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法教学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现在所有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趋势, 即淡化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鲜明地体现在淡化语文的语法知识教学。这种做法是否真正可取呢?笔者认为其结果恰恰相反, 淡化语法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保护汉语健康发展方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 淡化语法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现行语文教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关于语法教学的内容都安排在附录中, 课程标准只是以知识要点的形式在最后一部分做了简单的列举说明, 七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未安排语法内容, 明显体现出了淡化语法的倾向。编在附录中,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足的课时安排, 考试中也未涉及语法知识测试题, 因而教师不会专门去讲解、学生更不会自觉地去学这些知识。语法教学形同虚设, 淡化最终导致缺失, 对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1.1 淡化语法教学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教学

语文教师误解新课标精神, 漠视必要的语法教学。受“考什么教什么”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不少老师在对新课标淡化语法教学的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偏差, 误把语法教学的淡化理解为弃置。对语法教学内容, 有时间就“点缀”, 教学时间不够就“弃”之不理, 在教学中实行“语法零教学”, 理由是语文能力不是靠学语法提高的, 语法知识也不在考试之列。新课程标准所说的不列入考试范围, 指的是不用概念、术语和繁琐的分析来为难学生, 但其实对语法知识运用的考察一直都有。对于语文教师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和任务, 汉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 而且一直在模仿, 不仅模仿书上念的, 也模仿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这实际上明确了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试想教师对语法教学的漠视, 又怎能对学生学习语法起到示范作用?教学的“教”和“学”又怎能和谐统一?语法教学的缺失势必影响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

1.2 淡化语法教学影响了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语法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 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语文教学上, 而且体现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中学语文教学中讲授语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增强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学生来说, 学习语法不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死抠一些概念, 而是为了实用。淡化语法教学会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以下从四个角度来说明。

1.2.1淡化语法知识, 影响了学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语病

辨析句子语病是语文的重点题型,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分析句子结构。但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所以对于一些常见的病句如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句式杂糅、语序混乱等都不能快速、准确地辨析出来。

1.1.2淡化语法知识, 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中学生很怕学习文言文, 在“言”的学习中真可谓“头疼”。探究其结果我们发现由于在教学中淡化语法知识, 学生很难弄懂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词类活用, “之”、“而”的用法和意义及实、虚词分类等语法知识, 不能做到准确翻译, 进而不能准确把握文意。

1.1.3淡化语法知识, 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现在,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落在阅读理解上, 也就是对文章的分析上。一篇文章, 可以有多种理解, 体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创新思维。但是语法知识的淡化, 使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 长、短句式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鉴赏等方面把握不当, 从而不能精准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领悟文章的主旨。

1.1.4淡化语法知识, 影响了学生的口头交际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 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 对语法规则的不熟悉导致口语和作文的语言用语不简洁、表达不连贯, 不会严密地组织句子, 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错误运用语言的情况。这都使学生口头交际、作文的分数大打折扣。

2 淡化语法教学就不能保护汉语的健康发展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汉语也不例外, 这就是汉语语法。随着中外交流的日趋广泛和深入, 又受到一些媒体、明星的影响, 外来词汇对汉语的冲击越来越大。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 如果语法知识淡薄, 语法结构就会更加混乱, 准确运用汉语的能力必然就会降低。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民族语言的纯洁与发展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强大的体现。传承和完善祖国的语言文字、保护汉语的纯洁和健康发展是学生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 规范和保护汉语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抓起, 而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规范语言必不可少的条件。相反, 淡化中学语文语法教学, 也为规范和保护汉语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 淡化语法教学其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健全的举措, 不利于老师的深入研究, 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是对语文教学和接受的一种阻碍。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中学淡化语法教学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 在接受能力和改进能力较强的中学阶段, 重视语法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了淡化语法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保护汉语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法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淡化语法教学,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晓兰.淡化语法教学的后果与对策[J].教学理论, 2009, (7) .

[2] 李平.我为学点语法鼓与呼[J].语文天地, 2007, (13) .

[3] 陈巧玲.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意义探讨[J].新课程 (上) , 2011, (3) .

[4] 吕叔湘全集 (卷十一) [M].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154.

[5] 陆俭明.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中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 2001, (6)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互联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氯碱化工降低分析成本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