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变革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梁启超对西方法理学概念的引介与运用

摘要:本文以梁启超对“自由”以及“法治”两个西方法理学概念的引介与运用这一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背景、目的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开创者之一,“民权”和“法治”思想,在梁启超的法理学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彼时正值政治、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年代,梁启超法理学思想的形成,既有其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独特的看法,同时也不能忽略时代对于其思想的塑造作用。晚清儒家思想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始重新兴起,与此相对应产生了“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说。梁启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引介、运用了自由和法治的概念。梁启超在引介、运用自由概念时,并未做出专门的诠释,并将自由解释为自治;“救亡图存”以及“富国强兵”作为他引介与运用自由概念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并没有如西方近代从“自然状态”、“天赋人权”角度阐述自由重要性。在引介、运用自由概念的过程中,梁启超认为人最重要的自由权利是参政自由,然而他对政治自由理论的不清晰理解以及救亡图存的迫切需求,导致他对政治自由在中国现实中的问题解读存在重大误解。在论证自由时强调团体自由忽视甚至否认个人自由,与西方近代自由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对个人自由的保障有本质的区别。尽管梁启超肯定了自由的限制,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被西方侵略的事实,他对自由的界限由不侵他人自由转化成个人不侵犯国群自由乃至为国家自由作出牺牲,与西方近代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个人自由)为界限有重大区别。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的束性内容的影响,将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自由相联系,梁启超提出克服“心奴”被梁启超看作是获得自由一个重要途径。梁启超引介与运用法治概念时,他的法治思想具备了“人民主权”、“公民立法”“国家权力应受监督”、“法律是国家的意志”以及“法律至上”等这些近代法治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他在历史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救亡图存是他对法治概念引介、运用的主要动力以及目的所在。梁启超引介、运用法治概念的方式是紧紧围绕与中国传统的法家思想比附与比较进行展开的。他的结论随着对西方近代法治理论认识的深入而转变,转变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民权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他将法家思想中民权思想的存在与否作为判断其是否是近代法治的标准,得出结论如下:前期认为中国法家思想就是近代西方的法治主义;后期推翻了这一观点,认为中国并不存在近代西方的法治主义。他后期对于近代法治以及法家“法治”的认识较为准确。总之,“救亡图存”以及“富国强兵”作为梁启超引介与运用西方法理学概念的目的和原动力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因此,梁启超主动地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法理学思想,有助于积极推动其对西方法理学思想学习的热情;也正是基于强烈的救国心,使得他在引介和运用这些法理学思想时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这些思想真正内涵的理解。其次,梁启超在引介、运用西方法理学概念时,是以西方法理学的框架来构建这些理论的。再次,梁启超又必然受到自身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对他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是很了解西方学说时在中国原有的一些理论中寻找“对等”的观点,试图用中国文明去补助西洋文明。最后梁启超随着对西方近代法理学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变化,越来越准确的把握西方近代法理学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自由;法治;经世致用;梁启超

学科专业:法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梁启超法理学思想概述与时代背景

2.1 梁启超法理学思想概述

2.1.1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2.1.2 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2 梁启超思想的时代背景

2.2.1 政治及经济背景

2.2.2 思想背景

第三章 梁启超对西方自由概念的引介和运用

3.1 梁启超的自由概念及其重要性

3.1.1 自由的概念

3.1.2 自由的重要性

3.2 梁启超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

3.2.1 注重政治自由

3.2.2 自由的主体:由个人自由转向团体自由

3.2.3 自由的界限:不侵犯他人自由和国群自由

3.2.4 自由获得的重要途径:克服“心奴”

小结

第四章 梁启超对西方法治概念的引介与运用

4.1 梁启超的法治定义

4.2 梁启超论法治的重要性

4.2.1 历史现实层面上的重要性

4.2.2 法理学层面上的重要性

4.3 梁启超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与西方近代法治理论的关系

4.3.1 法家“法治思想”勘界的嬗变

4.3.2 争议焦点是“民权”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外语写作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