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2022-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分析

一、重视入门教育,把握好起始阶段教学

初中的数学知识和小学数学知识存在密切联系,但是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七年级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当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时,大多都是有着迫切的求知欲,拿到初中课本时,也会觉得新奇、有趣,有着一颗探索的心。因此,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花费耐心和精力把握好七年级学生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展开与折叠”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践,通过画、剪、叠获取课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开设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课堂,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一整堂课,因此,老师要开设趣味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本身就具有其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教师可以把握好数学的特性,注重课堂的引入。首先,从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真知;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技巧,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可以准备三根木棒,先让学生猜想要讲什么课题,进而引入三个木棒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后老师总结三角形原理。

三、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学习条件,因此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是评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让学生养成交流和讨论的好习惯。

四、拓展课外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教师要抓住数学的特性,积极拓展课外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结合教材的情况下,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数学兴趣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和独特的创造力,进而挖掘数学学习潜能。例如:让学生帮助家庭记录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并且计算当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七年级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首选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好数学。

编辑 谢尾合

作者:王烨升

第2篇:七年级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面对这个现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动脑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将是每一位教师今后一直要坚持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规律;主人;认识与思考;小结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那么本学期有什么收获呢?我想了又想,就写一些这学期的反思吧。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面对这个现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首先,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第一,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刚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对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第二,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小,敢于回答问题,因此,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有趣的数学故事、生活中的事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第三,在成绩面前,心中只觉得手中的教鞭的分量更重,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上公开课、比赛课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得的机会。一直以来,无论承担任何级别的公开课,我都把这种“煎熬”作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得的机会。这个事例,我要说明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事情才会做得更趋完美,教学也是一样。

第四,讲课要讲究“趣味”,做好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尽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在我的教学观念里,我不赞成加班加点。原因是:一方面我觉得靠拖长时间给学生补课的办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处;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甚至没有效果。

第五,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生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其次,我说以下几点教学的小结

第一,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数据的收集”教学中,由于班上正好要选一个团支部书记,借此机会,我就引出问题:“我们怎样确定这个团支部书记呢?”接着让学生进入课堂,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让学生去体驗去收集数据,最后确定人选。这样就可以根据调查的数据再引出频数与频率。这样让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二,让学生在动手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前做了一个正方体,在课堂上,我先让他们剪开,看看谁剪得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大家都动起来了,而且都投入到不同的剪法上;然后我把不同的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看看是否相同;最后我在一幅展开图的六个正方形上写了“祝你学习进步”六个字,让学生再看看每一个字的对面是哪个字,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收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总而言之,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动脑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将是每一位教师今后一直要坚持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学)

作者:李同天

第3篇: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初中数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初中生的 心理特征,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两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

前言

学生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几年来,我着力探究,并积极开展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 发展 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是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但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式应注意:

1.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那些与本质类似或者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胸有成竹。有些教师就曾因为随口说出“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而盲目地与学生一起探究,结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2.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个环节的节奏

开始可慢些,保证每位学生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在进入真正的探索,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请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就以掉队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确任务阶段宁慢勿快。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像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真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行但繁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优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3.探究完毕,教师应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过程

总结有过哪些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思路有什么区别,能否从成功的思路中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是否已经彻底解决了要探究的问题,答案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相关的问题可以继续探究,等等。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 总结 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因此,例题的教学,习题的讲评教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生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以上,就七年级数学如何打好基础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同学们出了主意。但如何确实去做到,还要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去感受去体会,去加深认识理解,去寻找调整适合自己的能够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够轻松学好初中数学课程,取得不俗的成绩。

作者:金邦福

第4篇: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 2018.11.13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学习指导,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23题,满分120分。第一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选择题

题3错误的原因是同类项定义理解不透彻,题4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乘方的意义理解不透, 题5错误的原因是对于有理数的加减和乘法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从对于数轴的解读有误或者不够全面,题7错误的原因是对于整体代入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问题,

(2)填空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题13的非负数和为零的问题,非常的典型但是孩子们答题不理想,说明就没有理解;题14没有注意到各种情况,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题15图形规律问题,孩子们有好多种的考虑方法,但是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3)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16(4)题错误原因是对底数和指数的理解存在误差,没有理解了乘方的意义;题18主要值的代入不清楚,其实是对于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的理解不到位;题17去括号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特别是同时存在中小括号的问题,开始错误,导致全盘皆输;题19考察的是有理数的分类,题20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由于这题题目较长,需要仔细研读,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实际上只是一个正负数的意义的运用。

20、21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

22、23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第5篇: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从总体情况来看,考的不是很好,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第一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运用。第二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知识难度不大,但计算量还是很大,要考高分对计算的能力要求还是很高,所以也不是很容易。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平常做的题有些少,以至于在试卷上不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第6篇: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时间匆匆而过,半个学期又过去了,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为了在今后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现将期中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范围

本册书共六章内容,但前三章内容较多,学生理解掌握上也较难,因而我们年级组数学教师商量后把第三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应用放到了期中后,因而期中试卷中出现了较多没有讲到的题,删减后分值改为了100分,题量也大大减少了。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本套题难度适中,覆盖知识面广,出的题比较活,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解题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以后教学中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克服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

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从平时测验和这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失分比较多,以后要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数学运算能力、特别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关注并耐心教学.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精讲,精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今后的教学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亲身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导学案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考查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们;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课堂上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四: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

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 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五:解决问题的措施:

1.教师通过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发挥分组合作的优势。

4、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会学、肯学、乐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并举教学方法。

5、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做到人人当堂达标。。

6、加强双差生的辅导和转化。

7、多听同学科教师的课,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7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王娇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提升质量,提高成绩,在全面评估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数学试卷、学生答题情况以及检测成绩后,做出如下总结剖析。

一、试题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数学试卷全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全卷共三道大题26道小题,包括10道单项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全卷试题题量适宜,难度中等,全面涉及到本学期教学的全部内容,重点考察有理数、相反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找规律、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合并同类项等。试卷内容比较灵活多样,对基础知识、生活实践、看图做题等都有考察,尤其是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的这类题型,最能体现素质教育,同时也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答卷分析

1、基本情况:全年级360于份试卷中,其中数学单科最高分94分,最低分16分,整个年级的平均分为70分左右。

2、逐题试卷分析: 一题“选择”:满分30分,大部分得分在15—21分间,错误较多的试题依次为第3题、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二题“填空”:满分30分,大多得分18—24分,错率高低依次为18题、19题。

三题 “解答题”总分40分,大多得分20—30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第25题翻折问题,不理解题意,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同学知晓答案,却不知如何说好理由。很多同学在做的时候,都是通过表面观察得到的,导致错误。第26题,很多同学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掌握得不是很熟练,而大部分同学只得了三四分左右。主要原因有二:①无法准确的找出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得出方程;②个别同学的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暴露的主要问题:

1、基本技能不过关,这主要反映在计算和解方程及化简求值上。

2、审题不清,读题不细。比较突出的表现一元一次方程上,不能准确的找出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

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比如几何类题目,过程写的不是很清晰,过程不严谨。

4、数学能力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本的数学思想需加强。如第25题,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观察、构造能力弱;不能准确表示图形的含义,更缺乏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

二、考情分析。

本人任教七年级三班数学教学,七三班平均成绩60.3分。最高84分,最低17分,高低分之间相差近67分,相差悬殊,由此可知本班学生数学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在平时能够重视数学课程,能够花功夫按时完成数学科目各项作业,课堂参与度高,对数学课程有兴趣,能够花时间预习复习数学课程的学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学生数学成绩和个人以往数学基础和智力存在较高相关,同时,数学成绩较好也可以预测其他科目成绩。另外设计操作方面的题型也答题较差,这和学生空间思维不够发达有较大的关联性。

三、教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人第一次执教七年级数学,本人基本依照如下原则开展教学:

1,紧扣书本内容,巩固学生基础。

2先学后教,每节课我都是先自己认真的学习后,完成了课后的练习后再进入课堂给学生授课。

3勤奋虚心。认真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每节课课后作业,按时批改学生作业,对存在错误的地方耐心修改提示。

4不辞辛苦,百炼成钢。数学科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规律,熟能生巧才能学好。本人充分利用午自习、晚自习甚至课下时间,对学生耐心讲解辅导,把数学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通过分析质量检测成绩可以看出,以上教学措施基本正确有效。存在不足之处就是在后进生转化方面乏善可陈,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改进的地方。

四、改进措施

虽然从检测成绩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也符合本校数学总体教学水平,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毕竟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成绩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学期拟定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本班数学教学水平:1狠抓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每一节课每一分钟的教学效率。2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训练学生把课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来。3开动脑筋,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高了,学习热情有了,才可能学好数学课程。4加强学生的读图及观察能力培养。

第8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坚持了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为所有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成绩分析:

说明:(1 )学生整体素质差

(2 )优秀生少,后进生面广,任务艰巨。 (3 )有厌学情绪的人很多。

二、试卷特点:

1. 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 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使搞题海战的老师沾不到光。 ⑵ 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第

24、

25、27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⑶ 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消元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以课本为本,试卷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有许多试题直接从教材中和练习册中直接选取。这样命题无疑对初中数学教学秩序的稳定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课本,防止题海战,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3、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整卷共27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一章到第六章知识领域分值比例约为10:10:11:30:28:1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约为7:2:1。填空题30分;选择题30分;解答题4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及分析:

选择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得分率在50%以上共有14道题。得分率100%的有一道题,得分率为0的是第26题。从答卷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第11题主要是学生对于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不清楚,说明学生理小学数学基础没打好;第15题学生数不清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说明学生没掌握有条理的数三角形的方法;第

21、

22、23题学生在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时均有错;第24题得分率低说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第26题得分率为0,说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第27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还是弄不明白,不能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审题能力差,不会建立数模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目的得分率为低,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必须加强。

四、原因探究:

1、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2、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3、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五、改进措施

1、 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 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2、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

3、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不能脱离课标、教材大搞“题海战术”。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5、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第9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打破了传统的26道题的题量数目而是坚持了中考改革理念设置了24道题。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特点:

1. 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1)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

(2)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第

2、

7、

21、14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3)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消元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 以课本为本,试卷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试题17,18是从教材中和练习题中稍变数字而选取的。

3. 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整卷共24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适中,基础题特别多,而且平时练习都涉及过,坚持了中考改革重基础的理念。选择题18分;填空题32分;解答题7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选择题基础中透漏着灵活性,第2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贴近生活,第5题错的原因在于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成为问题,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填空题考察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但填空题第14题由于有些学生的审题不认真写的都是方程组,这道题提问的方式很新颖,在平时练习的题中只是对问题稍作了改变。解答题的题型很全面,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体现了,而且都是基础,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但解答题第21题(2)扣分的原因在于审题不认真,题只问了m和n的值,有同学把百分号也填上了,不注重细节。第23题(1)几乎所有人都能得分,但失分的关键点在于(2)做题方法都会,但是忽略了m是一个负数,求面积是边长是正的,而(3)错的原因是思维没打开,题干问的是在坐标轴的负半轴上,而学生总是根据习惯只想到了当这一点存在于x轴,忽略了y轴的情况。从答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要加强。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乏简捷、精彩的解法。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解答题23题其实答题步骤很简洁,但有些学生书写太过复杂。第24题其实可以说是固定的题型,平时练习中很注重,有些学生看到这复杂的题干就会被吓到。

四、原因探究

1、学生基础掌握不牢。

2、学生审题不认真,不能从繁杂的题干中提炼出精华,书写不够简洁,思维总是局限,思考不全面。

五、改进措施

1、在进行学科教学时要注重基础,强化基础,时时刻刻教育学生认真审题,学会在复杂题干中提取精华,不被长题干吓到,平时练习中注重学生书写规范。

2、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3、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不能脱离课标、教材。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意识。

5、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学习,不掉队。

上一篇:夏季安全生产汇报下一篇:读书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