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材分析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品社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摘要:教材分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分析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也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教材系统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价值分析。

关键词:教材系统分析;关联度分析;价值分析

一、教材系统分析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中外童话”为专题编写,学习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語言,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真、善、美的熏陶。编写此篇文章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进而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儿童想象,感受童话的真谛。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编组,分为10个专题,本组专题是“中外童话”,由《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4篇文章组成。这4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十分逼真。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板块安排了“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整组教材形成一个较严密的教学系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

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围绕“童话”的主题,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整体感知,而且能让学生身处其中去体验、感受童话的魅力,学会如何学习童话,并体会其中的快乐。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练习;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解童话特点并尝试写童话。三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密切文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材的功能定位

本册主要在四年级讲授,既要完成小学中年段语文学习目标,又要为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本组课文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语言、外貌、动作以及神态描写的认知、辨别与运用,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对比描写手法,将这些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为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本组课文着重让学生体会与感悟人们之间分享快乐、珍惜幸福、信守承诺以及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

(五)教材的要素分析

教材的要素主要包含物理、知识、逻辑与情感要素。《幸福是什么》一文,物理要素主要包含文字、图片与色彩,文字通俗易懂,图片主要描述了智慧女儿身穿洁白长裙,头戴花环,面带微笑,三个牧童围绕着智慧女儿坐在井边,眼神带着好奇与向往,周围树木参天,花团锦簇。画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文中的知识要素分为导语、课文内容、页下标注与字词部分。导语部分与《巨人的花园》相联系,引出文章的主题。课文内容部分主要讲述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寻找幸福的故事。页下标注部分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识字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彼、锹、杈、诧、麦、务”等字词含义,并能根据生字组词。

本文的逻辑顺序比较明确,按照遇见智慧女儿之前、遇见时、再见时的时间线索进行安排。文中将10年前与10年后的人物、环境进行对比,让学生懂得文中的牧童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珍惜幸福。

二、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主要从课文与学生的关联、与教材系统的关联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中年级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性格上比较聪明活泼、乐观好动、乐于思考;具备简单的认知、表达与理解能力,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联想想象,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是培养兴趣和爱好的重要阶段。

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前已学过哪些童话文章,学生对童话的了解程度、掌握的知识、拥有什么样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梳理,进而掌握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学生在1—4年级学过的童话故事一览表如下。

三、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从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两方面进行解读。原生价值是指文本自身蕴含的信息、内涵、情感及思想;教学价值是指教师如何准确、巧妙、简洁地传递文本信息,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快速地接收并内化这些信息。

(一)原生价值分析

1.主题呈现清晰明确。文章呈现的主题就是理解幸福、珍惜幸福。

2.逻辑关系严密清晰。通过10年前后人物、情节、环境的对比,揭示文章中心。

3.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文章按照“疏通泉眼,清理老泉—得到智慧女儿的祝福—寻找幸福—10年后再见,交流感受,明白幸福的顺序”开展的。

4.语言风格充满童趣。从语言风格上讲,简洁易懂,活泼准确,生动形象;从表达效果上讲,多用想象、幻想、对比等手法,充满童趣。

5.人物形象新奇生动。文中智慧的女儿很神秘,来得悄无声息,走得毫无预兆,她的出现也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生动;牧童的形象刻画鲜明,他们天真快乐,怀揣好奇与向往不断寻找幸福。

(二)教学价值分析

1.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例如,“枯枝败叶”一词使人深刻感受到那口泉在深山老林之中的破败与荒凉。

2.加强对不同描写手法的认知、辨别与运用。例如,动作描写:带着锄头和铁锹、用手捧起一捧水、将树叶挖开等;神态描写:她微笑着说、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

3.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法。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10年之后智慧的女儿、3个青年及自己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是备课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应树立整体系统观念,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相联系的要素,建立紧密的联系链。从横向来看,教材与学生、课程目标、学科课程标准等具有的内外联系必须分析透彻;从纵向来看,应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功能定位、要素分析、关联度分析、价值分析等方面,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教材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贾荣国.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04).

[2]加涅,韦杰著,王小明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

[3]迪克等著,庞维伟等译.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4]李俐,郭乐静.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2).

[5]刘萍.《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3,(05).

[6]杨敏芬,穆文红.依托人物读童话——《幸福是什么》教学建议[J].云南教育,2016,(09).

[7]吴立宝,王光明,王富英.教材分析的几个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作者:张蓉蓉 杨杨

第2篇: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一、认真研读备课,让阅读教学走向丰实

备好课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基础,这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认真钻研与解读上。现在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我们的老师平时很多时间都用在批改学生作业上,如果有几套本子没有改,他肯定是认为自己的严重失职,但是本来要花一个小时钻研教材的,他因为批改作业只用了半小时、甚至更少,他却没有觉得什么,心安理得。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本末倒置的现象。打个比方:备课的过程就是烧粥的过程,批作业是揭开锅盖的过程,我们的老师都乐衷于做揭锅盖的事情,对粥怎样烧?烧的怎么样、糊了还是怎么的却不闻不问。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你的上课的质量,决定着作业的质量。所有我们的老师应该好好重视备课工作。

现行语文课标只是列述了课程目标,即必须达成的最终结果,对教学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并没有具体规定应该教什么,这也带来了为什么说“数学明明白白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法,名师高手或可信手拈来,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所以研读文本、认真备课尤为重要。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教材分析总的要求

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讲练结合,让阅读教学走向充实

“讲练结合”往往会被认为是数学课教学要求,在语文的教学,除了语文书之外我们还要完成课堂练习册、补充习题等练习,很多老师都习惯于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作业,然后再进行批改反馈订正。其实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在语文课上,我们也应该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促讲。

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练习,它是针对课文特点、重难点设置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课后练习课后完成的成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比如四上的《珍珠鸟》课后练习第四题: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个问题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是统领整全文的灵魂问题。让学生抓住这个问题进行预习思考,课上再围绕这个问题讨论归纳,就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有作业设计的意識,不能只局限于用现成的练习,落实精心设计练习或者是练笔,。提倡运用作业本。设计作业其实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上课都是挂小黑板,那时老师学生对作业的态度都是高度认真的。原因在于那是老师自己花精力设计出来的作业,那是学生自己抄下来的题目,所以从态度上都是认真的。但是现在的练习来的太随意,大搞题海战术,造成一个教育的怪圈。使用作业本在语文上意义还在于可以培养学生行款布局的能力,提升学习品质。所以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要坚决恢复语文课堂作业本的使用。同时将课堂练习册作为教师的选做练习。我们重视了课堂练习本的发挥,又做到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至于造成“教什么”和“练什么、考什么”的脱节。让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得以提高,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另外,教材在编写中注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精美的插图,这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使图与文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注意设计有趣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活动中学会学习。

注重引导发现,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在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上,有个性鲜明的系统设计:借助单元前的“导语”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

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加强导学、导思、导练。一方面根据需要,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步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如三年级下册在《亡羊补牢》的课题旁有这样的提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在叙写李四光围绕大石头向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时,旁边有“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提示。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后有:“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和大家讨论。看,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呢?”另一方面,用举例的方式提倡和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如一年级上册,在《美丽的小路》一课后,设计了三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伙伴一:“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伙伴二:“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伙伴三:“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

作者:冯天红

第3篇:教材分析需两问

摘 要:目前,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教材分析的目的,不知道教材分析的内容与要求,致使教材分析脱离课堂实际、千篇一律和浅显空洞。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从教材分析的内容与目的、教材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撰写教材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材分析;体育教材化;教材处理

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说课等教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对教材做出准确分析,才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并不知道教材分析的目的,教材分析包括哪些内容,教材分析应注意什么,等等。为此,笔者结合实践对此进行研究。

一、教材分析的内容与目的

1.教材处理分析

教材处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育教材化工作。所谓体育教材化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处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的“大规模教材研究”。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工作,该层次的工作一般由学校的体育教研组或体育教师来进行。本文着重探讨后一种教材处理。笔者以为,该种教材处理就是把课的内容变成学生乐学、会学、安全学和有效学的过程。

(1)降低难度处理

学校体育的部分教材来源于竞技体育,而学生不同于运动员,因此,教这些教材前,我们要对它们进行处理,以符合学生的身体特點。通常,我们一般采取降低难度(如降低器材高度、重量、硬度等)、改变规则和简化技术等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蹲踞式跳远教材来源于竞技的田径项目,它的场地、器材和规则都针对优秀运动员,如果我们不对场地、器材和规则进行处理,普通学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对蹲踞式跳远做降低难度处理。①加宽起跳板。正式比赛的起跳板宽度为20厘米,本次课延长到50厘米左右,以消除学生助跑时的后顾之忧。②设置离沙坑远近不同的起跳板,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③改纵向跳为横向跳。纵向跳,每次只能一人跳,课的练习密度很小。横向跳,每次可同时跳3人,无疑增加了课的练习密度。

(2)教材的安全处理

教材的安全性分为高、一般和低三种,无论对于何种教材,教师都必须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然后采取预设措施进行解决。如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是器械体操的重要内容,动作复杂,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的安全隐患:场地不平整、没铺或少铺垫子、器材不牢固、准备活动不充分、组织不合理等。因此,教师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课中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严密课的组织、加强保护与帮助、降低技术难度等,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材的运动负荷处理

教材的运动负荷分为大、中和小,教师课前要对教材的运动负荷进行分析,然后预设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控。如鱼跃前滚翻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其运动负荷较小,因此,教师在课中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加运动负荷。①准备部分要多进行集体练习;②要合理分组,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③结合主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大的内容。

(4)教材的趣味化处理

各个教材的趣味性存在较大差异,如球类教材趣味性较强,而体操和田径趣味性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有必要对趣味性差的教材进行处理。如耐久跑枯燥、单调,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比赛、定向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教材的技术结构分析

技术结构分析是指对教材的技术环节和细节进行分析。技术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确定重点、选择教法提供依据。如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结构分为四个环节,三个衔接。四个环节是助跑、起跳、腾空和着地,三个衔接是助跑与起跳的衔接、起跳与腾空的衔接和腾空与着地的衔接。

技术结构分析的目的,一是确定单元课次,二是确定单元和课次的重点。确定单元计划课次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的方法是对技术的切分,而要对技术进行切分,教师必须对教材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否则很难对技术进行切分。如,我们要制定跨越式跳高的单元计划,就要对跨越式跳高技术结构进行合理分析。跨越式跳高包括助跑、起跳、腾空、着地四个环节,根据跨越式跳高技术环节,将跨越式跳高单元安排四个课次,第一课次是助跑与起跳,第二课次是腾空与着地,第三课次是复习,第四课次是考核。

重点是技术的重要环节或环节的衔接,主要跟技术结构有关,它通过教材的技术结构分析来确定。如鱼跃前滚翻单元第一次课的重点是腾空,原因是鱼跃前滚翻技术环节包括蹬地、摆臂、腾空、直臂顶肩、屈臂缓冲、低头团身和滚翻起立,在这些环节中,重要的环节是腾空,因为鱼跃前滚翻与远撑前滚翻的主要区别是腾空,所以,腾空是鱼跃前滚翻的主要环节,也是鱼跃前滚翻单元第一次课的重点。

3.教材的地位分析

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分析。如小学蹲踞式跳远,纵向分析是指蹲踞式跳远在整个跳远体系中的地位分析。蹲踞式跳远是小学单跳双落的延续,学好蹲踞式跳远能为以后学习挺身式跳远等技术奠定基础,因此,蹲踞式跳远在整个跳跃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横向分析是指蹲踞式跳远单元分析,蹲踞式跳远在本学期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单元共四次课,第一次课学习助跑与起跳,第二次课学习空中动作,第三次课是复习,第四次课是考核。本课是第一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起跳。

教材地位分析的目的是厘清相关教材的脉络,了解所教教材在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所教教材的单元设置,保证教材的系统性,避免教学的无序性。

4.教材的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包括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通常每个教材的健身价值是不同的,如蹲踞式跳远主要发展速度、弹跳和下肢力量,而双手向前掷实心球主要发展协调、力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同样,教材的教育价值也存在差异,如跨栏跑主要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球类教材主要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等。

价值分析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教材的价值吻合,而不能凭空臆造。如,鱼跃前滚翻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经常练习,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力量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根据上述价值分析,我们就不能将鱼跃前滚翻单元第一次课的身体健康目标制定为发展速度、耐力等素质,因为这与鱼跃前滚翻的价值不符。而应根据其价值分析,将其身体健康目标制定为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这样的身体健康目标就与鱼跃前滚翻的价值相吻合。

5.编者的意图分析

编者的意图分析主要是分析课标与教材的联系,明确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尽管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但是对达到相应的水平学习目标时的行为表现有具体的要求。特别对跨年段的教材,课标对其要求有明显的差别。如立定跳远教材在每个水平段都有,但在水平一、二出现,课标的要求主要是通过该教材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对技术的要求仅仅是让学生落地时屈膝缓冲。在水平三、四出现,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协调用力的起跳和收腹技术。在水平五出现,课标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细节,如着地时伸小腿、重心前移等。对这些教材进行编者意图分析,主要是了解编者选编的目的,明确这些教材在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层次性与科学性,避免低段教学成人化、高段教学低龄化的现象。

6.选编依据分析

对于引进的教材,教师要进行选编意图分析。如笔者将街舞引进课堂,教材分析为:街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國黑人青少年,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的组成部分。街舞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很快风靡全国,而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经常练习街舞,不仅能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和表现力。根据街舞的技术结构,将街舞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单元共8课时。

在上述教材分析中,笔者将街舞的起源、价值与选编依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旨在告诉大家选择街舞的科学性。此外,对辅助教材,教师也要进行选编意图分析。选编意图分析的目的是告诉大家选择辅助教材的合理性。

二、教材分析的要求

1.教材分析要有层次

教材一般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因此单元的教材分析与课次的教材分析、课次与课次的教材分析应不一样。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写教材分析时,单元的教材分析与课次的教材分析不分,每个课次的教材分析也千篇一律,导致教材分析缺乏层次性,影响了教材分析的效果。笔者以为,教材分析的层次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材处理分析的层次性

教材的单元处理与课次处理有较大差异,单元处理一般从较宏观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处理,主要是将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教材的课次处理主要是从微观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处理。教材的课次处理涉及很多方面,如场地、器材、兴趣、安全、重难点等,由于每个课次教的内容不同,因此处理的方法肯定各异。如山羊分腿腾跃单元第一次课的内容是助跑与起跳,重点是“单跳双落”,处理的方法:在准备部分通过跳房子游戏让学生体验单跳双落,练习前采用优美的示范和挂图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学中围绕单跳双落组织由易到难的练习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重点。第二次课的内容是过山羊,重点是“高提臀,大分腿”,处理的方法:教师在准备部分通过俯撑蹬地提臀分腿练习让学生体验重点,在教学中可围绕重点,设计原地双手支撑山羊提臀分腿练习、上一步提臀分腿练习、在保护下上三步提臀分腿练习等让学生逐步突破。

(2)技术分析的层次性

单元的技术分析一般从技术的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衔接去分析,而课次的技术分析一般是从技术环节的细节和细节的衔接去分析。如跨越式跳高的单元技术分析:跨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四个环节和三个衔接,四个环节是助跑、起跳、过杆和着地,三个衔接是助跑与起跳的衔接、起跳与过杆的衔接、过杆与着地的衔接。如果是跨越式跳高单元第二次课的技术分析,我们就不需要对整个跨越式跳高技术进行分析,而只需要对单元第二次课的技术环节(过杆和着地)进行分析。

(3)价值分析的层次性

单元价值分析的层次性与技术的层次性密切相关。如横箱分腿腾跃单元的价值分析。山羊分腿腾跃技术包括助跑、踏跳、过山羊和落地四个环节,因此,经常练习山羊分腿腾跃,可以发展速度、弹跳、上肢力量和协调等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品质。如果是山羊分腿腾跃单元第一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踏跳技术,由于第一次课不需要过山羊,因此,助跑与踏跳的价值是发展速度、弹跳和协调素质,不能发展上肢力量。同样助跑和踏跳能培养果断的品质,不能培养勇敢的品质。这就是教材价值分析的层次性。

2.教材分析要详略得当

教材分析的内容很多,教师对每个内容都要了解,但教学设计的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全部呈现上述教材分析的内容。因此,教材分析要注意详略得当。

(1)引进的新兴教材要进行选编意图、教材简介、技术结构和教材处理分析。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分析,主要是因为大家对引进的教材不熟悉,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方面着重进行介绍。

(2)对于必学的、常见的、枯燥的教材,如跑、跳、投等,教师除了要对单元设计、价值和地位分析外,还要对教材的趣味性进行分析。

(3)对于技术难度大的教材,如器械体操、游泳等,除了对技术结构、价值等分析外,还要对安全措施、运动负荷、难度和重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处理。

(4)对每个教材都要结合课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以明确用教材教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李志勇

第4篇:品社教材分析

五下《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16人。班级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常规井然。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四、教学目标

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学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

2.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现实的互动;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5.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

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6.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8.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六、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学生辅导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

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

3、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潜能生的辅导。

第5篇:三年级品社教材分析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第一次承担教材分析这样的任务,缺少经验。所以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如果有些纯属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说得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包含的同时希望各位同行能提出宝贵意见。

根据这次学科培训的指导意见,今天上午半天这样安排:第一课由我简单分析教材,第二节课安排一个案例赏析,来自周建忠的一堂《竞争与合作》,第三节课,我们大家动动脑,动动手,都来根据要求围绕目标设计一个活动,也是这次培训的一项作业。

那么根据安排,接下来我首先跟大家一起走进《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教材,与教材面对面。打算和大家交流6个方面的内容:

1、怎么面对这门课程

2、重温教材编写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3、本册教材内容体系及特点

4、备课小提示

5、教材内容介绍和重点难点分析

6、配套光盘使用说明

一、怎么面对这门课程?

说心里话,我比较喜欢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因为这门学科区里不组织测试,而是这门课程本身切切实实吸引我,尤其是它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特点。我们知道,浙教版教材通过所呈现的在我们孩子身边的融典型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图片、故事以及丰富的活动——小剧场、评议角、故事屋等等,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而这些,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当中是体现不到位的。 不怕在这里揭短,我永远记得自己小时候不敢独自去这个亲戚那个亲戚家,就是因为碰见了亲人不知该怎么称呼,例如爸爸的姐妹或妈妈的哥哥弟弟该怎么称呼等,觉得不好意思。更好笑的是,我每回跟在爸爸妈妈身后出门,要是远远的看见对面走过来一个人,就赶紧拽着妈妈衣角先问清楚该怎么称呼才敢上前。如果过年过节实在得带着妹妹走亲戚,还得把那儿的亲戚该怎么称呼全记熟了,方才斗胆一路上念叨着去。现在不同了,在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都有这些极生活化的常识,如这一册中就有“我来画棵家庭树”、“欢迎来我家”等等,告诉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以及如何待人接物等等。 在这个情商重于智商的社会里,我觉得学会做人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这也正是品德课程的魅力之所在。可是,品德课程教材中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化的小常识小道理等等因素,往往会让我们松懈或忽视这门课程的教学,使之魅力值减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门课程呢?套句领导专家们常说的话——“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得“为了孩子的社会人生奠基”、“为孩子的道德人生奠基”,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宽容,什么是顾全大局,什么是无私奉献,一点一滴地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会做人”,所以我们要怀着热心带着诚心研究它,捧着爱心揣着童心上好他。

二、重温教材编写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一起来纲要式回顾一下材编写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1、使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

编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即“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2、使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

编写目的在于: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形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使学生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编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本册教材内容体系及特点

简单了解一下本册教材内容体系:我们知道,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是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 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行相统一,并指向学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

三年级是品社的第一册,个人生活主题——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我们一起成长”, 第三册是“成长的脚步”,家庭生活主题——第一册第二单元是“我与家庭”,第三册第二单元是“温馨一家人”,学校生活主题——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册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社会生活主题——第一册第四单元《七彩的社会生活》,第三册第四单元是“走向信息时代”,大家可以发现,同样的主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内涵更丰富了。

接着来看看本册教材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每一个单元一开始就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标示提示内容,点明教学主题,并用歌曲和诗歌激发情感,自然地引导学习。

3、教学主题的每一部分,都出现了体现教学重点、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的提示语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

4、教学内容又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道德。

四、备课小提示

下面一起来探讨一下备课小提示:

1、注意提示语:每课的提示语就提出了教学的重点;

2、把握关键词:关键词这是教学的核心概念,我们要从中把握教学目标;

3、领会设计意图:要解读课标,分析教材,领会设计意图,尽可能的不要扛着课程资源开发者的大旗走得太远,跳出太多,要在有限的文字和图片中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合理搜集资源补充教学。

4、结合学生实际

5、合理利用资源:如我们的教学光盘中就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等。这一点最后再说明。

6、精心设计活动:围绕目标设计,每一个活动都要为达成目标服务。这里有一个细节跟大家分享,去年我有幸拜嘉兴的一位名师为师,在第一次见面呈给师傅教案的时候,师傅一看就提出了一个看法:写好标题就等于备好了课。因为一般标题就提示了活动环节和活动目标。例如:《我来画棵家庭树》中设计的几个活动,我们一起来看:共回首,感受温馨一家、对话台,认识家人关系擂台赛、巩固亲属称谓、情景剧,深化学生认识、交流站,分享关爱家人。我们光看标题就知道了主要环节和目标:也就知道你这节课是否围绕目标进行设计,你的活动是否有效。

五、教材内容介绍和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教学主题——我们一起成长 重点关注:拼搏进取、充满自信、善于合作、直面竞争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把“我们一起在成长”安排在《品德与社会》课程起始的第一单元,旨在励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开朗的气度,为学生成长为未来的新型人才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三篇课文的内容编排由浅到深,范围由小到大。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单元视角出发进行整体规划,注意内容的前后衔接,着眼教学成效的水到渠成,实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学组成:《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要向你学习》、《竞争与合作》。

1、天生我材必有用

目标要求:了解自己,培养自信

发挥优势

活动板块:

认识自我 (演一演,说一说,展佳作,谈爱好)

多面了解 (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邻居等) 岗位竞选 (“我能行”班队竞选 ) 成长记录 (“我能行 伴我行”—— 成长记录园) 教学小提示:

1、善于引导其他孩子发现平时不大被关注的孩子身上所呈现的闪光点,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那些平时缺乏自信认为没有人欣赏的孩子也眼前一亮,为之一振:怎么我身上也有这么多的好?或许这就是一个帮助孩子找回自信的契机。当然,课前老师也少不了一个细节:耳边先要跟那些表现出色的孩子说说悄悄话,提醒暗示他们怎么做。

2、课前布置亲情作业:让家长说说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书上记录下来,让家人的赏识与孩子的自信一同闪光!

2、我要向你学习 目标要求:

1、学会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

2、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逐步地完善自己。

3、懂得每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懂得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活动板块: 故事引入话题 寓言深入明理 情境促进自查 比赛学习欣赏 案例分析明理 典型激发情感 行为辨析导行 教学小提示:

1、合理利用资源,如光盘中的视频《陶罐与铁罐》、flash小电影《骆驼和羊》 等。同时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巧妙利用学生中发生的活生生的例子来组织教学更有实效。

2、引导学生善于用“放大镜”来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在生活中向他学习,尤其是宽容、友好等优点,而不要局限在成绩和才艺上。

3、竞争与合作(视频赏析: 周建忠)

目标要求:参与竞争

遵守规则

学会合作

分工明确

活动板块:

参与活动,体验感悟 (“小赛场”:画画、踢毽子、口算、书法、唱歌

) 联系生活,深化明理 (课件出示:电视机的价格战;人才市场招聘会)

明辨是非,规范行为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值日生、搬饮水桶、运动场上„„)

学习格言,互赠格言

第二单元:教学主题——我与家庭

重点关注:整个单元的编写旨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能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学组成:《我来画棵家庭树》、《我家的故事》、《家人关爱我成长》、《欢迎来我家》。

1、我来画棵家庭树 目标要求:

1、让学生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

2、知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

3、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活动板块:

共回首,感受温馨一家 对话台,认识家人关系 擂台赛,巩固亲属称谓 情景剧,深化学生认识 交流站,分享关爱家人 教学小提示:

1、通过家庭联系手册,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个“家庭成员”调查,并将结果填在教科书上。

2、利用光盘中的“家庭树”来帮助学生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我家的故事

目标要求:深入了解家人

理解家庭生活

感受家人关爱

主动付出关爱 活动板块: 介绍“温情我一家” 说说“我家的故事” 辨析“什么是幸福” 讨论“我家的烦恼” 歌唱“让爱住我家”

教学小提示:家庭故事会:通过家庭联系手册,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我家的故事”,使孩子与家长在面对面的沟通中理解家人的一言一行。

3、家人关爱我成长

目标要求:明事理

知道在家人爱护下成长

爱家人

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知责任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板块:

回忆故事,感受家人关怀 心灵呓语,抒发内心情怀 反馈调查,了解家人辛苦 学会感恩,回报家人付出

教学小提示:布置亲情作业,引导孩子用行动或语言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如给妈妈递上一条毛巾,饭后做个水果拼盘端到父母面前,常常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4、欢迎来我家 目标要求:

1.学会待客的礼节。

2.知道家的地理位置和家里的布局,认识家周围的环境,增进对家的情感。 活动板块: 制作路线图

场景演示招待客人 制定待客方案 交流待客经验 教学小提示:

1、在制作路线图时,要引导学生熟悉周围环境,利用显要建筑物来画路线图。

2、在交流待客经验时,引导孩子结合曾经做过小主人和做客人的经验,谈谈“你觉得哪些时候,你感到很为难,感到不高兴或是感到很开心。 ”在交流中让孩子明白做主人的能够礼貌周全招呼客人,大度宽容地对待客人,同样做客人也应该有相应的礼貌和节制,才能使双方都能相处地开心快乐。

第三单元:教学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关注:单元核心概念是“勤学好问 良好的习惯

珍惜时间

”。《“问号”之歌》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听讲古今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了解自己祖辈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了解学生中成功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白“坚持”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开“处方”,开展拼图、走迷宫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懂得“集中注意力”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寸金难买寸光阴”则通过读一读“明日歌”、看一看“小剧场”、学一学格言和谚语、做一做“一分钟”体验活动、填一填“课余时间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白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组成:《“问号”之歌》、《做学习的有心人》、《寸金难买寸光阴》。

1、 “问号”之歌

目标要求:树立学习信心

克服畏难情绪

了解勤学事迹

增强主动学习 活动板块:

创设情景,鼓励质疑 探讨方法,解决问题 故事交流,体会精神 树立榜样,勤学之星 交流格言,制作书签 教学小提示:

1、在引导孩子质疑时,我们要提供不同的情境,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质疑。如学习中质疑,从动物世界中质疑,从气候环境中质疑等等。

2、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质疑,还要学会从不同途径解疑,如网络搜索、查阅书籍、咨询长辈等等。

2、做学习的有心人 目标要求:

懂得学习需要专心耐心恒心

面对生活有不服输精神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板块:

榜样导入,了解成功秘诀 游戏激情,感知成功原因 情境明理,诊断学习习惯 活动深化 ,尝试学习秘方

教学小提示:在组织开展“学习门诊部” 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为学习困难的孩子找到病因并“对症下药”,帮其找到“学习秘方”。

3、寸金难买寸光阴

目标要求:

1、通过谈话、故事使学生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2、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3、使学生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分秒必争,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活动板块: 了解时间特点,感受珍贵 活动感知有限,体验珍贵 安排课余时间,力求合理 制作惜时书签,情感升华

教学小提示:在“分小组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的活动时,分工要清楚,任务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及活动要求。例如写字组的同学字要写得又快又好。朗读组的同学要有感情地读。跳绳组的同学跳绳结束后将绳子放在原地,然后回座位。查字典组的同学将所查到的页码写到汉字下面的括号里。这些要求让一位学生读出来,让每个组员都明确。只有这样,在学生在活动时才能井然有序,任务也才能落到实处。

第四单元:教学主题——七彩的社会生活

重点关注:本单元强调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科书设计了通过采访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选择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或小卖部等购物场所进行一个小调查;模拟购物活动;观察黄豆种子发芽的状况;参观现代化大工厂,了解工厂里的工种及其特点;动手制作一本作文集或绘画书等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着力开发社区、家庭等资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学组成:《生活中的你我他》、《热闹非凡的市场》、《农产品的家园》、《走进大工厂》

2、热闹非凡的市场 目标要求:了解各种商业场所,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

学习初步的选购商品的知识,不买“三无”产品

培养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认识各种商业场所

活动板块:

交流课外调查发现 继续探讨价格秘密 体验活动模拟购物 总结购买商品学问 教学提示:

1、这一课的教学要紧紧抓住“课前了解--课上体验--课后践行”这一主线来展开教学。

2、虚拟情境应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体验时要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空间中,而不是在一种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动之中,要让学习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而又必须马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作出语言和行为的反应,加以解决,从而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延伸至课外。

3、农产品的家园

目标要求: 知道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

认识一些农产品,知道绿色食品

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能珍惜农民劳动成果 活动板块: 感受农产品家园 农业产品回家园 农业工具代代新 绿色食品大搜索 农业知识大比拼 教学提示:

1、课前准备很重要,建议学生搜集我们莲都的“绿色食品” ,并带到课堂上来交流分享。

2、在“柚的旅行”教学活动中,针对我们莲都盛产桔子的有利资源,可以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把它改为“桔子的旅行”,这样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3、亲情作业:向家人倡议“购买绿色食品” 。

4、走进大工厂 目标要求:

1、了解现代化大工厂生产和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不同

2、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体会遵守生产秩序和劳动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3、感受科技进步给工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活动板块:

看一看

感受大工厂科技含量 问一问 了解各种工种特点

比一比

体验团结合作重要

展示台

感受工业生产带来变化 知识角 了解印刷术发展史

访一访

感知科技现代化便利 教学提示:在组织学生了解各种工种的特点和感受工厂带来的变化师时,可以充分利用光盘中的音像资料。

附:

1、《生活中的你我他》课例赏析

2、《天生我材必有用》课例赏析

第6篇:人教版六年级品社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是我们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我们借助教材的引领走进更深、更高、更广的学习领域的一年。六年级教材,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如下几个大的方面:(1)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关系;(2)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3)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4)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和文化;(5)人类的和平与发展;(6)六年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和准备。

六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走向文明》:先从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文明生活的关系;然后再从现在追溯到历史,理解和感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走进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从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的视角,了解中华民族曾遭受过的屈辱,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及奋斗精神;了解祖国的建国史,以及为祖国的强盛,努力探索和奋斗的仁人志士;并在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抗争、探索和振兴祖国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承上启下,按照祖国的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走进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中。我们从(国内视角)建国以来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国际视角)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等角度,多元地、联系地、综合地了解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最后,在完成了对祖国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们走出国门,引领学生踏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进入第四单元《漫游世界》。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将体会不同的异域风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感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为六年级下册展开关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家园、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基础

第7篇:三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三一

白桂芳

本次考试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满分为55分,时间15分钟,该试题由“卷面书写”、“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简答题五部分组成。题型新颖,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出题,试题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考察。

从做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得分率比较高,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

主要存在的问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些学生应用能力差,不会举例,即使举例,也有些文不对题。

今后教学改进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即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第8篇:五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二.难度:从整体上看多数同学基础知识部分答得较好失分较少正确率在80%以上。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回答问题缺乏完整有关实际生活部分的问题较多是今后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三.区分度:本次参考人数为

人,其中最高分为

分,最低分 分,平均分为

分,及格率为

%,优秀率为

%。,即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张区分度较大的试卷。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部分 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涂抹现象不是很明显,但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四.覆盖面:本试卷在命题设计上,注意了综合性,表现在综合了教材的知识点,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关注学生多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对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份优秀试卷。

五.命题建议:

1、试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教给了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不仅落实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完成了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

2、试题在设计上具有人性化。

3、试题把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试题注重考察学生主观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六.题型及答题状况:

本试卷题型新颖,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现将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如下: 一题填空 学生识记不全,不会灵活运用,一部分学生甚至没填,出现错误较多,失分多。

二题判断 多数学生掌握较好,基本不失分,正确率90%。

三题选择 90%学生掌握较好,基本不失分。个别学生选择不准,失分较多。

四题连线 第1小题学生掌握较好,基本不失分。第2小题20%学生出现错误,造成失分。

五题简答学生回答不全面,甚至有的学生懒、不填,或语句不通、造成失分较多。

总之,本次考试品社成绩还算可以,但还需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更好。 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 3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而出错 4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造成失分。

八.改进措施

1.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他们喜欢上品社课,热爱学习,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自觉主动地去求知,并做到乐于与他人合作探究,做到所学知识准确无误,确保高效课堂的实效性。

2.加强对学生学生习惯的培养。平日里的训练,从书写到审题、答题、检查一条龙要做到严谨认真,避免以后再次出现不该丢分而丢分的遗憾。 3.夯实基础,切实抓好基本功,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切实发挥生生互动、互帮、互促的作用。对于学困生要做到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检查背诵,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督促。对于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力争及时解决,不留任何缺憾。

第9篇:三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2015--2016学第一学期三年级品社学科

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试题自身的特点:

(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学校生活为考查内容,对试题的考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事件去反映所学知识。

(2)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体验、判断能力。

三、 答题情况:

试卷既考品德与社会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又有实践能力的考察,学生能在30分钟内答完并检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都完成得较好,如一题选择以及三题判断等,命题较为简单,失分率较低。 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第四大题的实践题,对这样的题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探究,不应怕浪费教学时间和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用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四、今后教学改进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 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执笔人:武桂秋 2016年1月14日

上一篇:人力资源价值下一篇:消防员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