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改善优化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城市交通改善优化

城市道路交通改善规划研究

玉洞大道作为南宁市五象新区“三横三纵”主干道的东西干道,承担机场与五象新区的客流联系功能。现状玉洞大道沿线存在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需结合玉洞大道功能定位和区域总体需求,对道路沿线交通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升,以构建层次分明、运行通畅、智慧安全的交通体系。文章以玉洞大道交通改善规划为例,介绍了道路出入口、公交系统、慢行交通等方面的优化思路与优化方案。

节点控制优化;公交系统优化;慢行系统优化

文献标识码:U491.1+2-A-45-159-3

0 引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五象新区作为未来南宁市与国际接轨的关键着力点,城市功能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提升。玉洞大道作为五象新区“三横三纵”城市主干道的东西干道,紧连良庆大道和园博园,是广西对外的形象窗口,承担大型活动期间交通往来的职能。因此,现阶段需结合玉洞大道沿线路网建设不完善、节点功能不强等问题进行交通改善规划,进一步提升玉洞大道沿线交通功能。

1 道路功能与现状分析

1.1 功能定位

玉洞大道规划为快速路等级,从市域层面看是中心城南部对外交通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机场枢纽联系南宁市中心城东南地区的客流功能;从五象新区层面看是东西向贯穿新区的综合交通走廊,走廊集合了轨道机场线、快速公交二号线以及常规公交,不同公共交通在此通道接驳换乘;从中心城区层面看是重要的组团间中长距离交通通道。

1.2 现状分析

玉洞大道(机场二高速公路—蒲兴大道)所处区域为城市新开发区,区域尚未形成完善路网。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玉象路等道路全线建成通车,秋月路、良庆大道、新良路、龙岗大道等局部建成,其余道路均为在建或未建,沿线现状共设有平面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14个(见下页图1)。2 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1)优化控制道路沿线出入口

根据城市用地功能规划和客货运枢纽布局,玉洞大道将以承担中长距离的客运机动化交通需求为主,应尽量减少进出主线交通对通行效率的影响。本次规划将在既有的玉洞大道拓宽及沿线立交节点的设计文件基础上,结合道路沿线用地开发情况和重要设施布局,严格控制沿线地块开口和侧分带开口,分析评价相邻交叉口节点之间的出入口设置是否合理,如有必要将采取调整沿线出入口设置、增设辅助车道等改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交织干扰、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目的。

(2)优化节点控制形式

根据道路交叉口节点的不同方式、不同特性、不同流向,交通流在交叉口内相互交织、冲突,导致交叉口交通状况复杂、通行效率低下、安全性降低,因此,必须对交叉口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

(3)构筑高效完善的公交系统

充分整合玉洞大道范围内的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等各类公交设施,通过协调运营组织、强化设施衔接,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的公交服务系统。在运营组织方面主要是协调好BRT与常规公交的关系;在设施衔接方面主要是优化轨道交通站点、BRT站点和常规公交站点之间的衔接。

(4)打造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

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路权保障和使用体验,确保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断面宽度和连续性不受市政设施、建筑物和机动车道等侵占,保证无障碍设施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及沿线地块出入口布置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充分发挥慢行交通系统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休闲健身和接驳公交系统的重要功能。

(5)配备智能先进的交通服務设施

玉洞大道应配置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监控、测速卡口、违章抓拍等交通管理设施,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与效率;同时应配备完善的指路系统、信息诱导设备、交通安全设施等交通服务设施,提高玉洞大道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性。

3 道路交通改善方案

3.1 出入口优化设计

现状市民中心出入口、五象湖停车场出口位于平乐—玉洞立交匝道范围内,1号主线入口未设置加速车道,应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增设2号主线出口便于车辆驶入五象山庄,新增3号主线出口便于车辆进入五象湖停车场。此外,市民中心出入口、五象湖停车场出口位于立交匝道范围,无法通过增设主线出、入口进出主线,需通过立交地面层疏散。见图2。

3.2 节点控制优化

本次规划对道路沿线节点进行优化控制,提高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根据建设时序安排,玉洞大道沿线近期可完成建设的立交节点有3个,其余节点均设置为平面交叉口形式。见图3。

(1)立体节点优化

结合既有道路设计资料,对近期玉洞大道沿线建设立交节点选型及用地控制进行梳理。见图4。

(2)平面节点优化

本次规划主要对玉洞—银海路口、玉洞—东风路口、玉洞—玉岭路口、玉洞—玉象路口、玉洞—那黄路口、玉洞—良庆路口进行精细化渠化设计,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整体通行能力。见图5、图6。

3.3 公交系统优化

快速公交2号线沿玉洞大道、蒲兴大道布设,起点为银海大道,终点为园博园东门,全长约17.2 km,设站18处。其中主线玉洞大道、蒲兴大道设置BRT专用道,设路中站17处,平均站距956 m。银海大道设置1处路侧车站(南宁英华学校站),与地铁2号线金象站衔接,银海大道不设置BRT专用道。

走廊推荐采用中央岛式站台、路中对开侧式站台、路侧对开侧式站台三种形式,1个子站可满足远期客流需求。见图7、表1。

3.4 慢行系统优化

玉洞大道行人过街需求分为两种:(1)以公交出行为目的的行人过街需求;(2)以人流吸引点吸引行人的过街需求。本次研究通过梳理平面信号交叉口、轨道站点及BRT天桥相对位置,结合实际过街需求对人行过街设施进行优化。长路段可分路段设置过街设施,人行过街需求小的地方过街设施可相对稀疏。见图8。

3.5 智能交通系统优化

玉洞大道沿线可设置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公共交通优先系统、智能绿波带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公交站牌等。

(1)公共交通优先系统:当公交车辆接近路口遇红灯时,则缩短红灯信号周期,减少公交车辆等候时间,尽可能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延误的时间,保证城市公交车辆运行的快速与及时。

(2)智能绿波带系统:数据采集大多使用路段摄像头实时监控、摄像头测速、雷达远程测速,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同时结合后台数据分析,实现路段流量分析和计算路段平均车速,做出基础的红绿灯时间设置(信号配时方案),再根据实时数据和各個路口的交通流进行智能微调。信号灯做动态调整,可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减少延误时间,形成绿波带。

(3)交通诱导系统:每个路口前200 m处设置交通诱导屏,提供实时路况信息,方便司机错开高峰路段,就近调整最优路线,诱导系统结合流量数据对车辆进行分流。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由交通信息采集平台、基于GIS的交通信息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平台以及交通信息动态发布平台组成。

(4)电子警察系统: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利用先进的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访问等技术,进行闯红灯抓拍、实线变道、车牌自动识别、车流量信息采集等远程综合管理。

(5)智能公交站牌:玉洞大道沿线公交站台增设智能电子公交站牌,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和移动互联网,乘客可以查询公交企业发展状况、公交线网布局、公交站点分布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查询线路发车间隔、车辆行驶定位、班次发车时间等动态信息。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玉洞大道沿线交通系统进行梳理改善,优化了玉洞大道道路出入口、节点组织形式、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系统,提升了玉洞大道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支撑五象新区的发展。本次玉洞大道交通改善规划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新区交通干道交通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任 聪.城市中心城区道路提升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以贵阳市人民大道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24):266-267.

[2]刘 洋.太原市五一路道路改造规划设计[J].城乡建设,2017(18):39-40.

[3]朱 莉.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提升策略[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6):82-85.

[4]牟三山.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实施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慢行交通规划实施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188-189.

收稿日期:2021-03-18

作者简介:

王 芳(1988—),硕士,研究方向:交通规划、市政道路与桥梁。

作者:王芳

第2篇:改善教学策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

摘要:地理教学内容本身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人文素养及学习风格,并据此设计出与之高度契合的教学实践方式,是地理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尝试给出合适的实践策略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策略;高中地理;课堂教學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始注意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下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摒弃传统,尝试探索新教学方式以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在核心素养系统理念下,建设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便是要兼顾知识讲授和学生情感等多方面的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教师讲授和相应的学生实践相匹配,是学思行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原则的体现。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高中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良好的实践能力也是社会发展对地理人才的重要需求,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探究能够降低地理知识难度的方法。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教师的教学资源有待更新与开发,课程理念有待更新等。虽然改革使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部分教师仍然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地更新理念、改变方法,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使课堂教学缺乏新意,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动力。此外,部分教师的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其缺乏适应目前教育发展需求的技能与能力,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更新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外,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设置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抑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受到了抑制,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进而导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课堂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重视课程设计的趣味性,以有趣的视角吸引学生投身于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地理课程参与性,并在其课堂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其主动思考的兴趣与积极探究的渴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地理教师可以重视对趣味性语言的使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民主、自在的学习氛围下认真地学习,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再次,地理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课外地理知识,避免纯粹的理论性讲解,将课外有吸引力的知识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积极地学习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的学习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勇敢地接收新的事物是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应必备的技能,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师适应新时期背景的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要及时地转变备课方法。传统的备课通常是教师按教材知识顺序,整理备课笔记并记忆主要教学环节与框架,这样的备课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沉闷、缺乏新意,地理教师应该懂得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将备课工作与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再次,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懂得合理地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资源,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将视频、图片及音乐等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态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记忆,在保证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还要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化课程资源,利用网络搜集语言的教学资料,达到较好的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简的目的,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观看网络资源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分神、疲劳的目的,此外,地理教师还要懂得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合理地安排课堂环节时间,避免课堂时间浪费的现象发生,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课内外地理课程学习的系统性指导工作

课内外地理课程学习的系统性指导工作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经,教学是一件讲究方法与策略的事情,盲目的教学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还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师要懂得科学地引导学生的课内外课程学习工作,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地预习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与拓展知识,进而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达到优化地理课程学习的系统性指导工作的目的。其次,地理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交流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利用交流的方法达到集思广益、保证学习动力的目的,然后在课堂之外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作业指导与答疑解惑,保证课内外地理课程学习的系统性指导工作的效率,进而保障学生的地理学习的效率。再次,地理教师要学会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方便学生之间相互鼓励与帮助,大家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地理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其指导与帮助,从而有效地提高小组讨论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小组讨论热情,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地理课堂内外的系统性指导工作。另外,地理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动态跟进与掌握,及时地分析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优缺点,从而在小组学习时能够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组别划分以及任务分配,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效率,有利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指南针,科学的教学目标促使科学的教学行为的形成,而教学重点则是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明确的教学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若想实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首先,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制订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并设置合理的教学重点。其次,地理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先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分层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常识问题等都有所涉及。因此无论是高考的学业测试还是未来人生发展,地理的学习都很重要。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是在重视学生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而提出的,地理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科学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以高度的敬畏之情对待自然万物,注重培养自身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体现教学理念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民族性。

参考文献

[1]邢家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2]徐晓青.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J].新智慧.2019(03)

作者:舒芙容

第3篇:展望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改善

一、问题之析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和全国很多大城市在2010年下半年都陷入了严重的、全面性的、常态性的交通拥堵困局中,这种困局,引发了全国广泛的对我国城市交通未来前景的担忧和争论,态度也从前几年的揭示问题和相互指责,发展到现在的有些悲观和茫然。可以说,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技术性问题,而是上升到民众普遍关注、政府举步维艰的政治问题。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也可以从问题的推手和问题的顶手两个方面一窥究竟。

从问题的推手来看,是因为注重投资建设的短期GDP效应,而有意忽视交通拥堵的长期负效应,以北京市为例,“十一五”期间新增住房建筑面积约1.23亿平方米,这种突飞猛进的建设速度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和交通问题也是山呼海啸般的,据测每年因拥堵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为1000亿元以上,而且这负效应会年年增长,而正效应通常会逐年下降,此消彼长之下,会让人越来越忍不住想吃后悔药。对交通负效应视而不见,首先是因为短期内投资正效应的吸引力极大,且利益回报机制明确,其次也是因为其损失几乎被所有人分摊,而且没有办法讨回损失,这种冤无头债无主的局面在我国目前这种社会大转型期法纪缺失道德不彰的形势下最容易被牺牲掉,三是因为不少拥堵成本,比如因堵车增加的车辆购置和油耗,被计算成正的GDP。这可以被形容为短期爽一把,中期得急症,长期慢性病。

而本来应该成为这问题顶手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却未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传统上以用地和建筑规划为主导,交通规划在观念上被看作是附属性规划,经常处于可有可无或聊胜于无的状态,这种观念在低机动化时代和小规模城镇情况下问题并不凸显,但当大型城市跨入普遍机动化时,其落伍性就为害无穷。城市管理的问题是地位明显不如建设也不如规划,因为建设是花大钱办大事,规划是花小钱办大事,而管理是花大钱办很多小事;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管理是九龙治水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城市交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难度最高,投入却相对不足,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问题的推手力量远远大于顶手,后果自然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大家目前还感觉不到问题推手和问题顶手的优势互易,所以才会有不少担忧乃至悲观的情绪出现吧。

二、理论之辩

综合最近社会各界各方对于我国大城市交通的讨论,可发现以下典型观点:

城市化悲观论——我国未来的城市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这种局势下城市交通的现代化会带来地球都无法承受的能源、资源、环境负担和根本性的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规划大变革论——我国的城市规划科学性很差、问题巨大,唯有从城市规划上“洗心革面”,才能保证未来城市交通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转型论——应该考虑用我国擅长的强大行政手段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使我国城市交通实现公有制、计划性的“社会主义转型”,严格控制公车拥有和使用,严格控制私人小客车拥有和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

经济学家主张——相比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更应该考虑用科学的经济手段来有力调节广大市民的交通方式选择,以达成各负其责、各得其便的城市交通理想;

公民教育管制主张——应该大力提高市民交通意识和交通素质,应该大力强化交通管理、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制止城市交通的乱象;

科技派绥靖主张——应该大量采用智能技术,使得城市交通智能化更高,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拥堵、改善了环境。

上述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相互之间也有颇多差异甚至矛盾,究竟如何取舍,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战略选择问题,并且选择的结果影响会远远超出城市交通范畴,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城市面貌、大交通产业、能源战略、乃至社会关系格局。

城市化悲观论是一种学术层面的观点,它确实在学术层面指出了北京这样巨大城市未来的问题和挑战所在,却未能意识到抽象的学术观点和现实性社会化极强的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并非公众关注的重点,而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跟公众行为具有极强的关联。简言之,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精英视角,无助于唤醒公众解决问题的热情。

社会主义转型论相对城市化悲观论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现实世界中夸大乃至有点妖魔化城市交通问题,持此论者对于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畏难乃至否定心理,期待以社会主义的计划性“一统江湖”。这种论点把握不好在实践中比较容易出系统性问题,因为明显行政化乃至政治化的城市交通解读显然会使公众损失更大,这种损失甚至显著超出交通范畴。

城市规划大变革论跟前两者有一脉相承的味道,都务虚而尖锐地揭示了问题,但在实践中可能更加有悲剧色彩。因其披着专业外套,对不少知识型人士有明显的吸引力,大家似乎很快被这种简洁而专业的观点给安慰下来了。但它对公众的作用可能止步于充当有副作用的安慰剂,因为城市规划固然囊括了城市交通的关键议题,但就像联合国整天讨论世界大事却很难解决世界大事一样,无法提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实体途径。而我们的城市规划现在还比不上联合国,问题都不是随便能够讨论的。

不难发现,前面这三类观点都有明显的集权体制特征,集权体制的优势是以很小的投入就取得很大的后效,而弱点首先就是其操作上往往依赖集权力量,属于要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之一,希望比较渺茫;而一旦操作成功,其后效又很容易偏离当初设定的目标,且有局面演化得面目全非的风险。

经济学家主张,顾名思义很像经济学家爱主张的事情一样,认为最好通过公众理性博弈来决定城市交通的合理归宿,这种观点虽然看似没有前三者那样为大家找出了“替罪羊”,又没有提出一种具有煽动力的“解决之道”,但在揭示城市交通问题本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确实,城市交通问题本身带着强烈的公众经济学色彩,如果说把它理解为公众经济学问题并不到位的话,那么前三种观点肯定更不到位。但这种经济学家型主张,目前跟我们城市的公共管理体系的契合度还不高,转型阻力其实相当大。

公民教育管制主张和科技派绥靖主张,都偏重提出非利益冲突性的城市交通解决办法,而不是帮助公众认识理解城市交通及其问题。当然这些主张都有比较强的问题针对性和现实效果,并且由于其非利益冲突性,相对而言容易受到各利益集团的主观认可。但这类非利益冲突性主张通常强调系统作用甚于强调单体效果,并以操作复杂细腻、效果分散和缓为特征,相对国内当前急功近利的制度设计和心态而言,相对国内喜欢操作物质化集中性的工程项目的习惯而言,恐怕非常容易流于形式,就是有认可无投入,或者高认可低投入,或者借此类主张之名行各利益集团所需之实。

综上所述,表面上看这些观点其实各自有各自的倾向性和局限性,对于系统性地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这些观点有问题,倒不如说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问题。本文希望揭示一个基本事实,交通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系统问题的一个侧面,试图割裂开它的社会系统属性就交通论交通,就难以得出反映真相的认知和实际可行的做法。

三、实践之考

从理论上如何评判这各式各样的观点,可能过于抽象空洞,这里姑且结合北京市未来交通格局的演变预测,来看看上述观点的作用和价值。

北京未来交通格局的变迁,以下几个趋势不可避免:

未来的北京城市发展会呈现更多的区域化特征,因为区域化引发的交通需求会有突破性增长,具体而言,那些依赖公共交通出行链的中长距离客运交通,会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加,比如在航空港和高铁车站出入的商务、旅游、探亲访友客流会持续高速增长,使用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的通勤、商务、生活消费客流会持续高速增长。这部分新增交通需求会给北京城市交通带来全新挑战,北京目前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随着中心城用车成本不可避免的大幅提高和小客车在中心城以外的周边地区迅速普及,高强度的小客车交通流会逐渐从中心城蔓延到现在的郊区去,郊区公路网会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由于郊区公路基础设施落后和交通管理薄弱的惯性,郊区公路的交通秩序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混乱时期,客货冲突和机非冲突都会明显加剧,北京将不可避免地会迎来一个郊区道路交通状况劣化的较长周期,就像现在中心城里持续发生的情形一样。而这种传染到郊区去的交通困境,很难看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原因在于首先郊区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在资金筹措上比市区面临更大的困难,其次郊区的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相对偏低,再者可以用于解决中心城问题的公交化策略在郊区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而显然郊区仅仅靠小客车也是无法解决大部分交通问题的。跟那些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的郊区比,北京郊区的道路显然会拥挤得多,但跟自己的中心城比,部署高密度路网和高质量公交系统的难度仍然过高。

而中心城内客运出行结构将较快向发达国家特大城市的模式靠拢,逐步完善的高质量公交系统会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中心城内的客运份额,同时伴随着中心城汽车交通成本的不断提升,汽车交通流会逐渐高档化,这样交通秩序和交通形象会明显改善,客货冲突会明显缓和,机非冲突的解决方式会更加规矩和文明,恶性交通拥堵会渐趋减少,中心城内汽车交通的可靠性会有一定提升,但难以消减的常发性拥堵也将趋于固化,这种拥堵的消减成本极高同时可耐受性也较高,因此基本会长期伴随。这种局面下,中心城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可望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会经历某种复苏,但复苏程度还会取决于政府支持非机动交通的力度。出租车交通的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北京有继续让出租车在中心城发挥相当重要作用的历史基础,但如果政府采用发达国家对待出租车的高收费办法,出租车交通就会像潮水一般退去,成为不太起眼的角色。留有悬念的是中心城的交通秩序,由于秩序高度依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自觉性和公德水准,而这些方面能否在未来戏剧化好转,现在殊难判断,北京中心城交通系统中目前普遍存在的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未来是否仍将长期困扰我们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北京未来交通格局的这些趋势看,城市化悲观论、城市规划大变革论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是让决策者关注郊区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关系,如果这个理论能够促成相关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强调郊区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关系协调性问题,甚至带来某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调整,那就是其最大的成功,否则其在实践中就是一种无益的清谈。

社会主义转型论放在北京未来交通发展趋势这个大背景下,只跟中心城的交通发展趋势有某种相合之处,因此可在中心城交通政策中找到一席之地,个人对这种观点倒愿意寄予某种幻想,乃是希望政府能够充分利用意识形态的不容质疑和贯彻到底,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中心城的交通秩序,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主导的最好舞台。但社会主义转型论跟北京区域和郊区的交通发展趋势之间,可谓牛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是对牛弹琴,而且可能会压抑社会各界在区域和郊区的交通发展上的作为空间,因此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论点的适用背景。

随着北京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学家主张能够越来越好地适应北京未来交通格局的方方面面。对于北京的区域化交通发展趋势而言,一方面应该建立投资强化机制,加大城市交通接驳区域交通的供给力度,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区域交通需求的过快增长给城市接驳交通供给带来过大冲击,也应该同时建立价格缓冲机制,引导需求理性释放,并且投资强化和价格缓冲两种机制应该协同作用,使得调控综合效益最大化。对于北京的郊区化交通发展趋势而言,除了采用类似应对区域化交通发展的经济措施以外,还应该建立两个方面的成本提高机制:明显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应对郊区化交通发展不得力的成本;明显提高交通行为人在郊区的违法成本。唯有如此方能对郊区化交通的良性发展做好保驾护航。对于北京中心城交通发展趋势而言,以完成单位人公里运输量为基准测算不同交通方式的客观成本并据此征收“奢侈交通税”或“交通方式衡平税”,采取强力经济措施提高机动交通侵害慢行交通利益的成本和各类交通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对公交系统适当应用价格补贴机制加速私人小客车交通向公共交通的转移,通过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将出租车系统纳入主流公交体系维持其在中心城客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将有效促进中心城交通良性发展。

公民教育管制主张在各方面都可以和经济学家型主张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前者偏物质、后者偏精神。毫无疑问,北京市民的交通文明水准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是滞后的,而交通需求水准跟经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甚至超出的。其实文明水准的发展速度不可能追上现阶段的GDP,这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现阶段的GDP增长有不少成分是以牺牲文明水准为代价的。因此在北京未来交通发展中,交通行为人的素质始终是一大短板,会全面影响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公民教育管制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现实情况是这方面之前长期处于原始状态,政府作为的象征性大于实效性,存在大量累积的历史欠账,也正是这样,有效的公民教育管制措施将可能起到非常突出的实践效果。反过头来,公民教育管制主张的弱点在于缺少直接的回报机制,并且实施起来是件科学性系统性和社会性长期性都很强的工作,地方政府的意愿、能力和经验都受到很大考验。因此公民教育管制主张如何有效开展反而成为最大问题。

科技派绥靖主张,虽然因为绥靖色彩让人感觉有避重就轻之嫌,但其实质上却代表了未来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不难发现,对于北京未来交通格局的方方面面,科技进步都能够使上力,而且科技派主张的绥靖色彩,恰恰是这种主张最有魅力的地方——科技进步带来的改进几乎人人都是获益者,没有明显的利益转移或既得利益丧失。比如说,更加有效的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显著改善全市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状况,北京目前的信号控制系统相比发达国家水准落后明显,乃至误导公众认为信号灯跟交通不畅甚至添堵关系紧密,这种认知跟发达国家完全相反,信号控制系统的落后并不反映在硬件上,而集中体现在相当原始的软件能力上;另外,能够及时收集、有效分析、动态反馈用户需求的一体化公交智能信息系统,显然会成为北京所拥有的强大公交硬件条件的能力倍增器,这方面北京的现实状况依然接近原始,公交系统内部众多信息孤岛,提升服务只能局限在很狭隘的体制孤岛内,系统性进步的空间非常巨大。科技派主张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科技手段并非唾手可得,科技的力量通常需要依托合理的体制与适应科技的合格操作者,只有更先进的头脑才能驾驭较先进的科技,因此科技手段的部署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起公民教育管制来只多不少。

当然,就实际而言,上述措施必然是整合在具体项目目标下的,系统集成的能力显然比单打独斗的能力更有效,系统集成所蕴含的效益沃土也远大于各个分系统和子系统内部。甚至可以说,在未来北京交通事业中真正能够取得决定性成功的一定是基于系统集成的变革,那些系统集成性较弱的行动必然是个投入产出很低的结果。然而非常遗憾,由于城市交通相关体制上的各自为战导致利益分化和矛盾纠葛,由于技术专家和用户发言权的过度弱化,使得我们在系统集成上只具备一些原始能力,而且常常表现出负能力状态,跟发达国家比这种差距非常刺眼。

四、结语

虽然由于整体政治经济环境的原因,大规模进行粗放式道路设施建设的主张现在显得不合时宜和难以为继,但实际上这项主张在过去很长时间主导着实践,这项主张也终于接近走到了早年发达国家交通专家所预言的情形边缘——路修的越多车就会越堵。但其实从博弈论角度看,这种主张导致的皆大欢喜局面延续时间还是很长的,这也是过去无论专家怎样预警,这种主张都会被贯彻实施的原因。但现在我国大城市中这种主张的“甜区”已经成为历史了,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主张,一方面解决老主张横行多年留下的后遗症,另一方面打开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给自己。

这些可能的新主张,基本在本文中被涉及和讨论过了,结尾处可以总结的一点是,新主张们都没有那个老主张那么容易取悦各利益攸关方,那么充满集体大淘金的快感。新主张要么需要我们有所失去才能有所收获,要么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专家简介:

段进宇,湖北孝感人,1969年12月生;1988年9月—1992年7月,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专业,大学本科,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7年12月,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杨佩昆教授;1998年4月—1999年4月,交通部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现国家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1999年4月—2001年3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并任全国博士后联谊会秘书长;2001年4月—2003年12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2003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2001年4月—2005年6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暨交通研究部主任;2005年7月至今,副总规划师暨交通所所长。

当前研究方向:交通政策研究,交通发展与城乡空间发展的匹配互动关系,交通详细规划与设计,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基于GIS的人口-经济-交通-用地关系宏、中观模拟,基于活动单体的混合交通仿真。

作者:段进宇

第4篇: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第1课:如何改善现场招聘效果? 近年来,很多企业和HR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即每次参加现场招聘会,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回,现场招聘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是选择不当,还是准备不足,又是或现场细节没做好?等等,如何来改善我们的现场招聘效果?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吧。请问:

1、你们公司一般会参加哪些现场招聘会?效果如何?

2、就如何改善和提升现场招聘效果,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1、我们公司很少参加现场招聘会。唯一参加的一次是当时我刚转入HR工作时和同事一起去的两次校园招聘会。

2、成功经验是谈不上了,当时因为刚转HR,很多理解都不深,招聘工作更主要的还是过场。不过事后想来,还的确是有些工作要提前做一做,有些理念是值得推广的,下面来谈一谈我的想法: (1)招聘会的选择

招聘会的选择,即意味着你要招聘的目标人群的确定。公司要招聘什么样的岗位,有没有对应的专题招聘会。

因为招聘会现场人很多,但也杂,能力更是层次不齐。如果说你招聘的岗位是有一定门槛、有一定要求的,那么尽量避免参加一些综合性人才招聘会,而选择一些专题专场招聘会,除非你的行业和岗位没有适合的。

当然,如果公司想捞一点好的苗子,那么,参加校园招聘会无疑是掘金的好地方。只不过应届毕业生好比投资潜力股,潜力好起来不得了,但也有时候看起来气场不错的人后劲不足,这个反正以平常心看待就行了。

(2)公司品牌的推广

其实,招聘的过程也是公司推广自己的一个过程。凭什么现场那么多单位,优秀的人才就偏偏向你投出橄榄枝?(当然海投的人不算)。那么,公司发展及前景好不好?企业文化如何?待遇和福利好不好?企业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你都得让应聘者快速并且方便地知道。要知道现场混杂,各种公司及信息爆棚,能否脱颖而出,就是成败关键。 当然了,如果是一些大型企业,大型国企,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只需找个好的位置摆个显眼的招牌,可以省去很多工作。 (3)招聘人员的安排和准备

一方面,招聘现场往往是考察的第一关,也是博弈的一个战场之一。现场面试时间虽短,但也有可能会面临对方各式各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是否专业、肯定、真诚,给对方的信心就越大。必要时,还需要带上直线部门的管理者,毕竟HR不一定对专业技术都非常熟悉,如遇上这些问题,直线部门经理通常能很好地解答,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摸一摸对方的技术水平。

作为招聘人员,也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你的岗位要求、希望的应聘人员素质、打算如何考察、届时应聘者可能会问的问题、如何解答等等。

另一方面,就是招聘人员的形象,其实出去招聘,你代表的是公司形象,而不仅仅是你个人。你的精神好、气场足、眼中充满了热情,应聘者就会觉得你们公司比较专业、待遇和企业文化都不错,并且是个积极向上的公司。如果你的样子拉里邋遢,熊猫眼、不修边幅,一脸疲惫,应聘者就会觉得你们公司压力很大,员工地位堪忧等等。 所以,招聘人员要有一定的水平,并且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吸引求职者。 (4)其他方面

招聘会本身只是个渠道,好的人才可遇不可求,一般的人才好好筛选总归有,还夹杂着各类人群。我们作为招聘者,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当然,如果连续参加招聘会都失败而归,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作为HR要好好地分析和反思,并且予以改进。甚至有些问题该向老板反映的,要及时反映,以获得老板的支持。毕竟招不到人,HR是一方面,公司情况也是重要因素。

我此前还看到过有些企业,在招聘会现场(当然那次校园招聘会有较好的条件),包了一个很大的展位,不仅人多、气势足,还有不少宣传手段。我相信这种做法不仅是吸引人才,其实也是借此机会对自己企业的一个宣传推广。现场应聘者多,招聘单位也多,指不定有你的上游客户、下游供应商也在里头,机遇说不定就蕴含其中呢。再说,参加招聘会的费用,较之在媒体上打一个广告,那怎么看怎么划算。

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第2课:如何优化网络招聘效果? 网络招聘是企业最为常用的招聘方式。那其效果如何呢?有HR就吐槽说,未见得有那么好。因为他们在做网络招聘时经常会碰到发布的职位没人理或者多为垃圾简历,主动搜索又找不到合适简历又或者面试到访率低的困境,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局面,优化网络招聘效果,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吧。请问:

1、你们公司常用的网络招聘渠道有哪些?效果如何?

2、就如何改善和优化网络招聘效果,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网络招聘是企业最为常用的招聘方式。那其效果如何呢?有HR就吐槽说,未见得有那么好。因为他们在做网络招聘时经常会碰到发布的职位没人理或者多为垃圾简历,主动搜索又找不到合适简历又或者面试到访率低的困境,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局面,优化网络招聘效果,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吧。请问:

1、你们公司常用的网络招聘渠道有哪些?效果如何?

答:主要使用的招聘渠道是河北搜才网、58同城、智联招聘、中华英才、银河人才。

针对2013年网络招聘渠道情况总结如下:

(1)河北搜才网:河北省石家庄市本地招聘网站,行业覆盖面广,简历库存储量大,中基层岗位招聘效果明显;

(2)智联招聘网:全国性网站,简历投递效果一般,主要用于中高层岗位搜索简历时候使用; (3)58同城:保安、保洁、消防监控、文员等基层岗位招聘效果较好,考虑长期合作;

(4)中华英才网、银河人才网:简历更新速度较慢,且简历质量一般,用的很少,今年不考虑继续合作了。

2、就如何改善和优化网络招聘效果,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答:通过对2013年招聘数据分析,网络招聘渠道的效果最好。我们采取的相应的增加网络招聘渠道简历投递量的方法具体如下 (1)所有招聘信息务必实事求是

我们在招聘过程中,常常有面试者抱怨上一家公司,说一套做一套,这是招聘的死穴,而且也是影响我们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致命伤,作为HR来讲,我们不能替老板决定,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情况包括相关福利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陈述。在进行招聘之前务必和用人部门核实工作职责,明确编写岗位工作职责和相关岗位要求 (2)所有招聘文本形成标准化输出

因公司规模较大,我们每个月招聘的岗位有几十个,所以我们要求各子公司进行招聘信息发布的模板一定要统一。比如:工作职责要求书写3-6条,岗位要求书写4-6条,甚至是标点符号都要进行模板控制。这样给求职者直观的形象就是管理非常正规,我们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公司。

(3)必须要写的和必须不能写的要明确 必须要写的是我们企业的福利情况和相应的企业培训机制,尽可能多的从招聘这个层面输出给应聘者“来到我们的企业,我们能给你什么”,而不是“你能给我们企业什么”。必须不要写的是薪资情况,这是敏感问题,每个应聘者定薪虽然有对应档位,但是也会根据应聘者情况进行上下浮动,为防止应聘者通过薪酬选企业的情况,此信息还是保密吧

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第3课:如何做好2014年春季校园招聘?

年后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第二个高峰,因为此时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已结束,部分优秀学生开始找工作了。很多企业年后会进行春季校园招聘,来弥补去年秋季校招的不足。那么,请问:

1、年后,你们公司有进行春季校园招聘吗? A、有 B、没有

2、春季校招与秋季校招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2014年春季校园招聘?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年后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第二个高峰,因为此时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已结束,部分优秀学生开始找工作了。很多企业年后会进行春季校园招聘,来弥补去年秋季校招的不足。那么,请问:

1、年后,你们公司有进行春季校园招聘吗? A、有 B、没有

2、春季校招与秋季校招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2014年春季校园招聘?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因为应届毕业生一般都集中在6-7月份,所以春季的时候进行校园招聘会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公司暂时不考虑。

在我看来,秋季校园招聘会是普遍的大规模的招聘,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都在面临着毕业后何去何从的问题,解决生存的问题,工作发展的问题,这个时候毕业生们的求职需求非常强烈,而且对于他们来讲时间也很紧迫。

而相比较而言,春季的校园招聘求职规模及时间紧迫性均比不上秋季,留意公司招聘的一方面是出于实习的性质考虑,另一方面则是一些想得比较长远的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专业,已经具备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方向考虑进行的意向单位选择和考虑,说白了就是有好的公司会去,不然就慢慢找,反正时间还多。故而这个时候的招聘,如果想提高成功率,需要做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搞清楚自己公司有哪些是可以提供实习或无工作经验人员的岗位

这样一方面是可以减轻非应届人才的招聘压力,适当降低点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可以留出一些岗位作为应届优秀人才的培养,而适合实习或无工作经验人员的岗位一般工作内容难度都不是很大,不会打击到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有给他们缓冲适应的时间,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

二、找好对应的学校和专业学生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可以漫无目的的去搞校招,匹配自己公司应届生岗位的要考虑他的学习专业(是否具备理论基础)、学习层次(是不是岗位的技能掌握是只能匹配本科以上的人员)、性格素质(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特性、灵活反映能力、举一反三思维或学习能力),甚至有些岗位还有形象身高要求的则更要注意考虑。

三、准备好相关宣传资料和文件

进入校园招聘,首先在于树立企业的形象,让受众认为自己的公司是规范的、专业的、优秀的、有规模的,有长远发展的,其次才好去落实选什么人,怎么安排的问题。因此,关于公司介绍的、企业文化的、薪资福利的、应届毕业生的培养规划的,等等内容,都尽可能的利用专场招聘宣讲、PPT展示、视频或海报,甚至宣传海报机传单等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带给人们正面的、积极的第一印象。

其次在招聘实施过程中通过工作人员形象、服装、言行谈吐等进行印象加深和巩固。

四、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培训

招聘完毕后,录用到公司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培训,让他们系统的了解公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什么必须遵守,有哪些禁忌不能触犯等,同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及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是工作岗位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工作的操作流程和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剩下的就是考核和管理了。培训完了如何评估,是考试还是实操?优秀、合格和达不到要求的如何对待和激励。

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第4课:如何开发与选用新颖招聘渠道?

随着招聘难度的加大,固有的招聘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招聘需要。挖掘和开发更多新颖的招聘渠道来解决招聘难题,已成为许多HR的招聘工作突破重点。那么,请问:

1、目前你们公司都采用了哪些新颖的招聘渠道?效果如何?

2、这些新颖的招聘渠道有哪些优缺点?具体你们是如何运用的?请结合实际,举例详细说明。

现今这个社会啊,做招聘的人真有点苦啊,招聘难度越来越大,原有的招聘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招聘需要了,大家都在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怎么更好地实现人员需求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摆在我们当前了。挖掘和开发更多新颖的招聘渠道来解决招聘难题,已成为我们招聘工作突破重点。下面谈谈吧。

1、目前你们公司都采用了哪些新颖的招聘渠道?效果如何?

说到新颖招聘渠道,我感觉也没有什么,现在主要使用的无非就是:一是大众网站招聘,如前程、智联等等主要招聘平台;二是校园招聘,参加本地各大院校的现场招聘;三是人才市场,一般定期也会有些光顾;四是猎头公司,一般只对特殊性人才启用;五是本行业网站,像我们电力行业的网站招一部分专业性人员;六是当地发布广告,一般都是招工时常用;七是依托中介招聘,靠一些人力资源公司或当地人才中介组织招人;八是在人员较集中的地方散发招聘传单;九是招聘QQ专业群中发布;十是熟人介绍推荐。

说到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只能说某一种招聘渠道仅能满足某种需求,不能满足所有需要。一是招公司一般性岗位利用大众型招聘网站可实现;二是招特殊人员还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三是招工也要多渠道多方法并用,总体效果不太理想。真正想招到非常满意的不多。

2、这些新颖的招聘渠道有哪些优缺点?具体你们是如何运用的?请结合实际,举例详细说明。

我没觉得有什么新颖的,基本大家都在用这些招聘渠道,只能说一下各有所长之处吧。一是普通的岗位人员可通过一般的大众招聘网站来寻找;二是专业岗位或特殊人员可通过专业网站、QQ群、熟人推荐或猎头来寻找;三是一般工人可通过人才市场、发布广告、散发传单、熟人推荐来寻找。

我们招聘也是坚持这些基本方法来操作的。去年公司行政文秘人员出现空缺,我们利用前程无忧网站招聘进行了人员补充,由于招聘数量上有充分保障,经过筛选面试与培训,最后留下来的人员基本满足了任职需要,得到了公司上下认可。而去年通过网络招聘总监级人员时,效果就不太理想,一般性网站没有太优秀的;猎头网站与猎头公司给推荐的开价太高,公司难以承受,几轮谈判下来也没达成一致,最后也未果。招工人时,外地的人员不愿意来,考虑个人吃住行与工资待遇的问题多,招本地的人员相对稳定吧,但周边各家都在抢劳动力,没有很好的福利保障措施难以吸引到可用的人。哎,这条探索新突破的招聘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同行们,你们有无高招?

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第5课:实操应用:企业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通过前几天的讨论学习,相信大家对各招聘渠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照自身所在企业的招聘渠道使用现状与效果,结合大家的成功经验,你是否有所收获呢,一起来诊断和改进吧。请问:

1、目前你公司的招聘渠道存在哪些问题?

2、具体你会怎么来改善和优化?请分享你的思路和想法。

前几天对企业的招聘渠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现场招聘、网络招聘、春季校园招聘,一直说到了开发选用新的招聘渠道。使我们对企业的招聘渠道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并对照企业的现状与效果,也发现了不少的缺陷与隐患。

一、招聘渠道存在的问题。

1、对渠道的管理维护缺乏有效的规划。

先说下招聘的主战场--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我们的招聘周期为“周”,如当周无计划,则下周就不进行现场招聘。再加上不少部门临时缺人又临时通知,每次都到招聘前几天才定“摊位”,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节奏,使得很多工作计划都被打乱。再说下网络招聘与校园招聘,由于大部分是招聘普工,在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的效果不是很好,也就缺乏相应的维护与规划。其实,根据公司规模需要增加2倍的HR人员,但确实人手有限,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这也是另一个问题了。

2、缺乏与“渠道”的沟通。

负责招聘的专员还缺乏与渠道方的沟通,一是能力的问题,二是工作量的问题。工作能力主要由于工作时间尚浅,工作量大是由于公司实行定岗定编,同时她还兼着其他工作。缺乏沟通使得我们不了解劳动者的动向,也不能及时掌握劳动者的流动信息,这对招聘是十分不利的。

3、缺乏对渠道预算与费用的控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同时缺乏与渠道的沟通,这样也就无法制订有效的预算,在费用的控制上也就很难把控了。有时候,预算没有计划,只能提供一个去年的总额。在费用的控制上,也就无法做到合理控制,达到合理降低成本的目的。很多临时性的招聘计划,管理不到位带来的人员流失,都使得渠道预算和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4、人员缺乏,技能不够纯熟,有待培训。

上面也说了,公司人员规模与HR数量不成比例,各模块全而不专、全而不精,也使得整体效果无法发挥。同时,部分人员的专业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而领导对于HR的重视程度,也使得HR水平急需提高。

二、改善与优化措施。

1、优化招聘流程,强化部门内沟通。

对于目前的招聘流程,还需进一步优化设置,并且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某总一句话,就开始招聘,需要按照公司的流程走。这样才能保证渠道的规划与维持,不至于临时抱佛脚,保证每次都能稳、准、狠的出击。强化内部沟通,是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需要做的工作,只有沟通顺畅了,才能了解员工动向,不至于引发“突发事件”。对于一些不稳定人员,及时与人力资源部沟通,做到事前准备、心中有数。

2、加强与“渠道”方的沟通。

这个属于日常工作,完善招聘流程后,每月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去招聘,并加强与渠道方沟通。长期下来,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旦有什么人才动向,或者企业急需,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3、加强费用预算与控制。

只要流程确定,沟通到位,就会形成常规化的操作,也就能够形成一定的常规化预算,同时,也能够对日常费用做到有效控制。一旦形成流程化的程序,不仅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还能做到有效管控,实现人力资源与资本的有效互动。

4、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技能培训。

HR是进行人力资源工作的主体,他的技能水平决定了人力资源工作的效果如何。所以,对于HR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做好分工优化,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培训的效果跟踪。 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第6课: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

招聘工作来于需求,始于渠道,也就是说有了人员需求和计划后,就得寻找合适的招聘渠道去招人了。倘若是招聘渠道选错了或者没用好它,那就很难找到你所招岗位所需的哪一类人,找不到这类人,纵使你有再专业的面试技巧也枉然,因为选人你找错地方了可见,选什么样的渠道去找什么样的人,如果运用和挖掘各渠道的优势为我们所用,是决定招聘工作成败的第一关。招聘渠道除了一些传统的媒介招聘,以及现在新兴起来的新颖招聘方式(如社交网站互动招聘、QQ群及论坛招聘、微博微信招聘等)外,我们常用和熟知的招聘渠道主要有现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和提升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的效果?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合适的新颖招聘渠道呢?本周的打卡学习,我们就以“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为主题,就如何做好如上所说的这些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学习,其中不乏一些牛人的观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大致总结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总结本周知识要点如下:

【星期一】如何改善现场招聘效果?

HR们参加了许多形式各样的现场招聘会,但普遍认为如今的现场招聘越来越鸡肋,不去又觉得少了个招人渠道,去了后又效果不佳。这一方面跟网络招聘的兴起,总体人气大不如前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我们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有关。为什么有些实力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还是能在现场招聘会上取得较好效果,甚至不比那些高大上的企业差?总结牛人打卡后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1、知己知彼,招聘会不乱参加,不盲目参加,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时间选择哪些招聘会最合适,基本效果最好,而且针对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招聘会;

2、提前准备,像招聘计划、摊位预订、招聘广告、现场宣传物品与资料、复试通知单(有详细路线交通指引)、招聘人员等都会提前准备好,一切万事俱备;

3、现场实施时善于造势和临场发挥,如通过各种方法聚人气、会热情礼貌主动出击、善于把控现场面试时间和节奏、也很注重现场招聘人员的职业化与分工协作等;

4、最后,别忘了要及时安排面试,把现场招聘成果快速转化到面试环节。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真的用心去准备,注重细节和及时应变,现场招聘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星期二】如何优化网络招聘效果?

网络招聘是目前HR用得最多的招聘方式,跟现场招聘相比各有优劣势,其招聘效果也是喜忧参半,HR各有各的体会。那么,如何优化和提高网络招聘的效果呢?总结牛人的分享后,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1、到什么样的网站找什么样的人,招聘网站要选对;

2、企业介绍要做得有特色和吸引力,岗位职责描述和任职要求清晰规范,让人一目如然;

3、网站招聘职位做到天天刷新,及时跟进接收简历数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招聘网站宣传策略;

4、更多地主动出击搜索简历,而不是守株待兔看大多数无效的海投简历;

5、更多的对各招聘网站简历搜索关键字组合如何使用进行研究,以求找到更多被你排除或雪藏的合适人才;

6、对求职者反馈要及时,第一时间通知简历筛选初步合适人选来面试;

7、电话通知面试时要礼貌有亲和力,尽量说服候选人来面试,提高电话通知面试到访率;另外,还是就是通过面试结果反馈各招聘网站的效果,以此来修正我们的网络招聘的各招聘网站布局和费用预算。总之,凡是怕认真和细心,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一样,只要我们把以上的各个方面用心去做了,还是可以提升招聘效果的。

【星期三】如何做好2014年春季校园招聘?

大家对春季校招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即普遍认为春季校招是秋季校招的一个补充,企业对其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比不上秋季校招。但为了能搜罗到更多更好的那些因考研、考公务员失利的优秀学生以弥补秋季校招的人员缺口,有些企业还是很重视的。在春季校招时,多数企业不会再采取大规模的校园宣讲会形式招聘了,而改为参加学校或中介机构组织的有许多企业参加的大规模校园现场会、双选会了,辅助于把原来秋季校招留下来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如联系去过的学校发增补招聘信息等。当然,有的中小企业为了避开秋季校招与高大上企业的竞争,也会选择这时候做校园宣讲会式招聘。不管怎么做,做好校招的方法技巧都是差不多的,即要选对学校、选对时机、选对专业、选对招聘方式去招聘,同时也要精心准备,做好各种宣传造势工作,在实施也同样要注意关注细节及灵活变通等,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突出自身企业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人关注并投递简历来面试才是重点,而招聘流程及面试的专业化则是可以逐步来改进。

【星期四】如何开发与选用新颖招聘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90后新生代年轻就业群体的加入,时下比较新颖的招聘渠道主要就是一些新兴的SNS社交互动类招聘渠道,如SNS网站、专业论坛、行业或岗位QQ群、微博微信等。但即使是这样,目前多数企业还是用得不多,主要是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比较适合于IT互联网企业和一些研发、互联网运营推广、广告策划、媒体类的行业或岗位的招聘,另外,虽说其针对性强,但受这个渠道本身所能覆盖的用户数量和层次有关,所以效果一般,不适合于大规模或主要招聘渠道,作为补充招聘或尝试性招聘可以使用。除了这些之外,基层类与普工类招聘现在有企业在做类似于品牌/文化/销售下乡的方式,在销售中融入招聘,在招聘中融入娱乐节目和企业品牌及文化宣导,更好地提升招聘体验的同时做到了一举多得。另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企业开放日中的专场招聘,实习生招聘以及从大一就开始寻猎和跟踪优秀大学生的“星探式”招聘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新颖的招聘方式。有针对性去选取一些适合自身企业的新颖招聘渠道不失为一种渠道的创新和尝试,我们要去勇于实践和开拓,并在实操中总结经验,把招聘效果做得更好。

【星期五】实操应用:企业招聘渠道改善与优化

通过前几天对各种招聘渠道的改善和优化的讨论学习,结合自身企业招聘渠道使用的现状。牛人们都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普遍认为我们对招聘渠道的使用不够深入或拿它没办法,有点安于现状或黔驴技穷的感觉,还有人认为“反正各种能用的招聘渠道都用过了还是招不到人,没辙啊!”情况真是这样吗?其实未然,因为人才总是会在渠道中流转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找对渠道;我们找对渠道后有没有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去深挖,去整合多种渠道去深挖,并把渠道做细做透。在这方面,大部分企业和HR还是做得不够的,大家的招聘渠道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做得细致程度等都有待提升。如何改善这一现状,那就要广开渠道、深入耕耘、在总结好的渠道运用技巧和经验的同时去更好实施,这样,我们的招聘渠道的使用效果才会有更好的改善和提升。

第5篇:优化教学结构改善语言活动效果

一、优化课堂导入

1、承上启下。温故导新。在开展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时,我启发幼儿回忆故事内容,理解角色特点,主要依托三个连续的问题:(1)前几天,我们已听过“金鸡冠的公鸡”中的第一段,知道了公鸡第一次受骗的经过。狐狸是怎样引诱公鸡的?谁能来学着狐狸的样子对公鸡唱一唱呢?听了这首儿歌,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2)从公鸡的受骗中,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3)公鸡被狐狸抓住以后。它们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

2、奇妙设疑。顺势引导。在实施中班语言活动“淘淘的星期天”时,我们通过设疑,启发幼儿猜测猴妈妈的去向,引出图画信。(1)出示小猴淘淘。师:今天是星期天,小猴淘淘早上起来,发现妈妈不在家,急得快要哭了,你们想想看,他妈妈会去哪儿?(幼儿自由猜测)(2)发现信。师:淘淘在家找呀找,发现一封信,淘淘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他看一看,读一读。

3、媒体演示,直观感知。在大班语言活动“小小宇航员”的导入时,我们播放“神舟六号”发射的录像,进仓――发射――遨游太空――返回地球――定格画面费俊龙。然后,向孩子们提问:这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到哪里去了?从而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优化衔接过渡

1、由果及因,联想过渡。在小班讲述活动“猴大哥”第三环节中,教师指导幼儿玩拼图游戏,从中寻找答案。教师先指导幼儿观察到底是谁扔的香蕉皮?出示图片1提问:(1)猴大哥吃完香蕉是怎么做的?(2)猴大哥吃完香蕉把香蕉皮扔在外面,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接着请小朋友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从上到下,重新排图。

2、捕捉细节,设疑过渡。在大班讲述活动“爱心小兔”中,当说到小猴打算给大灰狼送一只小兔时,教师问:你们赞成吗?为什么?然后置疑:小猴听了笑着说送的是一只特殊的小兔,什么地方特殊呢?

3、归纳导引,总结过渡。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的第二环节第四层次,为了帮助幼儿归纳公鸡的特点,感悟蕴涵其中的寓意和哲理,教师问:故事发展到这里,公鸡前后一共受骗了三次,你们明白公鸡一次次受骗的原因吗?

三、优化教学高潮

1、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在“爱心小兔”语言活动过程中,教师“愁眉苦脸”地说:小动物们收到请柬之后,有的愁眉苦脸,有的胆战心惊,给大灰狼送礼物可真难啊!该怎么办呢?以此引导幼儿借助音乐、图片等推理、想象故事情节。在事件的冲突中。理解爱心,感知角色的变化。

2、设计一系列连环递进的问题。还是在“爱心小兔”语言活动中,在高潮迭起的矛盾冲突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感觉到大灰狼的变化了吗?他的心现在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呢?这颗火红的心又代表着什么呢?一年过去了。大灰狼的生日又到了,其他小动物会不会来祝贺他的生日呢?(借助背景音乐)……

3、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活动“淘淘的星期天”第

二、三环节中,为了让幼儿理解、表述信的含义,掌握解读图画信的方法,教师直接出示图片进行提问:这信是谁写给谁的?(幼儿简单表述对图画信初浅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分步理解图画信的含义(猴妈妈写信告诉小猴什么事呢?这箭头是什么意思?)。然后进行小结:哦,我明白了,这些箭头表示妈妈叫淘淘一个人在家做事的顺序,妈妈让淘淘早上起来先……再……到了中午……再……最后……教师让幼儿尝试制作图画信,学习连贯表述信的内容。

四、优化活动结束

1、承前启后,前后呼应。在中班讲述活动“给熊奶奶读信”的第三部分结束时,教师先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何同样一封信,熊奶奶听野猪读很伤心,听小松鼠读却很快乐呢?那小松鼠会是怎样读的呢?谁来学一学?在音乐《ONE DAY IN SPIKING》声中,幼儿学小松鼠的口吻给熊奶奶读信。接着在结束部分,教师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幼儿讨论:在生活中,大声说话,没礼貌会让人伤心,而用轻柔动听的声音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彼此友好。心情舒畅。这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信,要让客人老师和收信人心情舒畅,你会用什么语气去读呢?

2、旧顾所学,提升认知。小班讲述活动“猴大哥”结束部分是这样安排的:(1)师:看,谁来了?(出示猴子玩具,孩子与猴大哥互相打招呼)(2)师:我们将刚才猴大哥发生的事编成一个故事告诉他吧。(3)师:猴大哥这么做对吗?哪个小朋友来告诉猴大哥应该怎么做才对?(猴大哥: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乱扔果皮纸屑了,谢谢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走。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看看还有谁会乱扔垃圾,我们也去帮帮他吧!)

3、启发思维,拓展延伸。在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西瓜皮”结束部分,教师安排幼儿想象添画,尝试创编儿歌:(1)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玩呀?听,老师为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西瓜皮,变秋千,小松鼠。坐上去,荡来荡去真有趣!(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谁会用它来干什么?(3)幼儿自由想象添画讲述、展示作品、欣赏作品。

第6篇:如何改善和优化网络招聘效果

网络招聘是企业最为常用的招聘方式。那其效果如何呢?有HR就吐槽说,未见得有那么好。因为他们在做网络招聘时经常会碰到发布的职位没人理或者多为垃圾简历,主动搜索又找不到合适简历又或者面试到访率低的困境,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局面,优化网络招聘效果。

网络招聘有着费用成本相对较低、信息覆盖面广、信息传输更新快、接受面大的优势,网络招聘成为招聘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是企业最常用的招聘手段,我们公司进行网招,最常用的网站有:

一、公司网站:现在很多有求职者,直接输入公司名称进行搜索。公司的网站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网招首页主要介绍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宣传、开发项目介绍、招聘信息发布、员工园地等。在公司网站的招聘信息发布,我们一般按招聘岗位归类发布信息,不是综合招聘信息发布,方便求职者进行应聘岗位搜寻和查找。同时,招聘岗位职责、应聘要求、面试流程、薪资待遇等详细列出,让求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投递简历,公司网站的招聘信息和公司宣传页面,每周都会进行更新;

二、全国性招聘网站:合作过的有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都是全国性的知名招聘网站,主要用于公司招聘管理层人员和技术人员。合作两年后,通过我们的评估,发现其中两家网站有一定的重合性,很多求职者在两家网站均注册,进行简历投递,根据这两家网站在本地会员情况和两年来的招聘情况分析,二选一,现在和其中一家合作。因为是全国性的网站,投递简历量比较大,需要花费些时间进行简历筛选。每天进行刷新,集中招聘期,每两天对简历投递情况查看筛选,平时每周进行一次。简历筛选时效上限为最近两个月,超过两个月不再筛选查看;

三、专业网站:与建筑英才网和数字房地产网合作,主要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地产专业人员,效果比较不错;

四、地方性网站:人才市场网、云南信息港等。主要招聘一些普通员工和后勤人员。

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招聘需要注意:

一、公司网页及时更新维护,信息发布准确,注明招聘时效、应聘要求、薪资待遇和面试流程;

二、在全国性和地方性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留下公司网址链接,满足求职者想详细了解公司的愿望;

三、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负责网站简历搜索筛选工作,设立筛选目标,避免大海捞针式的海选工作量;

四、对求职者简历信息不要全信,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不能提供数据支撑的过往工作业绩,不能全部采信,要综合分析筛选简历信息;

五、简历初筛合格者,马上采取QQ、电话、微信,有条件可视频的方式进行联系,作为初筛;合格后,按简历信息进行必要背景调查,情况属实,在通知进行面试。在面试前,各环节工作做到位,减少面试程序工作量,提高招聘工作效率。

第7篇:法治安商,改革营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明显改善

年初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全面施行《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稳步向好,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总结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的案例(《法治安商、改革营商、作风亲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已被中央组织部编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成为国家案例库首批案例和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

一、重执行、抓落实,法治安商取得新进展。聚焦严格执行、全面落实,着力做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的下半篇文章。一是健全完善《条例》配套制度。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出台《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提出七方面50条措施,明确具体工作“谁来干”“怎么干”,为优化营商环境定出路线图、责任书。同时,加快推进《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监督办法》《黑龙江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等配套立法进程,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二是开展《条例》施行情况执法检查。省人大采取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的方式,通过企业座谈、个别访谈、听取汇报、明察暗访、实地检查等形式,深入13个市(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了解掌握、纠正整改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畅通营商环境监督渠道。整合20个省直单位32条政务热线,建立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热线“12303”,一号响应企业群众诉求。积极推动社会监督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全省设立18个监测站、634个监测点,选聘262名特邀监督员,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实时反映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四是用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引入第三方机构,采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13个市(地)及哈尔滨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形成我省首个《黑龙江省营商环境报告(2019)》。充分发挥评价结果“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指导督促市(地)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精准整改问题、专项推进工作,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指标办理时间平均压缩34.4%。

二、重创新、优流程,改革营商实现新突破。聚焦企业审批痛点、群众办事难点,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机制活力,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集中规范,打造权责清单2019年升级版,实行动态更新和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先推进省市县三级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法定时限、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10项要素统一。二是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复制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组织开展不动产登记、投资审批、商事登记以及人力社保和公安管理等重点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开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省公安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186项、延时服务125项、可物流快递68项、可全城通办71项。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全省“一张网”政务服务体系,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app“全省事”上线试运行,审批事项办理提速74.2%。积极推进“一件事”全链条流程再造,继续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省级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减少271个环节,平均压缩时限7天。全省不动产登记已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哈尔滨市海关出台16条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通关效率处于全国前列。三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全省实行“35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7.7万份,惠及企业近4.5万户(次)。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通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系统,推行“办照即经营”,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大庆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哈尔滨新区小型餐饮业户等市场主体承诺即可经营、无须行政审批,全省市场主体已发展到239.2万户,同比增长8.7%。推进市场主体注销便利化,搭建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行注销简易程序,着力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全省累计注销企业5万户、个体工商户59.4万户。四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印发《黑龙江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审批事项清单,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图,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推广首席服务官、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民利企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实行“承诺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哈尔滨新区实现了社会投资工业类、仓储类项目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到获得开工建设许可,仅用时9个自然日的“新区速度”,比国家规定的120天提前100多天,迈入领跑全国的第一梯队。委托下放部分省管用地审批(审核)职权,出台22条服务全省百大项目用地保障意见,建立用地审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容缺受理机制,开辟百大项目绿色通道,用地审批整体提速20%。

三、重保障、优服务,作风亲商得到新提升。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政策、强化措施、精准服务,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龙江营商特色品牌。一是在招商引资上优化服务。出台《黑龙江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保障,着力为投资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对省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全面推行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部门领办、首席服务、清单管控、关键点控制的“六个100%”服务措施。省发改委聚焦百大项目推出网上办、马上办、我帮办、一次办、最惠办等八项措施,全省110个百大项目已开工109个,完成年度投资905亿元,投资完成率82.1%。省商务厅绘制全省产业招商地图、图谱、指引,推进“专班+园区”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推进精准招商,倒逼投资环境优化。二是在减税降费上优化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全国率先按国家授权顶格推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附加”减税政策,按国家规定的50%最高减征幅度执行文化事业建设费,按国家规定下限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取消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双基数”,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阶段性降费率政策,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经统计,1至7月,全省新增减免税费132.1亿元。三是在改善融资环境上优化服务。搭建金企对接服务平台,建立包含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企业情况、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信息系统,已为企业实现融资63.9亿元。推动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全省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适时进行动态更新,开展上市前专题辅导,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北四省区科创板首批上市唯一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投贷联动、研发设备保险等系列产品,为科技性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优先服务优质民营企业、优先发放小额贷款。四是在助力自贸区建设上优化服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起草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措施,分别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签订《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合作备忘录》,复制推广107条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哈尔滨片区已复制推广73项、黑河片区复制推广57项、绥芬河片区复制推广55项。五是在清理欠企债务上优化服务。印发《黑龙江省“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动履约践诺,跟踪督促“新官”要理“旧账”,对已清理出的12249项失信违诺事项、141亿元涉企欠款,建立台账,销号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5169项、追回欠款4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84%、64%。

第8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http:// 2008年11月05日

财政部网站

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

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安排,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近些年来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支出范围基本覆盖了政府、企业和家庭等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要求,财政保障范围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着重保障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重点加大“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2003年—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6万亿元,年均增长17.8%,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加大了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03年—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支出累计分别达到2.43万亿元、1.95万亿元、6311亿元和3111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8.6%、14.9%、24.4%和16.5%,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41倍、1.27倍和1.3倍。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支出合计达到1.82万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的36.6%。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强了对民生等重点支出的保障。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到5955.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7.9%,主要用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国财政安排教育支出9081.95亿元,增长27.5%,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84.33亿元,增长22.7%,重点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等;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499.06亿元,增长25.6%,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公益性特征日益明显。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保障总体上覆盖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且农村人口所占比例高,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建设需继续加快。行政成本较高,一般性开支控制不够严格,影响财政对民生的保障力度。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刚刚起步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部门支持社会建设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证。同时,财政要更加注重推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财政要协调促进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承受能力也有限。财政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又要突出重点,从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财政承受能力,适当集中财力,着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

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既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也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同时必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不可能完全由政府(财政)直接提供。同时,公益性事业发展形式不是单一的,运行机制也各异,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一切。对能够通过市场满足的社会需求,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要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针对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着力支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取得长远效果,更好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总之,财政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着力推进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

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与货币、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现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形式给予资助。逐步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特困学生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探索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促进就业支持机制。增加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应对体制转轨和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支持机制。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城市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和缴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管机制。认真落实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

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面实行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补助、集体扶持和农民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主要对农民住院及大病医疗费用给予补偿。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覆盖范围。支持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并加强与相关制度衔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补助从主要补助供方向主要补助需方转变,对供方的补助要由“养人办事”向“办事养人”转变,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有序竞争和服务质量改善。灵活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事业,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

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集机制。积极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并根据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严格按照规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要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切实按照规定用于廉租住房保障。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订完善一般性开支标准,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支持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增长幅度,尤其是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经费的增长,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超编人员不得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预算保障范围。中央和省级单位要全面推广应用公务卡。牢记“两个务必”,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效果。在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同时,要努力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通过推行支出绩效评估、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思考:

1. 近年来,民生财政受到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公共支出向改善民生倾斜。如何理解民生财政?民生需求有没有层次性?

2. 在财政支出中,如何处理好重点工程与民生工程之间的关系?

第9篇: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摘要: 城市交通与水资源、环境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问题,随 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巨型城市快速涌现。在大城市中,交通堵塞司空见惯,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部分地段,城市交通近于瘫痪。针对以上现象,本文对城市交通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拥堵交通结构规划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口的增多,社会的进步,我们仅仅从城市的定义来看,城市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然而城市的交通问题成为了不容小觑的麻烦。

世界上很多城市存在着交通问题。对此,发达国家尝试了多种措施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如利用公共交通的方式代替私人汽车的使用、扩展或延长道路、限制私人汽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时间等。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更为严重,迅速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

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巨型城市快速涌现。在大城市中,交通堵塞司空见惯,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部分地段,城市交通近于瘫痪,此问题受到了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活动提高城市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

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1.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4.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

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因此,我们在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有一个超前的、合理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划。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面介绍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功能混乱,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迁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改变现有“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布置,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才能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

2.合理调控交通需求,挖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用潜力

要制定和完善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化,使城市区域之间发生与吸引的交通总量和交通流分布强度相对均衡,并将无效交通量和过度密集的交通集散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准确把握城市交通需求应变化趋势,超前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车辆拥有”和“车辆使用”政策,合理调控城市交通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要优化发展公共交通,使其能够以快速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要合理确定城市

出租车的拥有量,使之与城市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引导私家车的发展。

3.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城市人口密度过密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大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要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4.加强静态交通建设,着力解决好停车难问题

静态交通是整个交通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中转站,静态交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交通秩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全面加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属于社会公共事业,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项政府工程,同时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因此,停车场问题必须由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公安、规划、建设、城管、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共同实施,协调解决。要依据城市建设及交通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应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坚持“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发展思想,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植和保证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全面清理并严格控制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市区现有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和优化调整,严格控制审批新的路段,并定期进行动态评估,确保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5.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

要建立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将交通安全和法规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真正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从“小”抓起。其次,严把新驾驶员培训、考试关,要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考官定期轮换异地监考以及严厉惩处驾驶员考试中的舞弊和弄虚作假行为等等,来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新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驾驶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新办法、

新措施,逐步建立起“社区为主牵头组织、公安警察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的新机制。第三,要多层次、多渠道、大张旗鼓地加强社会面上的交通安全、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的主体意识和实际能力,把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等同为随地吐痰和乱仍纸屑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加以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交通文明意识、交通法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以及交通道德意识。第四,要科学调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创建“交通文明社区、交通文明村”等活动,构筑多方位、多层次、全民化、主体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真正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 。要突出抓住"三大群体",即:流动人口、车辆驾驶人和中小学生。针对"三大群体"的特点,强化媒体和社会面宣传,选择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案例,采取公开曝光、当事人以身说法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谴责不文明交通行为,营造严管氛围,提高全民交通法制和安全意识。

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立足于我国交通的现状,研究制定出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的完整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滕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庞松.论交通结构调整与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环保,2005

4、姜帆.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方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2

上一篇: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请示下一篇:我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