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好处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集体备课好处

集体备课备什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运用国家、地方及学校课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体育教师来讲是新事物、新思想。如果还同过去一样进行独自备课上课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高一年级的三位体育教师成立了集体备课小组,反复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备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集体备课小组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学习新理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确保每名学生受益。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探讨新理念,新方法,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拓展各自的知识,形成新的教育观及教学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将各自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家形成共识,然后将新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理念转变为行动。

2、备教法

现今的课程标准为了让中学生在校期间能专一地学习体育知识,强调内容可选择性;即学校尽可能开设多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这就使教学方法向多样化转变。这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如何适应新的教法?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在教法上我们应努力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不打击落后学生,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名学生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激励每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为终身体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了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才能顺利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我们体育教研组的教师都是各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好教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各自备课上课,单打独斗。在教学中也是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师讲解示范多,学生练习少,单纯追求运动知识。在课堂上,对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则多指导,多练习,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运动培养。在新的改革大潮中,通过集体备课,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方法:①熟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将体质较弱且不爱参加锻炼的学生找出,然后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项目参加学习,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经常检查他们完成的练习作业,这样逐渐引导他们走上自觉参与锻炼之路。②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即学生个人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采取的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锻炼与评价的热情,协调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去的体育课教学死板单调,而现今的体育课教学呈现出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4、备场地器材

现今的教育改革实行的是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场地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体的智慧是无尽的,在集体备课中就如何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制体育器材等上好体育课开展了积极讨论,想了许多好的办法,如:将废弃的篮、排、足球装上沙子、棕草当实心球用于课堂教学及运动队的训练;用小皮球组织学生打垒球;动员女生缝制沙包;大家一起创编几套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等。通过制作简单、简易的体育器材,改善了我们年级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目的。

5、开展教科研活动

过去我们体育教师只管教学、业训而忽视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后,大家将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写成短而小的报告,积累多了,就向杂志社投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集体备课小组成员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八篇,有三篇论文在省级评选中获奖;完成三项省级课题的立项与结题。通过集体备课的开展与实施,我们的教科研活动也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集体备课的开展与实施,为广大的体育教师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大家一起探究、创新、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744000)

作者:孙福生

第2篇:集体备课守正出新

在集体备课越来越被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可的今天,我们除了做一些常规的定式的工作——统一教学进度、布置集体任务、安排讲义编写落实、交流各班学情等以外,我们如何赋予集体备课新的功能?它是不是还应该成为教师之间智慧碰撞,思想交融的平台?借助集体备课中的交流沟通,是不是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我认为,集体备课在常规工作之外,应该有一个内在的灵魂,那就是明确在一个学年周期内,我们工作的主题和我们教学上的共同愿景。

“高中语文阶梯阅读的应用与推广”是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同时作为高三备课组长,能不能将课题的应用与推广的研究与我们的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利用课题的理念、操作路径等要素,让我们的集体备课,有个“主题词”,有个灵魂?

我们的课题研究,问题本来就是来自于教学实践,满足于教学需要,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这与集体备课的宗旨有着天然的统一;而课题研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成果,同时集体备课也需要一定教学理论的引领。当我们以这样的自觉性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课题推广就不是行政命令,而会落实为备课组的共识与共同行动。

我们聚焦阶梯阅读的课题,研究核心内涵,以课题为集体备课灵魂,这时候,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以真正地落实起来。

我们的课题,聚焦“阶梯阅读”,主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构建阶梯阅读的范式,有针对地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渐进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探索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路径,解决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问题,催发学生读写的同步进步。

3.在阶梯阅读应用与推广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给予学生有层次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阅读能力的真实水平并对自己的水平提高有切实的愿景,激发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不仅仅要着眼于内容本身,更要研究推进策略。

以课题为抓手,在集体备课中,对于“阶梯阅读”课题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开展。

第一,体现在阅读书目的阶梯性——在阅读素材(讲义)的编制上。

讲义在编排的过程中考虑阶梯性,全面构建课外阅读书目框架。以经典重读为基本内容,以专题阅读为突破重点,以读写结合为主要手段。

备课组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一是经典重读。围绕读本上经典篇目进行重读,并进行读书笔记写作运用到写作中去;二是专题阅读,如教师自选命题,“茶事”“叶”“徽州文化”“乡村文化”“瓷器”等为专题,引导由此展开深度思考,然后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检查、交流,编写年级优作选;三是立体阅读(视频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具体实在、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四是即时阅读,编写时评,以时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提高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同时也借助时评,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此基礎上,以系列编排来激发学生的广度阅读与深度思考。我们编制了四个系列:文化现象类(文艺评论)、社会忧思类(时事评论)、人生哲思类、人物分类(文学、哲学、绘画、建筑、音乐、思想家等)。多种形式阅读结合,打开学生视野,丰富作文材料。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方面发挥集体智慧,同时按照学生个体情况,注重阅读资料种类的丰富性;另外一方面,根据教师擅长的领域确定编制主题。编制的讲义尽量涵盖尽可能多的角度、层面,让不同的学生都找到感兴趣的资料,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也让学生能拓展阅读视野。

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给予每个学生自我成长的进步感。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不局限于阅读策略上的一般大方向指导,而是更关注各个班级各个教师的交流反思。这个星期,我们的学生读了些什么?他们的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哪些?学生中有没有一些突出的阅读例子?……在集体备课的环节,设置这样的交流,其实也是提醒我们老师尽可能关注各个学生,只有对学生的具体观察与分析,才有可能与学生有交流,才能以教师的指导引领学生自我阅读的个性的探索,也是让他们的阅读自我提升。

1.教师先读,以确定精读篇目及具体的阅读要求(有的文章侧重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的文章侧重于对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

2.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做好摘抄、感悟、点评,确保每位学生能自主撰写读书笔记。

3.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及时进行批阅、点评,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品悟、思考、写作热情,及时推介优秀习作参评、发表。

第三,阅读策略上,从读到写的阶梯提升,读写结合的追求。

高三作为一个冲刺的学段,特别重视阅读的“变现”,追求读有所得。所以,在现阶段的阅读中,应该始终联系上写作,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对接,阅读内容的转换。

我们的读书笔记优作选,不仅对以往阅读进行总结与回顾,也与作文训练联系起来。在我们的集体备课中,我们老师先行对读书笔记的内容进行思考重组,结合我们本周或最近的一些作文材料,找出学生的阅读素材、思考成果与作文材料的关联,给学生进行指点。在专题写作方面,努力寻求突破。材料求全,写作求专。对于专题资料,努力挖深挖透,多开发学生的潜能,好的作文全年级共享,对于相似的问题大家一起协商解决。读写结合,阅读在写作中得以强化,读书笔记的专题编写也促使学生作文视野的开阔与博大。

第四,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交流、听课、评课、研讨,教师各自实践及相互交流,促进完善。

1.备课组研究阅读指导、阅读点评课例,开设示范课。组织读书沙龙活动。每月由相关班级开设读书沙龙活动,主要内容为交流读书心得,讨论困惑等,组内老师随堂参与并点评,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编制读书简报。每月由各班推荐优秀读书笔记,经备课组筛选后编制读书简报(内容包括优秀读书笔记,同学互评,任课老师点评,编选老师点评等),并印发全年级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3.备课组根据学生和教师反馈对推荐的书目作出评价,及时更新调整,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阅读口味。

4.备课组开展教研,探索开设阅读与写作对接研究课;探究读写同行,共同促进的机制。

在集体安排的内容框架之下,对教师研修也提出阶梯性的要求。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有任务引领下的自我学习与提升,也有集体备课时的多沟通多分享,让个人的智慧与集体智慧不断聚合、不断增加、不断突破,形成个体与集体的共同进步。

集体备课正是区域化推进课题的平台,集体备课如果只是惯性几项要求的布置与交流,容易使老师产生倦怠感。而我们的集体备课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成”不断变化,不断制定新的应对与指导策略,自然能吸引老师的积极参与,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也使得组内教师能有普遍的长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生的成绩提升。

课题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研以致用。课题必须注重实践,注重推广普及,指导实践。备课组就是研究课题对教学作用的重要实践单位,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究课题,能够使得课题由课题主持教师个体认识转化为教师群体共识,备课组老师的各自智慧又会催生出对课题的深入的、不同角度的研究,充实、完善课题。集体备课时紧紧抓住课题核心,步步推进,实实在在做研究,既有对课题思考的理论层面的研究,也有将课题思想运用于实践的行动研究,落实于教学过程的步骤中,在行动之后再有反思交流,来使课题研究得以逐步完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高中语文阶梯阅读区域性应用与推广研究”(课题批准号:B-b/2016/02/12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海门市证大中学。

作者:邢延

第3篇:集体备课的价值追问

摘要:以《水的组成》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分析教学设计差异、理解教学目标,思考细节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思悟,同伴互助,澄清集体备课的真义在于:它应是一种基于同伴互助的、有自覺执行制度的、常态化研讨分享的教学研究文化。

关键词:集体备课;水的组成

文献标识码:B

关于集体备课的争论大多集中于集体备课好还是个人备课好等问题,或认为集体备课过分统一压抑了教师个性,或认为集体备课应该做的事情包含了个人备课可以做的事情而显得毫无意义等等,究其根因,未能明确集体备课的立足点是什么。因此追问一下集体备课的真义是必要的。教学实践是展示集体备课成果的主要方式,一次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更是专业实践的改善过程。为上好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科研基地学校联盟活动的学术展示课,我校化学组与江阴市第一中学化学组联合备课,紧密配合,精心设计教案,进行了两次专题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活动是鲜活的教育实践,笔者记述这次备课组活动过程的目的,就是试图找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对集体备课真义的找寻中增加其意义与价值。

一、进阶:两次教学设计的差异与比较

1.关于教学目标的差异

第一次教学目标的确立: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3)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次学习目标的确立: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并初步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加深对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成因的理解。

(3)结合化学史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历程,在了解科学家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元素观、微粒观、转化观等学科观念。

比较两次目标设计,显然第二次表述更加具体,目标达成更加明确,而且更为关注学科的发展与学生认知发展相结合,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以课堂学习为本,实现了从“教学”到“学习”的转变。

2.教学设计的差异

从教学环节来说,两次教学环节的总体安排都是:导入新课一水的生成一水的电解一物质分类一课堂小结等。先后两次教学,在环节安排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某些问题处理的细节上看,又有一些不同。

(1)对化学史料处理上的差异:

第一次设计在水的电解之后,投影教材资料卡片,介绍水的组成发现史,随后进入物质的分类教学。

第二次设计,则把水的发现史料进行分解,有所取舍之后按照科学家们认识水的历程时间先后,串起了课堂教学。

第一次设计只是把化学史作为一个额外的补充,简略介绍。而第二次设计,重视了学科特点,重视了化学学科发展、学科价值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关键历程的展现。

(2)对得出水的化学式的方式上的差异:

得出水的化学式在第一次试教中是这样安排的:

【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定性进入定量,从宏观逐渐走向微观,水的组成也不例外。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水的组成。

【史料介绍】盖·吕萨克的定量实验。

【师】但是当时由于道尔顿的原子论深入人心,按照他的理论,这个反应是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生成2个“水原子”,也就是说一个“水原子”里有1个氢原子和0.5个氧原子,那么问题来了:不可分的氧原子是如何变成半个的呢?直到1811年另一位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引进了“分子”的概念,这一问题才得到圆满解释。原来气体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不同的分子由不同数量的原子构成。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为分子个数比。这一定律也被后人称之为阿伏伽德罗定律。

【师】因为氢气、氧气、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1:2,所以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也为这个比值。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不变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水分子中应该含有几个氢原子和几个氧原子?水的化学符号应该怎么表示?

【生】H2O。

【师】到这里水的真面目才真正被揭开。

第二次试教中,得出水的化学式是H2O这样安排的: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如果我告诉你两种气体的密度,结合前面学过的氢原子质量、氧原子的质量,你能否计算出它们的原子个数比?

【师】投影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原子质量:1.67×10-27kg,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

【生】计算结果为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982。

【师】同学们计算出来的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接近于2,科学家更精密的测量与计算结果告诉我们,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就是2,所以水的化学式写作H2O。

【师】其实当时的科学家没有这么多基础数据可以采用,他们是这么分析的:

【师】投影经历盖·吕萨克的定量实验、分析道尔顿的原子论不足,引入阿伏伽德罗定律分析得出水的化学式的历程。

二、再现:个人反思与同伴共助

1.个人反思

两节课之后,执教的苏老师进行了如下教学反思:

(1)关于导入环节的反思。

第一次我以“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不离水”诗句开始,讲水的重要性,然后设问,水不仅是世间万物生长离不开的,在工业生产中也时刻少不了它,但是同学们知道水的组成是怎样的吗?这节课,苏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

但是经过备课组的讨论之后我认识到这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点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科特点,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价值,我应该结合科学家认识水的组成的历程,進行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学。所以在第二次,我把史料进行了筛选,引入就从四元素、五行说开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紧紧围绕本节课的课题“水的组成”的本质与核心展开介绍,同时为后面逐步梳理“水的组成”的历史研究脉络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2)关于如何得出水的化学式的反思。

因为考虑到利用化学史进行各环节的连接,所以我介绍了盖·吕萨克的定量实验、分析道尔顿的原子论不足,然后引入阿伏伽德罗定律,最后分析得出水的化学式。第一次试教之后集体备课时顾老师提出,既然学生在学习氧气时知道了氧气的密度,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已经知道氧原子、氢原子的实际质量,现场实验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也很明显,何不再补充一个氢气的密度,直接让学生计算一下水中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我试了一下,教学效果确实要好一些。因为直接介绍阿伏伽德罗定律,其实学生也是似懂非懂。

(3)关于增加氢气的用途以及科学家研究用光来催化分解水的材料的反思。

我的本意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让学生了解氢能源的优点,逐步明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后面介绍光催化分解水的应用前景做好知识铺垫。而在最后增加光催化分解水的材料,是想通过对比分解水的不同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发展与实验条件、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同时和前面氢能源利用的优点相呼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从教学节奏和效果来看,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

2.同伴共助

第一节课之后,备课组教师进行了讨论。化学组组长潘老师提出:评价教师教学,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看教学目标描述是否准确,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二要看整个课教与学的理念、教学实际过程与设计之间的差异,不要拘泥于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要积极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家围绕上述要求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应当把“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对目标描述要准确,可操作。如目标的第三条“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大家认为要具体,怎么了解?怎么体验?要学到什么方法?建立什么观念?所以改为“结合化学史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历程,在了解科学家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元素观、微粒观、转化观等学科观念。”二是讨论的焦点是“教知识”还是“教方法”。在得出水的化学式这个环节,到底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定律的介绍得出还是让学生计算推理得出?第一种处理方法,其实是为了得到一个抽象的内容而又引入了另一个抽象的定律,其实还是在“教知识”,而第二种处理的优势在于,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学生经过思考确实能计算出,不抽象,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度参与了这一过程。大家比较后,较为认同后一种,于是,苏老师又再次调整,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在第二次教学与反思的基础上,备课组再次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两次教学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过程也进一步优化,教学细节处理也比较到位。教师的学生立场进一步凸显,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备课组教师又提出了一些建议:氢气吹了肥皂泡飞在空中,能否用电蚊拍现场拍一下?既生动又说明了氢气的可燃性。二是根据教学的主次和节奏来看,增加氢气的用途以及科学家研究用光来催化分解水的材料没有必要,既偏离了主线也拖沓了教学节奏。三是从教师的思维轨迹来看,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如对“冷场”“卡壳”的耿耿于怀,把学生有没有“进入我的预设”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等等。显然,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有欠缺,即不是把学生认知冲突当作好的教育资源,而是当作窒碍,仍把教学预设的“顺利”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准。其次,教师在学生观上存在问题,即把学生当作完成教学设计的配角,具体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浓的牵着学生走的痕迹,教师不敢真正放手。

三、澄清:集体备课应有的三个转向

对于这次集体备课的过程,我陷入了沉思:集体备课就是这样?我们除了为同伴赛课出谋划策、集思广益,还应该做些什么?既然大家都认为集体备课是重要的,那它到底应该研究什么?对此,我们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澄清。

1.从研究“教的方式”转向“学的方式”

首先,要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在不少教师的意识中,“教”与“学”几乎是画等号的。事实上,虽然“教”是为了“学”,但“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会”了,定位“研究教”与“研究学”所发生的结果是有显著差异的。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学生才是研究的起点。现在教师有一种不良教学习惯,即一旦走上讲台,往往会把“完成任务”“环节顺利”“配合默契”等作为追求,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在这次备课中,显然教师忽略了学生立场,不自觉地把学生看作配合的角色。如“顺利”、不要“卡壳”“冷场”等话语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学生观”,即学生依然是“配合”的角色。

其次,要解决好“多学”与“少学”的矛盾。班级授课制形态的最大矛盾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要追求学生“多学”。一些课堂往往异化为优秀学生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看似行云流水,实质上经不起检验。就这次备课活动而言,在得出水的化学式的过程中,两次教学都因为时间问题没有解决好,只是一两个学生得出了,老师作为范例,表扬一番,这个环节就过去了。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研究水的组成就是要得出水的化学式,如果说我们提倡在教学中,要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最关键的步子,那么如何得出水的化学式就是关键步子,我们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这一关键的步子。

从研究教师“教的方式”走向研究学生“学的方式”,就是从研究“怎样教”转向研究“怎样学”,属于视角的重要转换。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专业实践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应当秉持这样的价值观走向备课的现场。

2.从“赛课包装”转向“常态研究”

毋庸置疑,集体备课对优化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然而,一线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理解还存有偏差。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这么一种认识:平时教学工作很忙,而且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就是一两个月不开展教研活动,也不影响我们的教学工作。一般来说,体现集体备课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时段:一是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工作时,大家必须要坐下来研讨;二是组内某教师要参加比赛或者重大活動展示,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毕竟“三人智慧胜一人。”于是,集体备课对于教师而言就成了一项应急而非常态的工作。集体备课之所以是一个“鸡肋”,原因在于:首先,教学评价的复杂与模糊性决定了在日常教学中,没有“集体备课”大家照样工作。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较多的简单机械操练形成了“只需要统一进度和练习的材料、范围,其他就是题目做得多多益善”的常规认识。也正因为这样,集体备课制度的要求就异变成走过场。真正的研究应该追问本质,例如本例的集体备课中,如果备课组的活动是常态的,那么组内就应该有听评课的标准与共同价值,就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再如,研究课堂教学目标和目标设计,要在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前概念之间寻找平衡点,找到学习的“起点”与“终点”,这样教学的“空间感”就有了。评课时也要注意目标的达成,不应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修补。如果立足点定位在“求新”“出彩”,只看课是否光鲜亮丽,那么多是对备课的表层关注。真正的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师的生活常态,有“交流的渴望”与“帮助的期待”,是自然而又生动的“研究”。

3.从“被动执行”转向“研究自觉”

集体备课作为由来已久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人对其合理性进行过质疑。事实上它在许多学校的实践是比较糟糕的。所谓的集体备课大多是围绕教师外出比赛提供帮助与支持,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一起选择试卷试题,考后进行大概比较和就事论事的浅表分析。说到底,集体备课是对学校制度的消极应付和被动执行。然而当下,我们需要追求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文化,即集体备课的自觉。这种自觉的文化特质表征为备课组成员对集体备课有着较为强烈的“依赖”,对集体智慧有着强烈的渴求,对共同合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无论在何种场合相遇,会自然而然地谈论教与学,以至于形成一种下意识行为。在集体备课中,从理性出发,从研究目标开始,强调对话与分享,提出基于个人经验与体验的方案,体现自由与自觉。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执行制度层面,那一定是虚空的。因此,真正的集体备课是一种学习型、合作型文化的重建,是一种基于“好课”的理解与对教学设计的教学意义的不断探寻。从个体的单打独斗转向对话分享,是实现教学从注重技术、技巧的安排到注重科学、艺术的创造之过程,是在研究中寻求教学的真义之过程。因此,真正的集体备课可以这样表述:同伴互助是核心,自觉执行制度是基本保证,常态的研讨分享是习惯,形成教学研究文化是目的。

作者:耿雁冰 沈晓强

第4篇:集体备课的好处

(一)集体备课:实行 “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二)浅谈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在当今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1、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有一位专家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一样,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交流就是两个观点,甚至是更多更好的观点。”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收获,共同成长。

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集体备课恰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分工合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等。

3、团队协作、轻松愉快。

哪一位教师准备优质课评比,这一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会一起备课。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从整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细节处理、板书设计、标点符号、普通话音准等等分工明确每个人盯住一个方面,每个环节用多长时间,板书设计、语言过渡、提问题、回答问题评价与„„这样的老师出去比赛都能获奖,老师们的相互帮助,出去讲的是一个老师,靠的却是大家的力量。

4、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老师独立备课,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集体备课可以大大的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反复修改。

5、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在发言之前,他(她)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去走进教材、研读课本,最后走出教材,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从学中就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可谓好处多多。长此以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何愁我们的教师不是一支精湛的队伍呢!

(三)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粒火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作为教师的我们,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学校倡导教师多读书、学习富脑充电,多举行教研学习活动,多进行集体备课。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富“水”添“花”的好办法。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那集体备课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

一、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应该是集体备课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主讲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那么每一个老师当自己是主讲人时,他在集体备课前都会认真去备,常常是我们集体备课需要四十分钟左右,但他查各种资料准备时间要几小时,甚至更多。再有当你一个人课前备课时总觉得兴趣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如果有同事讲到你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你就会忘记了备课,进行到与同事聊天当中去了。当你的课到了,不管刚才备的怎样,你都要去上课了,这样也影响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在集体备课时,参与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时,那时你就会随着集体的氛围跟着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集体备课都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四、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四)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因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六点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5、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素质教育的今天,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正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应用,集体备课好处多多。

1 谈谈集体备课的好处

二00八至二00九学年,我校开展了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

集体备课。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博采众家之长,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此外,还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共同提

高。通过实践,我认为,集体备课有非常大的好处: 第一,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第二,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 点,设计出有特色的好教案,教师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突破。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少走弯路,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条件。

第三,集体备课还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 积极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经验,可以集中多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都要参与,并积极发言,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的讨论和交流中,要各抒己见,相互沟通交流感情,达到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如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认真搞好集体备课研究,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相信我们的学校一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校园内一定会春色满园,百花齐放。

第5篇:集体备课的好处

备课是教师的最基本的教研工作,备课能力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是,在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这个能力遭遇到了时代的挑战。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通过对《如何备课》一书的学习与研究,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也为自己找到了提高到途径。 目前一部分教师(包括我)编写的教案仍然是“涛声依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教师的教案书写方式有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即:

1.注重书写,忽视新思想、新方法的体现。

2.注重格式,忽视差异性、个性的体现。

3.注重详案,忽视合理性、操作性的体现。

为了有正确的教案书写方式,我们体育教师的教案应该最注重的是——进行集体备课,关注教学内容。

书写教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学?还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是为了更好的教学,那我们教师始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案的设计是否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的设计必须关注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体现。

2.教案的设计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征。如果教案本身缺乏个性特色,就谈不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精神。所以集体备课时不要过分强调统一要求,一种方法,要鼓励、倡导教师编写各具特色、富有个性的教案,尊重、发挥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

3、教案的设计是否关注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而不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便于教师调控,有利课堂动态生成,注重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案。

4、教案的设计关注教师是否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材内容与知识结构,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从而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 为了实现教案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在每学期结束前,我们的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就应该开始下学期的学期计划与单元计划的设定。通过全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各年级的学期计划与单元计划,这样做有三大好处:

1、所有教师对每个年级的教学计划与内容都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如果遇到学校进行教学任务的调整,每位教师都可以马上适应其他年级的教学。

2、每个计划与教学内容都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使其能更加完善,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一个 1

人的思路总会有一些局限性,而多人的思路就可以弥补不足。

3、全组讨论,还有利于教材的衔接和延续,使每一项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呈螺旋型、递进式发展,以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日常教学时,我们可以统一教案格式,统一书写方法,而且经常进行集体备课,还有多次非固定时间的集体讨论与备课。体育组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好的优势,就是我们体育组的教师都在同一办公室,遇到问题与困惑可以马上提出来,进行讨论,及时解决。由于我们现在的教材是以大纲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而且初三中考又要进行体育的考试,很多内容是我们近段时间很少接触到的。这时,就能真正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了。特别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就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例如,在杠上运动、支撑跳跃、垫上运动等教学中,年轻教师经验少,方法有限,需要老教师的传教。于是,大家就可以共同讨论教材教法,并对各年级进行分段、定目标;而且,所有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亲身体验和实践,探讨与确定教学步骤与手段,制定对易犯错误的针对性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课后,大家也可以经常交流教学体会,在课中出现的问题或收获我们都可以在一起交流,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从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手段。

当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与手段,而且,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不尽相同。于是,我们必须强调课后反思的撰写,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对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与手段;对出现特殊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重新设计教学的方法与要求。从而避免在其他班级出现相同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总体而言,对我们教师的教案,我们应该既看过程,也要看结果。如果我们教师是用20%(最好更少些)的精力编写教案,而将80%(最好更多些)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理论、借鉴经验、预设方案上,那么我们编写教案是最终目的就达到了。教案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该教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用价值如何?优点有哪些?这教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教师教学理念是否提升?教学方法是否更新?我们的评价能否帮助教师改进不足,提升教案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就是一份好教案,这也一定是一位能上好课的好老师。

第6篇:集体备课的好处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以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解决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将基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用于备课,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等突显出来。应该说集体备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载体。因为集体备课是教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课改中的一项非常具有实效性的实验,那么,集体备课的好处都表现在那里呢?

一、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以前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还是觉得通过集体备课后教师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准确也更深刻,而且对教材把握的更到位,这就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集体备课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每一次的集体备课,对于主备人来说都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会比平常多下很多功夫。如:更努力的钻研教材、更花心思的研究学情、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等。力争把课备的更完美。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其实也极大的调动了主备人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组内的其他人员来说,在组内研讨的气氛中也会调动起研讨知识的积极性,研讨过程中,一些本来有争议的货真模糊的问题也会自然明晰起来。

四、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集体备课应该是一个高效的合作共同体,智慧与能力共长,思想与行为同步,以群体的智慧推动个体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个体的备课功夫。

教师的备课功夫,是制约教学高度的瓶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无论是“教学高度”还是“专业素质”都是作为教师应该追求和努力达成的。所以,希望老师们重视集体备课,也利用好集体备课这个平台。

第7篇:浅谈集体备课给老师带来了那些好处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既要秉承传统的优秀成果,保持先进的适合校情班情的做法,又要向课程改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待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合理的预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业务能力。下面就“集体备课”的好处谈谈我的看法:

一、思想交流,更新观念。 虽然一直谈课改,但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老师们的影响还是很大,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思想被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表现出来。再者,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总有知识的死角,即使本人从事的工作或专业科目也是一样,永远有遗忘的东西。要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就必须加强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习心理健.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课题沟通,构建和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及教学成果交流平台,加强课题研究,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每个备课组都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探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突破重难点,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担任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共同探讨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材施教。集体备课,使教师广知博闻,转变观念,把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会更加有的放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群策群力,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同时,新教师的先进教育方法也可以促进老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而易见,教师集体备课要比一个人闭门造车好得多。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的决策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处理问题能力也是有限的。集中众人智慧,取长补短,择优弃劣,就是进步的过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思广益,才能实现超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集中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会更上层楼。通过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缩短了新课程的摸索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拓宽思路,力求创新。

一般备课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课题探讨知识的深度、广度,脱宽教学知识面。只要共同研究,就可以就一堂课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讨论,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等进行讨论,让大家有所收获。

五、团结合作,凝聚力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还能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把个人的教育实践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于集体合作之中。

六、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重复性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家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也增强了我们之间的凝聚力。合作,使老师们快乐;合作,使老师们的工作

第8篇:集体跑步的好处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长跑参与者来说,集体跑步有如下几点的好处: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结伴练习都是一种诱惑和鼓励,因为他们从起跑到跑出几英里的热身过程中,会进行一些精神上的交流。即便某些人犯了一些小错误,也不会被大家反感、抛弃,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他们面对任何人和事都要比年轻人显得更加深思熟虑,更有包容心。

二、结伴练习在团队练习中有一种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趋势。有些人在跑步的时候始终保持交谈,而不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跑步上,结果长跑结束后他们的烦恼和忧愁都会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会让他们丧失对这项运动的信心,因为他们会很愉快地保持一种边跑边聊天的节奏。

三、结伴跑步的成年人之间可以将互相帮助体现得更为突出,这是一个不需要多加证明便可一日了然看到的事实。这是一种能量──分享现象,当一个成员需要帮助时,这种集体所带来的能量产生的作用就会凸显无疑,任何一个参加固定队伍的跑步者,一定会渐渐意识到这种能量的交换,团体的总能量似乎比个体的能量之和要大。对一些跑了几英里路的人来说一定会感到疲劳,但是集体能量的效应可以在最快的时间之内让他恢复,这是人们在跑步中得到的极大享受。

四、安全的保证。长跑的团队不论是刚参加的年轻女性,还是老年参与者,当他们是一个人运动时,不安全的感觉会时时袭来,而且感到是在冒险。而结伴练习这种形式对老年跑步者来说是鼓舞人心的,并且趋向于使他们对跑步感到自信,同时也会为这支团队增添—份轻松感。

五、这种跑步团队还会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情结在里面,而这是在其他任何情景下几乎不可能达到的。这对于老年跑步者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他们在孩子们长大离家,或是老朋友搬走或故去,他们就会感到越来越远离社会,他们不再有其他轻易发展友谊的机会了,而这种团队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友谊的环境,在这个团队跑步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许多跑步者通过集体跑步在他们的生命中形成了很大的特殊空间,但这个特殊的空间只有在跑步时才会存在。这些特殊的情结并不能脱离集体跑步而存在,这种团队当中的成员会非常尊敬这种情结,他们不愿脱离集体跑步这种环境。因为一旦离去,继续保留这份情结就会很不现实,他们在心灵上会陷入险境。

六、在这个我们经常会因为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而引起越来越多摩擦的世界上,这种典刑的结伴跑步通常可以超越这种界限。尽管大多数跑步的团体趋向于内部更加均一,不论是在年龄、性别、种族及政治倾向方面,还是在跑步的步幅方面。结果,这个跑步的团队能够提供一种常规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社会结构中,成员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他们自己已经与其他人有了交往,而且逾越了性别和代沟。

七、要想达到提高个人的跑步成绩的目的,集体训练要比单独训练容易得多。当一个团队准备去迎接某一项挑战,比好进行马拉松训练时,人们会发现单独训练是多么可怕。而在团队训练时,不仅训练目标的实现变为可能,而且使过程更为有趣,不论一个人过去的成绩和年龄如何,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八、训练累积所得会使跑步者在速度及耐力方面都有所长进。每周训练一次的跑步者认为他们在比较舒服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去提升速度的,而是继续保持他们现有的状态。在跑完之后他们也不会感到特别累,他们剩余的力量可以使他们有精力吃匹萨,或是在某一个成员的家中继续耗费他们没有耗尽的力量,同时安排下一周的训练计划。

从历史角度自然说来,跑步是一种个人的运动行为。而集体跑步这种慨念始于古希腊的Hemerodromy,那时的古希腊人因为邮递的职业要求,才产生了集体跑步的训练方式,真正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田径俱乐部的选手们通过集体训练,产生了出色的长跑运动员。例如:弗朗克·肖特尔、杰克·白奇勒和肯尼·摩尔这些优秀的选手。如今老年跑步者结伴训练,在最初热身活动的几英里(或再多些)路上,他们开始相互认识、分亨感受并交流经验。对我们来讲,将来越来越多的跑步团队组合在一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提高成绩或是交流感情才在一起训练的。

第9篇:学校集体食堂社会化的好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诸如此类与教育和饮食有关的口号,本没有交集,但时下却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学校,要做好教育,得先做好后勤保障,做好后勤保障的重要因素,是安全,而师生的饮食安全却又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如何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如何让师生食得其所,成为了很多学校除了教学之外的又一重要课题。 特别是食堂由自己经营的学校,在这一问题上,显得更为突出,并已成为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况且,食堂由学校自己经营,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 面的不足:

1. 在管理上显得力乏

食堂经营,看似简单,但事关“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与师生健康、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半点马虎不得。食堂由学校自己经营,分管后勤的工作人员,则需每日忙碌于食堂物资采购、验收、食堂设备维护、食堂员工劳动关系等诸多纷扰,且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食堂经营的正常运转。如此一来,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分管的校领导乃至校长,都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师生饮食的正常供应,且还要应对每日繁重的教学工作,如此一来就会显得疲惫不堪,而不能集中力量从事教学。

2. 在财务上显得敏感

学校食堂,因主要收入来源于师生上交的伙食费(或称为“餐费”),无其它外来收,并食堂由学校自己经营,则学校会被疑为“得益者”,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乃至校领导班子、 校长,都会被怀疑从师生“嘴里扣食”、“捞外快”的对象,不利于学校的团结、稳定,更不利于良好的教育发展。

3. 在安全上承担风险

食品安全,事关师生健康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当前国家重点管理的对象。食堂由学校自己经营,则学校需承担着“疑食食物中毒”等维护食品安全的重大责任,一旦发生类似责任事故,分管后勤的领导、校长乃至学校上级管理部门,都将可能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食堂由学校自己经营,除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之外,还有 着“食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师生口味”、“食品卫生状况不好,责任无法落实 到人”、“食堂工人难管,不听从工作安排且无法辞退”等诸多食堂管理工作中 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这些,当食堂社会化以后,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并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根本性问题:

1. 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食堂社会化以后,学校只需面对食堂经营单位派在食堂的代表,有任何不满意或不能达到卫生要求的地方,均可以要求食堂限时整改,从而使食堂管理“一步到位”。

正规的餐饮经营单位,有着丰富的食堂管理经验,有健全的食堂管理制度及食品加工流程,有着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及食堂管理组织架构等,可以做到食堂的各项管理工作责任到人,从而保障食堂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由于食品原材料采购、食堂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均由餐饮经营单位负责,因此,学校不再承担人力调配、财务支出、食堂员工劳动关系的履行等诸多困扰,可全力以赴做好教学工作。

2.灵活经营,满足需求

纵观全民饮食需求,已从“吃饱”走向“吃好”,食堂社会化以后,餐饮经营单位为了提高就餐率、就餐满意度,则会从“品种多样化、食物搭配科学营养等角度”出发,调节师生饮食,以满足师生的不同口味,让师生吃到安全、放心、多样化的食品。正规的餐饮公司,还有食堂民主管理机制。学校若想全面进一步做好师生的饮食工作,可在食堂社会化以后,学校可成立“膳食委员会”随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及对食堂的一些不满意之处。食堂负责人或公司相关人员,会定期向学校膳食委员会了解食堂的情况,并将师生的建议、意见尽快付诸实际工作当中,以全方位满足师生的需求,能有效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3. 风险为零,科学管理

食堂社会化以后,因学校与餐饮承包单位签有“食堂承包合同”,一切责任风险均由餐饮公司承担,学校无须承担任何餐饮责任事故的风险。而正规的餐饮公司,凭多年的食堂餐饮经营经验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做到从食品采购源头上开始,至食品上到餐桌上整个环节的危害控制,将安全责任事故的危害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为了分担可能发生的风险,餐饮公司也会向保险机构购买餐饮场所责任保险。目前,集体食堂社会化,已是一种趋势,将来会成为学校建设乃至所有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首选。南方城市已率先迈出这一步,并已从中尝到了好处,内地或北方的很多大专院校,也在走食堂社会化的路线,很多中小学校也在开始尝试。有些学校为了分担食堂的管理压力,将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因个体经营者无丰富的食堂管理经验、无明显的团队优势,更无承担风险、责任的能力,一旦出事,可以一走了之,因此,将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学校依旧承担着管理责任、义务和食堂经营的风险。饮食无小事,事关民生、和谐,食堂社会化,虽然好处多多,可在选择餐饮公司的时候仍需谨慎,除需要考评公司的资质以外,更重要的需要了解公司的背景、管理水平、风险承担能力等问题,以确保师生的饮食健康,确保教育的良好发展。

上一篇:测量大赛总结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