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现代物流概论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1章现代物流概论

第1章 概论(推荐)

第1章

概论

章节题目:第1章

概论 [教学内容] 1-1 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其工作环境 1-2 工业机器人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安排] 第1章安排2学时,其中介绍工业机器人定义及特点10分钟,工业机器人与环境交互5分钟,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10分钟,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20分钟,工业机器人的分类20分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及优点2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的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及工作环境,讲授机器人工作原理,分析机器人的组成,根据以上讲述内容再归纳机器人的特点。结合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课程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1、工业机器人定义及特点(理解)

2、工业机器人与环境交互(了解)

3、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掌握)

4、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掌握)

5、工业机器人的分类(掌握)

6、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及优点(了解)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2、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3、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4、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难点:

1、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教学法设计] 引入新课: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工业自动化的需要和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业与周围环境有很强的交互作用,这与数控机床之类的设备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本章将通过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组成及应用的介绍,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新课讲解: 第1章

1-1 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其工作环境

一、工业机器人定义及特点

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具有较多自由度的,并能实现诸多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而工业机器人则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机器人。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提出的工业机器人定义为:“工业机器人是用来进行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或通过不同程序的调用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4)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但是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工业机器人与环境交互

工业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在本质上是由其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内部集成所决定的。但是,工业机器人的作业能力还决定于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配合。

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1)与硬件环境的交互主要是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工作域中障碍和自由空间的描述、操作对象物的描述。

(2)与软件环境的交互主要是与生产单元监控计算机所提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

工业机器人在与外部环境协调、配合中构成外部集成。 工业机器人被引导去完成任务时,在任何瞬时都要对实际参数信息与所要求的参数信息进行比较,对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产生新的适应性指令,实现其正确的动作功能,这就是工业机器人的在线自适应能力。

1-2 工业机器人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系统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

1、驱动系统

要使机器人运动起来需给各个关节即每个自由度安装传动装置,这就是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使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动传动,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的综合系统;可以直接驱动或者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驱动。

2、机械结构系统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由机身、手臂、末端操作器三大件组成。每一大件都有若干自由度,构成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系统。

3、感受系统

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获取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

4、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工业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是实现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

5、人机交互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是使操作人员参与机器人控制与机器人进行联系的装置。归纳起来为两大类:指令给定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

6、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根据控制原理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动的形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一般都应有:自由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最大工作速度、承载能力等。

1、自由度

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轴运动的数目,不应包括手爪的开合自由度。在三维空间中描述一个物体的位姿需要六个自由度。从运动学观点看,在完成某一特定作业时具有多余自由度的机器人,就叫做冗余自由度机器人,亦可简称冗余度机器人。利用冗余的自由度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灵活性,躲避障碍物和改善动力性能。

2、重复定位精度

工业机器人精度是指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手部实际到达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差异。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重复定位其手部于同一目标位置的能力,可以用标准偏差这个统计量来表示,它是衡量一列误差值的密集度,即重复度。

3、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有点的集合,也叫做工作区域。工作范围的形状和大小是十分重要的,机器人在执行某作业时可能会因为存在手部不能到达的作业死区而不能完成任务。

4、最大工作速度

最大工作速度,有的厂家指工业机器人主要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有的厂家指手臂末端最大的合成速度。显然,工作速度愈高,工作效率愈高。但是工作速度愈高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升速或降速,或者对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加速度率或最大减速度率的要求更高。

5、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承载能力不仅决定于负载的质量,而且还与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为了安全起见,承载能力是指高速运行时的承载能力。通常,承载能力不仅指负载,而且还包括了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的质量。

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比较好的分类原则是根据构成工业机器人的三大部分来分,如:

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坐标式基本结构关节坐标式平面关节式 柔软臂式机械部分冗余自由度式模块式气动驱动源液压电动人工操纵机器人固定程序机器人可变程序机器人 控制部分——(信息输入和示教方法)重演式机器人计算机数控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视觉传感器传感部分触觉传感器

接近觉传感器

(一)按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分类

1、五种基本坐标式机器人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部分可看作是由一些连杆通过关节组装起来的。通常有两种关节,即转动关节和移动关节。连杆和关节按不同坐标形式组装,机器人可分为五种。

(1)直角坐标式机器人:具有三个移动关节,能使手臂末端沿直角坐标系的X、Y、Z三个坐标轴作直线移动。

(2)圆柱坐标式机器人:具有一个转动关节和两个移动关节,构成圆柱形状的工作范围。 (3)球坐标式机器人:具有两个转动关节和一个移动关节,构成球缺形状的工作范围。 (4)关节坐标式机器人:具有三个转动关节,其中两个关节轴线是平行的,构成较为复杂形状的工作范围。

(5)平面关节式机器人:可以看作是关节坐标式机器人的特例,它只有平行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关节轴线共面。

2、两种冗余自由度结构机器人 (1)整体控制的柔软臂机器人。

(2)每一关节独立控制的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3、模块化结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模块化的主要含义是机器人由一些可供选择的标准化模块拼装而成的,标准化模块是具有标准化接口的机械结构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并已系列化。

模块化机器人的优点主要有:

(1)制造及应用上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制造厂商能使用较大批量的现金制造技术生产易装配的不同规格的整体模块,以最经济的价格供应给客户;用户能根据生产作业的需要容易地选择或改变机器人的组成,可增减机器人自由度。

(2)用具有更好性能的模块来替代旧模块,使服役机器人容易地、经济地更新换代。

(二)按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实用化的进程分类

1、第一代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具有示教再现功能,或具有可编程的NC装置,但对外部信息不具备反馈能力。

2、第二代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不仅具有外部传感器,能获取外部环境信息。虽然没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但是能进行机器人-环境交互,具有在线自适应能力。

3、第三代机器人

第三代机器人具有多种智能传感器,能感知和领会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具有理解像人下达的语言指令这样的能力。能进行学习,具有决策上的自治能力。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及优点

(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从广义上来说,除了表演机器人外,其余的都可叫作工业机器人。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在三个方面:

1、恶劣工作环境,危险工作场合

2、特殊作业场合

3、自动化生产领域

(二)工业机器人的优点 [应用]

1、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说明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有什么区别?

3、工业机器人与外界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

5、简述下面几个术语的含义:自由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工作速度,承载能力。

6、什么叫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7、图1-15所示的二自由度平面关节机械手,L1=2L2,关节的转角范围是0°≤θ1≤180°,-90°≤θ2≤180°,画出该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图。(画图时可以设L2=3cm)

8、工业机器人怎样按机械系统的基本结构来分类?

9、工业机器人怎样按控制方式来分类?

10、什么是SCARA机器人,应用上有何特点?

11、总结一下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板书设计] 第1章 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 1-1 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其工作环境

一、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一、工业机器人定义及特点

(一)按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分类 (1)可编程

1、五种基本坐标式机器人 (2)拟人化 (1)直角坐标式机器人 (3)通用性 (2)圆柱坐标式机器人 (4)机电一体化 (3)球坐标式机器人

二、工业机器人与环境交互 (4)关节坐标式机器人 1-2 工业机器人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5)平面关节式机器人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2、两种冗余自由度结构机器人

1、驱动系统

3、模块化结构机器人

2、机械结构系统

(二)按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实用化的进程

3、感受系统 分类

4、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1、第一代机器人

5、人机交互系统

2、第二代机器人

6、控制系统

3、第三代机器人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及优点

1、自由度

(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2、重复定位精度

1、恶劣工作环境,危险工作场合

3、工作范围

2、特殊作业场合

4、最大工作速度

3、自动化生产领域

5、承载能力

(二)工业机器人的优点

[小结]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机器人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机器人的组成、分类和特点,了解一些机器人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后记]

[教学资料补充]

第2篇: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第三次小课

案例分析:海尔物流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集团,海尔集团近年面临国内国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前,海尔集团在计划推动模式下建立并运行了国内一流的采购、营销和制造系统。但近年来该系统和竞争和利润已接过尽头,集团不得不在战略上寻求新的、更有利的营销途径。海尔自1999年10月份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在全集团范围内以现代物流革命为突破口,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

海尔集团将原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改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统一采购、统一原材料配送、同一成品配送,使内部资源得以整事,外部资源得以优化。使采购、生产支持和物资配送实现 战略一体化。

海尔集团对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取得的成果包括:采购成本下降、库存和运转成本大为降低、成本分拨率提高、付款效率改善等方面。请结合该案例,帮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从海尔集团物流管理中,进一步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从海尔集团的物流管理案例中,请指出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3、物流管理对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有何作用?

第3篇: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织是一个( )的系统。

A.随机 B.封闭 C.半开放 D.开放 2. 管理中信息处理的特点“数据结构复杂,但运算简单”,这里的“运算简单”是指( )。

A.管理信息的数据处理量少 B.从管理数据中获取信息比较简单 C.计算简单,人工都可以完成 D.运算主要以简单的算法为主 3. 广义的管理系统与狭义的管理系统的区别在于指( )。

A.前者不包括管理对象 B.后者包括管理对象 C.前者包括管理对象 D.后者包括信息系统

4. 根据管理系统的概念,其主要构成要素除了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外,还应包括( )。

A.管理人员、管理组织 B.管理岗位、招工制度 C.生产设备、生产人员 D.信息系统

5. 在管理系统的概念中,管理机构与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的“正向联系”是( )。

A.从管理机构到管理对象之间的信息流 B.从管理对象到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流 C.从管理机构到管理对象之间的物流 D.从管理对象到管理机构之间的物流 6. 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 )。

A.计划、控制、监督、协调 B.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C.组织、领导、监督、控制 D.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7. 信息系统能为管理的( )主要职能提供支持。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以上全部 8. 管理控制属于( )。

A.中期计划范围 B.长远计划范围 C.战略计划范围 D.作业计划范围 9. 在公路运输管理中,若车辆通过道路时是免费的,公路的建设、维护费用依靠税收和财政拨款,这种管理控制称( )。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输入控制 D.运行控制 10. 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 )的问题。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都有

11. 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在( )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A.一个 B.2个

C.多个(含2个) D.包括上述全部 12. 决策的基础是( )。

A.信息 B.管理者 C.客户 D.规章制度 13. 行驶中汽车里程表上的数字是( )。

A.信息 B.记录 C.数据 D.文件 14.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指( )。

A.管理信息 B.管理表格

C.统计报表 D.储存有管理信息的各种符号 15. 信息是( )的数据。

A.经过加工 B.采集并整理 C.有用 D.以上都是 16.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这里的“可通讯”是指( )。

A.信息可以选择载体 B.信息可以无限制地复制

C.信息可以离开载体独立存在 D.信息具有时间价值 17. 战略性计划和决策的管理信息是用于( )。

A.中层管理 B.高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目标管理 18. 企业中的生产报表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管理信息 C.自然信息 D.科技信息 19. 构成信息资源的最关键因素是( )。

A.数据集中统一 B.应用数据模型 C.具有预测和控制能力 D.能够面向决策 20. 信息资源包括( )。

A. 信息、物资、货币

B. 信息、信息生产者、设备

C. 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 D. 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货币

21. 在对信息的定义中,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之一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是( )说的。

A.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B.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 C.中国黄梯云教授 D.中国薛华成教授 22. 关于什么是信息的不正确描述为( )。

A.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 B.信息是可以通信的 C.信息可以形成知识 D.信息是无法度量的 23. 企业战略信息与战术信息的构成特点主要是( )。

A.企业战略信息以结构化信息为主,战术信息以企业外部信息为主 B.企业战略信息以企业外部信息为主,战术信息以结构化信息为主 C.企业战略信息以企业外部信息为主,战术信息以非结构化信息为主 D.企业战略信息以非结构化信息为主,战术信息以企业外部信息为主 24. 关于管理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管理信息是管理数据加工的结果 B.管理信息都是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的

C.只有用计算机后才能产生管理信息 D.管理信息没有时间性 25. 管理信息具有“数据结构复杂”是指( )。

A.数据之间联系复杂 B.其有多种文件组织方式

C.其有多种数据表格 D.管理上使用的表格都很复杂

26. 管理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且信息量处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的特点是指( )。

A.管理中使用的数据与表格太多,其中大部分与时间有关 B.管理中使用的数据与表格太多,其中大部分与时间无关 C.管理信息的安全性低

D.需要使用多台计算机来存储管理信息

27. 管理信息具有“运算简单”的特点是指( )。

A.获取管理数据很简单 B.管理决策中对数据的处理很简单 C.对大量管理数据的处理方法都很简单 D.上述答案都正确 28. 管理信息具有“信息更改频繁”的特点意味着( )。

A.管理信息使用方便

B.管理信息可以随意修改与删除 C.管理信息的安全性降低

D.可以通过远程更改管理信息

29. 管理信息具有“多路径检索”的特点主要是指( )。

A.可以多人同时检索管理信息

B.可以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的多种属性检索管理信息 C.可以从多台计算机中分别检索到同样的管理信息 D.根据需要,管理信息可以建立不同的目录

30. 最适合表达与处理管理信息的“数据结构复杂”特征的数据文件组织方式是( )。 A.顺序文件组织 B.索引文件组织 C.链表文件组织 D.直接存取文件

31. 在管理信息的分类中,划分固定信息与流动信息所指的“一定时间内”意思是( )。

A.1月 B.半年

C.1年 D.1个完整的业务周期 32. 固定信息与流动信息的划分依据是( )。

A.信息是否从一个管理部门流动到另一个管理部门 B.信息是否是从基层流动到决策层,或者相反

C.在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内信息是否经常发生变化 D.信息源是否是固定的

33. 在管理信息的分类中,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动信息是指( )。

A.在一定时间内经常发生变化的信息 B.流入或者流出系统的外源信息 C.流动在信息通道内的信息 D.信息系统内可以流动的信息 34. 企业内源信息与外源信息的主要区别是( )。

A.内源信息以非结构化信息为主 B.外源信息以非结构化信息为主 C.内源信息以固定信息为主 D.外源信息以流动信息为主 35. 按照管理信息的性质划分,对一个业务周期为一周的企业来说,其年度计划信息一般属于( )。

A.决策信息 B.生产信息 C.固定信息 D.流动信息 36. 各种国家标准一般属于( )。

A.固定信息 B.流动信息 C.电子信息 D.业务信息 37. 企业的库存量一般属于( )。

A.固定信息 B.流动信息 C.战略信息 D.决策信息 38.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属于企业的( )。

A.内部信息 B.外部信息 C.控制信息 D.战略信息 39. 和企业直接进行业务联系的客户信息属于企业的( )。

A.内部信息 B.外部信息 C.控制信息 D.战略信息 40. 关于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有这样一种观点,其认为:数据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的( );信息是数据本身所具有的( )。

A.载体、含义 B.内涵、外表

C.表现形式、规律 D.上述全部不正确 41. 数据与信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

A.数据与信息无关 B.数据就是信息

C.数据是信息的内涵 D.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42. 下述对数据和信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原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 B.信息来源于数据,是经由系统加工处理过的数据

C.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是记录下来的管理活动的事实 D.数据和信息具有共同的特性

43. 管理数据与管理信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

A.管理数据与管理信息无关 B.管理数据是管理信息的内涵

C.管理数据与管理信息是等同的 D.管理数据是管理信息的一种主要载体 44.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这里的特定功能是指( )。

A.系统具有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B.系统表现组成部分功能的优势 C.系统具有新的功能 D.系统具有原来要素的功能 45. 系统概念强调,系统必须由( )个及以上的要素组成。

A.1 B.2 C.8 D.无数 46. 系统通过( )作用支配和控制要素。

A.要素之间相互 B.整体 C.要素之间信息 D.外部 47. 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 )所划分。

A.输出 B.输入 C.处理 D.边界 48. 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 )

A.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B.目的性、整体性、有效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C.目的性、有效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D.有效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等特征

49. 信息系统如果具有信息反馈环节,则意味着该信息系统( )。

A.稳定 B.不稳定 C.信息处理速度快 D.冗余信息多 50. 输出完全取决于输入的系统是( )。

A.控制系统 B.因果系统 C.静态系统 D.动态系统

51. 在公路运输管理中,若车辆通过道路时是免费的,公路的建设、维护费用依靠税收和财政拨款,这种管理控制称( )。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输人控制 D.运行控制 52.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

A.计算机系统 B.手工管理系统 C.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 D.通信网络系统 53.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 )。

A.软件、硬件、数据库 B.软件、硬件、通信网络

C.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规程 D.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数据库 54. 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 )。

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 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 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 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 55. 关于MIS的建设,下面哪一项的叙述正确( )。

A.由于MIS建设采用计算机,所以该项目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 B.MIS建设可以采用交钥匙的办法承包给有经验的单位

C.用户单位领导不懂计算机,没有必要领导该单位的MIS建设工作

D.系统规划与开发费用是可预见的,但系统运行的维护费用是难预见的 56. 全国联网的航空订票服务系统属于( )。

A.批处理系统 B.顺序处理系统 C.联机实时系统 D.直接存取系统 57. 管理信息系统的边界主要是通过( )来定义的。。

A.系统与环境的信息交流 B.系统功能

C.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D.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58.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 )。

A.管理信息 B.客户信息

C.企业决策信息 D.企业生产作业信息

59. 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的主要区别是指( )。

A.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包括企业从业务层到决策层的信息系统 B.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包括企业从业务层到决策层的信息系统 C.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只包括企业业务层信息系统

D.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只包括企业中间管理层的信息系统 60.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由电子计算机和人(以及软件: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等)共同作用的,为企业管理系统服务的处理( )的信息系统。 A.营销业务 B.电子商务 C.管理信息 D.生产信息 61.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 )

E.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 F.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面向高层管理人员 G.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 H. 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 62. 在企业“金字塔”结构中,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主要是指( )。

A.为企业决策层服务的信息系统 B.为企业管理层服务的信息系统 C.为企业业务层服务的信息系统 D.包括上述全部 63.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IS是一个人机系统 B.信息与载体性质有关

C.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加网络化 D.MIS的目标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64. 根据企业系统中关于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 )。

A.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是并列的两个子系统 B.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C.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D.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互为子系统

65. 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是将( )。

A. 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B. 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 C. 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D. 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

66.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示意图,最上层的信息系统是( )。

A.DSS B.MIS C.CRM D.包括上述全部

67.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将管理信息系统从上至下划分为( )。

A.生产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等 B.EDP+狭义的MIS+DSS C.狭义的MIS+DSS+ EDP D.DSS+狭义的MIS+EDP 68. 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 )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三者都有

69. 基于管理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纵向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 )。

A.专用数据库、模型库和专用的应用程序 B.专用数据库、中层、高层

C.基层、中层和模型库 D.作业层、战术层、战略层

70. 从信息处理量角度考虑,处理量最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是( )。 A.战略层 B.控制层 C.作业层 D.战术层 71.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负责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是( )。

A.信息源 B.信息处理器 C.信息管理者 D.信息用户 72. 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整体系统的结构为( )。

A.网状结构 B.关系结构 C.层次结构 D.串行结构 73.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 )。

A.事务处理 B.业务信息处理 C.战术信息处理 D.战略信息处理 74.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把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软件系统或软件模块所组成的系统,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 )。

A.概念结构 B.功能结构 C.软件结构 D.硬件结构 75. 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层次的,最下层的处理是( )。

A.从数据库中存取数据 B.进行业务处理

C.从业务处理系统提取数据 D.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76.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 )。

A.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录入子系统、信息输出子系统 B.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信息输出子系统 C.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输出子系统 D.决策支持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业务信息子系统 77. 与管理信息系统最密切相关的三个学科是( )。

A.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与通讯科学 B.管理科学、财务管理学、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C.系统科学、企业生产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D.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 78. 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应该具备( )。

A.计算机科学知识与会计学的知识 B.计算机科学知识与管理科学知识 C.管理科学知识与系统科学知识 D.包括B和C 79.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关系是( )。

A.两者是一回事 B.前者是后者处理管理信息的工具

C.后者以前者为处理对象 D.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外形

80. 管理信息系统和下述( )具有外形相似。

A.计算机信息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数据处理系统 D.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81. 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分布式”是指( )。

A.计算机终端分布在不同物理地点 B.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地点 C.客户分布在不同的物理地点 D.包括全部 82. 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 )难以获得。

A. 系统数据 B. 系统信息 C. 系统人才 D. 系统需求 83. 不属于联机实时处理方式的情况是( )。

A.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 B.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 C.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 D.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

84. 从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其与其它学科关系上看,你认为下列哪个词与信息系统最为贴切( )。

A.基础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系统科学 85.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做到( )。

A.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企业的所有决策 B.在决策者不在时替决策者决策 C.对决策者完成决策提供支持 D.只支持企业的中层管理决策 86. 决策支持系统“三部件结构”的三部件是( )。

A.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 B.人机交互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 C.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D.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87. 决策支持系统是( )。 A.数据驱动的 B.知识驱动的 C.语言驱动的 D.模型驱动的

88. 在管理信息系统金字塔的概念结构中,DSS和狭义的MIS的关系是( )。

A.DSS在狭义的MIS之上 B.DSS在狭义的MIS之下 C.DSS包含狭义的MIS D.狭义的MIS包含DSS 89. DSS只能支持决策而不能代替决策是指( )。

A.其不能在决策者在的时候代替决策者决策 B.其可以在决策者不在的时候代替决策者决策 C.其不能代替群体决策

D.其面临的决策问题以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为主,所以不能代替决策 90.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解决企业( )问题的。

A.结构化问题 B.非结构化问题

C.企业领导不在时的所有决策问题 D.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91. 在下述哪种情况下DSS可以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

A.决策者不在办公现场时 B.在决策者不知道该怎样决策时 C.决策问题是结构化决策问题时 D.决策问题是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时 9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谓的深度知识主要是指( )。

A.关于相关问题专家的很深的知识 B.关于如何获取相关知识的知识 C.关于决策的基本知识与常识 D.包括以上所有 9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组成为( )

A.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B. 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C.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D. 管理信息系统、执行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 94. 专家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主观性、不确定性等问题。这里的所谓“不确定性”是指( )。

A.专家的知识存在矛盾 B.专家知识可能是部分正确的 C.专家知识不可描述 D.专家知识是无限的 95. 专家系统和DSS都有知识库,但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是( )。

A.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包含了各方面专家的知识

B.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只包含了特定方面专家的知识

C.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可以是规则,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是经验、观点等,而DSS不是

D.上述观点都对

96. ERP系统是从解决企业的( )问题而产生的,现在其已经涵盖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

A.企业物料管理 B.劳动工资 C.销售管理 D.人力资源管理 97. ERP系统是由( )系统发展而来的。

A.DSS B.MRP C.MIS D.CRM 98. 以下系统中( )管理的资源范围最宽。

A.ERP II B.MRP II C.ERP D.MRP 99. 以下系统中( )不能对企业的资金流信息进行管理。

A.ERP II B.MRP II C.ERP D.MRP 100.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将 CAD、CAM、MIS和OA等联成一个集成系统,为使整个系统和谐地运行,必须采用( )。

A.统一的数据库 B.统一的操作系统 C.统一的接口规定 D.以上各项都需要 101.下列哪个不是描绘BPR的关键词( )。

A.根本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具体的

二、名词解释 1. 计划 2. 作业信息 3. 管理系统 4. 决策

5. 决策过程 6. 预测 7. 数据 8. 信息

9. 管理信息

10. 管理控制信息 11. 固定信息 12. 系统 13. 动态系统 14. 系统的结构 15. 系统的功能 16. 管理信息系统 17. 信息系统 18. 信息化

19. 决策支持系统 20. ERP 21. CRM 22. BRP

三、简答题 1. 2. 3. 4. 广义的管理系统和狭义的管理系统的区别何在? 什么是决策?决策活动一般包括哪些阶段? 当代企业的竞争环境有何特点?

什么是准时生产方式?准时生产方式如何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支持?IT是怎样支持准时生产方式的运作的?

5.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供怎样的支持? 6.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7. 信息与消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 一般对管理信息可以怎样分类?举例说明。

9.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怎样划分流动信息和固定信息?

10. 什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外源与内源信息?其分别有何特点? 11. 信息量是如何度量的?有哪些因素影响信息的价值? 12. 信息有哪些基本性质? 13. 为什么说信息是有价值的?

14.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关系? 15. 什么是动态系统?什么是因果系统?

16. 根据系统的定义,掌握系统概念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17. 按照波尔丁(E.E.BoulDing)的系统层次概念,在植物之上和之下各有那样一些系统?上下各举2-3个系统的例子。 18. 什么是系统的非平衡结构? 19. 系统特性中的相关性是指什么? 20. 系统特性中的阶层性是指什么? 21. 系统特性中的环境适应性是指什么?

22.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工作是数据处理?

23. 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24.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是什么? 25. 管理信息系统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26. 为什么人们总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混为一谈?

27. 在广义的管理系统概念中,连接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之间的是什么系统? 28. 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29. 用控制论的观点,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那三个子系统? 30.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怎样的?

31.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有哪些? 32. 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33. 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关系。

34. 试述执行信息系统的特征。

35. 为什么DSS只能支持决策而不能代替决策?

36. 决策支持系统的“三部件”结构是指那三个部件?

37. 什么是物料需求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8. 什么是MRP II?MRP II有何特点?

39. 什么是ERP?ERP系统一般具有哪些功能模块?

40. 什么是CRM?作为IT解决方案的CRM系统能够从哪些方面为企业实现“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供支持?

四、综合应用题 1. 2. 3. 4. 举例说明对管理数据进行必要组织的必要性。

根据所学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试分析按照企业的组织来建立信息系统的利弊? 试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对企业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根据你学习的关于管理科学的知识、信息系统的知识,试分析一般生产企业需要哪些外源信息?

5. 有人说“信息系统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6. 专家系统是解决专门领域问题的最好技术解决方案,以石油钻井专家系统为例,说明专家系统开发与运行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为什么? 7. 企业已经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现在又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的?

8. 试分析网络的出现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

第4篇:第1章 热工自动化概论(高1.5万字)

第一章 热工自动化概论

电力是现代生产与生活中的主要动力。它是促进工农业生产﹑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当今,电力的生产和耗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电力工业是先行工业,它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电力工业中,火力发电是现代电力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生产形式,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发展,煤电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煤电生产的节能、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火力发电厂实行有效的控制,即是电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节能,环保的迫切要求。

第一节

火电厂生产过程的特点与控制要求

火电厂实质上是一个能源转化工厂,它把一次能源(煤﹑油﹑天然气等)转化为通用性广﹑效率高﹑传输和使用方便的二次能源(电能)的过程工业。这一过程工业所具有的特点及其相应的过程控制要求,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厂的产品(电能)现阶段尚不能大量地贮存。发电厂任一时刻所发出的功率和用户所需求的功率(包括厂用电和各种功率损耗在内),始终维持着平衡。即发电﹑送电和用电的过程是同时完成的。倘若电厂生产故障或中止,将即刻影响各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或造成设备﹑人身伤亡事故,或使产品报废,严重的会导致全电网的瓦解,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电厂的生产过程不能随意中断,且应随时适应用户的电能需求。这就要求:火电厂的生产过程必须是连续的,应对负荷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电力生产不同于其它工业,其生产的连续性和负荷的适应性要求极为严格,必须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予以保证。

(2)火电厂是一个能源转换大户。火电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需经化学能—→热能—→势能—→动能—→机械能—→电能的多层次能量转换,完成其生产过程。在各层次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努力降低厂用电和电网能损的同时,尽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损,降低单位电量的一次能源消耗,是节约能源﹑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电力生产经济性的根本途径,是电力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火电厂的各生产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实践证明,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不仅与单台机组的容量﹑参数﹑以及输电电压等级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机组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在增大机组容量﹑提高机组参数﹑采用超高压输电的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置,构成功能齐全的自动化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机组运行监测﹑控制和管理上的作用,控制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在优良的状态下运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组设计效率,提高电力生产经济性的必然趋势。

(3)火电厂的热力设备众多﹑热力系统庞大﹑生产过程复杂。发电机组(特别是单元制机组)的各生产环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局部生产过程之间的状态相互影响较大,而且各主要生产设备的动态特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们对负荷请求指令的响应速度是不一致的,……。在如此条件下,保证各生产设备在运行中有机结合﹑协调工作、可靠运转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控制,必须具备协调不同运行设备工作的功能。因此,现代火电厂中,协调控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自动化内容。

(4)火电厂的大多数生产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速﹑易燃﹑易爆或易损等恶劣的工作条件或某种极限状态下运行,一旦设备运行有误,很容易引起人身﹑设备事故,同时会影响机组的发电能力﹑导致供电不足或中断,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火电厂生产的安全性和发供电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对火电厂的各运行设备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在线状态监测;而且火电厂的自动化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故障预测﹑判断﹑保护﹑处理﹑追忆与分析等功能。除此之外,严格规章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运行水平;经常对运行设备进行预防性的试验和检修,保证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运行状态;迅速分析事故原因和妥善处理已发生的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发生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只有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可靠地发供电。

第二节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简介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简称“热控”,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情况下,通过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检测与控制系统,完成火电厂热力过程参数测量、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自动报警和自动保护等生产作业。在欧美及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中也称之为“仪表与控制”(I&C,Instrument&Control)。它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屏幕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地促使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内容

(1) 自动检测 指热力过程中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热工参数的测量由自动化仪表来完成。自动检测的热工参数是监督火电厂机组是否正常运行的依据,是随时调整自动控制作用的根据,也是机组进行经济核算、事故分析、自动报警等的数据来源。

(2) 自动控制 指应用自动控制装置实现火电厂机组中的某些生产过程和设备的自动运行和调节,确保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分为自动调节、顺序控制和远方控制。

(3) 自动报警 指在自动检测的热工参数偏离正常值时,通过灯光、声响等报警信号提示运行人员注意,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的生产过程和设备。

(4) 自动保护 指在热工参数超过限定值时或相关设备运行条件不满足要求时投入相应装置暂停或终止异常的生产过程和设备,以免事故扩大损伤人员和设备。

二、热工自动化装置的发展

(1)自动检测仪表(热工仪表)热工仪表发展经历了机械式、电子管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机型等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微处理机的飞速进步,微小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热工仪表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基于热工仪表和计算机网络的热工参数监测系统(DAS)于20世纪90 年代开始大量进入火电厂。通过软件实现了参数采集与显示,性能补偿计算,数据保存与处理,报表打印,事故分析等常规仪表所具有或不具有的功能。后来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都将DAS 纳入作为自身功能的一部分。现代火电厂都建立了全厂性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MIS),容易与DAS 相连,实现生产数据的共享,此时管理人员无须到现场观看仪表就可以了解当前火电厂运行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2)自动控制装置(热工自动调节装置)其发展也经历了电子管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组装型、微机型、网络型等阶段。电子管型以20世纪50年代ВТИ型电子控制仪表和DDZ-Ⅰ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为典型代表。晶体管型以60年代的DDZ-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为典型代表。集成电路组装型以7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的MZ-Ⅲ型、TF-900型组装式控制仪表和引进生产SPEC200型控制装置为典型代表。微机型以 80 年代引进生产的单回路数字调节器(即可编程控制器PLC)为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自动控制装置的更高要求,既要集中管理生产过程又要将控制系统的危险尽量分散,我国规定300MW 及以上火电机组必须引进基于4C 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控制,CRT显示)的DCS。迄今已有INFI-90 、WDPF 、TELEPERM 、MAX1000 、MOD-300等DCS 系统应用于我国的诸多火电,同时我国也自行开发了一些DCS产品,并成功应用于老机组的热工自动化改造。与其它自动控制装置相比 DCS具有①控制室尺寸或控制表盘长度大大缩小;②控制电量大量缩减;③控制系统所需的备品备件大量减少④控制功能完善;⑤显示操作集中,故障分散;⑥组态便利,扩展灵活;⑦可靠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①采集和控制模块相对集中,故障危险并没有彻底分散;②现场条件恶劣仍需将测点通过大量电缆以电流信号输入控制室DCS的I/O模块;③无法监控现场仪表;④各种DCS的组件和通讯协议互不相通等缺点。

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只有工作站,现场设备两层结构。FCS 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全数字化、全开放式通讯有利于减少大量信号电缆 ;②现场设备智能化程度提高,具有自诊断自维护和控制能力,使得故障彻底分散;③维护人员在工作站就可以有效监控现场设备,完成现场设备状态查询、控制软件下载、运行状态调整等工作;④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提高了现场设备互操作性,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互连互换。从英特尔公司于 1984 年发表位总线以来,世界各国,各大公司纷纷开始研究制订现场总线标准。现在比较流行的现场总线标准有FF、 PROFIBUS、 World FIP、 LONWORKS 、CAN等。PROFIBUS 在我国火电厂有应用实例,主要用于连接远程I/O 和火电厂辅助生产系统中的PLC,这只是FCS 在我国火电厂中的起步,尚需继续发展。

(3)自动报警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和技术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从单一的光字牌或声响报警发展到语音。多媒体报警(数字、图象、语音等)并逐步纳入DAS 或DCS 中。

(4)自动保护装置。它经历了机械式(气动或液动),继电器式,微机型等发展阶段,也逐步纳入DCS中。

三、热工自动化理论的发展

(1) 热工仪表测量理论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热工仪表测量和显示的数字化、软件化、网络化和虚拟化,也使得自动控制理论可以很方便地引入到热工仪表测量中的特性辩识和校正问题,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

热工仪表测量的输入输出信号之间关系(热工仪表输出特性)通常是非线性函数,比如测温传感器热电偶中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为了减小误差,必须进行非线性校正:①如果输出特性函数形式已知,或者函数形式未知但采用曲线拟合来近似输出特性,那么自动控制理论的系统辩识方法就可用来辩识函数或拟合曲线中的参数,从而完成非线性校正,最常用的系统辩识方法是最小二乘法② 如果输出特性函数形式未知,而且不采用曲线拟合方式,那么不依赖模型的智能控制理论是否可以引入进行输出特性智能辩识和非线性校正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智能控制理论对非线性函数有很强的处理能力。近年来不少学者用BP 神经网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2)热工自动调节理论

目前在火电厂中应用最多的仍然是以PID 调节器为基础的各种控制策略,包括单回路调节串级调节等。自1990年以来,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自动控制装置性能的极大改善特别是DCS 投入运行,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一些成果被学者和专家引进到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提出区分于传统单回路PID调节的大量先进控制策略,其中有些还成功应用于火电厂实践中。诸如用于过热汽温控制的Smith 预估控制、 预测智能控制、 单神经元控制、 模糊控制等。随着DCS 和FCS的发展,已有许多公司将先进控制技术的模块加入系统,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横河公司都在其DCS 产品中加入了模糊控制软件模块,供用户直接调用。

四、控制方式的发展 (1)就地控制阶段

在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期间,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还不是很大,生产过程对自动控制的要求以及当时所具备的技术条件有限,仅能对发电机组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例如锅炉蒸汽压力﹑汽包水位﹑汽轮机转速等。所有控制系统基本上分散在各控制对象所在的车间就地安装,各控制系统间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运行人员在就地设置的控制表盘上进行监视和操作。那时期所应用的控制设备大都是大尺寸的基地式仪表。国外四十年代以前和我国五十年代建设的火电厂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

(2)集中控制阶段

四十年代初期,由于中间再热式机组的出现,进一步密切了锅炉与汽轮机之间的关系,为了协调机﹑炉间的运行,加强机组的操作管理和事故处理,满足负荷变化对各热力设备的要求,维持运行参数的稳定等,要求对锅炉和汽轮机实现集中控制,即把锅炉和汽轮机的控制系统的表盘相对集中安装在一起,由运行人员同时监视和控制机﹑炉的运行,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当时所采用的控制设备主要是气动或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国外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和我国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建设的火电厂大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局部集中控制。

进入五十年代后,随着火电机组容量的增大,机组在正常运行﹑启停﹑调峰调频﹑事故处理等过程中,体现出机﹑炉﹑电三者的关系更为密切,生产迫切需要对机﹑炉﹑电三者实现集中控制与管理。同时,由于仪表和控制设备的尺寸缩小,新型巡回检测仪表和局部程控装置的出现,使得将整个机组的监视和控制表盘集中在一个控制室内的要求成为现实。此时采用的控制设备有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组件组装式仪表,也有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字式仪表。国外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以及我国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设的火电厂大都采用的是这种控制方式——机组集中控制。

(3)计算机控制阶段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向着高参数、大容量的方向发展,生产设备走向大型化,生产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耦合性﹑时变性﹑非线性等特点显得更加突出;生产过程中需要监视的内容愈来愈多,过程控制的任务愈来愈重,机组的运行与操作要求更为严格;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剧烈的市场竞争,对节约能源和减少燃料消耗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和提高生产文明程度的需要等,已反映出以往的生产自动化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火电厂自动化面临着实际生产发展的严重挑战。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应用﹑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形成与工业渗透,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质﹑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一)集中型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厂的应用,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1958年9月,美国Sterling电厂安装了第一个电厂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1962年,美国小吉普赛电厂进行了第一次电厂计算机控制的尝试,从那时起,火电厂开始步入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进程。

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普遍采用的是集中型计算机控制方式,即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几十甚至几百个控制回路和若干过程变量的控制﹑显示以及操作﹑管理等。与常规的模拟仪表控制系统相比,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齐全,而且可实现先进的复杂的控制规律和联锁功能;

可通过修改软件增删控制回路﹑改变控制方案﹑调整系统参数,应用灵活; ③

信息集中管理,便于分析和综合,为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优化控制创造了条件; ④

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替代了大量的模拟仪表,改善了人机接口,缩小了监视面。

但是,集中型计算机控制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反映在: ①

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硬体可靠性还不够高,而由一台计算机承担所有的控制和监视任务,使得危险高度集中,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生产过程全面瞬间瘫痪,危及设备安全; ②

软件庞大复杂,开发的难度大﹑周期长;

一台计算机所承受的工作负荷过大,在计算机速度和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影响系统工作的实时性与正确性。若采用多台计算机,不仅要解决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问题,而且将大大增加投资和维护费用,这是当时存在的较大的实际困难。

除此之外,由于生产过程内部机理复杂,最优控制所必需的有关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性能指标不易确定,控制策略尚不完整等等,使得现代控制理论一时难以适应于计算机过程控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集中型计算机控制存在的缺陷,促使计算机控制系统向着分散化发展。

(二)分散型计算机控制

七十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成功和微处理器的问世,使得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大为提高﹑功能增强﹑体积缩小,而价格大幅度下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成熟的分散化计算机控制思想相结合,促使火电厂自动化技术进入了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的新时代。

所谓分散型计算机控制,是指控制过程所采用的系统,是一种控制功能分散,操作管理集中,兼顾复杂生产过程的局部自治与整体协调的新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又称分散控制系统)。

自1975年,美国Honeywell公司首先向市场推出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TDC—2000分散控制系统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些主要仪表厂家也相继研制出各具特色的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例如,美国Foxboro公司的Spectrum系统,日本横河公司的CENTUM系统,日立公司的UNITROLΣ系统,德国Siemens公司的Teleperm—C系统等等。分散控制系统一经问世,就以其功能强﹑可靠性高﹑灵活性好﹑维护和使用方便﹑以及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等优点,深受工业界的青睐。

国外八十年代初和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火电机组上应用分散控制系统。据不完全统计,仅“七.五”期间我国引进约三十套分散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厂自动化。如今,国内已投运和正在兴建的火电厂中,全部和部分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机组已有一百多台套,而且新建的300MW以上的机组将普遍采用分散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其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加速了火电厂自动化的进程。目前,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方兴未艾,在此基础上,火电厂正向着更加完善﹑更高层次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综合自动化

综合自动化是一种集控制﹑管理﹑决策为一体的全局自动化模式。它是在对各局部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从全局最优的观点出发,把火电厂的运作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在新的管理模式和工艺指导下,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将各自独立的局部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综合成一个较完整的大系统,对生产过程的物质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决策过程的决策流等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实现生产系统的全局自动化,以适应生产和管理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高性能﹑高灵活性和低成本的综合要求。

开放型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为综合自动化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正向着纵深发展,已成为火电厂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三节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基本组成

一、DCS系统

(1) 单元机组电气发变组和高、低压厂用电源系统纳人DCS监控。烟气脱硝系统及汽机旁路系统的监控纳入机组DCS。 (2) 两台机组的DCS之间设置一公用网络,分别与两台机组DCS的数据总线通过网桥联接;厂用电公用系统、空压机房、燃油泵房等公用系统接人DCS公用网络。公用网络可根据DCS供货商的经验,独立设置的操作员站(如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或通过单元机组操作员站对公用系统进行监控。

(3) 机组操作台上设有DCS、DEH操作员站及安全停机、停炉、解列发电机等所必需的操作按钮(如:交、直流润滑油泵、真空破坏门、再热器安全门、过热器安全门及手动停机、停炉、发变组跳闸、灭磁开关、柴油发电机启动等)。当DCS发生通信故障或操作员站全部故障时,可通过上述后备控制手段实现安全停机、停炉。

DEH系统作为汽轮机设计制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直是由汽轮机制造厂开发配套的。以前,这些专用系统在其软硬件的开放性上较差,造成了大批电厂在集控室拥有DCS和DEH两个操作平台(通过硬接线完成必要的控制信号的传输),给运行人员带来不便。为了做到信息共享,DCS厂商和DEH厂商在用户的要求下开始着手两者之间的整合工作。

对于一些既生产汽轮机又推出DCS设备的厂商而言,其DEH系统的控制器、人机界面本身就采用了DCS设备,并开发有既满足DEH功能,又符合DCS 系统I/O总线通信要求的专用卡件,DEH功能纳人DCS系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如ABB公司(PROCONTROL-P)、SIEMENS公司(TXP)、ALSTOM CEGELEC公司(P320)、日立公司(HIACS5000M)、EMERSON公司(OVATION)等均可做到。

也有DCS制造商与汽轮机厂合作,采用成熟的DCS产品共同开发DEH。如东方汽轮机厂与美国ETSI公司合作,采用ABB公司的INFI-90软硬件产品为该厂生产的汽轮机配套DEH,实现软硬件平台的一体化。

MEH与DEH的情况类似,要纳人DCS技术上不存在难以逾越的困难,但同样受到汽轮机厂所引进的技术方的影响,要实现与DCS系统的无缝连接,还有待时日的考验。

二、辅助系统集中监控网络

辅助系统的监控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交换机(HUB)+人机接口(MMI)方式,为满足安装、调试和初期运行过渡需要,按照“水”、“煤”、“灰”三点设置调试终端兼临时操作员站,随着各辅助系统正常运行后,逐步由就地系统监控转移为集中控制室集中监控,就地将无人值班。

三、烟气脱硫系统

烟气脱硫系统的控制点,视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业主管理模式的喜好,可与除灰系统合并设置在电除尘控制室或除灰控制室,或与输煤系统合并设置控制室。

烟气脱硫控制系统采用FGD-DCS或PLC实现。通过FGD-DCS/PLC的LCD及其键盘并辅以少量的就地监视和控制实现脱硫系统设备的启、停和正常运行时的监视和控制。烟气脱硫系统的重要状态、监视和报警、联锁信号通过硬接线与机组DCS系统连接,以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并通过通信口与SIS系统进行通信,可在SIS系统的工作站上调用脱硫控制系统中的所有实时数据。

四、全厂数字视频网络系统

设置全厂数字视频网络系统,对重要设备运转状态、危险场合、无人值班的辅助系统通过摄像进行监视。全厂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监视点设置在单元控制室,采用大型等离子显示器或大屏幕显示器实时显示,以便对全厂的各个生产及辅助生产场所进行直观的监视。数字视频信息可通过通信接口与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lS)连接,实现全厂信息管理。

五、厂级实时监控系统

设立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和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lS)。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等控制系统与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实现数据通信。

第四节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类型 目前,在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其应用目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也很多,可以按系统的功能分类﹑也可以按控制规律分类,还可以按系统的结构﹑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

一、按系统的功能分类

按照系统的功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常称DAS(Data Acquisition System)。严格地说,DAS 不属于计算机控制的范畴,其输出并不直接控制生产过程,但是,任何计算机控制系统都离不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因此,DAS 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应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和必要的处理,是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一种最初级,最为普遍的形式。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DAS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并将所测参数经过程输入通道采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预定的要求对输入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和运算,需要时,以易于接受的形式向运行人员屏幕显示或打印出各种数据和图表。当发现异常工况时,系统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运行人员可据此对设备运行情况集中监视,并根据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去调整和控制生产过程。系统还具备大量参数的存储和实时分析功能,可保存有关运行的历史资料,可对生产过程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另外,利用该系统采集到的生产过程输入和输出数据,可用以建立和完善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对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经济运行,简化仪表系统的设计与布置,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应用极为广泛。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 简称DDC)系统,是由计算机或以微处理为基础的数字控制器取代常规模拟控制器,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闭环控制的系统。如图1—2所示。

在DDC系统中,计算机通过过程输入通道对被控对象的有关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并将所测参数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处理,其结果经系统的过程输出通道作用于被控对象,使被控参数达到生产要求的性能指标。

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利用率,DDC系统中的计算机通常用来代替多台模拟控制器,控制几个或几十个控制回路。这是因为生产过程的变化速度相对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很慢的,计算机在一个运算周期内已将各回路的运算工作做完后,生产过程的被控参数还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各控制回路都可定时地分享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但是,计算机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影响所有控制回路的正常工作,会给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这种系统要求计算机不仅具有良好的实时性﹑适应性,而且还应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确保安全生产,可设置备用计算机或常规仪表控制系统,这势必又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的投资。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用一个微处理器控制一个被控回路已成为现实,这使得DDC系统的危险性得到了分散,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促进了DDC系统的广泛应用。

3、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又称计算机开环监督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实时地采集生产过程的有关数据,然后根据一定的控制规律﹑管理方法和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控制回路合适的或最优的设定值等,并通过CRT或打印输出显示出来,操作人员则根据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去修正各控制回路的有关参数,把生产过程控制在合适或最优状态。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3所示。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还可以将一些复杂操作过程的操作条件﹑操作步骤﹑操作方法等,预先存入计算机中,计算机则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状态输出相应地操作指导信息,例如火电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启动或停止阶段的操作,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操作指导。采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而且可以较安全地进行新方案﹑新模型﹑新程序﹑新设备等的试验工作,但其缺点是仍需要人工操作,操作速度受到了限制。

4、监督控制系统

监督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 简称SCC)是在DDC和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构成原理如图1—4所示。

系统中的监督计算机是根据反映生产过程工况的实时数据和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控制回路的最佳设定值,并对系统中的模拟控制器或数字控制器(一般为DDC)的设定值直接进行修改。显然,该系统与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

监督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但其监督控制计算机并不直接控制生产过程,而是完成最优工况及其设定值的计算,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作用是通过改变模拟或数字控制器的设定值予以体现的。

监督控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两级控制系统,上级是以微型机或中﹑小型机为主体的监督控制级,下级是以模拟控制器或微处理器为主体的直接控制级。采用这种系统的主要控制目的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要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优控制,常常要求某些过程变量的设定值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或使生产过程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新状态的时间最小,这些任务皆可由监督控制计算机来完成。监督控制的效果取决于控制算法的选择和数学模型的精确程度。

在有的系统中,监督计算机在执行监督控制的同时兼备有直接数字控制功能。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即当模拟或数字控制器所在的直接控制级发生故障时,监督计算机可以代为完成控制任务。而在监督控制级发生故障时,直接控制级仍可独立完成控制操作,只不过此时的设定值不能按优化的要求自动修改而已。

5、多功能分级控制系统

随着生产的发展,被控对象不断趋于复杂化﹑大型化,生产中的过程控制﹑管理和决策任务日益繁重,且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工业生产已不仅仅满足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单一自动化方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进步的冲击﹑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观点的更新,来自社会﹑技术﹑经济等环境的激励和保障生产体系优良运作的客观需求,迫切需要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生产过程的物质流﹑信息流﹑决策流进行全面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分级控制系统(Hierarchical Control System 简称HCS)正是适应这一要求,在控制﹑计算机﹑通信﹑CRT显示等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多功能控制系统。HCS的基本结构如图1—5所示。

分级控制系统是一个集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工程大系统。它所要求解决的不仅是局部过程控制的优化问题,而是全局总目标和总任务的优化问题。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包括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原料和能耗最少﹑成本最低﹑设备状况最佳﹑可靠性最高﹑环境污染最小等各项指标,它体现了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分级控制系统采用纵向分层﹑横向分散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系统工程中“分散”与“协调”的概念,能有效地解决大型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及其优化的问题。

图1—6所示分级控制系统由四级计算机系统组成,各级采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计算机﹑构成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子系统,承担指定的任务,各系统之间使用高速通讯线路向上连接,相互沟通信息,协调一致地工作。

直接控制级是分级控制系统的最低层次,一般是由DDC系统实现,也可由模拟控制器实现。它与被控生产过程直接相连(如给水泵的调速机构﹑送风档板的执行机构等)可对生产过程实现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如PID﹑比值﹑前馈﹑串级等控制)﹑设备监测﹑系统测试和诊断﹑报警以及冗余切换等功能。

监督控制级除完成各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计算和最佳设定值的设定外,还负责各直接控制级工作的协调管理,以及与上位生产管理级计算机的联系。同时还可实现综合显示﹑操作指导﹑集中操作﹑历史数据存贮﹑定时报表打印﹑控制回路组态和参数修改﹑故障报告和处理等功能。在火电厂的控制中,监督控制级往往对应着某一单元机组或某一主要热力设备。

生产管理级负责全厂的生产协调,指挥和控制生产的全局。包括制定生产计划,实现生产调度,协调生产运行;安排设备检修,组织备品备件;收集生产信息,监督生产工况,调整生产策略;分析生产数据,进行生产评估等等,它还可以与上一级控制层相互传递数据,接受上级生产指令,报告全厂生产状况。

经营管理级负责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决策,它全面收集来自各方面﹑各部门以及用户﹑市场和相关企业的经济信息和技术﹑管理要求,按照经济规律﹑组织原则﹑整体优化和全面协调的要求以及实际具备的能力,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综合决策,并及时将决策结果通知它的下一级管理计算机,必要时也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传输有关信息。经营管理级涉及范围很广,它包括工程技术﹑生产﹑经济﹑资源﹑商务﹑质量﹑后勤﹑人事﹑教育﹑档案﹑环境等众多方面,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次。

应当指出:分级控制系统并非全是以上固定模式,它的层数以及各层的功能,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和实际条件而设置的。

二、按系统的结构分类

按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可以将系统划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类:

1、 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把几十甚至几百个控制回路以及上千个过程变量的控制﹑显示﹑操作等集中在单一的计算机上实现,即在一台计算机上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过程监视﹑过程控制﹑参数报警﹑故障检测﹑生产调度﹑生产协调﹑生产管理等众多功能。系统基本结构如图1—6所示。

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的早期阶段应用较多,鉴于它自身的优缺点(见本章第二节),大型工业生产过程已基本上不采用这类结构的控制系统了,而对于那些小型生产过程或生产设备的控制,这类系统仍可应用。

2、 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简称DCS),又称集散型控制系统或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散型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与信号处理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人机接口和CRT显示技术密切结合,在不断以新技术成果充实的条件下,针对大型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在吸收分散式仪表控制系统和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之基础上,按照控制功能分散﹑操作管理集中﹑兼顾复杂生产过程的局部自治和整体协调的设计思想,研制开发的一种处于新技术前沿的新型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是由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基本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站﹑高速数据通道﹑上位监控和管理计算机﹑以及CRT显示操作站等组成。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7所示。

基本控制单元是直接控制生产过程的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体,是DCS的基础。基本控制单元用来实现闭环(单回路或多回路)数字控制和(或)顺序控制﹑梯形逻辑控制等,完成常规模拟仪表所能完成的一切控制功能。高速数据通道是信息交换的物理媒介,它把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上执行不同任务的各基本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站﹑上位计算机﹑CRT显示操作站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控制和管理系统。CRT显示操作站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它以屏幕窗口形式或文件表格形式提供人与过程﹑人与系统的界面,可以实现操作指令输入﹑各种画面显示﹑控制系统组态﹑系统仿真等功能。上位计算机用于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控制,协调各基本控制单元的工作,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控制,并在大容量存储器中建立数据库。有的DCS并没有设置上位计算机,而是把上位计算机的功能分散到系统的其它一些工作站中,建立分散的数据库,并为整个系统所共用,各个工作站可以透明地访问它。这种系统可以避免大量数据集中所造成的数据通讯阻塞和计算机潜能饱和,使得系统的功能更加分散,可靠性更高。数据采集站主要用来采集各种数据,以满足系统监测﹑控制以及生产管理与决策计算的需要。网间连接器是本系统网络与其它标准的网络系统进行通讯联系的接口,系统配备合适的网间连接器,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把其它一些计算机系统纳入到本系统中来,使得本系统的通讯性能具有时代要求的开放性。

分散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多微处理器分散化的控制结构,每台微处理器只控制某一局部过程,一台微处理器发生故障将不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从而使危险性分散,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同时,由于系统硬件采用了标准的模件结构,很容易根据需要扩大和缩小系统的规模,系统结构灵活,应用范围广泛。另外,该系统还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态便利﹑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友好﹑安装简单﹑调试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这也正是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应当指出:上述分散控制系统的模式并非最终模式,因为它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新的思想和新兴技术将不断渗透和体现到系统的设计之中。

有关分散控制系统的详细内容,将在后续章节里重点介绍。 (5) 按控制规律分类

按照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控制规律,可以分为:

1、 比例积分微分(简称PID)控制系统

控制器的输出是输入的比例﹑积分﹑微分的函数。PID控制结构简单,参数容易调整,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最广的控制系统。

2、 程序和顺序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是使被控量按照一定的或预先设置的时间函数变化的系统,被控量仅为时间的函数。顺序控制系统是程序控制的扩展,其特点是系统的设定值在各个时期可以是不同的物理量,且每次给出的设定值既是时间的函数,又取决于对以前控制结果的逻辑判断。顺序控制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风机、给水泵、磨煤机等大型辅机的启停和输煤系统﹑吹灰系统、除灰除渣系统以及化学水处理等系统。

3、 复杂规律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除过渡过程的品质外,从生产的整体效果看,还包括能耗最小﹑时间最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等综合性指标。对于客观存在的随机扰动,仅采用PID控制难以同时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此时,可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引进相应的复杂控制规律来改善和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例如前馈控制﹑纯滞后补偿控制﹑串级控制是实际应用系统中最常见的复杂控制规律,除此之外,还有多变量解耦控制﹑最少拍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等等。

4、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是人工智能﹑运筹学和控制理论的应用体现,是先进的方法学理论与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的系统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可模仿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目前,智能控制在火电厂的应用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例如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等等。可以预料,在走向火电厂全面综合自动化的道路上,智能控制的渗透将越来越深入﹑应用将更广泛。

(6) 按控制方式分类

计算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大类。有关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定义此处无须赘述。

第五节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由于火电生产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所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具备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富有竞争的性能价格比外,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还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一. 可靠性要求高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火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在火电生产中计算机控制系统与生产过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控制系统发生任何故障都会对生产过程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可靠性不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或造成运行事故,将对电力生产和电力用户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火电厂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数量级上应高于被控机组的可靠性,通常要求电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用率指标在99.6%以上。提高计算机自身的可靠性﹑采用分散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系统的关键部件采取冗余措施﹑增强系统的容错能力和诊断能力﹑加强对系统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维护等各环节的把关,都是提高和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二. 实时性要求好

所谓实时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完成生产过程指定任务的及时性。任一生产过程和计算机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火电生产严格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运算和操作速度必须与它所控制的生产过程的实际运行速度相适应,能对生产过程的微小变化及时察觉,及时地进行计算和控制,以保证系统良好的实时性。系统的实时性依赖于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系统的实时时钟和时钟管理程序﹑中断优先级处理电路和中断处理程序﹑实时操作系统等,皆是实时性的基本保证。

三. 适应性要求强

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环境一般不如科学计算所用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那样完善,在不同程度上处于高温﹑潮湿﹑粉尘﹑震动﹑腐蚀﹑磁场等不利条件下,因此,要求所采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切实适应现场环境,并能在环境条件有所恶化的情况下正常进行。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备与过程设备连接的良好接口,能适应构成实用硬件系统的需要。当然,火电厂应按《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和其它有关规程的要求,满足分散控制系统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以确保分散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四. 人机联系要求完善

在以CRT为中心的监控模式下,人机对话显得十分重要。火电生产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人机接口和人机界面。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参数监视﹑运行操作、系统组态﹑以及异常情况下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等,而且要求人机联系方式简单﹑直观﹑明确﹑方便﹑快捷﹑规范﹑安全。

五. 软件配备要求齐全 计算机控制系统除应具备驱动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正常运转的常规系统软件外,还应具备完善的实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软件,以及满足大型工业生产过程控制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例如: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软件﹑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的通讯软件﹑图形显示软件﹑历史数据记录软件﹑图符库软件﹑用户操作键定义软件等等。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支持,这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厂商能根据实际过程控制的需要配套提供丰富的软件,用户在系统选型时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用户也应重视有关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完善。

第六节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一、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

国内300 MW及以上火电机组已普遍采用DCS,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DCS 和PLC 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大多数的PLC都带有通讯接口,可以方便地连入DCS。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可将DCS 中运行参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送入全厂MI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二次加工。

(1) 机组控制方式

随着 DCS在电厂中的广泛应用,其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也逐步被人们认可,机组设备的可控性日益提升,早期电厂单元控制室所设置的常规模拟仪表盘和大量的常规监视仪表、操作设备,逐步取消或被大屏幕显示器所取代,集控室面积随之逐步缩小,运行值班人员也在逐步减少,减人增效的概念逐步建立,控制室的布置、控制点的设置和控制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控制方式由典型的单元控制室实现炉机电集中监控、辅助车间就地控制室就地监控,逐步发展到全厂只设一个监控点,即炉、机、电、网、辅均在单元控制室内集中监控,辅以水、煤、灰3个就地辅助监控室,以满足安装、调试、现场巡视和异常工况处理的需要。

1.1 控制室位置和布局

控制室位置和格局也日益多样化,由原来的一机一控、两机一控发展到三机一控、四机一控甚至多机一控。如广西来宾B电厂、山东莱州电厂等采用两机一控方式,控制室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国华宁海电厂、广东华能海门电厂均采用四机一控方式,集控室布置在A列外2号、3号机之间的集控楼上;华能玉环电厂采用四机一控方式,控制室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的生产办公楼上,与主厂房的运转层同标高,并有天桥相连;日本矶子电厂控制室与办公室一起布置在汽机房顶部;日本橘湾电厂机组集中控制楼与生产办公楼合在一起,与主厂房脱开,布置在主厂房前,通过天桥与之相连。

1.2 采用多机一控方式的前提

(1) 同期建设多台机组,集控室布置统一规划; (2 )以机组设备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作为支持; (3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集控室设备减少。 1.3 电子设备间的布置

有典型的集中布置在两炉之间的集控楼运转层上的集控室后方或布置在集控室下方的中间层,也有在各锅炉房、汽机房分别设置其锅炉电子设备间和汽机电子设备间,如广西来宾B电厂、山东莱城电厂二期、江苏夏港电厂一期、山东华能日照电厂二期、山东华电莱州电厂一期等工程均未设置集控楼,每台机组设置锅炉、汽机两个电子设备间。两种布置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DCS机柜相对集中,能有效使用电子设备间的面积,安装、调试及现场设备运行管理较为方便,站间通信电缆较短,安全性较好,电缆比较集中并设置有电缆夹层,施工比较方便;后者,机柜就地布置相对分散,不利于集中空调系统的设置,电子设备间建筑面积总和相对较大,土建装修量大,电气照明、空调容积都相对增加,但由于电缆比较分散,取消了电缆夹层,各电子设备间距离就地设备较近,可节省大量控制电缆、电缆桥架,并取消了集控楼,减小了容积比和安装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对锅炉本体的安装进度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则更趋于彻底分散,甚至不设电子设备间,控制机柜就地布置,大大削减了控制电缆的用量,增加了通信电缆的数量,对DCS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卡件的低功耗、机柜的全密封、全天候工作,增加了设备费用而降低了安装工作量,对高人工费的欧美国家,可节省大量施工费用。

(2)机组自动化水平

目前大型火电厂普遍采用以DCS为主,配合其他热工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单元机组控制系统;水、煤、灰等辅助车间的监控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现,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起全厂辅助车间集中监控网络,以实现在集控室集中监控。

2.1 操作员站

各系统操作员站的LCD及其键盘、鼠(球)标作为运行人员的监控中心,实现炉、机、电、网、辅全LCD监控。在机组DCS发生全局性或重大故障时,按照“故障安全”的原则,通过安装在操作台上的少数独立于DCS的硬接线手操设备实现紧急安全停机。当辅助车间集中监控网络及操作员站发生重大故障时,则通过相应的就地辅助控制室的操作员站进行现场处理。

2.2 顺序控制

机组自动化水平通常采用以子组级为基础的功能组级顺序控制。近几年又大胆地提出了采用带断点的机组级顺序控制,实现所谓的“一键启”功能。针对该问题我们进行广泛深人的调研,从国内情况看,部分由国外整岛进口的机组曾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如:华能日照电厂一期工程采用分岛招标方式采购,锅炉岛由美国FOSTERWHEELER公司设计供货,汽机岛及仪控岛均由德国SIEMENS公司负责设计与供货,在机组调试阶段曾尝试过该功能,而更有效的是汽机自启动功能,但机组运行后再也没有使用此功能;石洞口电厂二期采用的是ABB公司的DCS系统,其机组自启动功能也只是在机组调试阶段试用过一次;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DCS采用日立公司的HIACS5000系统,其机组自启动功能设置有约15个分系统启动断点,但由于设计不完善,未实现其功能;珠江电厂一期工程由日本三菱公司承建,其机组自启动功能应用良好,二期扩建业主仍要求设置此功能,但上海FoxBORO公司的DCS并未实现其功能。华能沁北电厂采用ABB公司的DCS系统,并借鉴石洞口电厂二期的经验,SCS设计有多断点的机组级顺控,实际运行中相当于为运行人员提供操作指导。而在美洲国家则不要求“一键启”功能,在美国,没有一个火电厂设置该功能;“一键启”功能是由欧洲国家提出的,并在欧洲、亚洲个别国家有实际用户,如:德国尼德豪森电厂等。

二、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展望

(1) 在较长时间里DCS 和PLC 仍是火电厂新机组安装和老机组改造的首选,电气部分将广泛纳入DCS ,实现炉机电DCS 一体化监控;

(2) 现场设备继续向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控制室向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驾驶舱式靠近,DCS不断吸收FCS优点而不断发展前进;

(3) 基于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热工仪表测量新理论和先进控制策略将大量涌现,并在实用化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第5篇:物流学概论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首先提出物流概念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首先提出物流概念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被称为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 第三方物流

(D) 物流配送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器、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动过程被称之为

(A) 供应物流 (B) 销售物流 (C) 回收物流 (D) 企业物流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是 (A) 做好物流计划

(B)

组织钟摆式运输 (C) 实现短距化运输

(D) 实现直达化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为 (A) 管理方法科学

(B) 管理手段多样

(C) 物流技术先进

(D) 物流信息处理高效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7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最具有空间、时间、批量、服务等方面灵活性的是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内河运输 (D) 航空运输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对一些体积大、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碰撞致损的货物,可采取

(A) 轻重配装 (B) 解体运输 (C) 直拨运输 (D) 整车运输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消费个性化和产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解决,在物流系统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是 (A) 配送 (B) 流通加工

(C) 仓储 (D) 物流信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0. 物流术语标准属于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中的 (A) 基础标准

(B) 工作标准

(C) 管理标准

(D) 技术标准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根据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将物流系统进行分类,包括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E) 废弃物流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2 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 (A) 总成本法

(B) 避免次优

(C) 得失比较分析法 (D) 标杆法

(E) 顾客感知分析

正确答案:A B C 解答参考:

13 以下属于合理运输方式的包括 (A) 直达运输

(B) 直拨运输 (C) 整车运输

(D) 零担运输

(E) 解体运输 正确答案:A B C E 解答参考:

14 仓库应具备的基本设施包括 (A) 计量装臵 (B) 货架 (C) 料棚

(D) 线路和站台

(E) 储存容器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5 配送业务包括的内容有

(A) 备货 (B) 储存 (C) 配货

(D) 配装

(E) 送货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6. 名词解释:物流

参考答案:物流泛指物质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性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 17. 名词解释:生产物流

参考答案: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18. 名词解释:供应物流

参考答案: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19. 名词解释:销售物流

参考答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20. 名词解释:回收物流

参考答案: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器、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动过程。

21. 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史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史都说明:物流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而发展了的物流业又进一步促进这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22. 物流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简述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运输子系统: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实现其使用价值,满足社会需要。

储存子系统:通过储存保管货物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数量上的差异,以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

装卸搬运子系统:连接运输与仓储等物流环节。 包装子系统:保护货物;促进销售

配送子系统:完成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货物输送 流通加工子系统:在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过程中的加工,是为了销售或运输,以及提高物流效率而进行的加工。

物流信息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贯穿于物流各子系统业务活动之中,物流信息系统支持着物流各项业务活动。通过信息传递,把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以提高物流整体作业效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配送和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运输一般是指远距离、大批量、长时间的货物输送。配送则是短距离、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货物输送形式。

24.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化?

参考答案:

系统性;信息化;科学性。

观念、设施、管理、人才等

25.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参考答案: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26. 名词解释 供应链

参考答案: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及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链网结构。 27. 名词解释 供应链管理

参考答案: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2.一个企业的各组成部分尽力完成了各自的本位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最佳效果,这说明其中存在 (A)

次优化问题

(B)

权利失衡问题

(C) 分配问题 (D) 协调问题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因运输距离比较长、批量比较大,同时又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多采用

(A) 远洋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挥发、熔化、溶化、干燥、变形等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生物变化 (D) 有形变化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4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目标往往不是一个,可以进行(A)

一般ABC分析 (B)

分层ABC分析 (C)

多重ABC分析

(D)

多标准ABC分析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2.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这种方式叫做

(A) 柔性配送 (B) 灵活配送 (C) 共同配送 (D) 即时配送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6

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配送要求从每个货位或货架上挑选出物资,巡回完毕也完成了一次配送作业,这种配货方法叫做 (A) 播种方式 (B) 摘果方式 (C) 整取方式 (D) 零取方式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7

3.消费个性化和产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解决,在物流系统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是

(A) 配送

(B) 流通加工 (C) 仓储

(D) 物流信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采集、传递、交换、存储等属于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中的

(A) 基础标准 (B) 工作标准 (C) 管理标准 (D) 技术标准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9. 物流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两个指代“物流”的术语,代表着现代物流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术语是

(A) physical distribution (B) logistics (C) storage (D) transportation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0. 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这体现了现代物流主要特征中的

(A) 反应快速化 (B) 作业规范化 (C) 经营市场化 (D) 服务系列化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在于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加工方法

(B) 加工组织

(C) 加工对象 (D) 加工程度

(E) 加工的组织者

正确答案:C D E 解答参考:

12. 信息的属性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普遍性

(B) 中介性

(C) 知识性

(D) 时效性 (E) 可传递性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3.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广泛性

(B) 多样性 (C) 复杂性 (D) 准确性

(E) 稳定性

正确答案:A B C

解答参考:

14. 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基础标准

(B) 工作标准

(C) 管理标准 (D) 技术标准

(E) 单项标准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5. 常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A) 面向过程的方法

(B) 面向数据的方法

(C) 结构化方法 (D) 数据建模方法

(E) 面向对象的方法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16 名词解释:社会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企业外部及企业相互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17. 名词解释:综合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18. 名词解释:国际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活动。

19. 名词解释 第四方物流

参考答案: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方案的集成商,它对企业内部物流能力或具有互补性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 20. 名词解释 定制物流

参考答案:定制物流是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而为其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

21.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参考答案:①加强物流计划性;②组织物流直达化;③组织物流短距化;④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⑤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⑥物流企业社会化;⑦实现物流标准化;⑧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22. 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①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有机联系的手段之一;

②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③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④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23.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①预测物流流量;②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③确定物流最佳成本;④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⑤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⑥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⑦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

24.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参考答案:二者关系密切:

1、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的必要条件;

2、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

3、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要求:(1)质量要求;(2)效率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

25. 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物流合理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什么是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的内容:

物流合理化的分析方法:

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 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26. 试述如何提高配送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1)恰当设臵配送中心;(2)加强配送的计划性;(3)实行共同配送;(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27.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参考答案:

(1)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2)加工和配送结合;

(3)加工和配套结合;

(4)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一个企业的各组成部分尽力完成了各自的本位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最佳效果,这说明其中存在 (A) 次优化问题 (B) 权利失衡问题

(C) 分配问题

(D) 协调问题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 产生物流次优化的原因是

(A) 各项物流活动管理目标冲突

(B) 各项物流活动未实现科学管理

(C) 各项物流活动未实现局部优化

(D) 各项物流活动并不相关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是

(A) 做好物流计划

(B) 组织钟摆式运输

(C) 实现短距化运输

(D) 实现直达化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4.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管理方法

(B) 运用管理手段

(C) 推动物流技术

(D) 取得物流效益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为

(A) 管理方法科学

(B) 管理手段多样

(C) 物流技术先进

(D) 物流信息处理高效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为了保障货物在长途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遭受的损失能够及时得到弥补,买方或卖方需要办理

(A) 运输保险

(B) 商品检验

(C) 清关手续

(D) 保税仓储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因运输距离比较长、批量比较大,同时又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多采用 (A) 远洋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8.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最具有空间、时间、批量、服务等方面灵活性的是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内河运输

(D) 航空运输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按物流合理化的要求在组织货物调运时,应强调组织往复、回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驶。上述运输方式被称为 (A) 直达运输

(B) 短距运输

(C) 钟摆式运输 (D) 集中运输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10. 一种载货工具在某一段运程中,又承载在另一种交通工具上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叫做

(A) 联合运输

(B) 复合运输

(C) 驮背运输

(D) 直达运输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根据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将物流系统进行分类,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E) 废弃物流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2. 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其功能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输入 (B) 输出 (C) 处理 (D) 限制 (E) 反馈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3. 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成]

(A) 总成本法

(B) 避免次优 (C) 得失比较分析法

(D) 标杆法

(E) 顾客感知分析

正确答案:A B C 解答参考: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 [14. 物流标准化的特点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广泛性

(B) 科学性 (C) 民主性

(D) 经济性

(E) 国际性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15. 物流标准中包括 [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运输车船标准

(B) 传输机具标准

(C) 仓库技术标准

(D) 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E) 货架、储罐标准

正确答案:A B C D E 解答参考: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6. 名词解释:废弃物流

参考答案:伴随某些产品共生的副产物、废弃物,以及生活消费品中的废弃物等,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处理过程的实体物流。 17. 名词解释:企业物流

参考答案:是指发生在本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18. 名词解释 物流合理化

参考答案:所谓物流合理化是指在物资流动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以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19. 名词解释 物流标准化

参考答案: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20. 名词解释 第三方物流

参考答案:第三方物流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卖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买方物流)而言,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21. 简述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⑴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⑵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⑶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⑷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⑸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22. 简述推行配送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⑴应有稳定的资源保障;

⑵应有足够的资金;

⑶应有齐备的配送设施和设备;

⑷应有高效的信息系统;

⑸应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23. 简述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⑴备货;⑵储存;⑶分拣及配货;⑷配装;⑸配送运输;⑹送达服务;⑺配送加工。

24. 制定配送计划的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⑴订货合同副本;

⑵所需配送的各种货物的性能、运输要求,以决定车辆种类及运搬方式;

⑶分日、分时的运力配臵情况;

⑷交通条件、道路水平; ⑸各配送点所存货物品种、规格、数量情况等。 25. 确定配送路线时应遵循怎样的目标? 参考答案:

(1)效益最高;(2)成本最低;(3)路程最短;(4)吨公里最低;(5)准时性最高;(6)运力利用最合理;(7)劳动消耗最低。

26. 确定配送路线时会受到哪些约束?

参考答案:

(1)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

(2)满足收货人对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 (3)在交通管制允许通行的时间中进行配送;

(4)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的限制;

(5)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之中。

27. 使用节约里程法确定配送路线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

(1)计算配送中心至各用户以及用户两两间的最短距离,编制最短距离表;

(2)计算两两用户间的节约里程,编制节约里程表; (3)将节约里程从大到小排序,编制节约里程排序表;

(4)在配车及走行里程约束下,渐进绘制配送路线。

第6篇:现代物流概论的认识

dsas

现代物流概论的认识

起初我对物流的认识局限于快递,认为物流就是快递。但是通过一学期对物流概论的学习,让我明白物流物流就是实物分配,它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通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物流包括了: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

做为一名营销专业的学生,发现其实生活中物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去淘宝购物要经过快递的配送、运输货物(铁路运煤)、在超市买的外国水果也是通过国际物流公司流通过来的。。。。。。。但是我们看到只是表面方面,通过学习老师告诉我们物流需要科技的支持有一些大货件需要运用到叉车,对于货架还有要求,怎么对仓库的货物进行分类“四一致(商品性能一致、养护措施一致、作用手段一致、消防方法一致)”还有对货物的编号编号完后还要进行盘点而盘点又分为几个步骤在跟我们讲了如何对商品进行保养和影响的因素有那些和如何堆积货物的方法如:重叠法、宝塔式、纵横交错法等,接着讲了如何对商品进行包装,这些我们都在物流实训室顺丰快递内实训过的,收获颇多,更重要的是老师跟我们讲述了条形码的含义,怎么区别国内的东西和国外的东西的真假,看条形码就知道,还告诉我们条形码的换算,为我们以后买洋货提供一些辨别的作用,老师还跟我们说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的优点缺点。让我们

知道贵重物品,重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等等,老师有跟我们说了一些主要的物流公司,如国内的顺丰快递、德邦物流、中铁物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外的有美国邮政服务公司、UPS 联合包裹服务等等,老师讲述了国际物流的集装箱作用和怎么赚钱。还说了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也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简单的说就是货主把货物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自己不搞运输来减少物流成本,因为物流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平台,需要一个专业的物流人员对货物进行跟单,这个货物什么时候到了那里都要明白。

其实物流公司的发展怎么减轻成本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绿色物流、提升物流人员的服务水平等等,这个学期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物流的管理、来由有了大概的了解。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因为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加快,什么事情都要求快速到位。而物流就成为现代化的标准了,网购成为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一部分了,还有一些商店、超市等,消费者到商店购物,商品少了就要及时补货这时候就需要物流的帮助。

就拿快递来说,物流是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以前买东西都是

去实物店,而如今科技的发展,电脑技术的飞跃网购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21时间的快节奏生活,出现了一些宅男宅女们,还有一些没时间去逛的白领、跨洋买洋货的人,逢年过节东西太多的怎么办,这是物流就孕育而生。快递公司一个接一个,如:天天快递、圆通快递、顺丰快递、申通快递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因为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后,工商企业能改善物流服务, 实现物流合理化,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增加利润,并且通过降低物流成本获得的盈利比扩大生产或销售产品的盈利水平更可观。因此,第三利润源泉是针对物流的用户,可以减少商家成本。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以前谁有了资源就有了财富,在19世纪谁有了人脉谁就有了财富,而如今资源和人力只是一小部分,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今酒香还需要宣传流通。所以物流成为现代的主力。对于物流的利润源泉,虽然物流利润大,但是如今的物流公司增多,竞争压力变大,很多物流公司开始抢购一些公司的物流业务,所以价格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物流公司要规范科技信息完整,做到货到哪里电脑就能查到货到了那里,其次提升物流人的服务水平。规范物流成本管理,提高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致力了不败地位。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