠精准医学模式来增进对疾病的了解,研究开发出针对各种疾病分类分型的药物,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依赖性,给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带来挑战。在精准医疗的理念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仅涉及本专业基础学科还涉及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基础学科。这种多学科融人的趋势,对于药学学科的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精准医学模式对药学研究生提出的机遇

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给药学研究生培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重要机遇。精准医学使疾病的分型变细,而随着各临床的适应症亚群数量的增加,使得对新药种类的需求量增加。面对小而多的疾病亚群,创新药物研发空间将大大增加。药学研究生面对大空间的药物研发领域,能加强他们科研思维的扩展,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在精准医学模式的培养体系中,药学研究生对各交叉学科的学习领悟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药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新的目标与内容,即开展科研应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在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介绍科研领域最新进展可以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培养具有多个学科交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够强化他们的科研能力,开阔他们创新思维。

三、药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发展需要科研力量的支持。药学研究生作为药学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力量,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通过科研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锻炼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化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些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对将来药物研发力量的加强和研究生就业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创新能力作为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占据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日益凸显。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上培养的关键所在,高校以传统教育模式是很难实现创新科研的培养。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本科生主要學习知识和技能,而研究生不仅需要学习更加高级的知识,也需要发现和解决问题,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可见,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制药业主要是仿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不多,这种形式下将严重制约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走创新之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而这不仅需要资金和设备的支持,更需要有科研创新人才做基础。药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各种能力中的重中之重,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

四、精准医学模式下提高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

(一)药学研究生精准医学理念的培养

精准医学模式下提高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前提是加强导师精准医学理念培训。导师的理念、素质以及带教能力是药学研究生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药学学科导师对精准医学理解不深刻,不能用精准医学的思维和方法来指导学生,不利于药学研究生精准医学理念的建立。因此,导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自身对精准医学的理解,这样能够更好的传授精准医学的概念给学生,建立精准医学的教学模式。

(二)精准医学相关前沿信息的传授

对于关于精准医学的药学前沿信息,导师应密切追踪其领域最新进展内容,这是指引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媒体以及微信平台提供快捷的文献最新资讯和解读,能够追踪相关前沿信息,导师可挑选精准医学相关前沿信息对学生进行传授与启迪,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自己获取资讯,与导师进行相互交流。

(三)导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

在教育教学中,导师应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对于精准医学涉及的相关疾病用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科研兴趣和挖掘其的积极性。导师可以列举实例,循序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探讨,深入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利用一些不同临床疾病分型用药问题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发掘其中潜在的科研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四)药学研究生的团队合作

在研究生团队的培养过程中,团队成员见解和兴趣点不同,团队成员可以进行互补,共同引导和开发相互的科研潜能。对于精准医学,个人理解是不够全面的,药学研究生通过团队交流、协作,可以促进对精准医学的理解,既促进个人科研能力的培养,又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精准医学模式下的实践训练

药学研究生科研问题的解决是立足于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任何理论研究,都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精准医学的实现是需要实验室来保证实施的。一个实验室的环境往往能反映了一个学科研究的深入程度,实验室的设备齐全与环境优化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精准医学模式要求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针对不同问题条件来开展探索,实验室可以为不同问题创造相关条件来给予研究生研究的环境,目前对实验室的建设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这将直接导致了提出问题后难以解决问题,不利于药学学科的持续发展。因此学科的投入应加强到对实验课的投入,为药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此外,临床实践对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临床实践可以直接接触病人,能够充分了解疾病的症状和用药规律,对药学研究生研究药物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这将有效促进精准医学模式下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开创研究思路的新天地。

结语

精准医学是根据个体基因差异、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等精准数据来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革命性的改变。伴随着精准医学理念慢慢深人人心,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利用精准医学模式進行人才的培育能够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药学研究生对现代药学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药物的研发将极大地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不能快速更新信息、结合并利用其他专业信息,利用精准医学模式培养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这不仅明确了当前药学研究生培养的定位,即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之上,充分挖掘研究生的科研潜能,培养其具有科研思路和实验技术的未来事业承担者,而且能及时跟进信息,加深与其他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作为药学教育工作者,为了顺应了医学发展变革的要求,选择优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药学研究生,不仅能满足社会药学服务的基本需要,也能促进我国未来药学研究生科研教育的发展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更能推动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汤立达,徐为人.精准医疗时代下制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4):351-354.

[2]闫兆威.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5(22):164-165.

作者:覃丽 朱能 李顺祥 夏新华 廖端芳

第四篇: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通过课前与课后调查相结合,注重中药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设立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多种考核方法考核教学效果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加强科研道德教育,培养科研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科研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提高科研素养。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科研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型人才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需条件。中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中药学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存在着对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现象,进行一定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科研创新十分必要。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1. 加强课前与课后调查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具体工作进行深入、客观的教学改革,加强课前和课后调查。课前调查着重于了解学生对以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效果、学习进度等,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后调查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情况、教学效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中药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中藥学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中药学教学要兼顾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使得两者能够充分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应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PBL、RBL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探讨未知问题为导向,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设立创新型的实验项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进行选题,制订一定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再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撰写实验论文。

5. 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实验技能现场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中医药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满意度、教学内容等,还可以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接受情况。

二、提高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

1. 加强科研道德教育

对中药专业本科生进行科研道德宣讲,以中药学领域的“院士”“杰青”“湖湘人才”等德才兼备的人才的事迹对学生展开教育。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微信、微课等方式,学习严谨治学的态度,追求真理、直面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开展“科学精神”“我的科研之路”等创新主题活动,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注重创新能力,做有作为有担当的青年。

2. 培养科研信息的获取能力

处在信息丰富时代的现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必须要掌握获取科研信息的方法。通过对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了解中药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思路。开展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题讲座,以实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3. 培养科研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中药专业本科生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科研和创新的特点。邀请中药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讲解其科研经历和创新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领悟其科研经验和创新的内涵。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中医药特色创新项目”,旨在开展以本科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建立以问题和自主研究为课题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实践,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作者:夏伯候)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基金(99820001132);湖南教育厅一般项目(17C1213);湘产大宗药材品质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0207)。

作者简介:林艳(1982— ),女,博士研究生,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夏伯候(1983—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质量标准化研究。

作者:林艳 林丽美 张智敏 廖端芳 夏伯候

第五篇:科研资源促进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目前药学本科专业实验经费不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一些院校采取的办法是消减实验数量或增加每组学生人数来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有些院校则采用虚拟实验室的方法代替具体实验操作,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严重下降。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把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实验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将起到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药学;本科专业;科研资源;实验教学;促进与提高;双赢

目前药学相关本科专业实验经费不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实验耗材价格上涨。据统计,年均涨幅约为15%左右,尤其是实验动物价格近两年涨幅竟达30%。二是学费一直未调高。学费标准属国家控制项目,由于多方因素近年一直未作调整,收费整体水平偏低,造成办学经费缺口较大[1]。据调查,为解决此问题,一些院校采取的办法是消减实验数量或增加每组学生人数来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有些院校则采用实验软件建虚拟实验室,即通过点击鼠标的方法代替具体实验操作。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严重下降,尤其是科研思维没有在实践中形成,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为其日后工作、升学带来一定的困难[2,3]。在我们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院校的学生考分较高,但其在复试中实验操作能力很差,经了解发现此类考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除了基础课做了很少几个实验外,专业课几乎没有做多少实验。这对于药学这一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来讲,入学后培养起来非常困难,个别学生甚至连常用的药物分析仪器都没有使用过。经过走访用人单位,我们也发现,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基本上不要此类院校的毕业生。因此,采用删减实验数量和课时的办法将给学生升学、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经过深入调查与研究,通过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采用综合科研实验教学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一、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

1.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药学本科专业教学中设置的实验课多达十几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基础课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生理解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三是专业课实验,包括药理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实验、生物制药实验等。

2.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特点。一是实验课时多。同一门课的理论课与配套的实验课课时比例达1:0.5~1:1;在大三、大四学年,实验课占总教学课时的30%以上。二是教学目标要求高。每一堂实验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培养学生某种操作技能或掌握某类实验方法。这就需要准备足够数量、适宜规格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使学生能够充分动手练习。三是涉及学科多。药学本科实验涉及化学、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都逐步运用到药学实验中,有些甚至成为常规技术。四是所需经费多。药学相关实验专业性强,仪器设备昂贵,耗材费用高,因此开设药学相关实验费用大大高于一般理工科实验。

二、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

单纯依靠主管部门、学校增加实验经费以解决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正常开设这一问题,就目前而言不太现实。需要开拓思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

1.高校中可供利用的科研资源。高校不但具有教学的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场所。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设备、仪器都较为先进,并且有专项科研经费和基金作为资金支持。因此,高校的科研实验室要从不面向本科生开放转为开放。

2.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资源的方法。以高年级(三、四年级)为实施范围,按照药学专业的学科方向,把实验教学与导师的科研方向、科研课题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科研的无缝衔接。具体做法是:将药学专业现有的十几门专业实验课,按照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分为药物分析方向、生物制药方向、生理药理方向;然后将导师的科研课题按照内在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按以上三个方向划分;同时在征集学生志愿的基础上,大学三年级就安排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这样,学生既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又可以利用导师实验室的科研资源,弥补了实验课堂教学的不足。

3.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资源的优点。概括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实验技能;二是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实验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四是导师获得了充足的实验人员,加快了科研项目进度。

三、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的制度保障

1.建立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资源的长效机制。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导师实验室从事系统性的综合科研实验工作并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从而解决了过去在大四下学期才进实验室与考研、就业时间冲突的问题,使学生论文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学生进导师实验室较早,毕业设计时间准备充分,避免了就业、考研与完成毕业论文相冲突的问题,大大减少了论文抄袭现象,做到了就业、考研两不误。重点实验室和导师也获得了充足的实验人员,加快了科研进度。项目实施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保证了科研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的长效性。

2.建立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资源的监督考核机制。为了保证本科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保证学生权益不受侵犯,有必要建立一套监督考核机制,制订科研促进教学的政策。使教师对学生正常的管理权利、学生的学习权利有规可依,违规可究,从制度上保证这项工作安全有效运行。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机制是从上到下分属两条线的条块管理,使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相互脱节。所以,要使教学与科研实现互动,二者兼顾,就要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管理监督机制。同时通过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科研促进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加以提炼,结合新出台的政策文件,构建一套科研有效促进教学的完整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资源的激励机制。教师和各科研实验室的科研经费申请来之不易。如何才能使其积极主动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光靠行政命令是不能持久的,必须要有一个激励机制。从职称评定、聘任到提职晋级、津贴发放,从精神鼓励到物质奖励,要探索、总结、完善并最终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应制订具体政策,激励科研人员向本科实验教学尽其所能提供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源支撑,包括新知识、新概念、新实验。如在教师岗位聘任时,可以适当规定一些科研人员要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岗位目标和职责;规定有的科研群体要为实验教学制订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方案;对在教改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教师实施奖励和鼓励等措施。

四、成效与体会

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已在学院实施了3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实施以来,在学校没有多投入经费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教学计划中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就业率达到了100%,考研率居省内同行前列。同时,导师的科研进度比项目实施前加快了20%,有效地改变了专利申请时间落后造成的被动局面。项目实施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应用于药学学科的实验技术手段也日益更新,医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验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药学本科实验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4]。我们探索了将科研实验室全面向本科学生开放,即全部的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仪器均向学生开放,全体学生都要参加这一教学项目,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指导这一全新的模式。这种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的方法,更能体现出高校以“学生为本,服务教学”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赵燕燕,武变瑛,杜光玲等. 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2):99-102.

[2] 孙雷. 地方高校科研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29-31.

[3] 赵云云,颜忠诚. 现阶段高校教学与科研之关系[J]. 学校管理与改革,2009(11):27-29.

[4] 陈建济. 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39-42.

[本文系河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06-Y-40)]

[责任编辑:余大品]

作者:李建恒 闫宏远 管立 李岩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下一篇:艺术设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