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劝学导学案一

高中一部高二基础训练导学案一

教学目标:

1. 识记掌握基础知识

2. 加强巩固高二所学过的字音

教学重难点:

形近字的读音辩解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慰藉./杯盘狼藉.禅.让/箪.食壶浆谥.号/恃.才傲物

B.裨.将/大有裨.益蹊.跷/休戚.与共骠.勇/虚无缥.缈

C.扛.枪/力能扛.鼎轶.事/卷帙.浩繁皴.裂/怙恶不悛.

D.粗犷./旷.日持久称.职/称.孤道寡绯.闻/蜚.短流长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拮.据/攻讦.毗.邻/濒.临穷形尽相./相.机行事

B.辍.学/掇.拾缔.造/谛.听济济..一堂/人才济济..

C.梦魇./赝.品徜徉./佯.装狼吞虎咽./咽.喉要道

D.殉.职/殒.灭解.数/解.读量.体裁衣/车载斗量.

3.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隽.永/眷.念怆.然/创.伤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B.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

C.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4.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恐吓./吓.唬畜.牧/六畜.兴旺爪.子/张牙舞爪.

B.着.凉/着.魔压轴./两轴.丝线卒.业/生卒.年月

C.查.看/查.究的.确/众矢之的.作为./为.人作嫁

D.哈.欠/哈.腰校.勘/校.阅三军较.量/彰明较.著

5.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裂(jūn)作.坊(zuō)喀.(kē)斯特事必恭亲

B.请帖.(tiě)讣.(fù)告电饼铛.(chēng)句式杂糅

C.脚踝.(huái)提挈.(xiã)天罡.星(gāng)题要钩玄

D.标识.(shí)重创.(chuāng)独角.戏(jiǎo)掎角之势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旗帜.瘟疫./战役.着.陆/着.想B.经营./均匀.河畔./叛.逆

C.亩.产/计谋.侥.幸/矫.健关卡./卡.壳D.奴隶./颤栗.奈.何/按捺.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颠簸.(bǒ)诤.(zhâng)友妥帖.(tiē)瑕瑜互见.(jiàn)

B.辟.(bì)谣提供.(gōng)隽.(jùn)秀处.(chù)心积虑

C.妩.(wǔ)媚强.(qiǎng)迫滂.(pāng)沱高大轩敞.(chǎng)

2 松柏./柏.油呜咽./哽咽.

D.筵(yán)席典(diǎn)当毗(pí)邻蛊(gǔ)惑人心 ....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呵护/苛求渐染/流水浅浅严词喝问/曲高和寡 ......

B.劲旅/径赛蜿蜒/垂涎三尺不寒而栗/呕心沥血 ......

C.提防/提取模型/大模大样怏怏不乐/泱泱大国 ......

D.疫苗/演绎应届/应接不暇苦心孤诣/雄关险隘 ......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着眼/着装完毕铜臭/遗臭万年攒射/人头攒动 ......

B.重创/抚平创痛丈量/计量单位数落/数见不鲜 ......

C.偏裨/大有裨益呜咽/狼吞虎咽吭声/引吭高歌 ......

D.慰藉/杯盘狼藉落枕/丢三落四薄暮/厚古薄今 ......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参加/参横斗转强迫/强词夺理解数/解甲归田 ......

B.蹊跷/独辟蹊径扛活/力能扛鼎巷道/万人空巷 .......

C.糨糊/襁褓之中橘红/正而不谲粮饷/响彻云霄 ......

D.藏獒/独占鳌头沉疴/呵护备至诊断/暴殄天物 ......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羁绊(pǎn)毁家纾难(shǔ) ..

撮弄(cuō)一鳞半爪(zhǎo) ..

B.数说(shǔ)啼饥号寒(háo) ..

狙击(zǔ)造谣中伤(zhîng) ..

C.信笺(jiān)生拉硬拽(zhuài) ..

书蠹(dù)面面相觑(qù) ..

D.稽首(qǐ)日薄西山(báo) ..

清癯(qú)如椽大笔(chuán)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倔强/坚强蛮横/纵横泥土/拘泥 ......

B.诽谤/菲薄淘汰/陶冶濒临/颁布 ......

C.给予/供给畸形/崎岖证券/案卷 ......

D.废品/消费竣工/逡巡蔚蓝/欣慰 ......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奴婢/媲美徇私/殉难恃才傲物/舐犊情深遗臭万年/乳臭未干 ........

B.辍学/点缀藏獒/鳌头蛊惑人心/怙恶不悛兴师动众/兴利除弊 ........

C.信札/驻扎佝偻/枸杞迄今为止/锲而不舍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

D.端倪/睥睨打烊/荡漾瓜熟蒂落/有的放矢横征暴敛/飞来横祸 ........

高中一部高二基础训练导学案二

教学目标:

1. 识记掌握基础知识

2. 加强巩固高二所学过的字音

教学重难点:

形近字的读音辩解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gū)埋怨(mán)同仇敌忾(kài)敷衍了事(fū) ....

B.怃然(fǔ)木讷(nà)为虎作伥(chāng)咄咄逼人(duō) .....

C.着落(zháo)蛊惑(gǔ)锃光瓦亮(zâng)引吭高歌(háng) ....

D.骁勇(xiāo)要挟(xiã)万马齐喑(yīn)洗洗涮涮(shuàn) .....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铜臭/臭氧小巷/巷道高亢/引吭高歌遂心/毛遂自荐 ........

B.堤岸/提防负疚/归咎惬意/锲而不舍拘泥/泥古不化 ........

C.佣金/佣工靓妆/靓女狙击/前倨后恭纶巾/经纶世务 ........

D.炽热/咫尺媲美/毗邻便宜/大腹便便惆怅/为虎作伥 ........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载歌载舞 载誉归来 怨声载道 风雪载途 B.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强弩之末 强颜欢笑 ........

C.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典当衣物 当头棒喝D.字里行间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间接传染 ........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福祉(zhǐ)纰缪(miù)慰藉(jiâ)粗糙(cāo)....

B.挫折(cuî)刹那(chà)煽动(shàn)敌忾(kài) ....

C.累赘(lãi)口角(juã)创伤(chuāng)估量(liàng) ....

D.编纂(zuǎn)篡位(cuàn)稗官(bài)蹊跷(xī) ....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渔父肉脯釜底抽薪拊膺顿足B.框架粗犷夺眶而出旷日持久 ........

C.炽热贽见博闻强识栉风沐雨D.缄默掮客草菅人命间不容发 ........

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遏止扼要鄂伦春族厄瓜多尔 ........

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撕裂趔趄烈火金刚骂骂咧咧 .........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岔路差劲诧愕千年古刹姹紫嫣红 B.踪影鬃刷综述开宗明义溪水淙淙 ...........

C.恚恨荟萃市侩自惭形秽讳疾忌医 D.睥睨辅弼敝屣筚路蓝缕刚愎自用 ..........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编程煸炒贬谪痛砭时弊翩跹起舞B.拮据狙击拘泥鞠躬尽瘁囤积居奇 ..........

C.咽喉呜咽哽咽狼吞虎咽咽气吞声D.鞭笞妍媸痴迷嗤之以鼻龇牙咧嘴 ..........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崎岖/祛除薅草/蓬蒿打盹/下蹲 自古暨今/嫉贤妒能 ........

B.籼米/翩跹箴言/甄别车辆/咱俩 扶老挈幼/怯声怯气 ........

C.刍议/踌躇飙升/鱼鳔颀长/豆萁 罄竹难书/钟磬齐鸣 ........

D.孜然/辎重剃度/倜傥熟稔/荏苒 卓尔不群/真知灼见 ........

2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量(liáng)测量思量量体裁衣量才录用 ....

B.闷(mēn)闷热闷棍闷声闷气闷闷不乐 ....

C.创(chuāng)创伤创口满目疮痍重创敌军 ....

D.供(gōng)供应供奉供不应求仅供参考 ....

2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复辟媲美庇护权刚愎自用大有裨益.....

B.豢养隐患盥洗室风云变幻焕然一新 .....

C.老妪熨帖郁金香与会代表鹬蚌相争 .....

D.旗帜炽热滞纳金博闻强识炙手可热 .....

2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踱(duï)步吝啬(sâ)诽(fěi)谤浅尝辄(zhí)止 ....

B.端倪(ní)陶冶(yě)倔(juã)强子孙侯(hîu)者 ....

C.孰(shū)视会稽(jī)气馁(ně)惴惴(zhuì)不安 ....

D.勾(gîu)当荒谬(miù)缜(zhěn)密曲曲(qū)折折 ....

2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缄默信笺悭吝草菅人命 B.妲己澹泊菡萏殚精竭虑 ........

C.嗜好对峙侍奉恃才傲物 D.畜牧勖勉酗酒体恤下情 ........

27.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憎(zâng)恶果脯(fǔ)缜(zhěn)密朝暾(tūn)夕月 ....

B.稽(qǐ)首下载(zǎi)连累(lâi)踽踽(jǔ)独行 ....

C.压轴(zhîu)绷(běng)脸露(lù)骨削(xuē)足适履 ....

D.豇(jiāng)豆按捺(nà)辟(pì)谣少(shāo)安毋躁 ....

28.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糜烂麾下望风披靡摩肩接踵B.惆怅啁啾未雨绸缪风流倜傥 ........

C.嬗变檀香颤颤巍巍擅离职守D.怠工苔藓百战不殆贻笑大方 ........

29.下列各组每对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钻研/钻头积累/连篇累牍挨家挨户/落后挨打 ......

B.应当/当真撮合/一撮头发冠冕堂皇/勇冠三军 ......

C.和谐/附和豁然开朗/豁亮引吭高歌/不吭一声 ......

D.露富/露面用劲/疾风劲草味同嚼蜡/咬文嚼字 ......

3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提防堤岸缇骑金榜题名醍醐灌顶B.凋零啁啾倜然雕虫小技未雨绸缪 ..........

C.怯懦惬意契约扶老挈幼锲而不舍D.朱萸揶揄墙隅滥竽充数尔虞我诈 ..........

第2篇:《劝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编:林海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②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巩义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本性。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1)木直中()绳槁暴()参省()

筋()骨须臾()跂()而望

(2)假舟jí()qiè()而舍之kuǐ()步

qíji()nú()马金石可lîu()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请指出下列黑体字的活用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輮以为轮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质疑和分析重要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请解释句中两个“中”的用法和“以为”的用法。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请解释黑体字的意思,并比较句中两个“而”的用法。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请解释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ï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î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四、延伸迁移 总结归纳 1、拓展迁移

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2、学习小结

五、质疑与反思

请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学质疑 1、温故知新:

★指出活用现象及用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理解鉴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声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不超过10字概括本节的内容:

② 试归纳本段文字中几个“而”字的用法。

③本段中的几个“假”字,是什么意思?与成语“假公济私”的“假”意思相同吗?还能再举几个带“假”字的成语吗?并比较其用法。

④ 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研讨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1、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二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三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四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3、本文用了什么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何作用?试分析?

4、作者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îng)槁暴(pù)磨砺(lì)輮以为轮(rïu) B.须臾(yú)跂(qí)望靛(diàn)青参省乎己(shěng) C.跬步(guī)蓼蓝(liǎo)骐骥(jì)生非异也(xìng)D.驽马(nú)蛟龙(jiāo)镂刻(lǒu)锲而不舍(qì)

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晒)②輮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到) ⑤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秉赋)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延伸迁移反馈矫正

1、拓展延伸

★对“善假于物”该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2、学习小结(总结自学中的得与失)

【课外拓展阅读】

人生感悟:有感《劝学》

洪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皆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因自己的优势而骄傲,不因自己的不足而自卑,人应该这样。

人都是在学习中前进,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粗俗。高于我者比比皆是,强于我者,不可胜数。遇到比我强的人,要向他虚心请教,学己之长,补己之短,不因别人强于我,就嫉妒,就有排斥心理,就孤立人家。遇到比我弱的人,不应歧视,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遇到比我有学问的人,是我之幸事,遇到比我见多识广的人,是我之喜事,使我有师可学,有问题可向之请教,有困难可询问解决之策,于我可增长知识,于人可传播知识,何乐而不为?

学习的东西很多,看其正面的东西,看其积极的东西,摒弃负面的东西,扬弃消极的东西。傲慢与偏见同行,愚味与固执相伴。与光明为伍则光明,与阴暗为伴则心生晦暗。与积极为伴则快乐,与消极为伴则沉落。学问不以高低贵贱而论,知识多少无男女老幼之分。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短必有所长。以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则我之所短可变长。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知识,谁也不是天生就有学问,涓涓细流成江海,微小泥沙筑高山,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学历不能代表知识,知识也不能用学历来衡量,坐吃山空,江郎才尽。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落后。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事间万物,皆有可探,知识宝藏,永学不完。学问学问,连学带问。只学不问,东施效颦;只问不学,终究不知所云。不求甚解,终为皮毛,悟其至理,其乐陶陶。不刻苦,不得真学问,浮躁者,犹如点水蜻蜓。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只要有学,何患老幼卑尊?人贵有自知之明,却又常看不清自身。如有挚友,时时加以批评指正,则吾之所幸。闻过则喜,见贤思齐,多谢率真。不耻下问,不必脸红,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解吾不惑,有如黑暗中明灯,为吾指路,催我不断进步。时时反思,查找不足,对症下药,一通百通。恩师良言,深思熟虑,学友头筹,我之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坐舟,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所言,依然深刻。

第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编号: qnj-x-15(1) 主备人:郑模亮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孙权劝学》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日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法指导】

1.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2.透过人物语言推测人物神态、口吻、心理,特别注意的是语气词,这种方法为“语气线索法”,同时考虑人物身份及相互关系,以便使推测更合情合理。 【知识链接】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赤壁之战,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查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卿( ) 邪( ) 涉猎( ) 孰( ) 复( ) 更( ) 2.《孙权劝学》选自 ,本书是 (朝) 家、 家

主持编纂(zuǎn)的 体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把预习的疑难汇总出来。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或重点翻译词语(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并解释,疏通文意。

3.揣摩人物说话语气,角色(旁白、孙权、鲁肃、吕蒙)朗读。 4.能找出人物对话吗?请分析语气和人物(孙权、鲁肃、吕蒙)性格。 (温馨提示:请用“我从句子 ,感受到了 语气,可以看出 (人名) 的性格。”的句式。) 孙权: 鲁肃: 吕蒙:

三、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合作解决,没完成的再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仍未解决的困难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在展示的最后环节提出来。

四、展示准备:针对小组要展示的问题再次讨论。

五、展示点评:分组展示点评。

六、拓展延伸:

读书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深入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词意思,然后运用这两个成语写一段话。 【学后小结(收获和困惑)】:

第4篇: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

《劝学》

编写人:王丹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荀子》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文中蕴涵的“学习之道”,通过研读文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荀子简介:

1、荀子其人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指出先秦儒家三个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指出先秦议论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荀子的思想

(1)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2)“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

3.“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5.“化性起伪”的性恶论

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三、成语积累

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积水成渊:

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四、基础巩固,请为以下粗体字注音

木直中(

zhòng

)绳

须臾

(

)

虽有(yòu)槁暴(gǎo

pù)

参省

(cān

xǐng)

跂(qǐ)而望矣

知明(

zhì智)

生(xìng性)非异也

蛟龙

(

jiāo

)

锲而不舍(

qiè

)

跬步(

kuǐ

)

六跪二螯(áo)

骐骥

(

)

蛇鳝之穴(shàn)

驽(

)马

五、通假字积累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

(“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晒)

六、古今异义

1、博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2、疾 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

3、假 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4、金 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5、爪牙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答案: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疾 古义:强。

今义:疾病,快。

3、假 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走狗。

五、实词积累

中:

(1)瓮中之鳖

(

内、里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间、当中

)

(3)中道而废

(

半、一半

)

(4)木直中绳

(

符合、适合

)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命中

)

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憎恨

)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

)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妒

)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

疾病

)

闻: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听、听到

)

(2)博闻强志

(

见闻学识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声誉、名声

)

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

(3)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5)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6)络绎不绝

(间断、断绝)

(7)绝处逢生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8)绝无仅有

(独一无二)

假: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3)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真”相对,假装

(5)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而:

蟹六跪而二螯

(

表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

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所以”

)

登高而招

(

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

吾尝跂而望矣

(

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八、翻译句子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理解性默写

1、“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荀子《劝学》中“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7、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答案: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5篇: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一)(教师)

《劝学》《 师说》

【复习目标】

1、 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要实词意义与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劝学》《师说》全文。

3、 背诵并默写《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完成迁移训练,并翻译全文。

【课时】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释《劝学》中的加点词语或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 ),虽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 )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 )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 )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 )也。 ...

二、背诵《劝学》全文。

三、背诵《孔子语录》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第二课时

一、默写。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________________。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___ 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而闻者____。

(3)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____千里。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积____步,无以____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 (6)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__________。蟹六跪而二____,非蛇___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

2、(1)子曰:“ ___,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________ ,不亦君子乎? (2) ,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8) 子曰:“____________,不____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二、解释《师说》中的加点词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 )?惑而..

2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 )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 )益圣( ),愚( )益愚(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 )焉。彼童子之师,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 )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 )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圣人无常( )师。孔子师( )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 )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 ),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 )其能行( )古道....( ),作师说以( )贻( )之。 ..

二、 背诵《师说》全文。

三、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三、四课时

一、默写。

1、(1)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3)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

(4)爱其子,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惑矣!彼童子之师,___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故天将降大任于___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于虑,而后作;征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迁移训练。

(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三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

①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

4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移让 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3分)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3分) (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

三、翻译《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并整理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

5.(3分)C (重:重叠) 6.(3分)D(①个人经历;⑥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

7.(3分)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 8.(10分)

(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3分,既、以、爱各1分)

(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3分,句式、其、句意通顺各1分)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4分,卒、当、果、遣各1分)

5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6

第6篇: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这意味着( ) ①国家有权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实际购买力 ②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人民币 ③国家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发行人民币 ④新版100元纸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014年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0元。2015年在众多生产M商品企业中,甲企业率先引进技术,改善管理,原来每天生产10件,现在每天生产15件。假定其它条件不变,2015年该企业一天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和单件商品价值量分别是 ( ) A.2700元 180元 B.1800元 120元 C.1200元 80元 D.1200元 120元

3.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变革结算方式,减少现金使用 ②降低交易费用,防止通货膨胀 ③创新消费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保证账户安全,扩大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随着人民币计价功能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能够规避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减少因结汇、购汇等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 ( ) A.能够增加国内居民的有效购买力 B.有助于拓宽国内居民投资海外渠道 C.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会稳定人民币汇率,降低金融投资风险

5.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2015年11月27日报价为1欧元对6.7754元人民币,28日报价为1欧元对6.7708元人民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这一趋势发展,将会 ( ) ①对我国向欧洲出口商品有利 ②对我国向欧洲进口商品有利 ③对我国公民到欧洲旅游有利 ④对我国向欧洲投资不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自2014年5月1日起,大连市调整出租车运价标准。起步价由8.00元/3公里调整为10.00元/3公里。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出租车起步价执行货币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C.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可以使用信用卡结算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能在享受服务后付费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反映大连市出租车涨价产生的影响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4年“双11”购物狂欢节,我国网络零售额再创历史新高。综合性网络零售平台天猫商城当天的网络销售额达到571亿元。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到243亿,占比42.6%,创下全球移动电商平台单日交易新高。这意味着 ( ) ①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转账结算业务 ②传统的实体店购物将为网购所取代

③网络购物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据此,完成9-10题。

1

9.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定于2015年11~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这意味 ( ) ①国家有权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实际购买力 ②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人民币 ③国家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发行人民币 ④新版100元纸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⑤④

10.从央行投放和回笼现金的一贯操作流程看,2015新版人民币是通过回笼银行上交的残损人民币,同时投放等额新版人民币的方式,逐步替换旧版人民币。简单说,就是“回收残损票子,用新票子替换”。这一做法旨在 ( ) A.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B.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C.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股市出现“大波动”D.稳定流通中货币量,维护货币金融秩序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表述与其对应图标信息相符的是

①B商品需求弹性大,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 ②曲线反映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③从A到B点的变化反映了商品价格对商品供给的影响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需求量会由A点向B点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2015年8月,我国多地鸡蛋价格比7月价格上涨20%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上半年禽蛋的低迷价格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蛋鸡存栏减少,这是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鸡蛋价格的高位运行将持续一段时期,这会吸引部分养殖户扩大养鸡规模。这表明 ( ) ①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5年第22号强台风“彩虹”于10月4日在湛江市坡头区沿海地区登陆,台风半径覆盖了茂名大部分地区。受其影响,茂名沿海附近风力达到13到15级,并出现了长时间特大暴雨。期间,茂名地区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这表明 ( )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C.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D.气候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14.下图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 )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如图所示,现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的需求弹性大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乙的需求弹性大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5. 2015年9月,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在评估了低油价对业务影响之后,美国最大能源企业之一的康菲石油公司宣布裁员10%。这表明 ( ) ①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规模 ②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④缩小生产规模就会提高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16. 下图所示为新能源基本型乘用车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会导致曲线从S向S1移动 ( ) ①对生产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高

④对购车者实行财政补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近段时间,“互联网专车服务”市场发展井喷,引起社会极度关注。据此,完成17~18题。

17.未来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高端商务出行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公车改革后,这股需求对市场产生的蝴蝶效应更大。

“互联网专车服务”会 ( ) ①促进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升级换代,因为生产是消费的导向和目的 ②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因此国家要依法监管和维护租车行业秩序 ③增加劳动者就监,既方便消费者的出行又会促进租车服务业发展 ④扰乱出租车行业秩序,因此国家要限制和取缔“互联网专车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专车”的里程价格制定;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表示,目前“专车”与出租车相比,乘车费用较高,同时价格形成机制不透明.在实际营运过程中,驾乘人员间又存在议价空间,价格机制基本呈现出“灵活却不规范”的态势.要破解这一态势,要通过 ( ) ①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 ②厘清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形成合理的专车里程价格机制 ③召开价格听证会,让利益相关方代表共同决定专车里程价格 ④让专车司机和乘客“讨价还价”,协商决定每次实际营运价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在市场上,甲商品和乙商品是互为替代关系,乙商品与丙商品是互为互补关系。2015年7月份以来,甲商品价格明显持续上涨,其他条件如果不变,根据需求法则和供给法则,甲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导致 ( ) ①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增多 ②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减少 ③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增大 ④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从理论上讲,消费水平的提高既表现为消费支出的增加(不考虑物价因素),又表现为人们在生存资料消费得到满足后,为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更多地增加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下图中体现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 )

21.“十二五”期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投资,消费成经济增长主动力。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 ( ) A.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更“能消费” B.保障网越来越密,老百姓更“敢消费” C.新产品层出不穷,老百姓更“愿消费” D.消费环境改善,老百姓消费信心增强

22.消费有两大前提,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高收入的人有支付能力,但消费欲望不高,中低收入的人消费欲望较高,但又缺乏货币支付能力。因此,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是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以下措施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 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②加大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力度

③提高城市低保、社保、离退休金

④加大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 2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这种新兴消费可以 ( ) ①减少流通环节,节约交易成本

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交易公平 ③引导消费理念,避免从众消费

④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科学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 ( ) ①克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 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人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5.随着高温伏天的到来.啤酒市场也进入了2015年一年中的最“火”销售季。在许多家超市啤酒已然抢占了超市入口处的“优越”位置。与往年不同的是,一直“居高临下”的进口啤酒竟然放低身段,主动促销降价,部分产品售价与国内品牌啤酒近乎持平,显露出在今夏抢占更多市场的野心。进口啤酒降价销售 ( ) ①反映啤酒市场的竞争激烈 ②基于价格对需求产生影响 ③表明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④表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材料一 不法商人经常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不愿主动维权。

材料二 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营销策略中出现失误。市场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现状、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

(2)从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如何做。

27.进入2015年,石油价格延续着2014年一路走低的“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油价接连下降,让私家车主们享受到不少的福利。此前,一些车主嫌油价太贵,舍不得经常开车,如今开车频率明显增加,没有车的一些市民则在考虑买车,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专家认为,油价可以“任性跌”,但传统石化能源消费却不能“任性”。

材料二 继2014年两次提高汽油消费税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2015年1月13日起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将汽油的消费税税额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这次提高石油消费税的收入将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能源、豉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一中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重要意义。

4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答案

1.B2.B3.B4.A5.C6.A7.C8.C 9.B10.D11.D12.D13.B 14.A15.B16.A17.C18.A 19.B 20.C 21.A 22.A 23.C 24.D 25.A 26.(1)①从众心理:选择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

(2)①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

②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7.(1)①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是否购买及其数量,油价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消费;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下降,汽车需求量会增加。(4分)②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环境压力,应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7分)

(2)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2分)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答案

1.B2.B3.B4.A5.C6.A7.C8.C 9.B10.D11.D12.D13.B 14.A15.B16.A17.C18.A 19.B 20.C 21.A 22.A 23.C 24.D 25.A 26.(1)①从众心理:选择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

(2)①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

②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7.(1)①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是否购买及其数量,油价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消费;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下降,汽车需求量会增加。(4分)②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环境压力,应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7分)

(2)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2分)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5

上一篇:免费计划书下一篇:思考快与慢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