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妊娠糖尿病 (GDM) 也是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同时在妊娠期的患者可能因其妊娠导致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异常, 对胰岛素产生了抑制作用, 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出现异常或血糖升高的情况[1]。妊娠糖尿病患者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例如患者可能羊水过多、出现早产情况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严重等, 对于患者及胎儿都有一定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2]。该类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该文主要对应用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探讨, 现分析2015年4月—2016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7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7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选取为该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8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血糖水平及相关检查确诊, 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初产妇21例, 经产妇17例, 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 (28.8±2.1) 岁, 体重47~70 kg, 平均体重 (58.6±9.2) kg;观察组患者中初产妇26例, 经产妇12例, 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 (29.4±1.3) 岁, 体重44~73 kg, 平均体重 (54.1±6.7) kg。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脏器功能衰竭或障碍;意识障碍, 无法正常沟通或有精神病史;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一般性护理,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 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告知其自主护理与锻炼的有关知识, 不定时对病房进行巡查, 了解患者的病情。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 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 患者在入院后, 护理人员积极接待, 并主动自我介绍, 消除患者的陌生排斥心理, 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并耐心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描述病房环境和日常生活常去的地理位置[3]。 (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病症的了解和重视, 向患者详细讲解具体病情以及主要的治疗方案, 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 消除患者由于住院治疗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3) 定时对病房进行巡查, 了解患者当天的病症表现以及个人感觉, 保持病房的清洁干净, 注意开窗通风, 将患者的床单定时更换。并对患者建立相应的个人巡查档案, 记录每天巡查掌握的信息, 根据信息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4]。 (4) 由于妊娠期患者对营养摄入的要求较高, 护理人员应对其饮食护理提高重视, 同时还要保证合理的饮食, 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督促患者多进食水果以及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护理人员向医院的营养师说明患者的具体情况, 营养师针对患者的差异进行饮食的合理搭配, 保证患者的营养以及热量的摄入, 控制患者的热量摄入范围, 而体重偏向肥胖的患者, 由于妊娠的特殊性, 在当前阶段不应考虑减重的问题, 避免营养摄入不够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5]。所有患者均应该以少食多餐为原则。维生素的充分摄入补充, 对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起到有效的影响, 当患者的血糖含量无法通过食物进行控制时, 可对患者注射小剂量的胰岛素。 (5) 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和督促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能够达到降低患者血糖含量水平的目的, 但运动计划的制定应当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运动量不宜过大且保证患者及胎儿的安全。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多样化的运动, 舒缓以及有氧运动对于该类患者较为适宜, 控制患者运动的时间, 进行3次/周左右的运动, 保持运动时间在30 min/次左右最佳, 能够起到调节患者心态, 释放心理压力的作用, 也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6]。

1.3 观察及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发生的相关并发症情况,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包括怀孕期间发生感染、早产、难产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7]。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进行t检验, 用率 (%) 表示计数资料,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 分别包括产后出血和早产,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中发生8例患者并发症情况, 其中2例为早产, 1例患者早产, 3例患者产后出血以及2例胎儿窒息,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41,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其饮食与生活习惯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同时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造成患者的患病几率大大提高。临床治疗中常见糖尿病患者, 由于该病症的特性, 往往患者会出现其它并发症的情况, 根据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 因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原因, 越来越多人患上了糖尿病, 其发病率逐年增加[8]。妊娠糖尿病患者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例如患者可能羊水过多、出现早产情况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严重等, 对于患者及胎儿都有一定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避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并且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能够树立患者的信心, 在对病症进行认识以及重视后, 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治疗与康复中, 改变患者的治疗消极心理。而妊娠期患者的饮食尤为重要,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 不但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更为患者保证了足够的营养及热量的摄入, 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合理的运动锻炼, 对于患者的心态调整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通过运动进行发泄, 患者也在其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 有助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全面的护理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患者的血糖, 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出生, 避免患者由于血糖和其他因素引起相关严重的并发症, 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餐前餐后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应用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对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的控制, 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导致患者出现意外的妊娠反应, 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以及胎儿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从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选取为该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一般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应用科学全面的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餐前餐后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应用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对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的控制, 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导致患者出现意外的妊娠反应, 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以及胎儿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金燕.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20) :93-95.

[2] 郭慧, 张玉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53 (1) :125.

[3] 陈芬.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53 (1) :141.

[4] 张艳, 徐惠英, 惠兰.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中的应用及焦虑情况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 (1) :60-63.

[5] 刘陆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20 (10) :136-137.

[6] 陆小莉, 陈小芹, 宾婷婷, 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4) :456-458.

[7] 李丽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 (8) :165-166.

[8] 王晓燕.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 24 (4) :265-267.

上一篇:论强制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立法保护下一篇: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成人膀胱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