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烦恼的心理课

2022-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有关烦恼的心理课

有关高三语文复习课之课程价值的思考

【摘 要】高三语文复习课几乎沦为“习题课”,课程价值流失严重。基于对此现状的分析,提出高三语文复习课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语文活动努力实施语文学科之课程价值。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语文课程价值;语文复习活动;语文复习效率

【作者简介】杨润芝,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师。

一、高三语文复习现状及分析

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呈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对高中的教学任务多数是匆匆完成,然后直奔高考复习而去,希望能赢在高考复习的“起跑线”上。语文学科的复习状况也不例外。

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形态,基本是习题课或者试卷评讲课。在做习题或者试卷的过程中,对学生传授解题技巧,进行解题的强化训练。即使是专题性质的复习也是以习题或者试题训练为主,围绕一个考点,做大量的试题。二轮复习则是“查漏补缺”,看学生哪儿知识点考分不高或者复习效果很差,就做一点补救性质的试题。

至于作文复习,则是围绕平时的练习或者测试中的作文试题,进行零散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作文技法的训练。很少有学校把作文复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时间安排上也不会和阅读复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尽管广大师生很辛苦,但语文复习效果其实不甚理想,其原因很复杂,值得一线高三语文教师反思。

(一)急功近利的思想

语文学习花了时间却见效不大,尤其语文复习对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性似乎并不明显,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漠视语文复习。教师迫于现实,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采用大题量训练,以期望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对高考试卷导向的误判

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了“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的命题倾向,“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法未必奏效。但即便清楚高考试卷的能力导向,很多教师仍然不清楚该如何应对,或者不愿意改弦更张而继续“习题训练式”的复习思路。

(三)高考试卷的命制影响

除了师生复习的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高考语文试卷的命制或者导向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例如,高考语文试卷的难度系数怎么控制及控制在什么范围更合理?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及复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语文获取高分的难度比数学、英语学科获取高分的难度大,或者花了时间但几乎没什么效果或者“分数效益”不明显,学生自然会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数学和英语中。

种种原因使得高中语文复习课的课程价值逐渐流失,更有甚者,有的语文复习课已经看不出是语文课了。

二、实施具有课程性质的语文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也是语文课,高三语文复习不应该在学生眼里就是一本本复习资料、一套又一套试卷,而应充满语文的生机和灵动,贴合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进行。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程性质判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所谓工具性,体现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就是学生的“读”“写”能力,能解读文本,能正确完整地表达出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而所谓人文性,体现在写作中就是能表达出学生的内心真实情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批判。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的规定应该是我们进行高三语文复习的方向,应该是通向语文学习理想境界的途径。而现实中,很多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思维混乱,分析和概括能力缺失;写作中废话、病句连篇,错别字频现,这些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背离造成的。

(二)实施具有语文课性质的复习课

实施具有语文课性质的复习课,把复习课也当成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出语文课的特色,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明确高三语文复习的课程价值。

语文复习课的课堂价值要明确,复习目标要具体,才能实施高效的目标教学。

语文的复习目标依然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这是课程目标;而《考试说明》规定要求考查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六种能力则属于考试能力目标。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及细化的语文复习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至于制定具体的课堂复习目标,应注意:首先,切口要小,语文复习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其次,课堂复习内容少而精,不能求全求大,注重一课一得,学生有收获;最后,语文复习的指向要准确,要符合学情,切合学生当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实施“语文复习目标教学”,可以克服语文复习内容的随意性和质量评估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复习质量,起到一定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阅读专题复习时,不能随意确立一个笼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然后仅仅通过数篇相关阅读试题的解答和评讲,就算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了,这样的课堂设计太粗糙,不够细化、具体。可以确立“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有效性”的语文复习课目标,具体指导学生怎么解读文本、如何圈点勾画、逐句理解,最终读懂文本;或者,“学会以语段阅读为切入口解读文本”,指导学生如何理清语段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语段之间的内容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语文复习课的目标明确了,就有了文本解读的“抓手”。长期这样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才能凸显语文课的课堂价值。

复习目标的设计要分层,要体现复习目标的层次性。所谓体现层次性,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复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只有这样,语文复习效率才会明显,也才能真正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复习的课程价值。

2.精心开展语文复习活动。

阅读写作训练无疑是语文复习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但如何开展语文复习活动才能使得语文复习效率更高呢?

(1)复习内容要精选。《考试说明》无疑是高三师生复习的依据和方向,是语文复习的“纲领性文件”,应根据《考试说明》精心选择、编写复习资料。

语文复习课该如何备课,备什么内容,都应该围绕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进行。语文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是试题训练,而应该是语文课,也应该有语文活动。例如,“对联趣谈”“影视评论”“时事点评”“名著导读”等专题讲座,不仅能调剂高三紧张的复习生活,也是“语文即生活”理念的体现,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2)复习课流程要优化。语文复习课也应注意课堂流程的设计,要优化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围绕有效复习精心设计复习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而过程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语文复习课的流程,更好地完成每一节语文复习课的课堂目标,达到提升语文能力的目标。

有的语文老师因为奉行“语文成绩是练出来的”,所以,语文复习课基本就是习题课,所以就淡化甚至没有课堂流程设计,基本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下课了,习题讲到哪就在哪儿停下,下节课继续。

(3)复习活动应有变化,以避免复习课的枯燥感。有变化的课堂活动能够表现出教师有目的的训练意识。因此,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实践活动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训练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的价值,紧扣语文课的课程性质,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训练活动。

(4)复习活动还要有力度。无论是阅读复习还是写作复习,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复习过程中真正有思考,有探索,有历练,有收获。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实质也是思维的训练。有力度的语文复习活动,不能浮光掠影,不能光顾复习活动热闹,要围绕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提升思维品质和语文能力。

3.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即使是语文复习课,即使是习题评讲,也不能是教师“一言堂”。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语文复习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语文复习效率。

(1)把思考权还给学生。“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围绕思维进行的,复习课也要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要把思考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进行语文思维的训练,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互相交流思想,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培养出优异的思维品质。如果把学生“淹在题海中”而导致学生无法自拔无力思考,丧失了语文的思维活动,语文复习课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2)以“学”为课堂设计的出发点。语文复习课的效率不仅仅体现在语文教师的“讲”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上,语文复习课的效益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在活动,才能转化为语文素养和能力。

语文复习课的活动设计,主要不是设计教师做什么、怎么教的活动,而是设计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即设计“学的活动”。如果认为高三语文复习课就是“考点训练加上分析讲解”,进行“满堂灌式”的题海战术,那就大错特错了。复习课教学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到学生语文复习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案或者复习实施方案。

同时,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参与语文复习的过程;最大可能地给学生留有复习的空间,给被应试束缚的心灵“松绑”,鼓励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学生学习最大的天敌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误区是包办。”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应成为复习活动的核心。

(3)少做习题多读书,把学生从题海中释放出来,精做题,多读书,多思考。郑逸农老师说:“如果语文学习像以往的理科学习那样,围绕知识点能力点,做大量的练习,就难以使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语文复习课的人文性彻底消失,“语文对人的影响是隐形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学生学习语文,是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因此要尽量少练,尽可能多读。”

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中“阅读和鉴赏”部分对高中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才会产生,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写作水平才会有真正的质的飞跃。

即便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坚持课外阅读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一个热爱阅读,真正具有全面、扎实的文化素养的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应对高考的,甚至具有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阅读理解、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等方面。

总之,语文复习课也是语文课,应尊重语文复习课的课程价值,围绕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高三语文复习,这才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正途。

作者:杨润芝

第2篇:有关母爱的心理课班会教案

高一三班心理课教案

主教人:张颖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母亲,体验母亲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母亲、尊敬母亲、体谅关心母亲,与母亲和谐相处,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珍惜一切现在拥有的“美好”,努力奋斗。

教学准备:

一、 准备教案、

二、 准备课件

三、 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 准备心理实验所用的白纸 教学方法:

一、 案例法

二、 游戏法

三、 讨论 教学课时及场地:

一、 教学课时:1课时

二、 教学场地:石家庄二中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地震中的母爱

二、 幻灯片流程

三、 交流感受

教师:心理实验到此结束,请大家回到现实中来,请看,窗外阳光明媚,花香草绿,生活美好安宁,你们所拥有的东西还属于你们,你们没有失去母亲,母亲就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你的

亲人还在你的身边。做这个心理实验,你们感受一定很深,请同学们谈谈刚才的感受。

四、畅谈节日

备用资料:

3、制作相关的课件,分组排练节目(诗朗诵、歌曲有奖问答,歌曲《真的爱你》《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等准备。讲故事)

一、爱的故事

主持人写串词解说

请同学们看几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故事一:两千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在瞬间被火山熔岩所淹没。经历了二十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人们被一尊化石深深震撼:这是一位母亲,蜷缩在地上,怀中紧紧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孩。我们可以想象,当令人窒息的熔岩扑向不及逃脱的居民时,这位绝望的母亲,曲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和四肢紧紧环抱怀中的幼子。

她希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怀中的孩子抵挡那炙热的岩浆,她希望将一线生机留给孩子——这就是一位母亲在生死关头最本能的希望。

虽然,无情的岩浆还是将她们淹没,但母子相拥的情景已化作历史的永恒。

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第3篇:有关成长的烦恼作文600字

导语: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种种烦恼,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下面是yjbs作文网的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长,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一种快乐,每一个人都感受过或是正在感受着。成长的快乐是一种最纯粹的快乐,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它是一种人的生命在不断完善时的欣喜,更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人们总是认为长大了是一种快乐,而我却认为长大了是一种烦恼。

“小佳,限你一分钟之内马上写作业。长大了做事就不要拖拖拉拉的了,像什么话呀!快点!”

才刚放学回到家我就莫名其妙的引来了老妈的一阵数落。我连坐都没敢坐一下,就开始了“工作”。

好不容易熬到了吃饭的时间,“圣旨”又来了∶“快,盛饭去,你长大了,何况你是一个女孩子家的,生来就要学会劳动持家……”

仅仅是为了盛饭这一件小事,妈妈就又要长篇大论一番,我的耳朵都快起趼子了。为了避免老妈的“紧箍咒”的狂轰,我只好端着碗去盛饭。

“你长大了,怎么连吃饭都不会,吃一顿饭掉了一桌子米粒,这怎么行呢?太不文雅了!”

“你长大了,身体正在生长发育期间,吃饭不能挑三拣四!”

“你长大了……”

终于吃完了饭,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妈妈的唠叨声又来了∶“你长大了,吃完饭要懂得收拾,把你自己用的碗筷拿到洗碗池里洗了!”

洗完了碗 ,我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了,我刚把脚抬起来―—“你长大了,女孩子家坐要有坐相,把脚放下来。”

长大了的生活就是烦!烦!烦!

人成长就有烦恼。有一首歌,叫《小小少年》,歌中唱道“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不知何时起,我也有了自己的烦恼。有时无需理由,只因烦而烦、恼而恼。

我每天放学回到家,迎接我的都是那个熟悉的询问:“作业做完了吗?赶快做作业!”每当听到这些问话,我就心烦意乱,做作业时也不安心了。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不在催我,让我按自己的来完成。其实,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可是我不希望自己像大多数的孩子那样在父母的唠叨声中成长。所以,我通常的回答是“沉默是金”,而在我心里沉默不等于默认。

自从上学那天起,我的成绩就成为家庭永恒的话题。我的成绩是时好时坏,成绩好的时候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和叮嘱:“不要骄傲,要不然下次肯定考不好。”成绩不好的时候,也会受到妈妈的严厉指责和叮嘱:“下次再考不好,就有你的好看。”成绩到底是什么?是分数还是自我提高?是对别人的超越,还是愈来愈重的压力?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我不明白,我感觉乏味也感觉困惑。

有时我自己常想,成长到底是什么?成长有时充满苦涩而又令人欣喜,成长有时也掺着几分遗憾,即使这样,成长的魅力依然是不可抗拒。人需要成熟,人也需要成长,这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规律。烦恼使我变得善于思考,在烦恼中我一天天长大,我知道烦恼便是成长的催化剂。

成长道路中,充满了阳光,但“阳光”中也蕴藏着一些烦恼。

“你这孩子,我是在关心你!”“什么,你说不需要我关心,我不关心你,谁关心你啊……”“你给我站住,现在怎么那么没礼貌啊,还说我烦……”

一大早,就从卧室说到厕所,在从厕说到卧室。一个字“烦”!

天呐!我老妈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唠叨啊!真希望早点长大,脱离苦海。

老妈都不理解我的,整天说这说那的,没完没了。只会说一些每天都听到N遍的无聊话题。有时,我会想:外面的世界真美丽,什么时候才能飞出笼子飞向蓝天。有时会看见一两只小鸟飞过,我总是向它们投向羡慕的目光。

考试一考差,哼哼,你死定了,双打!!

“你啊,什么时候才能考好点啊?叫你不要打电脑啦!不听!还说我烦!现在呢!70几!还有脸回来……。”这时老爸就插话啦:“你就好好读啦!我们这么辛苦的赚的钱全给你交学费啦!你妈妈又不舒服”这时,老妈就会在旁边装咳嗽,扶着凳子咳两声。

之后,两人越骂越厉害,于是就动粗了,可怜我幼小和弱小的身体被这无情的竹条抽打着。我满脸泪水,可是爸妈却视而不见,继续用无情的竹条抽打着。之后,虽然心里很不服气,可是还是要装作很理解的样子不停地说:“对,你们打得对,是我自己不用功,我辜负了你们……”

爸,妈,你们什么时候才能理解我心中打烦恼啊?暴力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让人心烦的唠叨也不能让人接受。

打,只能加大学习的压力,唠叨,只会让人心理上增加烦恼。

成长的道路中,“阳关”因烦恼而失去了光彩与温暖。

看着那些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他们无忧无虑地玩耍。几年前我也是这样,人长大了,烦恼也多了。想起那些烦恼我头就疼了。我真的不想长大。

记得有一次放学,老师在讲台上布置回家作业,都三四样了,还没有停止的意思。老师布置一样作业,我们就叫一声。老师对我们发火:叫什么叫,又不是很多。

我暗暗叫苦:这叫不多?但是我们班又有谁敢站出来说出我们心中的想法。老师真是一点也不想想我们的感受。这么多作业要写到九点才写的完。我托着疲惫的身姿回了家,刚一进门,妈妈就说:赶紧写作业!唉,连口气都不让喘。我把们一关,奋笔疾书。

不知不觉,仿佛听到妈妈在叫我吃饭,我应了声:作业没写完!我听到妈妈在嘀咕:到现在还没写完,估计玩着呢。我很苦恼:怎么连妈妈都不理解我。突然想起作业没写完,又埋头苦写。一直写到九点才写完。

看着手心里的汗,我真希望明天作业一定要少点啊!

我多么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没有烦恼啊!可人不可能没有烦恼,就像在阳光普照下,也难免回出现短暂的阴云。其实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怎么样对待它。从今以后,让我们一起处理烦恼,消除烦恼,让我们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花儿虽美好,但也有凋零的时候;童年虽美好,但也有结束的时候;花季虽美好但也有老年的时候;蜂蜜虽美好,但也有夭折的时候。

成长虽美好,但也有烦恼的时候。不必说每天补课到很晚,也不必说清晨起得很早,单是作业繁多,足可以让你烦恼,就算是星期六,星期日也不可以休息,就算是作业完成了,家长还要唠叨复习,复习,再复习,就算是可以休息一天,也是父母有事或者家里来客人了。

成长道路中的酸、甜、苦、辣,是数不尽的,遇到烦恼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学习,为了让父母感觉是一个好孩子,只能硬着头皮,挺过去了,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他们总是不想孩子的感受,我真奇怪,难道他们没有经历过孩童时代吗?我们经常为了学习或玩的事和父母顶嘴,我们虽说顶嘴不对,但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经常泡在书海里,想出来透透气也不行,父母以为这样就可以名列前茅,但是有的父母也没让孩子这么累呀,况且,也考上大学了,为什么有的父母和有的父母思想就不一样呢?

别人在玩耍时,我只能看着,虽然我也想去玩,但是我只能学习。因为父母……唉!

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的烦恼,他们像空气,常伴你左右,又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唉!烦恼!

第4篇:《成长的烦恼》作文讲评课

[原稿]成长的烦恼

在成长过程中,我有很多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长的矮,对英语有一种恐惧感等。 我13岁了,但身高只有1。4米左右,在上午也有人说过。我要多运动。但我忘不了我受的打击,我有一个妹妹,今年12岁,我在生活中,父亲也说我长不过妹妹。出门刚认识我的陌生人,叫我妹妹把你“弟弟”叫来,妹妹也经常叫我弟弟来嘲笑我。以后我都不敢她走在一起,怕别人误会。父亲也跟我一些比我小的人比高矮。我只有跑走。怕我哭出来。我经常自己伤害自己,我怎么长不高,我甚至有想到丧命的想法。在学习中,我去打菜。因为小学生先吃完,后中学生才能进去。我打菜时,服务员说我怎么刚来,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说我是小学生。我气得饭也不吃了。后来我去打饭都会有惧怕。同学也一样会嘲笑我,让我去小学读。我听上午的办法,多运动,我身高可能会长高,我要端正态度。

[修改稿]成长的烦恼

寒假过去了,同学们全部都长得高高的,像一个个巨人似的。可我,却总是那么一丁点——一米四。

就是因为矮,我的位置总在“前茅”。小学时,班上是“排排坐”,“第一桌”的位置非我莫属,现在来到芦外,分成六个方阵坐,我不管坐在哪个方阵中,都感觉这个组中间好像有个“坑”。 坐在我旁边的男同学在起立时与我比身高,然后用手在颈前比划,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常想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与他们“齐头并进”。

妈妈很偏心,把我生得那么矮,却给了妹妹一个高高的个子,比我小一岁的妹妹比我还高一截。有一次,妈妈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对妹妹说:“快去把你弟弟叫来,阿姨想见见他。”我当时正在门外,听了后很不服气,嘟着嘴巴走了进去,硬邦邦地跟阿姨说:“阿姨,别误会了,我是哥哥。”“啊,是吗?哈„„”那朋友的惊讶和尴尬使我难以自容。妈妈在旁边又情不自禁地唠叨一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长?真是没办法!哎„„”妈妈的叹气声让我的眼眶顿时装满了泪水,我立刻冲出了房间,只听到阿姨在后面一直呼唤我“等一下”,妈妈又在啰嗦“这孩子真不懂事!阿姨关心你都不知道!”。

其实,妈妈也说得对,的的确确,因为我的身高问题,很多时候都会漠视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记得刚到芦外时,因为芦外的小学生比中学生吃饭吃得更早半个小时,经常我去吃饭时,食堂打菜的阿姨都会很关切地对我说:“小朋友,你怎么刚来?小学生早就吃完了!下次记得跟班上的同学一起来,好吗?来这么晚,怕中学生会撞到你!”我只有低着头悄悄地离开,我感觉周围的同学都用怪异的目光在看着我,所以,后来去打饭时,我心中都很是忐忑不安,生怕遇上那个阿姨,有时排队排到前面了,发现这个窗口是那个关心我的阿姨,我宁可走出队伍,到另一个窗口重新排队或者干脆请同学帮忙。

因为身高问题,我把增高当作自己的“事业追求”,为了增高,我不断地打听方法。听说喝“生命一号”可以增高,我毫不犹豫的喝了。结果毫无进展,气得我把没喝完的全扔了。

又听说大篮球可以增高,我也厚着脸皮穿梭在球场上。满场都是巨人,我在他们中钻来钻去,还怕被他们踩扁,可是,人是累得筋疲力尽,骨头散架,身高照样没变。

于是,我拼命地学习,拿到好成绩就可以高人一等了,但是始终没什么信心。

终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拿破仑的故事”,看到一个这样矮的个子,竟可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可见,个子矮并不成什么问题。

这天,身旁的男同学又嘲笑我。我拿出一本书,指着上面的文字:据科学研究,越高的人智慧越低,越矮的人智慧越高。

他顿时哑口无言,我充满自信,努力学习。

终于,在去年的期末考试前,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当期末考试后,我从老师手里接过那张“90”分的数学试卷,几乎“一跳三丈高”,全班同学都为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无疑给了我很大的欣慰,使我觉得个子矮并不成问题。

现在,我群立在众人中间,当然有很多比我高很多的人,但这已不再是我的烦恼了,因为我懂得了“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浓缩就是精华”的道理。

[修改片断]

1、我一年级时,坐在最后一排,老师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字母,问我这个字

母怎么读,可我去看不清楚上面写什么,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只有我看不清,而其他同学都看得清清楚楚呢?那时我还小,不在意这个。可是到了

二、三年级,我觉得我的视力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只能坐到前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五年级时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让我们抄,我坐有第二排,却还看不清楚,然后我就拿着本子到前面去抄。每次抄题目都是这样子,真累啊!

七年级了,我不得不去配一幅眼镜。刚刚戴上眼镜,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看过这么清楚,和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景象相比,没戴眼镜时和瞎子也差不多了。

2、一是,我在班上最出众的就是一个字“胖”,我听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吃

糖。到现在我就成了这个样子,我决心减肥,晚上不吃饭,当我妈妈知道后,她就立即骂我说:“小孩子家的减什么肥,现在更是长身体的时候。”我被妈妈说完后,爸爸又笑我说:“减什么减呀!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到了学校,爸爸妈妈就管不到我了,我就吃少了饭,但是还是很胖,妈妈说,要多运动,少吃零食,我听了妈妈的话,在家里跑步,终于,体重稳定焉了,但好景不长,到学校的时候还是带了很多零食。

同学们还是笑话我。一次晚自习,下了课我正走在走廊上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有

说有笑地向我走来,她们一看到我都跑了,还有人对我说,你走在街上,回头率一定是百分百。

[点评结尾吧]

1、其实每个人都会有烦恼,但烦恼不会陪伴你一生,只要你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它就不会成为你的烦恼,反而会使你变得更加乐观,烦恼其实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2、唉,妈妈,我难道不想好一点吗?我真的希望你能够不要再拿我和任何人比,我就是你女儿,独一无二的,谁也不能和我比!

3、 其实,我知道,我父母都是为我好,可我就是受不了父母总拿我与别人比较,总是因为

一件小事无休止地问,父母,你们为了我改变一点,好吗?

4、 这天晚上,我睡得好香,我还做了一个梦:是我摆脱烦恼后的快乐生活。

5、 我想,面对这些烦恼,我还需要以更豁达的心态,还有更坚强的意志,以不向命运低头

的精神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6、 面对烦恼,我认为我们就应该顺其自然,这样,你的烦恼就称不上是烦恼了,你就可以

不必为此烦恼了。少了一份烦恼,不就多了一份快乐?生活中充满七彩阳光,感觉将无限美好!

7、 还记得在我八岁时有件事到现在都感到烦恼,就是小时候把妈妈种的玉米我把它给打掉

了,之后妈妈就狠狠地打了我。就是在玉米快要长果实了,我小时很调皮,看见玉米我就打一根棒子,把玉米当作是一个个人站在那时,我的棒子当作是一把宝剑,我用宝剑去杀敌人,把玉米的叶子全打掉了,妈妈就打了我一顿。这件事我很烦恼。

第5篇:“恐归族”心理解码 过年想回家又怕烦恼(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春节不仅是民俗约定的欢乐,也为人格展示和人际交往提供了充分机会。心理专家提醒大家,谨防过节消极心理的表达,不要让人格的缺点影响阖家欢乐。烦恼一过年该回谁家?春节日益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一些80后夫妻却还在为去谁家过年犯难。赵弥弥和老公已经争吵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有结果。老公坚持除夕、初一去他家,赵弥弥想男女平等,自己父母为什么要冷冷清清地过年,觉得结婚没意思。网上,关于80后夫妻回谁家过年的话题,也成了近期热点。竞争型解决之道:在关怀中感受他人的善意“回谁家过年?”这道选择题背后,有爸妈的期待、儿女的孝心,甚至还有男人的面子。多数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组成小家庭后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兼顾对方感受。尤其不少男方父母认为依照传统,妻子应该从夫居,大年三十必须跟着回家过年。其实,现在养育一个女儿和养育儿子的成本是一样的,再强调男人本位,自然会让女方心理失衡,感到自己和家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过别人,在小家说话算数。守着自己的孩子过年,自然其乐融融。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优势和不足。过节是相互增进感情而不是进行人际比较的时机,亲情与关怀,能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从而学会热爱和宽容。一些网友的 “支招”还不错,80后夫妻可以借鉴。方案一:轮流坐庄,今年男方家,明年女方家;方案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新年过半,再回小家;方案三:你家俺家,合成一家,把双方老人都接到自己家里大团圆。烦恼二租个朋友回家?对单身族来说,回家最大的烦恼就是不断有人要帮你介绍对象。为了逃避父母的殷切期望和亲朋好友的追问,单身群体中颇为流行一个办法——租个女友(男友)回家过年。“租友”的费用按日薪算,差异比较大,一天300元、500元、1000元的都有。白领小刘年前开出的条件是:35岁以下,身高1.75米以上,为人厚道、真诚,作为临时男友能充分体谅女方难处,不乘人之危。租期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四,每日租金300元。事后各奔东西,绝不再提及此事。焦虑型解决之道:父母别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子女身上“租友”回家,不明就里的父母自然喜笑颜开,全家团圆祥和。许多父母看到邻居、同事的子女结婚、生子,而自己的孩子虽然也很优秀,却高不成低不就,就会感觉没有面子,盼着子女能早结良缘。子女的年龄越大,父母的这种希望越强烈,对此事也越敏感。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如果父母过度在意这件事,子女被迫回家“秀”恋爱,有可能让亲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信,助长了人际关系的虚伪性。在这种临时性的“恋爱”活动中,还很容易产生不可预知的麻烦或后果,甚至带来伤害。烦恼

三很努力但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春节临近,小齐不仅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快乐,反而越来越压抑、狂躁。小齐今年大一,在外地上大学,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他早就盼望回家过年了。小齐买好火车票,兴致勃勃地给父母打电话。父亲听到他的某一门成绩为85分后,就不高兴了,说,“你这个成绩不行,知道现在就业多困难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后的多天里,父母一直给他讲要有危机感、要竞争、要争第

一、上大学不是进保险箱等等大道理,根本不关心小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要。小齐内心觉得很压抑,害怕回到家后父母还要继续给他“上课”。挑剔型解决之道:不要在节日讨论令人有压力的话题一个焦虑的人,容易对自己不自信、对他人也不信任,遇到事情爱紧张。这样的父母,对独生子最不放心,期望也最高。过节见到孩子回来了,就开始通过唠叨来表达自身的焦虑。具有这种不健康人格的人,越是到了节日,越容易提起令人有压力的话题。这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让人不高兴,而是过节时他们兴致很高,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真实的想法。虽然听者感觉心情压抑和沮丧,而他们自己却可能觉得讲话很有教育意义,这个节日没白过。建议具有焦虑性格的人,别在节日尤其是亲友众多的场合讨论学习、升职、就业等令人有压力的话题。过节,是疗伤的最好时机,要学会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让亲人快乐,让自己快乐。亲情与无条件的关爱,有助于家人战胜挫折。烦恼四钱花了,父母依旧不高兴老

王早就备齐了年货,准备带着孩子、妻子回父母家,共享天伦之乐。可孩子、妻子却不想回去,因为每次回到家后,气氛都很尴尬。老王的母亲一有空就谈起自己的不幸福遭遇,比如与老伴吵架了、涨工资少调一级亏了130元钱、周围的人如何对自己不好。并由埋怨工资少渐渐转到指责老王媳妇不会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每过一次年,婆媳矛盾就升级一次。老王的爸爸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往的倔脾气变成了发牢骚。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物价飞涨、房价问题、高速公路问题、富二代问题,甚至朝鲜与韩国的冲突、伊朗核武器问题等。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专门挑剔别人的毛病和世界的毛病。宣泄型解决之道:别把节日变成诉苦大会老王的母亲这种与亲人沟通的方式,与她的人格特点有关。她自我掌控力量弱,平时遇到不公平,不敢维护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又不能放弃个人利益,只好选择向身边的人宣泄来达到内心的平衡,而过节正好提供了这种机会。她不知,把自己的痛苦心情传播出来,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她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情上,有意地与他人交流自己好的、积极的体验和事件。过年宣泄负面情绪,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老王的父亲,夸大了世界和周围人的缺点,并且在过节时连篇累牍地发表演说,让人觉得跟着抱怨不是,不应和又不礼貌。他这是一种认知偏差,应该在过节期间和家人亲友分享一年中美好的体验和故事。过年,大家需要的是积极情绪的传递和分享。烦恼五无颜见同窗好友大学毕业已经工作3年的小丽,明天就要坐长途汽车回家了,但她心里很忐忑。去年过年时,小丽的两个中学好友到家拜年,妈妈听说她们都考上了公务员,原本高兴的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这时,同学刘强穿着高档皮衣、拿着一套价值2000元的进口化妆品来拜年,言谈间说自己业绩怎么怎么好,出差住五星级宾馆,还准备在北京买房子。同学走后,小丽妈妈情绪激动地开始数落小丽不用功、不成熟、不会管理自我……小丽觉得特没面子,整个年都没有过好。虚荣型解决之道:过年显示自己时要照顾别人的感受和心情小刘的主要问题是自恋,目中无人,不顾及别人的想法。他觉得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能干的、机遇只照顾自己,自己的什么东西都是最有价值、最可爱。过年是一个显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最佳时机,他终于有观众了,可以充分展示成就:看,我是多么能干,多么出色。所以节日的沟通中,他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和心情。一个人讲自己的成绩时,要适时和适当,我国传统文化,不倡导过度张扬个人,而主张和为贵,强调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所以,突出自我是令人反感的。小刘应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心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聚会时要有节制地介绍自己的成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分享快乐上,提高给别人制造快乐的能力。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生活频道791ky.com 南昌打印机加粉

第6篇: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1.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1.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1.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1.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1.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1.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1.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2、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2.1、犯错误

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绪,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与同事打架,夫妻之间吵架,甚至动手打人,轻则犯错误,重则触犯刑法。

2.2、人生失败

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

2.3、人际关系糟糕

心理不健康者人际关系一般都非常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也讨厌。尤其是一些病态人格者,不但人际关系差,事业上也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3、哪种心理有益健康

3.1、认真

认真是长寿的一大标志。认真品格具体包括:做事井井有条,深谋远虑,持之以恒,责任心强。认真的人会设立目标并完成目标,因而生活满意度更高。但是专家同时告诫,认真固然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只对某一种行为过于痴迷专注,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3.2、擅交往

充满爱意的人际关系可促进积极情绪,孤僻性格则易导致消极情绪,增加压力、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专家建议,通过兴趣爱好交友,参加读书俱乐部等,有助于扩大社会交往,有益长寿。

3.3、乐观

百岁老人虽然生活不同,但都对人生有乐观或者积极的态度。

第7篇:有关心理健康的小知识

一、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二、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儿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影射着自己特别是对自己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遗言,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 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 再给自己一点爱

3、 分散你的注意力

4、 改变你的行为

5、 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 了解自己的极限

7、 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 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四、中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五、中学生心理健康十项标准:

① 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② 能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③ 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持久地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 ④ 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中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称。

⑤ 人格逐渐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⑥ 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 ⑦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⑧ 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逆反状态。

⑨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居及定向能力强,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而又可即的。

⑩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能够高效率地学习,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六、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 ①中学生应当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

②中学生是有朋友的。他们乐于和别人交往,并且能和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持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友爱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嫉妒、怀疑、畏惧等。

③中学生对于他自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能进而高兴地接受自己。他们能努力发展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确对待,不怨天尤人,不自寻苦恼。

④中学生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观察,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

总之,中学生是高高兴兴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是有自己友伴,并乐于和别人交往的;是能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是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并能有效地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的。

七、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坦率地交谈。 (2) 暂时地逃避。

(3) 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4) 对人谦让。 (5) 为别人服务。 (6) 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 (7) 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 (8) 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9) 给对方机会。 (10)自己动手。 (11)制订一份休闲计划。

这十一种方法,具体的要求和做法是:

A:坦率地交谈。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的、头脑冷静的人交谈,把你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向他倾吐,彼此思想交流,感情共鸣。君忧我悲,我喜君乐,因同情而相对流泪,因高兴而相对开怀大笑,不让内心积存任何消极不良的情感情绪。

B:暂时地逃避。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冲击,或遇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处。这种惩罚也是于事无补,不解决问题的。自我诅咒、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等等,都是没有用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者把心理创伤填平。

C: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D:对人谦让。一个人如果总是好自我表现,干什么都抛头露面,那就会使他忙碌不堪。如果你经常地甘当配角或后台工作人员,那你就会感到时间充裕,就会享受到从紧张里解脱出来的乐趣。

E:为别人服务。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服务,可以帮助你消除自己的烦恼。做好事,帮助弱者会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F: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你面临很多难题的时候,先解决一个问题,且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下手。有了成果,就会有信心,成果越多、越大,信心也就会更足、更强。 G: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不要一个一个连续承担难题,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认为"没关系",什么事都一古脑儿包揽下来,结果会招架不住。这不仅是"大伤脑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紧张、烦躁,严重时甚至会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H: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对别人要求过甚,让别人一定要执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别人的批评、责难要合情合理,给别人一个考虑反省的机会。否则,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 I:给对方机会。有时你可以处于被动的守势状态,给对方一个表现他自己的机会。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使自己烦恼苦闷。

J:自己动手。不要总是停留在观望阶段,不要推诿说"我忽视了",或者说"我正想去做"等。路是要人走的,应该自己动手去做,要破除依赖心理。

K: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如果你能制订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个时间还没到来之前,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盼头的。而一旦实施,更会受益不浅。

大千世界中,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是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最多变的。特别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面临的诸多心理矛盾及他们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在健全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为之努力的!

八、最佳学习状态的特征

1.头脑宁静愉快,身体放松,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积极思考、记忆; 2.高效率又长满愉悦;

3.迷恋于学习,达到忘我以至于“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训一

诸葛亮在《诫子书》曾提出宁静致远,澹泊明志的思想。司仪是说,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应以静思来治理学问和情性,以节俭来修养品德,没有宁静的心境不能在做人和治学方面达到深远的境界。如果骄傲、散漫就不能使、学问达到精深的水平,着急、焦躁难以治理情性。 古训二

我国南宋教育家朱熹读书的切身体会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他写道:“读书,放宽着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虑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司仪是说,处于平静状态下读书,学习和思维的效果好,若心情急迫烦乱,想不出什么道理,学习效果差。他又说:“新不定,故见理不行。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意思是说,读书必须定心,保持平静轻松的心情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教育教学研讨会邀请函下一篇:试验员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