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乐于分享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分享乐于分享

敢于分享??乐于表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也逐渐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文章就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几点个人见解,以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应对能力。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因此,口语交际能力又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听说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能力得不到均衡发展,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阻碍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为了鼓励羞于表达的学生“敢说”,让不会说的学生“乐说”,使其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效果。所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善于提问、敢于探讨、乐于沟通,从而提高学生各学科的成绩。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一)教学流于形式

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由于教学观念的陈旧,语文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经常会依赖于情境教学、看图教学等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无法引发学生共鸣,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流于形式。

(二)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部分语文教师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产生了阻碍。

(三)教学缺乏系统性

虽然现在新课改已经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只将其作为一种教学任务来完成,并没有重视学生具备这一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与设计,导致教学过程较为松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课堂依旧保持着严肃的教学氛围,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被动地学习,甚至会因为害怕教师或犯错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营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小学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口语交际平台,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课堂的积极主动性,还能诱发学生的交际情感,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表达出更加真实的自己。

在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视频资料,渲染课堂氛围;其次,教师给学生讲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曾经所受过的耻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分组撰写演讲稿;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激活他们的语言思维,丰富他们的口语内容及表情,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进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与提高,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二)结合生活实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包含课本内的知识,也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着手点,充分挖掘并整合学生身边的可用素材,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相互探讨自己所熟知的事物,感受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增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选择适合口语训练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想说、敢说,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交际思维。

在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二”的教学中,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了歌曲《童年》,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时期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各自的童年趣事,畅谈感受。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最有趣的一件事情分享给大家听。这样,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口“说”的欲望,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口语交际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的使用愈加便捷,微课、班班通等教育设施的广泛应用,为口语交际中“言之有序”的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引领学生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遨游,游览世界各地的无限风光,为学生营造一个精彩纷呈的语言环境。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提供了主动发展、自主学习的多样化的语言积累平台,进而促进了学生语言的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他们对语言积累过程的感受,让他们体会语言积累的乐趣,从而促使他们敢于分享,乐于表达。

以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凤辣子”和林黛玉外貌特征的印象,就利用了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首先,为学生展示的是课文中所出现的人物:贾母、林黛玉、“凤辣子”王熙凤,让学生猜一猜三人的关系;其次,展示“凤辣子”王熙凤的图片:彩秀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随后,教师又让学生观看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微课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凤辣子”的外貌特征和人物性格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感受了王熙凤“人未到声先至”“貌似爽朗热情,实则张狂放肆”等多种性格特点。最后,大家一起交流、总结,说一说文中最能凸显人物个性的语言,描写性格、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的话语或事例。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事例的正确描述方法和顺序,还丰富了语言积累。

(四)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教师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应该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直至问题解决。同时,指导的方式还要与学生的逻辑思维相符,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古诗词背诵”“我是小导游”等,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交际过程,促进他们良好听说习惯和交际能力的养成,教师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本次交流会,以《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武松等人为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不仅拥有超高的智慧,还对刘备非常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就是他”“我喜欢孙悟空,他疾恶如仇,不怕艰难险阻,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踊跃发言。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真听,并快速抓住其他同学所说的重点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讲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整個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提供了几个人物形象,通过相互分享、相互探讨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体验、探究和建构,让思维迸发火花,以此增加他们的体悟和认知。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增添课堂活力,从而有利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丁 芳.指向生活 形式多样 实现课堂中生长——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19(7):36-37.

[2]路 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J].学周刊,2018(31):55-56.

[3]孙 伟.小学五六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作者:王倩

第2篇:乐于分享

一直觉得,分享是一种美德。

闲来无事时喜欢浏览社区网站,不仅仅是因为它将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平台,还喜欢它强大的分享功能。在这里,乐于分享,成为一种令人尊崇的美德。越来越多的好的资讯,不用转发不用抄袭,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实现无障碍分享,让好东西被更多人看到。 分享使人快乐。

网络上一度很很流行一句话:“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可以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与人分享可以变成1/2的痛苦。”分享,可以放大快乐,也可以缩小痛苦。国外的心理学研究起源得很早,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都需要与人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快乐的时候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人心只有那么大,承受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朋友一同分担痛苦。

分享使人获得更多。

据调查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而人的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交流与分享。交流会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灵魂的火花,分享则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得就是不同的人在交流分享学习与进步。

分享利于身心健康。

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首先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以群居的形式表现出来。国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把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关在漆黑的房间里,为他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开始他还能自得其乐的生活,但是几年过去之后,他患上了自闭症,不会说话,也不愿与人交流。这个研究表明,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孤独终老,社会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在群体生活中与人交流分享。分享不仅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乐于分享,分享快乐。

想起那个成绩就是一切的学生时代,班里的好学生总有那么几个是独来独往的。他们埋头苦读,连课间时间都利用充分。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学习心得,生怕别人知道了他们的学习方法成绩超过了他们。而有另一帮学习成绩不错喜欢与人分享的学生则成了学生中的宠儿,他们乐于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最终他们不仅收获了好成绩,还收获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而那些固步自封的好学生,最终被封死在自己的狭隘里。

常常跟人提起自己第一份工作里获益良多。在那家公司我遇到了一个知人善任的领导,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优良的品质。他帮助我迅速从一个初出校园的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士。他最常说的话便是:“我与您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他不会命令你非得如此,而是用朋友的口吻,与你分享他的经验与学识。从他那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工作方法,还有与人交流中这种乐于分享的美德。离职后我仍然与他保持联系,并乐于与他分享现在的生活与体悟。 在古代,分享的形式莫过于言传身教。当今社会,分享的形式早已多种多样。我们有更多的方式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各种资讯。QQ、MSN、Facebook、微博„„多元化的社交媒体,使我们不仅能与身边的人轻松交流,也让相隔万里素不相识的人实现零距离接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天涯若比邻”。

土豆网的宗旨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句话真是说到了心坎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人分享着自己的人生。

分享是一种美德,那么,你还在等什么?

————创意部罗金霞

第3篇:发挥个人分享精神,构建乐于分享的企业文化

文/李继辉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悄然发现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交际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每次吃饭、旅游、购物,总习惯了先拍照、再分享;我们给客户的资讯,已不仅局限于邮寄产品DM和EMAIL了,还会将我们的产品与企业文化的资讯分享至自己的朋友圈;我们已不仅局限于去书店和网上阅读了,早已习惯了阅读他人的分享并不断将自己的认知与感受分享至朋友;我们的交际圈也不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圈了,而是通过分享的方式不断往外蔓延„„。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在因分享发生着深化的变化:Facebook上海量的图片;twitter上巨量的信息流;维基百科比世界百科全书多得多的词汇量;百度上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种问题及让你惊叹不已的答案;在微信上的言论与资讯比国家媒体的传播速度还要快,影响范围还要广,内容还要多„„这些都是来自网民们利用自己的盈余时间去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产生的巨大能量与成果。

另外,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中都会首当其冲地,将他人对产品的评价与分享作为网站推荐产品的首要核心权重。这是这点,构建了互联网诚信体系;也正是这点,推动了全社会对个人征信的重视。

是的,互联网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是大众的分享精神,通过互联网的聚合产生的能量,推动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我们每一个人,因为分享而获得认知、获得朋友、获得进步。那么什么是分享呢?笔者认为:分享是来自人性本质需求的一种精神,它的表现形式是基于用户对某个产品、某个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用户分享的是自己使用该产品的感受,以及与他人在分享过程中交流的感受,它不因分享是否有酬劳而改变。其具有以下特征:1)分享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性中渴望参与社会最本质的需求表现,它是积极主动的,充满正能量的。所有我们要设法激发自己的分享意识,让分享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美德。2)分享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展现,我们的兴趣、喜好、梦想、渴望、勇气、智慧、见解、态度、真知、卓见等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及对外界的贪婪,愤怒、痴迷,疑虑、无视等复杂的情感需要分享,也需要表达,这种表达或是调侃的、或是娱乐的、或是激昂的、或是漫不经心的„„我们的情感及态度的来自我们对周边事物的感知,而个体的素养决定着这种感知层次的高低,无论何种情感何种态度,都需要表达与交流。 3)分享是为了交流而非酬劳:分享是为了表达自我,扩大认知、获得交流、赢得认可、相互了解、共同探索等,这些都是至纯至真的交流需求,如果无谓地加上酬劳就会失真,也不会持久发展。

当然,每个人都有能量。通过分享不仅能让自己的能量更大,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能量聚合。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个小小的个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我们成长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分享提升自我、传播能量、影响他人,推动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家园。

在企业管理与文化建设中,构建乐于分享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个人竞争力,更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众多企业的效率低下多数是由于员工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导致的无效率和低绩效。在日常中,如何构建企业的分享文化呢?

1)构建企业内外的分享机制:在企业内部,通过职工持股、年终分红等方法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在外部,新产品开发、产业布局须告别单打独斗,多与行业内外企业强强联

手、协同创新、共克难关、分享成果。同时,将主题型分享作为企业战略方针推行、实现共识、提升团队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2)改变思维,打破屏障,乐于分享:部分人不愿意分享知识或经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害怕单方面的分享降低了自己在企业中的竞争力,所以尽量隐藏自己的核心技能或经验。这种狭隘的思维和故步自封的做法,是阻碍企业高效运作和团队进步的主要屏障。信息时代,任何经验与技能只能代表过去,当下只有我们以一颗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才能在让自己的经验与技术芝麻开花节节高,更具时代的竞争力。

3)构建分享型信息平台:要让每一个人愿意分享知识或经验,就要保证他们能够顺畅无障碍地、随时随地地交流、沟通。为此,昌德胶业投资巨额资金导入“纷享销客”软件,构建企业的信息交流沟通系统,将全国30多个地区数百名员工,进行移动化信息管理。并通过此平台将公司业务,员工心声、政策宣导、市场信息、客户资讯等信息进行强交互,并构建快速高效的反馈、处理机制。让大家在分享中工作,在分享中学习,在分享中进步!

总之,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作为一个公司,希望每位员工能有幸福的生活,安定的职业,并能伴随公司一同进步。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信息在不断的膨胀,学习和交流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此时,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紧密相连,强化交流,携手共进。让我们从注重分享,乐于分享做起吧!

第4篇:关于乐于分享的作文

分享是什么?顾名思义,分享就是与他人共享精神或物质上的东西,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乐于分享的作文吧!

关于乐于分享的作文1

分享又会获得很多东西:把五个苹果分享后,得到的是一个苹果和四份快乐。

以前,汶川大地震时,看到一则新闻:‘我要建一所震不垮的学校“,如此豪言壮语,激发了我的好奇心。点开一看,一个钢铁公司的的董事长,在原来捐款的数量上,又增加了7000万元。

他说自己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受难者,从小父母双双逝去。他用自己的钱,与别人分享,与那些学校被震垮的小孩分享,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得到了那些小孩的感激。

以前学过的《爱之链》,男主人公帮助老妇人风雪夜修车,却不图回报。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最终他的妻子也得到老妇人帮助了。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爱心,自己意外地获得了更大的回报。

分享,它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精神,它更是一种美德。分享是我们获得欢迎的前提,是与人交往的关键,分享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可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有了宽容,就有了一切。

海和河分享轻风,海获得了辽阔;天空与彩虹分享阳光,天空获得了美丽;鸟儿与大树分享了安逸,鸟儿获得了快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也在揭示同一个道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一起分享,分享美好,分享快乐!

关于乐于分享的作文2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

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

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第5篇:和君学习分享

《亮剑》是一部抗日题材的描述战争的著作,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鲜明,最关键的,”亮剑“的精神从始至终都贯穿在了电视剧的各个剧集中,逢敌必亮剑,纵使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亮剑是气魄、是胆量、是大智慧的策略(不亮剑必定会输,亮剑则有或然率存在),亮剑一词本身也正是这一著作的灵魂所在,让人叹为观止。

前15集有多处情节另人印象深刻,此处列举三个:其一,第五集,李云龙安排人炖了一锅肉作为奖励,在全体团找出功夫过硬的战士组成加强排,这一情节并不引人入胜,但确是重组自身资源,找到自身优势的管理良策;其二,第七集,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一人一骑,用残存的一臂紧握钢刀,向数名日军发起最后的冲锋,牺牲后,日本军人也敬佩他的作战精神,对他的遗体以军礼相待。风萧易水,壮士不还;其三,第十四集,为救老婆,李云龙未经请示率部围攻县城,新一团、楚云飞的358团等兄弟部队,在没有清晰的整体战术组织,甚至现场的通信都不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全力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形成了围点打援的局面,保证了最终的胜利,兄弟部队的信任与支持,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着实让人动容。

本人觉得,“人生如莲”是对人生的解读,形象而贴切,而认识到人生如莲,确是一种意境和智慧,需要通过历练,并修炼出慧眼才能看得到人生真谛。

回顾职业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纵观身边的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远远多于台上的那几分钟。正如人生如莲所描述的那样,”成功是浅浅的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见的花“,而花开的如何,却要看水下的根系和养分,厚积薄发,十年一剑,一朝示君。

如果”人生如莲“,那么”三度修炼“则是水下根系和营养,一修态度、二修气度,三修厚度, 是方法论,是修身的策略和方式。正如王明夫老师在职业演讲中说的那样,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态度、气度、厚度,三度修炼,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

总之,人生如莲是一种智慧的人生观,而三度修炼是一种方法论,两者结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修养身心的指导。

第一感觉,和君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从第一篇文章考试《孝经》写家书,到闻则珊与王明夫先生的往来信件,再到《最后一课落幕之后》,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亲情、友情、师生之情,同窗之谊,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之间,本就超于一般的友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弟子倾囊相授,在闻则珊的事件里,看到了学院老师们对她的良苦用心,在老师的心目中,和君的一纸文凭,远不及塑造一个品行兼优,内外皆金玉的完善的人,看到王明夫先生百忙中的回信,更是配合先生的育人之道。

同窗之谊,在系列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阅读后面的文章时,既有读下去的好奇,同时又有合卷罢读的冲动,我知道这是因为勾起了曾经毕业时的伤感,恋爱、结婚、愿永不分手之情,历历在目,那时,我也曾泪流满面。

教书育人,未作事先做人,第四篇的系列文章用意深远,贯穿着对人性的表达和解读,或许,从一个侧面,很好的诠释了“和君”一词。

在通读两首诗几遍之后,从开始的耳目一新,到逐渐感受到厚重和深远,再到沁人心脾,这两首诗都给人满满的正能量,感人肺腑,激人奋进。

收录在《心有理想、春暖花开》第二章的《我相信》,直抒胸臆的道出了王明夫先生远大的抱负,以及以育人为己任、报效国家的情怀,“我相信”、“先行于你”,很难想象这是自先生本科毕业后20年的第一首诗,文辞凿凿,爱国、育人、理想、信任、先行,文字虽然不多,确能充分表达出先生的志向高远,辞藻虽不华丽,但贵在情真意切,贵在表达出对理想的那份执着。

《春天的倡议—致青年》则字字珠玑,任一句均可拿出来作为座右铭,铭记于心。“行直道!开路的先锋!行忠信!民众的脊梁!行文明!国家的希望!”“情怀天下苍生!意志超拔进取!”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句句感人肺腑,仿佛响自灵魂深处的钟声,让人心绪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此两首诗都可作为我个人将来工作生活中的指路明灯,用其正能量驱散晦涩,鼓舞身心。

看到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学历背景的和君学子所分享的理想,乃至心路历程,本人心中澎湃不已。首先,感受到了一群有着不同理想,但有着相同的上进心的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对未来的憧憬,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让人倍受鼓舞。从各个文章中,能够感受到执笔之人都满怀抱负,绝非泛泛之辈,这许多精英都以选择和君为荣为傲,足以鉴证选择和君的正确性,让本人更加坚定了师从和君,重新充电、历练的决心和信念。推己及人,反思自己的历程和未来的理想,虽不伟大,但自觉过去已成故事,未来亦或有传奇,仿佛师兄、师姐们的文章,已然沁入心中,激励我看清未来的画卷。成为

南开管理博士的《成为卓有识度的管理学家》,提到“投身制造业”、“重返南开”、“重返和君“,反思自己的MBA就读经历和职场历程,同时联想到家中同为南开博士的老婆,他的规划更为清晰,定位精准,理想和抱负更为远大,让人动容;

《梦中来,梦中活,梦中去》让人看到一位从小到老都会”玩世不恭“的大男孩形象,却有着不拘小节,超然于世的大智慧,同时能够感受到他的真性情,真心的愿意交这么一位朋友。

《投资理想三部曲》有理念有分析有作证,其专业程度,很难看出是一位电子专业博士生的文笔,本人也有一点点投行的工作经历,作为对比,深深的佩服这位师兄在投资理念上的见解。

第6篇:经验分享(学习与体会)

过来人经验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一、学习心得

语文:在初中学语文,方法很重要,这种方法性体现得非常明显。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老师上课讲的方法。另外,作业也要接受老师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老师改卷,因其主观性和时间限制、标准等问题显得很不稳定而又难以预测,这确实是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答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数学:理科的学习重在平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都很重要。我想应注意两个关键点:一为“总结”,二为“提升能力”。总结的作用在初中阶段体现得尽管没有高中明显,但作用依然很大,可以使学习变得相对轻松。总结的内容有很多,如错题、知识要点解题方法、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论断。但只总结是不够的。因为考试是不可能都是总结过的内容,做没有见过的题,这就是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靠做题、做作业来提高。所以平时应注意多做一些题,是做题而非见题,做题是为了提升能力,见题则纯粹为“总结”了。这样总结与提升相结合,会发现数学考试就是一个“见招拆招”的过程,并不难。

英语:这是一门语言,能力很重要。中招的难点实际不

单纯在课内知识上,因为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再加上反复的训练,那些能考出的知识点早已被人熟知,真正的难点在于完型、阅读、选词填空,甚至补全对话和作文上。所以要注意平时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老师难以教会,基本全靠自己不断地做题,并在做题的过程中感悟。这也是一种初高中都会受益的能力。

物理:物理和数学有一些相似之处,就是中招试卷有比较严格的组成和结构。所以把握住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训练很有帮助。另外,初中物理并不深奥,理科的特点体现得还不多,所以并不难学。认真地听讲,掌握一些典型习题的做题方法,记忆一些重点的内容,同时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种定性的分析。计算能力也是一大关。

化学:初中比较简单,考试的题目都是很熟悉的题目,但记忆很重要,甚至比政、史、地更需要背,跟着老师的思路持之以恒地学习问题不大。另外,化学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先知先觉很重要,学了快一年才猛然醒悟,就为时已晚了。

政史:这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两科了,我个人认为虽然是文科,但却不需要过多的记忆,因为是开卷考试,只需要熟悉课本即可。单说政治,各类题有不同的解法,掌握住这个很重要。历史则需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对题目考查的知识有

所总结。

二、学习方法

1、不能过分依赖初三复习,从中招成绩看,成绩好的大多是从初一就一直较好的所谓“老牌劲旅”。要树立平时就一丝不苟的态度,况且数学等学科有功在平时的特点。

2、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绝不能舍本求末。

3、不能死学或熬时间,提高效率和劳逸结合很重要。

4、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学习动力,这个动力非常重要,是一种鼓舞,特别是在想放弃的时候。

5、考试前为了达到好的状态要多给自己一些暗示,如“尊重试卷,享受考试”等。

6、在平时的考试中不要过分看重成绩,这只是检验。大忌是因一次小考而得意忘形,没有掌握好接下来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得不偿失。

7、在学习时要克服畏难情绪,培养钻研精神。

8、注重每次考试后的总结和反思,找到不足并改正。总的来说,学习的指导思想可概述为“有决心、有信心、 有方法、有行动”。

第7篇:PgMP学习感受分享

通过参加项目管理者联盟组织的项目集管理标准体系的学习,以及最终通过PgMP认证考试拿到证书,在这期间有很多体会和收获难以一一道述,暂时总结了以下主要三点与大家共享:

第一是对项目集理念有了一个战略性提升。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把项目集定义为“经过协调管理以获取单独管理它们时无法取得收益与控制的一组关联的项目、子项目集和项目集活动”。这就说明项目集管理是一个大范围的群组活动,而不再是项目管理的单一完成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项目管理的铁三角是时间、范围、成本,而项目集管理的铁三角则是收益、干系人、治理。从关注点上已经有了一个战略层面的提升,此外从项目集的建立开始直至项目集的收尾和收益维持,都始终要与公司和组织的战略愿景、使命、以及任务目标结合起来,并保持一致。如果有偏差的话,哪怕项目集的绩效指标再好也会被暂停、重组、乃至中止。

第二是对项目集执行体系有了一个完善了解。

项目集管理标准体系描述了组织战略如何为项目集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和高层信息,它总结和涵盖了大多数项目集管理,是一种普遍公认的良好实践。

这部体系不仅从战略层面描述了项目集管理意义,也同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项目集管理框架和过程。框架层面它提供了绩效域的分类说明,如:战略、收益、干系人、治理等,在过程管理上又提供了详细的生命周期的说明,以及沟通、财务、资源、质量、风险、范围等子项目集管理的介绍,是一部较为详细和具有指导意义的项目集管理手册。通过对这部体系的学习,可以对项目集管理的执行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是了解并认识到如何从项目经理到项目集经理的转变。

项目集管理是在项目管理上的一个战略性提升,那么对项目集经理的要求也要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

项目集经理应该从具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中成长起来,应该具备更广泛的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项目集经理的思考方式应该与项目经理有所不同,应该侧重于战略性而不再是战术方面的问题,去关注“一公里宽,一厘米深”的问题,要注意到从项目经理到项目集经理的失败陷阱就在于还是太过于关注细节问题,这是影响项目集管理成功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和收益的关键。

最后,对于想通过PgMP认证考试的同学来说,除了要认真阅读体系,从战

略性思考问题之外还要注意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欧洲和中国等一些文化中,项目/项目集经理通常是要问管理委员会和“领导”如何去做,而在英美文化中,项目/项目集经理就是“老大”,在授权范围内自己决定如何去做,在学习和考试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并按后者去准备考试。

上一篇:共青团发展史下一篇:肿瘤患者压疮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