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及第一二章

2023-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绪论及第一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及第一、二章总结

1、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工作: ① 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基础,混凝土结硬后能和钢筋牢固粘结在一起,相互传递内力

②线膨胀系数接近,温度变化时钢筋和混凝土不会发生粘结破坏

2、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

优点:合理用材,就地取材 节约钢材 耐久耐火 可模性好 整体性好,刚度大; 缺点:自重大

抗裂性差 性质较脆 费工费模

3、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及其达到的目的: 强度高(节省钢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塑性好(给人以破坏的征兆);

可焊性好(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良好); 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使钢筋的强度能够被充分利用,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严寒地区低温性能好

4、钢筋的品种与性能

HPB235级(Ⅰ级) (Hot rolled Plain Steel Bars)钢筋多为光面钢筋,多作为现浇楼板的受力钢筋和箍筋。

HRB335级(Ⅱ级) (Hot rolled Ribbed Steel Bars)和 HRB400级(Ⅲ级)钢筋强度较高,多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尺寸较大的构件,也有用Ⅱ级钢筋作箍筋以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外形制作成月牙肋或等高肋的变形钢筋。

RRB400级(Ⅳ级) (Remained heat treatment Ribbed Steel Bars)钢筋强度太高,不适宜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配筋,一般冷拉后作预应力筋 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一般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

光面钢筋的截面面积按直径计算,变形钢筋根据标称直径按圆面积计算确定。

非热轧钢筋由强度的大小来反映它的用途,较高强度的钢筋常用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一般强度的钢筋用作普通混凝土的受力钢筋或构造钢筋。

5、混凝土结构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设计的方法:最初是弹性方法来计算,20世纪30年代,截面设计方法变为按破损阶段计算法;20世纪50年代,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

6、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钢筋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 一般的混凝土构件常用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主要用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

一、有明显流幅的钢筋。

OA段是弹性阶段,AB段是屈服阶段或称为弹塑性阶段,BC段是强化阶段,CD是颈缩阶段。取屈服下限作为屈服强度,C点相应的峰值应力称为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D点相对应的钢筋平均应变δ称为钢筋的延伸率。

热处理钢筋属于无明显流幅的钢筋

消除应力钢丝和热处理钢筋可以用作预应力钢筋

轴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热轧钢筋强度标准值根据屈服强度确定,冷轧钢筋、预应力钢绞丝、钢丝、热处理钢筋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

对有明显流幅的钢筋,一般取屈服强度作为钢筋强度的设计依据,这是因为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后将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卸载后塑性变形不可恢复,使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很大变形和不可闭合裂缝。设计上一般不用抗拉强度这一指标,抗拉强度可以度量钢筋的强度储备。延伸率反映了钢筋拉断前的变形能力,它是衡量钢筋塑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延伸率大的钢筋再拉断前变形明显,构件破坏前有足够的预兆,属于延性破坏;延伸率小的钢筋拉断前没有预兆,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

二、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如冷轧钢筋,预应力所用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等。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和钢丝又称硬钢。

7、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的确定: cu,k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15~0.3N/mm2/sec,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抗压强度。(在试件承压面上涂一些润滑剂,这时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试件沿着力的作用方向平行地产生几条裂缝而破坏,所以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较低)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即MPa)表示,共划分为C

15、C20、C

25、C30、C

35、 C40、C

45、C50、C

55、C60、 C6

5、 C70、 C75 、C80共14个强度等级。例如,C30表

f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0MPa,即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大于30MPa的概率为95%以上。

混凝土的选用原则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 • • •

8、混凝土立方体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试验方法、试件大小、加载速度、混凝土龄期等。

9、工程上一般规定δ>5%的材料为塑性材料;δ<5%的材料为脆性材料。

10、钢筋的冷加工。

冷弯基本不改变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但冷拉与冷拔却不同。 冷拉 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不宜低于C20

当采用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以及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不得低于C2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应低于C30

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不宜低于C40

冷拔

• • • • 冷拔是指将光圆钢筋以强力拉拽使其通过小直径的硬质合金模具,使其截面减小而长度增长;

冷拔后的钢筋的强度会大大提高; 冷拔后钢筋的塑性会降低。

冷拔后的钢筋与之前的钢筋不属于同一种钢筋。

11、钢筋的选用原则

普通受力钢筋:优先选用HRB335和HRB400级钢筋。HPB235和RRB400级钢筋也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冷拔、冷轧和冷扎扭钢筋。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高强钢丝、热处理钢筋。也可以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和冷轧扭钢筋。

12试述受压混凝土棱柱体一次加载的ζ-ε曲线的特点:

从开始加载到A点,混凝土变性主要是弹性变性。A点为比例极限点。超过A点后,进入稳定裂缝扩展的第二阶段,至临界点B。此后,试件中所积蓄的弹性应变能始终保持大于裂缝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形成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直至峰值C点,即第三阶段。裂缝迅速发展,试件平均应力强度下降,当曲线下降到拐点D后,曲线有凸向水平方向发展,出现曲率最大点E称为收敛点。E点后结构内聚力几乎耗尽,失去结构的意义

1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如何确定的:

采用棱柱形试件,取应力上限为0.5fc重复加荷5-6次。由于混凝土的塑性性质,每次卸载为零时,存在残余变形。但随荷载多次重复,残余变形逐渐减小,重复加载5-6次后,变形趋于稳定,混凝土的ζ-ε曲线在0.5fc以下段接近于直线,自原点至ζ-ε曲线上ζ=0.5fe对应的点的连线的斜率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14简述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情况下强度和变形的特点: 混凝土在三向受压的情况下,其最大主压应力的抗压强度取决于侧向压应力的约束强度。对于纵向受压的混凝土,如果约束混凝土的侧向变形,也可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提高(强度提高,延性变好)

1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徐变不一定体积减小,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对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是相同的,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都会使预应力结构中产生应力.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

(1)内在因素:混凝土的组成配比是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内在因素。骨料的弹性模量越大、骨料的体积比越大,徐变就越小。水灰比越小,徐变也越小。

(2)环境影响: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湿度是影响徐变的环境因素。受荷载养护的温度、湿度越高,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就越小。试件受荷后所处使用环境的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徐变就越大。因此高温干燥环境使徐变显著增大。

(3)应力条件:包括施加初应力的水平和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是影响徐变的重要因素。加荷时试件的龄期越长,徐变越小;加荷龄期相同,初应力越大,徐变也越大。

混凝土在水中或处于饱和湿度情况下硬结时体积增大的现象称为膨胀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

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周围的温度、湿度、构件断面形状及尺寸、配合比、骨料性质、水泥性质、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养护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

(1)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收缩越大。 (2)水泥的用量:水泥用量多、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 (3)骨料的性质:骨料弹性模量高、级配好,收缩就小。 (4)养护条件:干燥失水及高温环境,收缩大。 (5)混凝土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收缩越小。

(6)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温度、湿度越大,收缩越小。 (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收缩小。

16徐变、收缩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

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对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时相同的,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都会使预应力结构中产生应力

17线性徐变与非线性徐变的概念: 线性徐变: 当应力较小时,曲线接近等距离分布,说明徐变与初应力成正比,这种情况成为线性徐变(由于水泥胶体的粘性流动所致);

非线性徐变:当施加于混凝土的应力ζ=(0.5-0.8)fe时,徐变与应力不成正比,徐变比应力增长较快,这种情况成为非线性徐变(水泥胶体的粘性流动的增长速度已比较稳定,而应力集中引起的微裂缝开展则随应力的增大而发展)

18粘结力有哪几部分组成及其保证措施:

组成:化学胶结力 摩擦力 机械咬合力 钢筋端部的锚固力;

保证措施:在同等钢筋面积的条件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的变形钢筋。为保证钢筋深入制作的粘结力,应使钢筋深入支座有足够的锚固长度;钢筋不宜在混凝土的受拉区截断;大直径钢筋的搭接和在锚固区域内设置横向钢筋,可增大该区段的粘结能力

进行拔出试验时,受拉钢筋达到屈服的同时发生粘结破坏,该临界情况的锚固长度称为基

fyAsfy本锚固长度,用la表示。 1fyladd bd4bft

19“钢筋和混凝土随时都有粘结力”这一论述正确吗:

错误。因为粘结力是在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相对变形的条件下产生的。

20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涂润滑剂:涂润滑剂测得的抗压强度较小

②试件尺寸:立方体尺寸愈小则试验测出的抗压强度愈高

③加载速度: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强度越高

④混凝土龄期:随着其龄期的增长,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大

2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是怎样产生的: 钢筋和混凝土有相对变形(滑移),就会在钢筋和混凝土交界上产生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

22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是越长,粘结强度是否就越高?为什么: 不是,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有一个极限值。在这个极限值内,锚固的长度越长, 粘结的强度越高,超过了这个极限,锚固长度增大,粘结强度也不会变大。

23 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荷载属于哪种作用?作用效应与荷载效应有什么区别?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各种因素,荷载属于直接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在结构上,由此在结构内产生内力和变形,成为作用力效应

24什么是结构抗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构抗力是指整个结构成结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强度,变形模量等),Mɑ参数和计算模式的精确性。

25什么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材料强度设计值?从概率的意义来看他们是如何取值的?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注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材料强度基本代表值,材料强度设计值是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各项系数的值ƒk=µƒ-αζƒ

26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几类?各有什么标志和限值?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无法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次特定状态称为改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当结构成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1.结构构件或连接固所受的应力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固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2。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4.结构成表构件丧失稳定5.地基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

当结构成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的耐久性的局部损失3影响正常使用的震动4相对沉降量过大等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27荷载随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荷载有哪些代表值:标准值、 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系数

28结构预定功能: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结构可靠度: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完成预定结构功能的概率。 29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

结构功能函数Z=R-S<0的概率称为结构构件的失效概率,记为Pf,β与Pf具有数值上的对应关系,β越大,Pf越小,即结构越可靠,故β为可靠指标

30安全等级:结构设计时,根据房屋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可靠度水准,《统一标准》用结构的安全等级来表示房屋的重要性程度

设计状况:结构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作用和所处的环境,设计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可靠度水准、设计方法

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的目的使用的时期,即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目标可靠指标:设计可靠指标是根据设计所要求达到的结构可靠度而取定的,所以又称为目标可靠指标

第2篇:大众传播学绪论、第一、二章提要

大众传播学绪论、第

一、二章提要

传播学概论

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

1、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施拉姆)

2、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即、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3)卢因:守门人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 (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

3、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拉斯维尔的这一5W研究体系被推翻了,人们发现,传播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维尔的5W的内容,也包含了传播的控制,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问题,近年来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议题。可以说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丰富。

4、传播学的研究流派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将传播定位为一种行为,从广义看,它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学派。具体地说,经验学派是运用实证方法,即运用可以量化、可以观察、可以测定的材料来对有关现象或传播行为进行考察,总结和发现其中规律的研究流派。该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批判学派:是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研究流派。该流派注重将实证方法与思辨性方法相结合,研究领域集中在: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代表性的流派有:

法兰克福学派 英国文化研究派 政治经济学派 多伦多学派等。

5、传播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借鉴来的,大体分为实证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实证方法为主。

传播学的传统方法有: 内容分析法拉扎斯菲尔德 实地调查法拉斯韦尔 控制实验法。霍夫兰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

(1)从研究风格看: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内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狭窄(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第一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

1、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传播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传播是人类世界存在的物质基础,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

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

2、一般语义学的语言特征:

(1)语言是静态的,真实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事实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事实是具体的

3、语言的四个表达层次:指示性表达,评价性表达,惯例性表达,发展性表达

4、语言的叙述方式:报告、推论、判断

5、语言的功能:传播消息,表达情感、指导行动

6、语言的句型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7、信号与符号

信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其特点是将复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较为简单、更为易懂。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符号不仅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索绪尔的符号观与皮尔斯的符号观有很大的不同。

8、索绪尔的符号观

(1)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及其定义。

(2)他认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符号,二元对立的副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3)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9、皮尔斯的将符号观

(1)符号是对象的“再现”理论。

(2)他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指征符号三种类型。

10、符号的意指形式:声音形式,形象形式,文字形式

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符号透过概念与客体的代表性关系。较具客观性。

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11、符号与信号的区别。

(1)可以看作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2)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如果离开了此时此地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3)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 (4)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象能力。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

符号和信号的共同性:指说性

12、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

(1)杜威的意义理论:意义的参照面,意义的经验取向,意义的语言使用取向 (2)、意义的象征性理论:认为符号象征着客观事物的形状,符号意义的研究都在阐释符号如何在人们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三个要素:符号、指示物、人的思维或参照

(2)、意义的经验学派理论:认为意义最重要层面是在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3)、语言的使用过程理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其意义是什么的回答。

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

13、教材中9要求,与大纲8要素比传播的过程几因素构成(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范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14、传播的情境:物理环境的、社会关系的、心理因素的、时间因素的

第四节 传播的主要模式

15、亚里斯多德模式: 亚里斯多德模式:亚里斯多德是最早对传播过程进行模式化描述的,他把传播归纳为五个要素:说话者,说的话,听众,效果,场景。亚里士多德的模式最适合用来描述公众传播的特征。但是亚里斯多德这一模式只是对传播过程中的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而对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因素没有作出描述。

内容:说话者、说的话、听众、效果、场景。

特点:是对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适合描述公众传播。

16、拉斯韦尔5W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五W(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拉斯韦尔模式显示了早期线性传播模式的典型特性,即把传播主要看做是一种劝服性过程。但是拉斯韦尔忽略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要素。还忽略了传播动机的分析。

内容whosay whatwhich channelwhomwith what effect 特点:以“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为假室前提,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反馈要素,以及对传播动机的分析。

17、申农一韦弗模式:

申农一韦弗模式 香农和韦弗提出“传播数学理论”,认为传播是从信息源开始到目的地结束的一个简单过程。突出了传播的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即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二是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是符号的语言层面;三是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和传播效果的问题,即受传者的反应层面。不足的地方:用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类比人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十分机械的,忽略了信息的内容,传播的社会效果和传播环境,在强调传播的各项功能时忽略了人的功能性因素。

内容:见书P74。 特点:“传播数学理论”,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比作人的传播过程,十分机械,忽视了内容,效果、情况,人的功能性,强调了噪音。

18、奥斯古德模式:内容及特点。见书P75。 奥斯古德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理论 他较为适合对人的自身传播过程的描述

19、德福勒模式:特点。P75比申农一韦弗模式进步,注意到反馈的存在, 20、施拉姆循环性模式:内容及特点。P76。

特点:开始注意反馈的存在,直线性循环性、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与直线性模式决裂,适合人际传播的描述。

21、丹斯“螺旋形”模式: 丹斯的螺旋形模式及其发展:丹斯在其传播模式中着重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质。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

内容:P77。

特点:强调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上升,利于描述传播的连续性。

22、 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纽科姆的ABX模式:纽科姆1953年提出了三角形平衡模式。把趋向意见一致视为传播的主要原因和效果。

内容:p78。

特点:ABX局限性,把趋向一致视作传播主要原因和效果。

23、“风筝”互向模式:

内容:p79.特点:不再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24、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内容:p80. 特点:传播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反馈可以是有目的,也可是无目的。

第二章 传播的主要类型

1、传播的四分法: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内在传播(个体传播、亲身传播):实质是人的思维过程,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力制约着内在传播,其它还有想象力、记忆力。

3、人际传播(广义):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人对人,面对面的传播。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最具说服力,

特点:A、传播的直接性,B、获得的反馈机会多、C、规模小、D、范围容易控制。 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情感因素、个体差别(客观差异性别、年龄,主观差异心理、气质、兴趣爱好)、时空因素。

4、组织传播+小群体传播=群体内传播。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内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次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的交流。组织形成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组织传播是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关系的粘合剂,是组织功能的润滑油,是组织机体的防腐剂。

特点: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关系。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5、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众的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常常是面对面的单向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的。演讲是最普遍的形式:

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 受众类型:流动性、相对稳定、选择性、协同性、组织性。

6、大众传播:利用传播媒介对大众进行的传播(社会大众的传播) 特点:(1)、有专门传播媒介(机构);(2)、受众多而无组织性;(3)反馈不易获得;(4)、速度快、时效性强(5)传播者有组织机构,规模大。

7、大众传播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宣传功能。(政治角度)

8、大众传播技巧:

要求:

1、目的隐蔽

2、诚实可信

3、指向明确

4、内容真实

5、手法灵活 技巧:美化、丑化、印证、认同、详略

第3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第一、二章总结

1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工作:①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基础,混凝土结硬后能和钢筋牢固粘结在一起,相互传递内力②线膨胀系数接近,温度变化时钢筋和混凝土不会发生粘结破坏

2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优点:就地取材 节约钢材 耐久耐火 可模性好 整体性好,刚度大;缺点:自重大

抗裂性差 性质较脆

1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及其达到的目的:强度高(节省钢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塑性好(给人以破坏的征兆); 可焊性好(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良好);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使钢筋的强度能够被充分利用,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低温性能好 2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的确定: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15~0.3N/mm2/sec,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抗压强度。(在试件承压面上涂一些润滑剂,这时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试件沿着力的作用方向平行地产生几条裂缝而破坏,所以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较低)

3试述受压混凝土棱柱体一次加载的σ-ε曲线的特点:从开始加载到A点,混凝土变性主要是弹性变性。A点为比例极限点。超过A点后,进入稳定裂缝扩展的第二阶段,至临界点B。此后,试件中所积蓄的弹性应变能始终保持大于裂缝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形成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直至峰值C点,即第三阶段。裂缝迅速发展,试件平均应力强度下降,当曲线下降到拐点D后,曲线有凸向水平方向发展,出现曲率最大点E称为收敛点。E点后结构内聚力几乎耗尽,失去结构的意义

4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如何确定的:采用棱柱形试件,取应力上限为0.5fe重复加荷5-6次。由于混凝土的塑性性质,每次卸载为零时,存在残余变形。但随荷载多次重复,残余变形逐渐减小,重复加载5-6次后,变形趋于稳定,混凝土的σ-ε曲线在0.5fe以下段接近于直线,自原点至σ-ε曲线上σ=0.5fe对应的点的连线的斜率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5简述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情况下强度和变形的特点:混凝土在三向受压的情况下,其最大主压应力的抗压强度取决于侧向压应力的约束强度。对于纵向受压的混凝土,如果约束混凝土的侧向变形,也可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提高(强度提高,延性变好)

6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徐变不一定体积减小,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对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是相同的,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都会使预应力结构中产生应力. 7徐变、收缩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对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时相同的,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都会使预应力结构中产生应力

8线性徐变与非线性徐变的概念:线性徐变:当应力较小时,曲线接近等距离分布,说明徐变与初应力成正比,这种情况成为线性徐变(由于水泥胶体的粘性流动所致);非线性徐变:当施加于混凝土的应力σ=(0.5-0.8)fe时,徐变与应力不成正比,徐变比应力增长较快,这种情况成为非线性徐变(水泥胶体的粘性流动的增长速度已比较稳定,而应力集中引起的微裂缝开展则随应力的增大而发展)

9粘结力有哪几部分组成及其保证措施:组成:化学胶结力 摩擦力 机械咬合力 钢筋端部的锚固力;保证措施:在同等钢筋面积的条件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的变形钢筋。为保证钢筋深入制作的粘结力,应使钢筋深入支座有足够的锚固长度;钢筋不宜在混凝土的受拉区截断;大直径钢筋的搭接和在锚固区域内设置横向钢筋,可增大该区段的粘结能力

10“钢筋和混凝土随时都有粘结力”这一论述正确吗:错误。因为粘结力是在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相对变形的条件下产生的。

11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①是否涂润滑剂:涂润滑剂测得的抗压强度较小②试件尺寸:立方体尺寸愈小则试验测出的抗压强度愈高③加载速度: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强度越高④混凝土龄期:随着其龄期的增长,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大 12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是怎样产生的:钢筋和混凝土有相对变形(滑移),就会在钢筋和混凝土交界上产生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 13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是越长,粘结强度是否就越高?为什么:不是,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有一个极限值。在这个极限值内,锚固的长度越长, 粘结的强度越高,超过了这个极限,锚固长度增大,粘结强度也不会变大。

1 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荷载属于哪种作用?作用效应与荷载效应有什么区别?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各种因素,荷载属于直接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在结构上,由此在结构内产生内力和变形,成为作用力效应

2什么是结构抗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构抗力是指整个结构成结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强度,变形模量等),Mɑ参数和计算模式的精确性。

3什么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材料强度设计值?从概率的意义来看他们是如何取值的?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注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材料强度基本代表值,材料强度设计值是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各项系数的值ƒk=µƒ-ασƒ 4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几类?各有什么标志和限值?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无法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次特定状态称为改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当结构成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1.结构构件或连接固所受的应力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固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2。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4.结构成表构件丧失稳定5.地基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

当结构成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的耐久性的局部损失3影响正常使用的震动4相对沉降量过大等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5荷载随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荷载有哪些代表值:标准值、 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系数

6结构预定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结构可靠度: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完成预定结构功能的概率。

7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结构功能函数Z=R-S<0的概率称为结构构件的失效概率,记为Pf,β与Pf具有数值上的对应关系,β越大,Pf越小,即结构越可靠,故β为可靠指标 8安全等级:结构设计时,根据房屋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可靠度水准,《统一标准》用结构的安全等级来表示房屋的重要性程度 设计状况:结构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作用和所处的环境,设计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可靠度水准、设计方法

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的目的使用的时期,即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目标可靠指标:设计可靠指标是根据设计所要求达到的结构可靠度而取定的,所以又称为目标可靠指标

第4篇:税务会计第一二章

税务会计第

一、二章小结

09会计一班0911029074张博雅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多数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并未真正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延伸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

会计与税收有着不解之缘。但税务会计的认识,英美法德日本等国都有着不同的税务会计模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税收与会计逐渐形成分离、趋同、协作三个层面的税会关系模式。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必须遵守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原则、收入原则、配比原则合法原则、接受审查监督原则和税收筹划原则。

税收是我们为文明付出的代价,是维系一个民族命运的大血脉。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它规定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税收制度是由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目、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和加征、违章处理等税制要素构成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最基本的税制要素。纳税人拥有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等权利但在纳税过程中也负有纳税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表现。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 的税收征管模式。

不论是在税务征管方面还是在纳税人方面,税收与会计都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税收离不开会计,会计也必然会涉及税收。所以应把握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纳税管理的关系。

第5篇:实习报告一(第一二章)

姓名:韩璐

学号:2013014805 班级:社工132 身高体重录入问卷

变量视图:

数据视图:

第一章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

练习题

1. spss的中文全名和英文全名是什么?

答: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2. spss有哪两个主要窗口?他们的作用和特点各是什么?

答:spss数据编辑器窗口与spss结果查看窗口

Spss数据编辑器窗口:作用:定义spss数据结构、录入编辑和管理待分析的数据。

特点:SPSS运行过程中自动打开;SPSS中各统计分析功能都是针对该窗口中的数据进行的;窗口中的数据文件以.sav存于磁盘上;两个视图:数据视图和变量视图。

Spss结果查看窗口:作用: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 特点:在进行第一次分析时自动打开,也可手工打开;输出窗口可以关闭,窗口内容以.spv存于磁盘上;两个视图:目录视图和内容视图。 3. 什么是spss的数据集?什么是spss的活动数据集?

答:数据集:spss各数据编辑器窗口分别显示不同的数据集合。

活动数据集:按打开的先后顺序,各数据集依次自动命名为:数据集0、数据集

1、数据集2等等,其中只有一个数据集为当前数据集,称为活动数据集,用户只能对某一时刻活动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 spss有哪三种主要使用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SPSS的运行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完全窗口菜单运行方式、程序运行方式、混合运行方式。

完全窗口菜单运行方式的特点:所有分析操作过程都是通过菜单和按钮及对话框方式进行的.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运行方式,适用于一般分析和SPSS的初学者。

程序运行方式的特点:手工编写SPSS命令程序;一次性提交计算机运行;适用于大规模的分析工作和熟练的SPSS程序员。

混合运行方式的特点:在使用菜单的同时编辑SPSS程序,是完全窗口菜单方式和程序运行方式的综合。

5. .sav,.spv,.sps分别是spss哪类文件的扩展名?

答: .sav是 spss中数据文件的扩展名 .spv是 spss 中输出文件的扩展名 .sps是 spss 中语法文件的扩展名

6. spss的数据加工和管理功能主要集中在哪些菜单中?统计绘图和分析功能主要集中在哪些菜单中?

答:SPSS 数据的加工和管理功能主要集中在 Data(数据操作和管理)和

Transform (数据基本操作)菜单中,统计绘图和分析功能主要集中在

Graphs(制作统计 图形)和 Analyze(统计分析)菜单中。 7. 请查阅相关资料,解释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中各具体抽样方法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非概率抽样:

特点:简单易行、成本低、省时间,在统计上也比概率抽样简单。但由于无法排除抽样者的主观性,无法控制和客观地测量样本代表性,因此样本不具有推论总体的性质。

适合场合:非概率抽样适合探索性研究和预备性研究,以及总体边界不清难于实施概率抽样的研究。调查的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提供准备。

概率抽样:

特点: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

适合场合: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8. 说明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基本步骤。

答: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数据分析目标,正确收集数据,加工和 整理数据,选择恰当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探索分析,读懂统计分析结果。

第二章 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

练习题

1、spss中有哪两种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各自的数据组织特点和应用场合是什么?

答:SPSS 有原始数据组织方式和计数数据组织方式; 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场合为待分析的数据是一些原始的调查问卷数据或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指标。特点是数据编辑窗口中的一列为一个变量一行为一个个案,每个变量有一个名字,是访问和分析SPSS每个变量的唯一标识。

计数数据的组织方式:场合为采集数据不是原始数据,而是经过分组汇总后的数据时。特点是数据编辑窗口一行变量为一个分组,一列变量为一个变量。

2、什么是spss的个案?什么是spss的变量?

答:数据编辑窗口中的一行称为一个个案;一列称为一个变量。

3、在定义spss数据结构时,默认的变量名和变量类型是什么?如果希望增强spss统计分析结果的易读性,需要对数据结构的哪些方面进行必要说明? 答:定义spss数据结构时,默认的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分别是var0001和数 值型,还可以对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进行必要的说明。

4、请问:在spss中应如何组织该数据?

5、什么是spss的用户缺失值?为什么要对用户缺失值进行定义?如何在spss中指定用户缺失值?

答:spss数据中的缺失数据或不完整数据。

在利用spss进行分析时,如果不进行特意说明,把缺失值当做正常且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会使分析结果出现系统性偏差,统计计算精度大幅下降,某些模型无法处理缺失数据而限制该模型的应用等。所以如果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分析时通常不能直接采纳要进行说明。

步骤:首先在空缺数据处填入某个特定的标记数据;然后再指明这个特定的标记数据以及那些明显的失真数据等为用户缺失值。

6、从计量尺度角度看,变量包括哪三种主要类型?请各举出一个相应的实际数据。如何在spss中指定变量的计量尺度?

答:依据变量的计量尺度将变量分为:数值型变量,定序性变量,定类型变量。

数值型变量如身高,体重等连续数值型变量,也包括人数,商品件数等离散型数值变量。定序性变量如满意度,职称,年龄段。定类型变量如民族,姓名。定序性变量具有内在固定大小或高低顺序,一般可以用数值或字符表示。定类型变量是指没有内在固定大小或高低顺序,一般以数值或字符表示。

7、转换成spss数据文件:

转换成spss数据文件指定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

、无数据

9、

10、

上一篇:关于登泰山的作文下一篇:保险组训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