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食品工程质量与食品安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高速普及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因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趋于复杂化、多样化。鉴于此,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食品工程质量中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并对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食品工程质量;食品安全;问题与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产生不安等恐惧心理,甚至会引发社会恐慌,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违背。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对于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食品工程质量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原材料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食品原材料供应方面,生产厂家为了加大供应速度,不断将化肥以及农药应用在食品原材料种植中,虽说化肥等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但是一旦过量使用,依然会对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另外,一些农产品只是经过半加工或者未加工就在市场进行销售,在缺乏食品安全检查的情况下,对于食品安全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二)食品加工问题。现阶段,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安全问题被曝光,大量黑加工点被捣毁。在食品加工车间内,机械设备过于简陋,卫生环境不符合标准,所使用的食品调料甚至是三无产品。由于设备缺陷,工艺缺失,所生产的食品中细菌及添加剂大量超标。一些食品生产加工厂家,为了使食品更加美观,有吸引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大量添加剂,对于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三)食品流通问题。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城市范围内的餐饮业,很少有经过系统培训而进行店面经营的。店面经营者缺乏相关食品卫生知识储备,在对食品进行制作时,很难保证食品卫生。尤其是早餐点,由于其流动性较强,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三、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食品生产以及食品流通方面,智能化、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商、消费者以及管理部门应当协同合作。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讲,首先应当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生产,并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全员食品安全意识。对于消费者来讲,在选购食品时务必细致检查相关食品信息,包括生产日期、存储条件、保质期等,切勿贪图便宜,选择劣质商品。管理部门应当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二)加大监管力度。相关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加大监管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对农产品生产源头进行监督,即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深入生产企业内部,加强农产品抽检力度,杜绝在农产品生产源头出现安全问题,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其二,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各部门协调发展,规范食品市场,保证食品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其三,强化食品市场监管。落实食品市场内都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要求,严格规范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卫生条件差的销售摊位或流动摊位进行有效监管,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

(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检测体系。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入下,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也具有一定促进意义。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平台对商品信息进行查询,从而保证所购买商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食品工程质量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食品生产厂家、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下,对食品从制作到流通销售整个环节进行监管把控,不断降低食品安全危险系数,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作者:郑继玲

第2篇: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食品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持续运行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近些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其中很多都是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不应添加的有毒成分,或者食品营养成分夸大等。这些问题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人身安全,但是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食品行业信誉度的下降,同时对于人们的向心力也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我国食品质量与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质量与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缺失,是导致我国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做出违法的行为。在食品生产加工的原材料、加工、运输、销售、食用 等各个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的话,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的按照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的要求,加强针对各个环节的掌控力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虽然其中的一些法律章程已经涉及到了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现有法律法规无法对食品生产加工的整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所以导致了现阶段我国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

企业道德意识薄弱。食品生产企业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大量使用劣质、变质原材料加工食品,且整个加工过程存在着偷工减料等问题,所以导致现阶段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导致其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的降低,不仅对我国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制造了障碍,同时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食品加工企业,为了增强食品外观的美观度,而采取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方式。正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虽然可以实现食品保险、美观且美味的目的,但是,如果无序的滥用添加剂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现阶段很多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违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有毒化学药品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违背了我国所倡导的食品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同时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对策

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着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主体过多且责任不明确的现象,所以为了确保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必须加点法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结构整合的力度,建立统一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有效的监管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加强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是影响社会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和机制,严厉的查处危害食品質量与食品安全的行为,使不法企业无法在立足于社会,才能将其监管执法的职能作用惩罚发挥出来。另外,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惩罚制度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等违法行为宣传和举报的力度。同时设立相应的惩罚制度,严厉的查处危害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行为,才能营造出良好的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环境,为我国食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社稷的大事,其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实施的相关政策已经在保证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才能在确保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同时,为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李川

第3篇:食品冷链视角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摘要:而今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食用生鲜食品,但是由于生鲜食品保质期较短,因此往往是通过冷链物流进行生鲜食品运输配送,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生鲜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变质情况,所以,冷链食品安全管理随之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笔者拟定食品冷链视角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为论题,围绕我国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管理制度展开分析探讨,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优化食品冷链物流管控方式的个人看法与见解,希望能带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

关键词:食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引言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同时对食品安全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由于人们普遍具备了较高的经济实力,因此生鲜食品更是备受社会大众的青睐,但是生鲜食品极易腐烂变质,这无形中对食品保存和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避免生鲜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变质问题,进而导致食品浪费和经济损失,通常是采用冷链运输,具体就是在低温环境中进行生鲜食品的保存和流通,这就需要切实做好冷链生鲜食品质量管理,深入分析食品冷链视角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1我国冷链食品安全管治现有情况

在最近几年间,中国经济和生活高速发展,促进了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新鲜蔬果和生鲜食品等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冷链食品如果发生安全风险问题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近年来我国各界对冷链食品安全较为关注。不过,中国在现阶段还没有构建完善的食品冷链安全管治系统,进而导致冷冻食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安全管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内容:

(1)缺乏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货物耗损率较高。以下两点是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第一、没有采用食品冷链设施,从而造成货物品质下降。因为食品冷链相关费用较大,部分物流公司没有配置冷藏储存设施,从而导致货物出现耗损。第二、缺乏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目前大部分物流公司都不能满足食品运输全程的冷藏和监測,从而导致货物发生耗损情况。

(2)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中国频繁发生冷链食品安全问题。这也反映了中国目前的冷链物流依然处在发展的初期,在各个运输环节中都面临着较大的问题。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和物流公司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有效和完整的冷链物流安全管治机制,并对其不断完善,以此减少货物耗损的情况,为冷链食品安全运输和管治的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和完善食品冷链安全管治机制

在冷冻食品在生产与物流配送过程中,相关物流公司必须采用有效的控温和控湿办法,以此防止货物在物流环节出现安全隐患,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而在对产品展开病毒防控管治时,不仅要做好货物的检测工作,同时也要针对物流人员进行检测,从而杜绝通过食品或者人员的病毒传播。

2.1对现有的食品冷链予以严控

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严控国内的冷链物流环节,同时也应该对境外输入的冷冻食品采用严格的检测作业。而对于供应商而言,则应该向检测单位或者海关出示相关检测证件和文件,并配合检测单位的工作,同时还应该禁止相关工作人员擅自购入或制作没有经过检测的冷冻食品。如果发现不具备相关检测证明或报告的冷冻食品,则应该由监督单位予以销毁。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打造完善的冷链物流跟踪系统,确保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食品检测的标准。而对于经营部门而言,则应该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并且在货车每次进入库房时进行消毒。同时,经营部门还应该要求供应商出示相关票据,从而保障安全管治作业能够在冷链物流的全部流程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2.2确保食品安全管治制度有效执行

对农村的冷链物流管治而已,所在地的政府或者相关单位应该对冷链食品运输予以备案,并且提高冷链食品的安全管治力度,同时要求物流公司承担相应责任。而针对外地采购而言,餐饮部门应该要求供应商出示检测证件或者报告,并且按照检疫相关法规完成运输和交接作业。

2.3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符合卫生规范

从防疫工作的角度出发,相关部门应该要求物流公司构建工作人员的健康登记机制。对于物流公司来说,则应该了解相关运输人员的流动信息,帮助新员工完成核酸检测事项。同时,物流公司还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对外来人员数量予以控制,对外来人员信息予以登记、并且测量体温,符合相关规定后才可放行。

3对食品冷链物流管治模式予以改善

随着食品冷链技术的不断革新,物流公司逐渐提高了对运输品质与效率的关注度,从而探索更加有效的物流管治模式,以此实现高效的物流运输,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RFID技术对促进食品冷链管治自动化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还有效减少了运输人员的工作压力。目前,这项技术应该被引入到了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过程中。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扫描食品,确定其种类与数量,同时和信息库的数据比较,从而对温度和湿度予以调控,以此防止人为失误造成的食品损耗,最终达到提升安全管治品质的目的。其次,在食品到达库房后,通过该项技术实现数据输入,按照入库的次序安排出库,防止食品在库房内积压,从而保障有效的成本控制。其三,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创新管治模式和冷链技术,从而促进冷链技术和安全管治共同进步。最后,物流公司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持续提高其专业技能、安全管治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从而促进食品冷链物的发展。

4做好食品冷链运输各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4.1储存环节食品安全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储存环节的管理,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生鲜产品对于储存温度的需要,进行仓库不同温度区的划分;其次,为了降低生鲜产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设置低温月台,确保在生鲜食品转运的过程中,生鲜食品始终处于低温状态。

4.2运输配送过程食品安装质控

在生鲜产品运输过程中,应该在生鲜产品上贴上镭射标签,并对生鲜产品的运输全过程进行监控,特别需要对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监控,当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的温度高于储存标准时,需要及时警告相关运输人员,使其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应对。

4.3销售工作中的食品安全质控要求

在销售环节中,为了保持相关生鲜产品的安全性和新鲜程度,超市等销售部门需要专业的配备,并在销售的过程中,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售卖操作,使得生鲜产品能够始终在低温状态下保存。零售过程是食品冷链的终端服务环节,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必须对销售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管理,降低冷链食品温度变化的几率,尽量保证食品保存环境的稳定与无菌,进而确保食品安全。

结束语:食品与饮食安全涉及到民众体质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人们的饮食安全又与食品冷链存在一定关联,为了进一步强化冷链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应正视我国冷链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冷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客观事实,不断探寻优化食品冷链的物流管控方法,以便为民众饮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俊丰,张连中.食品冷链视角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21(15):2.

[2]王中桦.基于食品冷链视角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分析[J].2021.

[3]宋宝娥.控制图在生鲜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乳制品冷链为例[J].中国乳品工业,2018,046(009):42-46.

[4]姜方桃,骆诗雨,邓淇丹,符静,王家芳.新零售背景下电商平台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分析——以盒马鲜生电商平台为例[J].电子商务,2020(09):5-6+14.

作者:陈建东

第4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名词解释

1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要求和期望

2产品标识:指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可分为产品标识、监测和测量状态标识和唯一性标识

3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噪音、温度、湿度等) 4食品链:从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

5食品安全危害:食品中所含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6食品安全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在发布的该组织总的食品安全宗旨和方向 7流程图:以图解的方式系统地表达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相互作用

8前提方案: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食品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9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10记录控制:应编制形成的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11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2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13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环境影响而采用过程、惯例、技术、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

二·其他

1.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2.质量管理体系6个需要形成文件的程序: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3.应确保质量方针: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4.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3)资源需求。 5.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1)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2)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和信息系统) 6.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组织应确定:(1)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2)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3)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4)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的条件。 7.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1)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2)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的信息。 (3)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4)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8.对供方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评价供方的相关经验。

(2)评审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 (3)调查供方的顾客满意度情况。 (4)调查供方的财务状况,服务能力。

9.采购产品的验证活动包括:检验,测量,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10收集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渠道: (1)顾客投诉。

(2)与顾客的直接接触。 (3)问卷调查。

(4)来自消费者组织的报告。 (5)各种媒体的报告。 (6)行业研究活动等。

13.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 (1)顾客满意。

(2)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3)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4)供方

14质量体系文件层次表:

文件类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类文件,质量记录

项目六:学习乳酸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1.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内容:

(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无表面的水(冰)的安全。

(2)与视频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 (3)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4)手的清洁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8)虫害的防治。

2.食品企业的水源一般有城市公共用水(自来水),地下水,海水。 3.空气消毒:

(1)紫外线消毒法。 (2)臭氧消毒法。 (3)药物熏蒸法。

4.有毒化学物质的贮存和使用:对化学物品的保管,配制和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化学物质采用单独的区域分类贮存,配备有标记带锁的柜子,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该区。存放错误的化学物品要及时回位,对标签,标识不全者,拒不购入,重新标记那些内容物模糊不清的工作容器,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强化责任意;及时销毁不能使用的盛装化学物品的工作容器。

5.制定HACCP计划的12个步骤: (1)组建HACCP小组。 (2)产品表述。

(3)确定预期用途及消费对象:。

五种敏感或易受伤害的人群:老人,婴儿,孕妇,病人及免疫缺陷者。 (4)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5)现场验证工艺流程图。

(6)危害分析及危害程度评估(原理一) (7)运用HACCP判断树确定CCP(原理二) (8)建立关键限值(原理三) (9)建立监控程序(原理四) (10)建立纠偏措施(原理五) (11)建立验证程序(原理六)

(12)建立记录保持文件程序(原理七) 6.危害的分类与控制:

危害:与原料自身有关的,与加工过程有关的,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

生物危害:致病菌,病毒,寄生虫。

控制:细菌:时间/温度控;冷却和冷冻;发酵/pH值控制;干燥等。

病毒:蒸煮

寄生虫:失活/去除;饮食控制。

化学危害:天然毒素,化学制品,农药残留,有关安全的腐败。

控制:来源控制:区域,供方;

生产控制:用量,设备清洗,使用选择;

标识控制:消费群体,敏感人群。

物理危害:金属,玻璃,石头,辐射等。

控制:来源控制:供方证明,原料检测;

生产控制:金属探测,过筛等。 项目七:学习烘焙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员:食品安全小组的成员,食品安全过程的监视人员,食品检测人员,食品安全信息的外部沟通人员等。 2.终产品的特性描述内容: (1)产品名称或类似标识。 (2)成分。

(3)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4)预期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5)包装。

(6)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识,和处理,制备及使用的说明书。 (7)分销方式。 3.流程图包括:

(1)操作中所有步骤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2)源于外部的过程和分包工作; (3)原料,辅料和中间产品的投入点; (4)返工点和循环点; (5)终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放行点及废弃物的排放点。

4.基于主观信息(如对产品,过程,处置等的视觉检验)的关键限值,应有指导书,规范和教育及培训的支持。

5.监视系统应由相关程序,指导书和表格构成,包括以下内容: (1)在适当的时间内提供结果的测量或观察; (2)所用的监视装置; (3)适用的校准方法; (4)监视频次;

(5)与监视和评价监视结果有关的职责和权限; (6)记录的要求和方法;

(7)监视的方法和频率应能够及时确定关键限值何时超出,以便在产品使用或消费前对产品进行隔离。

6.(1)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其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2)控制措施及其组合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当确认结果表明不能满足一个或两个上述要素是,应对控制措施和其组合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估。

修改可能包括控制措施(即过程参数,严格度和其组合)的变更,和原料,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7.持续改进: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通过以下活动,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沟通,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纠正措施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 8.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9.理解要点:污染预防是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主导思想。它着眼于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标准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融入了这一先进理念,要求组织在环境方针和目标中做出污染预防的承诺。

10.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三种状态:正常状态

异常状态

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

现在

将来

六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废弃物和副产品管理

土地污染

原材料和自然的使用

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

11.内审 (第一方审核):组织的自我审核,由组织自己或已组织名义进行,可做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 基础

外审

第二方审核:组织相关方对组织的审核(顾客)

第三方审核:审核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对组织进行的审核 12.审核方式的内容:

(1)审核准则 (2)审核范围 (3)审核频次 (4)审核方法 (5)审核时间 (6)资源需求

内部审核的流程:

(1)制定审核计划(2)审核准备(3)首次会议(4)现场审核(5)末次会议(6)提交审核报告(7)纠正措施(8)跟踪活 13.审核证据的获得:

(1)审核范围内所在的面谈 (2)查阅文件和记录 (3)对现场的观察 (4)对实际活动和结果的验证 (5)测量与试验结果 (6)来自其他方面的报告 (7)职能部门之间的接口信息等渠道获得。

第5篇:食品质量安全

浅谈当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班级:英语1110班姓名:张亚梓学号:2011081019

摘要: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近些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双汇瘦肉精引起的多起群体性食物中毒,地沟油变为食用油事件,奶制品行业普遍存在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今年曝光的假羊肉和毒生姜事件。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引起了国民百姓空前的广泛关注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影响。这些事件充分暴露了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将简单探讨一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原因对策

正文: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媒体曝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越来越多,下面我就简单介绍几个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1.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8年09月11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三聚氰胺的阴影依旧不散。2010年7月,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地沟油事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1.3.假羊肉事件。

2013年,媒体曝光称不法商家将未经检验的狐狸、水貂、老鼠等肉品掺杂至羊肉中销往多地的农贸市场。为了降低成本,厂家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用鸭肉,老鼠肉等廉价肉刷上羊尾油冒充羊肉外,更有一些厂家在加工肉卷时还会注水,为了确保加到肉卷里的水分不流失,他们还会在里面加一种保水剂的东西。而食品用保水剂是一种复合磷酸盐,在肉制品中,每千克不得超过五克。而保水剂超量对于人体钙的吸收会有影响,可能会造成钙的流失,特别对于一些老年人、青少年、孕妇,它的潜在的危害风险是很大的。这种假羊肉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的各个环节,不管是未经检疫的其他动物肉还是生产过程中,超标添加等行为,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2. 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1)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2)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3)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只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3.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

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 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

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

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

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4)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

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相信在政府企业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会得到很大的好转。相信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也会有所提高,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为民服务的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4.参考文献:

黄大川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措施研究》 中国知网;

冯俊华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中国知网“

刘亚平.《走向监管国家-以食品安全为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5-1。

第6篇:食品质量管理

浅谈食品质量管理学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生产原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因此,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仍然对我国食品安全构成了明显的威胁。我国应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研究食品质量,进而进行食品质量管理,对食品生产进行控制,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为了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总体水平,以提升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国民消费的安全性,我们迫切需要改革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本文主要围绕着对食品质量管理认识和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改革的建议做论述。

一.认识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指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1]那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如毒蕈),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总称,它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2]。加强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前提,要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和产品,食品质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但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最明显威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

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山西溯洲毒酒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等等,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重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3]。

三.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1.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和执法力量,切实提高执法力度

(1)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富有效率的、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考虑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和

完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现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加以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整合执法力量,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要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强化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各部门责任,克服官本位思想,处理好多头执法问题。不仅应重视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建设,还必须重视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可执行性,要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地区出现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或“杀鸡取卵”式发展经济的“短视”行为,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

(3)提高惩罚标准,增加违法者的风险成本。要加大食品市场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产成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召回制度。

2.合理整合现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构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

(1)合理整合现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类似于美国模式,涉及的主要部门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海关总署等8个部门。因此,应进一步理顺这8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各有关监管部门也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可考虑提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级别,确立其权威地位,授权其协调相关各部委的责任,或借鉴欧美经验成立跨部委的全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工作。

(2)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能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生产及加工和销售,其规模利于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各环节的标准和质量,也便于协助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

3.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1)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要尽快弥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2)加快认证体系建设。要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明确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3)改善检测设备。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硬件方面的差距。

(4)提高检测能力。要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要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从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

4.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前提。在市场机制

能够正常运转的领域,政府不应当直接干预;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应当予以必要的干预。同时,政府干预应当保持适宜的程度,采用适宜的手段,如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行政手段。由于中国自身的经济背景和特殊的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现象,我们要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市场机制和健全市场体系,引进竞争,减少市场缺陷的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政府干预,提高效率,避免政府失灵。

5.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1)进一步理顺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主要是加强食品安全研究,改进食品监管技术;加强对基层监管组织的投入,提高监管的实效;加强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

(3)加快食品安全企业信用的建立。在安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的原则。通过建立对企

业有效的等级评定制度、完善的信用奖惩制度、公开的信用披露制度等,提高企业的信用。

四.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2.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

3.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有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4.食品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海关等部门依照我国的法规对进出口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对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进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经常面对如何对待进口对象国的贸易技术堡垒。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品质质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出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检测检验水平,提供有利的质量保证,推动食品的出口。

五.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我国现在还存在将食品卫生管理代替食品质量管理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工作至今没有得到重视。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在食品安全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4]。第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第

三,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食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搞好食品供求、卫生质量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第四,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第五,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企业、公民都认识到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共同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懂得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应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以指导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竟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消费者认真负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平兰,王成涛.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2]冯叙桥,赵静.食品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56.

[3]罗纳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调研报告,2006.

[4]江汉湖主编.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第7篇:食品质量与安全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

On food safety problems,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更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的高度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Make a summary: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ceaseless and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diet culture, people increasingly diversification, food hygiene and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onyred events”, “avian flu ” and “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jority of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Continuously occurring malignant food safety incident caused peopl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to reexamine this has risen to national public safety height problem, must increase pair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 现状 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对策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所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工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这样说,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

从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暴露出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到位。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直到9月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2010

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而当地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觉”。直到被曝光,才开始“迅即”介入„„“瘦肉精”事件中,“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牛肉膏”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2011年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总之,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猪肉中的苯基乙醇胺类药物(俗称瘦肉精),还有最近在多种食品、药品中被查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俗称塑化剂)„„这些对普通人来说原本非常陌生的专业名词,如今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这些名词所代表的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除了使国人“被普及”了化学知识,更应当催发我们去追问:除了谴责黑心商家,抱怨政府,被动地旁观、等待,我们能为自己的食品安全做些什么?

首先应当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

一是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好食品安全防线的基础。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暂时分别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组成,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又分散在农业、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不尽统一。又由于一些食品的安全标准尚未出台,规范食品生产和经营还没有个准据,在监管时职能部门也无法准确地把握食品内在质量是否合格,无法认定是否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问题有多严重,从而也就无法进行处罚。例如,仅仅对食品中的添加剂或农产品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如果只是从质上来看都是有副作用的,但在实际使用中,量的概念非常重要——— 稀释多少倍后就没有危险了?置放多长时间后、残留多少就可以达到食用的安全标准?即使生产、销售者注明了添加剂的具体含量,但你不知道含量的安全值限范围,同样也无法判断是否安全。就是说,面对复杂的动态市场,如果不依赖一个统一的并不断科学化的标准,食品安全监管是无法进行的。

二是现有的监管手段有局限。自4月下旬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紧急通知,

要求各地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在今年5月底前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予以公示以备抽样检验。但是,由于技术特性,有一些添加剂并不一定能检测出来。例如火锅底料中有的添加剂加热后会挥发掉,无法在加热后的锅底中检测出来。另外,就添加剂在餐饮环节的使用而言,食品安全法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对于餐饮服务单位里出现的添加剂超量、过量、超范围使用等情形,很难从食品安全法里找到相应的条款来规范。

三是现行的法律监管制度体系有缺失。食品安全法实施已经两年,但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仍然滞后。例如,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只要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执法部门就应当对造成食物中毒的肇事者进行处罚。但是现在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只对发现食物中毒未及时报告、未采取相应措施等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对于食物中毒所造成的后果本身,并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就是说,只能针对(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处罚。这个要求就非常高,因为根据流行病学理论,食物中毒事件并不一定都能够找得到明确的原因。况且从进食到中毒症状的出现往往有时间差,消费者即使有证据意识,也往往没有保留所有的食物留样。那么,查找原因的检查就很可能因为无样可抽而无法进行,从而也就不能对肇事者进行处罚。

四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当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我们采取过什么行动?例如,用肉眼看来都相当明显有问题的食品,我们拒绝“便宜”了吗?我们有保留作为举证、鉴定、索赔依据的购物票据的习惯吗?因发现买回家的食品有问题返回去交涉而不论是否“麻烦”,此类情形能占多大比例?我们作为受害人向应当承担责任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几率有多大?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这条规定,我们身边有多少人知道?大多数知名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是消费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民事纠纷,而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这样的法律概念,我们有没有?

那么,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呢?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1、立法。现今的食品安全法存在许多漏洞,如:奶粉生产源头的监管就是一个空白。对于小作坊摊贩的管理不够严格„„因此,完善食品安全法已迫在眉睫,只有加强法律监控力度,才能更有效地防止“三鹿事件”的重演。

2、加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工商部门的调查、检验可以更实际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对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对不合格食品进行销毁。

3、提高人民群众的辨别能力。市场上有很多不合格的食品,如何去辨别优劣就需要一双慧眼。提高人民群众的辨别能力,让其有一双慧眼,可以使不法分子没有可趁之机,以此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更可以减轻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的影响。

4、企业诚信经营。此次“三鹿事件”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三鹿集团和审查不严和知情不报也是原因之一。赚钱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面向广大人民的,不能因一己私欲,而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而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塑造一个诚信的企业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的产生。因此,企业应更严格地检验产品从原料到出厂的过程,做到零失误。

我们需要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我们需要安全健康的食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执法,严惩做黑,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诱发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安定安全安心的文明社会,使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 [2]食品质量安全分析, 王薇

[3]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 石毓梅

[4]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张则钦 [5] 食为天论坛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民

以食为天

On food safety problems,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

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班级:食安111班 姓名:王瑞莹

学号:2011057052 日期:2012年11月18日

第8篇: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浅谈“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每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看报纸,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曝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提起三鹿奶粉,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但就是这样著名的一家食品企业,却被一群不起眼的三聚氰胺毁于一旦,无不令人扼腕痛惜,还有最近的瘦肉精及彩色馒头事件,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再次趋于严势。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加工过程受污染等都是主要原因。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针对红牛公司而言,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消费者才能安全和放心地饮用;也只有不断保证水质、原材料、设备及人身等等非常安全的前提下,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俩者缺一不可而。公司领导历年来都十分重视红牛饮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最近针对生产部一线员工出台的《生产系统质量安全事件奖惩办法》科学而详实、奖惩分明,更加激励了一线员工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及对工作积极性的增加。

我相信,红牛品牌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红牛人心中。我们的品牌将更加深入人心,在国内功能性饮料市场也将一直处于领先且不可动摇的地位。

第9篇: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食品安全隐患,强调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进行食品质量管理,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字:食品安全隐患,质量管理重要性,具体措施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频频爆出,阜阳大头娃娃奶粉、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结石宝宝问题、染色馒头问题、明胶重金属超标、“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已严重影响和威胁到国民的健康与生命,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我国食品产业的种种不足。[1] 1.我国食品安全隐患

1.1传统安全隐患 1.1.1化学污染

①农用化学品残留 为了提高产量或减少农畜产品的发病率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化肥、农药、兽药、激素、抗生素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非法或违规使用,使农产品和畜产品等食品生产原材料。

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增加,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农药、兽药、激素和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或非法使用,所生产的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不经必要的处理直接上市或用作食品生产原料,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人畜共患病和疫病的增加。1999 年广东省发生的46名学生使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中毒事件以及2001 年杭州市民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中毒事件、敌百虫腌制咸鱼、罗非鱼中的含有孔雀石绿等事件均为违规或非法使用农用化学品,引发了及其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2]。另外,我国因为畜禽肉长期因畜药残留问题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而出口受阻,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②重金属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工业废水和废弃物污染了食品原材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我国1200 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在工业污染物中尤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2012年湖南万吨大米被查出镉超过国家标准2倍以上。金属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强致癌物质,大米中的镉污染主要跟农作物的种植污染有关,植物吸收了土壤中的镉,从而使农作物中镉含量增高。2013年被媒体曝光的河南新乡一家造纸厂违规排污污染麦田,当地的农民对自己种植的麦子,都只卖不吃。另外,新型的包装材料,由于没有经过危害性的评估,就用于食品的容器、包装和用具的生产,也有可能造成重金属超标,从而威胁食品的安全性。

③添加剂超标使用和非法滥用 由于对非法或小生产企业监管不利,以及一些不法商贩处罚力度不够,使少数企业无视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造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追求外观或口感非法滥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学物质,例如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甲醛次硫酸钠)”;为增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添加三聚氰胺等。一些企业,为了使产品增长保质期,超标添加防腐剂;为了提高产品的色泽,超标使用色素等有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含有这些非法或超标使用的添加剂的食品都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3] 1.1.2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污染,一直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污染,目前大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如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真菌毒素污染。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产生的毒素致病性强,随时都有可能污染食品,如常见的霉变花生、大豆、谷物等易检出黄曲霉毒素B;2001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的“毒大米”事件,就是真菌毒素的典型案例;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还有病毒性污染,如甲型肝炎病毒(HAV)、诺沃克病毒(SRSV)、疯牛病病毒(BSE) 和El 蹄疫病毒(FMD) 等,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1.2 非传统安全隐患 1.2.1 蓄意破坏

为伤害他人或扰乱社会,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对食品和食品生产过程进行破坏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 员工抱怨社会“不公”或劳资关系紧张等原因恶意报复; ② 因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矛盾的激化,人为制造食品安全恐怖事件; ③不良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同行的产品进行人为破坏等恶性商业竞争行为等。

1.2.2 故意污染

故意向原辅料或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故意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农兽药和食品( 饲料) 添加剂或采用其他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方法生产加工食品等的行为。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非法敛财,在利益驱动下,采用一切可能手段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甚至不惜采用违法行为,形成所谓的行业潜规则。[4]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给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的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严重地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形象和声誉受到了损害。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5] 2.2 质量管理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指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如毒蕈),另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食品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6] 2.3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2.3.1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

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2.3.2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 2.3.3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加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领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3.4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制胜

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海关等部门依照我国的法规对进出口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管理,这对保护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中,我国经常面对如何对待进口对象国的贸易技术堡垒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出口;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提供质量保证,推动食品出口。[7] 3.食品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我们认为,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增强消费者、食品从业与监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 危害分析关键点(HACCP) 系统和工509000标准系列都是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与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和保证体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是食品企业自主性质量保证制度, 是构筑HACCP系统和工509000 标准系列的基础, HACCP 系统是再严格执行GMP的基础上通过危害风险分析, 在关键点实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生物的化学和物理的危害因素对食品的污染。工509000 标准系列是更高一级的管理阶段, 包含了GMP和HACCP的主要内容, 体现了系统性和法规性己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这些保证制度和体系己被时间证明对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是行之有效的。[8] 3. 2 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 只有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发现现有饮食习惯和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才能在技术上生产出质量更高、更安全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对饮食健康的需要,也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怎样处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怎样去除食品质量与安全隐患、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怎样饮食最有利于健康等等,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这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真正基础和保障,没有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就无从谈起。如食品热加工而普遍产生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可能引起的伤害是通过科学研究才发现的。卫生部对撤销面粉增白剂在立场上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实际上是科学研究做得不完全而造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10年起在生命科学部将食品科学单独列出,加强了对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建议以后在科研项目的安排上,注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对面临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和潜在隐患进行科学攻关,随时为解决和预防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和隐患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9] 3.3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

为了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为人民提供实用营养安全的食品,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和增强全体人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全国人民都具备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食品质量与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的建立和提高,应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不同的策略。下面,将从一般消费者、食品从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和预防食品违法犯罪4方面就如何建立和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提出建议。

3.3.1 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一般消费者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 我国人口众多,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口大约为3%,很多人不懂得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真正含义。当出现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时,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国际上也不乏因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而造成政治事件的现象。去年日本海啸后,发生在我国的民众哄抢食盐的事件就值得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在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我们普通民众基本科学素养方面的无知与匮乏。因此,必须通过电视、广播、广告、报纸、杂志、宣传手册、书籍等多种形式,让普通民众科学的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意识。例如在科普宣传方面,今年我国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即为“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旨在普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对于促进公众建立科学的食品消费理念和食品安全观,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等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3.3.2 食品从业人员质量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食品从业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与所生产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直接相关。食品从业人员质量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获得。我国食品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较低,食品工业中的小企业、小作坊、小摊贩等数量巨大,造成食品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培训与教育。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与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对所有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培训十分必要。特别是小作坊、小摊店以及小贩、小食杂餐饮等食品领域中的薄弱环节的从业人员,更是要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培训。只有完成了要求的培训内容,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获得了培训证书,才有资格从事食品相关的工作。此外,培训的实施和证书的发放,可委托第三方独立进行。

3.3.3 食品监督管理及检测人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食品监督管理及检测人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根本保障,必须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再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材料、新设备、新包装、新知识等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测人员要不断学习、接受再教育、更新知识、掌握食品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例如,卫生部2011年2月11日撤销面粉增白剂的第4号公告中,用3条款明确说明了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日期、监管等方面的事项,但遗憾的是没有明确直接说明在面粉中不能添加任何以增白为目的的物质。既然公告中已经指出增白“已无技术上的必要性”,就应该在公告中增加1条款,说明在面粉中不能添加任何以增白为目的的物质,这样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个人或企业可能为了增白而使用其他物质。第三条中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违法行为”,这样的规定有可能使使用其它物质作为增白剂的违法行为得不到监控。这样的事例在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中就发生过,正是因为三聚氰胺不是监控对象,才使三聚氰胺在牛奶中添加很久并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被发现。因此,食品监督管理及检测人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必须与时俱进,建议政府制定措施,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再教育。

3.3.4 建立预防食品违法犯罪的质量与安全意识

所谓建立预防食品违法犯罪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使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犯罪得不偿失; 二是要建立食品从业人员的信用制度,只有真诚守法的从业人员才有可能进行食品生产。在发达国家,对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处罚相当严厉,除要求立刻停业待查以外,还将伴随高额的罚款,而罚款额度之高足以使其关门倒闭,这样立法的目的就是让商家清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结果是得不偿失的[10]。过去,我国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人员的处置并不严厉,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完全不顾消费者健康赚黑心钱,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为了杜绝这种明知故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大幅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让违法者倾家荡产、无利可图。同时,要建立食品从业人员信用制度,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出现质量与安全的食品从业人员,一辈子都不能再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

3. 4 以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为主,第三方监管为辅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与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政府的统一组织与监管。根据国务院200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确定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的原则,具体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安全监管环节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种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市场流通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目前就食品安全监管来说,主要有农业部、卫生部、商务部、质检、工商和食药监等职能部门负责以上不同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由于涉及部门较多,监督执法中难免出现执法空隙或交叉执法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明确执法内容,杜绝相互依赖与推诿,真正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此外,各级政府应该作为一个权威主体主动承担起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统一与协调工作。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监管到位、标准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实现“由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无缝监管,还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出更多的努力。目前,各级政府已经或正在组建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食品安全工作。由于食品生产、流通涉及众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牵涉众多部门,加之食品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纯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单中心治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11]。因此除了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之外,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积极发挥第三方监管体系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在当前这样一个食品安全日益严峻以及政府监管不能全面顾及的特殊时期,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管,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监管成本。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种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第三方监管为辅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新模式,积极引导并鼓励行业协会、检测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中来,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监管模式,建立多元化的食品监管体系,拓宽食品监管渠道,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弥补与融合。[12] 结束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3]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要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检测技术,促进我国食物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将坚持不懈为之地努力.[14] 参考文献

[1] 张立芳.中外食品安全管理标准比较与建议

[2]吴晗璐,曾宪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管制经济学分析[J] .企业经济 [3]周妍蕾.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及对策. 农产品加工

[4]宫霞张,张艳艳,卫晓怡,张广存.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思考.农业经济展望

[5]闫发青 .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八方论坛

[6] 李正明. 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食品安全 [7]张丽琴.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企业天地 [8]郭丽红 .食品卫生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学研究

[9]张旺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 [10]徐怡燕.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11] 刘文萃.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第三方监管体系[N]. 中国社会科学报

[12]孙炳新,孟实,冯叙桥,李娜,徐方旭.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及对策.食品与发酵工业

[13]高阳,杨薇,王佳江,等.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 . 中国食物与营养

[14]徐小英. 我国食物( 食品) 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学校 廊坊师范学院 二级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11级生物技术 姓名 李兴娟 学号 11070141010

上一篇:说说我自己社会活动下一篇:我国中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