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创新思路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赋予高职院校党委组织来说, 做好学生党员建设工作尤为重要, 加强对学生党员建设工作的改进, 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一步。高职院校可以为社会直接培养出应用型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最快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 其自身需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紧跟党的步伐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

(一) 学生党员数量较少, 比例较低, 分布不平衡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 我国高校学生中党员人数的比例只有8%, 高职院校中党员学生的人数比例仅为2%。不仅如此, 高职院校中各个年级的学生党员人数分布也不平衡, 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较多, 一年级的学生党员基本没有。分析其原因, 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周期和党员的考察周期存在矛盾, 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 三年级最后一学期需要进入社会企业实习, 这与本科学习相比在校时间短。党员考察时期长, 各项指标十分严格, 很多优秀学生虽然满足入党需求, 但是都无法成功进入党组织队伍。

高职院校与其他学校相比, 教师队伍大多数为年轻教师, 兼职教师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 基层党组织内教师党员不多,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 教师党员无法满足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需求[1]。

(二) 学生党建工作观念落后

现代化教育改革下, 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 招生数量也在增加, 但学生党建工作观念较为落后。针对党建工作观念的滞后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高职院校内学制较短, 课时较少。学生在学校内只需要学习三年, 但实践应用能力却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人们普遍认为学生人数和学校资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但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漫长的过程, 需要循序渐进的影响学生, 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观念的改进。 (2) 学生党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无法形成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 党员数量和党员工作之间存在差距。

(三) 组织建设薄弱

针对学生党建工作体制, 其现状如下: (1) 大多数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 办学历史不深厚, 很多学校处于合并过程。学生党建工作体制不够完善, 缺乏组织系统, 基层组织没有经过发育, 学生党支部未建立, 学生工作职能和创新力不足, 党建工作整体缺乏活力。 (2) 部分学生对自身党务工作缺乏热情, 不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 没有责任意识。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进修的机会, 导致党务工作者无法认清自身地位, 工作能力也无法提升。 (3) 高职院校内很多党支部人员都是兼职工作人员, 随着党员申请数量增加, 人们对申请书审核与培育对象考察不够严谨, 很多流程付诸于形式, 导致党员缺乏先进性实现, 学生党建工作氛围也不理想。

(四)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当前招生体制下,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 学生素质较差。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考入本科院校而丧失了信息, 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政治信仰, 只从实际出发, 以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为主, 只关注未来的岗位就业。学生入党考察期需要一年, 实际上这些学生缺乏社会阅历, 政治理论修养也处于起步阶段, 学生们没有工作经验, 一年的时间入党比较仓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在非公有制企业内工作, 学校流动党员较多, 对其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创新思路分析

(一) 重视长期规划,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当前状态下, “拖、懒、宅”、已经成为部分青年学生身上的标签。不良心态在学生身上若隐若现, 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自我控制力弱化、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底蕴薄弱、协作精神缺失等问题。做好学生党建长期规划工作, 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壮大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学校需要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

建议严格遵循党的思想, 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将学生党员的工作作为学校党委重要工作任务, 为学生党建工作制定长期规划, 提出相应的目标, 明确安排学生党员培养计划、党建工作步骤以及进度等。建议从实际工作出发, 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制度, 实现党建工作的系统化, 将党员责任制与考核制度深入到党员队伍管理中, 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实现学生党员的优胜劣汰, 通过责任落实制度明确党员责任, 提高责任意识。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安排和经费问题, 建议以保证学生党员质量为基础, 加大党员工作力度, 经过几年的时间提高学生党员比例[2]。

(二) 实现党建工作重心迁移, 做好党建衔接工作

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迁移,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与中学时期的衔接, 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入党机会。高职院校普遍为三年制, 学生党员数量在增加, 大量毕业之前突击发展对象出现。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党组织和中学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衔接, 要求重视中学学生党建工作成果, 加强对学生的继续教育, 让学生入党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政治头脑, 紧跟党的步伐, 自觉服从党的领导, 通过不断实践加强党性锻炼。

2018年年底,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学院获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立项。在“四抓”工作法引领下, 学院党总支打造了两项全国标杆:党员素质银行和KAB创业俱乐部。在“体商育人新模式”引领下, 学院构建了体商、科技、人文三类社团“立交桥”, 并尝试把党小组建在社团上。早起训练营、快乐减肥团、相约图书馆等特色社团, 以及红色运动会、真人“跳一跳”等特色活动,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并以丰富的活动为平台实现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心迁移, 让各年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党建工作中[3]。

(三) 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党员队伍管理体制的先进性, 建议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明确学生党支部目标管理, 分层次制定建设目标, 学生与学院辅导员对学生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建议建立监督体系, 监督学生党员的工作情况, 推动党员履行自身义务。可以在学校中设立学生党员工作举报箱, 也可以对学生党员所在寝室实施“挂牌”制度, 引导该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在群众监督的影响下, 学生党员会不断强化自身工作, 推动自己的形象塑造, 激发周围学生对加入党组织的向往。学生党员作为学生队伍核心, 也是各项校园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党员与他人朝夕相处, 在交流沟通中了解人们的思想, 建议建立网络机制,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也让学生党员在工作中更快成长。

(四) 实现党建工作向网络和学生宿舍延伸

建议将学生党建工作向网络方向延伸。对于学生来说, 网络平台应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也是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场所。党务工作者需要建立网络阵地意识, 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党建网站, 拓展网站内容, 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植入到网络平台中,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网络中,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讨论, 实现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传播, 党组织可以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获取学生对党建工作的支持, 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

宿舍是学生学习和休息的重要场所, 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党建工作向学生宿舍的方向延伸。建议在学生宿舍区域建立党员责任区, 学生党员需要在一定阶段开展党建实践活动, 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宿舍党员示范寝室的挂牌, 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提高其在学校内的影响力。为了实现学生党建工作阵地建设, 建议在学校内建立“党员之家”, 以供学生党员进行活动, “党员之家”中需要配备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 方便学生在这里拓展党性理论知识基础。除了党员活动阵地, 还需要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活动为载体, 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与锻炼。

四、总结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 高职院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思想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党建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 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 为广大在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模式, 学校招生数量与日俱增, 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支撑。基于此, 本文以学生党建工作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加以分析, 分别从党员队伍建设、工作重心、党支部建设与网络化党建等方面阐述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孟家辉.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路探究[J].才智, 2013 (7) :113.

[2] 李金霞.创新思路积极实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求实, 2016 (S2) :56-58.

[3] 顾锡宏.创新思路,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2) :52-55.

上一篇:高校“互联网+智慧校园”技术发展和应用策略下一篇:新形势下的《物权法》商事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