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评估过程控制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消防安全评估过程控制

建筑消防安全评估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从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的必要性入手开始分析,分析了消防安全评估的方法,并以计算机模化法为例分析了消防安全评估的具体步骤,构建了消防安全评估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建筑;消防评估;方法;步骤

引言

我国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仍处于“处方式”阶段,与国际上正积极向“性能化”规范的转变还存在差距。性能化规范能针对特定建筑的用途,灵活运用各种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消防安全评估正是其中关键环节。消防安全评估即是对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对各类安全因素参照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火灾安全工程学原理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分析,得出全面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的量化结果。

1 消防安全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1.1 科学预测建筑消防安全等级的需要

目前大型复杂的现代建筑、多功能区域性场所不断涌现,其使用功能、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配套设施等方面都给消防安全带来新问题。而处方式规范对此近于束手无策,这就需要依据实际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其真实的消防安全等级,采用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人性化防火措施,并逐步制定相应的性能化防火规范,使火灾安全目标、火灾损失目标和设计目标良好结合,实现火灾防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1.2 准确反映火灾发生客观规律、确定消防监督模式、制定阶段性消防工作方案的需要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误解,即只要达到规范要求、检查合格就不会发生火灾。这就易使人们思想懈怠、意识麻痹。而事实证明,火灾的发生常出乎人们意料。可见传统的消防监督机制局限性很大。消防安全评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能反映消防安全现状及当前状况下事故结果的预测,反映相对安全与绝对危险的关系,为有针对性的确定科学的监督机制提供依据。

1.3 实现消防监督机制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有机结合、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需要

消防安全评估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与时效性,能将隐蔽的、抽象的消防安全状况以量化结果显现出来,直接反映消防安全等级。依据此结果人们可以将消防安全与资产评估、保险、信贷、产品价格、人才选拔等市场运行机制有机结合,实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管理。

1.4 发挥社会技术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增加消防监督工作的科技含量的需要

引入消防安全评估机制,可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的作用,利用社会上的技术力量,委托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社会消防评估机构或科研机构承担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强化其中的科技含量,为消防执法监督提供技术依据或专家意见,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2 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的方法分析

2.1 对照规范评定

以处方式规范为依据,逐项检查消防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这也是我国进行防火设计审查采用的基本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符合现行消防规范的一般建筑,但对应用最新技术成果、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新型建筑可能不适用。

2.2 逻辑分析方法

基于演绎分析,运用运筹学原理对火灾发生原因及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揭示其中的逻辑关系。该法能对导致事故的隐患及其逻辑关系进行定性描述,构造有关事故隐患的逻辑图,并对各隐患以事故概率的形式进行定量分析。但因涉及因素多,数据量大,于大型事故进行逻辑分析较难。

2.3 计算机模化法

应用计算机数值分析建立火灾模型,对火灾过程的各方面(如火灾发生发展、烟气产生与扩散、消防设施情况及人员反应与行为等)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火场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烟密度等参数,并考察其影响,估计对人员和财产的危险程度,从而做出安全性评价。该法能定量比较不同方案的火灾危险程度,方便、科学地进行火灾模拟与评估,选定最经济合理的消防措施,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模型的精确性,需要丰富的数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2.4 综合评估方法

基于数据统计建立评估对象的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它们的影响程度等级和权重实施计算。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考察各系统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建筑物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做出对整个建筑物消防安全性能的评价。此法面而实际,但过多依赖专家,主观成分较大,且评估结果仅能确定危险等级,不能得出精确的定量结果。

上述几种方法笔者认为最具推广价值的当属计算机模化法。该法离实际的普及虽尚待时日,却是研究消防安全评估的主要工具,也更符合火灾工程学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模化法的步骤主要分为设定消防安全目标、确定定量分析方法、设定指标参数、设计火灾、定量分析等几个步骤,下面本文就通过实例对计算机模化法步骤进行分析。

3 消防安全评估的实例分析

建筑概况:以某地下服装商场为例,该工程建筑分为五个区域,总面积约5000㎡,营业面积约4000㎡层高4m,吊顶下净高约3m,有三个防火分区面积约为800㎡,另外两个分区一个面积约为730㎡,一个为700㎡,这五个防火分区通过0.5m高的的固定挡烟垂壁划分为两个防烟分区,烟分区面积为防火分区面积的一半。

3.1 设定目标

作为基础性工作,设定目标主要是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安全疏散、防止火灾扩大成为区域性火灾并要保证消防活动的安全。消防设计首要考虑的就是对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

3.2 确定方法

建立火灾模型必须对消防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其方法有确定性分析方法,概率风险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相对较优的确定性分析方法,是运用各种数值模型对火灾发生发展、烟气流动、各消防系统对火灾的反应、消防队的反应及由此造成的对建筑的影响及对其内居民的危害进行绝对数值形式(如伤亡人数、及财产损失等)的量化分析,其分析结果准确度依赖于数值模型的精确性。

3.3 设定参数

根据选定的分析方法,设定指标参数。对于确定性分析方法,要采用确定性安全标准,确定火灾的危险条件及达到该条件所需的时间。生命安全的威胁主要是高温、有毒气体、低能见度、烟层界面高度及建筑结构坍塌等。设置合理有效的消防系统,防止或延缓危险条件来临的时间,为人员疏散赢得宝贵时间,是消防设计的首要任务,必须确保以下条件:ASET>RSET,其中ASET为你能够获得的安全疏散时间,也就是从火灾发生之时到危险条件产生之时的时间间隔,RSET为需要获得的安全疏散时间,也就是从火灾发生之时到人员全部疏散至安全地点所需的时间。因此必须保证ASET>RSET,这样才能满足消防设计的安全要求,否则就不符合。

3.4 设计火灾

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分析并无必要,仅对危险性足以造成重大伤亡与损失的那些火灾进行详细量化分析即可。这就要考虑可燃物数量、材质、位置及消防防护系统失效的可能性等因素,对预期危害有个粗略的估计,在此基础上确定一系列有待分析的火灾事件。在进行确定性分析时,为了简化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常分析一些最为严重的火灾情况。设计火灾有两种方法:T方火灾曲线(通过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的火势大小进行粗略估计,用T方火灾曲线来粗略描述火灾的发展情况)和火灾实验(通过火灾实验获得实际火灾时的火灾曲线)。T方火灾曲线的规律为Qg=α(t-ti)2,符合此公式的火灾成为T方火灾,其中Qg为热释放速率,t为时间(s),ti为点燃时间(可设为0),α为火灾增长细述(kJ/s³);火灾实验的燃烧条件与实际火灾时可能不同因而得到的火灾曲线会存在一定误差,不过与T防火灾曲线相比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3.5 定量分析

根据确定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设计火灾,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确定的安全指标参数评价防火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定的消防安全目标。定量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计算RSET和ASET。本例中ASET可由火灾计算机模型模拟得到,RSET可通过人员疏散模型模拟火灾时期人员的疏散过程计算得出。

通过输入相关参数(建筑结构参数、人员密度参数、火源位置、时间参数等)后的模拟得到不同火源位置的RSET结果,楼梯间门厅处RSET为430(s),疏散走道/店铺RSET为270(s),防火门处RSET为460(s)。

对于ASET采用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快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水强度8L/min.m²,动作温度68℃,系统作用面积160m²,闭式喷头RTI为30;排烟系统排烟量标准36m³/h.m²,排烟机风量33000m³/h,全压500Pa。经过模拟,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不能满足安全要求,一是没有安装消防系统或各消防系统全部失效;二是只有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效或没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三是只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失效或没有安装防排烟系统。

因此,考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机械排烟系统联合作用方案的有效性。经过各方面综合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解算,烟层界面能够始终保持在2米以上,能够保证人员有充足的时间疏散到安全的地点,符合安全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行定量分析后方案达不到设定的安全水平,就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之后,再次进行火灾模拟与人员疏散的计算,如结果表明,人员仍不能安全地疏散出去,就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二次修正,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最后人员能安全地疏散出去,消防设计至此才符合要求。通过前面的模拟解算,初步方案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符合安全要求。

结语

建筑消防安全系统研究是个复杂工程,其安全评估要考虑的内容很多,需进行大量调查、统计与实验。本文仅就消防安全评估的必要性、方法及步骤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消防安全评估基本框架,更多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消防安全评估,尽早实现性能化防火设计,才能提高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孟帅.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综合评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

[2] 刘丽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大型城市社区消防安全评估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01)

[3] 王莹.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02)

作者:李钰

第2篇:落实安全监理责任 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落实安全监理责任

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

***

安全,是铁路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首要责任,是监理成果的主要体现。 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进度,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监理工作业绩。

监理站的安全监理管理按工作流程和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是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审批阶段 ;二是安全技术组织措施、故障应急预抢方案执行和实施阶段。该阶段又可细分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和检查,对安全隐患、质量问题的整改和复查”二个环节;三是对施工项目或单项工作完工后的安全总结、质量评价和对该项工作安全技术措施、工艺流程的补充、完善和修订阶段。因此,在安全监理管理的三个阶段中,抓好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和检查,做好对安全隐患、质量问题的整改和复查,是确保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安全监理管理工作的核心。

我们**监理站担当着**至**200余公里新线和200余公里既有线提速改造的监理任务,施工管段长,监理项目多、人员分散,仅平改立框架涵就多达250座。为了减少征地拆迁对计划工期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 该工程实施了“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换枕、换轨、小曲线半径改造平行作业,站前路基与站后电气化同步进行”的施工措施。新、老线交叉施工,线下、线上同步作业,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风险,给监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强化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特别是既有线区段的安全管理,现结合**线、**线的安全管理做法,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推行“五个层次包保”,建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铁路工程建设点多线长,监理人员分散,特别是既有线施工牵扯了监理人员很大的精力,哪一个施工点、那个人在安全上“冒泡” ,必砸整个监理站的锅。因此,建立“总监包线、副总监包段、组长包片、监理工程师包块、监理员包点”的安全管理机制,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五个层次的安全包保,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的点面结合、层层督导,既可以有效覆盖安全管理的盲区,又可实现检查方法和安全监控措施的互补。各级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状况,可直接纳入对个人的月份绩效工资考核,防止事故的予以重奖,发生责任事故的予以通报批评或解聘,以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二、实施“四种监控措施”,建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卡控机制。

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工期紧、干扰大、工点多、项目杂,安全工作渗透在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在每个监理点上,仅靠一二个监理人员去抓,力不从心,也难以管好。因此,应结合不同工程的工程特点,按安全重要度,把本监理站的所有施工项目进行分类排队,采取不同的卡控手段。

1、实施全过程监控。

我站根据管段的施工特点,对“既有线封锁、慢行要点施工,既有线更换轨枕、更换钢轨施工 ,小半径曲线改造施工,卸路料施工,平改立框架涵架空顶进施工,轨道车运用,防护信号设置,放行列车条件检查” 等重要施工作业或工序,实施全过程监控。

2、进行旁站监控。

对混凝土浇筑施工, 高压旋喷桩施工,水泥搅拌桩施工,基础换填施工,隐蔽工程施工等单项作业实施旁站监控。

3、落实专人监控。

对重点施工施工项目,实施专人监控。

4、抓好重点监控。

对极易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重点监控。 通过上述四种监控措施,有效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重点、关键工序,用有限的监理资源,控制事故的发生。

三、采取“四种检查形式”,建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防范机制。 多种形式的巡视检查,是对安全监控措施的补充和完善,是监理人员的基本职责。通过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安全薄弱环节、质量问题、工艺缺陷,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把安全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现场巡视检查。

每个监理人员都应该按照监理规范和上级有关安全管理文件要求,深入各自的监理管段进行安全、质量、环保、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巡视检查。检查中,要注意查关键、查重点、查惯性违章、查薄弱环节。要善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善于找出问题,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技能。

2、雨中雨后等恶劣天气检查。

在既有线和新线施工中,恶劣天气会给行车和施工质量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每个监理人员都应该按照路局有关防洪防涨、防寒过冬等有关安全规定,亲自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雨中、雨后,雪中、雪后等恶劣天气检查,预防事故发生。发现险情,及时反馈信息,积极组织抢险抢通。

3、添乘列车检查。

对临近既有线、施工管段长、乘车条件便利的施工段 ,可采取添乘客车、货车、车头、车尾或添乘轨道车检查的方式。添乘列车检查,可检查“既有线来车时大型施工机械机械是否停止作业,现场是否设置了车辆调头地点,现场防护隔离措施是否齐全,防护员是否按规定立岗接车,线路是否晃车,雨中雨后有无危机行车安全的施工处所,施工道口安全监控措施是否到位”等安全状况。添乘列车检查,有利于弥补巡视检查的盲区,可对既有线施工的安全管理实施重点监 2 控 。

4、单项工作抽查。

对易造成行车人身安全隐患的单项施工、关键工序或安全管理工作,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如:对特殊工种的上岗资质检查、机械设备进场许可证检查,深基坑开挖护壁支护检查、防护措施检查,施工道口检查,防护备品检查等。

四、落实“三种安全分析制度”,建全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整改机制。 安全分析,是把日常监控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安全隐患、质量缺陷等,进行梳理、归纳、分类,针对共性的、多发的安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跟踪落实。它是完善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分析,可通过如下不同会议形式来进行 。

1、站安全分析会

监理站安全分析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发生事故或重大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应包括:学习上级安全管理文件和事故通报,通报上月安全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遗留的问题,总结本月的安全情况,分析本月的安全问题,制定安全整改措施。

2、小组安全分析会。

人数多、人员分散、施工战线长、不便于集中的监理小组,也可定期召开小组安全分析会。小组安全分析会为监理站级安全分析会收集资料,同时,便于小组长全面掌握本管段的安全管理动态, 增强安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3、工地例会。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施工单位,抓好施工单位是实现安全有序可控的根本保证。笔者认为,监理人员可把“工地例会”作为监理安全分析会的延伸。既可利用工地例会对施工单位的单项施工进行安全、质量、作业标准的技术交底,又可利用工地例会开展安全预想,找出安全危险源,剖析已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控制重点和安全管理要求。该会议应注意切实利用好。

4、施工总结会。

每次要点施工后,建指要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施工总结会。监理人员应主动利用施工总结会的形式,认真分析和总结该项施工在安全、质量、施工工艺、劳力组织等方面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及需改进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不断提高安全施工水平。

五、抓好“三本安全管理台账”,建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是通过内业、外业管理来体现的。监理站应注意健全安全管理工作台账 。

1、安全分析会台账。

3 每个监理站都要建立安全分析会台账,专人负责安全分析会记录。该台账应详细记录上月安全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本月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等主要内容。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安全监控、安全分析、安全措施、安全整改“四到位”。

2、安全问题库台账。

按照路局安全管理规定,每个监理站还应建立安全问题库台账,安全问题库是安全分析的浓缩版。安全问题库是以表格形式记载,内容为:安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人、完成时间。问题整改后,应随时销号。

3、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台账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是对可能造成行车、人身等安全隐患的重大施工项目,进行事前安全防范和控制的安全管理措施。每个监理站应按安全重要度,对本管段的施工项目进行分类排队,找出重大危险源的施工项目,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重大危险源的施工项目一般有:既有线封锁、慢行要点施工,既有线更换轨枕、更换钢轨施工 ,小半径曲线改造施工,卸路料施工,平改立框架涵架空顶进施工,轨道车运用,深基坑开挖,脚手架及高空作业,桥梁施工,电气化立杆架线等。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台账的记录内容为:危险源类别、危险源项目、里程及内容、防范措施、责任人。

2010年*月**日

第3篇:地铁通信工程的过程控制和安全管理

专业知识分享版

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道路不断完善,我国的主要一线城市人口多、人流大,因此通过地铁建设来减轻地面交通压力是交通分流的必要手段。地铁通信系统在保证地铁安全运行上有重大作用,所以地铁工程建设中针对于通信的安全性和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控制越来越多地被施工单位所重视,本文主要讨论地铁通信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以及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关键词

地铁通信;安全;控制;管理

引言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在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整个通信工程的施工和设计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重视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设计及施工过程的控制

设计阶段的管理对于设计方案的成熟和工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在施工中临时改变设计方案带来的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在招标和投标中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

1.1地铁通信施工设计

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取决于其服务对象的要求,在保证整个地铁通信工程的使用寿命的基础上,要确保工程设计的最优和建设成本的最低,同时也要考虑到地铁投入使用以后的成本,所以在设计中,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

首先,要确保设计的实用性,项目工程的设计人员要通过加强与运营商的沟通,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设计应该尽可能满足需求,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还要确保建设和维修成本的最低,要确保以后投入使用后的维修和更新换代的便利和低投入。

其次,对工程进行系统性保障。地铁通信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确保这种系统的完整性,就必须在建设中坚持规划的总体性和实施的具体性。

再次,兼顾通信工程的先进性和成熟性,要利用先进技术确保地铁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对于已经发展发展成熟的通信工程设备要多加以利用。

地铁通信施工设计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直接关系到地铁通信的正常运行。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1)地铁通信系统中要重视接口的处理,地铁通信系统非常复杂,有众多接口,因此设计中要对接口进行严格处理,对于接口的数量和类型以及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的容量,要进行总体性规划,确保其设计符合地铁的长远计划,要确保给系统线路实现互联预先留出一定接口。

(2)在设计换乘站时,要考虑到地铁的信息显示系统和广播,对于覆盖方式要具体设计。

(3)实现地铁通信线路与工程中的其他线路相互融合,地铁运营的主要趋势是逐渐实现网络化,在设计地铁通信线路时,要确保设计方案与该地区的总体线网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线路相互合作,有利于实现城市中资源的互补与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投资的重复无序。

(4)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要想实现地铁通信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稳定,就要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防护,要避免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的故障,在设计和安装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使周围环境满足通信设备的要求,注意防尘、防静电、防水、防磁,对通信机房的室温、接地等也要注意,可以利用空调、综合接地、静电地板、温湿度传感器等来保护设备。 1.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要对通信设备和线路的安装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首先,要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对施工中的操作和技术管理等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控制中要针对不同施工要求的工序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如果某道工序施工难度较大且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就要设置质量监控和技术指导的重点对操作人员、施工材料、机器设备和施工工艺等进行重点控制;如果某道工序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或者有质量通病,则要提前制定重点控制点,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

其次,工序和工程完成后要注意对质量进行检查,工序的操作者和负责人要自行检查,然后班组内的工作人员互相检查,不同工序在交接时要进行检查,施工中,施工员和质检员也要进行巡查。

1.3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选择

地铁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的基础,属于关键环节,传输系统以光纤宽带业务为基础,可以确保地铁运行所需要的信息得到有效传送。现今的主要地铁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有开放式传输系统、同步光数字传输网、异步传输模式和多业务传输模式。在选择地铁通信传输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系统的时候,要具体分析各个模式的利弊,看哪一种系统适合本传输工作需要。

虽然开放式传输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较差,但是如果能保证业务接口层互联,就能保证所有互联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开放式传输系统的安装和操作技术适用于轨道交通传输网络,这种模式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的市场价格也比较合理,因此可以用于组建轨道交通运输组网。异步传输模式技术手法复杂,且设备安装步骤较多,加上IP技术对于问题解决的助力,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容易,所以设备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的异步传输模式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同步光数字传输网的信道的速率是固定的而不是动态的,不支持统计复用,不支持总线型宽带数据,因此应用中要考虑到这些特点。业务传送平台对宽带等多种数据的需求量比较大,对一些视频业务要求也较高,对于安装中的主要问题,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是值得广泛应用的一种传输模式。

由此可见,在选择传输网技术的时候要对地铁传输网的业务要求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技术的选择要满足具体的业务的具体要求,综合分析承载方式,选择的技术要能够将这些承载方式有效集成。

2 地铁通信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地铁通信工程建设中要通过安全管理减少工程事故产生的几率。

首先,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把生产责任落实下来,组织和个人的责任要明晰化,通过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分明。

其次,要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施工设备、通信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注意安全隐患多发的环节和工序,要给予足够重视,把问题解决在萌发时期。派专人对工程中的关键设备和重要工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落实检修和维护工作。

再次,增加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资金、人力投入。地铁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施工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安全管理费用不足,安全事故多发。在施工中,要专门设置安全管理费用,要实现专款专用。对工程中关键技术的质量和水平要严格控制和监督。

3 结语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地铁通信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控制和安全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有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要通过设计过程的优化和安全管理过程的严格化而提高建设的质量,确保地铁的正常通信。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第4篇:学校消防安全疏散演练过程及方案

紧急疏散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使学生在发生火灾和突发事件中有序、及时、有效地撤离事故现场,减少、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特举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

二、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赵建波

工作组及成员:校委会成员及班主任 疏散指挥组:郭文超

秩序导护组:陆建敏及任课教师 场地队列导护组:陆建敏、王克新 紧急救护组:崔玉岩、谭福斌 后勤保障组:白来旺、张建军 广播组:白丽莉

三、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9月14日14:30时 地点:本校教学楼

四、参加演练人员:全体师生

五、演练假想事件和项目设计

演练假想事件:教学楼某处发生火灾危及校园师生人身安全。

演练项目设计:有关师生参演紧急疏散、预案启动时各班正在上课。

六、演练进程

1、办公室接到某老师打来电话称某处发生火灾危及师生安全,办公室向总指挥报告。

2、总指挥核实情况后,决定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命令各组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指挥,广播组发出广播及警报信号,并要求各班停止上课,在老师指挥下有秩序的成单人单行安全撤离。

3、撤离(疏散)方法:及时打开前后门,察看学生行走路线上有无障碍物,如桌凳等,在室内将学生分成南北两路,一部分走前门,一部分走后门。撤出教室后按要求成单行下楼。从哪一侧楼梯撤离按规定执行。

4、秩序导护组任务: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位置作好疏散导护工作。

区域划分:

右楼梯口一层:刘秋梅,二层:李珂、王石磊,三层:计西武。

左楼梯口一层:高海竹,二层:张青、王来栓,三层:张老德。

新院二二班:张新献、宋石虎、刘春华

5、场地列队导引组任务:指挥各班在操场的排列顺序。

6、紧急救护组任务:接办公室通知后到保卫室门口集合待命,准备好救护器材。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7、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喊话器、担架等。

8、广播组成员发出信号后,指导学生在老师指挥下按

顺序排好队,撤离教室时要有次序、快速,在走廊及楼梯按顺序撤出。

9、学生到达集合点看各班班牌站位,班主任要清点人数(应到数和实到数),并报总指挥。总指挥从演练开始用秒表计时,掌握整个演练过程的准确时间。

八、演练注意事项

1、所有参演的学生,应听从各楼层和区域负责人的指挥。

2、按先低层后高层的原则疏散,撤离路线及顺序: 从右楼梯依次下楼的班级是:六

三、六

四、五一,四

一、四

二、五四;走左楼梯顺序六

一、六

二、五

二、五三。

在一楼层的班级撤离顺序为:二

一、三

二、三

一、一

一、一

二、二二同时撤离。

下楼时各班成一路纵队,注意安全,步伐要小,脚步要轻,争取时间,不要被绊倒,防止拥挤和慌乱。所有一层的班级按撤离要求直接从教室疏散到操场指定的安全地带,看班级牌站位。为防队形交叉,到操场规定的安全地点,看班级牌站位。

注意:

1、楼层导护老师要在前一个班撤完后向下一个班下达撤离指令,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走廊楼梯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2、参加演练的学生不准乱跑、乱喊,不准打闹拥挤,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局面。

3、疏散组织人员应了解参加演习的学生可能存在的逃生本能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4、高年级学生要照顾低年级学生,男生要照顾女生;高楼层学生下楼时不要冲撞低楼层学生。所有师生离开教学楼之后,迅速到操场集中。

十、演练准备

1、参演人员预案学习(郭文超负责);

2、向有关单位领导汇报并获得批准(赵建波负责);

3、学校准备相应的物资(白来旺负责);

4、学生自救、逃生知识培训(班主任负责):

5、预设场景导演;

6、演练预演(指挥部负责);

7、演练活动音响、广播系统调试(陆建敏)。

8、图片及资料收集:白丽莉 十

一、安全疏散演练总结 十

二、宣布安全演练结束

狮子庙小学

2012年9月14日

校长在紧急疏散演练上的总结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我们今天成功地组织了狮子庙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在刚才的演练中,同学们能按照要求认真对待,疏散迅速、有序,老师们组织到位,保障有力,保证了这次演练的成功。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提出表扬,向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学校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多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从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抓起,从重点防范和整改隐患入手,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我校还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制订和落实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载体,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这一切,都是为了有效地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老师们,同学们,我们今天进行的消防安全演练,意义重大。通过刚才的演练,同学们学会了怎样预防火灾和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法,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火电无情,生命无价,安全第一,预防在先”。同学们,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更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掌握在紧

急情况下机智逃生的本领,并向家人、邻居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安全,珍爱生命。

最后,我希望全校师生能以这次消防安全演练为契机,进一步把我校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而不懈努力。

第5篇: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XXXXXXX有限公司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对本公司进行消防安全评估,按照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的原则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真实有效。

一、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本公司位于睦岗纺织路,建筑3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均为1层建筑,建筑设置了室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于X年X月X日通过公安消防机构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并取得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并投入使用。

二、评估内容:

1、车间的消防合法情况;

2、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情况;

3、XXX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操作人员情况,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及火灾隐患整改情况;

4、XXXXX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和“一懂三会”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宣传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情况;

5、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配置以及完好有效情况,消防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6、疏通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保持畅通情况,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防烟分区、避难层(间)及消防车登高作业区域保持有效情况;

8、室内外装修情况,建筑外保温材料使用情况,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情况;

9、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及配备装备器材情况,扑救火灾能力情况

10、受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处罚和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情况,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11、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确定、变更,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定期检查评估,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落实并定期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情况;

12、本公司结合实际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火灾防范措施情况;

三、存在问题:

1、现场抽查员工“一懂三会”知识情况,部分员工知识不熟悉。

2、安全疏散应急物质较少,无手电筒,防毒面具。

四、评估结论: 好

五、消防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加强员工宣传教育、对知识不熟悉的员工加强培训。

2、增设手电筒、防毒、烟面具。

评估员:

年 月

第6篇:消防安全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

一、消防安全合法性

1、单位使用的建筑物、场所,应遵守消防技术标准和监督管理规定,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审核、验收、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合格,并取得相关法律文书。

2、属于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投入使用、营业前应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并取得相关法律文书。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在前台等醒目位置悬挂,未悬挂则为有缺陷。

3、建筑物或场所的实际使用情况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与消防验收、竣工验收备案、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时确定的使用性质相符。

办公楼已验收但擅自改为宾馆;饭店开业前检查合格但擅自改为娱乐场所;部分改、扩建也不可。

二、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

1、总则

单位应根据生产、使用、经营、储运等环节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打印或装订成册,并及时修订。

2、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形式、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办法等内容。

3、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部位、内容和方法等有关内容,并建立防火巡查、检查的统一表格。

4、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安全疏散部位、设施检测和管理要求等相关内容,并保存记录。对安全出口、楼梯间等疏散设施应统一编号并建立相应的台账。

5、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范围和职责、火灾与故障处置程序、报告程序、工作交接、值班人数和资质要求等内容,建立值班记录并保存。

6、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备登记、保管及维护管理要求等内容,建立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台账、记录并保存。

7、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明确包括火灾隐患认定、处理、报告和整改监控流程、整改责任和防护措施等内容,建立火灾隐患登记、整改记录并保存。

8、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施工人员资格、用火用电审批程序、检查部位和内容、检查工具、防护措施、发现问题处置程序等内容,根据实际建立用火、用电审批、实施人员、监护措施、处置措施等内容的工作记录并保存。

9、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易燃易爆危险品登记、火灾或爆炸危险性、发生事故处置程序和措施、预防措施等内容,建立记录并保存。

10、专职、志愿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明确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和职责、接警出动、训练方式、考评方式、奖惩方法等内容,建立人员登记台账、装备配备台账和培训训练记录并保存。

11、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明确包括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方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救护和防护、演练程序、注意事项、演练频次、演练记录、改进方法等内容,建立记录并保存。

12、燃气、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检查工具、检查频次、发现问题处置程序等内容,建立记录并保存。

13、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明确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考评目标、内容和方法、奖惩办法等内容,建立记录并保存。

14、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15、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消防设施操作规程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防排烟设施、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的操作规程。 2)与消防安全相关的操作规程

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制定电气焊、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操作规程。

以上制度、规程,火灾高危单位必须全部建立,且打印装订,妥善保管,悬挂上墙。检查评定时要注意是否照搬照抄,是否符合单位实际。

三、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落实

1、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工作领导机构

1)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消防工作全面负责。

2)单位应确定1名单位负责人作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消防安全责任人主管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按国家规定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

《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63号)要求。

注: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消防法)

2、消防工作职能部门

1)单位应明确负责消防工作的职能部门(可由安全保卫部门兼任负责,应以单位文件形式明确),并传达到每名员工,消防工作职能部门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负责,按照下列规定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统一管理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设施、器材、标志;

组织每日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制止、纠正消防安全危险行为; 每月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消除火灾隐患; 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对新上岗员工及时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全员消防安全培训;

组织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 指导或管理专职、志愿消防队工作; 单位授予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以上工作如有一项未开展或开展不力,不仅具体工作项目扣分,此处消防工作职能部门总体工作也要扣

2)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的消防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应按国家规定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

暂时拖后,目前国家公布一级消防工程师名单,我省仅2名,待此项工作全面开展后。

3)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管理单位消防工作,或将部分消防工作委托专门机构管理的,由受托方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单位的消防工作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物业服务企业或专门机构履职情况。 受托方(物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委托方负责监督。

3、消防管理人员

1)单位的消防工作职能部门应确定负责防火检查(巡查)、自动消防系统值班操作、消防设施(器材)检验与维修、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消防管理人员,其数量应与单位的经营规模和消防工作强度相适应。

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核对是否及时变更,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2)防火检查(巡查)人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经依法设立的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控制室值班员、巡逻员培训证书。

4、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1)单位应将下列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可燃物品的仓库,商场、市场的营业区域;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仓储、经营场所; 燃气、燃油用房,厨房操作间;

变配电室和计算机、空调机等集中用电设备用房;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 避难层(间);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车间、加工车间、集体宿舍; 医院高压氧舱室、手术室;

根据单位火灾危险性质确定的其他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是否确定,是否准确、全面,是否按要求设立标识,标识颜色、名称、责任人等。 2)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确定具体责任人; 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根据实际制定专门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责任书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工作职能部门组织签订。

5、防火检查

1)单位应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和DB37/T 1645的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定期防火检查的频次、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检查记录。 原则上至少每天全面检查一次。

2)单位应将防火检查记录统一装订,存档备查,存档时间不少于2年。

3)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等设施设备现场设置的检查卡在填写完毕后应统一存档,存档日期不少于2年。

6、防火巡查

1)单位应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63号)和DB37/T 1645的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每日防火巡查的频次、巡查人员、巡查路线、巡查内容和巡查记录。 2)单位应将防火巡查记录统一装订,存档备查,存档时间不少于1年。

3)使用电子巡更系统的巡查记录应可靠存档备查或打印存档,存档时间不少于1年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等火灾高危单位,应当指定防火巡查人员在生产、营业期间进行不间断的防火巡查。

会堂、剧院、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体育场馆等火灾高危单位承办会议、演出、展览、体育比赛等活动时,应当组织不间断的防火巡查。

宾馆、饭店、养老院、福利院等火灾高危单位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2小时1次。

防火巡查的时间和频次应当在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中规定并实施。

7、火灾隐患整改 1)总则

单位应及时整改、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消防违法行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为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落实。 2)火灾隐患确定

由于引火源、可燃物和用于灭火、逃生的设施、器材、通道、出口、分隔、间距以及其他事项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要求,可能引发火灾、导致火灾蔓延、妨碍火灾扑救、造成疏散困难的危险状态,应确定为火灾隐患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0号),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 消防设施为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可燃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 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危险性或危害性的情形。 3)火灾隐患整改程序

对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整改: 对火灾隐患进行评估,判定其严重程度;

根据火灾隐患的严重程度,制定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间的防范措施; 根据整改措施,由单位明确隐患整改的时间、人员、资金等资源,监督整改措施及防范措施的落实;

隐患整改后,按照相关要求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当火灾隐患的整改未达到要求时,应对火灾隐患重新进行评估判定、制定整改措施并继续进行整改。 查看有关记录,核实工作程序 4)火灾隐患整改结果报送

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发现并责令改正、受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处罚的火灾隐患整改等消防违法行为,整改完成后,单位应及时将整改结果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提出复查申请。 询问,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核实。

单位应汲取教训,防止同一违法行为反复出现。 5)火灾隐患整改档案 对火灾隐患的整改应分类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其内容应包括: 火灾隐患基本情况(包括情况描述、部位、照片资料等); 火灾隐患确定的相关资料(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法律文书、单位防火检查记录等);

火灾隐患整改方案(包括领导批示、资金落实、施工合同、相关设施设备的文件资料等); 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整改结果(包括情况描述、整改后照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法律文书、中介机构检测报告等)。

8、消防安全培训 1)总则

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的特点,采取岗前培训、重点岗位培训、内部培训、专门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2)培训范围

单位的下列人员应接受消防职业技能培训: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 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防火检查(巡查)人员; 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 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人员; 专职消防队的消防员;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经营等特种岗位人员; 国家规定的其他人员。

其中a)、b)、i)规定的人员应参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的专门消防安全培训;c)至h)规定的人员应取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3)培训要求

消防安全培训应符合下列要求:

单位应对新上岗和转岗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培训,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

单位对消防安全培训应有计划、有安排,培训程序、内容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要;

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培训应有季度或年度总结。 4)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其他应培训的消防安全知识。 5)培训档案

单位应建立消防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影像资料、试卷、文字记录等内容。

单位应将员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原件或复印件统一存档,在消防控制室放置、张贴或悬挂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证书

9、消防宣传教育 1)总则

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并使其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2)形式

针对本单位的特点,采取在公共部位张贴或悬挂消防宣传标语、消防文艺宣传、消防宣传画廊、消防宣传板、火灾事故现场会、典型火灾案例分析、消防演讲、季节防火宣传、消防报刊或杂志、消防影视节目、消防知识竞赛、重点工种教育、参观消防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单位在消防宣传日、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应通过张贴海报、图画、广播、光盘等方式,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消防常识。

3)宣传教育档案

单位应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档案,档案应包括宣传影像资料、文字记录等内容。

10、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1)总则

单位应根据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在火灾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减少火灾危害和人员伤亡。 2)预案制定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组织机构(应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和职责; 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通讯联络、安全防护的程序和措施。 3)人员职责

按照DB37/T 1645的要求,明确预案和演练各相关人员的职责。 4)预案演练

单位应按照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进行演练,并做好相关记录。每年6月和11月分别组织1次综合性消防演练;单位的内设部门、岗位应由消防工作职能部门指导,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适应岗位火灾危险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5)演练方式

应按以下演练方式开展演练:

局部演练:是指组织重点部位、部门全体人员进行演练; 全员演练:是指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演练;

指定演练: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起火点发生火灾事故时进行的演练; 随机演练:是指随机指定起火点发生火灾事故时进行的演练。 6)演练档案

单位应建立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档案,档案应包括演练影像资料、文字记录等内容。 7)预案修订

单位应根据单位的人员、规模等变化情况,并针对每次演练发现的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使其更加贴近于实战要求。预案至少每5年修订一次。

11、用火用电管理

1)单位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施工,应制定消防安全措施,经消防安全管理人现场查验、确认并签发动火证后,方可施工;公众聚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易燃易爆场所不应在生产、营业时间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施工或使用可燃、易燃物品的装修施工;确需在生产、营业时间施工,应建设实体墙将施工区和生产、营业区进行防火分隔。

检查评估过程中应询问、实地查验单位是否有近期装修、改造情况,是否落实动火审批制度和防范措施;有关场所是否存在生产、经营期间施工,或使用可燃、易燃物品的装修施工

2)单位应在禁烟禁火部位张贴警示性标识,单位现场工作人员对在单位禁烟禁火部位违规动火或吸烟的人员,应实施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举报。

禁烟禁火部位,如宾馆、饭店营业区域,

3)单位应加强对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措施禁止吸烟、私接电器线路、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炊具等妨害消防安全的行为。

12、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

易燃易爆危险品定义: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爆燃的物质。按形态,气体、液体、固体、粉尘四类。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对其有详细阐述。

1)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品、烟花爆竹等的安全管理规定。

自身有无违反规定情况,大量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烟花爆竹,管理混乱

2)人员密集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任何单位、个人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烟花爆竹等进入。

如是否张贴标识,是否在员工培训时予以明确(查培训记录、抽查提问),现场模拟带入。

3)对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放烟花爆竹的,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制止;制止无效的,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并采取防范措施。

现场模拟使用、查培训记录、抽查提问

13、合用建筑管理

建筑物由两家以上单位共同使用的,多产权或多方租赁,如多租户的商场市场,多产权的酒店式公寓,大型综合体等。

前期督查情况来看,情况不佳。合用通道、设施,堵塞、锁闭、损坏无人问津,责任通通推到甲方或物业。三家单位合用一间控制室,由一家管理,信息不能及时互通。 各使用单位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共同设立、明确或派员加入消防安全统一管理机构;甲方或物业服务单位牵头,书面形式设立,明确各单位人员,单位、人员变更及时补录更新。核对正式文件,提问单位和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 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约定书;明确责任和期限,单位变更应重新签订。 c) 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消防技术标准、当地消防安全规定以及消防安全统一管理机构的要求;是否按责履职

d) 接受消防安全统一管理机构实施的防火检查(巡查)、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消防工作奖惩。按要求,统一管理机构应作以上工作,未标明次数。实际评估,如各单位自身做了以上工作,保障自身和合用部分安全即可。

四、建筑防火、疏散逃生设施

1、单位应在日常生产、营业期间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严禁锁闭;禁止在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避难层(间)、顶层停机坪等位置放置影响使用功能的物品、设置障碍设施。

2、严禁占用防火间距,防火防烟分区设置合理,严禁改变防火防烟分区结构或设置障碍物,防火门、防火卷帘、水幕系统、挡烟垂壁等防火防烟分区分隔设施保持完好有效。

3、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等单位3层以上的部位,应按规定配置救生缓降器、逃生滑道、逃生梯、自救呼吸器等逃生辅助设施;新建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智能疏散逃生系统。

五、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设施、器材

1、消防控制室 1)建设标准

单位应按照GB 25506的要求对消防控制室进行建设。 2)运行记录

单位应按照GB 25506的要求建立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 3)值班

(1)消防控制室应实行每日24 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未提3班倒,但还是按6人来要求。

(2)消防控制室值班的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经国家法定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检查是否持证上岗。

(3)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以及自动消防设施控制、显示和信息传输要求。提问

(4)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和其他联动控制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自动);应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启动开关处于自动位置(通电状态)。

2、消防设施、器材 1)总则

单位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选用消防产品符合市场准入规定和消防安全质量要求并安装合格;

b) 设置类型、数量、位置等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维修保养、更新及时,并确保完好有效;

c) 自动消防系统施工质量经具有规定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合格。 2)维修保养

单位应委托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机构每月进行1次维修保养,并应自收到维修保养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3)年度功能检验

单位应委托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至少每年进行1次建筑消防设施功能检验,并自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4)消防设施档案 (1)基础技术档案

单位应建立相关消防设施技术资料档案,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资料; b)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资料; c) 室内消火栓系统技术资料; d) 室外消火栓系统技术资料; e) 气体灭火系统技术资料; f) 泡沫灭火系统技术资料; g) 其他灭火系统技术资料;

h) 防排烟系统技术资料;消防水幕、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技术资料: j) 灭火器资料台账; k) 疏散指示标志资料台账; l) 应急照明资料台账; m) 其他技术资料及台账。

单位的消防设施技术资料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a) 消防设计文件; b) 消防产品市场准入证明; c) 出厂合格证。 (2)定期检查档案

单位应建立消防设施检查资料档案,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a) 按照GB 50166的有关规定,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b) 按照GB 50261的有关规定,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c) 对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d) 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e) 对泡沫灭火系统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f) 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g) 对消防水幕、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h) 对灭火器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i) 对疏散指示标志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j) 对应急照明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k) 对其他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测试的有关记录。 3)维修保养档案

单位应建立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资料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与维修保养机构签订的《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合同》; b) 维修保养机构每月对消防设施开展维修保养的《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报告书》;

c) 对消防设施故障及维修的相关记录和资料; d) 消防设施改造相关技术资料; e) 其他维修保养资料。 4)年度功能检验档案

单位应建立建筑消防设施年度功能检验资料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建筑消防系统检测委托书; b) 建筑消防设施年度功能检验报告; c) 不合格项目整改措施及记录。

六、标识

1、单位应在正门入口处悬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识。

2、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按照DB37/T 1645的要求设置标识,并明确责任人。

3、单位建筑消防设计总平面范围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及消防车登高作业区域,应设置醒目标识。

4、对单位配置的消防设施、器材,应按照DB37/T 1645的要求设置以下标识:

a) 名称、位置指示标识; b) 禁止占用、遮挡的标识;

c) 使用说明、操作方法。消火栓箱门、灭火器筒体、防火门

七、电器产品、燃气用具

1、单位选用的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市场准入规定,并符合消防安全质量要求;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2、易燃易爆场所电气设备、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且按照规定使用。

3、电气线路敷设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等级的电工套管进行保护。

4、设有厨房的单位应至少每半年清理1次厨房烟道,留存情况记录并存档备查。

5、人员密集场所应委托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机构至少每年进行1次电气防火设施功能检验,并自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八、室内装修、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1、单位进行室内装修应严格按照GB 50222的有关规定,选取燃烧性能等级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并经见证取样检验合格。

2、单位进行外墙保温施工,应使用不燃保温材料。

目前,在制定外墙保温地标,规范对热固、热塑材料的使用。

九、专职、志愿消防队

1、专职消防队

(1)下列单位应组建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a) 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 b)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 c) 储备可燃的主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d) 前三项规定以外的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e) 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2)单位专职消防队应参照建标 152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其专职消防员数量和消防装备、器材配备应满足本单位火灾扑救需要。

(3)专职消防队消防员应经依法设立的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4)专职消防队应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开展经常性(隔三差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训练。单位组织综合性消防演练时,专职消防队应参加。核查演练记录、影像资料等。

(5)专职消防队应接受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每年向辖区公安消防队定期报告消防训练和演练情况;根据扑救火灾需要,专职消防队应服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动指挥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2、志愿消防队

(1)不需组建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组织员工参加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器材,并为志愿消防员参加灭火和应急疏散训练提供便利条件、安全保障和适当补贴。

(2)公共娱乐场所员工应全员参加志愿消防队,其他单位应有不少于20 %的员工参加志愿消防队。

(3)防火巡查人员应参加志愿消防队,参与组织消防演练和灭火、疏散任务。

(4)志愿消防队应每月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训练;单位组织综合性消防演练时,志愿消防员应参加。

十、其他消防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下列消防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a) 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城市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在厨房的规定部位安装厨房设备灭火装置; GA 498-2012 《厨房设备灭火装置》

易燃易爆场所按要求设置防雷、防静电、火灾报警装置。 十

一、火灾公众责任险

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应按规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十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

单位应按照DB37/T 1645要求,根据本单位情况,通过组织初起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演练、抽查员工岗位职责和消防设施使用情况,每月开展1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核查评估内容、程序、打分、评定结论等。

第7篇: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一、评估目的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施,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明确消防工作发展方向、指导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估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全面地反映所需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为此应按照安全系统原理来建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几个子系统构成,且呈一定的层次结构,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力求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所包含的内容力求广泛,应能涉及到影响区域火灾的各个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还包括管理因素。

(二)实用性原则

评估指标必须与评价目的和目标密切相关。开展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用于指导防火实践,是为实践需求服务的。因此,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必需时刻把握其实用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要充分收集资料,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明确的层次结构,每一个子指标体系应相对独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需注意风险分级的明确性,以便于操作。

三、评估内容

(一)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三)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四、评估范围

整个区域范围内存在火灾危险的社会面、建筑群和交通路网。

五、评估流程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采集

在明确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基础上,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区域安全相关的信息,可包括:评估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等概况、区域内消防重点单位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市政消防设施相关资料、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等。

(二)风险识别

火灾风险源是指能够对目标对象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通过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查找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来源,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分析与区域火灾风险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火灾风险源一般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1.客观因素

1)气象因素引起火灾

火灾的起数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大风、降水、高温以及雷击。

(1)大风。大风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风不但可能吹倒建筑物、刮倒电线杆或者吹断电线,引起火灾,而且它还可作为火的传播媒介,导致火场扩大,或产生新的火源,造成异地火灾。此外,大风也是助长火势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2)降水。降水对火灾的影响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降水增加了可燃物的含水量,潮湿的可燃物遇火不易燃烧,火势也不易蔓延,所以降水是火灾发生、蔓延的抑制因素。另一方面,降水大小对自燃物质也有显著的影响。由于降水增加了空气湿度,使自燃物质的湿度加大,一定的水分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加速自燃物质的氧化而引发自燃。同时,如果出现暴雨,由于暴雨具有突发性、来势猛、强度大及局地性强的特点,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雨水,在排水不畅时,可能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局部洪涝,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短路,引起火灾。

(3)高温。在高温环境下,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将增大,使电气线路处于满负载状态,加速了电气线路的老化。同时,对于存在自燃起火危险的物品,高温环境将有利于其自然氧化。气象上把最气温高于35℃定义为高温天气;把日平均气温高于30℃(或日最低气温高于25℃)定义为高温闷热天气。

(4)雷电。在雷雨天气中,如果建筑物防雷击设施不够齐备,在受到雷击时,电气线路容易发生故障、出现燃烧,或者建筑物内部电器设备受到雷的直击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严重时可能直接击中人体,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引起火灾

在全国的火灾统计中,由各种诱因引发的电气火灾,一直居于各类火灾原因的首位。根据以往对电气火灾成因的分析,电气火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起火;

(2)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

(3)高压开关的油断路器中由于油量过高或过低引起气体爆炸起火;

(4)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

(5)使用电加热装置时,不慎放入高温时易爆物品导致爆炸起火;

(6)机械撞击损坏线路导致漏电起火; (7)设备过载导致线路温度升高,在线路散热条件不好时,经过长时间的过热,导致电缆起火或引燃周围可燃物;

(8)照明灯具的内部漏电或发热引起燃烧或引燃周围可燃物。

3)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爆炸一般是由易燃易爆物品引起。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柴油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其闪点为60-120℃,爆炸极限为1.5%~6.5%。柴油的电阻率较大,易于积聚静电。柴油的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如果存放柴油的油箱过满,没有预留一定的空间,则在高温环境下,柴油受热鼓胀发生爆炸。另外,如果油箱密封不严,造成存放的柴油泄漏挥发,或油箱内的柴油蒸气向外挥发,在储油间内的柴油蒸气达到其爆炸极限的情况下,遇到明火、静电或金属撞击形成的火花时,都会产生爆炸。

2.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用火不慎主要发生在居民住宅中,主要表现为:用易燃液体引火;用液化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因各种原因造成气体泄漏,在房内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遇明火产生爆炸起火;家庭炒菜时油锅过热起火;未完全熄灭的燃料灰随意倾倒引燃其他可燃物;夏季驱蚊,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看管;停电使用明火照明,不慎靠近可燃物,引起火灾;烟囱积油高温起火。

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 吸烟人员常常会出现随便乱扔烟蒂、无意落下烟灰、忘记熄灭烟蒂等不良吸烟行为,一部分可能会导致火灾。由香烟引起的火灾,以引燃固体可燃物,尤其是引燃床上用品、衣服织物、室内装璜、家具摆设等居多。据美国加利福尼亚消防部门试验,烧着的烟头的温度范围从288℃(不吸时香烟表面的温度)到732℃(吸烟时香烟中心的温度)。有的资料还介绍,一支香烟停放在一个平面上可连续点燃24分钟。炽热的香烟温度,从理论上讲足以引燃大多数可燃固体以及易燃液体和气体。

3)人为纵火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在火灾风险源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然后对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每个层次的单元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因素,再从火灾发生可能性和火灾危害等方面来分析各因素的火灾危险度,各个组成因素的危险度是进行系统危险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等级。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选择以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构。

1.一级指标

一般包括火灾危险源、区域基础信息、消防力水平和社会面防控能力等。

2.二级指标

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等。

3.三级指标

包括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气管网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温度、湿度、风力、雷电、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消防车通行能力、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能力、消防装备配置水平、消防员万人比、消防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社会消防宣传力度、消防培训普及程度、多警联动能力、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相关内容。

(四)风险分析与计算

根据不同层次评估指标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按照不同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概率,根据各风险因素对评估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1.风险因素量化及处理

考虑到人的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个体的认识差异,评分值的设计采用一个分值范围,由参加评估的团队人员,运用集体决策的思想,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按照对安全有利的情况,越有利得分越高,进行了评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认识差异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模糊集值统计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2.模糊集值统计

对于指标 ,专家 依据其评估标准和对该指标有关情况的了解给出一个特征值区间[ ],由此构成一集值统计系列:[ ],[ ],…,[ ],…,[ ]表示。

3.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国内外常用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模糊集值统计法。本课题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这种方法是分别向若干专家(一般以10~15名为宜)咨询并征求意见,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设第 个专家给出的权重系数为:

若其平方和误差在其允许误差 范围内,即

(4-1-2)

(4-1-3)

为满意的权重系数集,否则,对一些偏差大的 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4.风险等级判断

根据基本指标的分值范围,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上层指标的风险分值。

(4-1-4)

式中 =1,2,…, ; =1,2,…, 。

最终应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火灾风险度:

R= (4-1-5)

式中:R—上层指标火灾风险;

Wi—下层指标权重;

Fi—下层指标评估得分。

根据R值的大小可以确定评估目标所处的风险等级。

5.风险分级

根据区域火灾防控实际,在设定量化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部2007年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中的火灾事故等级分级标准,将火灾风险分为四级。如下表所示:

表4-1-2 风险分级量化和特征描述

风险等级 名称 量化范围 风险等级特征描述

Ⅰ 级 低风险 [85,100] 几乎不可能发生火灾,火灾风险性低,火灾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重在维护和管理。

Ⅱ 级 中风险 [65,85] 可能发生一般火灾,火灾风险性中等,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可达到接受水平,风险控制重在局部整改和加强管理。

Ⅲ 级 高风险 [25,65] 可能发生较大火灾,火灾风险性较高,火灾风险处于较难控制的水平,应采取措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消防管理水平。

Ⅳ 级 极高风险 [0,25] 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大火灾,火灾风险性极高,火灾风险处于很难控制的水平,应当采取全面的措施对建筑的设计、主动防火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增强消防管理和救援力量。

火灾风险分级和火灾等级的对应关系为:

1)极高风险 / 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高风险 / 较大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中风险 / 一般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五)确定评估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明确指出建筑设计或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状态,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意见。

(六)风险控制

根据火灾风险分析与计算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按照当前通行的风险归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等四种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当前经济、技术、资源等条件下所能采用的控制措施,提出消除或降低火灾风险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

六、注意事项

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时,应注意收集相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如消防站、市政消防水源等。

根据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标准的要求,消防站建设“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Km2。也可针对城市的火灾风险,通过评估方法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为确保城市服务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功能实现,新建消防站应重点布局在人口稠密区、产业功能区、新城和副中心以及消防设施相对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随着消防部门职能的拓展,还应加强消防站对于高层救援、交通事故救援、化学灾害抢险、危险品事故处理、地震和建筑物倒塌等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因此,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时,及时了解消防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既有助于合理安排消防站布局,又可通过评估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有利于推进消防站的建设。

我国市政消防水源建设,普遍处于滞后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市政消火栓建设是根据市政道路建设和供水管网铺设确定的,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建设标准。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时,可将消防水源建设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可解决远郊区县村庄和住宅小区绝大部分没有规划建设公共消防水源,消防水源匮乏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杜绝“扑救小火建筑内部有设施,扑救大火室外无水源”的现象。

上一篇:让孩子学画画怎么样下一篇:烟草营销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